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图形与图像教学设计下载
图形与图像
——任务引领下的学生自主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反思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刘素珍
一、授课对象: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一(7-16)班
二、教材分析:
图形图像是中国地图出版社《多媒体技术应用》第一单元第二节多媒体技术中的内容,安排三课时。通过本单元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多媒体的概念、类型、内涵和特征,认识到图形图像属于感觉媒体,这就为图形图像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工作原理、适用范围以及图像压缩、图像文件格式等内容,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图形图像是多媒体信息数字化表示和存储的一种重要方式,为第二单元“图形图象处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一学期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学习,对图形图像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对图形图像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了解矢量图是图形,位图是图像,两者在存储原理上有本质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辅助网站
五、教学理念
新课程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简单提供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法和教学辅助网站进行教学,力图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①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分析教学网站提供的相关信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提出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②要求学生把当前所学内容尽量和自己的已学知识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自主学习的关键。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成为学生“联系”与“思考”的帮助者;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内容。
六、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位图、矢量图的概念,位图的工作原理,位图与矢量图的适用范围; 教学难点:位图的工作原理;
难点突破: 学生通过分析图片,阅读位图和矢量图存储原理的文字介绍,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位图的存储原理。
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位图、矢量图的概念、工作原理、适用范围,图像压缩、图像文件格式;
2、过程与方法:给出不同的图片让学生分析各自特点,从而了解位图与矢量图的概念、工作原理、适用范围等;
3、情意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了解图片数字化表示的两种方式位图、矢量图,激发学生对图像格式的兴趣。
八、教学环境:
硬件环境:网络教室,投影仪
软件环境;电子学习档案袋,教学网站。
九、教学流程:
1、情境启发:打开教学辅助网站http://10.10.16.255
师:教师给出问题1:观察图1和图2局部放大后有何不同? 生:(短暂思考并回答问题1)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并提交到教学网站中。师: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答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
(导入设计理念:利用情境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同时,把相应的知识点暗含其中,图1与图2是两种格式的图片表示形式。另外,通过比较式学习,调动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的积极性,进一步了解位图与矢量图的不同。)
2、位图与矢量图的概念:
师:大家都能明显看出两幅图片放大后的区别,刚才两幅图片放大后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图片表示和存储类型:一种是位图,另一种是矢量图,那么究竟什么是位图什么是是矢量图呢?
生:学生打开教学辅助网站,阅读位图、矢量图的概念,并能根据所给的概念对图1与图2作出初步的判断。
师:说出图1与图2,哪个是位图,哪个是矢量图,依据是什么?
生:图1是矢量图、图2是位图,依据是图1放大后不变形,图2放大后变形。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概念我们知道了矢量图是用函数描述的图像,缩放不失 真,而位图是由点阵做成的图像,缩放会失真。
3、位图与矢量图的存储原理
我们已经知道了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那么计算机是如何来记录位图和矢量图的呢?
师:打开教学辅助网站,提出问题3:通过分析图3和图4,对计算机存储位图与矢量图的文字介绍,你认为位图与矢量图在存储方式上有何不同?
生:学生分析图3和图4,阅读位图和矢量图存储原理的文字介绍并思考与回答问题3。
(设计理念:通过观察图3和图4,运用观察式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观察与思考,理解位图与矢量图在存储方式上的不同。)
4、难点突破:
师: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给予赞扬。
由于矢量图的存储原理与函数密切相关,这已经超出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范围,我们今天重点学习的是位图的存储原理。
师:教师打开教学网站——“位图的存储原理”,通过讲授式教学,解释位图的存储原理,学生能根据例题计算出位图的大小。生:计算位图的大小,将正确答案提交到教学网站。师生共同分析学生所提交的答案,并导入下一个环节。
(设计理念:这里主要用采用观察式和讲授式教学,通过直观的演示,将重点放在位图的存储原理上,并能回答教学网站中给出的问题2,并将答案提交到教学网站。)
5、位图与矢量图的对比
师:我们已经对位图和矢量图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实大家在使用计算机浏览图片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位图和矢量图。现在同学们可能会产生疑问,究竟哪些图片应该用位图来存储,哪些图片应该用矢量图来存储呢?当然我们要视情况而定,因为两者各有其特点,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两者的特点。
生:阅读教学辅助网站——“位图与矢量图的特点对比”并讨论。
(设计理念:通过问题的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理解位图与矢量图各自的特点。为下一个环节——“位图与矢量图的使用范围”奠定基础。)
6、位图与矢量图的使用范围
师:大家比较完两者的具体特点后,对两者的具体使用范围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单击“位图与矢量图的使用范围”,分析图1至图4,哪些图是用位图方式表示的,哪些图是用矢量图方式表示的?
