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随时伸出我的手》教学设计
《随时伸出我的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为他人献爱心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处境困难或不幸的人,学会伸出手去帮助别人的方法。
情感与态度:激发主动关心弱者的意识和情感,培植爱心,愿意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或不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周围或社会上不幸和贫困的人们,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课前交流
一、情境创设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们,你的课间十分钟都是怎样度过的呢?
师:那你们喜欢课间十分钟吗?每天那么几次屈指可数的课间十分钟,应该说是我们自由活动,并且和
我们的小伙伴一起交心的过程,但是就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同样生活在蓝天下,同样在他们的周围也有这些鸟语花香,但他们却不一定看得到,也不一定听得到,他们的生活是一种独特的生活,而这群人确是我们社会生活中及其特殊的一群人,我们称之为残疾人,在座的同学们都是身体健全的人,但平时你们都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吗?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一个体验活动,来感受残疾人的生活,好不
好?
活动就是体验盲人走路的感受,(找一个同学)哪位同学愿意扮演盲人呢?好,我们请这位同学来扮演盲人,我们把他的眼睛蒙住,一会儿我会带着她到出发地点,然后让她走到指定地点,为了保证安全,谁愿意站在旁边保护她呀?要注意你不能告诉怎么走,也不能去协助她,你只是负责保护她的安全,明白吗?其他同学一起认真的安静的认真的观察,不能给这位同学任何提示,现在请你尝试着去讲台上取老师的课本,请开始。
生活动,师适时帮助
师:老师来帮助你吧!(边引着他到讲台前完成活动)师:现在请你把面罩摘掉,请告诉同学们你的感受?(困难)师:在座的同学你们有什么感受呢?你能为他做些什么呢? 师:谢谢你,请回到座位上吧
师:看来有时候我们伸出一双手,就能帮助到别人,【设计意图:请学生课前充分做好准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教师请学生帮忙,也是暗合伸出援助的手教学主题,为以下教学环节做铺垫。教师参与学生分组活动,不仅可以准确掌握学生课前准情况,还有利于调节课堂教学节奏】
二.探究交流
1、交流被帮助时的感受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体验了残疾人的生活,更理解了他们在生活
中艰难,对于身体健全的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遇到过困难吗?你都遇到过哪些困难呢?
师:你来说一说
请这位同学说一说
师:看来同学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爱心调查,写一写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好吗?请大看屏幕,(要求)写一写,你遇到什么困难,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得到帮助后你想说的话?
请各小组的组长打开一号信封,把调查表发给本组同学,写完后我们一起来交流。(生写)
2.师生交流
师:通过交流我们发现,在遇到困难时你的心情可能是
?这时候我们多么希望有人能理解我们,帮助我们啊,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的话,一双援助的手,当这双援助的手出现之后,帮我们度过了困难,这时你想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些什么呢?(感恩,感谢)
师评价:你真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师:就是因为我们周围多了援助之手,边多了这么多的好心人,我们的困难才迎刃而解,我们的生活才这样美好,而我们要真心的感谢他们,懂得感恩.别忘了对他们说声谢谢,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有困难的人.(视频)师:看了这些你又有什么想说的?引出帮助别人。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展示具有典型性的主题内容,就是为了增强教学活动的心灵震撼力;有针对性选择学生展示,就是为了增强情绪的感染力。教师的适时精要点评,既是为了鼓励学生,也是为了深化教学主题】
3、引导帮助别人
师:生活中,你帮助过别人吗?你都帮助过谁?看来你们都是一群有爱心的孩子,接下来我们继续进行爱心调查,出示,写一写你帮助了谁,帮助的经过,帮助别人后的感受。
请小组长同学再打开二号信封,把爱心调查表发给本组同学,写完后我们一起继续交流。(生写)
生交流
师:看来你们真是一群有爱心的孩子,助人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帮助别人后你的心情可能是?——,是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我们的内心也会感到快乐。老师为有你们这样一群好孩子而感到高兴,骄傲,自豪!其实,帮助别人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乐于助人的榜样,李素丽,一名普通的汽车售票员。她自1981年参加工作后,在平凡的岗位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
谁?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短暂的一生中帮助
了无数的人。一部可歌可泣的《雷锋日记》令无数读者为之动容。“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我国把每年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师: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一名普通的人,他们做的都是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但就是这一件件平凡的小事,给别人带来了帮助,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幸福,但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他们那颗正直的,善良的心,源于他们的爱,有了这种爱,我们的世界少了困难,多了方便,少了伤痛,多了温暖。
