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课《勤快人与懒人》教学设计
音乐课《勤快人与懒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教唱歌曲《勤快人与懒人》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勤快人与懒人》,感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懂得从小应该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二)行为与能力
能用不同的语气与情绪演唱表演《勤快人与懒人》并用口琴伴奏,进行歌表演。
(三)拓展目标
观察并模仿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劳动情景,体验劳动的过程与劳动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要点:
(1)运用两种不同的语气、速度、情绪演唱歌曲《勤快人与懒人》,表现勤快人与懒人的不同形象。并能即兴的用口琴、形体语言、打击乐器等表演歌曲。
(2)认识五线谱中的si,do’,并能正确为do—do’填写唱名。
四、教学重点:认认唱名、理解歌曲音乐形象,并能正确表演。
五、教具准备:歌曲录音、图片等。
六、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学唱歌曲《勤快人与懒人》
1、教学导入
课前根据歌词设计一个故事,并用形象的范唱表演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导入新课。
2、歌曲教唱
(1)听录音请学生讲出歌曲的内容。先把会唱部分旋律涂上色快自学演唱,口琴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用口琴吹吹,帮助把音唱准。
(2)重点放在五度中跳和结尾同音。要求区别清楚 rerefaredosol,rerefaredodo(3)重点指导学生认识五线谱中的do’si 要求:结合手势帮助学生理解音的高低和位置。
(4)其余部分乐句用听唱法教学,也可让学生为这些乐句填上唱名后在学唱。
(5)用不同的语气与情绪朗读歌词,体会歌词大义。可采用齐读、个人读、小组读等不同形式进行。
(6)演唱歌曲:由于歌词通俗一动、形象生动,唱时朗朗上口,同样可采用齐唱、独唱、小组唱、表演唱等形式进行教学
(7)歌曲处理
A、歌词两段表达的两种截然相反的音乐形象,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速度、情绪演唱两段歌词,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B、用演唱、演奏、舞蹈动作表演歌曲,更进一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C、小品表演,让学生模仿日常生活中人们劳动的场景进行表演,让学生感受劳动光荣,要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三)总结:提问学生学习:“学习了《勤快人与懒人》,懂得了什么”(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第二篇:勤快人 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勤快人和懒惰人》
执教人:王雅静
目标:
1、学唱歌曲,能掌握歌曲快慢节奏变化的风格特点。(重点)
2、能用不同力度和速度进行演唱和表现,初步尝试创编歌词。(难点)
3、知道劳动光荣,愿意做个勤快人。准备:学唱歌曲《劳动最光荣》、课件
过程:
一、集体演唱《劳动最光荣》,进入活动室,导入活动主题。
小朋友,幸福的生活哪里来?(劳动)你们爱劳动吗?你们劳动的时候都做了哪些事情?(幼儿回答)
你们可真是爱劳动的勤快人,今天王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个勤快人,他呀正在……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出示课件,学唱歌曲中勤快人部分
这个勤快人在哪里?(厨房)他在厨房会干什么?(幼儿回答)反正他肯定是在劳动,对吧?(师说念歌曲第一句)他在做哪些劳动呢?(逐一点课件)勤快人干起活来什么样?(师说念歌曲后几句)
我可喜欢勤快人了,我要唱首歌表扬表扬他(师清唱第一段)你喜欢勤快人吗?(师幼同唱)你想用怎样的声音唱勤快人?高兴的、有劲的……(反复演唱勤快人)
三、通过对比,学唱歌曲中懒惰人部分 厨房里除了勤快人还有一个人,我们看看这是个什么人(点课件)懒惰人在厨房里会干什么?(睡觉)(师说念歌曲第一句)他炒菜了没有?(逐一点课件)你们喜欢懒惰人吗?你想用怎样的声音唱懒惰人?没有劲的、慢的……老师试一试(师清唱懒惰人部分)我们一起试试(师幼同唱)
四、完整演唱歌曲,体现不同的速度和力度
刚才我们唱得这首歌的名字就叫《勤快人和懒惰人》(点课件)我们把这首歌唱给勤快人和懒惰人听听,可能会有小惊喜(根据幼儿表现随机调控)
第一遍不出现惊喜(提出力度和速度要求)第二遍出现一盘青菜,(提出加上表情和动作演唱),第三遍出现一碗大枣南瓜粥,(提出分角色演唱),第四遍出现一盘馒头(分别介绍营养价值)
五、引导幼儿创编歌词
吃完好东西,身体更好,更聪明了,想一想勤快人除了可以在厨房劳动,还可以在哪里劳动?做哪些事情?懒惰人会不会做?
六、延伸活动
我们都来做一个勤快人,感受劳动的快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第三篇:《勤快人与懒惰人》案例评析
《勤快人与懒惰人》案例评析
唱:《勤快人与懒惰人》,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教学目标:
1、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有表情地唱好歌曲,通过唱和听这两首歌,感受情绪,体验劳动创造财富的快乐,教育学生从小要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2、通过唱和听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发掘学生的表演潜能,进而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通过唱和听,让学生明白劳动创造财富劳动使人快乐。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教具准备:厨师的白帽子和白大褂。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
师把歌曲《勤快人与懒惰人》的歌词改编成《发生在厨房里的故事》把学生引到厨房热闹繁忙的情境中来,导入新课,板书歌名。
点评:课的开始就用故事来导入新课,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兴趣,而且还把所学歌曲的歌词编成妙趣横生的故事,这样就让学生在没学歌之前,对歌词就有了一个感性的印象,同时,教师精彩的描述也把学生带到了热闹繁忙的厨房中来,启发了学生的想象,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学唱歌曲,背唱歌曲。(歌曲简单,能做到)
1、简介歌曲:这是一首美国童谣,旋律简单,歌词非常有趣,相信你们会非常喜欢它。
2、听录音,感受整首歌。
3、朗读歌词,熟悉理解歌词。①师按节奏朗读歌词,生注意听。②师生接口朗读歌词,师读前半句,生接后半句,后互相交换,最后生齐读。③师生共同背诵歌词,后生齐背。
4、师范唱歌曲,生仔细回味。
5、生跟琴学唱歌曲两遍,唱会歌曲。
6、背唱歌曲。
点评:在学歌的过程中,教师始终遵循了教学法中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年级的学生认字有困难,教师的这种教学顺序非常符合学生的实际,学生肯定能背唱这首歌。
三、唱好歌曲,尽情表演。
1、用速度的变化来唱好歌曲。
刚才同学们很快学会了这首歌,你发现它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①师解释速度就是演唱的快或慢(只能简单解释),生回答上面的问题。②为什么这样安排?生答:这样有变化,一听就知道勤快人很勤快,懒惰人很懒惰。
③师指导学生用快-慢-快的速度唱出这首歌。点评:“速度”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教师能联系歌曲实际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说,设计很合理。这样不仅能给学生一个形象的认识,还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2、自主设计动作,表演歌曲。
①启发学生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勤快人和懒惰人呢?学生根据歌词设计动作,师巡回辅导。
②全班同学随音乐集体表演。
③师找出较典型的动作让学生再次表演。④选较好的同学上台表演。(上台表演的同学头戴小白帽身穿白大褂,尽可能多叫学生)。
点评:首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来表演能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编能力。学生穿着厨师服装上台表演,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如身临其境。
3、思想教育。
提问:你觉得做一个勤快的大量快乐,还是做一个懒惰的厨师快乐?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样做?(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育他们劳动创造财富,使人快乐。)
四、欣赏乐曲,体验感受。
1、谜语导入:一棵树五个杈,样样事情都会干。生猜:手。揭题并板书。
2、听歌,整体感受。
3、师朗读歌词,让学生知道歌曲中的“我”会做什么?
4、分段听赏。①听第一段,思考:“我”在家会干什么?带着问题聆听(培养聆听习惯),听后回答。
②听第二段,思考:“我”在学校会干什么?听后回答。③听第三段,思考:“我”在田野里能干什么?听后回答。
5、再听歌曲,启发思考,品德教育。思考:
①“我”的双手会干这么多事,这双手是一双什么样的手?
②“我”会干这么多事,“我”的心情怎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通过思考)生回答。联系生话,教师启发,教育学生:劳动能创造快乐。你在家、在校该怎样做?(在家里不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小霸王。)
5、再听歌曲,知识介绍。
①启发学生思考这首歌运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②师简单介绍演唱形式的定义。
演唱形式就是人们唱歌时,是用了领唱、齐唱、还是合唱、对唱等。如:我们刚才唱歌时就是齐唱了。运用的演唱形式(一年级理解能力较低,只能这样简单介绍)。
③简介领唱、齐唱。
人们在演唱歌曲时,有时会让一个人唱,接着再让很多一齐唱。④再听歌曲,思考并回答。
点评:教师在讲解音乐知识首先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因而讲解时,通过举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演唱形式及领唱、齐唱的定义,让学生对此有了大概的了解,并且先了解后听,容易让学生心中有数,抓住要点。
五、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了歌,又听了歌,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生答,再次深化教育。)师总结板书。
2、通过唱歌、听歌,你能不能给《勤快人与懒惰人》重新填词?