图
3图4 生:学生观察并相互讨论图片,给出自己的答案。
(设计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分析与讨论,比较图1至图4的特点,理解位图与矢量图的使用范围,并加深对位图与矢量图各自特点的理解。)
7、图像压缩: 师:用位图表示的图像比较逼真、自然,但是它的缺点就是存储空间比较大,我们常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那么我们能不能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让图像不失真,又能减小图像的存储空间呢?
生:学生阅读教学辅助网站——“图像的压缩”,分析图5图6的特点。生:因为图像保存信息存在大量的冗余,故而能对图像文件进行压缩。
师:让学生具体体验一下采用压缩方法后对位图文件带来的变化。
生:学生查看教师计算机中“素材文件”夹中的内容相同而扩展名不同的几幅图片,比较他们的大小。
(设计理念:位图能够逼真的表现自然界的景色,但是文件通常太大,是否有办法在不损失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减少其存储的空间?带着这样的疑问,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图像的压缩”栏目中的内容,并从中体会图像是可以被压缩的。)
8、图像的几种格式:
师:由于市场上存在不同公司开发的不同图像处理软件,因此在文件保存格式上也有所不同,请同学们阅读教学辅助网站上的“图像的保存格式”,了解当前较为流行的几种图片格式。
生:进行阅读。
生:学生用photoshop打开教师计算机“素材文件”夹中文件名为“标题psd”的图像,以不同的格式存储,对比它们的不同。
(设计理念:“学以致用”才能形成新的学习能力,动手操作带来的是真实的体验。)
9、总结拓展: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位图与矢量图的概念、位图与矢量图的存储原理、位图与矢量图的适用范围、位图的压缩、图像文件的几种存储格式。
(设计理念:总结拓展是课堂学习向课外生活的延伸,也是对学习内容的提炼和升华,具有反思的性质,帮助学生整理学习。如果说学习内容是个“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面”中来认识这个“点”。)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有几个特点:一是本班上课,对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在设置问题上基本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二是教学辅助网站的应用,在网站的设计上加入的动态的互动效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三是在“位图与矢量图的适用范围”的环节上先让学生阅读“位图与矢量图的对比”,然后再判断图1至图4各是用哪种存储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不足: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提倡学生的协作式学习和讨论式学习,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没有充分地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开展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第二篇:七年级信息技术 图形与图像教学设计
图形与图像
平乡五中
张春英
一、教材分析:
图形图像是河北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第五章多媒体基础第二节的内容。通过本单元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多媒体的概念、类型、内涵和特征,认识到图形图像属于感觉媒体,这就为图形图像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掌握获取图片的方法、位图和矢量图的概念及区别、图像文件格式等内容,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图形图像知识还没有深入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对图形图像知识有一些认识。了解矢量图是图形,位图是图像,两者在表现形势上有本质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
概念认识、实例对比总结学习
四、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截取图片。
教学难点:位图、矢量图的概念;图片的格式。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使用截图的方法获取图片;了解位图、矢量图的概念、图像文件格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学习截图方法;师生同时绘制图片观察后让学生分析各自特点,从而了解位图与矢量图的概念;
3、情意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了解图片数字化表示的两种方式位图、矢量图,激发学生对图像格式的兴趣。
六、教学流程:
1、简述图形与图像的概念,关键在两个字:“形”与“像”。
2、举例图片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图片的魅力,教学生截取图片的方法。
3、师生同时绘制一个笑脸,通过放大师生的图片观察不同之处。
师:教师给出问题:观察同学们画的笑脸和老师画的笑脸局部放大后有何不同?
