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湖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图象与眼睛》的教学内容。是继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之后的介绍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侧重于对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形象及其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这三大类。
(2)理解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2、能力目标
本课通过观察、欣赏一系列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共同讨论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具象作品、意象作品以及抽象作品的理解,使学生将新知识联系到生活中去,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概念的建构与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区分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领悟其中的内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美术作品,能运用一双审美的眼睛积极地看待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突破只能欣赏具像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教学难点: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例举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思路
本课为湖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图象与眼睛》的教学内容。是继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之后的介绍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侧重于对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理解。
二、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美术作品》,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的图像特征,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考考学生对图片的观察能力)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几张图片,说说从不同角度观看这些图片会出现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是,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能够通过这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图像与眼睛,我们先来了解下美术形象。
1、美术形象
所谓的美术形象,既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无论是哪种美术形象,它们都不是与生活完全等同的,而是艺术家利用美术的语言,并按照美的规律和法则对现实生活进行抽离、集中、概括、综合以致改造的结果,反映了艺术家个人和时代的精神与审美理想。
比较美术作品、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对同一事物的描绘,引发学生思考?
小结:音乐构成的主要形式是旋律,文学作品是情节,而绘画艺术是使用点、线、面、色彩、体积、肌理、空间等艺术手段来塑造美术形象的。
2、比较:人像照片与美术作品
引出问题:有的美术作品中的形象与生活中的形象很像,有的却不像,这是为什么?
引出本课重点:美术作品中的三大类
三、美术作品中的分类
1、具象作品
展示安格尔油画《贵夫人像》
提问:对于具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言。
展示《重屏会棋图》中国画周文矩
展示《刘胡兰就义》油画冯发杞
以上三幅作品比较 提问:这几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对于具象作品,它们表现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世界,因此观众在看的时候可清楚地了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内容。刚列举的三副作品来帮助理解什么是具象作品,它们在人物神态、气氛渲染、衣服的质感或空间的暗示上都显得很真实,仿佛我们可以走进画面,在这里艺术家所追求的就是“真实”。
2、意象作品
问: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
展示意象作品
提问:对于意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
(1)、这些作品中你观察到了什么?(2)、你觉得艺术家要表什么内容?
(3)、你觉得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现象?
学生思考并回答,可以分为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起来回答
(4)、比较课本中的作品
《生日》 夏加尔
《荷石水禽图》朱耷
《圣维克多山》 塞商
《狐狸的游戏》 摄影
提问:你觉得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思考讨论
小结:意象作品虽然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但更主要的是把艺术家从现实世界中获得的形象进行主观化、情感化的处理,创造出一些只有在艺术世界中才能存在的形象,艺术家创作这类作品的时候所运用的方法如夸张、变形、重组或改变客观的比例等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我们可以辨认画面上的形象,但它们跟实际生活中的形象有一定的距离,不太符合日常生活的逻辑。
3、抽象作品
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的形象?如果有,请举例说明。引出抽象作品。
展示作品
《结构》蒙德里安(荷兰)
康定斯基的作品(俄国)
并介绍冷抽象与热抽象让学生了解抽象的基本概念
抽象派有热抽象和冷抽象之分,代表人物分别是康定斯基和蒙得里安,他们的画面中放弃了具体的内容和情节,突出运用线,面,点,色块,构图等纯粹的绘画语言表现内心的感觉,情绪,节奏等抽象的内容.康定斯基还为抽象绘画著述了大量的理论书籍,深刻的研究了形式语言对人的知觉产生的影响,他的理论对后世设计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艺术家做简单的介绍。蒙德里安
