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榴》评课稿
《石榴》评课稿
本节课姜老师紧紧围绕中年段教学目标,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读写结合上。并围绕这一主题,大胆截取文本,抓住重点语段,以多层次的“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石榴的可爱,进而延伸到“写”,把读和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下面,我就“读写结合”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读写结合,“读”法得当
“读”是“写”的铺垫,姜老师对文本的读法设计层层深入,学生步步得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复习后,姜老师先让学生围绕“小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成熟的?”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抓住表示颜色和先后顺序的词,体会作者写作的有序。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或读,或悟,或说。如在感悟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样子时,通过句子对比,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图片展示,自己当一回石榴娃娃报告喜讯;抓“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扒开”“张望”“报告”等关键词的方法,学生在读中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运用和对石榴喜爱。姜老师对读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使语段成为写的有效范本,使这个过程成为写的有效铺垫。
二、读写结合,内化活写
“小学语文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典型范例。它包括了许多典型段式结构,学习了这些段落,在学生悟出了某一语言规律后,教师可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举一反三进行仿写训练。”在这一课写的教学环节中,姜老师精心设计了三处读写结合训练点。
首先是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句子,让学生学以致用。向学生渗透按照顺序写句子的思想。其次,在学习熟透了的石榴这一处,在学生充分理解拟人的写作手法后,设置天空中的小鸟——这一说话训练。并通过想像,自己写出拟人句,使得学生对拟人这一修辞手法充分掌握。
最后,以课文第四自然段为模板,进行读写结合。这环节的设计循序渐进,非常有层次,先总结第四段写作方法后,在体会作者写作的有序(形状、颜色、味道)、有情后,姜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桔子,引导学生从看、闻、摸、尝四方面来观察桔子,先让学生观察桔子的形状、颜色,摸桔子外皮说感觉,随后剥开桔子,让学生闻果香,最后,让学生现场品尝。新课标在写作教学中也指出,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这一环节设计,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观察、体验、表达的过程,随后的“写”就是水到渠成了。这实际参与过程也是为中下学生写话铺下阶梯,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充分发挥了写作指导的实效。
这堂课,姜老师依托语段的教学进行片段读写一体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写作实际,符合学生写作心理。“读”与“写”结合的很完美,值得我们借鉴和仿效。
第二篇:《石榴》评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16、《石榴》评课稿
大营中心小学 董丽梅
本节课李老师紧紧围绕中年段教学目标,把教学重点定位在读写结合上。并围绕这一主题,大胆截取文本,抓住重点语段,以多层次的“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石榴的可爱,进而延伸到“写”,把读和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下面,我就“读写结合”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读写结合,“读”法得当
“读”是“写”的铺垫,李老师对文本的读法设计层层深入,学生步步得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复习后,李老师先让学生围绕“小石榴是怎样一天天长大、成熟的?”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抓住表示颜色和先后顺序的词,体会作者写作的有序。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或读,或悟,或说。如在感悟描写熟透了的石榴的样子时,通过句子对比,说自己喜欢的句子;图片展示,自己当一回石榴娃娃报告喜讯;抓“笑得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扒开”“张望”“报告”等关键词的方法,学生在读中交流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拟人手法的运用和对石榴喜爱。李老师对读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使语段成为写的有效范本,使这个过程成为写的有效铺垫。
二、读写结合,内化活写
“小学语文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典型范例。它包括了许多典型段式结构,学习了这些段落,在学生悟出了某一语言规律后,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举一反三进行仿写训练。”在这一课写的教学环节中,李老师精心设计了三处读写结合训练点。有效地落实了本次活动的主题。
首先是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句子,让学生学以致用。向学生渗透按照顺序写句子的思想。其次,在学习熟透了的石榴这一处,在学生充分理解拟人的写作手法后,设置天空中的小鸟——这一说话训练。并通过想像,自己写出拟人句,使得学生对拟人这一修辞手法充分掌握。