生:(短暂思考并回答问题1)由于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有限,只要能看到区别即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答案(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
(导入设计理念:利用情境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绪,营造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同时,把相应的知识点暗含其中,两种笑脸图形是两种格式的图片表示形式。另外,通过比较式学习,调动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的积极性,进一步了解位图与矢量图的不同。)
2、位图与矢量图的概念:
师:大家都能明显看出两幅图片放大后的区别,刚才两幅图片放大后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图片表示和存储类型:一种是位图,另一种是矢量图,那么究竟什么是位图什么是是矢量图呢?
生:学生打开书阅读位图、矢量图的概念,并能根据所给的概念对两种笑脸图形作出初步的判断。
师:说出两种笑脸,哪个是位图,哪个是矢量图,依据是什么?
生:老师画的是矢量图、我们画的是位图,依据是老师画的图放大后不变形,我们画的图放大后变形。
师生共同总结:通过概念我们知道了矢量图是用函数描述的图像,缩放不失真,而位图是由点阵做成的图像,缩放会失真。
七、作业: 撰写一篇介绍“画图”软件某个功能使用方法的文章。要求:
以word文档格式保存。将其中需要的对话框或工具图标截取下来,插入到文档的适当位置。
八、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有几个特点:一是在设置问题上基本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二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三是在区别位图与矢量图的环节上先让学生阅读“位图与矢量图的对比,然后再判断是用哪种存储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不足: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提倡学生的协作式学习和讨论式学习,但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没有充分地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开展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第三篇: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图像与眼睛》课时教案
课
题:图像与眼睛
课型:鉴赏
年
级:高一年1班
一、教学目标:
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这三大类,并理解这三类作品的内涵及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突破只能欣赏具象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三、教学用具:
课本
多媒体播放工具
作业纸
笔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通过课本P4,美术作品形式构成基本要素图导入。
(三)新课教学
1、展示作品《贵妇人像》(布画油画,19世纪,法国安格尔)(1)提问: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发言或记录)(2)初步分析《贵妇人像》
2、教师点明:美术作品所展现的主要内容就是图像,也就是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的各种形象。而像《贵妇人像》这种作品属于具象美术作品。
提问学生:对于具像美术作品印象是什么?
3、阅读教材有关具像美术的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1)具像美术作品对应于客观物象。
(2)它不同于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而是艺术家根据绘画创作主题观察并创作出来的。
4、比较作品《重屏会棋图》《贵妇人像》《刘胡兰就义》,提问:这三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思考:美术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还能够表现什么呢? 归纳:美术作品除了能够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还能够将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表现到作品中。
2、展示《狐狸的游戏》、《生日》并分析归纳。(1)提问:A、从这些作品中观察到了什么?
B、艺术表现的是什么内容?
C、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形象?
(2)阅读教材P5有关意象美术内容并引导学生归纳、意象美术的特点。(3)比较分析作品(课本P5)提问:这五幅作品分别运用哪些手法?
思考:有没有不表现具体形象的美术作品?(草书——抽象美术作品)
3、展示作品《红黑黄蓝灰的构成》、《即兴之三》,分析并归纳
(1)提问:从作品中看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或是带给我们什么不同的感受?