荷兰人,生於一八七二年,从小就有天才知名,十七岁就拿到小学绘画教师的资格,二十岁尽峦皇家艺术学院深造,才二十出头,就已成为荷兰新一代的重要画家.然而,这样一个受过正规艺术学院训练,并拥有超人天才的画家,从一九一二年开始,受到立体派画家的影响,画风丕变,抛弃现实世界的复杂枝节,回归原始的颜色和线条〈而且是直线,曲线不存在他的极简概念中〉,画名也只抽象的提为「构成」,例如《白黑构成》,《红黄蓝构成》,《菱形构成》等.蒙德里安的生平介绍:
蒙德里安__(1872-1944年)皮特·蒙德里安出身在荷兰,14岁开始学画,20岁成为当地的一位中学美术教师,开始从事学院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中吸取养料.直到1911年,他在荷兰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体主义作品后,次年就赶赴巴黎,开始按立体主义方法作画.最初试用最单纯的红,黄,蓝和绿等原色来描绘风景.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以抽象的平面,用正面化的手法来表现风景,1914年回到荷兰创立风格派,提倡新造型主义._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义视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抽象符号把丰富多采的大自然简化成有一定关系的表现对象.他认为:“唯有纯造型才能完成最后的抽象.在造型艺术中,真实性只能通过形式和色彩,有动势的运动的均势才能表现出来,纯手段才是提供达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思想使他通过直角,通过把色彩简化为原色,并加上黑和白,成为一种非全等的,对立的均衡.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步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线和横线完成,形成诸如十字形,各个相互分离和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力量的表现,这类对立物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 蒙德里安在1914年的画中,曲线已经消失,垂直与水平结构居主导地位;1919年以后通过垂直与水平线结构的动势平衡,以及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现宇宙的理想,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统一的境界.《构图》 蒙德里安认为垂直线和平行线组成的几何形体是艺术形式最基本的要素,唯有几何形体才是最合适表现“纯粹实在”,他希望用这些基本要素,最纯粹的色彩,创造出表里平衡,物质与精神平衡.创造这种平衡艺术思想根植于当时的社会现实,通过一次大战,社会普遍处于不安状态,他创造这类宁静平衡的艺术,企图安慰人们不安的心灵
提问:
(1)、对于这类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
(2)、作品让你联想到什么?带给你什么感受?
小结:抽象美术指完全不可辨认的图象,来源于作家的主观世界,脱离了客观形象的束缚,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抽象艺术要看作品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平衡、对比、韵律、节奏等是否让人舒服。抽象的作品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也不难欣赏,它能够传达给我们独特的感受,比如蒙德里安作品中的直线构成与康定斯基作品中的曲线构成,一个有秩序,另一个感觉躁动,它主要和艺术家的内在情绪有关系。
练习:将一些图片进行三大类的区分(从课本中找出)
作业布置
课本第六页“活动建议”请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将《无题》(俄罗斯)罗斯科、《泼墨仙人图》(南宋)梁楷以及《毛泽东去安源》(现代)刘春华这三幅作品进行归类,然后用表格例句这三幅作品在形体结构、色彩线条等方面的异同,试归纳出力理解中的具象、意象、抽象作品的特点。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
1、美术形象
2、美术作品的分类 ①具象作品
②意象作品
③抽象作品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教学重点明确。这一堂课通过播放一系列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图象的兴趣,抓紧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研究不同的图片,共同讨论问题,来达到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目的。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而且还会使学生将新知识联系到生活中去,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概念的建构和掌握。
教学中只有真正地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第二课 图象与眼睛
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象)(美术语言等),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象类型的特征。理解三种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四、设计思路:
1、以图象与眼睛的关系(视觉艺术)的理解导入,然后直接分析、讨论图象通过那三种类型反映物象。
2、在架上都岌岌可危的今天,是否强调语言特色。其实不懂“美术语言”,就难看懂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
第二篇: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图像与眼睛》课时教案
课
题:图像与眼睛
课型:鉴赏
年
级:高一年1班
一、教学目标:
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这三大类,并理解这三类作品的内涵及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三、教学用具:
课本
多媒体播放工具
作业纸
笔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通过课本P4,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图导入。
(三)新课教学
1、展示作品《贵妇人像》(布画油画,19世纪,法国安格尔)(1)提问: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发言或记录)(2)初步分析《贵妇人像》
2、教师点明: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而像《贵妇人像》这种作品属于具象美术作品。
提问学生:对于具像美术作品印象是什么?
