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图形的变换教案设计
图形的变换教案设计
李丽芳
教材版本及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第一节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的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创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
2、能运用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通过旋转设计美丽的图案。
3、让学生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用语言描述图形旋转的过程。教学准备: 图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周末老师去参观了一个绘画展,欣赏到了许多美丽的图画,我用相机拍了一些下来,你们想看吗?(出示由图形的旋转而形成的精美图案。)
师:这些图美吗?(生齐美)师:你们知道吗?在这些美丽的图案中还隐藏着数学的奥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能发现?
生:这些图都是由几个一样的图案组成的…… 师:你们很善于观察,但更准确点说,它们是由一个图形经过旋转而形成的。这也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图形的旋转(板书)
二、温故知新。
1、生活中的旋转。
旋转在上学期我们已经接触过,谁能说一说你都见过什么物体旋转? 生:风车、水龙头、汽车轮、风扇、……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旋转的物体。什么呀?(出示挂钟)
(师手拿钟实物)在钟面上谁在旋转?(秒针)向哪个方向旋转,同学们可以跟着用手表示。这样转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旋转?
生:顺时针旋转
师:那反过过这样转呢?就叫?逆时针旋转
小结: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都是指旋转的——方向。板书:方向(顺时针、逆时针)
2、揭示旋转中心。
师:我们继续来观察钟面的这三根针,(师拨动指针)除了它们都是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谁发现了? 生:都绕着一个点旋转。
师:对,这个不动的点叫旋转中心。板书:中心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自制的风车,会玩吗?那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不过老师有个小小要求,就是要边玩边注意观察。
分别请两位学生吹风车。师:风车是怎么运动的?
引导学生小结:风车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
师:其他同学也想玩吗?(想)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风车怎么制作的? 把风车放在方格纸上。师:这里有张方格纸,我们把风车放上去,请大家仔细观察图形变化的特征。师:谁能说一说图形1如何变换得到图形2的? 引导学生:图形1绕中心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图形2。师:旋转了多少度呢?你是怎么判断的? 3.旋转的度数。
下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师:谁来汇报一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具体演示)
小结:判断旋转了多少度,要先确定某一条边为标准进行观察。所以图形1绕点0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2。
师:依此类推,图形2绕点0顺时针旋转()度得到图形3,那图形2绕点0顺时针旋转()度得到图形4呢?如何确定度数? 生:先确定一条边进行观察。
师看图形演示:那我们以三角形这条边为标准,注意观察,旋转了多少度?(180度)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谁发现了要想说清楚旋转过程,必须说清楚哪三点? 生:旋转中心、方向、(板书)角度
师:对!这就是旋转的三要素,只要说清楚这三点,我们就能描述清楚一个图形的旋转过程,这个简易的风车大家会制作了吗?现在再我们来看一下,这些美丽的图案又是怎么旋转得到的?(出示课前展示的图案)
三、动手实践。
1、我们先以P54中一幅简单图形为例。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54 师:它是由几个共同图形组成的?我们叫它图形A、B、C、D,那它是由哪个图形怎样旋转得到的?
生:其中任意一个图形。
师:现在我们就以图形A为例,我们首先看它第一次旋转:第一次旋转得到图形B,谁能说一说它的旋转过程,注意要说清楚旋转的三要素。
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度得到。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度得到。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C绕点0顺时针方向旋转()度得到。小结:我们一共旋转了几次?旋转中心是(),旋转方向都是(),每次旋转的角度都是()度。
2、巩固练习。
师:看来这个问题难不倒大家,我们再来看一个图形(55页第1题),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是以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
(1)以点A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2)以点B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3)以点C为中心旋转的图形是()师:老师有个问题,图形1中蓝色三角形绕点B顺时针旋转多少度到红色三角形所在的位置?
生:180度。师:他说得对吗?谁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 生:……
四、创新应用。
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这就是数学的奥秘,那么你们在生活中还看到过什么因图形的旋转而形成的美丽图案吗?