(2)结合教材关于抽象美术的内容比较分析作品《红黑黄蓝灰的构成》、《即兴之三》、《古诗四帖》、《鲁班门下》并归纳总结。
五、小结:
美术作品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是多方面的,不能用“像不像”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使是具象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它们。
六、活动建议:P6(教学拓展)2
第四篇: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图像与眼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为湖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图象与眼睛》的教学内容。是继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之后的介绍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侧重于对具像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拓展学生的审美观念,使学生理解美术作品形象及其包括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这三大类。
(2)理解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2、能力目标
本课通过观察、欣赏一系列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共同讨论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具象作品、意象作品以及抽象作品的理解,使学生将新知识联系到生活中去,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概念的建构与掌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区分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领悟其中的内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美术作品,能运用一双审美的眼睛积极地看待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突破只能欣赏具像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
2、教学难点: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例举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思路
本课为湖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课《图象与眼睛》的教学内容。是继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之后的介绍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侧重于对具象作品、意象作品和抽象作品的理解。
二、引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美术作品》,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的图像特征,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考考学生对图片的观察能力)
教师请同学们观看几张图片,说说从不同角度观看这些图片会出现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刚才的图片,需要我们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是,有的人却有一双审美的眼睛,他能够通过这双审美的眼睛产生思维和发现美感,并能够在此作用下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启迪。下面进入我们今天的课题:图像与眼睛,我们先来了解下美术形象。
1、美术形象
所谓的美术形象,既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无论是哪种美术形象,它们都不是与生活完全等同的,而是艺术家利用美术的语言,并按照美的规律和法则对现实生活进行抽离、集中、概括、综合以致改造的结果,反映了艺术家个人和时代的精神与审美理想。
比较美术作品、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对同一事物的描绘,引发学生思考?
小结:音乐构成的主要形式是旋律,文学作品是情节,而绘画艺术是使用点、线、面、色彩、体积、肌理、空间等艺术手段来塑造美术形象的。
2、比较:人像照片与美术作品
引出问题:有的美术作品中的形象与生活中的形象很像,有的却不像,这是为什么?
引出本课重点:美术作品中的三大类
三、美术作品中的分类
1、具象作品
展示安格尔油画《贵夫人像》
提问:对于具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言。
展示《重屏会棋图》中国画周文矩
展示《刘胡兰就义》油画冯发杞
以上三幅作品比较 提问:这几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对于具象作品,它们表现的形象来自于现实世界,因此观众在看的时候可清楚地了解艺术家要表现的内容。刚列举的三副作品来帮助理解什么是具象作品,它们在人物神态、气氛渲染、衣服的质感或空间的暗示上都显得很真实,仿佛我们可以走进画面,在这里艺术家所追求的就是“真实”。
2、意象作品
问: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结:实际上,美术作品中的图像除了可以表现我们眼睛所见的事物之外,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幻想、梦境乃至我们的内心感受。
展示意象作品
提问:对于意象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
(1)、这些作品中你观察到了什么?(2)、你觉得艺术家要表什么内容?
(3)、你觉得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受到这些现象?
学生思考并回答,可以分为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起来回答
(4)、比较课本中的作品
《生日》 夏加尔
《荷石水禽图》朱耷
《圣维克多山》 塞商
《狐狸的游戏》 摄影
提问:你觉得这些作品分别运用了哪些手法?并说出你的理由。学生思考讨论
小结:意象作品虽然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潜在的联系,但更主要的是把艺术家从现实世界中获得的形象进行主观化、情感化的处理,创造出一些只有在艺术世界中才能存在的形象,艺术家创作这类作品的时候所运用的方法如夸张、变形、重组或改变客观的比例等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我们可以辨认画面上的形象,但它们跟实际生活中的形象有一定的距离,不太符合日常生活的逻辑。
3、抽象作品
美术作品可不可以不表现具体的形象?如果有,请举例说明。引出抽象作品。
展示作品
《结构》蒙德里安(荷兰)
康定斯基的作品(俄国)
并介绍冷抽象与热抽象让学生了解抽象的基本概念
抽象派有热抽象和冷抽象之分,代表人物分别是康定斯基和蒙得里安,他们的画面中放弃了具体的内容和情节,突出运用线,面,点,色块,构图等纯粹的绘画语言表现内心的感觉,情绪,节奏等抽象的内容.康定斯基还为抽象绘画著述了大量的理论书籍,深刻的研究了形式语言对人的知觉产生的影响,他的理论对后世设计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艺术家做简单的介绍。蒙德里安
