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教学设计 浙教版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是高中教材《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五章“图像信息的采集加工”的最后一节内容。本节要求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阶段及其对社会产生的长远而深刻的影响,在多媒体信息上主要体现在对图像进行理解和加工,初步体验图像的独特魅力,尝试合理、有效地选择工具进行图像加工,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Photoshop的功能及工具,本节内容是前一节内容的延伸,也是整个图像信息加工的重要环节,主要通过Photoshop的一些应用来尝试图像简单合成的过程。其课型属于“实验操作课”类型,同时也是一节“新授课”。由于本节只进行图像合成及修饰的基本操作,故教学课时为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Photoshop进行简单的图像合成和修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和互助方式获得新知识,任务驱动与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欣赏美的能力,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学情分析】
小学和初中已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大部分学生都很熟悉计算机中的常用操作和基本概念(如鼠标操作及对应术语等),具备良好的操作基础。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学习过“画图”、“金山画王”等图像制作工具,具备一定的图像处理能力。通过前面“图像的加工”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Photoshop的打开、选择、移动、色彩调整、旋转、滤镜、关闭等操作。此外,学生还具备一些基本的美术素养(对美的认识,什么样的图像才是完美的)。
【教学重点】
掌握Photoshop合成图像及修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图层概念的理解。
用心
爱心
专心
【教学方法】
采用有趣的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过程中,贯穿任务驱动与评价相结合的良性互动模式;采取“实物演示”方法介绍图层的概念;在指导巡视过程中注意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要发掘典型便于评价;采用对具体案例评价分析的方式,进行情感教育。
【学习方法】
在机房服务器内建立导学教案,学生通过浏览它们,自学和总结操作步骤。
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以及新授课的特点,学生采取异质分组(根据本校实际,4人一组)。
以小组协作方式完成任务。
通过评价和自我定位,优化操作。
通过自主思考,形成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环境】
网络教室 大屏幕 Photoshop8.0中文版
【情境导入】
脑筋急转弯:把大象装进冰箱总共需要几步?
合作探究1:
1.参考导学案例“不规则选取”与“图像合成”部分,使用磁性套索工具,选择完整大象图形,与冰箱图进行合成。
2.组内协作完成,个人总结步骤。
问题发现:
在合成后的图像中,选择移动工具并在屏幕上拖动鼠标,能随着鼠标拖动而改变位置的只是最后一次被合成的图像元素,这是为什么?
实物演示:演示透明胶片叠加效果,解释图层的概念。
合作探究2:
1.参考导学案例中“图层概念”部分,实践其中的操作。
用心
爱心
专心
2.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图层概念。
3.组内协作,共同探讨。
问题解决:通过实践总结为什么只能改变最后一次合成元素的位置。
知识巩固:选择规定图层,设置透明度并隐藏该层。
问题发现:大小比例、布局、合成痕迹、不完美。
合作探究3:
要求:
1.结合导学案例“图像修饰”部分,修饰自己合成的图像。
2.结合美术学的虚实、空间等概念,使合成图像达到最佳效果。
3.组内互助,取长补短。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综合实践:
1.在“练习2”文件夹中,任意挑选2幅(或以上)图片,进行合成操作,注意要用到刚学的选择工具。
2.结合网页学习文件及自己操作实践,修饰图像。
3.遇到问题,参考网页学习文件“问题解答”部分,和同学互助,也可以询问老师。
作品互评:展示两幅学生作品,由全体学生进行作品评价。
精品赏析:部分优秀作品。
作品评价:
优秀作品的特点:
1.主题明确,内容健康向上,贴近时代要求。
2.熟练使用图像合成技术,做到“天衣无缝”。
用心
爱心
专心
3.作品具有美感,大小比例适合,色彩搭配融洽,布局合理。
4.构思新颖,有创意,个性强。
教学思考:
1.导学案例的使用
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知识的差异,加之教材设置的“非零起点”问题,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而导学案例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并能有效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特别对于实验操作课,建立导学案例是很有必要的。
2.“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教师提出目标要求、学生参考导学案例(或互助探索等)完成任务、评价完成效果”──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现在较为常见、也是较有成效的教学模式,对于实验操作课中培养学生探索能力与动手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方式。但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任务难易程度是否匹配。
3.教学分组、小组协作
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学习时应采取不同的分组方式(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但是,无论哪种分组方式,在小组内部都应该采取协作探讨的模式,以实现全员达标的教学目标。
4.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评价可以巩固学习、取长补短、检验教学效果等,因此如何合理运用评价方式是决定教学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简单问题的评价,一般采取学生自评(例如是否完成某项操作);对于需要讨论的问题,采取互评的方式(例如对一个作品优劣的探讨);而一些高层次、理论总结性的评价,一般采取教师点评的方式。
用心
爱心
专心 4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网络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网络教学设计