3、生填词,师辅导。
师抛砖引玉:有个勤快人呀,正在家里劳动,他也洗衣,他也做饭,他也拖地板呀;有个懒惰人呀,正在家里睡觉,他不洗衣,他不做饭,他也不拖地板。
4、指名上台表演。
学生唱着新编的歌,结束全课。
点评:在学了歌,听了歌后,再让学生创编歌词,这个拓展安排得好,相信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的创编肯定会顺理成章,这不但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还会让学生尝到劳动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老师还能亲自下水填词,更让学生豁然开朗,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
案例评析:
1、在音乐活动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记得新《课标》在论述音乐的审美价值时说: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丰富的情感,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为其终果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本课在充分聆听歌曲,唱好歌曲的基础上,通过对《勤快人与懒惰人》歌曲情境的逼真表演,不但让学生模仿勤快人和懒惰人的样子,还给学生穿上厨师的服装,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知道劳动创造财富,使他们养成从小热爱劳动的习惯,教育他们与生活中的小皇帝、小霸王作斗争。
2、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新《课标》中说: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之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本课的设计不论是学新歌,还是听新歌,都安排了让学生自己设计动作并跟随音乐表演的环节,在学了歌,听了歌以后,还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为《勤快人和懒惰人》新编歌词,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还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
3、本节课从始至终都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学生身边发展特点,不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都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特别是对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原则尤为重点,笔者在平常的听课中,经常发现有些老师设计的教学程序,跨越性较大,提的问题不是先易后难,而是时难时易,让学生无所适从,严重影响了课的目标达成。本节课在学新歌时,把学生抓住,引入新课再让学生听歌,整体感受师朗读歌词,理解歌词,然后学唱。在熟悉歌词时,也是循序渐进,比如:先是师按节奏朗读歌词两遍,接着师生接口读,然后生齐读,师生共同背诵,最后生齐背。这样就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甚至达到背唱。在欣赏歌曲时也是这样,在备课时,笔者发现这首歌速度较快,如果一直听,学生很可能听不懂,以致使欣赏者流于形式,因此,初听歌曲后,即安排师朗读歌词理解歌词,接着带着问题分段听赏,后又整体听赏,最后进行演唱形式的教学,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4、本节课的设计从始至终都渗透着品德教育。常听人说,要想教人成才,首先教会做人。这节课不论是歌词的理解,设计的提问,歌词的创编,处处都在教育学生,劳动光荣快乐,懒惰可耻,让人讨厌,而且都能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育。重点突出,效果肯定会很好。
5、注重培养聆听的习惯。
一篇文章中说:学会倾听,才能交流。可见聆听的重要。只有认真聆听了,你才能听出东西来,才能试着去理解,肚里有了东西,才能有了交流的欲望,交流了,便会有了更深的理解。这节课的设计中在聆听音乐时,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这样容易让学生集中注意,久而久之就能让学生养成认真聆听的好习惯,这将对今后的音乐学习大有裨益。
第四篇:勤快人和懒人教学设计
《勤快人和懒人》教学设计
学校:齐贤学校
课时:第1课时 班级:三(2)班
执教者:吴颢 【教学内容】:学唱《勤快人和懒人》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歌曲《勤快人和懒人》的欣赏、学唱及表演,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习勤快人,从小养成勤快的好习惯
知识与技能:通过听、唱、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并能用连贯统一的声音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聆听、模仿及表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通过歌曲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歌曲进行表演
【教学重、难点】:学会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并能用统一、连贯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通过对歌曲的表演,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让学生能够牢记歌曲《勤快人和懒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钢琴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学生排队进教室,分成四组,围成圈坐好
2、师生问好
3、小动物练声曲
二、导入
1、欣赏视频《厨房交响曲》
2、欣赏音频《勤快人和懒惰人》
三、学唱歌曲
1、出示课题“勤快人和懒惰人”
2、欣赏视频《勤快人和懒惰人》 思考:歌曲分为几段?
3、师范唱《勤快人和懒惰人》
(一)熟悉旋律
1、出示谱例
2、师用“LU”范唱歌曲旋律
3、生跟唱
4、点出最后2句,请生思考区别
5、用柯达伊手势表示最后2小节的音高位置
6、师唱最后句的前半句,生用柯达伊手势唱后半句
7、请学生完整演唱最后2句
8、师唱整首歌曲的前半段,生唱后半段
9、完整用“LU”哼唱
(二)学习歌词
1、师范唱第一段 思考:勤快人在做什么?歌曲情绪怎样?
2、师生做对口型的游戏
3、生跟师唱歌词
4、生完整演唱勤快人段落
5、师演唱2遍懒惰人段落,一遍快一遍慢 思考:哪个情绪更适合懒惰人段落?
6、生有感情的跟师唱懒惰人段落
7、生有感情的演唱懒惰人段落
8、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整首歌曲
四、音乐表演1、2、3、4、5、请学生模仿家长烧饭的动作
个别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齐唱歌曲
分组讨论,用乐器伴奏,舞蹈,歌唱等形式表演歌曲 分组展示
全班分角色齐唱歌曲,女生扮演勤快人,男生扮演懒惰人
五、总结
第五篇:音乐课教学设计
音乐课教学设计
音乐课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演唱《春天的信使》;听赏《春之声圆舞曲》
教学目标:
1、能演唱《春天的信使》,感受富有生命力的春天,培养喜爱之情。
2、听赏《春之声圆舞曲》感受春天,感受圆舞曲的魅力。
3、了解约翰·施特劳斯乐曲。
教学重点:
用热情的歌声表现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练习
春天来到人间,微风吹遍草原,山谷中传来阵阵回响。用音乐来模仿春风的旋律。
1、视唱用五年级下“春风的旋律”。
2、说说你眼中的春天?
二、听赏《春之声圆舞曲》
1、初听《春之声圆舞曲》
春天来到人间,小鸟都在欢乐的歌唱。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用一首《春之声圆舞曲》表现了他眼里的春天。一起听赏这首曲子。
提问:说一说你感觉到约翰·施特劳斯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
2、简单介绍约翰·施特劳斯
《春之声圆舞曲》 约翰·施特劳斯曲
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于1883年创作了这首圆舞曲,曾被填词成为声乐曲。尽管作曲家本人在创作这首乐曲时已经年近六旬,但从音乐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无比的青春活力。
3、老师与学生谈谈圆舞曲
提问:圆舞曲总是三拍子的吗?
4、你还听过约翰·施特劳斯其它乐曲吗?
(根据情况可由老师介绍)
三、学习《春天的信使》
1、听《春天的信使》
提问:在亲切热情的歌声与旋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听《春天的信使》
要求:随旋律哼唱歌曲
提问:歌曲表达对春天赞美歌颂的是哪部分?
