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信息技术 图形与图像教学设计
图形与图像
平乡五中
张春英
一、教材分析:
图形图像是河北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五章多媒体基础第二节的内容。通过本单元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多媒体的概念、类型、内涵和特征,认识到图形图像属于感觉媒体,这就为图形图像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掌握获取图片的方法、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及区别、图像文件格式等内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图形图像知识还没有深入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对图形图像知识有一些认识。了解矢量图是图形,位图是图像,两者在表现形势上有本质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概念认识、实例对比总结学习
四、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截取图片。
教学难点:位图、矢量图的概念;图片的格式。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使用截图的方法获取图片;了解位图、矢量图的概念、图像文件格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习截图方法;师生同时绘制图片观察后让学生分析各自特点,从而了解位图与矢量图的概念;
3、情意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了解图片数字化表示的两种方式位图、矢量图,激发学生对图像格式的兴趣。
六、教学流程:
1、简述图形与图像的概念,关键在两个字:“形”与“像”。
2、举例图片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图片的魅力,教学生截取图片的方法。
3、师生同时绘制一个笑脸,通过放大师生的图片观察不同之处。
师:教师给出问题:观察同学们画的笑脸和老师画的笑脸局部放大后有何不同?
生:(短暂思考并回答问题1)由于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有限,只要能看到区别即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答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
(导入设计理念:利用情境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同时,把相应的知识点暗含其中,两种笑脸图形是两种格式的图片表示形式。另外,通过比较式学习,调动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的积极性,进一步了解位图与矢量图的不同。)
2、位图与矢量图的概念:
师:大家都能明显看出两幅图片放大后的区别,刚才两幅图片放大后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图片表示和存储类型:一种是位图,另一种是矢量图,那么究竟什么是位图什么是是矢量图呢?
生:学生打开书阅读位图、矢量图的概念,并能根据所给的概念对两种笑脸图形作出初步的判断。
师:说出两种笑脸,哪个是位图,哪个是矢量图,依据是什么?
生:老师画的是矢量图、我们画的是位图,依据是老师画的图放大后不变形,我们画的图放大后变形。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概念我们知道了矢量图是用函数描述的图像,缩放不失真,而位图是由点阵做成的图像,缩放会失真。
七、作业: 撰写一篇介绍“画图”软件某个功能使用方法的文章。要求:
以word文档格式保存。将其中需要的对话框或工具图标截取下来,插入到文档的适当位置。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有几个特点:一是在设置问题上基本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二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三是在区别位图与矢量图的环节上先让学生阅读“位图与矢量图的对比,然后再判断是用哪种存储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不足: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提倡学生的协作式学习和讨论式学习,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没有充分地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开展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第二篇:图形与图像教学设计下载
图形与图像
——任务引领下的学生自主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反思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刘素珍
一、授课对象: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一(7-16)班
二、教材分析:
图形图像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一单元第二节多媒体技术中的内容,安排三课时。通过本单元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多媒体的概念、类型、内涵和特征,认识到图形图像属于感觉媒体,这就为图形图像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以及图像压缩、图像文件格式等内容,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图像是多媒体信息数字化表示和存储的一种重要方式,为第二单元“图形图象处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一学期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学习,对图形图像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对图形图像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矢量图是图形,位图是图像,两者在存储原理上有本质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辅助网站
五、教学理念
新课程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简单提供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教学辅助网站进行教学,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①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分析教学网站提供的相关信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提出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②要求学生把当前所学内容尽量和自己的已学知识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自主学习的关键。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成为学生“联系”与“思考”的帮助者;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内容。
六、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位图、矢量图的概念,位图的工作原理,位图与矢量图的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位图的工作原理;
难点突破: 学生通过分析图片,阅读位图和矢量图存储原理的文字介绍,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位图的存储原理。
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位图、矢量图的概念、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图像压缩、图像文件格式;
2、过程与方法:给出不同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各自特点,从而了解位图与矢量图的概念、工作原理、适用范围等;
3、情意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了解图片数字化表示的两种方式位图、矢量图,激发学生对图像格式的兴趣。
八、教学环境:
硬件环境:网络教室,投影仪
软件环境;电子学习档案袋,教学网站。
九、教学流程:
1、情境启发:打开教学辅助网站http://10.10.16.255
师:教师给出问题1:观察图1和图2局部放大后有何不同? 生:(短暂思考并回答问题1)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并提交到教学网站中。师: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答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
(导入设计理念:利用情境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同时,把相应的知识点暗含其中,图1与图2是两种格式的图片表示形式。另外,通过比较式学习,调动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的积极性,进一步了解位图与矢量图的不同。)
2、位图与矢量图的概念:
师:大家都能明显看出两幅图片放大后的区别,刚才两幅图片放大后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图片表示和存储类型:一种是位图,另一种是矢量图,那么究竟什么是位图什么是是矢量图呢?
