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书法》教学设计
《中国书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书法的演化过程、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2、了解书法的基本结构规则。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美”。
教学准备:
有关的文字各体作品、名家书法图片(如王羲之和兰亭)。
教学设计:
1、导入。
(1)录像放映绍兴兰亭风景区介绍短片,介绍 “书圣” 王羲之和兰亭,了解书法艺术的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2)教师讲解书法艺术的社会功能。
(3)提问学生:哪一件书法作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讲讲你的理由。
2、新课讲解
(1)课件放映自商代甲骨文至秦、汉、晋、唐、宋代的部分优秀书法作品图片。
(2)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书法的特点,提示学生思考:书法艺术是如何从甲骨文演化而来的?
3、深入分析。
(1)分析“永字八法”所体现出的动势。
(2)演示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几种不同书体。(3)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这些字体的艺术特点。
4、欣赏要点。
(1)展示书法名作“天下三大行书”,提问学生:如何来欣赏一幅书法作品?(2)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用笔、结构、意境等方面感悟、赏析。
5、课堂延伸。
找一找生活中的“书法”,并结合名胜古迹搜集书法的故事。
第二篇:中国书法教学设计
六年级中国书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中国书法,了解几种书法的类型及其特点。
2、初步学会欣赏书法的方法
3、通过欣赏历代名家物品,感受书法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联系,体验中国书法传统的文化内涵,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欣赏书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从书法艺术中体会传统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加深对艺术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现场书写草书“如意”,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中国书法?
要欣赏中国书法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是中国关于汉字书写的一种艺术
(二)、写字与书法的区别
写字与书法虽然不是同一概念,它们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写字是书法艺术必须具有的基本要求,而写字向美的方向追求达到艺术的高度,才能成为书法。写字:以实用为目的 书法:以审美为目的
(三)、书体的类型及特点
1、欣赏图片,学生说出各种书体
2、教师介绍五大书体的发展脉络图
3、五大书体在笔画、字形上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4、师生归纳。
(四)、欣赏书法的方法
1、播放一个关于书法欣赏的视频(实的方面和虚的方面)
2、用笔:分析“永字八法”所体现出的动势
3、结构:变化中求平衡
4、章法的组成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
形制(中堂、条幅、对联、横幅、斗方、扇面)②
正文
③
落款
5、书法的意境美
用哪种书体创作下面的诗句,更能表现书法内容的意境美? ①、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②、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③、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五)、古代书法作品欣赏
1、楷书四大家
2、三大行书法帖
3、《兰亭序》
三、学生练习,用钢笔临摹《兰亭序》
四、课堂小结
第三篇:中国的毛笔和书法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中国的毛笔和书法》教学设计
第五中学
马艳
教材分析:
毛笔是书写汉字的重要工具,毛笔的产生和使用促进了汉字书写艺术的发展,甚至可以说没有毛笔就没有书法,一支得心应手的毛笔是写好字的必备条件,因而毛笔在文房用具中居于首位。此课介绍中国的笔和字,丰富学生的书法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对书法艺术和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辨别书法的主要书体。
2.通过临摹体会毛笔的独特属性,在习字中体验用笔方法。能力目标:
通过书法的练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目标:
欣赏经典的书法作品,感受中国书法的形式美感,并与同学交流。课前准备:
每位学生课前准备好书法课本.水写练字布.毛笔.清水。以备上课之需。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手握毛笔,让学生辨认并说出毛笔的作用,以此导入本课。出示多媒体本节课标题《中国的毛笔和书法》。展示书画作品和书法作品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届课的展开奠定基础。
