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搭石上传教案
21搭石
执教者 苗 帅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脱鞋绾裤”“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教学准备:
1、课前三分钟讲述关于“爱”的故事,体会美好情感。
2、ppt课件。
3、预习课文。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配乐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小山村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师: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听明白了吗? 师:刚才同学们读课文很认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
(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师:你找得真准,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师:“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出示词语:脱鞋绾裤)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师: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出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师: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师: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出示句子: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一行(xínɡ)人。师:齐读两遍。
师: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变红)男生来。
师:“人影绰绰”要读准确,女生读。师: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出示词语:协调有序)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出示句子: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你联系下文理解了。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师:你们现在走在哪?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师:像——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师:前面的——(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组2):紧跟上去(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师:不错,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绰绰有余”这个词语又是什么意思吗?
师:那么“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请读读这两个词语。(出示词语: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师:身临其境吧?
师: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师: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出示句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师:能谈谈你对这幅画面的感受吗?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男同学,一起感受这份美。
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出示句子: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我们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再看看这个“伏”字,什么结构?(课件中“伏”字变红)师: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
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出示句子:因为我们家乡的人,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敬老)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出示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五、总结,传播美
师: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
师:搭石上还有哪些看得见的美?还有哪些看不见的美?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些美的呢?„„
师: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六、课后延伸,拓展
a.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b.小练笔:有个作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C.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上这课前我上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了解了搭石与作家刘章,同时阅读教参与课本找切入点,最终我将“搭石----家乡的一道风景”作为全文的主线,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这条线进行教学。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奉献美: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心灵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在课前三分钟我设置了关于“爱”的故事,体会美好情感。通过读“爱”的故事为学生奠定读出美好情感的基调。首先由教师配乐导入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然后学生读,问理解什么是搭石,通过一次次的“脱鞋绾裤”体会搭石带给人们的方便,从而对搭石的美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感受,而后抓住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带学生去走搭石,通过一行人走,两个人面对面走,老人与年轻人走三幅画面的呈现体现出家乡人心灵美,心系他人,敬老的美好品质,这种品质更是一道风景,搭石一课,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我在第一课时中在处理词语是没有按照常规一开始就让学生读词学词,而是将词语生字放在课文中边学边理解,如学习“协调有序”我让学生先随家乡人去走搭石,通过反复的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没人指挥却走出顺序走出默契这就是协调有序;在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是先让学生读然后结合图片理解然后再读,反复几次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出了美的体会。此时将一行人走搭石时的文字变为一首小诗与课前三分钟相呼应学生自然而然的读出了美读出了情感。在理解“伏"字时我讲述了造这个字的原因,让学生明白“伏”所体现出的恭敬与心甘情愿。在理解了伏的基础上在理解课文内容家乡人对于老人的尊敬之情,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第二课时又与学生共同体验了家乡人调整搭石的勤劳心系他人的美与作者的写作方法,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所以人们也誉之为“农民诗人”。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从本文可以看出,作者写作《搭石》具有很深厚的生活基础。同时又是对一些社会现象有感而发的。正如作者曾经阐述自己的诗歌观一样:“朴素.真情,出自自我,通向人心,有益社会。”
搭石在文章中实际上是一个“象征”,它代表了山民们的美德:为他人着想、谦让礼貌、和谐共处.而这些又和文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就让全篇文气贯通、气韵流动。我想,老师在教学时,重点就是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景美与人文的统一。
课文的最后一段话,“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是全文的中心句。但是,老师不能把这些中心句当成课文的“结论”讲授给学生,而应当让学生体会几个场景的动人之处。散文不等同于论点加上论据的议论文,文章的美妙有时藏在细节中。如果省略了体会细节的魅力,学生学起来会索然无味。
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曾经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这节课我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我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情绪的调动不是很好,希望得到大家的指导与帮助,今后我会更加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孩子们心中的一道风景。
第二篇:搭石教案
搭石
《搭石》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看行文:娓娓而述间流淌着一种文学的美。虽然用词朴实,细究全文美词亦不过“秋凉以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两处,但平和中的恬淡使课文笼罩着一种淡淡的美。看思想:“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乡民搭石的公德美;“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的谦让美;“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的尊老美。正是这种朴实的人性美,使文章洋溢着恬淡的富有有生活气息的美感。
掩卷而思,课文中的人和事无一不是微乎其微的小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文正是以小处着眼,从生活的细微和平常处发现和感受美。知识与技能: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人性美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2)读中感受美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中流淌着的和谐美、人性美
(3)发现“生活之美”:体会作者于小事中发现美的方法找寻生活中的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人物默默、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说学情
经过前3年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这为我们开展有效地阅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搭石以及搭石所描绘的场景里我们现在城市生活较远,学生很难理解,这需要老师的适当点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学生学习的要求,我对教材的理解,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出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
1.理解脱鞋挽裤、协调有序等词,能正确书写“懒惰、山洪暴发”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初步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感受作者对家乡人乐于奉献、和睦谦让品质的赞美。
只有明确了教学重,难点教师才能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确定本节课的重点:理解拖鞋挽裤、协调有序等词,感受作者对家乡人乐于奉献、和睦谦让品质的赞美。
确定本节课的难点:理解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三、说教学流程
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理清思路,有助于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感受,有助于理解重点学习内容所处的语言环境,也为作文安排思路、提供范例。因此,阅读教学要抓住作者思路,才能省时高效。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中,我主要设计了以下的几个环节:
1.图片导入,引出搭石 2.初读课文,初识搭石 3.精读课文,紧走搭石 4.拓展延伸,展开想象 1.图片导入,引出搭石 我将以课文的图片配以音乐,导入新课,我选择这样的过渡语: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见底的小溪,可是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这样的导入简洁明了,直奔主题,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接着我将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课题。
2、初读课文,初识搭石
这个环节我主要要求学生带着疑问初读课文,圈一圈难读的词语,并用横线画出描写搭石的句子,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生不难找到课文的这句话“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这句话教学我将采用讲读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再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搭石人们是怎么样的。
学生会把目标焦距于课文第一段: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xùn)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wǎn)裤。我先介绍铺搭石的原因,随即创设情景,采用复沓的教学方法,和学生配合朗读,让学生理解搭石的重要性。情境创设:小溪是村民们的必经之路。在漫长的汛期里,常常都会有山洪爆发,昔日的搭石也必定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绾裤;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绾裤。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学生从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感觉到没有搭石时,人们的是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从而体会搭石的重要性。
接着我再让学生读读什么是搭石,我想一定别样一番滋味。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不应该在文本和学生之间做说破道尽的媒人,而应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和理解。
3.精读课文,紧走搭石 课文从摆搭石、走搭石、背老人过搭石这个三个画面的描述,这一课时我主要争对走搭石这一画面展开。我主要争对这句话展开分析,(1)我先分析“行”这个多音字的读音。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xié)调有序(xù)!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所以对于“协调有序”这个词的教学我将采用情境创设法。我先让学生谈谈对协调有序这个词的理解,学生可能懂,但是很难用语言描述出来,于是我创设情境,开火车师生合作学习。让一组第一个同学做前面的,第二个同学做后面的,第三个同学做前面的,第四个做后面的,依次类推。
前面的抬起脚来,(一组一桌小朋友读)后面的紧跟上去(一组二桌小朋友读)前面的抬起脚来,(一组三桌小朋友读)后面的紧跟上去(一组四桌小朋友读)前面的抬起脚来,(一组五桌小朋友读)后面的紧跟上去(一组六桌小朋友读)前面的抬起脚来,(一组七桌小朋友读)后面的紧跟上去(一组八桌小朋友读)……(红色为教师话,教师开始速度放慢,后面逐渐
加快,出现节奏感)
人们没有踩脚、没有人掉入水中,这样动作,那样默契,那样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这样的情境创设,关注了每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课堂。学生仿佛自己就在走搭石,在情境中体会了什么是协调有序,避免老师讲解的枯燥乏味。接着我将质疑为什么人们会这样协调有序?学生可能会说是因为乡亲们十分谦让,心里装着别人等等,只要学生体会到了乡亲们相互
谦让的品质,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子”的喜悦。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强调语文教学要从教内容到教语言形式的华丽转变。所以对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处理,不采取面面俱到的分析,而采用联想法,让学生看动画自己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是怎样一幅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进而让学生体会乡亲们之间和睦、谦让之美。
4.拓展延伸,展开想象
在学习了一行人走搭石的描写之后,我让学生拿出笔写写_走搭石,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升华了情感,让学生体悟到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四、说板书设计
著名特级教师盛新凤说过好的的一堂课要善于抓点,抓好一个点可以起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搭石》这篇课文我以“家乡一道风景”这个点出发,引导学生找出以下三幅风景美的句子,所以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能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灵魂。
一、刘章小诗导入
听说四()的同学特别的热情好客,今天初次见
面,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这是刘章爷爷写的一首小诗。(课件出示诗歌,伴着音乐)
小雨儿沙沙地下,榆钱满地春无价。桑叶儿,云
里摘,稻苗儿,镜里插。鱼一塘,牛一洼,汽笛声中燕子斜……莫问春色在谁家,十里山村一副画!
这就是作者刘章爷爷美丽的故乡,山村的美景已
深深地印在了刘章爷爷的心里。他难忘故乡,更难忘的是故乡的搭石。(板书:搭石)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4
1、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看似平凡的搭
石所带给我们的美吧。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完以后想一想什么是搭石。
2、刚才同学们读课文真认真,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谁用课文的句子来说说。(生答,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
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指名读,指导读正确。
3、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
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指名说,出示句子)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卷起来的意思。)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绾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生:脱鞋绾裤)人们赶集就必须——(生:脱鞋绾裤)人们访友就必须——(生:脱鞋绾裤)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脱鞋绾裤)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不方便、很辛苦、很麻烦)
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4、哦这就是搭石,搭石是刘章爷爷家乡的一道——风景。(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指名读)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欣
赏吧。请同学们自由读读2、3、4自然段,边读边想象一下,你都看到了哪些画面。
读完交流,板书:搭、走、谦让过、背老人
三、走搭石,寻美
同学们看到的画面多美啊!刘章爷爷的家乡有一
句俗语叫“紧走搭石慢过桥”,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家乡的人们去走走搭石吧。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3段,划出人们走搭石的句子。
指名说,出示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
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⑴(“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生有的读xínɡ,有的读hánɡ)
师: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行(hánɡ)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 一行(xínɡ)人 齐读两遍。(生读)
⑵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指名读,男生读。
“人影绰绰”要读准确,女生读。(女生读一遍)⑶自己读一读句子,说说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A“协调有序”(从“协调有序”体会到美。)①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字面上理解: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下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②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
(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搭石上)。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速度可要跟上来哦,我们可要协调有序哦。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2: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前面的——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6: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齐:轻快的音乐。)
③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师:前面的——生(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生(组2):紧跟上去(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师:体会得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B从“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 ① “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
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绰: 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姿态柔美”)
不错,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
“绰绰有余”是“很宽裕,用不完”的意思,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是“宽裕;富裕”。)
②那么“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你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③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生2: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指举手的生3)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全班读)
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全班再读)
⑷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师: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师: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
师: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生再次融情朗读)
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一道风景。
四、检查字词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一行人走搭石的美,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搭搭石、谦让过搭石、背老人过搭石所带给我们的美,并再细细去品味画面之外的美。
⑴现在老师有几道题要考考你们。① 在课文中给责备找个近义词(出示:责备——
谴责)指名读、齐读
② 在课文中给勤劳找个反义词(出示:勤劳——
懒惰)指名读、齐读
③ 做动作猜字谜“伏”(出示,认读)④ 出示:俗语 指名读,谁能找出课文中的俗语
(紧走搭石慢过桥)
⑵出示所有词语,开火车认读,齐读
五、作业
同学们认真读书,专心思考的样子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同学们课后请将走搭石时那最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并让它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
第三篇:《搭石》教案
《搭石》教案
《搭石》教案1
学习目标
1.会认“谴、惰、俗”等七个字,会写“洪、暴、猛”等11个字。
2.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体现出的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
21 搭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在什么地方搭石头?为什么要搭石头等相关问题)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出几个主要问题。
二、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且在自己读明白的地方或者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指名读课文,相机出示“谴责、俗语、协调有序、人影绰约”等词,指导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如果学生读到一自然段,相机指导学生勾画并读一读写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挂图“看,这就是人们过小溪时踩踏的搭石。就是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些词语或者句子能让你体会到乡亲们的美好情感,把他们划出来。
1.小黑板相机出示几个重点句。
“上了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上了年岁的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有什么感受?(指名说感受抓住重点词语“无论 只要一定踏几个来回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体会来。)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举几个生活中理所当然的事说一说。师归纳:对,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是我们每个人不讲任何条件都应该做的事,是做了以后不求回报的事。那么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和小组同学演一演。
四、乡亲们有什么样的美好情感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同学们在上一堂课还在其他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做了记号,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把你还没读懂的地方提出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紧走搭石慢过桥” 的俗语,体会景之美。)
二、就在这美丽的山村,清澈的小溪中那一块块,一排排的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更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到处都洋溢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承诺也温暖了许许多多面临重重困难的人们,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小黑板上出示的短文《一个承诺》。“这是美国东部的—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了冰天雪地的山区,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午男子路过此地,他二活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雪地,拉到一个小镇上。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多人,并且将那位中年男子对他的要求同样告诉了他所帮助的每一个人。6年后,克雷斯被一次骤然发生的洪水围困在一个小岛上,一位少年帮助了他。当他要感谢时,少年竟然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话,“我不要求回报,但是我要求你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三、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请自己再读一读,然后抄下来。(播放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四、各学习小组自学生字,对容易出错的字相互提醒。
《搭石》教案2
今天,我上的《搭石》一课,是人教版第七册教材中的课文.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我的设计理念是: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每个学生能过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为了让学生学会阅读,教学生在读、找、画、议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促进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二、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因而,根据本课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方案
三、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读、找、画、议法、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
四、教学基本流程:
(一)复习导入,创设情景.
先回忆一下分段教师简写段意,然后老师播放配有音乐的美丽画面,同时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让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浮现课文讲述的画面,将学生快速带入美境中。
接着就让学生说一说,在刚才听读课文时,你的头脑中浮现了哪些画面?揭示景物美(板书)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受.
课文中不但有优美的景物,还有我们用眼睛看不见的美,让我们再默读课文,去发现课文中的美。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认为美的地方,并思考:你为什么觉得这儿写得美?并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想。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一个你们认为写得美的自然节谈谈文章哪些词句写得美?使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时,师巡视指导,让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
小组汇报:依照学生的汇报次序,教师顺次指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评读、研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以读代讲,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重点引导:
1、示范品读第三段.这段话对一行人走搭石的描摹,实实在在体现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作者写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协调有序,像轻快的音乐,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仿佛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抓住关键的词句,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充分说出眼前浮现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美,感受美.然后指导读句,读出感情.
2、在品析第二段时,重点抓住无论怎样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生动地刻画了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理解老人一心想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体会老人的心灵美,读出对老人的赞美.
3、这第四段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相互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解理所当然的事.
*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你眼中的理所当然的事都有些什么事.
让学生充分感受那种谦让和尊老之美,有感情的朗读。
4、第五段学习写法:借石喻人,进一步体会作者借搭石所要颂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指导朗读,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小结:希望大家也做心中有他人,默默奉献,互相礼让,尊老爱老的孩子.
(三)感情朗读,理解升华
本文作者是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常的一件摆搭石,过搭石的事儿介绍得这么具体,这么美。谁愿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给配乐,听的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地方画下来。并让学生把喜欢的部分抄下来。
最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是否也曾留心观察身边的美呢谈一谈吧!
(四)感觉顿悟、全课总结
有一句话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能发现美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平凡的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指导学生课后进行练笔训练,帮助提高习作能力.并将此布置为一次练笔作业回家完成.
五、板书设计:
21、搭石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搭石》教案3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再次走入第21课《搭石》,请齐读课题。
二、入题
师:什么是搭石?
