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图像获取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07:16: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图形、图像获取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图形、图像获取教案设计》。

第一篇:图形、图像获取教案设计

图形、图像获取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获取图形、图像的多种方法。

2、尝试用多种方法获取图形、图像。

二、教材分析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像图形是多媒体中常见的素材之一,也是人们传递与表达信息的重要形式。在创造文字之前,人类通过绘画来记录事物和表达思想了。在漫长的文明历程中,一切文化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图像成为信息的巨大资源。因此,本节在培养学生信息获取能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上课一开始,我就把前一堂课学生学过的、熟悉的、有趣的“图形、图像”再提出来,引导学生回忆,说:“上一堂课,我们看到的图形、图像是哪些呢?而要获取满足自己心意的精美的图形、图像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呢?”

图形、图像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简洁等特点,能形象地表达人们头脑中错综复杂的抽象根念,引起人们的联想。我们来看课本中的图形、图像,你认为它们反映了什么?

2、获取图形、图像 A、获取途径分析

师: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制作自己的班级网页,我们的网页上需要放些什么图形、图像呢?

生:我们班级的合影、我们班的奖状、好看的背景。师:怎么样才能获取这些图形、图像呢?

生:用数码照相机拍图形、图像;用扫描仪扫描奖状;从网上下载图形、图像,从光盘图库中搜索图形、图像或从屏幕上截取背景图形、图像。

B、用数码相机获取图形、图像

生:(演示拍摄数码照片,在老师的协助下,将照片传输到计算机中)C、用扫描仪获取图形、图像 师:(演示扫描奖状)D、从图库中获取图形、图像

①、请有能力的学生操作演示(打开图库文件夹,选择查看方式为缩略图方式,选择所需图形、图像

②、老师演示用ACDSee浏览图形、图像。E、从因特网上下载图形、图像 F、从屏幕上截取图形、图像

3、图形、图像的应用

预设网页,让学生将指定的图形、图像放images文件夹中,再显示网页,让学生看到获取的图形、图像在网页中显示,使学生体验完成后的成就感。

第二节:课题:图形、图像的加工方法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ACDSee中图形、图像裁剪、旋转、曝光等基本功能。

2、初步掌握利用ACDSee调节图形、图像亮度的方法。

3、初步掌握利用ACDSee对图形、图像进行裁剪及自定义旋转的方法。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常用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掌握图形、图像处理的基本方法。

2、掌握给图形、图像添加特效的基本方法,如羽化、浮雕等。

3、学会利用图形、图像来表达思想,创造出具有个性的图形、图像作品。

三、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探究学习。

四、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拍摄、扫描、截取等途径获得的图形、图像,不一定能够作为素材直接使用,需要对图形、图像进行加工。本节重点讲解图形、图像的加工,是对上节内容的延伸,同时也为制作多媒体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内容以ACDSee软件为主要工具,主要讲述了图形、图像的色彩调整、图形、图像的放置和裁剪、图形、图像的格式转换以及添加图形、图像的特效。

加工和处理图形、图像的软件很多,教材中主要列举了三种,Photoshop、我形我速和ACDSee。Photoshop是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不要求学生掌握。其它二种软件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操作,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

五、教学方法指导:

本节主要介绍图形、图像的加工,内容实践性强,在教学中要注意先实践后总结、先模仿后创新。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题材和范例组织学生学习。同时,要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参与信息化社会活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满体验、充满探究、充满创造、充满实践,避免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变成机械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过程。

本节第一部分介绍了常见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教材中仅向学生展示了一组利用Photoshop加工后的图形、图像,建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增加用ACDSee和我形我速加工的图形、图像,最好能将加工前与加工后的图形、图像放在一起,3 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体验加工后的图形、图像在表达信息内涵方面的魅力和价值,激发起学习本节的热情和愿望。

第二部分介绍图形、图像加工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调整色彩、旋转与裁剪、添加特效,格式转换。教学中可采取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主题活动等教学形式,使学生理解图形、图像的处理要为主题服务,避免纯粹为了技术而服务。教材中没有给出图形、图像的羽化、浮雕和合成的操作,教学中可适当作一些拓展。

本节教材中共安排了几实践学习,其中三个利用ACDSee完成,一个利用“我形我速”完成。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别使用这两种软件实现同一效果,并比较它们的用法和功能差异。