学生自由发言。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课件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旗中的紫荆花图案)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是我国河南艺术学院28岁的青年教师肖红利用图形旋转的道理设计出来的,它的设计在海内外七千多个参评作品被选中。师:看到这个作品再结合今天我们的学习,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生:我也想创作一个这样的作品。
师: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这样一个机会,我校艺术节需要设计一个会徽,你们能利用旋转的道理设计一个精美的会徽吗?
师:请同学们拿出方格纸,先想好要设计什么?再利用学习用具(直尺、三角板、半圆仪、圆规等)设计你们想要的图形。
好!下面请同学们动手创作。(创作好的展示在黑板上。)
五、反思小结。
这节课中我们通过动手实践、认真观察学会了知识,现在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好的学习方法,那就是勤于总结,每一次总结后,你都会更进步,现在谁来总结一下,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体验性作业。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利用图形的旋转我们可以设计出美丽的图案,那么如果再加上平移,又会出现什么效果呢?请同学们课后试一试,把你在这节课的设计再改进一下,下节课我们再展示,选最好的交给大队部。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三要素:中心、方向(顺、逆)、角度
第二篇:《图形与变换》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图形与变换》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锐角和钝角.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这些角,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用具:
电脑课件、三角板. 学具准备:
透明胶片、小棒、活动角、简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场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游乐场看一看. 1.电脑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的主题图.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谁能说说从图面上你看到了些什么?有没有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呢? 3.相互讨论,举手发言.
4.相互交流后教师小结:大家观察得真仔细,找出了许多角,有我们认识的直角,也有许多我们不认识的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我们不认识的角.(板书课题:锐角和钝角)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锐角和钝角.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2)引导学生观察图面.
看,造大桥还要用到许多有关角的知识,你能找出桥上的角吗?(学生每指一个角,教师就用鼠标点击相同的地方.)
(3)摆一摆,比较角的大小. 将学生分组开展活动,每组学生根据角的特点各摆出5个自己喜欢的角,而且是大小不同的角,其方法是用透明胶片作为底板,用小棒表示角的两条边,粘在透明胶片上,每张胶片上只能摆放一个角.
学生摆完后,各组将5个角按从小到大编出序号,在比较的过程中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较.
(4)分一分,划出角的类别.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每组都摆出了大小不同的5个角,并且每组摆出的角的大小都各不相同,我们总得给它们分分类才行.那么怎样去划分才好呢?请各组同学相互讨论分类的方法.
[学法尝试:我觉得分为两类为好:直角为一类,不是直角的为另一类;但是我又想:不是直角的为一类有些太笼统了,应该分为三类较好:直角为一类,比直角大的为一类,比直角小的为一类,这样分就比较细致些.](5)学生汇报分类的结果,教师归纳锐角和钝角的含义.
像这样根据角的大小,我们把角分成了三类:直角为一类,比直角小的为一类,我们把它们叫做锐角,而比直角大的角又为一类,我们把它们叫做钝角.(教师边归纳,边板书)
(6)电脑课件再次显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让学生以抢答的形式,辨认抽象出的三个角,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7)请学生说一说我们的教室里,我们的生活中哪里有直角、锐角和钝角? [学法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又认识了两种角:一种是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一种是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这两种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无处不有.] 2.“做一做”.(教材第38页)
(1)请同学们用各自准备的学具制作出直角、锐角和钝角.(2)小组内交流.
(3)展示学生作品,对优异者给予奖励.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多媒体出示练习九第1题的四种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后在小组内交流,说一说以上实物中分别有哪些角.然后各组推荐代表汇报,学生边说,课件边抽象出各个角给予评判.
2.画角.
让学生分别画出几个大小不同的锐角和钝角,然后小组交流说一说角的名称.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辅助消化 练习九第2~4题.
教练创新
课后作业指导: 练习九第3题: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工具画角.既可以用三角板上现成的角来画,也可以用直尺来画.画完后,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判断是什么角,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比较判断.第4题:让学生通过活动,初步体验几种常见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让学生用三角板拼摆,看到三角板上不同的角(45度角、30度角、60度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为以后学习角的度量打下基础.