生: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板书)
三、精读课文,感悟“美”。
师: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搭石在作者眼中不仅仅是过小溪的一种方式,还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风景,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足以引起人们审美与欣赏的景象。让我们走进文章2—4自然段,用______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在相应的空白处写写感受。
PPT(出示自读提示:读2—4自然段,用“——”划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写写感受。)
师:好的,我看到同学们的书本上都已经留下了许多思考的痕迹。咱们先来读读体现家乡风景美的句子。
生读。
(一)、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PPT(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瞧,这有一个多音字。“行”(PPT颜色变化)读什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的人们叫作一行人。
师:这还有几个生词呢,谁来读?(男、女分读)
师:再读这两句话,你从哪些词体会到这画面的美?
生说 (PPT变色)
师:“协调有序”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
师:协调有序的动作是一种怎样的动作呢?生说
师:这样吧,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读一读。同学们,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搭石。走得不好就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
师导读,越读越紧促。抬起脚来,紧跟上去(三遍),踏踏的声音,像 ——
——
继续走在搭石上面,把学生分两部分。
师导读。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动作是那么的默契,原来这动作就叫作——协调有序。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在指挥吧,可是没有。一行人,动作是那么的默契,那么的的和谐,难怪作者会说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再看这两个句子,你又从哪里体会到了美?
生说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展开想象,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仿佛看到什么?
生说(2个)。读一读。
师评:感觉把我们带到了画前面,谁能把我们带到画里面?生再读。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师评:你的朗读让我想到了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真是画一般的美。我们大家一起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生读
师评: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面,又像一首清丽的小诗。看,多美。谁来读一读。(PPT将文字变成诗歌的格式)
指名读(PPT配乐)
师评:真美。让我们再一次随着流淌的溪水,感受那一份和谐和诗意的美。 生齐读(PPT配乐)
师:好一幅让人陶醉的画,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过渡:师:咱们接着来读读体现家乡人物美的句子。
(二)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生读:.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PPT)出示句子
师:想象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和动作又会怎样? 生说,再读一读。(2个)
师:老人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
生说,一起读一读。
师:老人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和表情?
生说,一起读一读。
师:你感受到这些老人有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 师:谁能读出这种美?指名读
师:你们从哪些词感受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这种美?(生说,深情地读一读。)
师:多么无私奉献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生齐读。
师: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难怪作者会由衷地赞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 生读: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哪些词特别能打动你?
师:什么叫“理所当然”?“人们都把哪些事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师评:好一个谦让,请男同学一同来感受这份美。
师: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读出来。 师:这一排排搭石,每天该有多少人走啊!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人来走?小小的搭石上,还会有哪些让我们感动的画面?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
小练笔。
假如遇到孩子上学,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是啊,正是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画面,传递着乡民们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也让这——(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师: 课文学到现在,你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是一排排任人走,任人踏的搭石吗?那它是什么?
(PPT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反复的朗读,提升情感。)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师:是呀,本文的作者刘章,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后来在石家庄工作,当他看到熙攘的人流,便不自觉地想到家乡那潺潺的小溪,看到人们没有秩序地挤抢公共汽车,便想到了乡亲们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和礼让,看到马路上的石头、树杈,人们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便想到乡亲们在雨后,主动摆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在1980年,他写出了这篇情真意切的精美散文《搭石》。因为他由衷地感受到。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教案4
一、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情境图)孩子们,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永嘉楠溪江。永嘉是一个多山多水的地方,村里的人们走亲访友总要过这条清澈的小溪。以前,人们是怎样过小溪的呢?搭石教学实录课堂实录教案
师:请看村里的人们就是依靠这一块块石头过小溪的。
师:我们把这一块块石头就叫做搭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刘章爷爷每次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也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师:齐读课题
生齐读:搭石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师:请同学们翻开书103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听明白了吗?开始吧!
师:好,/同学们书读得很认真,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吗?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师:你找得真准确。
师:孩子们,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师: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师:人们收工就必须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是的,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不便、很麻烦甚至会很辛苦的,可那些都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依靠搭石过小溪了。有了这些了解,我们再来读读什么叫搭石。
师:好的,了解了什么是搭石。读了课文以后,搭石又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是的,这种渡水的方式给家乡人们带来了方便。
师:是呀,你也有感受。
师:哦,都有各自不同的感受。
师:是吗,你们都有自己的体会。
师:方便的、还有很美的、你们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也有一句话写了搭石很美,找找看。
师:是的,普普通通的搭石在作者的眼里不仅仅是过小溪的一种方式,还够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相机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师:想不想一块去欣赏欣赏这道风景呢?那就让我们跟着刘章爷爷,跟着家乡的人们去走走搭石吧。
师: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article/找一找描写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有关语句,用波浪线划出来。再想一想,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开始吧。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师:我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语句?
师:(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两句。(行变红)这有一个多音字,读什么?
师:不敢肯定了。想一想: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常叫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
师: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那叫做
师:齐读两遍。
师:这还有几个生词,谁来读一读?(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这样吧,男同学来读一遍。
师:读准了,要注意整齐。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句子,从哪儿体会美了呢?
师:是吗,协调有序的动作是一种怎样的动作?
师:哦,这是你的理解,这样吧,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我问问你们,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师:走得不好就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师:后面的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师:后面的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师:后面的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师:像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的同学走前面,这边的同学走后面。
师:前面的
师:后面的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在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并没有人指挥,这样的动作,那样的默契,那样的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师:体会得多好呀。/sjbwz/再来看看这两个句子,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美呢?
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了吗?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绰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在人影绰绰中,它是第几种意思呢?出示:
绰: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师:好的,姿态柔美的意思。
师:好的,还有一个成语叫绰绰有余,这个绰又是什么意思?
师: 绰是宽的意思?再想想看。
师:哦,老师告诉你,绰绰有余是宽裕、富裕、有余了这才叫做绰绰有余。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句子,那么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师:你体会得真形象,这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师:还有吗?
师:你体会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真不错,像画一样(打开手势)你来读读这两个词语。
师: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到画里呢?
《搭石》教案5
教材分析:《搭石》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是著名乡土诗人刘章所作的一篇散文。走进这篇散文,迎面而来的是清新自然的乡土气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副副平凡而又耐人寻味的画面:秋凉以后,乡亲们不约而同摆搭石,忧人之忧调搭石,协调有序走搭石,同到溪边让搭石。几幅画面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
教学目标:
1、弄清什么是搭石,感悟作者家乡搭石的美;
2、通过对重点词语“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的理解,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善于从生活细节中发现情感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围绕一道风景,层层深入地研读乡亲们走搭石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搭石。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配乐)上节课,孩子们初步学习了《搭
石》这篇课文,知道了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很美。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可以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一起去走走搭石,感受它的平凡和美丽。(看板书——21 搭石,齐读)
2、孩子们,上节课学习的生词都记住了吗?我们有节奏的读,(两个字的词)变换节奏(四字个词)真棒,读出了词语的节奏美。回忆一下,你都记住了哪些四字词语(生:我记住了….师:写下来,我也说一个,说意思,根据这个意思应该写出哪个词语?写下来)(只出示听写的词语,自行改正)全对的举手,祝贺你们,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非常好。错误的马上改正。
(设计意图: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在复习生字新词时让学生读出词语的节奏美,在听写本文体现美的词语时,让美在无意中进入孩子们的大脑,同时巧妙地将根据意思写词语的方法在课堂上渗透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搭石
1、打开书103页,浏览一下,回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生浏览)主要内容是什么?(生主要内容)(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2、孩子们,主要内容你们知道的很清楚,还记得上节课的疑问吗?(生:什么是搭石?师打问号,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打问号)
(设计意图:思考从疑问开始,回忆上节课内容,以疑促思。)
3、要想解决这两个疑问,我们必须再次走进课文,静心阅读,认真思考。首先解决第一个疑问(课件出示一自然段)来,一起读。(齐读)什么是搭石?(生)真聪明,知道用书中的句子来回答问题。什么是搭石?(生)是啊,这些平整方正的石头,加上美丽的小溪,形象地展现出了乡村的自然美。所以,作者说搭石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
4、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的呢?谁能用书上的语句为我们说说?(生发言)
5、师:是啊,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人们访友就必须(生:脱鞋挽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生:脱鞋挽裤)。一次又一次地脱鞋挽裤,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可能有:不方便、麻烦等)的确,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会不便,甚至是辛苦。所以说,没有搭石就没有(指板书,生齐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变换条件引读“脱鞋挽裤”,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体会搭石,让学生读出搭石为人们带来的方便,搭石之美逐步浮出文字。)
6、师:看,我们静心阅读,认真思考,很快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边说边擦去第一个问号)可无非就是一块块平常的石头,作者怎么会觉得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疑问,(指板书)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怎么办?(生:再次
走进课文)对呀,带着第2个疑问再次走进课文2---4自然段,静心阅读,认真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生默读课文,谈体会。)孩子,你说的真好,是从文中的哪个自然段体会到的(生,课件出示学生说的句子)
三、研读课文,体会美丽
研读内容预设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一)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课件出示)
1、学生谈体会,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词语,感悟家乡老人的可亲可敬,(生谈体会: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师鼓励:你学会了抓关键词来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真棒!
2、引导学生在想象画面的同时想一想不到:①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②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③满意离去时,又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通过交流各自想象的画面,体会老人的心灵美(生谈体会)。师鼓励,来,带着体会一起读(齐读)这种无私奉献的美的确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孩子们,我们写作的时候也要学习能恰当的运用关联词,这样会增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
语言文字的能力。)
(二)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当学生读到这段话,并简单地说出自己的体会时,师鼓励:这个多音字你读得真准,我们来给它组组词。
(设计意思:引导学生学会遇到多音字就应该联系上下文,判断它的正确读音。)
2、孩子们,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让你体会到搭石的美呢?(生: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的确很美,尤其是“人影绰绰”这个词,(贴词语卡片一)咱们以前很少见。孩子们看,“绰”有三种意思(出示课件)在这个词语中“绰”字是什么意思?(生)你能把“绰”的意思放入词语,谈谈对词语的体会吗?(生)孩子,你学会了抓关键字体会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刻的美,真棒!(贴学习方法卡片一)那“清波漾漾”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贴词语卡片二)生)说得真美,你学会了用想象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词语(贴学习方法卡片二)能美美地读读这两个词语吗?(生)来,一起读(齐读)读得多美呀,多美的画面啊,这,就是家乡的自然美,所以作者说搭石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
3、还有哪个词也体现了美呢?(生:协调有序)(贴词语卡片三)书中的哪个句子描写了“协调有序”的画面呢?(生,课件出示)了不起,孩子,这样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方法。(贴学习方法卡片三)让我们一起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3组)”(怎么不走呀?)“前面的------后面的------(3组)”原
来这样默契、有序的动作就叫做(生:协调有序)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乡亲们不仅踏出了音乐美,还踏出了和谐美。
4、是啊,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奇丽的小诗。(课件出示诗)谁能为我们读一读。(抽读,鼓掌)师引读:孩子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每一年都有两百多天是走在搭石上,每一天他要走上62道搭石,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生齐读课件出示的语句)孩子们想着画面读这段文字读得真美,其实想象画面也是帮助我们体会语境的好方法。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体现了家乡人们的和谐美,搭石的确构成了(指板书,生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体会美、感受美。学生用朗读将这美好的画面呈现在了大家面前。这样一来,学生更从语言的背后看到了一幅和谐之美的画面。)
(三)研读重点三:“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同时来到溪边??才相背而行。”
1、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风景,当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课件出示描写两个同到溪边的语句)我想问问,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其他同学体会到了什么?(生:“谦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谦让美”(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
的民情,感受美好的民风。)
2、师质疑:假如遇上年轻人和老人来走搭石,那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生回答,课件出示学生朗读的句子“假如遇上了老人??理所当然的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行想象,进行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的训练。)
3、“伏”是本课的生字,这个字让我听着心头轻轻一颤。瞧,它的左边是(生:一个人),右边是(生:一条犬)是的,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最崇敬的一种向征,左边的人弯得是那样的恭敬,弯得是那样的心甘情愿(课件演变“伏”字)这个字放在这幅画面中,咱们再来体会体会。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也会在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生自由朗读)
4、哪个词语也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生举手回答“理所当然”)文中的理所当然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背老人过小溪)现在我是那位老人,我想问问年轻人,过了小溪之后,你们需要我向你们千恩万谢吗?(生:不需要)为什么?(生回答“理所当然”)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教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边读边想象文字描写的画面;抓关键词谈体会;联系上下文谈体会;进行个性化朗读等。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
5、是啊,年轻人不需要老人的千恩万谢。听了你们的回答,我仿佛看到了这位老人年轻时,也伏下身子去背别的老人,因为这是(生:“理所当然”),当那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会有(生:别的年轻人
来背他)因为这是(生:“理所当然”)从家乡人们眼中的“理所当然”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这种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好心灵的确是(指板书读)(配乐)多么温馨的画面啊,一块块搭石上仅仅就是书中描写的这几个画面吗?让我们来到小溪边看一看,描绘出更多、更美的画面!来,写一写吧!(生动笔写后,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朗读中读出诗意,品出画面,悟出美感。之后,从读学写,掌握规律,以读促写,逐步提高。)
7、透过这个“伏”字,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家乡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感受到了家乡人们美好的(生:心灵)是啊,这些看得见的乡村自然美,和看不见的和谐美、心灵美,不仅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还使这道风景变得更加(生:美丽板书,擦问号)
四、回归课文,整体感悟
1、刚才我们用抓关键字、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词句,弄清了第二个问题,充分感受到了自然美、和谐美、心灵美。让我们再次回味回味。师引读:家乡有一条无名的小溪,每到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便会(课件出示)搭石体现了乡村的自然美。它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瞧,上了点年岁的人(课件出示)真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美。一行人走搭石,走出了和谐美(课件出示)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又描绘出一种谦让美(课件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课件出示)是呀,这些看得见的自然美和看不见的心灵美,让作家刘章爷爷在文章的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
2、刘章爷爷难忘搭石、赞美搭石,他仅仅是在表达对搭石的赞美吗?(生)是啊,课文以“搭石”为题,它赞美的不仅仅是那些普普通通、平整方正的石头,他还赞美了(生: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借物喻人。准确的讲就是借搭石喻家乡的人们,这种写作方法我们以后要学会运用哟!
3、学到这里,我相信“搭石”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了新的诠释,它还是什么(课件出示:搭石是-------。)孩子们,把你们想象的画面定格在纸上吧!(生写,交流5个师表扬)孩子们描绘得真美。
(设计意图:写几个比喻句从而构成一个排比句,更像一首诗。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能感受并体会到小山村的那种淳朴的美,那种人性的美。美在孩子心中流淌。)
4、小结:(展台)是啊(重复学生的诗,指板书)刘章爷爷从不起眼的搭石中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也许我们一生都不曾走过搭,但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却有着许许多多像搭石一样的人,他们是(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这些平凡的搭石,带给了我们感动和温暖,相信,因为有了这一块块搭石,孩子们一定会踏出你们亮丽的人生!
5、课后练笔:.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文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发现了美,让我们也睁大眼睛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吧!(学生口头交流自己生活中发现的美。)
1.小练笔:我眼中的美
用心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2.召开“寻美交流会”:学生交流自己的小练笔,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评价、交流、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的美,学习作者用自己的笔表现平凡事物中的美,召开“寻美交流会”,意在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阅读和写作的技巧,把小练笔这一项作业扎实地落实。)
板书:21搭石 ?