二.学习书法
受益无穷
1、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2、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书法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
4、书法能促进学生养成细致、专注、沉着、持久的学习品质。
目的:让学生了解学习书法的好处,能喜欢上书法,能主动自觉的学习并练习好书法。三.认识毛笔:
毛笔的构成:笔头、笔杆两部分
笔头由:笔锋、笔腰和笔根三部分构成 笔豪一般分:硬豪、软毫和兼毫
总结:使用软硬不同的笔豪和不同的运笔方法,会产生变化丰富的笔墨效果。
特别注意:大笔写大字,小笔写小字 四.执笔方法:
总结了毛笔执笔的五字口决:“擫(ye按)、押(压)钩、格(顶)、抵(托)”。据说这个口决是由王羲之传下来的。
擫(ye按)——用拇指指节首端紧贴笔管内侧,由左向右用力。
押(压)——用食指指节末端斜巾笔管外侧,由右向左用力。
钩——用中指紧钩笔管外侧,由外向仙用力。
格(顶)——用无名指指甲根部紧顶笔管内侧,由内向外用力。
抵(托)——用小指自然靠拢无名指,起辅助作用。五.书写姿势
写字的姿势又称身法,是书写的一个基本备件,古今书家对此都十分重视。写字姿势不正确,会影响练字效果,必须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
如果书写大小在10厘米以内的字或篇幅较小的行草书,可采用“坐势”。
坐势的要领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六.名家书法作品欣赏
1.欣赏经典的书法作品,感受中国书法的形式美感。
2.提高学生对书法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七.书写练习
1.以“永”字为例,了解汉字的基本笔画横、竖、撇、捺、钩、折、点与挑。
2.楷书中每一个笔画都包含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具体要求:逆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
3.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课堂小结:
“ 宝刀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法的提高需要我们刻苦.耐心的坚持练习,愿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喜欢上书法,写出一手好字来。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内容比较多,特别是基础理论知识需要学生掌握,造成课堂气氛不太活跃,在名家书法作品欣赏环节,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在书法练习阶段,学生能认真练习。反思基础知识环节,进行改变传统教学,决定让学生小组合作预习,学生代表讲解,评最佳“讲解员”,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第四篇:书法教学设计
《汉字笔画
(四)》教学设计
一年级 书法上册 子弟学校 刘珍珍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基本笔画的基本运笔方法,使他们能感受到硬笔书法的美妙,激发起学生写字的兴趣。
2、掌握横折弯、横折弯钩的写法。
3、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横折弯、横折弯钩笔画的汉字。教学重难点:掌握横折弯、横折弯钩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前两天我们到汉字笔画大家庭中去作客了,今天他们又向我们发出了邀请,我们再去玩一玩吧!
二、复习已学过的笔画
师:刚进门就有一位门岗小哥哥拦住我们啦!谁能给他说说让我们进去呢?(学生表达)
师扮演门岗小哥哥:要想进去必须闯过这一关才行!(课件展示已学过的笔画)生:(回答出现的汉字笔画)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喊喊他们的名字吧!师:再来边喊边写好吗?(书空笔画)
三、学习横折弯的写法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门岗小哥哥很佩服大家呢!听,他在给我们鼓掌呢!在掌声中又有一位新朋友向我们走来了!你认识他吗!生:横折弯。
师:有同学认识它!你再来叫叫它!-----大家一起来叫叫它!
师:(讲解“横折弯”的写法,板书要领:横画短、折处顿、弯要有一定的弧度)下面,请同学们在田字格中书写一行“横折弯”。边写边想要领,看看谁能最好得运用要领。(写字姿势提醒)
师:刚才同学都很认真的书写了“横折弯”,大家都很快掌握了要领,太棒了!那把它放到汉字里你还认识它吗?(课件出示“朵”)师:这是什么字? 生:“朵“。
师:什么朵?(学生组词)
师:看老师描一下这个字,注意笔顺。我们大家一起来写一下吧!(书空)
师:把它放到田字格里要注意什么呢?
生:“横”在田字格的横中线靠下一点儿的地方起笔,微微上斜,右半边儿到横中线上。
师:同学们真细心啊!当中“横撇”的写法要领是什么啊? 生: 横画短、折处顿、弯要有一定的弧度
师:很好,现在就请大家在田字格中书写一行“朵”字,看看自己能把“横折弯”很好得运用到“朵”字中吗。(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师:展示并评价学生作品。
四、学习横折弯钩的写法
师:横折弯还有一个双胞胎姐姐呢!他们长的一模一样!老师完全分不清!你能分清楚吗? 生:(说自己观察的结果)师:你太厉害了!