提问:怎样才能表现强烈的赞美情怀了?(唱得较强)
4、哼唱歌曲后部分。(强调节奏稳,掌握附点音符)
5、试唱全曲(注意八分休止符)
6、质疑问难
7、处理歌曲的演唱(师生相互讨论交流)
8、参与《春天的信使》演唱活动及评价(师生互动的方式)
结束语:一年之季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春天充满生命力的季节,春天是非常美好的,老师希望同学们在美好的春天里能够学习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祝同学们拥有一个美丽的春天,健康成长。
课后反思:在本学月,我单独对学生的演唱进行了抽查,发现学生的音准有比较明显的问题,这应该在我们教研组都引起所有教师的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音准成了我们的一个难点。
音乐课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二年级第九单元“飞呀飞”。此单元包括歌曲《小蜜蜂》、《小乌鸦找妈妈》,欣赏《蜜蜂》、《蝴蝶》等教学内容。编者试图引导学生通过聆听和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本课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欣赏器乐作品《蜜蜂》、《蝴蝶》。为更好地实现编者的意图,教者拓展了教学内容,将排箫音乐《鹰》引入课堂。此课属于“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
二、学情分析
“蜜蜂”和“蝴蝶”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喜欢小动物,他们在生活中已通过实物、电视、画片等不同渠道贮存了有关的“蜜蜂”和“蝴蝶”的表象和知识,但对于用音乐来表现“蜜蜂”和“蝴蝶”的学习还是首次。本节课的音乐形象生动而鲜明,非常适合学生学习。
三、设计意图和理念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主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所以在本课的设计中,注意了:
1、体现课改理念,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教师首先注意尊重学生——这一欣赏主体对音乐的独特体验,然后注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音乐形象与音乐要素之间的关系,使教学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和获得进步的过程。
2、突出学科特点,着眼于学生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音乐课既要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又要达到促进其发展的目的。那么,在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的学习中,要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安静聆听——学会聆听——能根据音乐进行表现。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四、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聆听和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飞”的音乐形象,感受动物的可爱。
2、学生在充分的聆听中获得对音乐作品的自主感受和体验,并能够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展开充分的想象,进行大胆的模仿、表现。
3、能够安静的聆听并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蜜蜂》、《蝴蝶》、《鹰》不同的飞的形象,领会音乐要素(节奏、音色、速度、旋律)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以及音乐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共同复习旧知《幸福拍手歌》,进教室。
2、教师变换语速,向学生问好,并启发学生也用相应的语速 向 老师问好。
(设计意图:
1、在音乐中开始音乐课的学习,突出了学科的特点;
2、考虑到是借班上课,此举有利于学生放松情绪,振奋精神,为后面的学习做情绪上的铺垫;3、变换语速的师生问好,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听觉,引导学生注意聆听,并根据所听到的,做出反映,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方法上的铺垫。)
二、欣赏表现《蜜蜂》
一)、听音乐,猜谜语,引入新知;
1、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的节奏、速度与音乐形象的关系。
师:让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大家注意:我们这次的谜面是一段音乐,谜底呢,是一种会飞的小动物,请注意听吧!(学生初听音乐)
生:(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自由回答)蜻蜓、蜜蜂、瓢虫、飞蛾······
师:你为什么这样选择呢?
生1:我觉得音乐速度很快,就象蜜蜂在飞
生2:很象蜜蜂飞的声音嗡嗡嗡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知的音乐要素来描述音乐的形象,将感性的体验与理性的学习相联系。)
师:播放《蜜蜂》片段:请同学们听音乐,猜演奏的乐器,如果你猜出来了,就试着模仿演奏。
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小提琴
师:边粘贴乐曲名称、小提琴的画片以及作曲家的名字,边总结“对,大家回答的非常准确,这首曲子用小提琴特有的音色形象演奏的,让我们随着音乐来用动作来模仿一下”。
师生边听音乐,边模仿演奏小提琴的动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动作来模拟了音乐家的演奏,那你们可知道作曲家是怎样用音符来记录下这首音乐的吗?教师出示五线谱旋律片段。
生:音符都是符头朝上的、音符都靠得很紧、上面有很多的“ 3” 、音都差不多的······
师:对,刚才我们看到的这段旋律就是用这样一些排列密集的音符,三连音的节奏、加上快速的演奏来表现的,虽然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够完全看懂旋律,但随着今后不断的学习,我们会逐步了解的。让我们举起右手,将这些音符的符头连起来画一画。刚才我们画的就是这首乐曲的旋律线条。
(设计意图:注意将音乐要素、音乐知识的学习融入欣赏活动中,使学生在欣赏中复习旧知,理解新知。)
2、引导学生通过肢体,模仿表现蜜蜂飞舞
师:(播放音乐)让我们一起和着音乐画旋律线条吧。先用右手画、接着请拿出左手一起(比)划,最后请站起来,将双手放在身体两旁画(演变成了蜜蜂飞舞的姿势)。请互相看看自己现在变成了谁?
生:(学生踊跃回答)小蜜蜂、可爱的小蜜蜂······
师:对,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就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舒伯特创作的乐曲《蜜蜂》(板书曲名)那你们觉得乐曲表现的是一只蜜蜂还是一群蜜蜂呢?他们在干什么?(完整欣赏音乐)
生:一群小蜜蜂在快乐的跳舞
师:你能模仿小蜜蜂飞舞吗?(学生自由尝试。教师进行适当指导:振动翅膀、轻盈灵巧的飞舞。)
师: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飞,但我希望大家能够在音乐结束的时候准确的将动作停下来,咱们比一比,看谁听得最仔细、动作最准确。学生跟在老师的后面,老师带领学生不断变换队形飞。
(设计意图:在飞的游戏中,一方面,《蜜蜂》的音乐不断重复,加深了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注意聆听音乐,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并借用“听到音乐结束就停止动作”的方式来检验落实。此外,游戏化的学习方式,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气氛和谐而活泼生动,师生关系融洽。)
三、欣赏表现《蝴蝶》
1、学生聆听音乐《蝴蝶》,自由感受音乐形象。
师:“蜜蜂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她的好朋友,是谁呢?听音乐,找答案。” (学生初听音乐)
学生1:是蝙蝠
学生2:是接它们回去的另外一群小蜜蜂。
学生3:是小蝴蝶
2、与《蜜蜂》音乐对比,进一步了解不同的音乐形象与音乐要素的关系。
师:“你们的感觉都很对。作者在这里,描写的是蝴蝶,是由挪威著名作曲家格里格创作的。听出来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钢琴
师:边粘贴乐曲名称、钢琴的画片以及作曲家的名字,边问“可你们知道作曲家是怎样用音符来记录下这首音乐的吗?”随即出示音乐的片段,“请同学们自己画画旋律线条,比较一下旋律线条和《蜜蜂》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得出:旋律起伏很大、音符排列并不密集。
师:是的,就是由于这些变化,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音乐真奇妙。让我们一起来画旋律线条,先用右手画、接着请拿出左手一起(比)划,最后请站起来划一划,瞧瞧现在你变成了谁?
生:(激动的回答)美丽的蝴蝶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音乐中的蝴蝶吗?听着音乐片段试一试
3、学生尝试探究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蝴蝶飞的形象。
师:“除了这样飞,蝴蝶还有哪些其他的飞的姿势?你认为音乐中的蝴蝶是一直在飞还是飞一飞停一停?我们再听着音乐,想一想,试着做一做。”
生:(自主探究、互相合作)快乐的尝试着
师:请学生上台表演,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师邀请个别有创造性的学生上台,示范。如:用交叉的两只手掌,表示蝴蝶的翅膀飞;将两边的胳膊屈起,放在背部代表蝴蝶的翅膀等等。
生:完整地聆听音乐,学生和小伙伴一起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中的蝴蝶。
(有的学生座在凳子上,高举着交叉的两只手掌,模仿蝴蝶飞;有的和小伙伴一起双双飞舞;还有的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蝴蝶,挥舞着双翅,在教室里翩翩起舞……)
(设计意图:学生在听、想、说、演等活动,不仅能够自主地感受音乐的形象,还能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及鼓励下,尝试运用多种方式表现小动物“飞”的不同形象,并大胆地进行表现。此学习过程,将有益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四、拓展欣赏表现《鹰》
1、学生欣赏视频,感受排箫吹奏的《鹰》的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真的飞得很美,那让我们再来欣赏一种会飞的动物,请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播放音乐视频《鹰》
生1:我看到老鹰在飞,
生2:我听到的音乐不是很快,好象是老鹰在天空飞
生3:我感觉音乐很美、很舒服
2、感受自由翱翔的雄鹰的音乐特点,观察鹰的飞翔特点,和《蜜蜂》和《蝴蝶》进行对比,进一步理解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间的关系。
师:让我们看看作曲家又是怎样用音符记录下这首音乐的吧?你自己画一画旋律线条吗?
生:学生自主画出旋律线条,并总结出旋律高低不是很明显,有一些音比较长,音乐速度很慢。可能是用笛子演奏的。
师:边粘贴乐曲名称、小提琴的画片以及作曲家的名字,边介绍乐曲的演奏乐器排萧,以及相关的知识。
]师:那我们边听音乐边看画面,一起来模仿老鹰的飞舞吧!(老师和学生一起模仿老鹰的翱翔、滑翔、俯冲、上扬等有特点的飞翔动作。)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感知,加深了解音乐形象与音乐要素的关系,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五、巩固学习,综合表现
学生在交替出现的《蜜蜂》、《蝴蝶》、《鹰》的音乐中,与老师一起,即兴地用律动表现各种飞的形象。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蜜蜂、蝴蝶、鹰三段音乐,你喜欢这些音乐吗?
生:喜欢
师:那就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快乐的飞呀飞吧!(板书课题:飞呀飞)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边注意听音乐,根据其变化,改变飞的动作,一边变换着不同的队形飞。三段音乐的主题不断变化、交替出现。
在音乐声中学生不知不觉的飞出了教室,课堂在自然中结束了。
(设计意图:将三段音乐进行剪辑,教师与学生一起律动,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三段音乐主题的记忆情况,还使课堂前后照应:在音乐活动中开始,在音乐活动中结束。)
音乐课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数蛤蟆》,读童谣《花蛤蟆》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数蛤蟆》
2、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通过歌曲教学,教育学生要保护益虫。
教学重点:能用轻松愉快、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数蛤蟆》。
教学难点:听辨歌曲中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为歌曲创编歌词。
课前准备:电子琴、多媒体、图片、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歌
1、节奏小律动。节奏难点处理。同学们你们的小耳朵真灵。
2、师: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出个谜语猜猜,看看谁能猜出是什么动物。“水中有位歌唱家,穿件绿色花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叫,田里数它本领大”。猜一猜它是谁?