3、阅读教材有关具像美术的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1)具像美术作品对应于客观物象。
(2)它不同于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而是艺术家根据绘画创作主题观察并创作出来的。
4、比较作品《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像》《刘胡兰就义》,提问:这三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思考: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够表现什么呢? 归纳:美术作品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还能够将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表现到作品中。
2、展示《狐狸的游戏》、《生日》并分析归纳。(1)提问:A、从这些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
B、艺术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C、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
(2)阅读教材P5有关意象美术内容并引导学生归纳、意象美术的特点。(3)比较分析作品(课本P5)提问:这五幅作品分别运用哪些手法?
思考:有没有不表现具体形象的美术作品?(草书——抽象美术作品)
3、展示作品《红黑黄蓝灰的构成》、《即兴之三》,分析并归纳
(1)提问:从作品中看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或是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受?
(2)结合教材关于抽象美术的内容比较分析作品《红黑黄蓝灰的构成》、《即兴之三》、《古诗四帖》、《鲁班门下》并归纳总结。
五、小结:
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像不像”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使是具象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它们。
六、活动建议:P6(教学拓展)2
第三篇:《图像与眼睛》说课稿
《图像与眼睛》说课稿
开场白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图像与眼睛》这一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评价和反思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与设计。
一、说教材:
说教材地位:
本课是出自湖南美术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此课介绍了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如:点、线、面、明暗、肌理、体积等,但主要内容是美术作品的一种最基本的分类方法,即根据图像反映物象的不同特点而分成的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三种类型。因此,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打破那种以“像不像某物”来衡量作品的欣赏方法,使学生意识到美术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中所见之物,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内心感受。
说教学目标:
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了解并熟悉 美术作品分类 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会并能运用观察,逐步培养和提高美术鉴赏的学习技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使用 判断思考,回答问题,比较分析 等学习方法,按感受——分析研究——理解接受——审美获取——主动表现的学习过程,完成三种美术形态划分的学习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重点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掌握初步的欣赏方法。
根据教学进度,教学容量和课时安排的需要,我将采用 一 个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我将向各位评委老师阐述说明这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说教法、学法:
说学情:
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高一年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感受力,对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有初步了解,能欣赏一些具象和意象的美术作品,但是对于“肌理”的认识,对抽象美术的理解还相当有限,应该在本课教学中逐步启发。
本课的活动安排与课本及教参不大相同,一是通过让学生记忆并默写一张简单的图片来引入课题,二是通过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来加深对具象、意象、抽象的理解,三是指导学生画出简单的意象和抽象图像。
说教法:
本课宜采用讨论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设计具备可操作性,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有效促进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说学法:
学法上,我认为还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有阅读法,讨论交流法,分析归纳法等,帮助学生从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对这三类作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逐步对每一类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
三、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美术作品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5分钟)
今天的社会,网络信息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与社会,大量的图像信息无时无刻地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你想躲避都可能无济于事。
解读图像的特点是欣赏美术作品的重要切入点
尝试练习一:认真观察一下图片,看完之后在一分钟内把它大的形体画出来。
(提高眼睛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对图象的兴趣。)教师:要画出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能够通过这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图像与眼睛》。
(教学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来描述、分析美术作品。所以上述教学活动就是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构成要素,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提高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首先请学生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1、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图像。多媒体展示美术构成图片 问题一:
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构成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要素是什么? 点、线、面、色彩、明暗、肌理等。问题二:
那么,美术形式语言要素构成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呢? 问题三:
各种美术作品,形象特征多样性。谁能告诉我,根据图像反映客观物象的不同,可以分为那几个类型啊?