生:学生打开教学辅助网站,阅读位图、矢量图的概念,并能根据所给的概念对图1与图2作出初步的判断。
师:说出图1与图2,哪个是位图,哪个是矢量图,依据是什么?
生:图1是矢量图、图2是位图,依据是图1放大后不变形,图2放大后变形。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概念我们知道了矢量图是用函数描述的图像,缩放不失 真,而位图是由点阵做成的图像,缩放会失真。
3、位图与矢量图的存储原理
我们已经知道了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那么计算机是如何来记录位图和矢量图的呢?
师:打开教学辅助网站,提出问题3:通过分析图3和图4,对计算机存储位图与矢量图的文字介绍,你认为位图与矢量图在存储方式上有何不同?
生:学生分析图3和图4,阅读位图和矢量图存储原理的文字介绍并思考与回答问题3。
(设计理念:通过观察图3和图4,运用观察式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与思考,理解位图与矢量图在存储方式上的不同。)
4、难点突破:
师: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赞扬。
由于矢量图的存储原理与函数密切相关,这已经超出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范围,我们今天重点学习的是位图的存储原理。
师:教师打开教学网站——“位图的存储原理”,通过讲授式教学,解释位图的存储原理,学生能根据例题计算出位图的大小。生:计算位图的大小,将正确答案提交到教学网站。师生共同分析学生所提交的答案,并导入下一个环节。
(设计理念:这里主要用采用观察式和讲授式教学,通过直观的演示,将重点放在位图的存储原理上,并能回答教学网站中给出的问题2,并将答案提交到教学网站。)
5、位图与矢量图的对比
师:我们已经对位图和矢量图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实大家在使用计算机浏览图片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位图和矢量图。现在同学们可能会产生疑问,究竟哪些图片应该用位图来存储,哪些图片应该用矢量图来存储呢?当然我们要视情况而定,因为两者各有其特点,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两者的特点。
生:阅读教学辅助网站——“位图与矢量图的特点对比”并讨论。
(设计理念: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理解位图与矢量图各自的特点。为下一个环节——“位图与矢量图的使用范围”奠定基础。)
6、位图与矢量图的使用范围
师:大家比较完两者的具体特点后,对两者的具体使用范围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单击“位图与矢量图的使用范围”,分析图1至图4,哪些图是用位图方式表示的,哪些图是用矢量图方式表示的?
图
3图4 生:学生观察并相互讨论图片,给出自己的答案。
(设计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分析与讨论,比较图1至图4的特点,理解位图与矢量图的使用范围,并加深对位图与矢量图各自特点的理解。)
7、图像压缩: 师:用位图表示的图像比较逼真、自然,但是它的缺点就是存储空间比较大,我们常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那么我们能不能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让图像不失真,又能减小图像的存储空间呢?