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一个大问号)
《搭石》教案6
【设计理念】
针对《搭石》这篇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采用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的?导读、练读、评读、赏读?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对文本的“咬文嚼字”,力求嚼在经典之处,运用“根据语境判别多音字的读音”、“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抓住关键词语体会画面的美并读出画面的美”、“创编诗歌提升朗读积累语言”“读文句想画面”等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努力体现语言回归课堂这一特色。
【年段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句,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文章中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本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此基础上,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点】
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激趣导入:
(课前听欢快的音乐)师:快乐的心情你准备好了吗?带着这份心情,我们来到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课件配乐,师旁述)同学们请看,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让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二)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已经熟读了课文,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搭石?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复习旧知,是为了从整体入手,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认识搭石,寻找美
(一)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脱鞋绾裤)理解“绾”。
(二)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体会到了什么?再读什么是搭石。
(三)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自由答。
(四)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个描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找出学习课文的切入点,切入点找准了就能统领全文,学生的读、疑、析、议也能轻易激出来了。)
三、重点精读,品味美
师:搭石是怎样的一道风景呢?咱们按课文的叙述顺序来交流交流。
(一)品味“摆搭石”的美
1、你觉得这句美,美在哪?生自由谈自己感悟的美。找你的好伙伴一起来读读。
2、(出示关键词)感受老人摆搭石的美,师读带点的关键词,生接句读。
3、当老人急着赶路,却发现搭石不稳时,他会怎么想呢?指名说。
4、多么淳朴善良的老人啊,他不仅这样想着,还这样做着:(课件出示句子)
他首先,接着(),然后(),他深情地(),仿佛()。
5、你从老人的身上感悟到了什么呢?指名说:奉献美
(随机板书:奉献美)
6、想读出奉献美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读读吧!(师带生读)
(二)品味“走搭石”的美
1、一行人走搭石
(1)指导读准“行”、“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些字词。
(2)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自由说。
(随机板书:协调美)
(3)理解“协调有序”:小组模仿走搭石。
(4)“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生谈感受到的美,深情朗读,重点体会“绰”字。
(5)指名朗读此句,其余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6)推荐同学朗读“走搭石”的小诗,师评价总结:的确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2、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的句子。
(1)你们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生各抒己见。
(2)重点体会“让对方先走”,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谦让的美德。 (随机板书:谦让美)
(3)请两位学生上台模仿走搭石,体验谦让美。
(4)分两个大组朗读这几句话,读出感情。
3、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1)“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生答。引导多读此句,说说哪个词打动了你?
(2)师生角色扮演“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
(3)体会“理所当然”,感悟乡亲们的美好感情,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随机板书:助人美)
(三)展开想象,自由说句式:假如遇上……来走搭石,……。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过渡:还有很多的“假如”,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真是石如其人啊!这样的搭石和这样的乡亲,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让我们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2、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3、总的感悟搭石默默无语的奉献美。
(随机板书:爱)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在读读悟悟、想象说话、角色扮演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学生体会了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体会到了课文表面写的是搭石无私,其实赞颂的是乡亲们的默默无闻与无私奉献。)
四、拓展延伸,联系生活
师:是啊孩子们,搭石这么小的事物中都饱含着美,我们从这篇美妙的文章中发现了作者善
于观察的好习惯,你发现我们身边有美吗?你发现了怎样的美呢?
(生自由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美。)
(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美,说说身边的美,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感受到文中的人性美,更能感受到生活中身边的人性美。)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美和我们所说的美,其实都是爱的体现。让我们以美的心去对待他人,以美的语言去温暖他人,以美的行动去感动他人,我们将会发现世界处处充满爱,人生是如此的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激情总结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感染,得到升华。)
六、作业布置
小练笔:写写自己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让学生能活学活用,运用文中的写法,抒发心中的情感,积累并学习运用优美的词句,真正起到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作用,彰显语文特色。)
七、板书设计
21搭 石
奉献美
家乡的一道风景 协调美 爱
谦让美
助人美
搭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的美好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 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制作ppt, 2、学生准备:读懂课文
一、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搭石有所了解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平凡而美丽的搭石,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人们走搭石的句子。
(二)朗读课文,体会美
1.师:刚才我看到许多句子都画上了线,咱们来交流交流。
2.生汇报,师相机指导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美。
投影句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师:这句话描写了什么人来走搭石? 生:上了点年岁的人。
(2)师:当上了点年岁的人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时,此时他的心情怎样?(着急)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搭石已经摆好了,她为什么还要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这时的心情又怎样呢?(高兴)心里又想写什么呢?(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上了点年的人的行为美。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理解上了点年岁的人的行为美,为朗读营造氛围。
(3)指导朗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这是什么美?(板书:奉献美) 师:这也是?? 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深深地感受老人的那种奉献美。 老师过渡:还找到别的句子吗?
投影句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师:刚才是上了点年岁的人来走搭石,现在是?(一行人来走搭石)一行人走搭石有人抢路吗?动作是怎样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2)理解“协调有序”。 ①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生谈) ②让学生通过朗读,试走搭石,感受协调有序的动作美。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体会得真好。这协调有序的动作美我们可以称为和谐美(板书:和谐美)这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走搭石,更好地体会“协调有序”的动作。
(3)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①师:“绰”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 ②师:不错。
③感情读这两个词语。
【设计意图】渗透双基训练,使学生的基础更扎实。训练学生的想象与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这种方法加深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理解。
④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中悟美。(师范读,指名读,女同学读) 小结: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 生: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把文段诗化,给文本增添美,让学生更容易读出感情,体会美。 老师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那么两个人面对面走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用文中的句子来说。 投影句3: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师: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有抢着过吗?(没有)那他们是怎么做的?(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过)我想请两个同学出来表演一下这个情景。谁愿意?
(2)生表演情景。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把文中情景再现,加深学生的理解。 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呢?生自由发言。师概括为:谦让美(板书:谦让美)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3)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齐读。) 老师过渡:那么老人和年轻人一起来过搭石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指名说。 投影句
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理解“伏”。 透过这个“伏”字,你体会到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敬老美。
(2)理解“理所当然”。 ①乡亲们把什么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②你认为我们生活中有
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呢?
③感情朗读这句话,读中体会乡亲们的美好情感。(齐读) ④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结:其实乡亲们的美好情感还有很多(板书:??)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 “任人走,任人踏”我们又可以感受到什么呢?(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奉献美
(2)这不紧是搭石所拥有的品质,还是乡亲们美好的品质。
(3)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中加深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4、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阅读,打破常规课堂阅读模式,使学生乐读,收获更多。
(三)谈收获
师: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也有看不见的美,作者从平凡的搭石中发现了这么多美,在我们生活中在哪里也可以找到美?对不对? 教师播放课件
1、第一幅图(下雨了,同学们没带伞,那哪些有伞的去遮他)——引导出:谦让美、关爱美 这也是一种美德,请往下看,这是什么?
2、第二幅图(同学篮球赛图片)——引导出:团结美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 (四)拓展延伸——走向生活,发现美
1、播放“捐钱”的课件——充满爱心
2、播放“清理校园卫生”的课件 既然有这么多的美,你有没有发现你身边也有这样的美,想一下,告诉大家,简单地告诉大家我也有这样的美。【美在我们身边,点点滴滴,很容易找到。(指名回答)】 学生自由说自己生活中发现的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文本的理解,拓展到生活中,通过交流,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发现美,创造美。
(五)作业:(小练笔) 同学们,刚才老师每人发了一张纸,今天晚上把你发现的美用写事的方法写下来作为今天的作业。
(六)总结 师:也许有一天家乡的搭石已经不见了,也许有一天家乡铺上路,搭上了桥,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那种美却永远的留在人们的心中。同学们,今天我们所学的这些美,其实都是我们这个单元所学的充满一个字。齐说:“爱”。(板书:爱) 同学们,在往后的日子里,希望大家用爱棉对生活,那我们的世界就更加美好了。
【评析:】“美”作为全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通过本文教学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板书:
奉献美
和谐美
谦让美
家乡的一道风景 敬老美 爱
关爱美
团结美
??
《搭石》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在河北兴隆县,有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有清波漾漾的小溪,更有那让作家魂牵梦萦,恋恋不舍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21课,继续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
二、感知课文
1.在上一节课老师留了一道作业,(1、什么是搭石?2、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样过小溪?)
指名回答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出工必须xx?收工必须xxxx?赶集必须xxxx?访友必须xxxxxx?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xxxx-?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你感到xxxxxx
3.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这还多是在夏天,到了秋天,人们还愿意脱鞋绾裤过小溪吗xxxxxx?到了水寒刺骨的冬天人们还愿,还能脱鞋绾裤过小溪吗xxxx?了解了这些,请说说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xxxxxx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作者在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读出来.
2.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
师:请大家用心默读2-4自然段,寻找文中的美丽风景,将相关的语句勾画出来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精读第三自然段〉
1.谁来说说他找到的风景?
你找到的是这道风景〈出示第三自然段〉
2.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美?
3.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看协调有序就是指
(1)现在让我们加入走搭石的人群中一起去走走搭石,感受感受协调有序,好不好?
(2)搭石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中,有信心吗?xxxxxx那让我们
合作,来读一读(大屏幕出示)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4.一行人走在搭石上,一个接着一个,动作是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就是(生:协调有序)x
5.同学们体会的真好,你们还从那些词语感受到了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6.(生描绘)
7.听你这一描绘,,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课件出示)请读读这两个词,把你看到的,想到的美读出来
8.读的真好,还有没有人想读?.我们一起来美美的读读这两个词
9.柔波在轻舞,我们的心也随之舞蹈.真美呀,这既象是一幅美丽的画,又象是一首清丽的诗,你们看:
(变文为诗)
10.同学们先在下面自由练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等会男女生分组比赛读,好不好?
(男女生比赛读)
11.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清波人影两相和,这看的见的景物美的确是家乡的
〈品读第四自然段〉
1.体会谦让之美
师:同学们体会的真好,在文中你还感受到了哪些美的风景
、女生读。(出示如果有两个人)
师:从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真了不起,你读懂了文字中含着的美。同学们一起来感受这份美(齐读)
2、体会尊老
师;除此之外,你们还找到了哪道风景?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们
师:伏字好在哪里,我们能不能用站,或蹲来替换这个伏字?
(请四个同学来表演,师解说)
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师:因为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师:透过一个又一个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师: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品读第二自然段〉
1.家乡的人们走搭石,走出了真情,走成了风景,那家乡的老人摆搭石,又是不是一道风景呢?
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听一听,想一想,再和同学议一议: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从哪那可以看出来?(生自由发言)
3.摆石人如此善良,细心,如果你有幸走在这搭石上,你想说什么?
4.这一组同学起立,把你们对老人的尊敬,感激之情读出来?
5.他们读的好吗?(分组读)
6.搭石无声,搭石人有爱,这爱也是家乡的
五、深入,总结
搭石,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透过一排排搭石,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的。所以说搭石不仅联结着-也联结着让我们用最美的音,最真的情,齐声赞美搭石,赞美家乡的人们吧(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六、拓展延伸
(大屏幕出示,鼓励生大胆说出生活中的美)
《搭石》教案8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阅读讨论、以读代讲等方式,引导学生在自读自悟、理解想象中与文本进行充分对话,做到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迁移,真正走进文本,感受体会乡亲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的精神。
[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7册第六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爱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学会关心、帮助他人,体会相互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本篇课文写的是乡亲们摆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一幕幕情景,文章语言朴质,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为我们展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以及一心为他人的人性美。编选本课的意图一是使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二是使学生学习作者从周边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方法。学生们可以比较准确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但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它们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上还是会有一定的困难。此外,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的,可我们班学生大部分都是在城市里长大,她们缺失农村生活的体验,要他们体会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想象人们走搭石、修搭石的情景,体会乡亲们的朴实、善良也就成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学会“洪、暴、猛”等11个生字,认识“谴、惰、俗”等7生字,正确读写“间隔、懒惰、联结、清波漾漾、理所当然、协调有序”等词语。
2. 通过“三读(读准、读通、读懂)”,自主学习,乐于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通过反复诵读、展开想象、质疑问难、小组合作等各种方式,理解课文,体会乡亲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的精神,并从中受到启发。
4.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感受体会乡亲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的精神。
〔教学难点〕
从乡亲们走搭石、修搭石等一系列简单平凡的事件中体会理解乡亲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的精神。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反复诵读法、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学习课文1、3自然段,初步感知搭石以及乡亲们的无私奉献精神。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课文2、4、5自然段,深入体会理解乡亲们的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的精神,并受到熏陶、感染。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导入:同学们,你们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吗?农村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答)刚刚同学们畅所欲言的说了自己在农村的经历,以及农村给你留下的印象,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农村生活的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农村和你们印象中的农村有什么不一样。
2. 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充分调动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交流难写、难写的字词。
2、教师引导纠正,一行人的“行”“涨”“间”是多音字,“俩”读“liǎ”,“绰绰”是翘舌音,注意“衡”的笔顺书写。“汛期”指江河水位定时性的上涨时期。
3、交流读后感受:什么叫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的回答是多样的,在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搭石的便利,搭石是家乡的风景)
设计意图: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且对母语具有一定的敏锐度,所以生字词主要让其同桌以及小组之间相互合作交流解决,教师在一些易错的字词上适当指导纠正,做到点面结合。
三、再读课文,感觉风景美
1.引导:同学们都说到了有了搭石行走方便了,那么没有搭石的时候,乡亲们是怎样过河的呢?(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1)理解体会什么叫“脱鞋挽裤”
(2)引导学生一步步感受没有搭石的不便和危险:工人出工要脱鞋挽裤,收工要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去要脱鞋挽裤,访友去要脱鞋挽裤,访友回来也要脱鞋挽裤,学生上学去要脱鞋挽裤,放学也要脱鞋挽裤。
(3)不管干什么,只要过这条河,就要脱鞋挽裤,在这一次次的脱鞋挽裤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现在是夏天,脱鞋挽裤没关系,那么进入冬天呢?还能脱鞋挽裤吗?
2.引导:搭石给人们带来如此大的便利,这一排排的搭石在作者心中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走走那搭石,感受一下那美丽的风景。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和搭石有关的风景?你觉得美在哪里?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这一自然段的学习分为四个层次教学:
出示课件: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第一层:感受动作美
① 通过举例子,想象,出示图片等一系列方式,紧紧抓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体会理解“协调有序”。
② 带着自己的理解体会朗读这段话,读出协调有序的感觉。
第二层:感受声音美
学生自主发言为什么说人们走搭石的声音会像轻快的音乐(估计学生会从脚步声整齐,人们心情愉悦等方面进行理解)
第三层:感受倒影美
理解体会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出示“绰”的三种解释:宽,不狭窄;富裕;形容姿态柔美,供学生选择,从而加深理解。
第四层:感受心灵美
① 读着这样的一段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② 学生想象交流,讨论
③ 播放人们行走在搭石上的动画,配以音乐,使清波人影两相和的美好画面深深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上的语文味要通过反复朗读、反复品悟语言文字才能表现出来,语言不是无情物,通过品悟语言文字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升华情感;通过想象,将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场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小结: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搭石是家乡的一道风景,也通过一行人走搭石感受到了这道风景的亮丽。文中还有许多描写和搭石有关的风景,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2)这篇课文把搭石写的如此美丽,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句子有感情的朗读,并且积累你认为美的句子和词语。
(3) 最后,让我们带着我们的感受,我们的体会,再次齐读课题。
《搭石》教案9
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
ppt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诗、揭题、简介
1、出示一节小诗
故乡是大真大美,
故乡是大音大象,
故乡的每一块的石头,
也像明珠闪光!
自由读、指名读,读着读着你觉得在作者心里,故乡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
小结:同学们真会思考,从简短的一节小诗中读懂了那么多。那你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对这位作者叫刘章。(课件出示刘章的照片)有人称他是农民诗人,因为他从小在农村长大,后来又回到农村工作,在那里生活了。山乡的人物,燕山的草木,田里的庄稼,农家院里的瓜果蔬菜、猪驴牛羊,乃至溪头的一砖一石,都能涌入他的笔端,生发浓浓的诗意。他还特地为故乡的搭石写了一篇文章——《搭石》,请伸出手 和老师一起写题目,搭石要写得稳稳的。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请读词语。
出示:山洪暴发 溪水猛涨
①指名读。
②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预设:A、我仿佛看到了洪水很大。——哪个字让你有很大的感觉?(暴)B、仿佛看到溪水长得很快、很高。——哪个字让你有很快的感觉?(猛)
同学们,真能干!能用读词语抓关键字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出示:间隔 联结平衡 谴责 懒惰平稳 俗语
①指名读。
②谁能说说“谴责”的意思?(责怪)责怪就是谴责的近义词。联结(找近义词) 懒惰(找反义词)
对,给词语找近义词或反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出示:清波漾漾 脱鞋绾裤 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指名读词语。
2、读长句子,检查朗读。
词语会读了,那课文会读吗?老师选择了几个长句子,谁敢挑战,读一读?