学校: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
姓名:陈进峰
日期:2006-12-21
【教材分析】
《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五章多媒体信息加工中第四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尊重教科书内容原有基础上,进行重新加工。数字化图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电影、电视、街头的各种图像广告等。因此我试图从学生更感兴趣的明星海报,广告等时尚元素入手,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教学目标】
1、在操作过程中理解 Photoshop 的合成数字化图像的原理,2、能运用Photoshop工具软件加工、合成图像。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有计划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
3、运用Photoshop工具对图像进行处理,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
4、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学会利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权力,树立健康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重点与难点】
重点:把多幅图像合成一幅图像的方法
难点:合成图像时请注意两幅图的大小比例,图层的理解及操作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主体,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用Photoshop合成的示范作品(包括与明星合影、人与景观的合成等),从而引出今天的新课——“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加工”。
学生活动:观看作品,通过教师的引导,明确学习目标。
在这一环节利用情景来激发创作欲望,把学生带入“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加工”这个特定情景中,酝酿创作作品的参与热情。
二、引发主体,观摩学习
教师活动:边展示优秀的图像合成作品边讲解:数字图像合成是指把原来的多幅图像合成一幅图,突出表达某个主题。在处理图像时一个文件可以分解为多个独立图像元素,实现对每个元素的单独加工,最后将所有图像元素叠加的效果图。引出“图层”概念:相当于一个透明容器,每个图层放一个图像元素或一组类似的图像元素。
学生活动:从教师的演示的作品中,理解数字图像合成技术是通过图层实现的互相独立又互相影响的技术。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初步认识Photoshop 的合成数字化图像的原理,及其中“图层”的概念。
教师活动:操作演示实例:“数字化图像的简单合成”的过程与方法。
操作演示知识提要:Photoshop工具软件合成图像,即选取工具、移动工具、图层样式、套索、滤镜等的使用。
学生活动:根据要求,结合教师的扼要讲解,进行同步操作或探究学习,并把合成的作品上传到服务器上。
三、任务驱动,制 作作品
(教师把相关素材、操作的方法与过程(文字介绍、flash)提供在相应的网页中)
学生活动:请学生参照教师作品完成任务:“姚明在养中”或者“刘翔在养中”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评奖,自我完善和互相交流。留意学生作品的优点和存在问题。
学生活动:按任务要求完善自己的作品,保存并提交到论坛。浏览其它同学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作品评价
1、投影展示典型的学生作品。
2、师生讨论,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作品的优势和不足,以评价促进学习。
3、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第三篇:数字化图像的合成教学设计
《数字化图像的合成》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教研组 周爱红
【教材分析】
1、所用教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之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第二章 计算机中的图世界
2、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对图形图像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高中生活中每一个精彩的瞬间都可以转换成计算机中千姿百态的图并加入到多媒体作品中,图以它的生动形象和丰富内涵成为多媒体作品中最具表现力的形式之一,图的收集与处理也成为多媒体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新课程《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中对“图像的合成”的知识内容包括图像的简单合成、合成图像的修饰,以及一个新的概念—--图层,其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拓展性。根据新课改的精神来分析,本节的目标就是要对图像进行合理有效的加工,并在实际应用中能对加工的结果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册《信息技术基础》的学习,学生对Photoshop已有初步了解,初步掌握了图像加工的一些方法,比如:图像的旋转和裁切。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整合,并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对图像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图像处理的经验技巧。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熟练掌握工具箱中魔棒工具、矩形选框工具、移动工具、文字工具及反选命令的使用;
(2)掌握图像的合成方法;(3)学会在图像中加入合适的文字;
(4)能在图像中加入适当特殊效果,美化图像。(5)在自主探究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字化图像合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欣赏美的能力,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态度。【教学重点】
图像的简单合成方法及在图像中加入合适的文字;
【教学难点】
图层概念的理解及在图像中加入适当特殊效果,美化图像。
【教学策略】
1、以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为主,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完成作品→作品展示→自评、互评、点评;