师:(讲解“横折弯钩”的写法,板书要领:横画微微向上斜,弯要圆润,挑出钩来收笔。下面,请同学们在田字格中书写一行“竖弯钩”。学生作品展评。
师:同学们写得真不错,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带有“横折弯钩”的字该怎么写。(课件出示“九”)师:还记得它的笔顺吗?我们一起来。
师: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九”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怎样的? 生:(自由说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师:同学们真细心啊!当中“横折弯钩”的写法要领是什么? 生: 横画微微向上斜,弯要圆润,挑出钩来收笔。师:很好,现在就请大家在田字格中书写一行“九”字。(师巡回指导,强调写字姿势)师:展示并评价学生作品。
小结:我们今天在汉字大家族中遇到了我们的老朋友,又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收获真是不少!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跟他们见面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熟记他们的名字哦!今天我们就先跟汉字家族说再见吧!
第五篇:书法教学设计
硬笔书法
(六)提 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
(七)钩 有竖钩、竖弯钩、戈钩、卧钩
(八)折 共有18种形态
(一)点 点画在一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
1、侧点(右点)
侧点又称“右点”。写法为由轻到重,向右下方顿笔,最后回锋收笔。口诀:“轻——重——回锋”。
侧点的形状是头尖、背鼓、尾圆、腹收。既象掰开的一瓣蒜,又象一粒苹果核。在点当中,侧点的应用是最多的,所以一定要把侧点练好。如“下、斗”等字。
2、垂点(左点)
垂点也叫“左点”。写法是由轻到重向左下顿笔,略带弯度,最后回锋收笔。口诀“轻——重——回锋”。垂点多用在竖心旁或宝盖头,有时需向左或向右倾斜。
垂点的形状是上面尖,下面圆。形似一滴下落的水珠。如:“忏、州”等字。
3、其它点
(1)、横点实际上是短横的缩写,如:“非、耳”等字。
(2)、撇点即短撇的缩写,如:“平、半”等字。
(3)、竖点为短竖的缩写,如:“主、立”等字。
(4)、挑点即斜提的缩写,如:“汁、江”等字。
硬笔书法点的写法:
轻轻起笔,渐渐重,停顿一下,往回推动。
1、右点:下笔轻,由轻到中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手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
2、左点:写法基本同右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点,收笔时要顿笔。
3、竖点:稍微有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此,点的形态教直。
4、长点: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慢一些。
楷书技法 横的写法
一个笔画的书写都有以下几个步骤:起笔、行笔、收笔.横画也不例外,由于起笔的方式不同,又有圆笔和方笔之分.一、圆笔横的写法
以颜真卿《勤礼碑》和柳公权《玄秘塔碑中的“三”字为例,它们的上横部是典型的圆笔横画.它的书写方法如下:
① 向右上逆锋起笔;② 提笔圆转;③ 中锋向右行笔;④ 提笔圆转;⑤ 回锋收笔.为什么要逆锋起笔且要回锋收笔?写横画中锋运笔不逆锋起笔和回锋收笔两头是尖的,古人将它称为“枣核”.不完美、不含蓄.圆头横如果没有①后两步,就难成其为“圆头”.然而,仅有①、②和行笔③就将毛笔直接提起离开纸面,就会出现有些地方有墨.有些地方没有墨的“折木”的现象.“折木”是横画的病笔.④、⑤收笔的目的是为了将“折木”部分填满写实,而不是为了收笔而收笔.初学者在写圆笔横画时,即使按上述步骤写,还是难写出像字帖上那样的横画来,往往在横画的两头出现如哑铃一般的大墨团.造成这一弊病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对元书纸的吸水性能掌握不够,笔上的墨蘸得太多、太饱,一下笔,墨就涨出来了,形成大墨团.(2)书写速度太慢,加上起笔和收笔的地方都有逆锋、回锋的往复动作.(3)有的家长、老师要求孩子练字起笔时将笔在纸上顿几下,到收笔时再将笔顿几下.只知道起收笔的动作,不知道起收笔的目的,顿出了两个大疙瘩来.(4)起笔逆锋或收笔回锋时幅度过大,按笔过重,甚至将笔肚子也当作笔锋逆进去了,这样在起笔、收笔时将笔转一大圈子,当然会在笔画的两头大出许多来.其实,所谓逆锋、回锋的“锋”,是笔尖上的那么一丁点的地方.逆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笔画外有尖锋的外露,因此,逆锋和回锋的动作要小,速度要快.(5)有一个很关键的步骤——“提笔”,被忽略了,特别在最后的④⑤要提笔、圆转、收笔.如果没有提笔,笔仍处于下按下的状态就回转、收笔,必然会出现大墨团.二、方笔横的写法
以柳体“一”字和颜体“五’字为例.它们是典型的方笔横画.书写的方法如下:
① 切笔直下;② 提笔;③ 折锋后中锋行笔;④ 向右上提笔;⑤ 顿笔;⑥ 提笔、圆转收笔.切笔直下,就是起笔时直接下笔,没有逆锋的动作,应该说方笔的棱角处就是露锋的一种表现.切笔就是把笔锋直接切入,古人称之为“欲横先坚”.这时实际上笔毫是倒下去的,笔锋在上,笔肚子在下,如果直接右行写横画,势必出现偏锋,所以紧接着就是提笔②,这个在切笔直下处原地提笔十分重要,它是使笔毫转变成中锋运笔的关键.这一点,明代的董其昌早已在他的书论中阐明:“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偃,乃千古不传语.”发笔处就是起笔的地方,就要把笔提起来;“不使其自堰”,就是不让它偏锋运笔.因此可以说“提笔”是下一步运笔的关键,也是中锋运笔的前提,提笔以后是折锋右行.所谓折锋,是指笔锋毫面的折换.譬如切笔直下是用“南面”的笔毫,提笔折锋后用”东面”的笔毫中锋书写横画.折锋也是转换成中锋运笔的一种手段,古称为“翻折”.初学提笔折锋有一定的难度,要求笔挺起来的程度恰到好处.提不到位,笔锋仍处于偏锋状态;提过了头,又会出现起笔切下的墨痕大、中锋行笔的笔道细,被称之为“钉头”的病笔;提笔不够或不提笔,横画的上方露出直下起笔的锋尖,是古人称之为“喙”(hui如鸟的嘴巴)的病笔.古代书法家要求写毛笔字横画要“左去喙,右去吻”,说的就是要藏锋起笔,去除如鸟嘴一样的“喙”;收笔提笔藏锋,去掉如嘴巴一样的或“折木”等缺陷的“吻”.横画除了方笔、圆笔之外还有一种,起笔不是切笔直下而是逆锋,属于逆锋起笔的方笔.其书写方法是在方笔切笔直下起笔之前加进逆锋起笔即可,这里不另赘述.方笔、圆笔的起笔方法是各种书体和各种笔画的基本运笔方法之一.康有为称:“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可见方笔、圆笔的重要.我们将楷书根画的方笔、圆笔写熟练了,其他笔画的方圆写法无不相类,也很容易过关.此关一过,以后不论写
行书还是草书,其方笔、圆笔也都以此法人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要先学楷书的缘故之一.三、横的主次及态势