本节教学中要避免就技术学习而学习,不能将教材当成软件说明书,而要采取体验学习、模仿学习、游戏学习、探究学习、实验学习、设计学习、问题解决学习等方式,进行个人的、小组的、集体的以及多种形式相互融合的学习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教学中一定要帮助学生总结图形、图像加工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实践到理论,掌握图形、图像加工的过程与方法。

一般来说,图形、图像加工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选材:图像处理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是如何选取是适合的素材图形、图像。图像处理的工作是对已有图形、图像(包括来自软件自身、来自素材光盘以及使用扫描仪或数码相机等得到的)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所以原始素材图形、图像的质量、大小、分辨率等因素直接影响着最终处理的效果。能否选择一幅合适的素材图形、图像,是图像处理成败的关键。

2、分析图形、图像:分析图形、图像是对原始图形、图像的表达主题、颜色运用、尺寸大小、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因素进行全盘分析,从而为下一步图像处理工作的方向、使用工具等方面提供依据。

3、选择软件:目前可以用来处理加工图形、图像的软件很多,不同的软件具有不同的功能。为了在图像处理工作中省时、省力,达到最佳效果,就需要根据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图像处理软件。

4、图像处理:这是图像处理工作中最主要的环节。一般来说,在原始素材图形、图像上进行的编辑、填充、颜色调整、创建特殊效果、添加标题文字、使用滤镜等工作都属于图像处理的范畴。

5、图形、图像输出:图形、图像输出的方法很多,可以打印或将图像输出为网页形式的格式,在因特网上发布等。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 展示“校园介绍网页”。

师:这是我们的校园介绍网页,但是其中缺少环境介绍,你能看出来是在校园里哪儿拍的吗?

师:“网页中的图形、图像放在站点下的images里,站点里的图形、图像发生变化,网页刷新后会发生相应变化。请同学们帮助修改网页,让网页变的更漂亮。”

2、老师演示,学生模仿

师:发现有同学看网页头是转过来的?

老师分析2张图形、图像,分别是90度和任意角度的图形、图像,演示如何旋转90度的图形、图像。

师:能否用刚才的90度旋转方法来处理另外一张图形、图像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实践。(求助方式:结合课本、相互讨论、向老师求助等。)

3、学生示范,突破重难点

师:再看看已经处理好任意角度的图形、图像,这张图形、图像主体不够突出,有什么办法吗?

生:周围的部分是不要的,所需要的是图形、图像的中间部分。师:那该如何处理,只保留中间部分呢?谁愿意上来试一试。布置任务,让学生修改其他类似的图形、图像。

4、发现问题,主动探究

提出问题:这网页在色彩效果上有什么缺点呢? 生:最后一幅图形、图像特别暗。

解决问题:用我们所学的ACDSee工具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相互讨论、探究,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动手操作时,不断的强调、鼓励学生去挖掘新功能。)布置下个任务:选择图形、图像并添加相应的文字。

(分层教学:学生操作,教师个别指导,提出ACDSee的其他新功能,让完成本节课基本技能的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再学会其它的操作技能。)

5、点评作品,课堂总结(1)、作品上交。

6(2)、学生自评。(3)、学生互评。

三、实践指导

实践指导中共有3个实践,是对教材上实践学习的补充和延伸。实践3说明如何调整图形、图像的曝光。教材中是介绍了从曝光不足调整到正常曝光,该实践介绍从过度曝光调整到正常曝光。教材中仅仅给出了羽化、浮雕和合成的图形、图像,没有具体的实践学习,实践指导中增加了“实践制作图形、图像的浮雕和羽化效果”。

“我形我速”中有许多模板,能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相册,教材中只有一个实践学习“制作个性年历”,教学中可增加一些这方面的实践。另外,通过复制与粘贴操作,“我形我速”能将不同的图形、图像合成为一张图形、图像,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功能,引导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富有个性的图形、图像。

教学后记:

相信很多教师对“信息素养的培养”这一基本理念耳熟能详,但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的理念“构筑健康的信息文化”更需要在理解基础上应用起来。这一理念是指信息文化的构筑不仅取决于文化的承载物(如信息技术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而且取决于文化活动的主体(信息技术教师、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管理者)之间的动态性关系。所以,对于课程的建设及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教师肩负着很大的责任。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崭新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年轻和稚嫩,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很多的问题,但也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以及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变化。同时,它也是一门快速成长的学科,如果 7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个过程,用矛盾发展的观点来审视信息技术教育所发生的一切,我们就会发现它是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第二篇:获取图像教学反思