可是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大家团结起来,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把所有的爱心储蓄在一起,这个爱心储蓄罐将越来越满,越来越多的人会感受到温暖。
“红十字会” “希望工程” “春蕾计划”捐款等
师:像这样的爱心组织还有很多很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了这些,使我们的援助变得更有效,更有意义。它们把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们就是那大家庭中的一员,只要伸出我的手,地球就是美好的人间。最近我们一直关注的马航飞机失联事件,牵动着全世界人民的心,中国,美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伸出援助之手,寻找他们的下落,虽然到现在还没有进展,但我们却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他们!为了帮助有苦难的人,我们的国家和世界还专门设立了许多的节日,其实只要有爱心,天天都是助残日,天天都是老人节。
提到老人,老师想到了社会中的一个敏感话题“老人摔倒我们能
不能去扶”,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故事(出示)他叫彭宇,2006年的一天,他看到一位老年人摔倒了,他立刻把老人扶了起来并将老人及时送往医院,结果老人诬陷他,说是他撞倒了老人,并要求他赔偿医疗费。那么老人老人摔倒我们能不能去扶呢?生讨论
师:对于这种现象我们社会上也争论的沸沸扬扬,有的支持有的反对,但老师想说的是,这人倒了,必须得扶!老师想起来了今年春晚小品《扶不扶》,结尾一句话:“这人倒了咱不扶,这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来了。当然这只是社会中个别不和谐的现象,我们的社会依然充满浓浓的爱,爱是种子,撒播在人们的心中,就会就会生根,开花,结出美丽的果实!”我们一起来看个小故事。
【设计意图:设置案例分析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既要对弱者充满爱心,更要学会有的放矢地关心弱者,让受助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同时,明示学生不能带着功利性心态去帮助人,否则助人行为就不算高尚行为。教师的板书内容就是为了强化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4、爱的传递
师: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杨以桥仅仅因为受到别人的一次帮助,就多年坚持献血回馈社会,献血量达到8个成年人的血量,古语“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别人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时,我们不仅仅要学会感恩,还要把这种爱传递给同样需要帮助的人,(放视频)
师:也许你只做了一件小事,帮助了他,影响了他,他又去帮助更多的人,影响了更多的人,继而更多的人受到帮助,这就是爱的传递,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孩子们,老师知道此时此刻你心中感慨万分,有很多话想说,把想说的,想做的写在我们的爱心卡片上,写好后,把你的爱心卡片贴在你的书桌旁,时刻提醒我们随时伸出我的手,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孩子们,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不但要学会感恩,还要积极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那样帮助了别人,也快乐了我们,爱的故事才会在你,我,他之间延续,爱会在人与人之间传递,也会让更多的人懂得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带着爱的种子撒满人间,让世界充满爱吧!好,下课
第二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设计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我们不能说谎》教学设计
课例名称:我们不能说谎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社会需要诚信,诚信是商业成功的法宝,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
2、了解撒谎的危害性,学习正确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不隐瞒错误。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体会同学之间真诚相待,讲信用的可贵。
3、引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建立自己的诚信小档案,努力做一个讲信誉的人。活动准备:
学生:找列宁小时侯的故事、讲砍倒樱桃树小男孩的故事 老师:《狼来了》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由故事引入:
1、讲述学生熟悉的故事《狼来了》。
2、提问:故事中的小孩为什么会被狼吃掉?
3、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活动课题:我不能说谎。说谎带来的后果是可怕的,我们不能说谎,绝不能说谎!
二、诚实的意义:
(一)、走进生活:
1、活动一:小组讨论诚实的行为有哪些? 课件出示教材第二页两幅图
生汇报:
诚实就是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诚实就是要敢于说“不知道”
诚实就是要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
诚实就是不隐瞒别人的错误
……
……
2、活动二:夸夸我自己诚实的表现。
学生说说:在家里,我是诚实的好孩子„„
在学校,我是诚实的好学生„„
老师小结:真正诚实的孩子不只在几件事、几天不说谎,要做到事事不说慌,天天不说谎。
3、活动三:讲讲身边诚实的人和事。
身边有很多诚实的人和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夸夸这些人,讲讲这些事。
4、老师小结:
诚实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身边有许多诚实的人和事,小朋友刚才也说了自己那么多诚实的行为表现。在一件事上、几件事上做到诚实不说谎较容易,在一天或几天内做到诚实不说谎也较容易,困难的是每天都不说慌,每件事上都不说慌。看看,下面这些小朋友就遇到难题了。
(二)、合作学习、交流、分享:
情境一:展示教材3月6日王明宇的日记
1、议一议:怎样帮帮苦恼的王明宇?
2、说一说:你有过小男孩这种心情吗?