句子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了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句子二: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句子三: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指读长句子,正音,指导读正确、读通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长句子读正确、读通顺了,老师相信大家读课文肯定没问题,现在请你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1)学生读课文。
(2)交流:
预设:课文写了每年秋天,家乡的人们都要摆搭石。
课文写了人们上工、下工要从搭石上经过。
课文写了人们过搭石要注意平衡。
……
同学们你们真会读书,粗粗一读就知道了这么多。刚才,大家都提到了一个词“搭石”,那什么是搭石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到文中的句子。
四、细读课文,感悟美好心灵。
1、细读“什么是搭石?” 感悟美好心灵。
(1)交流:
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指读句子。
能看着书上的插图说说“二尺左右的间隔”的“间隔”就是——距离。
齐读句子。
(2)体会搭石的重要。
这就是搭石,透过这一块块石头,你又想到了什么?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一边读一边想,想到了许多许多。比如读到“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这里,我就想到人们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摆搭石呢?你能读读课文,帮助老师解决吗?
预设:A、“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洪水会冲走原来的搭石,或者把搭石冲得不平稳了,所以人们要在汛期过后的秋天重新摆搭石。
通过师生交流理解“汛期”——江河定期性水位上涨的时期,一般在每年的五六月到九月。这段时间,因为受梅雨、台风天气的影响,多下雨天气,江河溪流容易上涨,引起“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山洪暴发”、“溪水猛涨”那可是很猛、很凶的,你能 这种感觉吗?
人们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摆搭石呢?还有别的原因吗?
B、“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很不方便,所以要摆搭石。
请你把不方便的感受送进句子里,读一读。
师生对话,体会搭石的作用: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要——生:脱鞋绾裤
收工要——生:脱鞋绾裤
赶集要——生:脱鞋绾裤
访友也要——生:脱鞋绾裤
来来去去都要——生:脱鞋绾裤
这样不停的脱鞋绾裤,真是——麻烦呀!
一旦到了秋凉之后,溪水变得冰凉,人们就——生:没法通过这条小溪了。所以——(生读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而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无须脱鞋绾裤。
人们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摆搭石呢?还有别的原因吗?
C、“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的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我从这里感受到了人们来来往往都要从小溪经过,如果没有搭石,那天凉的时候,人们过小溪就会不方便了。
是啊,搭石成了家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已经和乡亲们的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所以——(生读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感受人们的用心。
是呀,我们边读边想,就想出了这么多,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乡亲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请你再细细地读读这句话,一边读一边想,你还会想到些什么?
预设:
A、我从“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找石头,想到了人们很善良。因为水深的地方,要用大一点的石头,水浅的地方,要用小一点的石头,那么露出水面的石头才会差不多高,人们走起来才会稳定、安全。(板书:善良)
多棒的孩子呀!真会思考!能扣住细节来学习。你能读读这个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吗?(强调“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
B、我从“平整方正的石头”想到了人们很关心别人。如果用不平整方正的石头,别人走起路来会摔跤。(板书:关心)
你可以强调这个词读出自己的感受。
C、我从“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想到了人们的细心。因为如果距离远了,有的人会跨不过去,距离近了,人们走起路来有些不方便,而二尺左右的距离可能刚刚合适。
你真会思考,能从课文的细节描写中思考问题,了不起!
也请你读读这句子,表现乡亲们的细心。
D、“让人们从上面踏过”,使我想到了人们摆搭石是为了别人,很关心别人。
真是善解人意的孩子啊!把你细腻的心思读出来!
齐读。
小结:每年,人们都要自觉地、用心地摆搭石。我们从搭石的细节中感受到了人们美好的心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你认为哪个生字需要给同学们提个醒的?(暴、猛、惰、衡、序)范写
2、学生书写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描写的美丽画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词语
2、说说什么是搭石。
二、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反馈,出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是呀!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却……出示句子:“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齐读,你见过哪些风景?(引导学生用美好的词句来说美景)
2、再次默读课文,看看搭石都构成了哪些画面?(旨在引导学生概括每一段的段意)
老人修搭石
紧走过搭石
礼让在搭石
3、那么请你潜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地体会第二自然段老人修搭石中体会到哪些美?用心默读,有什么体会可以写在旁边。
交流:
A 、“上了点年岁的人……”
1、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无论怎样急着赶路”,他会遇到哪些急事?(上班、看亲戚、送友人、下田干活……)
所有这些事情都可能碰到,,但是——生读句子: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
请问你这位上了年纪的人,这时,你为什么这样做呀?
当老人发现了不平稳的搭石,他想( ) ,当老人摆好了搭石,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满意离开时,他想( )。
(想到:赶集的青年、抱着孩子的妇女、放学回家的孩子、腿脚不便的老人)
(我担心搭石踩得不平稳,乡亲们会跌进水里的!)
多好的老人呀!想着别人。
(我也是向着要把搭石踩得很稳固,不让后面经过的人跌跤的)
多负责的老人呀!一心想着别人。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句子
小结:只有这种一心为他人着想的、无私、有爱心的优秀品质才会有这种举动。
齐读。
课件出示句子:
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
交流:我从“早早摆放好”想到家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人们非常勤劳。(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我从“谴责”、“懒惰”想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搭石,如果没有就会被人谴责,也看出人们非常勤劳,厌恶懒惰。(请用朗读表达你的感受。)(板书:勤劳)
B、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这是一行人在走搭石呢,让我们先来走一走吧。家乡的人们,你们有什么要提醒他们的吗?
2、我们再来看家乡的人们走搭石吧。请读,你觉得哪儿最美?
(1)“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看图理解,说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协调有序”,情境理解“协调有序”。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指名回答)
你们说的真好,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好吗?(指六组学生前面的 后面的……)咱们和着读一读好吗?
现在 我们在哪里了?(搭石上)搭石不好走啊,走不好会掉进水里的,有信心走好吗?(有)那我们就开始吧!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的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生:轻快的音乐!像——生:轻快的音乐!
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女生走在前面,男生走在后面。
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渐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语速再快)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没有人踩脚,没人落入水中,有人在指挥吗?(没有),没有人指挥,又那么默契,那么有序没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一行人踩着踏踏的音乐,协调有序地走在搭石上,水光人影两相和,如诗如画。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啊!谁能读出这种美?
(3)全班朗读。清晨,晨雾还没有散去,勤劳的人们早早地出工了,请读。傍晚,夕阳洒下了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虽然很疲惫,但脚步仍是那轻快的踏踏,请再读。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C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D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理解“伏”,(做动作)年轻人,当你背着老人过了小溪,你需要得到老人的回报吗?需要老人对你说谢谢吗?为什么?是啊,每一位老人都像是自己家里的老人,尊敬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事。
(2)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到美读出来吧!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3)拓展。家乡人把尊老、互相谦让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那么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课件出示)每天来走搭石的人还有很多。
假如遇到怀抱婴儿的母亲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们会( ) 。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
小结:刘章爷爷在哪里工作了13年,每年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时常看到这一个个感人的细节,那么,熟悉的搭石仅仅是普通的石头吗?
示句子: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 )风景。
此时的搭石是一道充满谦让美、尊老美的风景(板书:谦让美 尊老美)
这些都是我们看到的美,课文中还有我们看不到的美,(点击课件: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4、感悟最后一自然段。
A、走出这些美丽的画面,你有什么感想?
B、假如你是一块搭石,你想对家乡的人们说什么?
C、家乡的人们,你想对搭石说什么?
D、把你对搭石的感激之情,对家乡人们的赞美之情读出来吧!
四齐读课文
也许有一天,小溪上会架起一座座小桥,家乡的搭石消失了。但搭石会永远留在刘章爷爷心中,永远留在家乡人们心中;搭石带来的美丽的风景,美好的情感会代代传承下去。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再次去体会搭石带给我们的美。
四拓展感悟
听故事《一个承诺》,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搭石一样平凡的事物,也时刻发生着很小却很美的事,你能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感受到的美吗?
口头交流。如若学生一时发现不了,抛砖引玉:如一只笔,很普通,但是联结着同学之间的情谊。当有你忘了带笔的时候,周围的同学纷纷愿意借给你。再如一只碗,当你回到家,妈妈给你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饭,当你生病的时候,妈妈给你送上一碗药。这个碗,联结着母子情深。又如日记本,当你有心事时写在日记本上,老师给你排忧解难。这日记本联结着师生之间的情谊,
1、动笔书写。交流。
板书设计
搭石
风景
景美 人美(勤劳、和谐、谦让、尊老)
《搭石》教案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作者刘章的家乡有一条清澈的小溪弯弯地从几个村庄之间流过,在与乡间小路交会之处就有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跨过小溪。这就是——搭石(示题)
这一块块搭石有什么用?(让人们走过小溪)它不但联结这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出示中心句: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为什么说它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让我们默读2-4节,走进这个美丽的小山村。你从哪些句子中读出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边读边用曲线划出来。
二、学习2-4自然段(读文交流)
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①你为什么选这句话?
②从哪些词语里找到乡亲们的勤劳?(早早、唯独、谴责)
③他们会怎么说呢?指名读一读。 板书:美
▲ 师:这里的人们很勤劳,就象一排排搭石,(读中心句)
2、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着急赶路,只要发现哪块石头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为他人着想)
哦——请大家轻声得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看在你的脑海中都出现了哪些画面?(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时、挑到了满意的搭石时、满意离去时)
那位上了点年岁的人,当发现搭石不平稳了,他会怎样想?
这时他又怎么样做?你能想象出他调整搭石的画面吗?
为什么要踏上几个来回?
要是还不稳呢?要调整到什么样子才走?从哪里看出来?(直到满意了 )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老人?(板书:奉献美)
调整搭石,让我们看到家乡老人的善良、纯朴、勤劳、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就像是一排排搭石,(读中心句)
3、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从哪里看出这一行人的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其实,平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发生,你发现了吗?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做广播操,唱国歌时整齐嘹亮的声音……老师从大家整齐协调的动作中看出同学们朝气蓬勃,而这些乡亲们踏踏的脚步声和着悦耳的流水声,演奏出了一曲优美的音乐。
谁能把这段话读得像音乐一样美?
这情景不但是一曲音乐,还是一幅美丽画,画里有什么?一起来感受这人与景和谐的美。(板书:和谐美)
画面美,音乐美,而家乡的人——更美!怪不得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读中心句)
4、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向背而行。
这样的举动让你感受到什么?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这平常的小事却感动了我们。你会怎么去读呢?指名读。
请同桌同学面对面,一起读读这句话。
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在小小的搭石上经常出现,看来在那里“谦让”已成为一种习惯,这看不见的美撞击着我们的心灵,我们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读中心句)。
5、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说就是“应该”。
课文中指什么事是理所当然的?说说你的感受。(板书:敬老)
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
乡亲们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让人敬佩的心灵美,相信我们班的同学的心灵也很美,正如这一排排搭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同学们美好的情感。
师:同学们,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情感纽带,难怪课文中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而说是风景美还不如说是家乡的人——更美!
老师希望我们班的同学,能够成我们马站小学的一道风景,大家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板书设计:
21
景 人
搭石
美 美 奉献
和谐
谦让
敬老
《搭石》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将字音读准,将课文读通顺,利用工具书或其他方法理解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板题示标
上一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刘章爷爷来到认识了搭石作用,今天我们再来细细的品味一下通过搭石展现的人性美。看老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一起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大屏幕出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善良、友爱、互敬互助,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2、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观察,发现美的方法,并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的习惯。
指名读目标。
有信心完成这些目标吗?请用你最好的坐姿告诉自己,告诉朱老师。
二、依据自学指导自学
为了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第2至5自然段,思考:
作者描写了哪几幅画面?哪些画面是看得见的美,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哪些画面是看不见的美?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5分钟后,比谁学得好)
清楚了吗?自学竞赛开始!
三、检查自学效果
刚才大家学得都很认真,相信你们的回答也一定非常精彩。
1、谁来说一说文中作者给我们描写了哪些画面?
2、在这些画面中哪些是看得见的具体美,哪些是看不见的心灵美? 预设一:学习“一行人走搭石”的语句(看得见的美)
(1)学生读相关的语句(大屏幕适时出示)
(2)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幅画面的美的。
(引导学生抓住“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看得见的美。)
(3)有感情的齐读“每当上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
预设二:学习“老人调整搭石”的语句。(看不见得心灵美)
(1)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会有怎样做?体会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能体现老人品质的词语重点朗读。
(3)练习有感情的读读给同桌听。(2分钟之后比谁读的有感情) 预设三:感悟“面对面,和老人过搭石”语句(看不见得心灵美)
(1)学生读相关的语句
(抓住“伏”“理所应当”体会乡亲们尊老爱幼,互助互敬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乡亲们身上具备的品质。
3、师: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来读读课文的2、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一下摆搭石、走搭石的美。
4、感悟文章的最后一段
师: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我们一起来读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师:难道这句话只是指搭石的无私奉献和和默默无闻吗? 师:让我们带着乡亲们的美好心灵再来有感情的齐读一下文章的最后一段。 四、当堂训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你的收获一定不小,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各自的收获来完成今天的训练题。
一、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要是……就…… 无论……只要……就
如果……就…… 因为……所以……
1.(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
2.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
( )一定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3.( )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会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选做题:
仿写句子 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一份小小的礼物,没有华丽的包装,却联结着 ,也联结着 。
(2)小鸽子飞走了,越飞越远,带去了 ,也带去了 。
五、总结下课
在这小小的山村,在这小小的搭石上,我们发现了许许多多平凡的普通的美,其实,只要留心观察,你会发现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普通的美,比如:下雨了,几个同学合打一把伞,雨伞里透出的就是美等,课下,希望你也能像作者一样,把我们身边的“美”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
摆
美
走
必做题:
一、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要是……就…… 无论……只要……就
如果……就…… 因为……所以……
1.( )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
2.上了点年岁的人,( )怎样急着赶路,( )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
( )一定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
3.( )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会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选做题:
仿写句子 例: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一份小小的礼物,没有华丽的包装,却联结着 ,也联结着 。
(2)小鸽子飞走了,越飞越远,带去了,也带去了 。
《搭石》教案12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2)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摆
整
21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走
协调
有序
理所当然
让
背过
《搭石》教案13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初步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汇报预习收获
1、汇报一类字词。
2、汇报二类字词。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交流识字方法。
5、教师指导书写:
暴衡,学生临写,比较。纠正。
三、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思考:什么是搭石?边读书边找到答案。
五、课堂练习
【课后反思】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1、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2、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双基教学,把它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学习生字词。
3、注重学习情况的反馈,一系列有梯度的练习,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教研员评课】
1、双基教学扎实。
2、练习题有梯度,但注意题的难易程度。
3、当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不知如何归纳时,老师缺少指导。应注重授之以渔的教学。
《搭石》教案14
班 级四(4)班学 科语文教 师薛娥
时 间 10月9日星期二
学习内 容
大课题搭石
学时共2学时
本节内容第1、2学时
教学目标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学习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2.理解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学习活动概要应用何网台、何种远程教育资源中央电教馆学习过程学 生 学习活 动教 师 帮 辅 活 动 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质疑定标1、激趣导入2、质疑定标。
“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a、什么是“搭石”?b.作者围绕着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c、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四、练习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a、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b、交流识记方法,写字经验。
c、练习书写生字,教案《搭石》教案》。
2、抄写本课的词语,给生字表中的生字并扩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部分词语。
二、寻美悟情,晶读熏陶1、寻美,知情。
2、赏美,悟情。
三、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
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从中体会老人的公益之心。
例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例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例四:“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3、诵美,传情。
4、创美,抒情。
四、课后延伸,拓展a、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b.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如:什么是“搭石”?……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把你认为美的句段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向他(她)谈谈你的体会。
a.看图,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
b.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体会动作的协调有序。
c.朗读,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a.“风景”是什么意思?b.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由搭石引发的一道道风景,如果你是画家或摄影师,你会画下或拍下哪几道风景呢?你能给你的画或照片取个题目吗?c、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
a、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b.赞颂了搭石什么精神?联结着乡亲们什么美好的情感?c、文章的结尾表面是赞美搭石的,如果改为以赞美“家乡人”作结的,你准备怎样写?请试写几句。
a、读一读,把你认为“美”的语段,高声诵读,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b.评一评: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a、有个作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b.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
《搭石》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
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文中配有插图,安排了泡泡语,文后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思考练习的四个题目。这些内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为教师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提示。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
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⒉生据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⒈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
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
2.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学生朗读本段,找出最能体现画面美的词语。
2.指导学生发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引导体会画面的美。
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的意思,体会和谐相处,互相照顾的纯朴乡情。
4.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研读重点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引导探究,怎样才能读好本段?
