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上册2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2古诗两首
备课思路:
古诗,短短的几十个字,浓缩了作者的思想。关于古诗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我们教学古诗时,一定要着重意境的感悟,放飞孩子们的想象,将他们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充分感受古诗内涵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奥妙。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说理诗,文字意思浅显,但蕴涵读书、做学问的深刻道理,真所谓“有境界自成高格”。本课教学难点应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则“少”“老”对比、“知”“行”对比所阐发的道理。
《观书有感》是一首哲理诗。整首诗字面上没有提到读书,那半亩方塘和读书有何内在联系?学生很难理解这个难点,我们这样设想:首先,紧扣诗句中的关键词,理解诗意。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词“鉴”“徘徊”“清”“如许”“为”自学。借助插图,启发想象,让生感悟池水的清澈是因为有活水不断,而不断汲取新知识,才能使人更聪慧。接着,巧设疑问,让学生通过读、思、论、品突破难点。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鉴、徘、徊”3个生字,理解“绝、躬、渠、为”等词语,能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观书有感》所描绘的景象。
3.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重点难点:
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诗句的意思。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以及从读书中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
1.布臵学生查阅陆游和朱熹的资料。2.教学挂图、小黑板,或PPT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本学期你曾学过陆游的什么诗?背一背《示儿》。2.你对陆游有哪些了解?简介陆游。
师小结:陆游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有多方面的文学才能,尤其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他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出示诗文)
二、学习《冬夜读书示子聿》
(一)初读古诗 1.读题解题。①齐读题目
②讨论:题目中心词是什么?“冬夜”点明了什么?“读书”则交代了当时的环境。“示”可作什么理解?示:指示、训示。
子聿:陆游的小儿子。陆聿是陆游的最小的儿子,54岁时生。连起来理解就是:陆游非常爱看书。有一年冬天,他正在书房读书,读着读着,他忽然有了许多的感想。于是,叫来小儿子教育他。题目大意:用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教育儿子子聿。
③他会把什么感受来告知儿子,教育儿子呢?下面看诗的内容 2.读顺古诗
①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古诗,注意把每个字音读正确,把每句诗读通顺了,并且在不懂的词语旁边打个小问号。
②指名读,我们听他有没有把每个字音读准!
③再指名读,我们听一听,有没有读流畅,让大家听得比较舒服。
④同学们可要注意啊,古诗的朗读有古诗的要求,这不同于一般的课文,再练一练。
⑤指名读或范读(要求读出节奏)。⑥齐读。
(二)再读古诗,理解古诗
1.同学们有哪些字或词不懂吗?(由学生提出,教师板书)2.理解前两行诗句(出示: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1)释义
学问:读书学习。遗:即保留。“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始:才
这一行的意思是: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古人读书孜孜不倦,不遗余力。
你知道这方面的成语故事吗?
(2)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板书)(3)指名读前两句,齐读,指导读。读这两句,要注意突出“无遗力”,并读出“少壮工夫”与“老始成”的对比的味道,强调做学问必须日积月累,甚至不惜花费毕生精力,付出异常艰辛的劳动。
(4)过渡: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
3.理解后两行诗句(出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释义
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终:到底、毕竟。
绝知:指深入、透彻地理解。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2)说说第三、四两行诗的意思。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3)体味第三、四句的含意。第三、四两句表述了知与行的关系: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
(4)小结: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板书)(5)指名读后两句,齐读,指导读。
读这两句时,要注意突出“要躬行”读出“纸上得来”与“躬行”即“知”与“行”对比的味道,强调要获得真知,关键在于“行”即必须亲自实践。(6)评读。
4.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5.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刚才“陆游”在教育他儿子时的态度。(循循善诱 语重心长 意味深长 ……)
6.请你也来循循善诱、语重心长地来读一读诗歌吧。
7.提问:读懂了这首诗,你觉得感受最大、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诗?说说你的理由,和大家交流你的想法。
8.练说。
引导学生大胆、充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巩固古诗
今天我们把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学完了,老师想考考你们是否真正学会了!(出示)
1.《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用自己冬夜读书生发的感想来教育儿子子聿。他在诗中一共讲了几个道理:学习知识必须要有()、()的精神;一个既有(),又有()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2.《冬夜读书示子聿》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诗句是();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是()这句诗。
四、背诵古诗,总结全诗
五、拓展延伸
1.看板书,明道理。从这首诗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从医生、驾驶员、厨师……等人身上总结: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一定要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
2.除了今天所学到的这首告诉我们做学问的道理的古诗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读书、做学问的名言、警句?