补充习题及解答
1.下面哪些角是锐角?请在锐角下面的括号里画“√”.
2.下面哪些角是钝角?请在钝角下面的括号里画“√”.
[解答:1.(1)√(4)√(5)√(6)√2.(1)√(4)√(5)√] 图形与变换·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平移.
教学要求:
1.通过实例,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现象,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平移的例子.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用具: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我的讲桌上左边是什么?(粉笔盒)我把它放到桌子的右边,你们看我是怎样拿过来的?(移过来的)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现象.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1.多媒体课件演示:升降机、缆车的移动和把窗扇向右拉的情况.(1)组织学生讨论,合作学习.
这些物体是怎样移动的?移动时,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法尝试:刚才老师的演示和我们平时看见的是一样的.如升降机,我们在建筑工地就看见过,工人们站在上面,它上上下下时都是直直地在移动,缆车是沿着电缆的方向平着移动,窗扇是在窗户框里平平地移动.](2)学生汇报,共同交流. 2.归纳小结,揭示课题.
刚才同学们讨论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作“平移”.(板书课题:平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主要内容.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合作探究,体会平移的特点.
(1)小组合作:用桌面上的学习用具作平移实践.(2)小组派代表汇报平移的情况.
(3)教师小结:物体或图形在作平移时,一定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物体在直线方向上移动;二是物体或图形本身的方向不变.
板书:直线移动,方向不变.
2.电脑课件再次显示教材第37页的主题图,让学生找出哪些是平移现象. [学法尝试:我认为图中的小火车向前直开是平移现象,小朋友玩跷跷板、滑滑梯、荡秋千、坐转椅、乘缆车都是平移现象.我又这样想:转椅是在转动,不是在直线上平移,所以转椅不是平移现象.跷跷板也没有沿着直直的方向移动,所以跷跷板也不是平移现象.还有滑滑梯是斜着移动,所以我认为滑滑梯也不是平移现象.还有荡秋千也不是平移现象.] 学生说出各自的看法后,教师归纳小结:大家都能积极思考问题,踊跃发言,说出各自的看法.大家说小火车向前直开是平移现象,这是对的.但是跷跷板、转椅、秋千这些物体在移动时,没有沿着直线方向移动,所以它们不是平移现象.人在滑滑梯上向下滑时,虽然是斜着的,但始终是沿着直线方向移动,所以它是平移现象.
3.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让学生讨论,相互交流说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如:拉抽屉、拉窗扇、拉闸门、推拉式的衣柜门、商场里的电梯„„
[学法反思:通过学习和讨论,我终于明白了什么是平移现象,那就是要直线移动,方向不变.像跷跷板、转椅、荡秋千就不是沿着直线移动,所以它们就不是平移现象.数学里面的知识真多,我一定要学好这门功课.]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电脑显示教材第41页下面的图.
(1)利用课件的形式把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了什么? ①移动的方向: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平移. ②移动的距离:向上平移5格,向左平移7格.(2)你是怎样数的? 小房子上的某一点,从原始的位置到移动后的位置,数一数有几个小格子.(3)试着填一填.(4)电脑移动订正. 2.尝试练习.(第42页上面的“做一做”)用教材第129页的学具画一排小鸭子. 3.练习十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读懂题意,再看清图形,找出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究竟是哪一个图形,认准后涂上颜色.
4.练习十的第4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然后相互交流订正.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知道物体作平移时,是沿着直线方向移动的,并且本身的方向不能改变.同时还知道平移是可以多次的,虽然位置变了,但本身的方向没有变(除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看的平移现象外,你们还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平移现象吗?请把它说给你们的家人听听.
五、课后作业,辅助消化 练习十的第2、5、7题. 教练创新
课后作业指导
练习十第2题:可以启发学生先把每个点平移后的位置找到,再连起来,就是平移后的图形.第5题:先找到图形其中的一个点,从这个点起数一数移动了几格,再填.然后从其中的一个点起数5格,找到要画图形的位置,再从这个点画起,就是平移后的图形.