2.生通过默读思考,同伴交流所得,学会抓住“总会、总要”、“理所当然”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互相礼让,敬重老人的传统美德。
3.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的民情,感受美好的民风。】
(四)总结升华,提高认识
1.师指导联系课题,研读课文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搭石”的更深层次理解。
2.朗读升华。
【设计意图:深入体会,升华情感,感悟普通“搭石”中所蕴含着的崇高的人性美,感悟文本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作业,练习巩固
1.视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内或课外完成
2.抄写生字、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二)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交流抄写的妙词佳句。
【设计意图:检查复习,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
(三)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四)拓展阅读
1.出示作者刘章写的《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文章附后)引导学生自读,印证自己的感悟理解。
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与作者对话。
【设计意图:积极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积极的对话。】
(五)课内小练笔
根据课后小练笔的要求,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1.生交流所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2. 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
3.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尝试写作。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练习表达,完成课后小练笔作业。
作者简介:
王文妮,女,1981年3月出生。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青岛永宁路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次在市、区执教公开课、示范课,执教的语文课分别获省、市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在组织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反思,勤于笔耕,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先后参与了多项省、市科研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致力于构建轻松、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形成了朴实、大气的教学特色。
第四篇:《搭石》教案
搭石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紧扣中心句,想象画面,感知课文,寻找由搭石构筑的风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仿写。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示: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指名朗读)。
师:小朋友们,这一排排普普通通的搭石联结着乡亲们哪些美好的情感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2至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从中感受到了乡亲们哪些美好的情感?把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开始吧!
2、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你从中感受到了乡亲们哪些美好的情感?把最能打动你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
二、精读课文,体会意境,想象拓展
师:好的,我看到很多语句上都画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灵活进行两个板块的学习。预设板块一: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指名朗读。
2、理解“协调有序”:板书:协调有序
(1)师(质疑):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
(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2)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读。
师: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我问问你们,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搭石)走的不好就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好,从这儿开始。
师(引述):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到搭石上,这边的同学走在前面,这边的同学走在后面,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在指挥吧!(没有)对!其实没有,这样的动作,那样的默契,那样的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体会得多好啊!再看看这个句子,你又从哪儿体会到美呢?
3、结合画面,理解“轻波漾漾,人影绰绰”。(1)师:“绰”是个生字,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在“人影绰绰”中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还有一个词语“绰绰有余”,又是什么意思?
(2)“轻波漾漾,人影绰绰”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
预评1:用想象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个词,值得我们来学习。
预评2:你体会到了水光,人影两相印的美,像一幅画一样,能读读吗? 指名读。
预评:有感觉,把我们带到了画前,谁能够把我们带到画里?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这幅画面。
再指名读。
预评1:身临其境了吗?咱们一起来!方案二,如学生读不出美的画面,那么师范读,师:这么美的画面,老师也想读读,能给我个机会吗?
4、美读佳句,背诵积累:全班配乐齐读。预评1:水波是在轻轻地荡漾。
预评2:是的,这既像一幅美丽的画,又像一首清沥的小诗,看!谁能读出诗一样的感觉,你们推荐一位吧!课件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轻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预评:小朋友们,刘章爷爷再大山里生活了十三年,每一年都有两百多天走在搭石上,每一天他要走上62到搭石,他时时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配乐齐读。预评:小朋友们,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是踏过了一十六万六千四百多道搭石呀,他怎么能忘记这样的情景呀,读——出示句子: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预评:是的,这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走出了乡亲们之间的和谐美。
师:看到人们走搭石的情景,看到人们的心灵这样美,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还从哪里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 预设板块二:
(一)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指名朗读,质疑:读着读着,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2、理解“踏”:师:你现在就是这位大爷,您这么急着赶路,一定有什么急事吧?我看到您刚才已经从搭石上过去了,怎么又回来了呢?我还发现您在这块搭石上踏了几个来回,您这是──师(质疑):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踏?
师(朗读指导):是啊!正是这个小心的踏,踏了几个来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这位老人的善良,你还能把这种形象读出来吗?
3、体会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 师(引述):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这样的为他人着想,如此善良,你觉得中年人会怎样做呢?青年人呢?那,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呢?(更换主语,引读句子,例: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
师小结:在这平常的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还从哪儿感受到了乡亲们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呢?板书:为他人着想
(二)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朗读。
2、师(质疑):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板书:
理所当然
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来,让我们把心中的这份感动,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师:引读: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如果──();假如──()。
3、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表达自己的赞美,如果你当时正站在岸边,你准备用怎样美好的语言来赞美他们呢?
(生交流)。
看样子,你还真不是刘章的老乡啊,他们是不会这样说的,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词来证明。
4、理解“理所当然”:
师(质疑):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生交流)这里的人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5、先扶后放,写话训练:
师:好一个“理所当然”,这里面藏着的不仅仅是一颗谦让的心,一颗敬老的心,其实这里面藏着的是一种习惯,家乡的人们还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残疾人来走搭石„„假如遇到孕妇来走搭石„„假如──还有哪些假如呢?小小的搭石上,还有哪些感动我们的画面吗?请你把心中想象到的情景写下来。
(出示作业纸,轻声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小小的搭石,演绎着人间的真情,我能试着写一写:
课件出示:假如遇到,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如果遇到,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碰上赶集的日子„„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了下雪天„„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假如(遇到孩子上学„„ 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生写话,稍后交流。
三、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人文内涵
1、师小结:一排排平凡的搭石是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其实比这道风景更美的是走在搭石上的人啊!难怪作者在最后一段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第5自然段。
2、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
3、课外拓展,感悟情怀:
是呀,本文的作者刘章,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山村,后来在石家庄工作,当他看到熙攘的人流,便不自觉地想到家乡那潺潺的小溪,看到人们没有秩序地挤抢公共汽车,便想到了乡亲们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和礼让,看到马路上的石头、树杈,人们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便想到乡亲们在雨后,主动摆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觉得搭石上有情,有爱,有美,于是在1980年,他写出了这篇情真意切的精美散文《搭石》。因为他由衷地感受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说一说身边的平凡美。雕塑大师罗丹说过:“这个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本文的作者就是从“搭石”这么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时温暖着我们。早上,老师走进我们三1班的教室,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笑脸,你们非常热情地欢迎我这个陌生的老师,让老师的心情放松了许多。这是一种美。乘公交车时人们按顺序排队上车是一种美,在汽车上给老人让座也是一种美,这样的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也睁大发现的眼睛,找找身边的美吧!
四、布置小练笔,留住“美”
师:是的,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就会发现美其实就蕴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让我们象作者刘章一样,回去后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我们身边的美吧!
板书设计:21搭石
协调有序
为他人着想
理所当然
„„
第五篇:《搭石》教案
《搭石》教案
《搭石》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洪水、暴雨、猛涨、懒惰、平稳、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通过课题引发疑问,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用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小组合作,概括搭石之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相互交流。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概括回答。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从学生最喜欢的风景开始)
1、一行人“走”搭石。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师范读。
(2)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3)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4)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5)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6)感悟“和谐”之美。
2、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后几幅图画情景,体会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在第 幅图画中,我遇到了 ,他们 (怎样做的),我感受到了 ?
3、体会方法,运用方法,自主学习面对面走搭石,摆搭石等风景,感悟“谦让”、“奉献”之美。
五、创设情境,展开想象,练习说话。
1、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 , 总是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升华情感,回扣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升华情感,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1 搭 石 =风景
尊老美 谦让美 奉献美
《搭石》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家乡的淳朴民风,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1课搭石,请大家齐读一遍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璋爷爷的故乡。大家看!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听,小鸟唱着欢快的歌儿,小溪也弹奏出最美的琴声为它伴奏。溪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天空、白云。同学们觉得美吗?(太美了!)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丽,最难忘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
二、复习第一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让我们来读读第一自然段,那么谁能告诉我们什么是搭石?(以读代答!)
师:是呀!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就是搭石,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都必须踩着搭石过小溪。那么,这看似平常的石头,却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你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一个关键句吗?
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过渡:大家都知道什么样的地方才称得上风景?(北京颐和园、长城、故宫、杭州西湖。)对,这些都是名胜古迹。而这小小的搭石也能称得上一道风景,一定有它独到的美丽。让我们读一读2—4自然段,去细细地寻找,精心地品味吧!
三、品读文本,感受这边风景独好。
示课件: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寻找表现“搭石美”的句子,用“~~~”画下来,说说美在何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交流讨论: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有一双慧眼,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谁能把表现“搭石美”的句子与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课件: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地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美?(协调有序)
(2)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呢?(配合得适当,很整齐,有顺序。)
(3)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协调有序吧!(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但是家乡有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让我们加快点节奏好吗?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对,没人指挥,却配合得那么默契,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4)此时,耳边传来“踏踏的音乐声”,不仅使我们感叹:这边风景独好。你还从哪里体会到这“画面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水光人影两相和”的情景。
(5)指导朗读:
(6)课件展示:轻波漾漾图、人影绰绰图。(配音乐)
(7)读小诗。
师过渡:这样的画面太美了,好象一幅精美的画,又好象一首清丽的小诗。让我们美美地来读一读这首小诗吧!(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我们看得见的美,那还有看不见的美,你找到了吗?
示课件:
上了年纪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美?(心灵美,一心为他人着想。)
(2)采访老人;老大爷你不是急着要去接您的小孙子吗?为什么还不快点走呀?忙什么呢?
(3)老大娘,你不是要赶集去吗?在这儿找什么呀?再不去集市要散了。
师过渡:那么要是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会撞车吗?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示课件: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俩人面对面走搭石抢着过了吗?那他们是怎样做的?(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过。)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发现这儿的人们都非常谦让,民风淳朴,真是景美情美人更美。)
那么老人和年轻人一起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
示课件: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读句子,哪一个词语让你心头轻轻一颤?
是呀!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个”伏”,伏是什么意思,谁来当年轻人做个伏的动作?老人就这样趴在年轻人的背上,舒舒服服地走过搭石。(扶起年轻人)
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不需要)为什么?
生:因为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老人并没有向他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
师过渡: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过其他的老人,而当年轻人慢慢变老了以后呢?(一定也会有其他年轻人来背他。)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理所当然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示课件:
假如____,_____总要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四、总结全文:
师:哦,搭石有情,搭石有爱,搭石有美。它们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任人踏,它们默默无语,它们无怨无悔,让我们用最深情的语言再来赞美一下家乡的搭石。
示课件: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他们好像这淳朴的乡民把自己的青春、生命默默奉献给了大山,奉献给了自己的家乡。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消失,但是家乡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留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搭石》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体会动作,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美。
3.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知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体会动作,感受蕴含在搭石上的美。
教学准备:
课件、贴纸、磁铁
教学课时:共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2张图片,猜在哪里?外滩。这就是我们瑞安市区的照片,是城市的风光。
出示一些城市图片。城市里有着高楼大厦,有着繁华的夜市,有着琳琅满目的商品的超市,还有着便捷的交通。
生活在城市里方便吗?方便。
2.但有一个人,就是文章的作者刘章爷爷,他去了大城市之后,反而更喜欢他落后、不方便的农村了,知道为什么吗?不知道。
我们学了这篇课文就明白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石》。
二、精读课文:
1.搭石只是普通的、毫不起眼的石头,可在作者的眼里,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这句。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由搭石构成的风景,体会这风景中所蕴含着的美吧!
2.请大家自由地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用“~~”划出你认为美的“风景”,圈出你读来最有感觉的动词,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美。
(生默读时,师板书: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读一读,想一想,划一划,就是很好的读书方法,以后在阅读中要多运用。】
3.生默读第2自然段后反馈:
先读一读你划的内容,再说说你圈出的动词,说说为什么圈这个动词,最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美。
(1)预设第2句: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①生反馈。说出“谴责”。
“谴责”是什么意思?严正申斥、严厉斥责。
【贴纸条:是什么(释义)】
②乡亲们为什么会去严厉地斥责那些没摆搭石的人?【贴纸条:为什么】
因为他们怕别人踩凉水。
③他们这样的行为说明了什么?【贴纸条: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他们有爱心、关心别人、无私、助人为乐、有正义感、为他人着想??
【贴纸条:爱心、关心、无私、助人为乐、有正义感、为他人着想??】
④这里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句的?我们来归纳一下方法。
【贴纸条:划“风景”、圈动词、体会美】
理解动词或其它字词哪些方法?(释义、想为什么、说明了什么)
还有哪些方法?【贴纸条:表演、想象、联系实际】
(2)预设第3句: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生反馈。说出“赶路”。
②“赶路”意思很简单,我们不用解释。上了点年岁的人,明明还在急着赶路,可他却放下手中的搭石,为什么?(因为他们发现搭石不平稳,要摆搭石。)
③我们想象一下他们可能是在什么情况下急着赶路?可能是因为~~可能是因为~~也可能是因为~~(家中谁得了重病、结婚、出车祸??)
④说明了什么?也就是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美?(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勤劳??)
⑤除了“赶路”之外,这句话里还有哪些动词,我们全都圈出来。
齐读动词:赶路→发现→放下→找来→搭上→踏上→离去
⑥文中用了哪些词来修饰这些次,用“△”标出来。(急着、只要、一定、直到满意了才肯)
⑦这些词有什么作用?(更能体现乡亲们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的美德。) ⑧这些词应该怎么读?(读的时候要突出这几个词。)
指名读。点评。自由读。齐读。
(3)小结:搭石,连同那蕴含在搭石上的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的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一起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再次总结学法。
4.我们用刚刚学到的方法来自学3、4自然段,看谁能活学活用,用得最快。
(1)预设第三自然段: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生反馈。说出“紧跟”。
②“紧跟”是什么意思?紧紧地跟上。
一个一个人跟得很紧,说明他们走得很有~~秩序,很有~~~规律。文中哪个词告诉我们?(协调有序)
③朗读指导:体会“协调有序”:
现在我们也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来场接力读,老师读前面的,你们马上接上后面。老师读得快,你们也快;老师读得慢,你们也慢。
开小火车读: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
师生配合读:(节奏有快有慢)
小结:有人拥挤吗?(没有)有人掉进水里吗?(没有)有人指挥吗?(没有)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
④这样的动作让你体味到了什么美?【贴纸条:动作美、音乐美、协调美、和谐美??】
⑤搭石,构成了家长的一道风景。在这段里,你能找到描写家乡自然风景的词语吗?(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⑥看着这两个词,你仿佛想到了什么?