荷兰人,生於一八七二年,从小就有天才知名,十七岁就拿到小学绘画教师的资格,二十岁尽峦皇家艺术学院深造,才二十出头,就已成为荷兰新一代的重要画家.然而,这样一个受过正规艺术学院训练,并拥有超人天才的画家,从一九一二年开始,受到立体派画家的影响,画风丕变,抛弃现实世界的复杂枝节,回归原始的颜色和线条〈而且是直线,曲线不存在他的极简概念中〉,画名也只抽象的提为「构成」,例如《白黑构成》,《红黄蓝构成》,《菱形构成》等.蒙德里安的生平介绍:
蒙德里安__(1872-1944年)皮特·蒙德里安出身在荷兰,14岁开始学画,20岁成为当地的一位中学美术教师,开始从事学院派和写实主义创作,后又从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中吸取养料.直到1911年,他在荷兰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的早期立体主义作品后,次年就赶赴巴黎,开始按立体主义方法作画.最初试用最单纯的红,黄,蓝和绿等原色来描绘风景.在以后的年代里,他以抽象的平面,用正面化的手法来表现风景,1914年回到荷兰创立风格派,提倡新造型主义._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义视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抽象符号把丰富多采的大自然简化成有一定关系的表现对象.他认为:“唯有纯造型才能完成最后的抽象.在造型艺术中,真实性只能通过形式和色彩,有动势的运动的均势才能表现出来,纯手段才是提供达到这一点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一思想使他通过直角,通过把色彩简化为原色,并加上黑和白,成为一种非全等的,对立的均衡.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一步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线和横线完成,形成诸如十字形,各个相互分离和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力量的表现,这类对立物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 蒙德里安在1914年的画中,曲线已经消失,垂直与水平结构居主导地位;1919年以后通过垂直与水平线结构的动势平衡,以及使用原色,完成了他表现宇宙的理想,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统一的境界.《构图》 蒙德里安认为垂直线和平行线组成的几何形体是艺术形式最基本的要素,唯有几何形体才是最合适表现“纯粹实在”,他希望用这些基本要素,最纯粹的色彩,创造出表里平衡,物质与精神平衡.创造这种平衡艺术思想根植于当时的社会现实,通过一次大战,社会普遍处于不安状态,他创造这类宁静平衡的艺术,企图安慰人们不安的心灵
提问:
(1)、对于这类美术作品,你的印象是什么?
(2)、作品让你联想到什么?带给你什么感受?
小结:抽象美术指完全不可辨认的图象,来源于作家的主观世界,脱离了客观形象的束缚,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抽象艺术要看作品形式所体现出来的平衡、对比、韵律、节奏等是否让人舒服。抽象的作品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但是也不难欣赏,它能够传达给我们独特的感受,比如蒙德里安作品中的直线构成与康定斯基作品中的曲线构成,一个有秩序,另一个感觉躁动,它主要和艺术家的内在情绪有关系。
练习:将一些图片进行三大类的区分(从课本中找出)
作业布置
课本第六页“活动建议”请根据本课所学的内容将《无题》(俄罗斯)罗斯科、《泼墨仙人图》(南宋)梁楷以及《毛泽东去安源》(现代)刘春华这三幅作品进行归类,然后用表格例句这三幅作品在形体结构、色彩线条等方面的异同,试归纳出力理解中的具象、意象、抽象作品的特点。
板书设计
第二课 图像与眼睛
1、美术形象
2、美术作品的分类 ①具象作品
②意象作品
③抽象作品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目标基本实现,教学重点明确。这一堂课通过播放一系列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图象的兴趣,抓紧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研究不同的图片,共同讨论问题,来达到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的目的。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而且还会使学生将新知识联系到生活中去,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概念的建构和掌握。
教学中只有真正地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才能得到好的教学效果。兴趣的激发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差。学生的参与十分重要。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主动发展。第二课 图象与眼睛
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象)(美术语言等),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象类型的特征。理解三种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四、设计思路:
1、以图象与眼睛的关系(视觉艺术)的理解导入,然后直接分析、讨论图象通过那三种类型反映物象。
2、在架上都岌岌可危的今天,是否强调语言特色。其实不懂“美术语言”,就难看懂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
第五篇:《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解多媒体作品中图形、图像的特点及数字化表示。本节课的知识点较多,主要偏重于是理论学习,同时,通过学生亲身体会,使学生了解到多媒体图形、图像的巨大魅力。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过多媒体技术的概述部分,本节课是对多媒体技术的一个延伸,学生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图像在多媒体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深入体会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和在表达信息时的效果和特点。
2.理解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探索理解图形与图像的区别和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图形、图像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2.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图形与图像的区别
难点:理解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多媒体的概念及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学习有关图形和图像处理的一些知识。
(二)教课教学
利用多媒体作品表达意图时,图形、图像有着特别的魅力:生动、直观、形象
图形、图像的数据远比文本的数据量大。
思考:视频的数据量呢?