最后,以课文第四自然段为模板,进行读写结合。这环节的设计循序渐进,非常有层次,先总结第四段写作方法后,在体会作者写作的有序(形状、颜色、味道)、有情后,李老师拿出准备好的水果,引导学生从看、闻、摸、尝四方面来观察桔子,先让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摸水果外皮说感觉,随后剥开水果,让学生闻果香,最后,让学生现场品尝。新课标在写作教学中也指出,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这一环节设计,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观察、体验、表达的过程,随后的“写”就是水到渠成了。这实际参与过程也是为中下学生写话铺下阶梯,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充分发挥了写作指导的实效。
这堂课,李老师依托文本的教学进行片段读写一体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写作实际,符合学生写作心理。“读”与“写”结合的很完美,值得我们借鉴和仿效。
第三篇:《石榴》评课
《石榴》教学评析
授课教师:王定宇 评课教师:王志敏
今天上午,我有幸聆听了王定宇老师执教的《石榴》课堂教学实况,通过听课中观察,听课后反思,以及听了王老师对这个内容的构思和设想的说课设计,整个过程都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非浅,感受很深。下面就这堂课,我谈一谈自己的不成熟看法,与各位老师共同交流。
一、评教材处理
王老师执教的《石榴》是义务教育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四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完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组织的。整个过程都让我深感到王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表现在:教师熟悉教学内容,对知识的理解透彻,教学思路清晰、思想新。从课堂表现来看,各环节过渡自然、得体,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
二、评教学目标
本节课李老师精心设计了四个教学目标,目标定位准确、全面,靠齐大纲,符合大纲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依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写法,品尝一种水果写一 这四个目标符合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在整堂课中,王老师紧扣目标展开教学,目标设计和落实体现了层次性。
三、评教学方法
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三年级学生对枯燥的学习不感兴趣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王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读、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思,在读中悟。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动手画一画成熟的石榴样儿。这一作画过程,实际上是对感知内容的还原,即由抽象文字还原于具体形象。同时也是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的表现,自我潜能的释放,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知课文语言。新课程又十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如小组成员一起交流喜欢的词句,一起观察石榴子儿的形状、颜色,品尝它的味道。)同学间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从而使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使学生的所学得到升华,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优化。
四、评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王教师讲得清楚;重、难点突出、到位;安排巧妙、练得实;整个教学过程轻松、愉快。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1.老师板书课题:石榴,领读:榴(liú)。(相机给“榴”注音,指出该字在“石榴”中应读轻声。)
2.老师:小朋友,你们见过石榴?吃过石榴吗?谁来说说石榴是什么样儿的?(根据学生发言,教师相机简介石榴)3.指导读好课题。4.(出示课本插图)今天,我们一起去枣庄,去看看那里驰名中外的石榴园,大家高兴吗?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起他们对石榴的回忆,这样能唤起他们对教材的亲切感,提高阅读的兴趣。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配乐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语:玛瑙
嗽叭
甚至
扒开
喜讯
剥开
嚼一嚼
甜津津
红白相间
郁郁葱葱
(指导读好下列词:“喇叭”的“叭”读成轻声,“红白相间”的“间”读jiàn)
(2)说说:通过读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初读课文时,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模仿,再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学生自读时要给予充足的时间,因为理解内容、体验情感都必须以学生的充分阅读为前提。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多媒体显示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春夏时节,石榴生长的过程和景象。)石榴叶美吗,花美吗?读读课文,想想画面,同桌相互交流。
(3)把你眼中美丽的石榴花、叶读给大家听一听。(相机指导读好“越开越密”、“越开越盛”等词,感受石榴花开得热闹。)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感悟总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展现美丽的石榴生长的画面,以景激情,使学生对石榴产生美感,鼓励学生自主学,个体悟,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轻声朗读,用△△△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跟小组内的同学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2)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师生共同评点。重点指导理解下列句子:“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老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喜欢朗读的,就把这个句子好好地读上几遍,用自己的朗读来表达喜爱之情;喜欢画画的,就画一画石榴;喜欢说话的,就对着桌上的石榴说一说。每个小组里的同学,至少采用二种方式。