3、想一想:你以后遇到这种事怎么做?
情境二:课件展示教材中“乐乐该怎么做”的图片文字。
1、讨论:乐乐该怎么做?
2、交流:你认为撒一次慌有没有关系?
情境三:老师和一个学生表演:忘掉作业撒谎被揭穿的情境。
1、交流:你想对这个撒谎的同学说什么?
2、这样一幕在班级经常发生,有同学尝到苦头,有同学尝到甜头,你想对尝到甜头的同学说什么?
老师小结: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勇敢承认,并勇于改正,同样是一个值得别人信赖的人,请听下面的故事。(三)、生活的诚实分析 活动一:讲故事,树榜样
1、学生讲故事:列宁小时侯打破姑妈家花瓶勇于承认的故事。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乔治.华盛顿的故事。
2、学生汇报:这两个故事说明什么?
3、老师小结:一个人犯错误实在平凡不过了,最重要的是要勇于承认错误,并且改正错误,才能少犯错误,直到不犯错误。伟大领袖列宁和乔治.华盛顿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犯错不要紧,要紧的是能勇敢地自我反思,承认错误,不隐瞒错误。希望小朋友从小养成不撒谎的好品质。
活动二:自我反思:你有勇气把你曾经撒过的慌说出来吗?
1、小组交流:和组内的小伙伴说说你曾经说过的慌。
2、小组互助:帮你分析撒谎的心理,反思撒谎的原因。
3、老师小结:通过刚才与小朋友的交流,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说谎都是有难处、有这样和那样不得已的原因,这也就是说谎的借口,不能说是说谎的理由。在遇到麻烦时得想办法积极解决而不是撒个慌简单了事,撒谎暂时解决的问题,总有一天事情的真相要暴露的,你还将为之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我们绝不能撒谎!活动三:拓展交流:怎样的谎言是善意的谎言。
1、情境表演:医生告诉病人家属病人身患绝症,家属撒谎安慰病人只是
良性肿瘤,住院很快会好。
2、学生交流:说谎对不对?为什么?
3、举例说说怎样的谎言是善意的谎言。
老师小结:善意的谎言是爱的谎言,它常常能让糟糕的事情朝好的方向转折它用好,才能不带来伤害。
我们只有从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做一个对待错误有勇气的孩子,长大才会有出息。
三、拓展延引:
收集关于诚实的格言、谚语,以小组为单位建立“诚实小档案”,记录自己优秀的表现和违纪的行为。师赠言:经常自我反思,不断提高自己思想品味。
《我们不能说谎》教学实录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师:师讲《狼来了》的故事。(情节清楚、绘声绘色、有感染力)
师:听了这个故事,想一想小孩为什么会被狼吃掉? 生:小孩乱说。
生:小孩喜欢逗别人玩。生:小孩说谎话。生:小孩骗人。
师;小孩乱说、喜难逗别人玩也好,还是说谎话,骗人,总之,一句话是—— 生:说谎话。
师:说得好极了!说谎话就叫不诚实。造成的结果是被狼吃掉。(板书:我们不能说谎)师:说谎话的结果是: 生:可怕的。
师:所以我们(指着板书说,学生齐说)—— 生:我们不能说谎。师:(强调)我们决不能说谎!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课件出示:教材第二页两幅图
师:同学们请认真观察这两幅图,思考:把你想说的话说出来,行吗?(学生积极举手)生:诚实就是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生 生:诚实就是要敢于说“不知道”
生:诚实就是要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改正错误 生:诚实就是不隐瞒别人的错误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再说一说,每个同学诚实的表现有哪些?谁来告诉老师? 生:在家里我是诚实的好孩子。生:在学校我是诚实的好学生。
师:真正诚实的孩子不只在几件事、几天不说谎,要做到事事不说慌,天天不说谎。身边有很多诚实的人和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夸夸这些人,讲讲这些事。
生:班上有的同学看别人的作业,我说他们,最好请教别人,要自己会做。生:班上的同学有的乱说别人,取笑人家,取外号,无中生有说别人。我说他们不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自己才能被人尊重,不尊重别人,是一种不诚实的特殊表现。生:有个别同学私自拿别人的东西,叫看见的人不说,我说他们不诚实。
师:
诚实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品质,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身边有许多诚实的人和事,小朋友刚才也说了自己那么多诚实的行为表现。在一件事上、几件事上做到诚实不说谎较容易,在一天或几天内做到诚实不说谎也较容易,困难的是每天都不说慌,每件事上都不说慌。看看,下面这些小朋友就遇到难题了。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师:读教材3月6日王明宇的日记,思考:
1、议一议:怎样帮帮苦恼的王明宇?