获取图像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性学科,除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让学生在掌握必备操作技能之余还要重视培养其应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每一项教学活动都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获取图像》这节课重点体现对Photoshop软件的学习。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可以利用多种渠道获取图片,掌握获取图片的几种常用方法,熟悉Photoshop软件,初步使用photoshop,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并逐步提高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处理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等。

在“认识Photoshop”环节,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尝试操作等方式熟悉Photoshop界面,了解工具的使用规律:怎样选择工具,怎样设置工具属性等等;再用“绘制简单图形”的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对Photoshop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通过制作“生活中的标志”图,目的是让学生应用工具,进行Photoshop绘制图像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在此过程中,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图层”在绘制图像方面的优势。

教学设计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出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展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中得以充分应用,整个教学过程真实、扎实、朴实,各环节的学习力求让学生都能亲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师定位准确。整节课中,教师不是在做一个说教者,而是借用书本和学生的探索来进行知识的传授。“获取图像”作为本单元的开篇课节,涉及的概念和操作较多;尤其是Photoshop与学生熟悉的“画图”软件相比,无论界面还是操作方法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对学生的认知和学习造成了障碍。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2、教学过程清晰。教师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中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先展示比较引入主题,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并安排学生自主实践,最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价。主要内容层层递进,将不复杂的内容教出了新意,使课堂呈现出轻松活泼的局面。

3、营造情境,激发兴趣。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营造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不断地探究。教师在一开始就通过生动的语言讲授把学生带进希望学习的情景中,在教学中又通过设置各种问题和练习,不断为学生营造学习的环境,调动学习兴趣。

4、自练自悟、自主学习。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5、积极主动,合作探究。有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课堂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交流学习的条件。但是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对学情把握不准确,给学生传授知识过多。导致后面的图层练习中时间较少,对于图层理解没有过多的时间去交流。

2、学生在完成制作后,互评的引导不够好。互评结束后直接下课,没有给学生留下延伸作业。

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博采众长,刻苦钻研,不断学习,实践和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多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努力创造条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

第三篇:第四课《图像资源的获取》教案

第四课 图像资源的获取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设计制作“图文故事”的活动当中;

2、学生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图像;

3、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对图像素材作简单处理;

4、学生有兴趣讲述自己设计制作的“图文故事”,并且阐述制作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

5、通过“动物”为主题的图文故事,传达出爱护动物,人类与动物和谐共生的环保理念。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故事立意,尽可能通过各种方法获取所需的图像资源 教学难点:

通过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加工和处理 课时安排: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任务

1、通过广播教学展示两个网页上的精美的图文故事:《习惯了一个人》、《致世界杯的斗士们》一个好的创意+一组精心筛选的图片+一两行“点睛”的文字=一个精美的图文故事。

2、展示一些学生课前搜集的图片,包括数码图片和传统照片。动物是我们亲密的朋友,请你以“动物”为主题设计制作一个图文故事(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立意不限,上传教师机。

二、学生活动

1、获取图像观测记录:学生获取图像的途径五花八门。因为课前布置了相关准备工作,有的学生已经搜集了一些图片放到自己的邮箱或者U盘里,有的决定全部从网络上找寻素材,有的带来了拍摄了宠物照片的数码相机,有的带来了已经冲洗出来的传统照片。教师协助学生扫描传统照片,并且将移动存储器中的图片资料导入服务器中的共享文件夹,以方便他们在学生机上使用自己的图片。这个步骤看起来浪费时间,但是却是学生体验的重要一环,比如扫描图片与数码图片的导出哪个更快捷,哪个得到的图像质量更好,而且学生用自己的拍摄图片制作图文故事积极性更高,也更能表达他们自己的故事创意。大多数九年级学生对网络搜索引擎有一定了解,少部分对图片的搜索和下载还不太熟练的,也能在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中得到帮助。

2、图像的处理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因为缺乏图像处理的实际经验和技术手段,往往不太重视对素材进行再加工,教师及时的提醒是必要的。广播教学,展示以下几组图片: 第一组:

师生点评:这是一幅扫描图片,扫描使图片色彩亮度和鲜艳度都受到了损耗,处理之后画面明显有了改善。

第二组:

师生点评:文字的点缀使图片就像有了生命一样,瞬间活了起来 第三组:

师生点评:

铁路的画面用黑白来表达更有质感,充满了怀旧的气息以上几组图片的对比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图片处理之后能够表达的情感可以更加丰富,意境更加深远,图像的处理用到一个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这里不一定要学生都按照老师展示的图片来正进行修改,只是为了调动他们认识和学习图像处理软件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旦有了兴趣,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他们可以继续在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和相互讨论对photoshop有一个初步认识。有关图像的处理,本课对学生们只提出一个具体要求,希望每个人的图文故事里的图片大小都是基本一致的。

观测记录:

学生都很有兴趣尝试着使用photoshop来修改图片素材,有了画图软件作为基础,他们对photoshop工具箱的模样并不陌生,能够试着使用矩形选取工具来截取图片和使用文字工具添加文字等。能够自觉地阅读教材的这一部分,配合观察各个菜单选项。

三、展示作品学生到教师机通过广播教学向全班展示自己设计制作的图文故事,并简述自己的立意和制作过程(包括怎么获取图片和对图片作了怎么的处理)。观测记录: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惊喜,图文故事的题材各有精彩,有的展示自家宠物的俏皮,有的关注动物保护,有的以第一人称讲述动物的心情故事。因为每个人都全程体验了设计制作过程,在阐述自己的制作过程时都能说到一些知识点,还有学生得意地展示自己摸索出来的处理图片的小技巧。整个展示过程活跃有序。

四、总结归纳师生共同归纳获取图像资源的方法:

1、通过网络获取;

2、通过数码相机、摄像头等拍摄设备获取;

3、通过扫描仪扫描照片或报刊杂志上的印刷图片获取;

4、通过在绘图软件绘制获取;

5、通过截取或抓取图像和影像资料等方式获取;观测记录:能够感觉到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完全没有局限于教材上提到的两种方法,归纳出了获取图像的若干种方法和途径。

教学反思:

本节课没有局限于教材,用一个开放性的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展开自主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学生个性在课堂中得到充分施展,教师扮演到一个组织引导者的角色。任务设置合理,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注重情感目标的实现。但是,信息技术学科一直存在学生学科能力参差不齐的特点,在本课预计的教学难点,也就是图像处理软件的认识和简单使用上,学生表现出来的差异较大,但我相信,有了兴趣就是好的开始,在以后的学习中那些面对一个新软件不敢下手的孩子一定会成长起来。

第四篇:《轴对称图形》教案设计

《轴对称图形》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30页-132页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1、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1、一张不对称的人的脸部图;

2、写有轴对称图形含义的纸条;

学具准备:

1、每位学生找一些树叶;

2、准备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纸;

3、一张白纸;

4、一把小剪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张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人的脸部图形,看后笑声可不能太大哟。(出示两眼都在左边的大头娃娃的脸部图形。)

提问:你们为什么笑?

通过学生的说逐步引导,得出“对称”的含义。

那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对称的情况?

(学生个别口述。)

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样的图形的特征。(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新授:

(一)教学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1、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的纸,先对折一下,然后随你剪一个什么图形,(注意剪时从折痕边下剪。)再展开,并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个别口述)

2、让学生把各自的作品上来展示,并请同学们说出这些图形的共同之处。(个别口述)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共同总结出: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出示纸条,学生齐读定义)。

3、让学生口述如何区别“轴对称”和“对称轴”的意义

4、让学生相互指出刚才所剪图形的对称轴。

(二)研究树叶中的对称情况:

1、要求学生把课前准备的树叶拿出来,按今天所学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2、然后选出有代表性的轴对称树叶到展示平台上展示,并让学 生说理由。(个别口述。)

3、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轴对称知识?(个别举例。)

(三)研究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学过的各种图形的纸片,找出轴对称图形,并分工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讨论研究。)

2、学生先汇报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教师注意对特殊图形要加以指导,比如平行四边形、一般的梯形等。

3、进一步研究刚才的轴对称图形中各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口述,教师注意对特殊图形要全班交流、讨论、校对。比如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圆形等。)

三、练习:

完成第131页“练一练”中的第3小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个别口述。)

五、主题延伸:

1、展示精美的蝴蝶图案,让学生欣赏,进一步体验对称美。

2、要求学生课后到生活中去寻找轴对称的美。

3、也可以自己设计精美的轴对称图形,相互进行交流。

六、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二十七的第5题。

轴对称图形教后自评

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现有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应以纸张为载体的印刷时代,当纸张载体向网络载体发展时,网络成了人们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的重要工具。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中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的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了更好的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我们尝试着进行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整合的教与学方式探索研究。

根据学校课改精神,我进行了《美丽的轴对称图形》网络教学的实验探索。之所以选择这一内容,是因为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很多事物,学习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发现。

在瑞博数字化教学平台下制作完成的学件分为自学导航、自主探究、在线测试、智力冲浪、信息港湾、我的作品、你说我说、小小调查共8个板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在整个学与教的过程基本体现了以下特点:网络资源的建设的丰富性;学生学习体现研究性、实践性;学生作品具有创新性;信息技术与设备的工具性;小组合作策略采用体的必要性。教后思考:

1、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上网搜寻资料不但满足了知识吸取的需要,而且掌握了利用网络学习和研究数学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愿望,而且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网络教学个别化教学特点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数学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可以进入互联网查寻、浏览、思考更多的数学问题。又帮助数学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使他们达到最低要求,得到一种成功的体验,从而在学习中建立一种自信的人格,符合大众教学面向每个学生的思想,使“大众数学”思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

3、当教师的教学设计富有创造性时,才能把学生带入创造之中,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研究性、实践性,学生的学习成果才能富有创新性。学生裁剪的小衣服富有创意,课后学生剪窗花装饰班级,教师及时将作品拍摄下来,让学生自主上传自己的作品,对作品创作、品评、欣赏的过程使学生兴趣盎然。因为这个美感里面包含着对创造美的成就感,包含了对自身力量和价值的体验。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创造性的时候,学习过程便充满美的魅力,更成为学生积极进取、自我完善的过程。不足:本节课是我首次运用瑞博教学平台的尝试教学,在实践操作中未能很好的体现设计意图,网络教学的优势体现不足。由于对学生的电脑操作程度了解不够,凭着自己的主观想法进行设计的课件内容比较多,在一节课的时间内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学生自主练习后,没有时间进行反馈,另外在智力冲浪板块中,学生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修复小熊的画像,也没能在课堂上进行及时发聩。困惑:对于网络教学,最能体现其优势的恐怕就是充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而我在进行教学中,基本上还是以我的思路带领着学生进行发现探索,怎样才能更好的体现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呢?

另外,在进行在线测试后,计算机能对学生的解答及时进行反馈,如果有错还会提示重新测试,这是教师是否有必要在进行集体反馈呢?如果要进行反馈,则以怎样的形式进行呢?这些都是我们今后实验教学中所需考虑的问题。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课堂实录与点评

教学目标

1、通过折叠,验证线段和角是轴对称图形;

2、理解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中垂线)的概念;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这两个结论;

3、通过积极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提出猜想一验证猜想一应用与拓展”的过程,以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验证线段和角的轴对称性。

教学难点: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目标明确具体,转变了传统几何教学的观念,弱化了推理证明的过高要求,突出了操作验证的探索过程,使《标准》提出的“让学生经历……的过程”的课程目标得到了具体的落实。]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有着许多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能举出些例子吗?

生1:飞机、蝴蝶。

生2:眼镜。

生3:长方体、天安门城楼。

师:刚才同学们所举的例子都是立体图形,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同学们还记得是哪些图形吗?

生:……

师:这些平面图形中有没有轴对称图形呢?

点评:通过举例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的有关概念,避免了直白的提问。从回忆基本的平面图形入手,自然地导入了课题。

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线段

1、探索

师:(出示纸上画好的线段)线段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是。

师:你能验证吗?

(生在纸上作线段AB,对折,使两个端点重合。一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确认: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师在黑板上作出线段AB。)

师:它的对称轴是什么?

生:就是折痕。

学生作出对称轴,师板书:线段AB的对称轴是直线CD。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CD与AB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生:垂直。

师:是看出来的?

生:……。

师:能说明吗? [《标准》所关注的“证明”,是对证明必要性的理解,对证明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的体验,而不是追求所证命题的数量和证明的技巧。这里教师的追问,将实验、观察等探索过程自然地延伸到说理的训练,这是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很好的培养。]

生:因为对折后,而∠COB=∠COA,而∠AOB=180°是平角,因为∠COB=90°

师:说得很好,板书:CD⊥AB。垂足为O。

师:垂足O把线段AB分成的两部分有什么关系?