生:青蛙(大屏幕展出图片)
师:青蛙有个好朋友,外形跟它长得很相似,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生:蛤蟆。(大屏幕)
3、师:青蛙和蛤蟆有什么区别呢?(教师播放,讲解)
师:小朋友们,你们这回了解青蛙和蛤蟆的区别了吧。虽然蛤蟆的形象相对丑陋些,但是,它和青蛙的本领一样大,都是捕捉害虫,保护庄稼的小能手。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
二、歌曲学唱。
1、师:我国民间许多歌唱蛤蟆的歌曲呢,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我国的四川省有一首民歌《数蛤蟆》(板书:《数蛤蟆》四川民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四川的小朋友是怎么数蛤蟆的吧。
2、听范唱录音。(出示多媒体动画范唱)随音乐做简单律动。
3、师:我们再听一遍歌曲(带着问题听歌曲)
师:歌曲里数到了“蛤蟆”的哪些部位?
生:嘴、眼睛、腿
师:几拍子歌曲?歌曲什么情绪演唱的呢?
生:二拍子歌曲,活泼、有趣地。
4、师:听小朋友数蛤蟆数得真开心,老师也很想来数看看,大家想不想听老师数蛤蟆吗?(师弹琴范唱)
5、领读歌词。(出示歌谱)
(1)师:让我们西安跟节奏来读读歌词吧。我来读红字,你来读黑字。
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乒乓乒乓|跳下水|……(配上节奏)
(2)师:解释:“花儿梅子梭,水上漂”。因为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所以它采用了地方方言。这句是歌曲中的“衬词”,没有任何意义。有了这个“衬词”以后,歌曲就更加的生动,形象,更有地方特色和民歌的味道。
提问:你们知道“蛤蟆不吃水,它吃什么了?
解释:蛤蟆不吃水,它是因为吃害虫了。庄稼没有了害虫,自然就是一个丰收的太平年。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情来演唱歌曲呢?
生:欢快、活泼,高兴的心情演唱。
6、学唱歌曲
(1)师:大家跟老师配合得真默契,下面我们一起来数蛤蟆吧!师生随琴分工唱。(2遍)
师:歌曲的衬词“花儿梅子梭”一定要唱得自然流畅,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要唱准。(旋律中的难点多练习几遍)
(2)找出节奏、旋律完全相同的乐句。大家看第一句是两个重复的乐节,在这首歌里藏着两个双胞胎,也就是说有两对旋律、节奏完全相同的句子,请你们把他找出来,并能唱一唱吗?
(3)师: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跟着电子琴唱歌曲。
(4)跟范唱齐唱歌曲。
(5)唱旋律
(6)师:四川人民豪爽幽默,我们要把歌曲表现得在诙谐生动一些,大家跟伴奏完整的唱一遍这首歌。(鼓励学生,生动演唱)
(播放伴奏录音)
(7)分男女组进行赛唱。
三、拓展延伸
1、师:大家唱得真棒!你还能接着往下唱吗?三只、四只蛤蟆呢?我们来试一试,唱一唱,看谁数得清?谁数得准?(播放歌曲伴奏)
①请学生说说是用什么办法数出来的。(出示蛤蟆图片)
②数出后并唱一唱。
2、创作表演
①师:你能加上动作来表演吗?(全班同学随音乐自由创编舞蹈动作)
②师生舞蹈表演。(请个别学生上台表演,学生带上蛤蟆头饰)
③加入打击乐器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表现的真精彩,今天我们学唱了歌曲《数蛤蟆》,认识了蛤蟆也是保护庄稼的能手,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看到有伤害小动物的行为要制止,做个爱护小动物的好学生。
五:作业
师:请小朋友回去可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为它编一首儿歌,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让我们随着歌曲的旋律结束我们快乐的音乐课,小朋友们再见!(播放歌曲《数蛤蟆》)
音乐课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1、能安静地倾听音乐,听辨大雨和小雨不同的音响效果,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
2、在表演时不与他人相撞,并喜欢向别人学习。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素材、太阳牌,乌云牌,雨滴牌。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小雨滴》
“宝宝们好,我是雨滴姐姐,我们一起来玩游戏吧。”
二、导入
1、出示“太阳牌”:这是谁啊?太阳公公挂在天空中,天气好不好?忽然,一阵风吹过来,呼……哎呀,谁来啦?(出示乌云牌)大乌云飘来了,天要怎样了?天空下起雨来了。(出示雨滴牌)
2、那雨滴是怎样落到地上来的?听,沙沙沙,沙沙沙,这是什么声音?(下小雨的声音)听,哗啦啦,哗啦啦,这是什么声音?(下大雨的声音)
3、雨滴姐姐给你们带来了好听的音乐,一起来听听到底是什么声音?(放录音:大雨的声音,小雨的声音)你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再次放录音,进行分段欣赏)
4、那雨滴是怎样跳着舞落下来的呢?(请幼儿自由跳)这个宝宝跳地真好,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多请几名幼儿上来表演)
三、音乐表演
宝宝们,现在,我们来听着雨声来跳舞喽!听到是沙沙沙下小雨的声音就做轻轻下雨的动作,听到哗啦啦下大雨的声音就做大雨点哗啦啦落下来的动作。
四、结束活动
音乐课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表演《牧场上的家》
二、教学目标:
1、用平稳、悠长的气息和柔和、连惯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达对家乡的依恋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复习弱起小节的含义和他在音乐中的表现效果
三、教学重点:
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美好情绪。
四、教学难点:
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美好情绪。
五、教学过程:
表演《牧场上的家》:
这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美国田园牧童歌曲。3/4拍,大调式,旋律优美,流畅。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
1.这是美国儿童对自己在牧场上家的赞美。
2.教师范唱时要注意弱起拍的节奏及换号处。
3.学唱曲调。
(1)在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或钢琴单音弹奏曲调)中,找出曲调中的相同乐句。
(2)先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8小节,及第三乐句的`8小节,要求学生划3/4拍指挥图式唱谱。
(3)学生自学第二乐句的8小节,划拍把握好节奏的长短。注意弱拍节奏。
(4)在教师完整的弹奏曲调后,准确地唱好全曲。注意唱好三拍子的强弱感,并随着曲调起伏唱出力度的渐强、渐弱。
4.在歌曲演唱中要唱出对牧场家的爱。第三乐句是全曲的高潮,在力度上要稍强。
改编练习
1.非常熟练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学生自由选择两种拍号进行改编。
4.改编展示: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教师要多加鼓励学生的改编曲。
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但由于不同的拍号,所以情绪也不尽相同。
教学后记:本单元我通过音乐游戏、唱歌教学、律动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情”的感受当中来感受音乐,在“情”的呼唤中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渴望。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和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孩子去爱自己的家。充分的体现了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艺术原则。
音乐课教学设计6
【设计特点说明】:
《白鸽》是一首二声部的轮唱歌曲,就单声部歌曲来说,旋律采用上行音阶、同音反复的方式进行,学唱起来比较简单,但在同音反复的地方,音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首次接触“轮唱”这种演唱方式,许多孩子在学唱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找不着北”的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一是学会单声部的歌曲,解决学生的音准及学唱问题,二是要让学生掌握如何看“轮唱”的歌谱,最后是有层次、准确的演唱轮唱歌曲《白鸽》;教学重难点定为:同音反复时音准的处理和准确、有层次的演唱轮唱歌曲。
在完成教学目标一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模仿鸽子的叫声、有节奏的鸽子叫声、旋律的模唱等方式进行,同时解决了同音反复的音准问题,进而为学唱单声部歌曲降低难度。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在学生聆听两遍范唱之后,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方式学唱歌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完成教学目标二、三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聆听“轮唱”的歌曲范唱,感受“轮唱”的艺术魅力,并通过老师的提问,自己总结“轮唱”的定义,并在问题中分声部演唱,再将两声部合到一起演唱歌曲,并通过各种方式巩固。
在最后的拓展环节,我给学生聆听二声部轮唱《保卫黄河》,以及三声部轮唱《美丽的黄昏》两首歌曲,感受轮唱的艺术魅力。
在总结环节,我让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在网上聆听一首西班牙民歌《鸽子》,感受不同国度的不同音乐风格,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喜爱程度,自主选择是否继续学习。
白鸽【唱歌】
【教材分析】
《白鸽》这首歌曲是一首轮唱歌曲,共有三个乐句组成。歌曲采用音阶基级进的方式,上升、下降,旋律清晰明了,但同音反复处等地方,音准还是有一定难度。
【学生分析】
《白鸽》是一首二声部的轮唱歌曲,单声部旋律活泼、流畅、朗朗上口,但二声部轮唱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习起来会有点吃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并有感情的演唱单声部歌曲《白鸽》;学会看“轮唱”的谱子;掌握“轮唱”的演唱技巧,能够准确、有层次的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二声部的轮唱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协助能力以及学生的合唱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有感情地演唱,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感受身边的美好食物。
【教学重难点】准确、有层次的轮唱歌曲。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想请一种鸟类朋友来和我们一起来上音乐课,大家说可以吗?大家看,这是什么?(多媒体课件播放白鸽视频)
鸽子能为我们传递书信,是人类的好伙伴,传说,鸽子还曾口涎橄榄枝为战火中的人们带来和平的希望,所以鸽子又被看成和平的象征,被称为和平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鸽子有关的捷克民歌《白鸽》。
【设计意图】:课前和学生进行简单的言语交流,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交代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也向学生进行了“关爱和平”的“无声”教育。
二、节奏练习:
1、大家知道了鸽子有这么重要的作用,谁能来模仿一下鸽子的叫声?(学生模仿鸽子的叫声,为下一步的节奏练习做铺垫。)
2、老师今天请来的鸽子可不简单,它能发出有规律的叫声,你们听:2/4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 |
3、学习歌曲中的重点旋律:
小鸽子听到大家读的这么整齐,它想再考验一下大家,大家说行吗?这次它唱出了一连串的音符,你们听:
2/4 5 4 4 4 | 4 3 3 3 | 2 2 | 5 - |让我们一起来唱唱吧。
4、哼唱旋律:(通过个别学生引领、集体唱的形式,快速掌握歌曲的难点节奏,为下一步完整地演唱歌曲做好准备。)
大家听得这么认真,谁能用鸽子的叫声来模唱这句旋律?