2、说一说:你有过小男孩这种心情吗?
3、想一想:你以后遇到这种事怎么做? 生:学生交流。(积极勇跃,课堂气氛热烈)师:教师巡视,个别能言。
课件:展示教材中“乐乐该怎么做”的图片文字。
师:同学们讨论:乐乐该怎么做?再交流:你认为撒一次慌有没有关系? 生:回答问题各抒已解,各有各的说法。
课件呈现:老师和一个学生表演:忘掉作业撒谎被揭穿的情境。
师:想一想:你想对这个撒谎的同学说什么? 这样一幕在班级经常发生,有同学尝到苦头,3 有同学尝到甜头,你想对尝到甜头的同学说什么? 生:学生各自发表自已的意见。师:教师巡视,相机辅导,纠偏。
师: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勇敢承认,并勇于改正,同样是一个值得别人信赖的人,请听下面的故事。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师:谁来讲一讲:列宁小时侯打破姑妈家花瓶勇于承认的故事和砍倒樱桃树的小男孩乔治.华盛顿的故事。
生:学生讲故事,全班顷听。师:这两个故事说明什么? 生:要诚实。
师:一个人犯错误实在平凡不过了,最重要的是要勇于承认错误,并且改正错误,才能少犯错误,直到不犯错误。伟大领袖列宁和乔治.华盛顿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犯错不要紧,要紧的是能勇敢地自我反思,承认错误,不隐瞒错误。希望小朋友从小养成不撒谎的好品质。师:你有勇气把你曾经撒过的慌说出来吗?同学们可以小组交流:和组内的小伙伴说说你曾经说过的慌,也可小组互助:帮你分析撒谎的心理,反思撒谎的原因。生:
师:巡视,顷听学生交流、发言、劝告。
师:通过刚才与小朋友的交流,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说谎都是有难处、有这样和那样不得已的原因,这也就是说谎的借口,不能说是说谎的理由。在遇到麻烦时得想办法积极解决而不是撒个慌简单了事,撒谎暂时解决的问题,总有一天事情的真相要暴露的,你还将为之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我们绝不能撒谎!师:假如医生告诉病人家属病人身患绝症,家属撒谎安慰病人只是良性肿瘤,住院很快会好。这种说谎对不对?为什么?
生:对,这是一种善意的谎言。对病人来说健康利,减轻心理负担。
师:善意的谎言是爱的谎言,它常常能让糟糕的事情朝好的方向转折它用好,才能不带来伤害。板书:我们只有从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做一个对待错误有勇气的孩子,长大才会有出息。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课件呈现:收集关于诚实的格言、谚语,想想它对你有什么启发? 师:以小组为单位建立“诚实小档案”,记录自己优秀的表现和违纪的行为,经常自我反思,不断提高。宣布下课。
课例反思:
本课设计花的功夫很多,本人语言上不十分简练,因为事例多,说话多,有点罗嗦。对学生的预设不很全面,生成的资源不丰富。
课例点评:
本课执教者,目标要树立的观点是诚实,不说谎才是一种品质优秀的孩子,教师采用从故事引入,从体验角度去初步感悟,再深化感悟,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去感悟,引导生活,再拓展到课外要求去内化感悟,设计思路好,提出问题,由学生交流、帮助解决,内容充实,基本功扎实。能很好的达成教学目标。但学生还是放不开,气氛不是很理想。
第三篇: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伸出爱的手》说课稿
《伸出爱的手》说课稿
品德与社会课程总目标是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教学设计中两位教师都注重以社会生活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伸出爱的手》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整个单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第一课时《走进残疾人》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了解他们对待生活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盟生关爱残疾人、关爱有困难的人的想法,并能走近、尊重、关爱残疾人,把爱推及社会对需要帮助的人献出爱心。本节以孩子们在参与体验的活动中感悟为教育方针,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知识的形成,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发现、总结,以达到学生主动发展的宗旨。
【学情分析】
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容易体会到由于残疾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因此两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一系列模拟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发现,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心,关爱残疾人,关爱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设计思路】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两位教师进行了以“走进----尊重----关爱”残疾人为主线,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品的来源与生活,知道生活,高于生活的基本精神。主观上希望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实际,和更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课两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将目标锁定在“了解残疾人、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这三个环节上。通过引导学生角色体验,亲历残疾人,让学生首先了解残疾人,进而去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的诸多不方便,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身残志坚的品质和精神力量。从初步了解,进一步了解,再到深刻的了解后拓展生成新的主题——除此之外,谈谈自己熟悉的残疾人或所遇到的残疾人。感受到现实生活中需要我们帮助的弱势群体还有很多,由此引发学生关爱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而后为这种关爱要怎样做出行动。整节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感受残疾人不容易、不方便,但是,他们也有生存的尊严和权利,进而让学生自觉地去关爱残疾人。关爱残疾人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残疾人也需要人们的关心和帮助。
2、懂得做人应该有爱心和同情心,懂得怎样去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情感与态度:
1、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愿意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尊重他们的劳动和生活。
行为与习惯:
1、做人要有同情心和爱心,关心爱护残疾人。
2、不讥笑捉弄残疾人,努力做到尊重并尽力帮助残疾人。【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并由此产生对残疾人的尊重、理解和友爱。难点:增强学生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情感。
【教学解析】:
教师在设计《走近残疾人》一课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实效,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刻地体验到了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便,残疾人为达到目的较常人更多的付出,也增进儿童了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爱心。这种情境教学法,注重让学生在走近残疾人生活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动,从而获得思想的升华。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为了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教学一开始杨丽莉老师用手语和同学们沟通,并让学生到前体会残疾人的生活。把学生带入残疾人的生活中,引出盲人、残疾人,而后让学生说说在你们身边也有一些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近残疾人的世界,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引出课题《走近残疾人》
二、指导体验,引导发现。
生动的情景模拟、亲身的体验,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能从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残疾人的不易,情感产生共鸣,心灵受到震撼。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两位教师充分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体验聋哑人渴望说话的感受。体验肢残者:让学生一手背后、单手穿上衣服、扣好扣子等活动目的是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模拟体验后,教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起初,学生们有可能感到活动有趣,发笑不止,但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学生们就会感到在他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疾人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困难。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残疾人生活得不容易;这时过渡到“尊重残疾人”这部分内容,进一步感受他们的同龄残疾人生活、学习过程的艰辛,引发他们的爱心、同情心。
三、整体感悟,产生同情
为了使本课的教学掀起了高潮,实现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文本所要表达情感的共振。两位教师都精心选择的几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代表,通过多媒体播放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使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体验逐步深刻,学生感受到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接着展示残疾人优秀的运动员介绍,随后,教师适时地让学生观看有关残疾人(张海迪、何军权、北川的折翅芭蕾女孩李月等的资料)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通过“走近残疾人”、“体验残疾人生活”等环节的活动,感受残疾人身残志坚、勇当生活强者的顽强意志。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极大的触动,从而加深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关爱。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图片使学生了解残疾人,感悟出残疾人在生活上的不容易,利用视频制造情境,这些是平时生活中孩子们看不到的,使他们了解到残疾人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使孩子们萌发对残疾人的同情心。
四、感悟提高,拓展升华
教学时王春宇教师设计播放《千手观音》,问:你知道这些美丽的舞蹈演员的故事吗?在没有音乐的无声的世界里,这些聋哑姐姐要练好这么绝美的舞蹈,该付出多少艰辛啊!播放残疾人舞蹈,说出在他们的背后还有很多的人帮助,比如说她们的手语教师、舞蹈教练等等,舞蹈的震撼效果,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残疾人群体的力量,和残疾人的了不起!他们用生命真心的拥抱生活,也让自己的生命美丽起来„„
是的,他们的不幸让我们同情,他们的坚强更是让我们敬佩!多么不容易啊,正因为这样,他们更需要大家的尊重,需要我们的关爱。怎样帮助他们?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这样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情感的投入与引发。课件《千手观音》录像的播放,在自主探究中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教材现有资源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残疾人生活的诸多不便和困难,进一步明确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残疾人。体现了自主探究学习、自我教育的理念。也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残疾人的敬佩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这种参与活动也在潜移默化、层层递进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效的突破了难点,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通过学生回答,引出残疾人虽然身有残疾,但却有着美好幸福的人生。人生与残疾毫无关系。使他们从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
对这些残疾人,党和政府又会怎样关爱他们呢?王春宇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有关残疾人的专用的公共设施,国家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我们还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呢?说说助残知识,并体会社会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
杨丽莉教师课件播放《让世界充满爱》命运对他们是残酷的,可是身残志坚的他们却能用一个健康、完整的心灵去拥抱这个色彩斑澜的世界,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向他们投去我们的支持、鼓励吧!希望我们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献出自己的爱心,将这世界变成爱的乐园,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行动起来,奉献我们的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乐,让世界更加灿烂美好。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爱心活动,尽你我所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利用音效的作用,以一曲动人的旋律做衬托,改变了以往的一问一答式的课堂小结和拓展延伸,而变为教师的祝福和希望。升华本课的主题,体现了品德课的人文性。
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献出自己的爱心,将这世界变成爱的乐园,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我们行动起来,奉献我们的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乐,让世界更加灿烂美好。