补充习题及解答
1.下面哪些图形是中间的图形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形,请涂上颜色.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1)把向上平移7格(2)把向下平移6格.
[解答:1.
2.(1)(2)] 图形与变换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旋转.(教材第42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第3、6、8题)教学要求: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现象,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出旋转的例子.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半周或一周后的图形.
3.能说出生活中各种旋转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现象,能在生活中找出旋转现象的例子.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半周或一周后的图形. 教学用具: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多媒体显示教材第37页的主题图.
(1)指名说说图中哪些活动项目属平移现象?(2)说一说平移现象的特点. 2.做游戏.(1)请一个小组的同学端出自己的小凳子排队坐整齐,老师在前面坐一把大椅子当司机开火车,边开全班同学边按节拍唱歌.游戏结束后,老师问学生:开火车属于什么现象?(平移现象)
(2)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出来,老师和他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转动,其他同学跟着节拍一边唱歌,一边拍手.歌声停止后,老师问:这个游戏也是平移现象吗?(不是)为什么? 3.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这个游戏和“开小火车”游戏不一样,一个是直着走,是平移现象;一个是转圈.这个转圈的游戏是旋转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旋转)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1)多媒体显示教材第37页主题图. 你们能从图上找出旋转现象吗? [学法尝试:我想图上的电动转椅、摩天轮、大风车应该是旋转现象,因为这些都是在转圈.我又想:荡秋千和跷跷板也应该是旋转现象.](2)多媒体显示:直升飞机上面的大轮子正在旋转;游乐园的电动转椅也在旋转.
(3)老师出示自制的纸风车,只要用手一摆动,它也会旋转. 引导学生观察后,说说它们都是怎么样在运动. 教师小结: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2.探究旋转现象的特征.
(1)分组讨论,共同探究,合作学习.
多媒体再次显示直升飞机上面的大轮子、电动转椅、纸风车的转动动态.说说它们在转动的时候有什么特征? [学法尝试:我发现它们在转动的时候,总是围绕中间的那个东西在转;我还发现它们总是往一个方向在转.](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3)教师归纳:直升飞机上的大轮子、电动转椅和纸风车的运动都是整体围绕一个固定点在转动,这样的运动就叫做旋转,这就是它们的特征.像前面看到的荡秋千、跷跷板它们就不是在旋转,所以它们就不是旋转现象.荡秋千和跷跷板只是在摆动,它们是摆动现象.
3.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哪些现象属于旋转. 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学法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和讨论,使我明白了什么是旋转现象.旋转现象就是整体围绕在一个固定点上转动.比如像我们家里的电风扇、洗衣机里面的底盘、空调外面的排热扇、挂钟里面的时针、分针和秒针等都属旋转现象.真有意思,这也是数学知识,我爱学.]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旋转时钟.
(1)出示实物钟,组内讨论,怎样将时针旋转半周.(2)请代表上台演示.
得出结论:无论是顺时针旋转还是逆时针旋转,都要围绕中心点进行.(3)再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围绕这个点将时针旋转一周. 2.旋转三角形.
(1)多媒体显示在方格纸上将一个三角形旋转半周.
(2)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旋转半周后的三角形.
3.尝试练习.(教材第42页下面的“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辅助消化 练习十第3、6、8题.
教练创新
课后作业指导
练习十第3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说说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第6、8题,让学生利用学具,通过拼一拼,拉一拉,转一转,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平移和旋转.
补充习题及解答
1.在括号里填上“平移”或“旋转”.
2.请你按照前面的规律,画出后面的三个图形.
[解答:1.(旋转)(平移)(旋转)(旋转)2.]