(水波荡漾,人走在搭石上,影子倒映在水里。)
⑦现在,我们起立,闭上眼睛,张开双臂,想象自己正行走在这一排排的搭石上~~师播放音乐班得瑞《雪之梦》,师范读。
⑧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小结:这样的画面美吗?我们想不想也来读读。
(2)朗读指导:
老师把它变成了一首清丽的小诗,来自己自由地读读看。指名读。生点评。 师引读:
①刘章爷爷在这里工作了,一年365天,他有200多行走在搭石上,每天,他都会看见这样的风景,读~~(指名读)
②刘章每天都要走过62道搭石,走过166400多块石头,他一道一道地走、一遍一遍地数,他对故乡的情感早已融入到这搭石之中,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指名读)
③这么美的画面、这样美的风景,我们也一起来读读~~(齐读)
(3)小结:
搭石,连同那蕴含在搭石上的音乐美、画面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我们一起来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5.预设第4自然段:
(1)预设第4自然段第1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①生反馈,说出“让”。 让:谦让。为什么让?谦让老人。生做“让”的动作。体会到了谦让美。【贴纸条:谦让】
②谁能联系实际说说哪些地方要“让”?(开车让道、让座、孔融让梨??) ③小结: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也要像刘章也要村子里的乡亲们一样学会~~谦让。
(2)预设第4自然段第2句: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生反馈:伏
伏:弯。生做“伏”的动作,师纠正要弯得低一点,这样老人家才好爬到你的背上去。
②请一生做老人,一生做年轻人,表演“伏”和“背”的动作。
采访老人:这位年轻人把你背到了对岸,你没跟他说道谢,你觉得他会生气吗?(不会)
③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因为——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你们在搭石边看到白发苍苍的、年迈的老人,你们也会——伏下身子背他,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④透过这个“伏”字,透过“理所当然”,你看出了乡亲们怎样的优秀品质?(尊老、敬老)【贴尊老】
⑤搭石,连同那蕴含在搭石上的谦让美、尊老美,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我们一起来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3.小结:
①现在我们再回过头看看文章的第一句。
出示课文第一句: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村庄分别分布在小溪的两岸。
②连这条小溪都没有名字了,那躺在溪水中的搭石更没有名了,那你能给这些搭石取些名字吗?(为人着想石、助人为乐石、无私石、关心石、爱心石、音乐石、和谐石、谦让石、尊老石??)【把“石”字展开,如:变成助人为乐美】
同学们给这些不知名的石头取了名字之后,他们仿佛变得更加沉甸甸了。
三、拓展延伸:
1.出示刘章写的《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生浏览。
我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上庄村?1977年末,我来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工作。当我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人们无序地匆匆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家乡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动作协调有序,足音踏踏,水声淙淙,人影绰绰;两个人对面来到溪边,微笑止步,示意让对方先行。还有,年轻人背老人,大人抱娃娃,在记忆里,如他们留在水中的倒影。当我见马路有砖头或树枝,人们宁可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的时候,我又想到山里人在雨水过后,自觉摆搭石的情景,想到有人发现搭石不稳,退回岸上,找块好石头搭上的情景??搭石上有新意,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由于搭石的特殊渡水方式,长期造就和展示了山里人勤劳、热心公益、互助礼让的美德。这样,我便在1980年2月写了短文《搭石》。
——选文摘自刘章《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
2.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刘章爷爷为什么会不喜欢繁华的大都市,更喜欢自己家乡平凡朴实的搭石了吧!
3.刘章也要在他的家乡发现了蕴含在搭石上的美,如果他不仔细观察,能发现吗?不能。只要我们仔细观察,也能发现身边的美。其实我们身边的美也是无处不在,你们发现了吗?
在学校里:拾金不昧、帮同学解答难题??
在公车上:让座
在马路上:扶老人过马路
在灾难面前:众志成城、到现场救灾、捐款捐物
在募捐现场:乞丐都来捐款
、
小结:
课件出示: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用心发现,一定会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
四、总结全文:
1.搭石,仅仅是一块石头而已吗?不是。因为,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搭石,连同蕴含在搭石上的为人着想美、谦让美、尊老美等等构成了家长的一道风景,这仅仅是自然风景吗?不是。这样的美看得见吗?看不见。我们一起读~~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但不变的是淳朴的乡风、浓厚的乡情;也许有一天,搭石会在家乡消失掉,但家乡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
板书设计:
搭石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
尊老石
~~~~~~~~~~~~~~
~~~~~~~~~
~~~~~~
《搭石》教案4
《搭石》的导入语
这个问题是所有老师都要面对的,许多大课直接从第二课时上起,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想也许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与您探讨。
1、注重三语:导入新奇,创设情景引人入胜;过渡语启迪思维,小结精巧,语言优美;总结语精炼,富于诗意。
2、读通课文方法要多样性,可以用比赛、游戏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同时巧妙评价(师生评,生生评)鼓励学生。
3、学习生字词要带动学生识字兴趣,把识字与课文,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互教互学,不要老师一人唱独角戏,同时要选代表性的字示范写字。也可以追本溯源,说字的演变,部首的含义教学生熟记,事半功倍。
4、在课后安排拓展环节,可以体现老师的大语文观,突出课堂的增量。
不过,最根本的是要熟读课标,做好教学设计,一定要把握好课文与本单元,乃至本册的关系,突破重难点,用好评价引导学生学习。否则,只会出现课上热热闹闹,下课啥也不知道的结果。课堂气氛再好,也不能算一堂好课。
《搭石》教案
课时计划也就是教学方案设计。它的构成项目和编写要求如下:
1、课题名称。
2、授课班级。
3、授课时间。
4、授课时数。
5、课的类型。
6、教学方法和手段。
7、教学目标。写明本课时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智力发展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具体目标。
8、重点和难点。重点一般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难点一般是指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方面有困难的内容。
9、学情分析:这是一条重要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要全面深入地分析学生的知识准备、能力水平、学习兴趣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10、教学过程。是教学方案的主要内容。要写出在课堂上讲授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组织学生活动,怎样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技能基础上产生学习新内容的积极性,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怎样导入新教材,怎样组织学生观察直观教具,怎样复习巩固新知识,怎样布置与指导课外作业等。 更为详细的教学方案,还应把课堂的提问及问题的答案,提问学生的方式和提问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怎样处理,等等,都预先写在教学方案上。还需要把板书的设计、内容等也写清楚。
11、教学效果反馈:主要指课堂反馈和课后反馈。可采取提问、练习、与学生座谈等方式进行反馈,这是了解教学效果如何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希望能帮到你。
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书海撷英须效率”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搭石》、《将相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3篇精读课文组成。《搭石》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中的平凡场景,赞美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将相和》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及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运用列数字、作比较、做假设等说明方法,采用由慢到快事例层层推进的写法,告诉我们比猎豹速度更快的有游隼、声音、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而另人难以置信的是光轻易地握在人手中。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抓住具体事例感受人物的特点。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要学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搭石》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来提高阅读速度;《将相和》一文鼓励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不要一个一个字地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抓关键词句快读默读课文;《集中的地道战》一文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并在平时的阅读中加以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漫画”老师》,写作中,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教材以“漫画”的话题,旨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阅读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是学生阅读速度快慢相差大,阅读速度低,影响学生的阅读效率。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并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平时的阅读中,来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练习,在享受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习作方面要学会结合事例突出人物的特点。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让学生学会快速阅读的方法,还要使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同时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快速阅读的好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快速读懂课文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教师做适当点拨。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教学中要以“漫画”,从激趣入手,多种方式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学会将人物的特点融入在事例叙述中写,提高具体事例体现人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
搭 石(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间”,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读。(重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通过具体事例,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难点)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读。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通过具体事例,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认识多音字“间”,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学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读。(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回读。(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通过具体事例,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难点)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落花生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小小搭石寻常景,
细细摆放为他人。
协调有序走搭石,
谦让敬老见真情!
搭石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搭石一课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搭石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图片: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来认识当代的一位诗人、作家。
师:(播放课件,音乐起,家乡山村图)在刘章爷爷的家乡,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摆上一排。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就踩着这些石头过河。这些石头有着一个诗意的名字,叫搭石。 (板书课题)让我们美美地齐读课题。
2、课文中有一句话清楚地写出什么是搭石?请大家快束浏览课文,划出这句话,并读一读。指名读2生。
3、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自己去读读这优美的散文吧!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指名朗读,检查反馈
A 第一组:同桌互相读一读;第1行每个词语有一个前鼻音,谁能读准?齐读。
B 第二组:指导两个多音字的读法. “间”:这是多音字,表示隔开或者一定距离的时候读第四声,所以这里就读间隔.请你再读(3生) “一行” :可以读成一行也可以读成一行, 让我们借助字典来看看: 课文中指的是同时行走在搭石上的一组人,所以应该读? 男女生读。送到句子中谁来读?(每当-----)
C 第三组;
师: 咱们读好词语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边读词语边想像文字背后的画面,自由练习; 谁能通过声请并茂的读把画面展现出来。指名2生分组读,男女分读。
D 这些红色的字是这篇课文里要学会写的字,看看哪个字最难写, 笔画最复杂。
2,书写难点字:暴、衡。
三、学习第一段
师:搭石,看起来是那么随意地放在小溪里,其实,选什么样的石头,怎么摆放,都是有讲究哟。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读这段话,看看铺搭石都有什么样的讲究。也可以拿出笔来圈一圈关键词.
1、 生:平整方正 二尺左右的间隔,横着(课件变红) 你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想下,搭石为什么这么讲究?交流
2、引:想不到铺搭石竟这么讲究,可见它作用很大。那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都是怎样过小溪的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1)谁能说说脱鞋挽裤是什么动作;做做挽裤的动作。
(2)我们一起做脱鞋挽裤,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人们收工就必须——人们赶集就必须——人们访友就必须——:一句话,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齐)
(3)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这还是夏天呐,到了秋天,冬天,溪水变得很凉,很冰,再让你脱鞋绾裤,你能受得了么?是啊,所以进入秋天,天气变凉的时候,就必须要有搭石才能过小溪。
(4)这小小的搭石,竟然有这么多的作用,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齐读. (生齐读“进入秋天,……,这就是搭石”)
3、认识了搭石,了解了搭石的重要作用,那么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第二自然段就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相机板书)齐读
四、围绕风景,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师: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
(1)请同学们细细默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众人走搭石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这部分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交流
2、你觉得怎样的动作是协调有序?句子中有一处能帮助我们理解协调有序。
生:“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讲解:对,前面的抬起脚来,生:(后面的紧跟上去;)前面的快,(后面的也快;) 前面的慢,(后面的也慢,)这样搭配得当,很有秩序就叫协调有序。
3、 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合作着读一读。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平常)师;前面的抬起脚来——女生:后面的紧跟上去 (快速)前面的抬起脚来——生:后面的紧跟上去 (缓慢)前面的抬起脚来——生: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快速)抬起脚来,----男生:紧跟上去, (缓慢)抬起脚来,------紧跟上去, (平常)抬起脚来——-----紧跟上去 走搭石发出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总结:家乡人走搭石不仅仅是动作协调美啊!还有——声音和谐美! 板:动作美,声音美!
4、 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美呢? (机动;清波漾漾人影绰绰这两个词从字面上怎样理解?(清澈的水波在微微荡漾,人影多,姿态美) 师:“绰”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 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5师:读着这两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小结:如此美景,真是人在画中游阿。让我们一起走入画里。(出示图片)(溪水清清的,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和游动的小鱼;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美!真让人陶醉!)再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句子。
6、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真是充满诗情画意。谁来读读这诗一样的语言? (点击变成诗的语段,音乐起)
7、齐读。
8、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动作美、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生:一道风景。试着背诵积累。
9,练习:读了这段话,我眼前仿佛展现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再写----最后写----。
请完成作业本44页第5大题3小题。指名回答搭石 第一课时教案。
《搭石》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充分想象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揭题、检查预习
同学们搭石对我们城里的孩子可能是陌生的。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搭石这篇文章的作者却与搭石整整相伴了十多年,着篇文章就是他对家乡这种独特生活方式的怀念。
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这篇文章,现在老师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搭石?请找出文中的句子来告诉大家。
媒体出示句子: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1、齐读这句话。师评:
你们大家预习得很好。
2、检查词语:
出示: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师:这三个都是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一行人走搭石的词语,谁试着读好它们。个别读,齐读。
再出示:
招手示意 相背而行 理所当然
这三个词是文中第四自然段描写乡亲们让走搭石的词语,你也一定能读好它们。个别读。齐读。
出示:
紧走搭石慢过桥
问:谁能说说这句俗语的意思?(生答) 师解释什么师俗语:俗语师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有时也简洁、形象,用在文中使文章更美了。
齐读。
最后出示:
构成一道风景线,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3、请你选择上面这些词用这个句式来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
二、感受课文精彩之处
过渡:在这美丽的小山村,搭石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在搭石前你看到了几幅感人的画面?让我们再仔细地去读读课文品味这感人的场景。读了以后再请你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随机板书:
摆搭石 走搭石 让搭石
师:从这一幅幅的画面我们能体会到什么情感,找到刚才划的描写摆搭石的句子来读一读。
1、摆搭石: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⑴ 刚才老师发现:无论 只要 几个词读得比较好,像这样的词还有,你找到了吗?
⑵ 让我们自己去读读,你从这句话、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随机板书:
为人着想
学生说了感受后,教师:谁愿意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个别读。齐读。
过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摆搭石的感人场景,那走搭石又是怎样的呢,把你划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自己读读,从这段话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节奏的美,音乐的美。那里的人们热爱生活,与环境的和谐的美。集体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团结。)
随机板书:
协调有序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请女生读,男生读。请小组读。合作读,第一句师读,分号前女生读,分号后男生读。
出示一幅画面。
现在让我们感受着这幅画面的意境,配着音乐再一起读好这段话。
(配乐。)
师:1、让我们像轻快的音乐一般来读。
2、 让我们像走搭石一样读出节奏的美。
3、让我们把画一般的美感展示给大家听。
(三遍齐读。)
过渡:那是多么感人的画面啊!让我们再去看看让搭石的场景。直接出示句子。
师: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你觉得这两个人会是怎样的两个人?又会怎样招手示意让谁先走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幅图上站在两岸的是谁?你们想会让谁先走。
师:让我们再来想象一下,河两岸还可能会是怎样的两个人,会让谁先走。请你们想象一下其中的一幕场景。(一老一少、孕妇与妇女、带着东西与空手、领着孩子与空手。一男一女,女的在溪的对面,男的肯定会让女的先过去。一老一少,老年人会让少先队员先过去,上学别迟到了,少先队员会让老年人先过。一个肩上挑着柴,一个空手。一个说:你挑着重担,你先过吧。不同身份,不同学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都能互相谦让。这里的乡亲非常明白轻重缓重急。)随机板书:谦让引出“理所当然”,理所应该的事。年轻人把背老年人过搭石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也就是把什么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板书:(尊老)
4、三段内容连起来读。(教师过渡语连接)师述:看这一幅幅画面,村里的人能为他人着想“上了点年岁的人──一行人走搭石又是多么协调有序。每当上工、下工──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再读:正是这一排排搭石──一(生)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师述: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因为──(生读),因为──(生读),又因为──(生读)。
三、拓展延升
出示:
一排排搭石,
任人走,
任人踏,
他们联结着 。
也联结着 。
构成了家乡一道 的风景。
让我们来写写这首小诗。等会请你把整首小诗读给大家听。
【板书】
搭石
摆搭石 为人着想
走搭石 协调有序
让搭石 谦让尊老
【教学反思】
我在预设这堂课的时候紧紧围绕一条主线:通过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山村里的人们那种为人着想、无私奉献、互相谦让的情感。因此,我针对中高年级的特点,让学生课前进行预习。在课堂上直接检查学生的预习入手,把词语有规律地归类出示、朗读。然后让学生运用句式说课文的大概内容。既是对词语的重组记忆又是对文本的感知,为学生下文的学习作铺垫。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主要问题寻找几个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展开。摆搭石这块内容,我主要抓住“无论、只要”等一些连接词让学生体会,在体会中读好这段内容。走搭石这块内容很美,主要是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蕴涵的情景。让搭石这块内容,主要让学生抓住文本的空白点进性想象。“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过搭石──”,问:你觉得这两个人会是怎样的两个人让学生想象其中的一幕场景。使人物形象显得更丰满,学生对情感的体会也就更深刻。接着是对文本的整体提升,通过朗读达到高潮,最后把课文最后一节进行改变,以小诗的形式出现,进行拓展与延伸。整个课堂老师满怀激情的语言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把学生朗读的情感激发起来了,感受着一种课堂的融洽与和谐。
同时也使我认识到,课的预设只是教师课前的设想,真正在上的过程中还是会有许多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适时的指导、点拨、深入思考,使课堂教学更深入更有效,是引起我不断反思的东西。我将不断努力与探究,争取更大的进步。
《搭石》教案6
一、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课标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等画面的描写,表现了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人、家乡事的怀念赞美之情。
本文作者刘章是以诗歌著称于文坛的,他的诗质朴纯真而又简约大气,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选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诗歌相同的特点。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本文描写了农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农村生活中的平凡镜头,通过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的美好思想。
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文中配有插图,安排了泡泡语,文后安排了要求认识和要求书写的汉字及思考练习的四个题目。这些内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为教师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提示。
作为学习该教学内容的四年级学生来讲,已经有三年的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联系上下文对有关词句谈出自己的感受,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课教学将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平凡事物中所蕴含的美,这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既有学习的基础,也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积极引导,创设学生熟知的情境进行体验,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反复品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风景、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等词语。
2.培养学生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的能力。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探究体验方法,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工具书(字典)、文具(钢笔、铅笔)、生字本、练习簿等。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常规课堂布置。
3.教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仪等。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⒈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⒉生据题质疑。
【设计意图:思维从疑问始,读题质疑,以疑促思。】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⒈讨论商定自学方法。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在阅读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局部,探究体验
该环节是本课时的中心环节,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安排教学,有效引导,实现与文本的对话。本环节将采用朗读、默读、圈划、思考、交流、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读内容预设为以下几个方面,教学顺序将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安排。具体教学内容视学情和课堂生成情况灵活处理。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研读重点一: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交流感受,引导学会抓住“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关联词语感悟家乡老人可亲可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学会朗读的轻重音变化,读出感情。
2.生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和用词的精妙,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
研读重点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学生朗读本段,找出最能体现画面美的词语。
2.指导学生发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语,引导体会画面的美。
3.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的意思,体会和谐相处,互相照顾的纯朴乡情。
4.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等方式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从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
研读重点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引导探究,怎样才能读好本段?