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问题四:
欣赏以下三张作品,感受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然后回答出它们的类型。
(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把作品中的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一一“对号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这种看法有部分的道理,因为它涉及的只是具象美术这种类型。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
(教学意图:新《课标》建议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学校和当地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改变。上述教学过程,就是教材及教参所没有的,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变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对图像的理解。)
2、认识各类型的美术作品:
(同学们阅读书本上关于具象美术的内容。对于具象美术作品,它所表现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世界,因此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内容,甚至那些没有经过欣赏训练的观众也可以看得懂。书本中列举了东西方的三件绘画作品来帮助学生理解具象美术作品。)(1)列举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学生归纳:它们在人物神态、气氛渲染、衣服的质感或空间的暗示上都显得很真实,仿佛我们可以走进画面。
具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图像对应于客观物象,客观物象的细微之处都描绘得非常充分,物象的比例大小,空间的表现都严格符合眼睛看到的情形。
(2)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即主观情感表现。
尝试练习:
同学们能不能画出我们的幻想呢?比如画出一只小鸟,“愤怒的小鸟”、“快乐的小鸟”、“悲伤的小鸟”等。
意象美术作品的特点: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渗透所占的成分要多些。作品往往采用了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
那么,美术家们是如何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
先让学生简单谈谈对《生日》的初步认识,老师再简单介绍夏加尔的作品《生日》的背景。
学生分析讨论并发言: 画面内容、给你的感受、画面特点、画家的意图等进行分析。老师在做总结
(3)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的形象?引出抽象作品。
展示康定斯基的《第一张抽象画》,让学生简单谈谈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康定斯基运用了与音乐相类似的性质,发现了抽象表现主义的课题,这个课题就是:艺术家的意图,要通过线条和色彩、空间和运动,不要参照可见自然的任何东西,来表明一种精神上的反应或决断。
老师演示不同的音乐感受能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示
再回到康定斯基的《第一张抽象画》,让学生具体分析内容,欢迎不同意见。
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图像不能对应于客观物象,他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美术家的主观世界。这类作品或强调线,或强调色彩,或强调光影,并以此来表现作者对旋律、节奏、均衡、对比、清晰、混沌等单视觉元素的审美感悟。
除了线条外,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现音乐呢?色彩等等。那么,请三位同学上台来用色彩和线条来表现音乐。请学生对黑板上同学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说。
欣赏几张自然中的抽象艺术,开拓学生眼界和发散思维。请学生做课堂总结。
(教学意图:新《课标》要求通过鉴赏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因此较多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辨别、比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具象、意象、抽象美术的认识、理解,同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美术的基本要素,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为进一步上好鉴赏课奠定基础。)
3、欣赏环节
通过多媒体图片和视频欣赏自然中的抽象画
(教学意图: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体验、分析和判断,上述过程从总结具象美术、分析意象美术到体验抽象美术,由浅入深,激发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意识,最后教师引导、归纳,帮助学生掌握比较法赏析作品,提高鉴赏力。)
4、知识和技能的巩固
研究性学习是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全新学习模式,其宗旨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采用独立或合作的方式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课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回顾总结是本课结束前,教师小结本课所学知识与技能,总结学习方法,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5、课堂作业
选择多幅典型美术作品,由学生分析选择,将作品分为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三种类型。