我们能体会到图形和图像在传递信息方面的优势,所以我们不仅要学会利用图形和图像表达意图。同时也要能利用图形、图像充分地展示主题,又能启发人的思维,引起共鸣,这正是图形、图像的视觉意义所在。
图形、图像的数字化表示
数字化表示:指计算机用二进制编码(0、1)的形式表示。
模拟图像与数字图像
日常所见的照片、图片等称为模拟图像,计算机中用二进制表示的是数字图像。
模拟信号波形和数字信号波形:
2.1
图形与图像的区别:
图形(矢量图):模型化、抽象化、线条化。由简单的点、线、圆等基本元素组成的图。
图像(位图):是物体真实影像的再现。通过照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实际景物影像。
2.1
矢量图(P.26)的清晰度与分辨率的大小无关,对矢量图进行缩放时,图形对象仍保持原有的清晰度和光滑度,不会发生任何偏差。
2.1 2.1
位图图像是由像素构成的,像素的多少将决定位图图像的显示质量和文件大小,位图图像的分辨率越高,其显示越清晰,文件所占的空间也就越大。因此,位图图像的清晰度与分辨率有关。对位图图像进行放大时,放大的只是像素点,位图图像的四周会出现锯齿状。
2.1
图形、图像的数字化原理:
数字化过程主要包括:采样、量化和编码
采样:一定面积内取多少点
量化:按一定位数归并采样点信号
编码:用二进制数表示上述信号
(三)上机实践
任务一:比较数字图像与模拟图像。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并完成下表:
特点
模拟图像
数字图像
处理速度
相对较快
相对较慢。尤其在机器性能不是很高时
灵活性
相对较少,往往只能进行简单的放大、缩小等
方式比较精确、灵活
传输速度
由于以实物为载体,受外界因素的制约,传递相对困难
以电子数字为载体,传输较便捷,尤其在网络普及的今天
再现性与可保存性
保存性较差,复制较困难,复制时受诸多条件的影响均会呈现不同的效果
可长期保存,复制容易,不会因保存、传输或复制产生图像质量上的变化
任务二:将素材文件夹“多媒体作品的图像图形”中的图形打开,并逐步放大后观察,完成下表:
位图图像
失量图形
特征
能较好表现色彩浓度与层次
可展示清楚线条或文字
用途
照片或复杂图象
文字、商标等相对规则的图形
图像缩放结果
易失真
不易失真
制作3D影像
不可以
可以
文件大小
较大
较小
常见格式
BMP、JPGE、TIFF、GIF、PSD
EPS、XDF、PS、WMF、SWF
失量图形与位图像的比较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模拟图像与数字图像以及图像数字化的原理及方法,还知道了数字图像可以分成失量图与位图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用途,为我们以后的图形、图像处理打下一定的基础。
(五)课后拓展: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格式的图像、图形的特点,并完成下表
格式
优点
缺点
综述
BMP
GIF
PCX
TIFF
TGA
DXF
JPG
常见图形、图像的格式与特点
【《多媒体作品中的图形、图像》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认识图形拼组图形教学设计
2.《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3.《图形宝宝排队》教学设计
4.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5.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6.《图形与位置复习》教学设计
7.《数图形中的学问》的教学反思
8.《数图形中的学问》北师大版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