第三篇:《图形与变换》说课稿
《图形与变换》说课稿
排市中学 胡乾龙
一、说教材
《图形与变换》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二部分空间与图形中的内容。它是对所学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和放缩的再认识和整理。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变换方法。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
轴对称图形,能识别平移和旋转,能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或放大和缩小。
过程与方法:
1、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2、进一步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空间观念。
2、在学习活动中欣赏并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与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加深对图形及变换方法特征的认识。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平移、旋转、对称与放缩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四、说教法学法
现代教育家认为:“课堂教学,不应把学生当作“收音机”,只接收信息。而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氛围。提供“舞台”,让学生亲身去体会、去观察、去发
现、去探索、去交流。这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真谛”。本节课主要采取“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整理复习,独立练习,互助辅导为主。教师创设情景,精讲升华,组织评价的教法和学法。
五、说教学设计(1)复述回顾
此环节设计了三个概括性的问题,对已经学过的图形变换的有关知识的再现和整理,做好复习准备。
(2)设问导读 此环节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创设情境,分类整理
首先我给同学们展示几幅漂亮的图片,让同学们在图片中发现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分类整理的过程中自然区分四种变换方法,然后小组合作复习整理所学图形变换的特征。其中既让学生感受的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培养了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第二部分是精讲重点,加深认识。
本节课学生要重点掌握的就是四种变换方法的特征及要点,所以我就把这部分内容作为精讲内容。这个部分采用学生回报自学成果,教师指导、板书的方式完成。
(3)动手实践
此环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将一个图形通过平移或者旋转的方式变换成另一个图形,让同学们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
(4)巩固练习
此环节以课本为主,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讲解。通过课后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验,让同学们真正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及其应用。由于这儿的题目多是图形操作题,所以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再配以投影展示全班交流。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的是重点知识。
第四篇:《图形与变换》学案
《图形与变换》学案设计
固县小学
贾李甫
复述回顾
以两人小组复述下列内容:
1、我们学过图形的哪些变换方法?
2、在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设问导读
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将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进行分类,并说一说你分类的理由。
2、复习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
(2)怎样能又快又好地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根据是什么?
3、复习近平移、旋转
(1)将图形进行平移、旋转的要素分别是什么?
(2)图形旋转或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4、复习放缩
(1)将图形进行放缩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2)图形按一定的比放缩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自我检测
1、选择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平移 B、旋转 C、对称 D、放大 E、缩小
①钟面上分针和时针的转动。()②电梯的运动()③拍摄照片()④投影幻灯()⑤剪纸蝴蝶()
(2)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网格的边长都为1,右上角的圆柱是由左下角的圆柱经过平移得到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先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上沿垂直方向平移4个单位长度,然后再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
B、先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7个单位长度,再向上沿垂直方向平移4个单位长度 C、先向上沿垂直方向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7个单位长度 D、直接沿正方形网格的对角线方向移动7个单位长度(3)
„„,依次观察左边三个图形,并判断依照此规
律第四个图形是()。
A.C.B.D.2、研究游戏“俄罗斯方块”里的奥秘。
图1
图2
图3 观察上面的图形,并解答下面的问题。(口述)(1)图A是轴对称图形吗?
(2)图1中的图A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B?(3)图2中的图A经过怎样是变换可以得到图B?要得到图3中的图B呢?
巩固练习
1、认真思考,仔细填写。(1)、把下列各种图形按对称轴的数量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结果是:()。长方形,圆,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等腰梯形
(2)、荡秋千属于()现象,拉抽屉属于()现象。
2、画一画。
(1)画出下面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2)请你以直线l为对称轴,画出图形的另一半。
(3)将方格中的图形向右平移两格。
按1∶2缩小 向右平移两格 绕O点顺时针旋转90°
3、互动游戏(一人表演一人说)
四人大组活动:一人用肢体或身边的事物表演,其他3人判断表演的现象属于图形的那种变换方式。
拓展练习
小小设计师:
将一个或几个简单的图形,通过图形的变换方法进行图案的设计,为你的家设计一款漂亮的瓷砖。和你的同伴交流你的设计方法。
第五篇:学前班数学教案:图形变换
学前班数学教案:图形变换
百手整理 起驾为您
学前班数学教案:图形变换
活动目标:
1、复习各种几何图形,能排除大小、颜色、摆放位置的干扰,正确辨别图形,进行分类计数。
2、通过让幼儿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
3、尝试利用图形拼出各种物体,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
活动难点:尝试利用图形拼出各种物体。
活动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各种图形的纸一套。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和一张白纸、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做拍手律动,稳定幼儿情绪。
二、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想)师:请看视频,他是谁呀?(机器人)师:今天机器人要来和小朋友做游戏,小朋友高兴吗?(高兴)
三、复习各种几何图形,正确辨别图形,进行分类计数。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机器人。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幼:由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椭圆形组成。
师: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小朋友仔细看看,举手回答。
幼儿回答老师将正确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四、感知图形变换。
1、老师示范图形变换师:这些图形除了能拼成有趣的机器人,它们还会变魔术呢!小朋友们想看吗?(想看)魔术一:出示一张正方形纸,老师念:叮当法术变变变。
师:正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三角形)师:谁知道正方形是怎样变成三角形的?