生1:OA=OB。

师:也是看出来的?

生:通过折叠发现OA和OB重合。∴OA=OB。

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并板书:OA=OB。)

师:CD与AB的交点O恰好是线段AB的中点,这时我们也常常说CD平分AB。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发现CD与AB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征?

生:(众)①CD垂直于AB;②CD平分AB;

师生共同小结得出垂直平分线的概念,师板书: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中垂线)。

师:“射线有垂直平分线吗?为什么?”

生:“没有。因为射线不能被平分成相等长度的两部分。”

[垂直平分线这一概念是学生在探索中形成并完善的,对这一概念的进一步理解需要借助于数学符号及数学语言的表述。如: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直线CD垂直平分线段AB;∵CD垂直平分线段AB,∴且OA=OB;在AO、BO上取点E、F,使AE=BF,则CD是线段EF的垂直平分线吗?等等。教者若能在这里安排一些有关线段垂直平分线的辨析,使得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的表述三位一体,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会更全面。此外,教者应示范怎样用有刻度的三角板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师: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任取一点M,连接MA、MB,则线段MA、MB的长度就是点M分别到线段的两个端点A、B的距离。(师画图板书,学生在纸上操作)师:想一想,MA与MB有什么关系呢?

生(经过思考)相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学生动手操作。)

生:通过折叠发现MA与MB完全重合,所以MA=MB。

师:再取一点N,连接NA、NB,看一看,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

生:动手操作发现通过折叠发现NA与NB重合。

师:再取几个点试一试。

(生动手操作,反复验证。)师:“通过这几次操作,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谈论,后全班交流。)

生1:在垂直平分线上任意取一点,连接这一点和线段的两个端点,这两段线段的长度相等。

生2:在垂直平分线上任意取一点,这一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生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

(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板书上述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的发现,是在教师的指引下由学生操作完成的。但回头看上面的设计总有点遗憾:①发现过程的含金量不足,学生所做的是按教师的指令操作;②从动手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缺乏发现新问题的思考。能否提出一些留有空间的问题,在发现上作些引导?如,从整体上看,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D具有两个引人注目的特征,即既垂直又平分。线是由点组成的,直线CD上的点又有怎样的特征呢?……CD上有一个很特殊的点,就是垂足O,能否从点O入手,或取几个点试试看看有什么发现?有问题,学生的思考才有附着 点;问题有空间,小组讨论才有讨论的内容,也才能驱动学生作一些深层次的探索而不是浅层次的操作和模仿。]

3、应用

例1:如图,△ABC中,BC=10,边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E、D,BE=6,求△EBC的周长。

(学生独立思考,一学生回答,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全班交流。)

师:“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生:“关键是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EC=EB=6。”

[这里追问得好,引起了学生对自己解题过程的反思。]

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角

1、师:“刚才我们通过研究,知道线段这一基本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我们还知道哪些基本图形呢?”

(生举例。)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角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你认为角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

生:是的。

师:“我们怎么来验证呢?”

生作出∠AOB,验证角是否是轴对称图形。通过折叠的方法得出角是轴对称图形。

师:用直尺画出折痕OM,看看射线OM与∠AOB有什么关系?

生:OM是它的角平分线。

师:“角的对称轴是什么呢?”

生:“是它的角平分线OM。”

生:“不对,角的平分线是射线,而对称轴应该是一条直线。”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说呢?”

生:“应该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为这位同学喝彩)

2、师:“在OM上任意取一点,这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会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动手操作,在OM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OA、OB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通过折发现PD=PE。再任意取几点试一试,发现了相同的结论。

师:“你能仿照上面的结论,用语言来描述这个结论吗?”

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生先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在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上任意取一点,这个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生: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

[有了前面探索的基础,学生对角的轴对称性的研究是水到渠成的。也正因为有了前面的基础,给学生的空间可以再大些。如,可向学生提问:你能否参照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对角平分线上的点可能具有的性质提出一个猜想,并设法验证。(这里更深一层的数学思想是,对称轴上的点到轴对称图形上对称点、对称线的距离相等。)在得出角平分线上的点的特征后,让学生辨析一下两种距离的区别是有必要的。]

3、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线段、角这两个基本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得出了两个重要的结论。下面我们将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啊?”