(3)小结: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描写了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及成熟的石榴的外形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石榴深深的喜爱。我们小朋友也要像作者那样,经常观察,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4)配乐齐读第三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重点句的理解,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或读,或画,或说,教师营造了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这样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机会,自 主选择的权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小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师小结,渗透了“勤于观察”这一学习习惯的教育。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石榴熟了,摘下一个,剥去它的外皮,里面又是怎样的呢?(2)小组学习,观察石榴内部。(3)汇报观察结果。
(4)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他观察到的石榴子儿的?(5)学生质疑,学生释疑。(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6)再读第四自然段,用△△△标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7)指名读,学生评议,再齐读。
观察时,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石榴的内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管,激发了学生思维;学生质疑,学生释疑,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1.总结:作者通过观察,不仅写出了石榴的颜色、样子,还写了它的味道。其实,观察不仅包括看,还包括尝、闻、摸、听等。
2.布置作业: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写一种水果,通过看、摸、闻、尝,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和气味。
五、评教师素质
1、教师普通话标准,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流畅,能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2、教学手段老练,方法灵活多样。
3、板书工整、合理、美观。
4、教师调控有序,善于应变。
六、评教学效果
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教好,课内练习正确率也高,达到了预定的目的。总的来说王老师的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按要求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教学目标,教师课前准备充分。
2、教学程序及思路清晰。
3、学生的知道、能力、情感等得到全面发展。
4、教师全面参与学生的讨论,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5、教师的板书工整、美观。
总之,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在例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从中领悟到了一些好的教学思想和方法,但也有一点个人的不成熟见解,提出来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与李老师共勉。
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讲的有点多,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相对少一些。
2、在做题的过程中发现差生出错时,应及时给予指导。
3、教师在个别细节的处理上再完善些更好。这些仅是我个人的不成熟见解,如有说得不当的地方,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王老师给予谅解。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石榴》的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石榴》的评课稿
前几天,我在新华小学聆听了葛老师的《石榴》一课,这篇课文以季节的变化,按照石榴的生长过程——抽枝、长叶、开花、结果来描写,用词、用句非常生动,特别是多处采用拟人句,使得无论是石榴花,还是果实,都显得可爱无比。葛老师的课堂教学也如同这篇课文一样,可圈可点之处颇多。
首先,主问指向主目标,设置合理,并且整节课围绕主问来进行。教师提出的主问题是:请用心品读课文第2、3自然段,边读边画出你觉得特别生动形象的词句,读一读,并说说理由。我认为这一课堂主问题设计有一定深度,可以使学生整堂课都积极参与,充分活动。然后教师能够抓住重点词语,逐字逐句解析。如描写石榴花开得多、盛,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进行品味:“一朵朵”、“密”、“盛”、这些词句形象地写出了石榴花的美丽动人,生气盎然。接着指导学生进行赏读,进一步感受石榴花的动人。描写石榴果实的样子、颜色、味道。图片展示石榴的样子,自己当一回石榴娃娃包告喜讯,抓住了“裂开了嘴”“笑破了肚皮”“扒开”“张望”等关键词,让学生在读中体会。“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玛瑙般”等词语描写出了石榴子儿的`样子和色彩美;用“酸溜溜”、“甜津津”写出了石榴的味道。教师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词语,让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最后,在“我会写”这一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作者是抓住了石榴的哪些方面来写的,学生知道了写一种水果,可以写它的样子、颜色、味道等方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通过看、摸、闻、尝等方法,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观察、体验、表达的过程,再仿写,降低了坡度,学生会更加喜爱语文,喜爱写作。
葛老师的课带给我感受不止如此,这是一节真正、真实的课堂!