2、教学思路: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其部分操作的过程及相应知识,再让上机操作能力好的学生进行上机演示,通过屏幕监控功能,展示部分同学的操作过程,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们的个性化得以体现。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导入,引导学生欣赏、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出图层的概念,演示有关层的操作;教学任务的设计,也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着手,充分利用部分同学在班级网站的建设中缺少合适的图片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以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
【教具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室、极域网电子教室软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教学
播放管弦乐曲《拉德斯基进行曲》,展示高中生活的实际图像和经过加工后的优美图像作品,为没有生命的计算机设备增添灵气,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
(一)回忆photoshop窗口界面组成,并导入新课
高一时我们认识了图像处理工具photoshop,初步掌握了图像加工的一些方法,比如:图像的旋转和裁切。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图像的合成(屏幕广播),启动photoshop以后,在他的左区有一个浮动的工具箱,图像操作的常用工具都会在这里显示出来,活动区有几个窗口,因为我们要用到图层窗口,所以把它调到最前面。
(二)介绍工具箱中所用工具按钮的使用:
1、魔棒工具
2、移动工具
3、文字工具 :选择图像区域,主要用于对颜色的选择;
:用鼠标拖动选中的图像,实现快速移动选择对象; :在图像中输入漂亮的文字;
4、选框工具中的椭圆选框工具:创建外形为椭圆的选区。
任务一:将海鸥和海豚图片合成到大海中,使大海变得更加美丽。
讲解演示操作过程:魔棒工具选中背景色→选择中的反选→移动工具移动海鸥到大海→调整海鸥大小(约束纵横比:shift+对角线,Enter键确定)→调整位置→用图层面板使图片与背景协调。
(三)图层的概念
1、概念:将图像的不同部分分层存放,由所有的图层叠加成复合图像;
2、优点:对某个图层作单独处理时,不会影响到图像中的其他图层;
3、图层调板:一个图像文件中的所有图层都会列在图层调板;
4、选中图层:在图层面板中单击需编辑的图层;
5、设置图层属性→不透明度:使叠加的图像更协调。师生一起做把海豚合成到海平面上去(复习巩固)
学生独立协作完成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让上机操作能力好的学生上机演示
任务二:制作雄鹰在草原上飞翔的图片,并加入文字“草原上翱翔的雄鹰”
分发原始与合成的效果图片,“雄鹰在草原上飞翔”的制作过程同任务一,另加文字工具→图像中拖动鼠标绘制文字外框→键入需要的文字→单击选项栏中的按钮
→修 3 饰、美化文字。
生探究完成任务二,师巡视。
一生上机演示(切换屏幕),师生观察他制作过程中有什么技巧和不当之处。
(四)点评小结:
1、魔棒工具选择的是颜色相近的图片区域(不能用魔棒工具选择海鸥和雄鹰,因为他们本身有较大的色差);
2、调整图像大小时,使用SHIFT键和对角线句柄来约束图像纵横比,以保持不失真;
3、修改图像时,必须要选中图像所在的图层。
任务三:制作“高效课堂,阳光课间”的图片(选做)
在制作网站时,没有现成的、合适的素材,我们要把两张或多张照片合成一张,并加入合适的文字,放在网站上。出示合成后的图片,让同学们自己来观察完成(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创新培养---在这张图片中使用了特殊的效果,是在选择了背景层后,使用滤镜菜单下,“扭曲”中的“球面化”命令所实现的---让学生去发现)。
生按前后左右座次分组做题,师做适当点评;优秀小组推荐学生展播作品,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五)知识系统化(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三个教学任务,引导我们掌握了魔棒工具、选框工具、移动工具、文字工具和反选命令的使用;掌握了图层属性的设置方法;学会了图像合成的基本方法,要熟练掌握图像合成的技巧,还有待于我们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结合班级网站的建设去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发现!
三、教学反思:
采取任务驱动、讲练结合、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中每个任务,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和内化伦理。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在使用时坚持科学、适度和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和可操作性;任务的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 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与技能。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好的课堂讲解能力,更要有好的引导。要有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能调动气氛。教师巡视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与表扬,进而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设定的评价机制要明确,任务达成的目标要明确。
第四篇:《合成图像》教学设计
《合成图像》教学设计
■引入题
教师展示一组合成的图像,让学生在欣赏中产生创作的欲望,从而引出本节的主题——《合成图像》。
■学生自主学习
1.出示任务一:有位小姑娘,因故不能亲临中山纪念堂,你能帮她在中山纪念堂前留影,完成她的心愿吗?
资源(素材):小姑娘、中山纪念堂图片各一张。
学生练习:四人一组,先从本查阅有关步骤,再自己探索,完成作品上传到教师机。
教师示范操作步骤:
(1)打开人物图像,利用不规则区域选择工具,选取人物并复制到剪贴板。
(2)打开风景图像,把剪贴板上的人物粘贴过来。
(3)单击菜单“编辑/变换/缩放”,对当前层图像进行形变处理。
(4)单击菜单“编辑/变换/水平翻转”,使人物水平翻转。
()用工具箱中的移动工具,移动人物至图像左边的合适位置,任务完成,保存。
学生可通过教师的示范与自己的操作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学习Phtshp操作的知识。
2.出示任务二:现有广州夜景和节日焰火的图片,怎样制作“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效果?