生(大声的回答):“有!”

四、巩固应用

1、如图,P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MN上的一点,O是MN与AB的交点,PA=5cm,OB=3cm,求△PAB的周长。

先独立思考,一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全班评析。给予肯定。

2、如图,点M在∠AOB的角平分线OC上,MD、ME分别垂直于OA、OB,且MD=2,则ME= 口答,说出理由。

3、用直尺和量角器在图中的直线MN上找一点P,使点P到射线OA、OB的距离相等。(要求独立完成,做好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解题思路。一学生板演。)

师:“为什么要作出∠AOB的角平分线呢?”

生:“因为点P要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所以必须要在角的平分线上,而且点P还要在直线MN上,所以点P应该是角平分线和直线MN的交点。”

(师生给予这位同学表扬。)

4、在△ABC中,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出线段AB、AC、BC的垂直平分线,你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三条边上的中垂线交于一点。)

师:“在想一想,你还可以有什么结论吗?”

小组交流探索。

生:“我发现三条中垂线的交点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师:“你能说一说理由吗?”

生:“设交点为P,因为点P在线段AB的中垂线上,所以PA=PB,同样的道理PA=PC,PC=PB。所以点P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

师:“他说得好不好?”

(生齐回答好。一起为这位同学鼓掌。)

[教材中没有作这样的拓展,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这样的延拓是必要的,为巩固性质,训练说理提供了载体。]

师:“得到了这个结论,下面这一题就容易解决了。我们来看。”

5、在下图中,点A、B、C分别表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村庄。你能不能找到一点,使得这一点到三个村庄的距离相等呢?试试看。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呢?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呢?

六、思考

圆是不是辖对称图形呢?如果是,那么它的对称轴是什么呢?这是杨波老师参加县初中数学课改优秀课评比时的课堂教学实录。从课堂教学的情况看,杨波老师有着较好的教学素质和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整个设计符合课改的精神,是一节成功的课。教学中,杨老师对新教材的几何教学的“度”把握得较有分寸,突出了猜想、操作、验证,同时还兼顾了说理的训练,注重发问、追问,引导学生对解题的过程进行反思,注重小组讨论的效率和质量等,这些都是本课的亮点。对一些细节的评析不再赘述。提出如下几点供参考的建议:

1、情境引入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但情境中一定要有问题,要有与本课密切相关的问题。

2、对几何教学尺度的把握要循序渐近,逐步提高;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必要的调整。既要重视几何教学的直观性,也要重视其在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方面的独特价值;要重视读图、表述、说理等环节的训练。使几何教学区别于其它内容的教学。

3、小组合作、动手探索已成为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常见形式,如何使这一形式不“形式”,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探索的问题、讨论的问题,问题要有空间,老师要适时点拨,不能让学生成为老师指令下的操作工。要加大探索中思维培养和训练的力度。

4、解题反思应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指导学生怎样反思,反思什么,逐步提高学生反思的水平。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内容。这一内容的编排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二、说教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理念: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四、重点难点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轴对称图形。

能够在轴对称图形上正确画出对称轴。

五、说教学过程

(一)“玩”对称、谈话激趣

出示一张白纸,问学生怎么玩这张白纸?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通过观察老师怎样玩这张白纸,自己也来这样玩这张白纸,让学生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

(二)“识”对称,体悟特征

1、展示学生的几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作品的共同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学习新知作好了铺垫)。学生通过观察得知:这些图形的折痕的两侧大小、形状、面积相等,对折后能完全重合。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些特点,我让他们再重新沿着折痕对折,看看是否是这样的,进一步验证对称图形的特征。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概括、抽象出这类平面图形的特点,揭示课题:轴对称图形,问学生看着这个题目,你有些什么不明白的吗?学生提出什么是轴?从而引出对称轴的概念,再通过看一看、画一画使 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对称轴,应该怎样表示对称轴。

3、在学生掌握轴对称图形特征和对称轴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大胆猜想认识的一些平面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四人小组合作折一折、比一比来验证猜想,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知道哪些基本的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而且知道了为什么是和不是,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也就更深入一步了。