横画有主笔、次笔的区分.如“三”字和“五”字的底横均为主笔,其他的横画为次笔.我们将这两个字的横画主笔和次笔作一比较就会发现:主笔长、次笔短,主笔重轻起伏大.次笔变化小,尤其是起笔、收笔,主笔强调,次笔马虎.譬如,主笔横画的收笔,与次笔相比多一顿笔的动作.横画除了有主次之分外,还有态势的变化.它不是平直如尺,而是有一定的斜势和俯仰的态势变化.不同的字和不同位置的横画其态势也各不相同,因字而异,不可生搬硬套,须掌握其一般的规律.(一)横的斜势
横画是有一定斜势的.如果每横都平直无变化,那么这个字必然僵硬死板,缺乏生气.因此,颜真卿、柳公权及历代众多楷书大家的作品中的根画都有一定的斜势.一般横画的斜势都是以左低右高的形式出现.这与从古到今强调写毛笔字要用右手执笔有关.因为以右手手腕为圆心、以手掌为半径写一横画,必然会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并形成带有一定弧度偏势的横画.因此,这一横画的态势是自然的,是右手握笔的必然结果.一般楷书横画的倾斜度往往与水平线呈5度左右的夹角.正因为这左低右高的斜势,使字体形成略微左倾的态势,从而产生一些动感.(二)横的俯势
以柳体“三”字的底横为例,横呈中间拱、两头低的态势,叫俯势,也叫“覆势”.“覆”,底朝天往下盖的意思.也就是说,其态势像是一只底朝天的盘子.如果在“三”字下横底部画一直线,就会发现横的两端基本呈水平状态.这就告诉我们‘三”字下横虽有斜势,且中拱,但支撑点仍然是很平稳的.(三)横画的仰势
与俯势相反的是仰势.柳体“三’字的上横就是仰势.它的中间呈微微的凹陷状,好像一只能承接雨露的浅盆.柳体字在一个字里如果出现两个以上的横画时,往往仰势的横画在这个字的上方,平势的横画在中间,俯势的横画在下面或底部,但主笔根画一般均为俯势.颜体横画也有此特性,不过不若柳体那么明显,相对而言,颜体横画趋于平缓.根画的俯仰之势是否有一定的规律,能否任意摆布呢?这恐怕跟字形的安稳与美观、合理有一定的关系.譬如同样写一个“二”字,它的两个横画的俯仰可有四组变化:
(1)上仰下仰.两个横画均为仰势,下底呈圆弧状态,如不倒翁一般.使人觉得这个字很容易摇晃.不稳定.(2)上俯下俯.两个横画均为俯势,重心是平稳了,但两个横画同向平行的弧形态势,给人以重复雷同的感觉,不够完美.(3)上俯下仰.上横是俯势,下横是仰势,重心不稳.(4)上仰下俯.上横仰势,下横俯势,这一组应该说是最合理的搭配.这种组合既能重心平稳,又有势态的变化,既安稳又美观,故成为历代书家经常采用的态势,也是横画俯仰规律的体现.四、横的病笔及其纠正方法
(一)柴担
“柴担”是指俯势横画写得过于弯曲,如挑担时的扁担——两头抵、中间拱.形成原因:俯势横画的弧度是很小的,如果起伏过大,走势不是直线而是弧线,必然显得软弱无力.纠正方法:将所写的病笔横画与字帖上的横画仔细加以对照,减小弧度起伏.具体一点说,假设横画的起笔到落笔有一根中心线的话,俯势弧度的笔画下边不能离开中心线,保持平稳.横要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平中要有态势变化,没有一定幅度的变化,就缺少果敢的力度.(二)骨节
“骨节”是指横画起笔、收笔处粗壮如肉骨头.其形成原因及纠正方法.请见圆笔横的写法.(三)折木
“折木”是指横画收笔处呈折断的木片状.形成原因:收笔时,缺少提笔回锋的运作.纠正方法:注意在收笔前提笔、圆转并回锋,参见圆笔横的写法.(四)鸟喙
“鸟喙”指横的起笔处呈上翘的鸟嘴状.形成原因及纠正方法,请见方笔横的写法.(五)钉头
“钉头”指横的起笔呈钉头状.形成原因及纠正方法,请见方笔横的写法.(六)蜂腰
“蜂腰”指横画的中间部分太细,如蜜蜂的腰那样.形成原因:写横画行笔到中段时提笔太高,即提笔幅度过大,使笔画过细.纠正方法:写横画到中间行笔时稍作提笔,但要注意适度.(七)算子
“算子”是古代计数用的筹码,这里指方笔横画过于方整刻板,如僵死的竹片、木块一样,缺少变化.形成原因:运笔没有提拔起伏,一味地平移.纠正方法:加强起笔、收笔和提按的起伏动作及斜势,使其富有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