资源(素材):广州夜景和节日焰火图片各一张。
引导学生分析任务:要完成这项任务,使用任务一的方法不可以,因为那样会遮盖下层的图像。教师提示可以运用图层混合的方法来处理。
教师示范操作步骤:
(1)打开广州夜景图像,用“Selet”菜单,全选广州夜景图像。
(2)复制到剪贴板。
(3)新建一个文,把剪贴板的图像粘贴到新文中。
(4)打开焰火图像,同样全选并复制,再粘贴到新文中。
()如果图像大小不一致,调整焰火图层图像的大小使之一致。
(6)在焰火图层中选择“屏幕”模式,就产生了合成的效果。
学生分组练习,同时对作品进行评价小结。
3.出示综合任务:对指定照片进行如下加工:
(1)把所有人物清除。
(2)调整清晰度,使图像变得更清楚一点。
(3)更换天空背景。
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完成作品后上传到教师机
第五篇:《图像合成》教学设计
图像的合成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五章第三节第二课时的内容。这一课时介绍了图像的简单合成。前一课时对图片的处理做了详细的讲解,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photoshop软件强大的图像处理功能,并能制作一个完整的作品,为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供技术支持。
【学情分析】
前几节课主要介绍了图片的处理(包括旋转、亮度对比度、裁切、缩放和滤镜),学生已具备处理单幅图像的能力,但缺乏“整合”多幅图片形成新作品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实际经验。这节课通过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制作个性化桌面,让学生切身体会制作一个作品,从无到有,从庸到精的过程。在制作中学习到知识点,又让知识点指导实际操作。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学会使用 Photoshop进行简单的图像合成和美化。
2、过程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探究获得新知识,任务驱动与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团结互助的精神,以及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Photoshop合成图像及美化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图层概念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
教学方法:讲解与演示相结合、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学习方法:模仿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设计思想】
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模拟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架构下,搭建以生为本的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通过学与练,以不断解决问题为手段,一步步完成学习任务。
新课标中提出了信息技术课程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学生总体的信息素养。而在本节课中就坚持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展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主线的启发式教学思想,努力为学生创设了开放式的学习环境。
本节课以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制作个性化桌面为主线,其间又分解为四个小任务:体验图像的初步合成、加入个性化元素、调整修饰作品、文字的添加。在完成任务的同时穿插介绍了:图片的移动、羽化、自由变换、图层等。整个过程环环相扣,学生操作性强,再辅以“小助手”软件,让学生切身体会制作一个作品,从无到有,从庸到精的过程。在制作中学习到知识点,又让知识点指导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
师:这些图片是通过相机直接拍摄得来的吗? 生:不是!
师:那这些图片是怎么得来的呢? 生:合成的!PS的。师:看来图像合成已经深入人心了。请同学回想一下我们经常会在哪里看到合成的图像?
生:杂志封面、海报、网页等。
师:对,请同学一起来看一看教师机的桌面,这也是一个合成的图像。今天我们也来PS一下,为我们的电脑量身定做一个桌面。
二. 新授教学
1、巧选素材,体验合成
师:(演示)首先我们需要用一幅漂亮的图片作为背景(打开目录:浏览、选择),其次我们选取本月的月历,这样你的“桌面”就装饰性和实用性兼备了。选好素材后,我们可以开始制作了,点击文件→新建,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名称:个性桌面,高度和宽度:我们以像素为度量单位的话,请问图片的尺寸为多少呢?