2.生通过默读思考,同伴交流所得,学会抓住“总会、总要”、“理所当然”等词语想象画面,体会互相礼让,敬重老人的传统美德。
3.生朗读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搭石”,从而走进淳朴的民情,感受美好的民风。】
(四)总结升华,提高认识
1.师指导联系课题,研读课文最后一段所表达的情感。提升对“搭石”的更深层次理解。
2.朗读升华。
【设计意图:深入体会,升华情感,感悟普通“搭石”中所蕴含着的崇高的人性美,感悟文本的表达方法。】
(五)布置作业,练习巩固
1.视学生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内或课外完成
2.抄写生字、词语。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恰当的练习,积累语言文字,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师生共同回忆第一课时学习内容。
(二)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
2.交流抄写的妙词佳句。
【设计意图:检查复习,梳理巩固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实现温故知新。】
(三)朗读课文
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继续朗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四)拓展阅读
1.出示作者刘章写的《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文章附后)引导学生自读,印证自己的感悟理解。
2.交流读后感受,引导学生进一步与作者对话。
【设计意图:积极利用课外阅读资源,引导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积极的对话。】
(五)课内小练笔
根据课后小练笔的要求,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1.生交流所发现的平凡事物中的美。
2. 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
3.生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尝试写作。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练习表达,完成课后小练笔作业。
作者简介:
王文妮,女,1981年3月出生。小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青岛永宁路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次在市、区执教公开课、示范课,执教的语文课分别获省、市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在组织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不断反思,勤于笔耕,撰写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并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先后参与了多项省、市科研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重视学生个性化阅读,致力于构建轻松、和谐、自主的课堂氛围,形成了朴实、大气的教学特色。
《搭石》教案7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入
板书:
石 石头
你们都知道吧?
板书:
搭
(齐读。)
搭石,你们知道吗?看这个课题,你们想从课文里面了解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好,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请大家自由读,去了解你们想知道的,同时要读准生字、新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反馈:
⑴ 检查生字、新词:
我们来看看,这一次读课文,大家的效果怎么样,本课有7个生字,会读吗?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哪些字容易读错,哪些字容易混,互相交流,提醒一下,如果你哪个字把握不住,不太认识,你可以请教别的同学,等会儿我们看小组的整体识字效果,都会读的小组就举手。
小组读──小组读,跟读(这样,如果他们读对了,咱们一起来,如果读不对,咱们都不作声,好不好。)真了不起。
这些生字你们在哪些词语中见过他?
接下来,我们看,这些是课文的词语,会读吗?一起来。真好,真的很了不起。我想,经过三年多的语文学习,请同学们说说,你都有哪此理解词语的好方法。(用工具书,理解;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可以问老师或同学等。)那本课出现的词语,哪些词,你已经知道了大概的意思。
⑵ 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说说你对搭石的理解。
(略学每一段。)
三、研读课文,感悟风景
好,那什么是搭石大家都知道了,可课文的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课件。)
(齐读。)
风景,看到风景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美)在家乡人的眼里,为什么搭石会成为一道风景呢?
1、请大家再一次读读课文,思考:
如果说这是风景,那你读着读着,会产生哪几幅风景,你认为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2、交流:
自己对放搭石、换搭石、过搭石的风景的理解。
(相机板书。)
⑴ 出示插图:
这幅图写的是哪一道风景,为什么说这人在换搭石是一道风景呢?课文是怎么写的?
⑵ 研读句子: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读──理解──说感悟(你体会到什么?)──读。
(课件)他当时会怎样想的呢?
练习:他看到那块不平稳的搭石,心里想。
⑶ 大家看图,你们看,他手捧着那块石,他捧着仅仅是一块搭路的石头吗?他捧着什么,同学们(捧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心,捧着对过路行的爱,他捧着为他人着想的品质。)你们说,这难道不是一道风景吗?难道不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吗?
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小结提示,巩固练习
1、小结:
搭石构成的风景还有很多,搭石的故事还在进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搭石构成的风景。
2、练习:
⑴ 我会写。
⑵ 我要读。
《搭石》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准“间隔、懒惰、俗语、清波漾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现美、欣赏美,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纯朴的民风,体会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作者难忘的乡情。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难点:
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并使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准备:
拍摄搭石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渲染情境,揭开文本之面纱。
1、看大屏幕: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非常美丽。可是作者每每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21 搭石),齐读课题。请同学翻开课文103页,
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读课文)2分钟左右
二、初读文本,相约便民之搭石。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文中写搭石的句子。
2、组织交流。
(1)师:同学读书都非常的认真,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谁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请一生说)你找的很准确。
(2)、师质疑: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是怎样过小溪呢?谁也能用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
大屏幕出示:“挽”。“挽wǎn”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生:卷起来的意思。)那脱鞋挽裤呢?(生:脱掉鞋子卷起裤子。)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
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
人们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
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挽裤
师:从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我觉得总要脱鞋挽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还会很麻烦。(师评价:都有自己的体会)
……
师:如果没有搭石,人们过小溪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可那些都在夏天,可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有了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师:了解什么搭石,读了课文后,搭石又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预设生:我觉得有了搭石,人们过小溪就很方便了)
三、细读文本,欣赏美丽之风景。
1、出示搭石的图片,师:大家请看,这就是搭石。其实搭石就是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可作者却给予搭石很高的评价,谁能从文中找出作者的这句话,(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这么不起眼的石头,也会是一道风景吗?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去发现、欣赏搭石的美吧!
2、默读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找出文中写风景美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3、指名读自己划出的句子。
师:同学们找到了好多写风景美的句子,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感到这里的风景很美,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走搭石的美吧!请看大屏幕;
(1)、大屏幕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自由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3)、理解词语: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走搭石才叫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走过搭石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走一走搭石。引导学生读走搭石的句子。(一、三排读:前面的抬起脚来,二、四排读后面的紧跟上去。)人们为什么能走得这么协调有序?是有人在指挥吗?(没有)那是为什么?因为作者的家乡有这样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什么叫紧走搭石?(就是快走搭石)谁来读出快走搭石的感觉。什么又叫俗语呢?俗语就是有一定道理的话,文中有没有介绍快走搭石的道理呢?谁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快走搭石的道理。正是因为人们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人们走搭石才走得那么协调有序。来,让我们再来走走搭石。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一、三排读:前面的抬起脚来,二、四排读后面的紧跟上去。
(4)、发出踏踏的声音像什么?(轻快的音乐)那就让我们和着这轻快的音乐再来走一走搭石吧!播放音乐齐读。这美妙的音乐中,仅仅只有踏踏的声音吗?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人们的欢声笑语、哗哗的流水声、叽叽喳喳的鸟叫声……)这是一曲多么美妙的音乐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美美地来读一读。
(5)、文中除了能听到音乐,还能看到什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漾”在字典中有两个意项,在文中应该选第几项?“绰”在字典中有三个义项(大屏幕出示),在文中是什么意思?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谁来读一读这两词。
(6)、学生闭目听老师读(大屏幕播放音乐)并想像,这给人以美感的画中,除了漾漾的清波和绰绰的人影外还有什么呢?(蓝天、白云、晚霞、绿树、青草、红叶、夕阳……)带着我们的想象,再来美美地来读一读。
(7)、这哪里欣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是在吟唱一首轻快的小诗,看大屏幕齐读。
总结: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美丽的,漂亮的,优美的……)指名板书:美丽。
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一道美丽的风景,那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四、演绎文本,感受纯朴之民风。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指名说说面对面走搭石的情景。
大屏幕出示: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2、读了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谦让、)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可对我们来说做起来是多么得不容易呀!你们会怎么去读呢?指名读。
3、假如面对面走来的是一位老人,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大屏幕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伏下”是什么意思?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尊老)
(2)、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年轻人背老人过河。师现场采访。
师:说得多好呀!年轻人背老人无需感谢,老人接受年轻人的帮助后也无需感谢。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这是什么?这是故乡的一处民风。板书:一处民风。
(3)、假如遇到的是一位残疾人,故乡的年轻人又会怎么做呢?大屏幕出示:假如遇到的是 ,年轻人总要 。
师:故乡的年轻人又是跟谁学的呢?(老人、父母)文中也有一段话是写老人的,谁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
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4)、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老人的负责),作者又是通过哪些词语来描写老人的?(无论、只要、一定、直到、才)
(5)、假如你就是那位老人,我来采访你:老人家,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需要人们感谢吗?为什么?(理所当然)这种以老带小,以老传小,以小学老逐渐形成了一种传统,形成了作者家乡一处独特的、纯朴的民风,请学生板书:纯朴。
过渡:我在阅读课文时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感受到了纯朴的民风,还隐约感觉到作者想表达些什么?
五、齐读文本,感悟难忘之乡情。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大屏幕出示: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2)、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搭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精神)
(3)、作者仅仅是在表达对搭石的赞美吗?(作者同时还表达了对故乡纯朴民风的向往,对故乡的一份思念。这份思念就叫乡情)板书:一份乡情。
(4)、作者时隔多年还在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搭石,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份乡情?(难忘)
(5)作者在这不起眼的搭石中发现了美,同学们先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美,教师点评。请同学们在课后也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小结:同学们,有谁走过搭石?(没有或很少)是呀!可能一个人的一生都不曾走过搭石,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搭石,他们是 ,他们为我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朋友、陌生人等等)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欣赏了作者刘章爷爷故乡的这道美丽的风景,感受了这一处纯朴的民风,回味了这一份难忘的乡情。同时也成为了你们学习之路上的一块搭石,希望你们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踏出你们的亮丽人生。
浓缩文本,浮现板书:
一道风景 美丽
21 搭 石 一处民风 纯朴
一份乡情 难忘
《搭石》教案9
教学目标:
1、感受人们走搭石的画面美;
2、感受搭石蕴含的人性美,感受上了年岁的人摆搭石的助人为乐的情怀,体会俩人走搭石的谦让,年轻人的尊老爱老的美德;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课文的美;
4、用发现的眼睛观察我们的现实生活,说说自己看到的美丽的风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课前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在初读这篇课文后,我的脑海里始终浮现出这样的图画(出示情景图)同学们看--(潺潺流水声)这是个美丽的地方。(轻音乐起)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流动的小溪。溪水中有一排整齐方正的石头,人们踩踏着石头过小溪,这石头就是搭石。在作者眼里,最美的就是这家乡的搭石!(板书: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提出疑问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齐读句子。风景是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作者家乡的风景是那么优美、迷人,再读。
作者认为家乡的搭石最美。(稍顿)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1、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一道风景呢?
2、搭石美在哪里呢?
三、导学解疑
搭石美在哪里?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研究、一起去感受。
出示自学提示:
a.默读课文2-4自然段。
b.想想:你是从哪儿体会到家乡搭石的美,
把相关的句子用“--”划出来。
c.把自己划出来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想:那是一道怎样的风景?
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教师巡视自学情况,收集信息。
1、看得见的风光美
你从哪里看出了搭石美?
(出示句子):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你从哪里读出了美?①、②可以任意先说。
①一行人走搭石,动作有什么特点?协调有序?(和谐一致,配合得当,动作整齐,不显杂乱)
在这里是说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就紧跟上去,没有人抢路,也没有人突然止步。
我们也一起到搭石上去走走,男生走前面,读“抬起脚来”;女生走后面,读“紧跟上去”。
前面的--
男生:抬起脚来。
后面的--
女生:紧跟上去。
前面的--
男生:抬起脚来。
后面的--
女生:紧跟上去
前面的--
男生:抬起脚来。
后面的--
女生:紧跟上去
整齐的动作,伴随着踏踏的声音。这哪里是在行路啊,分明就是在舞蹈。再读--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②你还从这段话哪里感受到了美?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清澈明净的水波在荡漾.就是描绘水面波纹荡漾的样子;形容人影多,姿态美。)
请你描绘一下这样的画面。
抽2-3生描述。(清波,人影,清波人影)
学生描述后。
多美的画面啊,请你读读句子。
③搭石,如同一排琴键,搭石上,人们灵巧的跳动着,水面上漾起粼粼波纹,人影、树影、云的影子,散开了,又聚拢来了。这样的景象真像一幅画,真像一首小诗,出示: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谁愿意来读读这首绮丽的小诗?
我们一起像她这样读读吧。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协调有序、和谐美好、如诗如画、富有诗意、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有动有静 风景。
2、让人感动的心灵美
一行人走在搭石上,是一道如诗如画的风景,这是看得见的风光的美。在课文中,更有一种看不见,却让我们感动的心灵的美,你有没有发现?你从哪里感受到了?
学生找句子。教师出示: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学生谈感受。
把自己当作那位摆搭石的大叔、大婶,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一下大叔、大婶的内心想法。
大叔、大婶摆搭石过程中有哪些动作?
①动作:放下找来搭上踏
透过大叔、大婶的动作,你猜猜他们可能会怎么想?
抽3-4生回答。
你谈得真好,你已经走进了摆搭石的大叔、大婶的心里,请你读读这个句子吧。
②内心:满意
摆好了搭石,老人感到满意了,(老师划出“满意”),老人心里会怎样想?
抽生说。
摆好了搭石,老人感到满意,脸上会浮现出怎样的表情?
抽生说。
(引导学生关注句首的“急着”)摆搭石前,大叔大婶的神情是怎样的?
急着要去办的事情还没办好,为什么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和摆搭石相比,他们觉得这些事情都不重要,因为搭石关系到行路人的安全。)
③连词:无论(连词:不管;不论。假设条件关系的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只要(连词表示充足的条件,下文多与“就”或“便”呼应)一定(必然;确实无疑。)直到(一直到)才
摆搭石的老人心灵真美!你还从哪些词获得了这样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无论,不管大叔、大婶遇到怎样着急的情况,都会停下来,摆搭石。)
你设想一下,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着急的情况?(急着去看病,忙着走亲戚,忙着接孩子放学,忙着去赶集)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不管有多忙,都要停下来摆搭石。
他们心里总是装着别人,总是为他人着想。这是金子般的心灵啊,让我们一起来赞一赞他们吧,齐读这句话。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 为他人着想、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一心为人、乐于奉献、关心他人 风景。
2、两个人走搭石
你还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感受到了这种心灵的美?
学生找句子。教师出示: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①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互相谦让、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互敬互爱)
请你读读这句话。
多么和谐的一幕啊!
②两个来过溪的人中有一个老人,又是怎样的情景?
学生找句子。教师出示: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默看这句话,你觉得哪个词打动了你?(伏下)
请你做做伏下的动作。
是的,年轻人就是像这样,恭敬地弯下腰,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爬上年轻人的背。老人就可以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②过了河,你需要老人给你道谢吗?为什么?(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按道理就该这样。年轻人不需要老人的道谢,老年人不用给年轻人道谢,也许只是微微点头一笑,或许只是和年轻人拉拉家常话。)
已经过小溪的老人,他也曾经年轻过,他也曾经--
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
这位年轻人,他将来也会变老,也一定会有年轻人--
伏下身子背他过去
透过这个伏字,你感受到了什么?(尊老敬老)
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感受到了什么?(尊老敬老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习惯、当地的风气)
在这里,在这溪边的五、六个村子里,互相谦让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尊老爱老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
根据老师的提示读读这段话,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生读: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
生读: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③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啊,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
学生接着说。
有了这么多的假如,谁又会怎样做,并且把它当作理所当然的事呢?(抽3名学生口头回答)
出示句子: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互相谦让、尊老敬老、互相帮助、扶老携幼、团结友爱、民风淳朴 风景。
四、整体感受
1、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2-4自然段,感受搭石构成的一道道风景。
你觉得最美的是哪道风景?学生自由说。(引发争论,明白风光之美需要人来欣赏,更需要人来营造。)
2、我们从搭石中,读出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出示小诗)读: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一行人走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如诗如画的风景,
一个人摆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一心为他人的风景,
两个人走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助人为乐的风景。
家乡的风光美,
家乡的人心灵更美!