3.赠送古人的读书诗来劝勉学生热爱读书。陶渊明:“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发愤读书,都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好少年!
六、布臵作业
1.把从《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感悟的道理讲给父母听一听。2.搜集陆游的资料,制作人物卡片。
3.课外搜集一句你最喜欢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勉励自己勤奋读书,长大有所作为!
附板书设计:
冬夜读书示子聿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做学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指名背诵《冬夜读书示子聿》。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有关读书的名言。(出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生齐读 3.这则名言给你什么启示呢?
这是朱熹告诉我们的读书方法。板书:朱熹 4.你了解朱熹吗? 指名说(简介朱熹)
5.教师小结: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很多思想都成为明清两朝的治国方针。他的诗作用词讲究,风格俊朗,具有一定的哲理。
二、自学《观书有感》
1.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熹的一首与读书有关的诗——揭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何谓观书?观书有感什么意思呢? 2.朱熹是一代理学宗师,他的读书感受一定与众不同,想读吗?那就请同学们打开书,对照自学提示,自学这首诗!
自学提示:
(1)朗读全诗,读准字音,读出诗的节奏美;(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徘徊”“渠”“如许”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借助插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4)记下不懂的问题。3.交流自学情况。鉴:镜子。
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指方塘。如许:如此。
三、理解诗意
1.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到这儿,你知不知道在这首诗里,坐着主要描绘的是什么呢?(半亩方塘)
同学们,半亩方塘并不算大,也就我们三个这样的教室大小。那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半亩方塘呢?你能不能用上诗中的一个字眼来回答?(清)
2.再请同学们细细地去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诗中的哪些地方写出了这个小池 塘的清澈?
3.交流 △“鉴”:在这首诗里,“鉴”是镜子的意思。半亩方方的池塘就像镜子一样清澈明亮。学习“鉴”字。古人以铜为镜,不用时,用软布把镜面遮住,用的时候再把它打开,这就是——一鉴开。半亩方塘一鉴开,短短7个字,包含了一个多么美妙的比喻句啊,把方方的池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写出了池塘的清澈明净。
△“天光云影共徘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池塘清澈透明,蓝天白云清晰地倒映在水中。蓝天和白云一齐映入水塘,慢慢地移动着,它暗示了我们什么呢?对,池塘的水在缓缓地流淌。这两句诗描写了池塘优美的景色,老师也非常喜欢这明丽清新的自然风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这两句诗,看看你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4.指导朗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指名读。背一背。5.池塘里的水为什么会如此的清澈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为有源头活水来。(1)“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第四声,作什么意思?(因为)
(2)这个“为”字向我们解释了池塘为什么如此清澈的原因,是因为有——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
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流动的水)
(3)同学们,有了活水,池塘的水为什么就能这样的清澈呢?(因为流动的水不断地补充进来,带走了污水,使得池塘的水永远清澈明亮。)
(4)没有源头活水,池塘会是怎样呢?(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6.学到这,这首诗的意思,你明白了吗?谁能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看?指名说。
7.多美的景致啊,真让人喜欢。你能读好这首诗吗?指名读,齐读。
四、理解寓意
1.同学们,这首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应该是一首与读书有关的诗。可全诗28个字却没有提到读书,这是为什么呢?诗人看到方塘,为什么会联想到读书呢? 同桌讨论讨论
教师提示:朱熹的诗富有哲理。在这,他仅仅是在写方塘,是在写活水吗?活水和读书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2.交流(只有远远不断的活水才能使方塘如此的清澈;同样,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人的心智更聪明。)
3.原来,诗人是用半亩方塘来比喻,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不断读书,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生齐读。
4.同学们,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真不愧为一个杰出的理学家。而像这样的诗也叫“说理诗”。
在我们学过的诗当中,你知道有哪些说理诗吗?指名说。想不到没关系,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
1.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
2.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正如诗中所说:(),()。
3.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正是(),()。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朱熹先生说理巧妙,诗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话更是脍炙人口,成为千古名句。如今,这两句话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朱熹勤于读书,善于思考,他还写下了一首说理诗《观书有感(其二)》。
《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古文中,“艨艟”也可作“蒙冲”)
六、布臵作业
课后,阅读《观书有感(其二)》,借助老师提供的注释,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并想一想这首诗又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样的读书道理。
1.背诵默写《冬夜读书示子聿》和《观书有感》。
2.《冬夜读书示子聿》告诉我们书本上学到的东西要通过 才能变成真正的学问。《观书有感》告诉我们人心的睿智是由不断,不断汲取 而得来的。
3.读陆游和朱熹的其他作品,试着背一背其中的一两首古诗。附板书设计:
观书有感(说理诗)
朱熹
方塘清 活水 心智明 读书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5.默写。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泊船瓜洲》。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泊船瓜洲》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间”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体会“春风又绿”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讲述每首诗的意思。
2.试着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前边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游子吟》。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
(1)解题。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赠送给好朋友汪伦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
(3)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②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5.默写。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泊船瓜洲》。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泊船瓜洲》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间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体会春风又绿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讲述每首诗的意思。