生:学生阅读教学辅助网站——“图像的压缩”,分析图5图6的特点。生:因为图像保存信息存在大量的冗余,故而能对图像文件进行压缩。
师:让学生具体体验一下采用压缩方法后对位图文件带来的变化。
生:学生查看教师计算机中“素材文件”夹中的内容相同而扩展名不同的几幅图片,比较他们的大小。
(设计理念:位图能够逼真的表现自然界的景色,但是文件通常太大,是否有办法在不损失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其存储的空间?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图像的压缩”栏目中的内容,并从中体会图像是可以被压缩的。)
8、图像的几种格式:
师:由于市场上存在不同公司开发的不同图像处理软件,因此在文件保存格式上也有所不同,请同学们阅读教学辅助网站上的“图像的保存格式”,了解当前较为流行的几种图片格式。
生:进行阅读。
生:学生用photoshop打开教师计算机“素材文件”夹中文件名为“标题psd”的图像,以不同的格式存储,对比它们的不同。
(设计理念:“学以致用”才能形成新的学习能力,动手操作带来的是真实的体验。)
9、总结拓展: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位图与矢量图的概念、位图与矢量图的存储原理、位图与矢量图的适用范围、位图的压缩、图像文件的几种存储格式。
(设计理念:总结拓展是课堂学习向课外生活的延伸,也是对学习内容的提炼和升华,具有反思的性质,帮助学生整理学习。如果说学习内容是个“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面”中来认识这个“点”。)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有几个特点:一是本班上课,对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在设置问题上基本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二是教学辅助网站的应用,在网站的设计上加入的动态的互动效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三是在“位图与矢量图的适用范围”的环节上先让学生阅读“位图与矢量图的对比”,然后再判断图1至图4各是用哪种存储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不足: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提倡学生的协作式学习和讨论式学习,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没有充分地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开展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第三篇:七年级-图像合成与分层图像 教学设计
第十七课 图像合成与分层图像 教学设计
武安市第五中学 任占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Photoshop窗口组成,认识图层,认识选区等;
2、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图像合成,能熟练正确地使用魔棒工具进行图像合成的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图像合成,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观和艺术感。体验并感受图像处理的技巧和魅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图像的合成; 难点:魔棒工具的使用。
教学方法: 演示、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分层教学 教学媒体:多媒体网络教室、课件、学习视频、图片素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看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漂亮吗?想知道是怎么样做成的吗?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简单的图像合成,通过这节学习以后我们就能制作简单的合成图像了。
二、新授:
1、简单介绍图像合成的相关内容: 图像合成就是通过多幅图像重新组合形成新图像的图像编辑方式。图像合成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扩展性拼接组合、二是占位性拼接组合、三是透视性重叠组合
2、认识Photoshop界面
3、认识图层
在Photoshop中图像附着的不是画布,而是图层。或者可以理解为,图像附着在多层透明画布上,而这每一层透明画布就是一个图层。那么,Photoshop编辑处理的图像,就可以看做是多层图像复合成一沓的图像, Photoshop的文档保存格式——PSD图像格式。打开PSD格式存在于不同层了。Photoshop是分层编辑处理、保存图像的。
4、认识选区
图像编辑处理中,通常需要先选择好画布或图像的区域,才能在选定区域做编辑、绘制等具体处理,如填充颜色、剪除图像、覆盖图像等。我们把选定的画布、图层或图像的区域,叫做选区。准确有效地确定选区,是编辑处理图像的前提。
Photoshop提供了多种实用便利的图像选取工具、编辑工具、绘制工具等,综合运用这些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创作出优秀的图像作品。
5、活动任务:我和埃菲尔铁塔合个影
使用“魔棒工具”选取图像(学生根据学习材料自己动手,探究学习)(1)打开“照片1”和“埃菲尔铁塔1”图像文件,使“照片1”处于当前窗口。
(2)选择“图层-----复制图层”建立“背景 副本”。在图层调板双击“背景 副本”图层名称,将图层名称修改为“人物照片”。
(3)使用魔棒工具选择人物照片的背景区域。全被选中后,“选择-----反选”,就选中了人物的图像部分。
(4)通过复制粘贴,将选取的人物图像粘贴到打开的“埃菲尔铁塔”图片上,选择“编辑——自由变换”调整图像大小,按Shift键拖动图片控制点,调整到合适位置。
(5)选择“文件------存储为”,以“合影1”为文件名保存成JPEG格式的图像。
学习视频: “学习材料”文件夹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图像的合成
2、根据给定的图片素材完成不同的水果拼盘效果图
五、作品展示
利用网络教室屏幕墙功能,对学生作品进行滚动展示,教师适时作出点评学生再次完善自己作品。
六、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软件是什么?对,是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图层,什么是选区吗?(学生回答)这一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工具来选取图像呢?(学生回答)
七、课堂检测:
1、Photoshop是一种
软件,其默认扩展名为。