为了让学生加强对教学重点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此环节倡导学生相互间的经验心得的交流,可采用分组讨论学习,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此外,教师应当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
此环节可继续采用教材上美术鉴赏内容,也可由教师或是学生自己收集的美术鉴赏内容,扩大知识范围和容量。
倡导学生质疑的学生精神,培养和加深自我感受、理解、思考的独立性,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建设与参考,但不能以简单的、经验性的观点代替学生个性化学习实践。
结束语
说课至此结束,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四篇: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这三大类;
2、理解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具与学具:
实物投影仪、画册、多媒体、作业纸和笔。
教学过程:
一、具象作品:
1、展示《贵妇人像》并做简单的介绍(创作者、创作时代等),并提问:这件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
2、点明: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而像《贵妇人像》这种作品是属于具象美术作品。提问:对于具象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学生讨论分析归纳:
①、具象美术的作品对应于客观物象;
②、它不同于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而是艺术家根据绘画的主题观察并创作出来的。
3、同时展示作品《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像》、《刘胡兰》,让学生分析此三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请学生发言。
4、思考、提问: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表现什么事物?(还能够将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表现到作品中去)。
二、意象作品:
1、意象作品展示《狐狸的游戏》、《生日》。提问:①、你从这些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②、你觉得艺术家要表现什么内容?③、你觉得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
2、学生发言。归纳指出,这类作品体现的是艺术家的想象力和感受,所以不能用欣赏具象作品的方法来欣赏。
3、观看教材5页上的内容与图片,归纳出意象作品特点:①、意象作品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的渗透要多一些;②、创作手法不同于具象美术。
4、这5幅作品分别用了哪些手法?(如朱耷的水禽图用了夸张的手法)
5、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的形象?例如中国的草书,它被称为抽象美术作品)
三、抽象美术作品:
1、作品展示《红黑黄蓝灰的构成》、《即兴之三》,提问: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②、令你联想到了什么?③、它们带来我们的感受有什么不同?指出:抽象作品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也不难欣赏。它能够传达给我们独特的感受。
2、观看图片,总结:我们可以从形式角度来理解艺术家的情感和抽象作品的内涵。
四、小结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1、完成教材第6页的活动建议;
2、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具象作品、意象作品、抽象作品,并能简单予以欣赏;
3、作业点评及总结。
第五篇:图像与眼睛教案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
图像与眼睛
单位:乐从中学 作者:黄玉莹
电话:***
第一单元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为(湖南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的第二课《图像与眼睛》。本课主要介绍根据图像反映客观物象的不同情况,美术作品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书本的图例了解掌握这三种图像类型的特征。具象美术作品,教材分析了它与客观物象之间的关系。具象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世界,因此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内容,甚至那些没有经过欣赏训练的观众也可以看得懂。教材中列举了东西方的三件绘画作品来帮助学生理解具象美术作品。它们在人物神态、气氛渲染、衣服的质感或空间的暗示上都显得很真实,仿佛我们可以走进画面。对于意象美术作品,教材中对艺术家创作这类作品的时候所运用的方法作了简单的分析,如夸张、变形、重组,或者突出结构特点、改变客观物象的比例以及打破经验性的时空概念等等。抽象作品教材中分为两大类,一个是书法作品,另一个是西方现代派的抽象画。书法它根本没有可资对照的现实形象,不存在像不像的问题。抽象画分为热抽象和冷抽象两种,康定斯基的热抽象作品使人感到自由、毫无约束;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则使人觉得很平静。
2、学情分析:
现在的高一学生对于意象美术跟抽象美术的概念还分不清楚,他们大部分还是不懂欣赏这两类的作品,还是停留在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 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因此他们把作品中的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一一“对号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这种评价作品的标准不是很准确,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教学理念:
人们根据作品中形象的特点,把他们划分为三种类别,即具象美术、意象美术以及抽象美术。在这三类作品中,相同种类的作品虽然表现的内容甚至所用的材料不一定相同,但是艺术家在创作时所遵循的观念大致相同。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从形象的不同特点入手,对这三类作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逐步对每一类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类型作品的创作观念和审美机制。教学中采用尝试教学法,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考,再以小组形式分析讨论问题,提高学生的独立能力与合作能力。对于意象美术与抽象美术这些学生比较难于理解的作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进行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打破那种以“像不像某事”来衡量作品的欣赏方法,使学生意识到美术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教学目的: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三大类。
2、理解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教学重点:突破只能欣赏具像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教学难点: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美术鉴赏书 学生用具:美术鉴赏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准备工具的情况,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今天的社会,网络信息无处不在影响着人们与社会,大量的图像信息无时无刻地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你想躲避都可能无济于事。下面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
尝试练习一:认真观察一下图片,看完之后在一分钟内把它大概的形体画出来。
(利用尝试练习题,提高学生眼睛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对图像的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三)讲授新课:
师: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能够通过这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图像与眼睛》。
1、探究一: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图像。
欣赏以下三张作品《拾穗者》、《奔马》、《百老汇的爵士乐》,感受美术作品的视觉形象。(用多媒体展示三幅作品)
师:各种美术作品,形象特征多样性。那么,能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
(很多学生在欣赏美术
作品的时事物”这作品中的一“对号
候,往往喜欢用“像不像某种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把物象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象一入座”,似乎不能对号入座的就不是好作品。这种看法有部分的道理,因为它涉及的只是具象美术这种类型。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在这个环节先让学生初步了解,感受不同类型的作品应如何欣赏。)
2、探究二:美术作品的的分类:根据作品中的形象特征,我们把它划分为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让学生并初步认识三大类的美术作品)尝试练习二: 观察以下的三张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书本P4的 4 图片《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刘胡兰就义》
(同学们阅读书本上关于具象美术的内容。对于具象美术作品,它所表现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世界,因此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内容,甚至那些没有经过欣赏训练的观众也可以看得懂。书本中列举了东西方的三件绘画作品来帮助学生理解具象美术作品。)学生回答:它们在人物神态、气氛渲染、衣服的质感或空间的暗示上都显得很真实,仿佛我们可以走进画面。(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具象美术作品的特点)
(1)具象美术的特点:图像对应于客观物象,客观物象的细微之处都描绘得非常充分,物象的比例大小,空间的表现都严格符合眼睛看到的情形。
师: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即主观情感表现。(2)意象美术的特点:不拘泥于客观物象的真实再现,美术家的主观认识和情感渗透所占的成分要多些。作品往往采用了夸张,变形,重组等手法。(让学生了解意象美术的特点,根据特点回答下面的尝试练习题)尝试练习三:讨论比较观察塞尚的油画《圣维克多山》与实景-“圣维克多山”照片,找出两者的区别?(提示:山、房子、天空、树的变化)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实景与油画的变化。然后自由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教师再分析:塞尚油画《圣维克多山》:山、房子、树、天空变成细碎地块 面,几乎融为一体。作者把客观物象概括至简单的几何形状。用色彩表现透视,近的前景成画面地支点,一层层推进造成空间感,一块色与块色在扁平面上跳动。
师: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的形象?如果有,请在书本上举例说明。引出抽象作品。(学生在书本上查找属于抽象美术作品的画,然后欣赏康定斯基的《即兴之三》、蒙德里安的《红黑黄蓝灰的构成》与张旭的草书,导出抽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再分析)
(3)抽象美术的特点:图像不能对应于客观物象,他的形成主要来源于美术家的主观世界。这类作品或强调线,或强调色彩,或强调光影,并以此来表现作者对旋律、节奏、均衡、对比、清晰、混沌等单视觉元素的审美感悟。(利用以下树的变化图例解释从具象到半抽象到纯抽象是怎样形成。)
提炼 提炼
具象 半抽象 纯抽象
尝试练习四:以下的图片是从具象到抽象的提炼---请把它们重新排序(利用尝试练习巩固学生对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理解。)
1 2 3 5 4 5 6 7 8 9 7 2