2.试着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前边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游子吟》。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
(1)解题。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赠送给好朋友汪伦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
(3)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②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这种亲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先理解加粗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2.欣赏二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背诵二首古诗。
4.默写。
(四)总结。
板书设计 :
古诗两首
泊船瓜洲 游子吟
一水 数重山 慈母 游子
春风 绿 密缝 恐迟
还 报
第四篇:六年级下《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能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到古诗的意境。
3、体会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体会诗人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诗歌寄托的情感,即:所托之物言之何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背诵托物言志的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石灰吟》和《墨梅》。
二、检查预习。
1、分别指名读《石灰吟》和《墨梅》,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2、指名读,指导节奏。
石灰吟 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墨梅 王冕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焚”“砚”
A、学生观察这两个生字。(“焚”为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上下大小均匀,下部撇捺舒展)(“砚”为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提醒学生:左小右大,“见”撇画稍长)B、教师范写。
C、学生描红一个,临写两个。(学生书写时要时刻提醒坐姿及握
笔姿势)
三、精读感知《石灰吟》
1、知诗人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明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英雄张苍水、抗金英雄岳飞并称西湖三杰。明成祖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2、解诗题
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吟诵。
3、抓字眼,明诗意。
(小组交流疑难词语)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配PPT介绍石灰的开采过程)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击,撞击。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4、想意境,悟诗情。
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教师小结 这里诗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志气。
5、指导朗读。
诗人借石灰表明自己坚贞、高洁的志向,应用赞美、高亢的语调朗读。
四、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五、板书设计
石灰吟
于谦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第二课时
一、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2、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先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遇到不懂的再互相帮助,老师进行全班指导。
3、师生讨论。理解字词: 墨梅:本文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淡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清气:清香的气味。
乾坤:天地。
二、理解诗意
1、集体交流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让人来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让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2、看图想像:作者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样的情操
3、朗读体会。
用自豪、高亢的语调反映出诗人的坚贞、纯洁。教师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三、指导背诵古诗
1、看图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2、自由练读,练背诵。
四、总结写法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A: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B:寄寓了作者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都是咏物诗,托物明志,借物为喻,寄托作者高洁、坚贞的情怀)
五、拓展
说说其它描写梅花的诗(PPT展示)
六、作业
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七、板书设计
墨梅 王冕
高洁、坚贞
第五篇: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的《夜书所见》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情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课,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编选本课的意图是,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学习这两首古诗,可以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美好的情感。要充分调动学生对秋天的印象,从而理解诗人情感的生发和变化。可以让同学收集一些与秋天有关的古诗句,在课上进行交流。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这两首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四、教学方法:欣赏教学法
五、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夜书所见》
二、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4.感情朗读。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六、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七、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八、拓展活动
九、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习《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怎么学习这一首古诗。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渎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提问:你能用读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启发想象。提问:同学们在朗读时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练习有感情朗读。
5.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五、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六、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在用得特别好?
七、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促、忆、异、逢、佳、倍、遥、遍、插,读记、组词。
2.说说要求会写的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
3.练写生字,同桌互相评点或当堂展评。
八、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见:梧叶 挑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孤独 寂寞
感:动客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每逢佳节倍思亲
(思念家乡、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