生:1024*768(如果学生不能给出答案,教师应演示如何查看本机显示器的分辨率。)
师:先布置好背景(利用移动工具,拖放进来),再加上月历信息,桌面的雏形就已经完成了,待会儿同学们操作时如果碰到技术性问题,可以参考提供的小助手,也可以和同学互相讨论。(简单演示小助手的用法)【活动一】:体验图像的初步合成
生:浏览素材,确定作品风格。简单模仿:新建一个1024*768像素的图像,依次添加背景图和月历表(技术:拖动)
设计意图:活动一的操作任务相对简单,学生容易上手,能够顺利完成图像的初步合成。让学生体验图像合成的过程,揭开图像合成的神秘面纱。
师:展示学生作品,给予适当评价。
师:(总结)刚才我们利用PS做了一张“桌面”,首先将背景图放进来,然后又将月历放进来,其实这就是图像的初步合成。同学们想不想加入点自己个性化的元素进去呢?下面的学习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2、加入个性化元素
师:(演示:在原来的桌面图片上,添加一幅合影图)我们这里只需要照片的一部分,可以使用工具把这部分选出来。PS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选区工具,有:选框工具、套索、魔棒等。这里我们利用椭圆选框工具选出我们的头像,利用移动工具,拖过来。大家觉得怎么样啊?(突兀,合成痕迹太明显)人物图像的边缘和背景颜色对比度太大,所以最好能将边缘柔化,使我们的身影很自然的溶入到背景中。这里啊,有个参数值的设定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先来撤消刚才的操作,(技术:历史记录)我们做过的所有操作都留在历史记录里,现在回到拖动之前。选好对象之后,右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有一选项——羽化,输入羽化值,30。将羽化好的对象拖拽到原来的桌面图片上,大家看看现在的效果怎样?很神奇,是吧?合成图像时利用羽化可以实现各个图片的无缝组合。
【活动二】:加入个性化元素
师:(巡视)①大家可以改变羽化值看对于选区的影响(具体来说羽化值越大,虚化范围越(大);羽化值越小,虚化范围越(小))②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完成了,请同学们保存你的作品并将图片应用到桌面上看看实际效果吧!(文件的保存:保存位置、文件名、类型;可看小助手;必要时要演示讲解)
[师生共评]:(展示某个同学的桌面,请其他同学评价,发现问题)最初我们制作桌面时并未考虑到桌面左侧的图标,同学的合影被图标挡住了。(所以在下面制作中我们要不断的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实时修改作品)
设计意图:为制作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桌面,要求学生在图像中加入个性化素材。操作过程中,发现图像画面不协调、合成痕迹明显,引出羽化值的设置;并让学生探究羽化值的大小对选区虚化范围的影响。
2.3精益求精,成品出山
师:请展示同学根据评价同学的建议调整你的作品(同学在修改作品时,发现问题)合影的位置不能移动(引出图层)大家仔细观察界面,看能不能发现哪里出了问题?—图层面板
师:(讲解图层概念,并帮助实现各图层内容的位置调整)我们发现刚才加入到新文件中的几个元素被分别放置了不同的图层上(图层缩览图)。打个比方:图层就相当于一张张透明的玻璃纸,我们在每张玻璃纸上作画,最终作品就是所有玻璃纸叠加显示的效果。通常每个图层放一个图像元素或一组类似的图像元素,这样我们要对某个图像进行操作的时候,可以选定它所在的图层,对它单独
加工,会不会影响其他图层啊?(不会)。现在我们要移动合影的位置,首先应该怎样?对,先选中合影所在的图层,再实现合影位置的移动。
师:在巡视过程中老师发现还有些同学作品上的各个元素大小比例也不是很协调,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效果适当调整各元素的大小和位置。(通过自由变换工具实现大小或角度的调整。参考小题板中的技术技巧)
[实践]:学生调整作品中各元素的大小和位置。
【设计意图】:为使作品整体布局合理,学生需要及时调整图像的大小和位置。在调整位置时,发现某些图像选不中,教师适时提出图层的概念,并通过PPT,加深学生对图层概念的理解。并通过自由变换命令实现图像的合理布局。
2.4活动四(自主探究):添加文字
师:我们刚才选用的几个素材都是图片,虽说ps是专业的图片处理工具,可是它处理起文字信息也丝毫不逊色,我们一起来为这个图片添加一个文字说明吧。请同学们参考小助手上的操作提示完成活动四:文字的添加。添加的内容可以是你的座右铭、个性宣言、甚至是你喜欢的一首小诗。
[实践]:学生添加文字信息(可参考范例)
师:(巡视)提醒同学注意:①当文字内容较多时,应使文字信息在格式上保持一致,不要作过多的变换,否则易显得花里胡哨,杂乱无章。②在用色上,文字的颜色可以和背景的颜色是同一色系的,也可以互为补色,还有一个小技巧是直接用拾色器选取图片上现有的颜色,但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颜色,都要使文字的颜色和背景的颜色对比要大一些,这样才能更好的突出文字内容。
3、展示作品,课堂总结
师:经过同学们三番五次、精益求精的修改后,作品怎么样呢?我们选取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共同赏析。(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评)
师: 图像合成概念的升华:今天我们DIY了一个漂亮又实用的桌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图像的合成并不是多幅图像简单的拼凑,整个过程涉及到作品的布局设计、素材的选取、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怎么组织、处理、修饰和融合,只有这些都处理好了,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并通过这个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意识到互助协作过程中,交流、协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