5、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练地找对称轴,我又挑出了刚才已验证过的是轴对称图形的三个平面图形问他们:既然是轴对称图形,那可以怎样折呢?让学生挑选最有把握的一个说说,学生说出圆可以从下往上对折,也可以从左往右对折,还有的说可以斜着对折,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得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是否是这样的,我让他们再通过折一折验证,关于正五边形有几条对称轴先让学生说说,他们说出有五条,然后再让他们通过折的方法得到验证。这样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判、猜”对称,深化体验

1、让学生根据对称轴的特征来判断国旗中的图案以及常见的交通标志中的图案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并说明理由,进一步深化轴对称的知 识。

2、根据图形的一半猜测它的另一半,这是检验学生对轴对称的知识掌握的如何以及是否留意生活中的一些轴对称的图形。从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对于生活中的一些轴对称的图形他们并不是很熟悉,对于一些常见的比较著名的标志也不是很了解,视野不够开阔。

四、“赏”对称,提升认识

播放桂林山水的片段,以及蝴蝶,树叶,大雁等让学生体会对称美。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对称,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边的对称。

第五篇:轴对称图形教案设计

轴对称图形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59页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知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存在的现象,体会其丰富的文化价值。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正确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数出对称轴的条数。

2.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操作、表达的思维能力与探索意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3.情感目标: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鼓励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准备:

1.老师:课件、剪刀、彩纸、尺、轴对称图形若干。2.学生:剪刀、彩纸、彩笔、尺、轴对称图形若干。[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想一想 1.激趣导入:

拿出一张彩纸,对折后描出“爱心”图的一半。谈话:老师把这张彩纸对折一下,沿着这条边剪一个图形,你能猜出老师剪的是什么图形吗?(演示:剪出图形并展开),原来是一个“爱心”图。我希

望6(2)班的同学们每人都有一颗爱心。(把“爱心”图贴在黑板上)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图形的左右两边是怎样的?

预设:(1)左右两边是一样的;(2)左右两边是对称的„„

小结:像这样的图形,两边是对称的。有趣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的图形。(板书:对称)

二、探索新知

1、课件演示边谈话

教师:刚才我们看见了什么?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枫叶、蜻蜓、天平、蝴蝶,它们都可以通过对折使两边完全重合。教师:这些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我们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生答)略

教师:我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打开书100页找到答案。读一读,说一说。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对称图形的特征。

学生明确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理解了对称轴后,在书上画对称轴。3自学课本第59面

讨论:

1、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

2、这些平面内的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课件演示平面图形,学生说他们的猜想。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分组进行猜想验证。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合作得好的小组。集体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成表格。

课件演示分类

三、反馈拓展

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你能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吗?

四、欣赏放松

1、欣赏欣赏中国的建筑、国外著名的轴对称建筑,让学生体会和感叹对称美和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明白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2、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画一画

五、教师小结:

对称可以说是大自然创造万物的一个原则,自然界中不少植物、动物都有自己的对称形式。

对称也是艺术家们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准则,古今中外的很多建筑、艺术品都具有对称的性质。对称更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如这节课所要研究的轴对称图形就是其中之一。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课堂作业:略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锦江小学 熊光华 2010年4月19日

下载图形、图像获取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图形、图像获取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轴对称图形教案设计

    轴对称图形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第十一册10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哪些图形、事物是轴对称图......

    《平面图形》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在学完4.1…4.3这三小节的学习,学生意识到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因此此时学生的心中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他们希望有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探究及讨论的机......

    图像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

    《图像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 浙江省慈溪市慈溪中学陈红 “图像的获取与加工”是广东省初级中学教材《信息技术》第二册的教学内容。学生自身不同的经历与知识背景对学习新......

    《图像的获取与加工》教学设计

    《图像的获取与加工》教案 南城一中 万国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图像的像素等基本概念;学会计算机采集、获取图像的多种方法。 过程与方法:掌握图像的加工处理方法,能分析......

    图形与图像教学设计下载

    图形与图像 ——任务引领下的学生自主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反思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 刘素珍 一、授课对象: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高一(7-16)班 二、教材分析: 图形图像是中国地......

    中职计算机教师说课稿《获取屏幕图像》[范文]

    《获取屏幕图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XXX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的教师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获取屏幕图像》。我将分五个阶段完成说课: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

    《图形与几何》教案设计

    《图形与几何》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包括两部分:位置和多边形的面积。 1.重视动手操作和同桌合作学习的作用,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 复习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时,重......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