5、小鸽子看到大家这么轻松的就把这句旋律模唱的这么准确,它要考考大家,看看谁的耳朵最灵,大家愿意接受小鸽子的挑战吗?
2/4 5 4 4 4 | 4 3 3 3 | 2 2 | 1 - |
6、模唱两乐句旋律,注意区分“1”和“5”。
【设计意图】:通过模仿鸽子的叫声、节奏练习、旋律模唱,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本课的难点,为学习单声部歌曲降低难度、做好铺垫。
三、学唱歌曲
1、初听单声部旋律,感受歌曲的情绪。
老师家里也养了一群鸽子,有一天当我上班就要迟到的时候,有一只鸽子跑到了我的窗台上,急切的呼唤我快起床,你们听。(教师范唱单声部旋律)。
你觉得鸽子用怎样的声音呼唤我起床?(亲切、急切)
2、复听音乐,让学生自主学习歌曲。
现在老师再来为大家演唱一遍,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首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有没有熟悉的地方?
(熟悉
2、3句,我们前面已经模唱了。)
3、随琴学唱
2、3乐句,并纠正不足。
4、学唱第一乐句。
看来大家都拥有两只“音乐”的耳朵,听得非常准,唱得也是非常完整。那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乐句的旋律有没有特点?
(老师弹奏第一乐句旋律,如果学生没有听出上行音阶的话,可以将其中的“5”省略,再进行弹奏。)
5、随琴模唱上行音阶,并在上行音阶的基础上学唱第一乐句。
6、完整的演唱单声部歌曲2-3遍,并进行感情处理。
【设计意图】:用最简单的方式、最朴实的方法,让学生尽快掌握单声部的歌曲内容,为下一步“轮唱”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轮唱歌曲
1、初次感受“轮唱”的效果。当这只乖巧的鸽子在呼唤我起床时,另一只鸽子也加入进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两只鸽子的歌声重叠在一起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播放轮唱)
2、我们再来听一遍,感受一下这两只鸽子的歌声有什么关系?两组、先后演唱、相同的旋律
3、讲解“轮唱”的演唱方式。
大家说的非常准确,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一种新的演唱方式——轮唱,谁能完整的再来说说什么样的演唱方式是“轮唱”?
4、大家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个“轮唱”的演唱方式?
5、介绍怎么看“轮唱”的谱子。
在亲自体验之前,我先来告诉大家怎么样看“轮唱”的谱子,在《白鸽》这首作品中,分了两组人来演唱歌曲,第一组人只看每个大括号里的第一行歌词,第二组人只看大括号里的第二行歌词,听明白了吗?
6、详细介绍在《白鸽》这首歌曲中怎样演唱。
为了让同学们更清楚一些,我们现在就把同学们的分成两组,一起来体验一下“轮唱”这种新的演唱方式。
A、第一声部
第一组同学在演唱的时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第一声部和我们刚才演唱的单声部歌曲《白鸽》有没有区别?
(有,多了“快起床”)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第一声部多唱了一个“快起床”,这样两个声部就可以同时结束。
B、第二声部:
第一声部的同学唱的这么整齐,现在轮到我们第二组同学了,在唱之前,请问同学们这样几个问题:
(1)、第二组同学应该看第几行歌词?
(2)、第二声部是不是直接唱的,前面空了几拍?
7、尝试“轮唱”的演唱方式。
两声部按照“轮唱”的演唱方式演唱歌曲,并在演唱的过程中,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声音的和谐、力度、速度等方面的问题。)
8、通过各种途径巩固练习“轮唱”。 (师生合作、男女生分组、互换等)
9、体会“轮唱”的艺术魅力。
大家演唱的已经是有模有样了,那谁能来说说“轮唱”和我们以前学过的“齐唱”、“独唱”,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10、课堂检验
抽查2-3组学生,并根据演唱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巩固练习。 (音准、节奏等)
【设计意图】:在整个“轮唱”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聆听作品,感受“轮唱”这种演唱方式,并通过提问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总结“轮唱”的定义,然后通过单声部演唱、两声部一起演唱的形式层层深入,直到学生能够准确、有层级的演唱“轮唱”,并通过各种方式不断练习、巩固,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轮唱”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协作的力量。
五、拓展延伸
聆听《黄河大合唱》的中经典二声部轮唱《保卫黄河》、三声部轮唱《美丽的黄昏》,感受轮唱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在最后的拓展延伸中,让学生聆听了两首轮唱歌曲,从音响效果上感受轮唱的魅力,为今后的合唱学习做铺垫。
五、总结下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捷克民歌《白鸽》,感受了“轮唱”这种演唱方式的艺术魅力。课后,同学们可以到网上欣赏一下另外一首以鸽子为主题的西班牙的民歌《鸽子》,感受一下西班牙音乐的风格与魅力。
音乐课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5课时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听赏《永远住在童话里》,感受欢快、活泼的情趣
智育目标:模仿动画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素质发展目标:用歌声和表演,复习本单元所讲的童话故事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不同音乐情绪的感受和听辨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欢快诙谐的情趣,并模仿动画中的主人公进行表演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相应的录音带
学生活动设计
听赏音乐 歌表演练习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1、听歌曲:录音或看录像。
问题:你喜欢这首歌吗?你听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2、听歌曲:声像结合(歌曲VCD、听歌曲看动画人物)
你可以试着唱一唱。
问题:
你能唱唱你记住的一句歌词吗?
你能模仿歌中唱到的动画人物吗?
3、听歌曲。
你可以任意表演你喜欢的动画人物。如果能跟着唱一唱就更好了。
4、创编新歌词。
问题:
你还喜欢哪些或知道哪些童话故事?可以把歌曲中的童话故事换一换。
教师将学生所改的歌词(只变童话故事其余歌词不变)写在黑板上。教师演唱学生更改后的歌词,学生跟着小声唱。
总结:
童话世界真美,如果这人间像童话一样美丽,我宁愿不要长大,永远住在童话里。
(二)“童话故事”表演
1、选择自己喜欢的童话自愿结合成组。
你喜欢我们学习的哪一个故事?或我们没学的你会表演的童话故事?喜欢同一个故事的小朋友为一组。
2、分组讨论:各组如何表演你所喜欢的童话故事,可以演唱、配乐表演、讲故事等等形式。
3、教师到各组与学生共同讨论。
4、各组分别表演,教师可参与某一组的表演。
(三)教师小结本单元内容
设计意图:
形象直观的录象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歌曲。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在创编歌词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学生把歌曲中的童话换一换,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教后反思:
《永远住在童话里》是一首极富情趣的儿童歌曲,歌中出现了很多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让学生结合插图,说出他们的名称,学生们一下活跃起来,这可是他们的特长,说起这些人物每个人都是津津乐道。但创编歌词相对来说有些困难,用简短的话语概括任务特点,有一定难度。
音乐课教学设计8
一、什么是教学目标?它与《课程标准》、教学任务是一种什么关系? 教学目标是怎样分类的?