我相信这样的教学,两位教师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不同的类型的体验活动中,学生不仅用眼睛仔细观察,用耳朵认真倾听,用身体亲身经历,而且至始至终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着自己的体验。这种现实儿童与文本儿童的对话,健全儿童与残疾儿童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促进儿童对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整理、反思与提升,帮助儿童形成认识、激发情感,使儿童了获得新的发展,体现了本课程发展观。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参与社会、还能教会学生做人。这就是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这样就达到学生了解、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教学目标。总之,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选择生活中的例子,设计生活化的活动。以生活为起点。活动设计从儿童生活出发因而体会更深刻、更真实。这些都使课堂充满了亲和力,形成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落实了预设的实效点。
第四篇: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伸出爱的手》说课稿
《伸出爱的手》说课稿
品德与社会课程总目标是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教学设计中两位教师都注重以社会生活为基础,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伸出爱的手》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整个单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第一课时《走进残疾人》教学意在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了解他们对待生活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而盟生关爱残疾人、关爱有困难的人的想法,并能走近、尊重、关爱残疾人,把爱推及社会对需要帮助的人献出爱心。本节以孩子们在参与体验的活动中感悟为教育方针,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知识的形成,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发现、总结,以达到学生主动发展的宗旨。
【学情分析】
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容易体会到由于残疾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因此两位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展一系列模拟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发现,引导学生概括、总结,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爱心,关爱残疾人,关爱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设计思路】
在本课教学设计中两位教师进行了以“走进----尊重----关爱”残疾人为主线,层层递进,充分体现了品的来源与生活,知道生活,高于生活的基本精神。主观上希望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更符合学生实际,和更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课两位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将目标锁定在“了解残疾人、理解残疾人、关爱残疾人”这三个环节上。通过引导学生角色体验,亲历残疾人,让学生首先了解残疾人,进而去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的诸多不方便,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身残志坚的品质和精神力量。从初步了解,进一步了解,再到深刻的了解后拓展生成新的主题——除此之外,谈谈自己熟悉的残疾人或所遇到的残疾人。感受到现实生活中需要我们帮助的弱势群体还有很多,由此引发学生关爱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而后为这种关爱要怎样做出行动。整节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回归到生活中感受残疾人不容易、不方便,但是,他们也有生存的尊严和权利,进而让学生自觉地去关爱残疾人。关爱残疾人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残疾人也需要人们的关心和帮助。
2、懂得做人应该有爱心和同情心,懂得怎样去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过程与方法: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情感与态度:
1、体会残疾人在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愿意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尊重他们的劳动和生活。
行为与习惯:
1、做人要有同情心和爱心,关心爱护残疾人。
2、不讥笑捉弄残疾人,努力做到尊重并尽力帮助残疾人。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并由此产生对残疾人的尊重、理解和友爱。
难点:增强学生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情感。
【教学解析】:
教师在设计《走近残疾人》一课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实效,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深刻地体验到了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便,残疾人为达到目的较常人更多的付出,也增进儿童了对残疾人的同情心和爱心。这种情境教学法,注重让学生在走近残疾人生活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动,从而获得思想的升华。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为了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教学一开始杨丽莉老师用手语和同学们沟通,并让学生到前体会残疾人的生活。把学生带入残疾人的生活中,引出盲人、残疾人,而后让学生说说在你们身边也有一些残疾人,你了解他们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近残疾人的世界,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引出课题《走近残疾人》
二、指导体验,引导发现。
生动的情景模拟、亲身的体验,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能从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残疾人的不易,情感产生共鸣,心灵受到震撼。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两位教师充分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体验聋哑人渴望说话的感受。体验肢残者:让学生一手背后、单手穿上衣服、扣好扣子等活动目的是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模拟体验后,教师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起初,学生们有可能感到活动有趣,发笑不止,但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学生们就会感到在他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疾人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困难。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残疾人生活得不容易;这时过渡到“尊重残疾人”这部分内容,进一步感受他们的同龄残疾人生活、学习过程的艰辛,引发他们的爱心、同情心。
