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本文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疏通文意并背诵、默写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品味本文气势强盛的语言特点。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名文,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都能背诵,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地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所以应该让学生首先听读,然后在明确了朗读节奏后朗读,最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理解完课文后,能抓住重点词并背诵出来。其次,学生已经进入八年级了,对一些文言文的基本知识能掌握到,而且也懂得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所以可以让他们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从而理解课文。而对文章的“大道”“大同”这些词语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所以教师可以适当点拨,不宜讲得太深,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齐背《桃花源记》)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我们虚构了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二、初涉理想社会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答。
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选贤与能(“与”通“举”,音jǔ).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前一个亲和子都用作动词,指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外户而不闭(户,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是故谋闭而不兴(兴,发生).3.理清文章,把握脉络。
(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教师分层指导朗读。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停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3)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4)全班齐读课文。
三、走近理想社会
1.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2.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说明: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四、畅谈理想社会 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提问: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第一题明确: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第二题明确: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第三题要求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不要随意评判,应以表扬鼓励为主。
结束语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教学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也
特征人不独亲其亲男有分,女有归大理想 货恶其弃于地„„不必为己同
理想蓝图——谋必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
第二篇:《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的:
1、熟读成诵,把握字词。
2、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3、联系生活,理解提升。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准备: 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教学设计:
一、理想社会,交流引读。文人笔下的理想社会,孟子:老吾老,以及人 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 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陶渊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范仲淹: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同学们,我们看了桃花源记中的安乐生活,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呢?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 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读一读:
①给下面这段文字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
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
三、合作探究,大同思想。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a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 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3、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 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 似的地方?
《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找出本文与《桃花源记》相对应的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 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讲信修睦。
(4)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男有分,女有归
四、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 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 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今天我们更要加强国防建设,以更好 地维护世界和平。
成语: 天下为公
发音 :tiān xià wéi gōng
解释 :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 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出处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示例: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万古千秋业,_________器。★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诗 【近义词】:天下一家 【反义词】:天下为家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近义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成语: 老有所终
发音:lǎo yǒu suǒ zhōng 解释: 年老者能有个合适的归宿。
出处: 《礼记·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示例 : 《礼记·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成语: 矜(鳏)寡 孤 独
发音: guān(guān)guǎ gū dú
编辑本段 通假字 选贤与(jǔ)能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 矜,老而无妻的人。矜,通“鳏”。
编辑本段 词类活用 1.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2.不独子其子
〔子〕名词,用于意动,以.......为子
3.使老有所终(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4.壮有所用(壮)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5.幼有所长(幼)形容词作名词,幼童。
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
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略。● 教学后记:
第三篇:大道之行也(八年级)
《大道之行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字词和语法;
2、正确翻译全文,背诵并默写全文;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二、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课后能够熟练地背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桃花源记》中那份安详美丽的社会图景,其实早在战国末年的《礼记》中就有所体现,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我们比较耳熟能详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文学常识介绍
哪位同学来跟我们大家说说你所知道的《礼记》,很好,老师归纳了一下,请大家看投影。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播放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投影提示需重点掌握的字词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3、翻译全文,选择一组轮流翻译句子,老师作适当讲解
4、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朗读课文。
(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2)全班朗读课文,体会其中内涵。
指导明确: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
第四篇: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导语:《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下面来看看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简介吧!
原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鳏 同:矜)
翻译
大道在天下实行时,把天下作为大家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们都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父母当做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做孩子,让老人能够终其天年,成年人能够为社会效力,年幼的人能够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都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是理想社会。
简介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其中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有一些作品是一些文人雅士寄孔子之名发表的,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关门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第五篇:《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 《礼记》)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与(jǔ)
矜(guān)
分(fèn)
恶(wù)
(2)关注句子停顿。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
三、理解文意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屏显如下练习。(1)解释加点的字。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女子出嫁。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谓大同——这。(2)翻译句子。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3)给文章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指导朗读。对诵读作具体指导,在诵读中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你认为哪一个是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明确:天下为公:一个“公”字点出了其他所有做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这两句话是怎样体现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的特征的? 明确: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读降调。“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4.指名朗读。要求读出理解、读出层次,直至背诵。
四、合作探究
1.《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与本文“大同”社会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思考,你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哪些地方达到了“大同”社会的要求?我们还应该作哪些努力?
五、齐背课文 六,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2.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讲信修睦 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C.货恶其弃于地也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解释加粗的词。
(1)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2)不独亲其亲:________(3)男有分:________________(4)是谓大同: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________》。《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________(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________篇。
参考答案
1.jǔ mù guān fèn wù 2.B 3.(1)通“举”,推荐,选举。(2)以„„为亲(3)职分,指职业,职守。(4)这
4.(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选出有贤德、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营造和睦气氛。(2)(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5.礼记·礼运 西汉戴圣 49
板书设计
大同社会
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男有分,女有归
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不必藏于己
力——不必为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