二、为什么说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在确定教学目标上还 存在哪些问题?
三、《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其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你是怎样理解的?
目标是人类做事的内在动因,目标越具体明确,做事的自觉性积极性越高,效率越高,反之越低。
什么是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就是教学中师生所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
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有所不同。教学任务是以教师为主体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观期望。教学目标是将教学任务进行量化的规定,可观察、测量。教学任务仅限教师所用,而教学目标是师生共用的。
教学目标的分类:党的教育方针
课程目标 总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的编制建议
1 教学编制目标存在的问题
(1)盲目性
许多教师平时注重对教材的钻研,而忽略对《课标》的学习,它是教育工作的“小宪法”,它具有法律效力。而教材是《课标》的具体化,有些教师缺乏对《课标》的学习和掌握,把握不住教学的重、难点,导致教学偏离方向,如;不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而是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随心所欲,自己知道的地方就夸夸其谈,自己知道少的地方就讲或不讲,
(2)缺少独立思考机械照搬
有些老师图省事,不是通过自己劳动编制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把教科书、教案上的设计目标照抄下来,比较笼统空乏。
(3)不确切
有的教师由于不能系统、全面的掌握教材,制定目标存在要求偏低或过高情况,偏低--对学生已掌握了的东西,还要反复讲解,偏高--随意拔高要求追求难度学生难以接受,没有抓住重点。
(4)不全面
三维目标不能完整全面体现
如何做好编制教学目标工作
需要做以下四个层面的工作:
(1) 领会《课标》(指导方针)
(2) 弄懂吃透教材(加工材料)
(3) 了解分析学生(编制依据)
(4) 掌握编制方法(操作技术)
学习领悟《课标》的方法和策略
(1) 精读:通过通读、精读原文,作必要的圈点,重点地方应背记。
(2) 结合:以《课标》为出发点,到教材中找落脚点,融为一体。
(3) 提醒:一是在自己床头常放一本《课标》,自然无意的翻着,一是在教案空页上抄写《课标》。
(4) 对比:与过去《大纲》进行对照,思考为什么这样变化。
(5) 取经:向别人请教,向有经验教师请教,在报纸杂志听讲座看观摩来学习。
3、教师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掌握的要点:
教学目标包括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是在单元教学目标基础上编制出来的。
(1)全面-----体现多元化------案例
在教学目标编制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三维目标是整体不能分开,虽然从编制上可以分开列举,但实际在教学中是很难分开的,它是在教学同一过程中实现三个目标,而不是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完成。尤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体现渗透。
第二,陈述的语言要体现“学”的结果,而不是教的任务,就是说教学目标应表述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之后的知识技能,情感变化。
音乐课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
2、歌曲《牧童谣》表演
3、集体舞:《小牧民》
4、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木琴独奏曲)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自然、明快的歌声表现牧童放牧时的愉快心情。培养学生爱劳动、乐观向上的好品德。
2、通过学习集体舞《小牧民》,使学生初步接触蒙古族舞蹈的风格韵律,学做硬肩、笑肩、挤奶等动作。
3、通过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感受乐曲的风格、节奏上的特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
集体舞:《小牧民》
教学难点:
感受《我是人民小骑兵》风格、节奏上的特点。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表演歌曲《牧童谣》;综合训练。
1、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
2、请同学们试着背唱牧童谣,并讨论完成综合训练二。
3、提问:这首歌曲的歌词段数多、歌词较多,仔细观察它的歌词有什么特点?(问答式)
我们用什么演唱方式能够更好的体现这一点呢?(男问女答、女问男答、领唱与合唱等)
分别练唱。
4、请同学们上前表演自己编的节目。
优秀小组给红花。
5、请同学按照书上综合训练三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三、集体舞表演。
1、我们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像我们学唱的牧童谣就是有风味的歌曲。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有我国蒙古族的风格的一段舞蹈。
2、学习单一动作。教师示范讲解硬肩、笑肩、挤奶等动作。
两人一组练习。
3、分解动作进行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将整套动作串联起来完整练习。
4、跟着音乐练习。注意引导学生质朴的情感表演劳动时的喜悦。
5、请同学上前表演。
四、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
1、教师介绍: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欣赏一首民族风味的乐曲-木琴独奏曲《我是人民小骑兵》。
2、初听乐曲。
讨论:从教材中的插图请你说说这首乐曲表现了哪些内容?
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3、复听乐曲,请同学边听边随音乐做动作。
思考:乐曲是怎样表现小骑兵由远至近的?
回答问题(用强弱)完成听听想想。并用双响筒随音乐敲一敲。
五、听音乐下课。
板书设计:我是人民小骑兵
勇敢、努力克服困难
音乐课教学设计10
【教材分析】
剪羊毛这首歌曲是一首在澳大利亚广为流传的民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羊毛这一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棉”、“皮袄”来形容了工人们剪下来的羊毛,富于想像,很有童趣;歌曲为2/4拍子、大调式、二段体结构。第1乐句中前三句乐段的节奏基本一致,附点八分音符贯穿其中,句末都以“X.X︳X0”这一节奏收尾,第四乐句从高音“2”的附点节奏开始,连续级进下行到下方八度主音“1”,表达了对劳动的热爱和自豪的心情;第二乐段前两句的音调高昂,旋律起伏大,节奏明快,与前段行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两句重复了第一乐段的三四两句,表现了劳动者有节奏的动作和乐观爽朗的性格,点出了“热爱劳动”的主题。
【教学目标】
1.技能目标: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知识目标:熟悉并掌握附点八分音符和四分休止符。
3.情感态度目标:在学唱歌曲过程中体验牧民们劳动的快乐与意义。
【教学重点】
1.以愉快而有趣的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
2.感受附点节奏及休止符赋予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及其表现作用.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好歌曲中附点音符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朋友,看看它们是谁呢?哦,原来是喜羊羊跟他的朋友们。师问:他们要准备过什么节日?学生答:剪羊毛节喜羊羊说啊,小朋友们,春天了,我想换一身新衣裳,谁来替我剪羊毛啊!那你们先来模仿下剪羊毛的动作吧!
师:小朋友们,剪羊毛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啊?