2、图像合成就是通过多幅图像重新组合形成新图像的图像编辑方式,从组合方式角度,有三种图像合成:一种是。另一种是。第三种是。
3、认识了图层和选区,学会了使用 来选取图像,并进行简单的图像合成。
八、作业:课余时间,发挥自己想象制作一幅合成图像,自然和谐,积极向上。
第十七课 图像合成与分层图像 教 学设 计
任
占
香
武安市第五中学2017.04
第四篇:七年级美术《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
七年级美术《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
蠡县大百尺中学
张杏梅
一、教材分析:
美术创作不同于数学,没有固定统一的标准。因此,学生的艺术创造的产物都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可以体会到自己劳动的价值,自我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创造性劳动的愉悦,尤其当其独特的构思与新颖形式的作品受到表扬和获得赞美的眼光时,更可增强创造的自信心与创造的欲望。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时,常常把美术的概念狭义的、隔离的来看待,认为美术就是画画,在生活中自己运用到的时候不多,甚至可以不用。
三、设计思路:
本课递进到图形创意,使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联想创意的方法,自己创意出新颖、独特的图像,使人进入到一个联想的世界,让人体验到“画外画、弦外音”的美的感受。提高学生运用手绘线条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了解掌握美术字的基本知识和书写方法。掌握对单个字进行联想创意的一些常见的方法,提高手写美术字的能力。
2、通过练习,掌握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式,提高手绘能力。
五、课前准备:
1、中国文字字体的发展简史表。
2、美术字书写的方法步骤。
3、常见字体创意类型的图例若干幅。
4、常见图像创意方法的图例若干幅。
六、教学过程:
语言、文字、图像是人类进行信息传达的方法手段。并让学生认识到字体的变化和图像的新颖、独特吸引了你,给了我们美的感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由形状、味道、色彩、声音等相关联的地方联想到下一个,最终回到起点。
2、以某种形为基础,联想出不同的结果。
3、由一种物体,联想出它不同的形态。
4、给出一部分,其它由学生联想添加完成。
5、猜想别人看到什么或想到什么等。
活动: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联想游戏,以第2种方法为游戏规则(书中指纹),列出3个课题
1、牛顿与苹果(叫学生根据这个故事去联想,苹果掉下来造成了什么结果。)
2、树是怎样变弯的?
3、桌面(根据提示图形,让学生产生联想结果)。指导:鼓励学生一定要大胆联想表现,敢于打破传统的惯性思维模式(如:杯子一定是圆的吗?可不可以是方的)绝对不要模仿他人。常见的突破表现方法为:异质同构、形象叠加、形象替换三种方法。
活动:把完成的作品挂在黑板上,让学生们检查并讨论是否完全表达了联想的内容。指导:陈列各组的作品,让学生们讨论作品,记下自己作品中的优缺点,指明优秀的作品的特点。
第五篇: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图像与眼睛》课时教案
课
题:图像与眼睛
课型:鉴赏
年
级:高一年1班
一、教学目标:
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这三大类,并理解这三类作品的内涵及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三、教学用具:
课本
多媒体播放工具
作业纸
笔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通过课本P4,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图导入。
(三)新课教学
1、展示作品《贵妇人像》(布画油画,19世纪,法国安格尔)(1)提问: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发言或记录)(2)初步分析《贵妇人像》
2、教师点明: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而像《贵妇人像》这种作品属于具象美术作品。
提问学生:对于具像美术作品印象是什么?
3、阅读教材有关具像美术的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1)具像美术作品对应于客观物象。
(2)它不同于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而是艺术家根据绘画创作主题观察并创作出来的。
4、比较作品《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像》《刘胡兰就义》,提问:这三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思考: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够表现什么呢? 归纳:美术作品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还能够将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表现到作品中。
2、展示《狐狸的游戏》、《生日》并分析归纳。(1)提问:A、从这些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
B、艺术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C、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
(2)阅读教材P5有关意象美术内容并引导学生归纳、意象美术的特点。(3)比较分析作品(课本P5)提问:这五幅作品分别运用哪些手法?
思考:有没有不表现具体形象的美术作品?(草书——抽象美术作品)
3、展示作品《红黑黄蓝灰的构成》、《即兴之三》,分析并归纳
(1)提问:从作品中看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或是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受?
(2)结合教材关于抽象美术的内容比较分析作品《红黑黄蓝灰的构成》、《即兴之三》、《古诗四帖》、《鲁班门下》并归纳总结。
五、小结:
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像不像”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使是具象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它们。
六、活动建议:P6(教学拓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