第五篇:石榴
点击查看罗会荣 博客
《石榴》 第1课时
七年级(下)语文教案(语文版)
第一单元《石榴》 总第1课时 授课人:罗会荣
课题 石榴 作者 郭沫若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2.揣摩关键词语和关键句子的深层含义、表达作用。3.体会咏物记叙文的特点。
过程方法 1.通过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通过听记熟悉了解石榴同学的介绍,来了解石榴的特点。
2.通过阅读其它作品或作品片段,来促进学生对课文文体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品位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揣摩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重点
1、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正确领悟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教学设想 1.反复诵读课文,在诵读中感悟。
2.发挥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作者笔下石榴的形象。
教学准备 教师 搜集图片,有关郭沫若的资料。
学生 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总第1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展示石榴图片或实物)
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女神》、《曲原》、《蔡文姬》等。《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作者以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三、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
1、听准字音。
争妍(yán)斗艳 奇崛(j ué)枯瘠(jí)犀(xī)利
琢(zhuó)安普剌(lá)金罍(léi)盎(àng)然
皓(hào)齿 丰腴(yú)
2、思考:作者是怎样构思全篇的?
四、整体感知,初步分析课文。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篇
1、要求学生圈出出标志性语言,理清课文的情感脉络。
2、研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石榴开花是在五月过后,面对炎炎烈日,石榴树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它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2)对比修辞手法的作用。
将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石榴。石榴树是少数开花树木中“最可爱”的,由此得知它有非同寻常的品格,它不畏炎热的个性,赢得了作者的青睐,也初步流露出作者“爱石榴”的情感。仅仅几句话是难以言尽石榴的“最可爱”的,那么石榴究竟美在哪里?
3、欣赏石榴的美,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6段)。
4、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的美?
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夏华秋实的变化,表现石榴的美。
(1)枝叶美(第2段)
用比较的方法写枝叶的特征。相同点:如梅树的枝,如柳的叶。
不同点: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可通过展示石榴树的图片,和梅柳图片相对照。也可结合学生学过的诗词,了解梅柳的特征,品读富有文采的语言,从而更进一步体会石榴的枝叶美,体会作者在“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中流露出的对石榴枝叶的赞美之情。
(2)花朵美(第3——5段)
“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单瓣的“陆离”缤纷可人,双瓣的“华贵”珍贵悦人,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石榴自然被誉为“夏季的心脏”。——花的外形和精神。
石榴花的红是明艳张扬的,这样的色泽呈现的是生命的律动、奔放的热情,也最能体现夏季的蓬勃。作者从色泽和外形的角度把石榴花比作“夏季的心脏”,高度赞扬了花朵的形态美。花更是傲骨铮铮,它不向骄阳低头,不屈服于烈日的淫威,这种质朴俊逸的风度足以使那些伸张伞盖、“不想再争妍斗艳”的众树汗颜!
小茄形的骨朵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四裂,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还被多情人插上了花。——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作者称这种变化过程为“奇迹”。的确,小小的骨朵柔弱而娇小,在艳阳的照耀下,它竟坚强地成长着,一味把自己的生命宣扬到极至,去迎合生命形态的变异,去完成幼稚到成熟的蜕变。当它骄傲地将自己的花瓶儿呈现给爱它的人们时,谁会不惊叹自然的造化?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给我们描摹了石榴生命形态的变化,无论是色泽还是精神都包孕着生命的热力。与其说是作者在写石榴,不如说是作者借石榴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不甘沉默、积极进取。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性格已鲜明地烙刻在石榴这个物象上,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它可以含蓄地表现作者的情怀。
五、结束语
石榴的美表现在它的枝叶、花朵、果实,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石榴奇崛清新的外形,也逐渐感知到石榴花浓烈的热情,更让我们领悟到日渐翻红的骨朵也是生命的奇迹,也许你已经不自禁地随作者一起深爱了这夏季的宠儿吧,也许你还在期待石榴更摄人心魄的美丽吧,大家且把这份愉悦与希冀存在心中,下一课再来分享果实的甜蜜。
六、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新词,领会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反复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3、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想想它有哪些你喜欢的特性。看图片,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石榴。
学生根据查阅的资料介绍作者。
现由学生介绍,然后教师补充
学生合作完成。(相互交流,推荐代表汇报。)
小组内思考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可在文中圈出标志性语言,理清课文的情感脉络。如:“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最可爱的是它的花”,“我本来就喜欢夏天”等等。
齐读第一段。
思考讨论。针对教师的提问回答,质疑。
合作讨论。(小组内讨论交流,推荐代表汇报)
自由朗读第2——4段,仔细体会作者借石榴来写自己的追求与理想的写法。
男生朗读第2段,要求读出石榴枝叶的神致气韵及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女生朗读第3——4段,要求读出石榴花热烈向上的个性品质及作者喜爱且敬佩的情感。
学生总结,然后由教师归纳。
板
书
设
计 石榴郭沫若
(1)枝叶美(第2段)托
物
言
志
(2)花朵美(第3——5段)
教
学
反
思
备注
点击查看罗会荣 博客
《石榴》第二课时
七年级(下)语文教案(语文版)
《石榴》第二课时 总第2课时 授课人:罗会荣
课题 石榴 作者 郭沫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石榴的风采,欣赏了石榴可以入画的枝叶和足以眩目的花朵,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石榴园,去采摘属于夏季的美丽!