幼:把正方形纸对角折一下就变成了三角形。
魔术二:叮当法术变变变,正方形又变成了什么图形?(长方形)师:正方形是怎样变成长方形的?
幼:把正方形纸对边折一下就变成了长方形。
魔术三:叮当法术变变变,正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梯形)师:正方形是怎样变成梯形的?
幼:从正方形的一条边向对边斜折一下就变成了梯形。
魔术四:叮当法术变变变,正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三角形和梯形)师:正方形是怎样变成三角形和梯形的?
幼:折去正方形的一个角就能变成三角形和梯形。
2、幼儿分成四组分别操作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变换。
师:小朋友 们想当魔术师吗?(想)请你们从桌上拿一张图形纸,先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再来变一变,比一比哪个魔术师最能干,变出的图形和别 人 的不一样。变完后迅速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坐好。
3、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老师引导幼儿进行归纳。
①请第一组回答正方形的变化结果。
小朋友要用完整的话回答,比如:我把正方形纸对角折一下变成了三角形。
幼:我把正方形纸对角折一下变成了三角形。
幼:我把正方形纸对边折一下变成了长方形。
幼:我从正方形中间斜折一下变成了两个梯形。
幼:我折去正方形的一个角变成了三角形和梯形。
②请第二组回答长方形的变化结果。
幼:我把长方形纸对角折一下变成了三角形。
幼:我把长方形纸对边折一下变成了长方形和正方形。
幼:我把长方形沿一条斜线折变成了两个梯形。幼:我折去长方形的一个角变成了三角形和梯形。
③请第三组回答三角形的变化结果。
幼:我折去三角形的一个角变成了三角形和梯形。
幼:我把三角形对折一下变成了两个三角形。
④请第四组回答圆形的变化结果。
幼:我把圆形对折一次变成了两个半圆形。
幼:我把圆形对折两次变成了扇形。
4、老师小结:这些图形真有魔力,能变出其他不同的图形。
五、利用图形拼出各种物体。
1、教师示范拼贴“船”。
师:机器人来我们学前三班做客,老师想用这些图形拼贴成一艘船送给他。
①梯形做船的底部。
②长方形船的第一层和第二层。
③小长方形做旗杆,三角形做旗帜。
④正方形做窗户。
一艘船拼贴好了。老师用这些图形还拼贴出各种不同的造型,请小朋友欣赏。
2、欣赏用图形拼贴的各种造型
、引导幼儿用图形拼贴各种造型。
师:小朋友想不想送点礼物给机器人呢?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图形的纸,你们用这些图形纸拼贴礼物吧。机器人很快就要回家了,小朋友要用最快的速度拼好一件礼物送给机器人。
4、结束语:小朋友给机器人做了很多礼物,机器人非常喜欢,机器人说礼物太多了,都拿不了了,小朋友把礼物放在桌子的左上角,等会儿我们一起送到机器人的家里好不好?
5、延伸活动和幼儿一起布置数学墙“送给机器人的礼物”:把幼儿做给机器人的礼物贴在机器人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