三、整体感悟,产生同情
为了使本课的教学掀起了高潮,实现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文本所要表达情感的共振。两位教师都精心选择的几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代表,通过多媒体播放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使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体验逐步深刻,学生感受到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接着展示残疾人优秀的运动员介绍,随后,教师适时地让学生观看有关残疾人(张海迪、何军权、北川的折翅芭蕾女孩李月等的资料)自强不息的先进事迹。通过“走近残疾人”、“体验残疾人生活”等环节的活动,感受残疾人身残志坚、勇当生活强者的顽强意志。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极大的触动,从而加深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关爱。
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图片使学生了解残疾人,感悟出残疾人在生活上的不容易,利用视频制造情境,这些是平时生活中孩子们看不到的,使他们了解到残疾人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使孩子们萌发对残疾人的同情心。
四、感悟提高,拓展升华
教学时王春宇教师设计播放《千手观音》,问:你知道这些美丽的舞蹈演员的故事吗?在没有音乐的无声的世界里,这些聋哑姐姐要练好这么绝美的舞蹈,该付出多少艰辛啊!播放残疾人舞蹈,说出在他们的背后还有很多的人帮助,比如说她们的手语教师、舞蹈教练等等,舞蹈的震撼效果,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残疾人群体的力量,和残疾人的了不起!他们用生命真心的拥抱生活,也让自己的生命美丽起来„„
是的,他们的不幸让我们同情,他们的坚强更是让我们敬佩!多么不容易啊,正因为这
样,他们更需要大家的尊重,需要我们的关爱。怎样帮助他们?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这样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情感的投入与引发。课件《千手观音》录像的播放,在自主探
究中开展教育活动。教师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教材现有资源相结合的方法,让学
生亲身感受体验残疾人生活的诸多不便和困难,进一步明确应该怎样正确对待残疾人。体现
了自主探究学习、自我教育的理念。也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对残疾人的敬佩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这种参与活动也在潜移默化、层层递进
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效的突破了难点,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通过学生回答,引出
残疾人虽然身有残疾,但却有着美好幸福的人生。人生与残疾毫无关系。使他们从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
对这些残疾人,党和政府又会怎样关爱他们呢?王春宇教师利用课件出示有关残疾人的专用的公共设施,国家政府对残疾人的关心我们还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呢?说说助残知识,并体会社会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
杨丽莉教师课件播放《让世界充满爱》命运对他们是残酷的,可是身残志坚的他们却能
用一个健康、完整的心灵去拥抱这个色彩斑澜的世界,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向他们投去我们的支持、鼓励吧!希望我们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献出自己的爱心,将这
世界变成爱的乐园,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行动起来,奉献我们的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乐,让世界更加灿烂美好。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爱心活动,尽你我所能去帮助有
困难的人。
利用音效的作用,以一曲动人的旋律做衬托,改变了以往的一问一答式的课堂小结和拓
展延伸,而变为教师的祝福和希望。升华本课的主题,体现了品德课的人文性。
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就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献出自己的爱心,将这世界变成爱的乐园,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
我们行动起来,奉献我们的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乐,让世界更加灿烂美好。我相信这样的教学,两位教师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不同的类型的体验活动中,学生不仅用
眼睛仔细观察,用耳朵认真倾听,用身体亲身经历,而且至始至终在老师的引导下表达着自
己的体验。这种现实儿童与文本儿童的对话,健全儿童与残疾儿童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
话,促进儿童对已有生活经验进行整理、反思与提升,帮助儿童形成认识、激发情感,使儿
童了获得新的发展,体现了本课程发展观。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参与社会、还能教会学生做人。这就是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
这样就达到学生了解、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教学目标。总之,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选择生活中的例子,设计生活化的活动。以生活为起点。活动设计从儿童生活出
发因而体会更深刻、更真实。这些都使课堂充满了亲和力,形成一种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落实了预设的实效点。
第五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课教学设计doc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一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知识的能力,提高合作能力。能够用自己的彩笔描绘家乡的美景。
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开展教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感受到祖国的博大,从而产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贵州省地图。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我们从小喝着家乡的水长大。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我们都是那样的亲切。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板书课题)
二、教师出示中国政区图,大家一起来找一找自己的家乡:
1、家乡的名称是什么?
2、家乡在祖国的哪一个位置呢?
3、家乡周围有哪些邻居?