生:卡擦卡擦卡擦卡擦
师:哦,老师觉得这太普通了,老师要考考大家,你能把他变成音乐的剪刀,有节奏的来剪羊毛吗?(出示节奏)老师这个节奏当中啊,出现了一个附点节奏。我们跟着来试一试吧!师:哦,你们都剪得这么棒,老师也想试一试:
XX.X|XX.X|XX.X|X0
音乐课教学设计11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北京喜讯到边寨》;
2、复习唱好《拉萨谣》;
3、聆听《东北秧歌》;
4、练习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情丰富唱好《拉萨谣》;
2、通过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苗族、彝族音乐风格;
3、学跳秧歌的基本舞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管弦乐曲,曲调欢快、热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藏族歌曲《拉萨谣》,今天我们一起复习复习,要唱得更好一点。”
2、学生齐唱。
(二)开始上课
1、跟录音演唱。
2、难点指导,跟伴奏带让学生有表情、有感情演唱。
3、过渡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师:“演唱完畲族歌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以苗族、彝族音调改编的曲子《北京喜讯到边寨》。”
4、让孩子看着简谱聆听,感受三部分七个主题的音乐旋律。
5、让学生谈谈听后感,教师总结。
6、完成听听想想问题。
7、聆听《东北秧歌》,让学生猜猜此音乐的舞种。
8、引出“秧歌舞”。
9、教师示范跳“秧歌舞”,学生喊口令。
10、动作分解教学……
11、结束。
音乐课教学设计12
设计思想:
本节课我根据音乐欣赏教学应该遵循艺术本身的规律,从听觉入手,从情感入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重点强调了“听觉”的培养,以“听”为主,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由想象、联想并用各种方式表现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下面将教学的思路作一简述:
一、导入:
课间播放“金蛇狂舞”音乐,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中自由走进教室,从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无形中对音乐有所感受,为教学埋下伏笔。然后教师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反映,自然地引出再听音乐片断,并让学生通过听辨、思考、讨论,让他们给乐曲命名,给一首从未接触过的作品命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初听全曲的积极性,他们会全神贯注地去听,去想象,去创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起了学习兴趣。
二、简介作品:
通过教师简明、生动的讲解,使学生对作品相关的常识、时代背景、创作意图、曲式结构等有简单了解。
三、简单的分析作品:
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分段听赏的方法,使学生对每个乐段有所感受与体验。首先让学生听引子部分。听后师提出问题:引子部分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酝酿了什么情绪?通过学生的描述,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联想力,通过哼唱加深记忆。接着让学生听A段部分,听后师提出问题:引子过后是什么乐器把引子与第一乐段连接起来的?力度上有什么变化?有何作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回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力度的听辨力与联想力,通过哼唱加深记忆,进一步感受了音乐的欢快情绪。最后让学生听赏B段部分,师提出问题:A乐段和B乐段哪个乐段最热闹?用什么乐器来烘托热烈欢腾的气氛的?你能说说这段乐曲的创作特点吗?你能说出乐曲中堂鼓的节奏吗?通过让学生小组探索讨论,让学生自己画图形谱从而了解作品的创作手法,并通过用筷子模仿堂鼓演奏,加深音乐记忆,感受“对答响应”与“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在乐曲中的运用和效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与音乐理解能力与表现能力。
四、复听全曲:
在对作品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复听全曲,然后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按音响的顺序在课桌上排列起来,并让学生小组互相把听到的音乐描述下来,从而检测学生对音乐结构的分辨力,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又掌握了全曲的结构。
五、用筷子为乐曲伴奏:
在学生中找出一名小指挥中,到讲台上指挥,要求学生在听到引子部分时随意做律动,在听到A段部分时用筷子互相敲击,在听到B段部分时用筷子模仿堂鼓的敲法为乐曲伴奏。
六、课堂小结:
以往的小结通常都是由教师进行的,本节课由学生来进行小结,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同时也检测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思维。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让学生感受音乐热烈、欢腾的情绪,从情感上喜爱这首曲子。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让学生听、辨、唱、奏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从中获得音乐的乐趣与成功感。
教学内容:
1、听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
2、用肢体与筷子感受并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的情绪,用筷子模仿中国堂鼓的敲法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2、了解“对答响应”与“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在乐曲中的运用和效果。
教学难点:
了解“对答响应”与“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在乐曲中的运用和效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筷子、图形。
2、学生准备:图形、筷子。
教学方法:
1、用多媒体课件,使其视听结合。
2、发挥欣赏教学的“通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乐曲情感的认知加以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学设想:创设良好姝教学氛围,为教学埋下伏笔。)
1、课间播放《金蛇狂舞》的音乐,学生在音乐背景中自由走进教室。+
2、导入课题:
(教学设想:根据学生的反映,自然地引出再听音乐片断,并让学生通过听辨、思考、讨论,给一首从未接触过的作品命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初听全曲的积极性,他们会全神贯注地去听,去想象,去创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刚才进教室时听到的音乐片断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你们注意了吗?
生答后,师问:你能用色彩或线条表示乐曲的情绪吗?
学生回答后量,师:你们说得都很好。这种热烈欢快的情绪是用什么乐器来烘托的呢?听了音乐你能联想到什么呢?
请同学们小组互相交流,然后指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完整地听一遍音乐,听后请给这首曲子起个名子,为什么?请说出你的想法。
学生给乐曲命名后,师小结:同学们给乐曲起的名字都很好,这首曲子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欣赏的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板书课题,并多媒体显示。
二、简介作品:
(教学设想: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使学生对作品相关的常识、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主题和它的发展变化、曲式结构等有简单了解。)
这首曲子是聂耳根据我国古老的民间乐曲“倒八板”改编的。原曲经常在民间喜庆的节日里演奏。聂耳在改编时把原曲欢腾的情绪作了进一步的渲染,使旋律更具有鲜明的节奏特点,这一富于弹性的节奏贯穿了全曲,表现了我国江南水乡人民在节日里赛龙船时,人们欢腾的情绪。全曲由三个乐段反复交替组成。
三、简单的分析作品:
1、多媒体显示引子部分(■)谱例,引导学生听引子部分。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的描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联想力,通过哼唱加深记忆。)
学生听后,师提出问题:引子部分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酝酿了什么情绪?
学生回答后,跟录音哼唱旋律。
2、多媒体显示A段(●)谱例,引导学生进行听赏。
(教学设想:培养学生对力度的听辨力与联想力,通过哼唱加深记忆,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欢快情绪。)
学生听后,师提出问题:引子过后是什么乐器把引子与第一乐段连接起来的?力度上有什么变化?有何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师小结,学生跟录音哼唱旋律。
3、多媒体显示B段(▲)谱例,引导学生进行听赏。
(教学设想:通过节奏参与加深音乐记忆,感受“对答呼应”与“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在乐曲中的运用和效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与音乐理解能力与表现能力。)
学生听后,老师提问:
(1)音乐在力度和音色上是怎样对比的?
(2)表现了什么样的场面?
(3)A乐段和B乐段哪个乐段最热闹?
(4)用什么乐器来烘托热烈欢腾的气氛的?
(5)你能说出乐曲中堂鼓的节奏吗?
(6)你能说说乐曲的创作特点吗?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师小结,并让学生在黑板上用自己的谱记录乐句的长短,从而让学生了解“螺丝结顶”的结构形式。
师点按鼠标,B乐段谱例下显示堂鼓的节奏,学生跟录音哼唱旋律,然后分组用锣鼓经式读法读出堂鼓的节奏,并用筷子模仿堂鼓演奏,感受“对答呼应”与“螺丝结顶”的创作手法在乐曲中的运用和效果。
四、复听全曲:
(教学设想:通过摆图形的方法检测学生对音乐结构的分辨力。)
1、让学生看多媒体显示的谱例,听全曲一遍,然后让学生用图形(■、●、▲)按音响的顺序在课桌上排列起来,并指生上讲台在黑板上排列。
2、学生摆完图形后,师:你能把听到的音乐用语言描述下来吗?让学生小组互相描述。然后指生进行描述。
五、用筷子为乐曲伴奏: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参与,巩固音乐的记忆,加深对音乐的感受,再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学生中找出一名小指挥,到讲台上指挥,在听到引子部分时随意做律动,在听到A段部分时用筷子互相敲击,在听到B段部分时用筷子模仿堂鼓的敲法为乐曲伴奏。要求学生要耳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联想着在节日里人们在舞龙灯、耍狮子、要表现出人们奔放欢乐的情绪。
六、小结:
(教学设想:小结通常是由教师进行的,本课由学生小结是为了检测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虽然三言两语,但比教师总结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
老师可强调补充:我们感受到了民族器乐的丰富表现力,希望在以后的欣赏教学中同学们能用心去感受音乐,用我们的身体、表情、动作来表现音乐,从而更好的参与音乐实践,并从中获得音乐的乐趣与成功感。
音乐课教学设计13
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获得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理论依据:
生本课堂重在于全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其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们的生本音乐课堂教学是把一切学习的权利交还学生,提倡把学习、思考的时间、空间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学习的舞台,它是在老师的适当指导下学生感受、学习新知识的,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与新课标倡导的理念不谋而合。
本课音乐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以体验、合作、表现音乐为主线。以兴趣为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捷克民歌,C大调,2/4,一段体,二声部轮唱。旋律流畅,节奏规整,歌曲由三个乐句组成,结构虽然短小,但是旋律流畅,情绪欢快,表达了“我”对白鸽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感受两个声部表现出的和声美,指导学生运用自然真挚、有控制的歌声表现歌曲,同时教会学生看二声部的歌谱。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个性差别大,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对自然界和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和乐器进行模仿,能够随着熟悉的歌曲和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乐于参加各种演唱活动,并能在唱歌演唱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用自然的声音进行独唱、轮唱等等。并且乐于参与各种演奏形式。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白鸽》,体验歌曲的欢快情绪和愉悦情感。
2.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有感情地表现二声部歌曲。体会二声部歌曲演唱的特点与美感,在演唱中感受集体主义的精神,体验合作带来的愉悦。
教学重点:能正确把握旋律的节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合作互动的美感。
教学难点:演唱中能准确把握旋律与节奏,在“对抗”中保持平衡与自然,体验合作,感觉声部的和谐美与层次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聆听《白桦林好地方》
师:我们刚一起演唱了这首《白桦林好地方》你能告诉我这首歌是那一个国家的民歌吗?在这册教材里我们学习了很多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歌曲,你想想《小小少年》是那个国家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捷克的民歌《白鸽》。
二、节奏训练
2/4DD DD , DD DD , CC ,B
1、齐读节奏,要求学生边读边用手点出节拍,两遍。
2、节奏卡农,分两组进行合作练习,第一组连续读两遍节奏,第二组空四拍开始。注意学生在读节奏的过程中要手打节拍,保持一个速度。
三、发声训练
1、复习音符的位置,老师指,学生轻声说唱名并做出手式。
2、陏琴演唱音阶,注意发声方法。
3、模唱,学生听琴看老师手式模唱歌谱中重要的乐句。
4、清唱歌谱,老师用手式带学生演唱歌。
四、新授课
1、初听歌曲,感受情绪,听一听与我们之前的歌曲有什么不同歌曲清新、琅琅上口,展现了清晨时的一派宁静、清新的气氛。表现出人与白鸽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
2、复听歌曲,感受轮唱
教师导语: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我们之前学过,你还记得吗?咱们再听一遍,请你回忆一下!