问 题 答 案
(这道练习题有一定的难度,同学们先独立完成,然后分小组讨论,接着每一组找一个代表上台写出答案并作稍略讲解,老师再公布正确答案让同学们思考,分析答案的来由。)
(三)布臵作业:
请围绕你最喜欢的一幅画是意象艺术作品、抽象艺术作品还是具象艺术作品?为什么?写100字左右的文字讲述一下。
(三)课堂小结:
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 “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象美术作品也不等同于照片。我们今天学习了美术作品的三大类: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请同学们下课后再到图书馆收集关于这方面的资料,更进一步地去了解作品的内涵。
(四)下课,师生行礼。
案例点评:
该课整体的思路清晰,内容充实,在每个教学环节能够利用尝试教学手法创设尝试教学题,学生在讨论思考中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给人耳目清新的感觉。利用多媒体的教学,出示各种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利用树的变化图例解释从具象到半抽象到纯抽象是怎样形成,学生能较直观理解。这全都是这堂课的优点。但改进方面也是有的,该老师应在讲述抽象美术的时候,再较详细地分析书法为什么属于抽象美术作品,怎样去欣赏它,这样会更全面。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学期我选取了美术鉴赏课本中《图像与眼睛》这一课作为公开课的教学,有颇多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交流、学习。
首先我把它定位是以欣赏感受为主,思考想象与尝试练习相结合的一课,通过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难度虽然不大,主要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中的各种形象,即具象美术、意象美术以及抽象美术。但很多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往往喜欢用“像不像某种事物”这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作品,而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的这种思维改变过来,让他们全面正确欣赏各类型的作品。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用各种方式来激活学生欣赏作品思维的火花。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在导入阶段设臵一个尝试练习:“考考眼力”。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几张图片,让学生看完之后在一分钟内把它大的形体画出来。学生通过做这个练习,注意力集中起来,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在此时导出今天学习的课题——《图像与眼睛》。效果相当不错。而在讲授新课时引导学生认识三大类的美术作品:具象美术、意象美术以及抽象美术,再逐一分析其作品的特点。对于具象美术作品,它所表现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世界,因此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很清楚地了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内容。书本中列举了东西方的三件绘画作品来帮助学生理解具象美术作品。而学生对具象美术作品认识较多,让他们自行阅读书本上关于具象美术的内容再稍稍讲解即可。对于讲述意象美术作品这环节,先让学生认识意象美术作品的特点,再让学生讨论,比较观察塞尚的油画《圣维克多山》与实景-“圣维克多山”照片两者的区别。学生一边讨论,我一边引导学生从山、房子、天空、树中找出变化。大部分的班级都能找出其相应的变化,这个问题设臵的深度较适合。但漏了结合课本,分析书本的内容,让学生深化夸张、变形、重组在意象美术作品中的运用。在讲述抽象美术作品这环节,让学生先看书,找出书本上属于抽象美术的作品,再以树为例子,用多媒体课件分析从具象的树怎样提炼到抽象的树的欣赏过程。根据学生的反应,同学们对具象的树提炼到意象的树明白易懂,但从意象的树提炼到抽象的树这过程,无论我讲述得如何具体详细,还是有部分同学不理解。看来要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去思考,不是一两天可以做到的事情。通过树的提炼,我再分析抽象美 术作品的特点,导出最后一道尝试练习题:打乱列出毕加索画牛变形图,请同学们把它重新排序。这道体有一定的难度,我采取以小组合作讨论,每组派代表上台写出答案,并自己阐述理由的方式完成。这个环节的练习成为本堂课的高潮,同学们对这道题很有兴趣,各抒己见,每组的代表都大胆的阐述自己组排序的理由。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得到了体现。最后,我才导出正确的答案,分析其来由。全班同学都很认真的听取我的讲解。为了巩固加深学习,我布臵了一道思考作业题:你最喜欢的一幅画是意象艺术作品、抽象艺术作品还是具象艺术作品?为什么?写100字左右的文字讲述一下。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讲述他们心中对作品的感受。在同学们反馈的作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具象与抽象的美术作品,都能较准确地讲述画中的内容与表达的意思,说出自己看画的感受,这是同学们的进步。
综观本堂课,我始终坚持以新课标来指导本堂教学,整堂课中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手段辅助本堂课教学,运用尝试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通过激趣导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对于意象美术与抽象美术这些学生比较难于理解的作品形式,我感到在教学过程中还缺乏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应再花力气讲述各种评判标准、欣赏方法,帮助学生打破那种以“像不像某事”来衡量作品的欣赏方法。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设臵的问题适合,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练习,师生交流恰到好处,这点是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