二、整体感知,进一步分析课文
1、欣赏石榴的果实美,继续研读第二部分(第2——6段)。我们已经欣赏了石榴的枝叶美和花朵美,那么由花朵变幻为果实,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享受?
单瓣花从“红玛瑙的花瓶儿”变幻成“希腊似的安普剌”了,又变幻为“中国式的金罍”了,果实长成,表皮斑驳,颜色亦现金色,形体变为肥胖的圆肚形,俨然有“各种锈彩”的“青铜器”。——果实成熟的情态。(教师归纳)
正当浓艳的花儿呈现自己的骄傲时,果实也好似有情人一般,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露出排排子实,它已经不是原先的花瓶与了,它子孙满堂,迫不及待地向人炫耀它的富足,石榴心中的自豪和作者心中的欣喜溢于言表。生动形象的拟人和比喻逼真地描绘了石榴由花朵向果实过渡的过程。
这一段语言精妙而富有情趣。“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一句幽默的玩笑写出了石榴的变化,反问句明确地表示它已经完成了最伟大的孕育,要向人们奉献它甜蜜的果实了。“戏法”、“忍俊不禁”、“破口大笑”、“皓齿”等极具人性特征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石榴的欢乐与满足,它淳朴憨厚的个性逗人喜爱,那透明光嫩的皓齿惹人爱怜,课文读来趣味盎然。
2,教师总结总结以上课文所描绘的石榴之美(枝叶美、花朵美、果实美),想想这样美丽清逸的事物,到底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第7——9段)
提出要求:大声朗读这一部分,思考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喜欢夏天更喜欢石榴之情。
喜欢夏天是由来已久了,因为“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这是从宇宙和人的发展角度来称颂夏天,实际上,夏已经是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勃发的生命的象征。作者再次称石榴是夏的心脏,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准确形象地表明了石榴的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特征,这是石榴的内在美、精神美的表现。作者是借喜欢夏天来衬托自己对“夏季的心脏”——石榴的喜爱之情,由此可见,石榴成了承载作者理想和追求的载体,要是没有它,夏天将黯然无光、索然无味。
最后写昆明石榴的“特别”,特别就特别在果实大而子粒丰腴,酸甜可口;挡不住诱惑。
明写石榴的口味,暗写的是作者对石榴喜爱之情,回味无穷。
六、总结全篇
提示:
1、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多种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
3、领悟寓意深刻、别具匠心的语言;
4、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学生齐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提名读课文。
学生讨论回答。
想一想:如何变化?
、齐读第6小节,想象石榴满枝的喜人情景,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欢愉、欣赏之情。
大声朗读这一部分,想想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后交流汇报。
想一想:作者明写什么?暗写什么?要表现什么?
齐读第三部分,共同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选择自己喜爱的句子朗读,要求声音宏亮清楚,感情充沛。
板书
设计 石 榴
枝叶美、花朵美、果实美
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特征,内在美、精神美的表现 教
学
反
思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