学生回答,教师给予纠正。点明歌曲为二部轮唱的演唱形式。
3、介绍捷克,学生看PPT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白鸽》捷克的民歌,就让我们一起来简单的了解一下捷克吧。
捷克,位于欧洲中部的内陆国,东靠斯洛伐克,南邻奥地利,西接德国,北毗波兰。地处北温带,受海洋气候影响较大,年均温度6.5℃。年均降水量为696毫米。面积78866平方公里。人口一千多万人。其中90%以上为捷克族,官方语言为捷克语。主要宗教为天主教。捷克首都,布拉格。捷克在音乐创作上有着优秀的传统,在欧洲音乐中独树一帜。
师:如果那个同学对这部分内容感兴趣,可以课下搜集一些资料来和大家分享。
4、学唱歌谱
1)、学生通过手式学唱歌谱,注意学生在演唱时的音准。 2)、跟伴奏视唱歌谱(五线谱教学软件)
学生从慢到快学唱歌谱(60、80、100速)
5、歌曲演唱1)、唱一声部歌词
学生随琴演唱第一声部歌词,要求能正确而熟练地唱出第一声部旋律。唱熟后分组检测。
2)、学生分声部轮唱,进行合作练习。
师:轮唱的特点就是有两个声部,一前一后的演唱。(出示二声部动态歌谱)
A、学生随音乐跟唱第二声部歌曲。
提示学生:同学在录音演唱了两小节(数四拍以后)之后进入演唱,静心保持旋律的准确流畅。不要分心,按节奏演唱自己的旋律部分。既保证各声部的旋律正确和节奏饱满充分,又要“耳听六路”,感受声部的不同层次,体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矛盾”与“统一”。体会合作的快乐。
B、老师请几个同学和老师一起合作演唱歌曲。
学生唱第一声部旋律,老师唱第二声部旋律。让同学们清晰地感觉轮唱的不同层次和效果。
C、学生分声部演唱歌曲。
教师导语:我们能够准确的和录音轮唱了,那大家能不能自己试试呢?教师提示:当和录音轮唱时旋律、节奏基本上做到统一准确后,教师指导学生向“均衡”与“和谐”的高目标迈进。要求学生份两个声部演唱,各声部不要声嘶力竭地“抢风头”、“比嗓门”,而是力求保持声部的轻松自然,唱出旋律的递进感和强弱分明的节奏。由于整个旋律中每颗音符都没有连音线,因此每个字音力求自然轻快,不要唱得过强过亮。四分音符要饱满,二分音符要拖够时值,让声音平稳延伸。
D、歌曲处理、提高。
师:你可以想像一个画面:清晨,阳光明媚,空气清新,阳光从窗子射进屋里,这时,有一只白鸽停在了窗台上,正咕咕咕的叫着,多美的画面啊。这时应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呢?
我们用自然的声音演唱,自己演唱的同时还要听到另一声部的声音。你可以想一想:男孩睡的可真香啊!我们用什么样的情绪来呼唤他呢?急促,亲切,跳跃的声音。
我们来看看,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的旋律一样吗?那哪个声部先唱?注意了,第一声部比第二声部多了一个快起床。我们大家分为两个声部,一起来唱唱。
3)、检测练习,更好的完成歌曲、表现歌曲。请学生到前边来演唱歌曲。
五、拓展
欣赏捷克民歌《牧童》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捷克的音乐。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捷克的《白鸽》这首歌曲,也体验了轮唱的演唱形式。你们知道吗?外国还有很多优秀的民歌作品,它们代表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能够多欣赏一些外国民歌,增加自己对各个国家民歌的了解。
音乐课教学设计14
我所上的是花城出版社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课动物世界小东和他的动物朋友中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这是一首流行于台湾的叙事性民歌,歌曲以一个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时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却在一旁讥笑它的情景。歌曲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音乐形象天真纯朴富有生活气息。歌词结合紧密,大多一字一音,与口语相近,质朴自然。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指导学生用明亮、轻巧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速度和语气表现歌中骄傲自大的黄鹂鸟和锲而不舍的蜗牛形象。
2、指导学生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
3、使学生懂得在生活和学习中要象蜗牛一样要具有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用明亮、轻巧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速度和语气表现歌中骄傲自大的黄鹂鸟和锲而不舍的蜗牛的形象。为了全面准确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我针对儿童好新、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但容易对有趣、富有童趣的事物产生兴趣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采用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设计本课过程的。
(一)组织教学导入课题,在组织教学这一环节中我采用结合上节课学生所接触的熟悉的各种小动物的名字,以亲切的谈话的方式引入课堂。一开始就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同学们小东家可真热闹,有这么多的小动物朋友,今天又来了两位,请仔细听他们是谁呢?随即播放歌曲录音,同学们顿时产生好奇心带着问题,带着疑问,走入了课堂。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蜗牛与黄鹂鸟》视频,以比较直观性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初步熟悉了歌曲的旋律、初步感知了蜗牛与黄鹂鸟的音乐形象,而且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为完成歌曲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二)歌曲教学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边听边用不同角色的音乐形象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对歌曲反复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对歌曲的表现形式及情感内涵的把握,并在听、唱、演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角色形象。我主要分两大块来完成:一是学唱歌曲,二是歌曲处理。一开始我并没有让学生马上聆听歌曲而是通过看图片听音乐故事这样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蜗牛与黄鹂鸟》的歌唱内容,以口语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理解,使学生对歌曲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创设一定的情景,扩大学生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画面,运用听唱法这种歌曲教唱的方法来完成歌曲学唱的。在歌曲处理这个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改变歌曲的速度、运用不同的情绪的来演唱各个角色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蜗牛是怎样的形象,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和感情来表现蜗牛的形象。同样的方法,黄鹂鸟呢?这样容易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在接下去的拓展内容环节中,我设计了学生比较喜欢的分角色比赛唱,戴头饰表演唱和填词创编故事等内容,而第三个内容填词创编故事,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我认为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在此环节中,我采用的是边引导边让学生说的方式进行的,最后老师总结。总之,拓展的内容对于发挥学生的创编和表演的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增强他们音乐表演的自信心,在他们在唱、听、看、演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更重要的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教学让他们学习到了蜗牛的这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音乐课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智育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牧童》和欣赏童声合唱《山童》,感受和唱歌曲带给人的美妙和声以及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
2.欣赏《牧童短笛》,掌握作品的曲式结构,理解作品所表现得意境。
3.了解我国著名音乐作曲家贺绿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关作品。
[素质发展目标]:继续进行二声部合唱的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二声部歌曲。通过学习歌曲《牧童》,加强二声部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二声部演唱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因用歌声表现歌曲描绘得意境。
2.用运自主学习的方式,了解我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生平秩事及他的相关作品。
[教学难点]:学习二声部歌曲《牧童》。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录音带、欣赏乐曲课件
学生活动设计
进行二声部演唱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歌曲《牧童》,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音乐作品吗?同学们会唱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2、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首由中国著名的音乐家创作的音乐作品钢琴独奏《牧童短笛》。
二、欣赏乐曲
1、初听乐曲,提示:根据乐曲的速度变化,可以将乐曲分成几段?每段的速度有什么不同?
2、分段欣赏,体会乐曲的情绪。
记忆第一乐段的主题旋律。
(1)第一乐段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你联想到了什么?
A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B出示第一乐段的主题旋律,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哼唱主题旋律。
C乐曲特点:中速、旋律优美、节奏舒展、情绪抒情。
(2)第二乐段的速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情绪是怎样的?你联想到了什么?
请你用线条表现音乐的旋律的特点。
(快速、旋律跳跃、节奏欢快、情绪热烈)
(3)欣赏第三乐段:听一听,这一段与前面的哪一段相似?有没有不同的地方?
(与第一段相似,但音多了,节奏密集)
教师在琴上弹奏第三乐段的主题,告诉学生这种方式叫做“加花”。
3、完成书上的练习。
4、完整欣赏乐曲,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部作品的感受。
5、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关于牧童的古诗、故事或者绘画作品?
5、欣赏由长笛演奏的《牧童短笛》。
三、简介作者,欣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