五、回归生活,说风景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这样的一道道风景,你发现了吗?请用“ ,构成了 的一道 的风景”的句式写话。
学生说。(学校里拾纸屑,关门窗,摆放文具,走出教室时摆放凳子,上下楼梯协调有序,路队整齐;校外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人、残疾人让座;家里父母孝敬老人,父母谦让。)
同学们,到底什么是美?什么才最美?抽几名学生作答。(高尚的品德,替他人着想,善良的心地)
所以,我们不光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我们更应该用我们的双手去营造生活中更多的美!下课!
板书:
搭 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教案10
教材分析:
《搭石》一课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以“爱”为主题编排,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搭石》这篇散文,是作者刘章以家乡小溪中普普通通的搭石为素材,运用质朴的语言为读者展现出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优美画面,向人们传递着家乡人淳朴的民风和为他人无私奉献、敬重老人的美好情感。学习本课不但要使学生通过一幅幅美的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性美,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的方法。
学情分析:
本文描写的画面离学生生活较远,他们对山区的小溪、洪水暴发、走搭石等情景不很熟悉,对作者通过普通的事物来发现美、表现美的写作方法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通过本册书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也具备了一定的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这都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设计思路:
1.整体感知,走近搭石感受美
本课的教学设计从整体入手,首先让学生整体阅读,初步感知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独特的风景。
2.自主学习,走上搭石寻找美
通过学生的自主批画,引导学生找出表现搭石美的语句,体会搭石带给人的美好画面。
3.多种方法,亲近搭石升华美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等多种方法,在听说读写的有效训练中,体会文章内涵,升华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能结合具体内容,体会文中关联词语的作用。积累文中喜欢的句子。
2.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展现的情景,体会搭石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并受到熏陶和感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搭石的感受。
4.学习作者仔细观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
从家乡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教学难点:
1.感受一行人走搭石时,动作的协调美、音韵美,画面的动态美。
2.初步体会作者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方法。
3.体会“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家乡的小路,也联结乡亲们美好的的情感”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
1.师生查阅的本文的写作背景资料及作者刘章的资料。
2.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两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知道什么是搭石,家乡人摆放搭石的原因;初步感知搭石给作者留下的印象,知道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个中心句,作者从人们摆搭石、走搭石两大方面来记叙家乡独特的风景的。
第二课时:理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的具体内容,体会透过搭石表现出来的美好情感,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初识搭石
结合预习和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搭石。
出示句子,注意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
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1.读准字音。
懒惰 俗语平衡 联结 谴责 山洪暴发清波漾漾理所当然协调有序 人影绰绰 伏下身子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俗语”,文中的俗语是什么?(紧走搭石慢过桥)说说文中这句俗语的意思,并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要紧走搭石。
2.读准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
①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查字典理解“暴” ) .
②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
③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
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④ 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谴责这里的人懒惰。 ....
找出“谴责”的近义词换一换,找出“懒惰”的反义词。想象人们谴责时会说些什么。从这句话中你对作者家乡的人有了怎样的印象?
3.初读课文,了解内容,理清脉络
① 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思考围绕搭石都记叙了哪些内容。
② 指名朗读,适时反馈点拨,理清文章脉络。重点理清描写走搭石时是从一行人走搭石、两人面对面同时走搭石、年轻人遇到老年人走搭石三个方面来写的。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什么是搭石
摆搭石
走搭石
作者感受
三、走进山村,了解摆放搭石的原因
读第一自然段,了解作者家乡的人们摆放搭石的原因。想象人们上工、下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给人们生活、出行、工作带来的不便,初步感受搭石和人们的密切关系。
出示作者回忆家乡的一些文字资料,进一步感受搭石的作用。
我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上庄村。 那是一条十里狭长的山村,人们依水而居。一条无名溪水的两岸,是大山、村庄、梯田和果园。上庄村有六个自然村,其中五个村的人家散落在小溪旁,我出生的那个小村是溪水的源头之一,人家散落在两条山谷里,泉水汩汩,下自成“溪”。从我的祖宗开垦小村,到我这儿才六代,算来也就是一百几十年的光阴。一代又一代人,出山串亲、赶集,唯有反复跨溪而行,除此,别无选择。小溪最窄处仅五六米,最宽处也不过30米。平时水最深处也不过一米。年年雨季过后,秋风将至之时,人们为了不涉凉水,在每一个跨溪水里摆上一排方石,这就叫“搭石”。小溪冬天结冰,人们来回走冰,只有窄处才搭小桥。夏天山洪暴发,唯有来回趟水,或背水而叹。一年365天,有近200多天走搭石。
阅读文字资料后,再读说明搭石的句子,进而体会搭石的作用。
四、自由读文,感知搭石给作者的印象
在作者眼中搭石给他的印象是什么?(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你眼中的风景是什么?作者通过哪些内容来说明家乡这道风景的?感知作者在表现结构上的特点。(总分结构)
五、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六、识写生字,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整体感知搭石美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搭石给作者的总的印象是什么?围绕“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个总述句,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说明的?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板书:
家乡一道风景
摆搭石
走搭石
普普通通的搭石怎么构成了一道风景呢?这究竟是怎样的风景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搭石,感受这其中的深意。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内容,进一步感知文章的重点内容以及结构特点,并以“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为思考核心,贯穿教学整个过程。】
二、细读课文,走近搭石体会美
1.自学批画寻找美
学生默读2——4自然段,用“——”画出能表现“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的句子。思考: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把自己的感受简单地批注在旁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考边批画的读书习惯。】
2.组内交流丰富美
3.全班反馈感受美
预设一:摆搭石感受美的心灵
学生交流画出的句子,教师随机出示PPT:
1.学生初步交流自己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2.抓住重点词句“无论”、“只要”、“一定会”、“踏上几个来回”、“ 才”等词语,深入理解家乡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的意思。】
3.展开想象,升华理解。
《搭石》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初步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汇报预习收获
1、汇报一类字词。
2、汇报二类字词。
3、重点指导:
涨和间是多音字。
4、交流识字方法。
5、教师指导书写:
暴衡,学生临写,比较。纠正。
三、读课文,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思考:什么是搭石?边读书边找到答案。
五、课堂练习
【课后反思】
《搭石》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一课课文。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
1、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2、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双基教学,把它落到实处,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学习生字词。
3、注重学习情况的反馈,一系列有梯度的练习,检测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教研员评课】
1、双基教学扎实。
2、练习题有梯度,但注意题的难易程度。
3、当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不知如何归纳时,老师缺少指导。应注重授之以渔的教学。
《搭石》教案12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协调有序”、“理所当然”、“绰”、“伏”以及关联词“无论……只要……一定……”会用“假如……总要……”说几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重点语句的理解,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重陶。
教学难点
1、从字里行间,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山里人朴实、善良的人性美。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刘章爷爷的家乡有一条潺潺而流,清澈见底的水溪,每当刘章爷爷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小溪中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平凡而美丽的搭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引导质疑
1、师范读第2—4自然段
搭石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估计学生能领悟出搭石很美)
2、过渡:课文的第二自然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我一找。
生找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句话,并齐读
相机板书:一道风景
3、引导质疑: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怎样的风景?想不想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刘章爷爷,跟随家乡的人们,走进课文,一块去发现搭石的美。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生带着问题,默读2—4自然段,圈划出你认为很美的语句。
出示问题:你感受到文中哪些画面描写得美?美在哪里?
请大家带着问题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美丽的波浪线划出美的语句,并有感情地读读。
(学生运用读、找、画、议的学习方法理解课文,通过轻声读,培养语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师:老师看到很多语句上划上了美丽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2、生读读自己发现的美,师引导感悟美
.(指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品析美)
(1)体会老人摆搭石为人着想的心灵美。
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着急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衡,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找出文中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
再用上关联词读一偏。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抓住老人摆搭石时动作的词语“放下”、“搭上”、“踏上”体会作者的留心观察和老人的细心、为人着想)
这是一道为人着想的风景。
相机板书:为人着想
②指导朗读:多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来感谢他们。
(2)体会一行人协调有序过搭石的和谐美。
过渡语:这里的人心灵真美。还有哪些句子也是写家乡搭石的美?
出示语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师:你找的是十分优美动人的画面,请大家轻声读这段话,说说你眼前浮现什么情景。
①你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
理解“协调有序”
文中写什么“协调有序”?怎样的动作是“协调有序”?师生配合着读,选一组配合。
(不好走啊,注意节奏要跟上、要读得“协调有序”,读不好,可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速度渐快,反复三次)
师:一行人这样走着,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是不是有人指挥呢?对,其实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②这句话中你还从哪几个词体会到画面的美的?
“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一生声情并茂读词语,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身临其境去感受)
师小结:一行人走搭石的动作之美、声音之美、人影映入小溪中的影之美,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美,这是一道和谐的风景。
相机板书:和谐
③配乐朗读:多么美的画面,犹如一首清丽的小诗,请大家用读诗的韵味,读出这幅美的画面。(师在句子下用“/”画出提示)
(反复朗读,层层感悟,这样,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让学生体会出其蕴涵的感情。)
(3)体会谦让、敬老美
师过渡: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①学生读语句“如果两个人……才相背而行”
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淡淡你对这画面的感受吗?
(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板书:让搭石,谦让(或互助,团结)
师:好一个谦让,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请男同学一起来感受份美。
男生读
2、过渡: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出示: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①哪些词语能打动你,理解“伏”“理所当然”
②齐读“伏”字遍,理解字义
③活动加深理解:现在老师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
请个小伙子
男生弯下身子,师手搭在生的背上
你真是个很棒的年轻人,有了你,老人定能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得过小溪。
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老人没有道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想象:这位老人年轻时他也一定曾经伏下身子背其他老人。
④透过“伏”“理解当然”看出这里的人怎样的情感?
师小结:家乡的人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着尊老敬老淳朴民风,这是一道尊老敬老的风景。
板书:尊老敬老
小结:这里有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⑤拓展:展开你们的想象,这一种排搭石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有哪些人来走,我们还会看到哪些馨的场面?
口头说话:
(出示提示)假如__来走搭石,__总会__,人们把这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如:胆小的孩子,外乡人,残疾人等)
(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
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说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四、总结升华,赞颂美
过渡:这美撞击着刘章爷爷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句。
出示句子: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作者赞扬什么?(搭石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仅仅在赞扬搭石吗?还赞扬(乡亲们)
赞扬乡亲们的什么?(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美好心灵)
从哪里体会到这些?(联系上文)
相机板书:美好心灵
(让生倾听与评价,充分理解与感悟.此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交流自己感受.让他们在交流中升华对文章的理解).
2、齐读这一句,读出内心的赞叹与感动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过渡: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的美,我们记在心里,其实,这样的美也在你身边,就蕴含在那一件伯不起眼的小事中.
引导学生说说身边美的小事
请大家读读句子: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把雨中的小伞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句风中的问候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一个关怀的眼神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弯腰捡纸时的身姿
……
……
(美是永恒的主题,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有一颗发现美的心
回家后把你在生活中发现的美写出来。
(以“发现美”延伸课文,使读写真正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为人着想
和谐
一道风景互相谦让
心灵美
尊老敬老
《搭石》教案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的句段“每当……”。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身边平凡的事物,表达真实情感。
教学过程:
一、母语三分钟
师:一些普通的事物,在艺术家的眼里就有了思想,有了灵魂。不仅图画如此,请看:
1.诵读《山》“山很有风度,站得脚酸了,都不说一句话。”
2.《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师:婀娜的杨柳,漫天的大雪都引起作者对故乡的思恋。一块普通的石头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以《搭石》一课为例接着学习第七单元——学习关爱。
二、引导质疑──体验美
1.默读课文,寻找美丽风景。(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师:上节课,刘老师带领大家统读了本单元的课文,还布置大家按课后第二题的要求去寻找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美。完成了吗?现在咱们交流一下?
(精心摆放搭石;老人调整石块;一行人走搭石;同时过溪,招手礼让;偶遇老人,背负过溪。)(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预设一:摆搭石,助人美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才肯离去。”
(1)了解什么是搭石。老人在干什么?
(2)朗读体会美。
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体会到的美吗?你想象出那幅画面了吗?
(3)复述提升美。提示:“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看图复述。
师:急着赶路的老人,只要发现搭石不稳,就会停下匆匆的脚步调整搭石,他一心为他人着想,助人,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二:走搭石,和协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学习“协调有序”。①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找找什么是协调有序?
结: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②学习“序”。组词;释义:《说文解字》中说“序,东西墙也。”;书写。(庭院围墙的拱门,进入家园的第一道门。予就是放行的意思。)
(2)积累“人影绰绰”式词语。
朗读词语。积累 “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类型的词语。
(3)体会美。你从哪儿体会到了美?你能读出美吗?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师: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诗情画意,和谐,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出示名言: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预设三.走搭石,敬老美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伏:出示字的演变。造字本义猎手带猎狗隐蔽狩猎。
2.说话训练:假如……总要……理所当然……
师:一个个理所当然代代相传,无声的教育,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风景。
诵读名言: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预设四:走搭石,礼让美。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才相背而行。”
过渡: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礼让,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刘章爷爷将自己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也写成了一篇文章《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打开自读课本上,你能找出课文描写的这一幅幅画面吗?
三、拓展延伸──巩固美
1.学习《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中“当我见到人们……”一段。
师:人们挤公交的杂乱无序与乡亲们走搭石的协调有序形成了对比,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2.朗读《搭石》结尾:“一排排搭石……”
师:作者当年一天要走64回搭石,他记住的是乡亲们之间的那种互相关爱。默默奉献的精神啊!再读结尾。
师: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美。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让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悟美、记录美。
四、布置作业——升华美
1.熟读课文《卡罗纳》解决2个问题:①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用笔画下来。②这些平凡人的身上哪些平凡的、细小的举动让你感动?说一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2.阅读《爱的教育》中的《小石匠》一文(自读课本)。
《搭石》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搭石教案。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精彩两分钟
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搭石2.齐读课题。3.质疑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检查生字、词语,部分词语理解(出示课件)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3、感悟搭石的作用加深认识。4.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摆 整 走让 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1)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2)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3)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4)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5)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学习俩人面对面走搭石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乡亲的心美人美。(美德谦让)
3.背老人“过”石图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1)指名读。正音:伏。通过对“伏”字的理解,体会人们对老人的尊敬,学习他们的美好心灵。(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3)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人美。(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课文,搭石现在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美无处不在,作者就是从不起眼的搭石中发现了美,我们也学习作者发现以下自己身边的美,也来写一写。
出示课件: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妈妈的千万次唠叨。美就在身边,美就是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点垃圾。美就在身边,美就是在同学没有笔时你借给他一支。美就在身边,利用课下时间写一写
板书设计:摆整21
《搭石》教案15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地走过搭石的图片。(可制作为课件)。
预习任务:
1、积累一些有关桥的图片,或者课件。
2、了解故事内容。(熟读课文)
3、什么是“搭石”?(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4、搭石是怎样铺成的?(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5、人们怎样过搭石?(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6、为什么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同学之间交流、总结)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勾画出喜欢的词、句、段并旁注,说出为什么喜欢。
3、全班交流,反馈。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4、结合生活实际体会。
5、给“俗( )、绰( )、序( )”注音。
我来闯关:
a、抽读字词
山洪暴发 间隔 懒惰 俗语平衡 清波荡漾 理所当然 联络
猛 涨 序 伏
b、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
c、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秀品质。体现老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第( )段是课文的点睛之笔。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2、小练笔:把你发现的平凡生活中的美的事情或场景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