4、在地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在班上回答)
三、用自己的彩笔勾画家乡的轮廓,并涂上颜色。展示学生的绘画作品并进行点评。
四、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填空:
1、家乡的面积:
2、家乡的人口:
3、家乡的省级行政中心:
4、家乡的简称和别称:
5、家乡周边相邻的省(市)有:
五、看P6——P7的图画,说说下面各地的自然环境
1、青藏高原:
2、四川盆地:
3、东北平原:
4、黄土高原:
5、东南丘陵:
6、太行山:
六、说说家乡的环境:
1、以小组为单位说;
2、全班交流。
七、说说自己的老家:
1、什么是老家?(教师讲解)
2、你回过老家吗?老家还有哪些亲戚?那里是什么样子?想一想后,把这些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然后全班交流。
八、学了这一课后,你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第一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第一课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即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浓浓乡土情。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化到经济、从地理环境到人文风情,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可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我的家乡在哪里》由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认识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
2、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方法与过程:通过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开展教学。
重点难点: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能正确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贵州省地图、贵阳市行政区图。
学生准备彩笔,课前了解地图、贵州、贵阳的有关知识。【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忆一忆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中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
是啊,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永远是最美丽、最可爱的地方,在这片土地上,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欢乐的笑声,让我们走进家乡,拥抱家乡吧。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我们的家乡,了解自己的家乡。
二、认识地图,找一找
1、你们打算从哪些方面了解家乡呢?
(位置、物产、风俗、英雄人物、历史故事。)
2、师:同学们想了解的内容可真多,这节课我们先来了解我们家乡的地理位置。你能告诉我你的家乡在哪里吗?
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3、认识中国地图
(1)师:在幅员辽阔的祖国版图上,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揭示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去地图上找一找吧。
(2)出示中国地图
师:地图有什么作用?你知道地图的哪些知识?(3)小组内讨论、交流。(4)小组请代表汇报。
生1:我从数学课上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了方向就可以确定地图上某一地方的具体位置。
生2:我知道地图上的图例表示各种事物的符号,如:首都用红色五角星表示,省、市、自治区政府驻地用红色圆形表示;国界、省界、地区界分别用粗细不
一、间隔不等的虚点线表示;铁路用黑白相间的线段表示;公路用红色单线表示;河流用由细到粗的蓝色单线表示;山峰用黑色三角形表示……
师:你了解得真细致,看来图例是读图的“钥匙”,读图之前,先把图例的意义弄清楚,对于正确理解地图内容就方便多了。
生3:我知道地图旁边的这条线段是比例尺,地图的比例尺为1﹕370千米,也就是说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70千米,通过它可以计算出图上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师:了解了比例尺的这些知识点,在出行之前就可以对到达目的地的路程和所需时间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老师暑假想从贵阳去北京,你们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帮老师算算贵阳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吗?你准备怎么算?
生自主测量、计算后汇报方法:用直尺量出上海到北京之间的直线距离,再乘370千米。
生4:……
(5)学了小知识,你知道怎么看地图了吗?你能在地图上找到我们的家乡贵州省吗?请同学们再打开课本p3,在地图上把贵州省的轮廓勾画出来。
(6)看图说一说:它的形状像什么?我们贵州在祖国的那个位置呢?周围有哪些好邻居?
(7)思考:你知道了哪些关于贵州的知识?贵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课前调查的资料,然后再进行讨论、汇报。
(人口、面积、风景点、历史文化、特产等。)
生1:总面积176167万平方公里。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贵州省去年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484.07万人。
生
2、风景点有黄果树风景名胜区、龙宫风景名胜区、织金洞风景名胜区、红枫湖风景名胜区等等。
生3:贵州历史文化有遵义会议会址等。
4、认识贵州地形图
(1)师:看来,大家课前都做了充分的调查了解。让我们再走进贵州,把我们的家乡看得更仔细些吧。观察贵州地形图,我们贵州有多少个地区级的城市?我们是在——贵阳市。
(2)让我们再走近一点看看我们的修文县在哪里?(出示贵阳市政区图)邻近的又有哪些县呢?
(3)我们贵阳有很多了不起的地方,你知道吗?谁能为我们介绍介绍?
小组为单位议一议,说一说。
生1:贵阳,地处中国西南,贵州中部,作为贵州省省会城市,被外界称之为“森林之城”,“中国避暑之都”。
生2:贵阳的景点有甲秀楼、红枫湖,花溪公园、天河潭、青岩古镇等。
师:的确,我们贵阳真的是个好地方,令我们骄傲,所以我们可以自豪地大声地向全中国宣布:我的家乡在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
三、抒发情感,画一画
1、在课本p4的方框中画画贵州的轮廓,涂上你喜欢的颜色,并在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2、学生上台展示。
师:大家都画得很认真,个别同学画得不是很像,没关系,把家乡的模样牢牢地记在心里,才是最重要的。
四、指导行为,说一说
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了解了家乡,明天我们将为家乡做些什么呢?
(保护环境、努力学习、宣传家乡、建设家乡,绿化家乡等。)
结束语: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我们炎黄子孙共同 的家乡,一个深爱祖国的人是永远不会忘记养育自己的家乡,同学们,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行动吧!祝愿家乡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