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晏殊《浣溪沙》之我见(最终版)
晏殊《浣溪沙》之我见 ——从创作论角度
晚唐五代的词,经过文士的改造与加工而渐趋成熟;又经“花间鼻祖”温庭筠的创造和南唐词人冯延巳、李煜的强化,进一步确定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同时,晏殊也面对着六朝诗词浮艳竞呈、雕琢滥情的一面。晏殊对前代词的扬弃继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晏殊词写男女恋情,纯净雅致,不轻佻艳冶:
内容上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专注于抒情主人公的内在情愫。把女性物化、把玩狎赏的癖好在这里没有。
和前代沉溺胭脂、忘情柳巷不同,晏殊词中没有忘情的欢愉,却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忧愁,而且透漏出自我解脱的气度。雍容和缓的行文气度,产生了干静的审美距离。
语言清雅淡丽、温润秀洁,完全不同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
二、晏殊词经常表现对生命的忧思: “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 《木兰花》 “可奈光阴似水声,迢迢去未停。” 《破阵子》 “一向年光有限身。” 《浣溪沙》 而最能体现晏殊对生命忧思得一首词就是《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下面我就创作论的角度来谈谈这首词。
首先,晏殊要写的是小令,所以,如何以小包大,在比较少的字数里体现自己的真是情感和生命忧思,就成为要考虑的重点。肯定不能像长调一样铺陈,而要蕴藉隽永,精致内敛。这就成为他写作时候的考虑。
其次,写作的时候要抵制个人化情感的过分表达,只有使我的私人话语普遍化,才可以得到读者的接受。晏殊有了这样的人生感受:
美好的事务是多么的相似,连流失和凋零都如此的美好和相似。春去春来,人生轮回,是否还有一份感动留在心头。朝去暮来,韶华不再,我漫步在香院小径,思绪若有若无,淡淡的愁绪仿佛若有若无的花香,瓢散在我的身侧,七分沉静,二分惆怅,还有一份是如今的超脱。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一曲新词,酒一杯,仿佛让人看见觥筹交错,人影参差,笑语连连,曲音袅娜。首句从回忆中的欢聚情景入笔,一连三句,时空场景从小及大,浓浓的情思徐徐展开。而以句号隔开,更显得这是三个层级的情景。首句是欢宴,可以想见当时的热闹;下来是宴会的地点——亭台以及天气,断开后,只见亭台不见旧人,景物依旧而欢情何在?亭台已旧,心情渐老,伊人可好?多少潜在的情绪隐抑下去了啊。第三句是更大的场景——天地舒展,夕阳斜铺,红霞无限,却不可遏制的缓缓沉入虚空。是欲走还留的温暖,还是乍来还惊的空虚感?侵浸了我的心壤。“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喟叹久久不绝,而哀痛良久方生。更是引发了多少人相似或相同的感受。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惋惜伤痛,对年华韶光不再的留恋眷念,对欢聚笑语的默默追忆,这些正是全人类共同的情感感受啊。这三句,从小到大,不仅是时空场景,而且也是情思的弥漫扩展,知道最后,仿佛天地宇宙之间都是淡淡的愁绪和浓浓的情思。
用字上。选择“旧”字,和“去年”相对,反复出现,强调了今夕对比,而妙在今夕通写。让人相见今日的天气和亭台,又和去年的天气亭台对比,在对比中对旧日美好的怀恋自然生发。此句写去年而暗示今年。下来夕阳西沉,就让人分不清是去年亭筵时的情境,还是词人现前所见,甚至超越具体的时空,铺展到人类共同的对黄昏,对流逝的感受中了。
“下”字换成“沉”字好不好?不好。全词朦胧清妙,自然流转,质纯而不杂,情清而不沉,韵远而不淡,虽曰不淡,但更不浓,而是纯正悠远。所以不能用“沉”字,用了则有滞重之感。“下”字虽轻,但和“夕阳”连用,也不显其轻,而见其劲,郁勃之力内收也。“夕阳西下”,其势不可阻挡也。“西沉”,则有消沉之气耳。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小令的对句要求对仗,也就是标准的律诗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对仗工整,简直浑然天成,圆润无棱。普普通通的词语,妙处难以言传,而细细品来,更觉如芳茗入口,香气扑鼻,余韵不绝。
花落去也。春风前,斜雨里,淡雾中,美丽的花瓣徐徐落下,铿然有声。又一瓣飘逸下落了,只见她回旋不止,细腻雕琢的玉石般的身体缓缓转动,似乎闪动着七彩的阳光,仿佛牵动风神莫名的怜惜,好像还蒙着一层若无的泪雾,她在缓缓转动着,慢慢下落着,这一刻漫长又短暂,美的凋零是难掩的哀痛,是她怀着无限的深情,要报答泥土的恩泽,还是无奈风雨的欺凌,不愿孤苦一生,抑或只是为了一份谁也不明了的允诺?美的凋零是难掩的哀痛。她在缓缓的下降,牵动了整个宇宙的心,浓缩了全部春的情意,申说生命的大道昭昭。柔软的花瓣落到了松软的泥土上,铿然有声,词人的心莫名的颤动了一下。有三分之一的红润嵌入泥中,其他的部分也染上了污渍。词人无语。抬起头。静默的注视着远处另一丛花。还有一抹落英。风缓缓吹拂。天地静默。
燕来也。燕声呢喃,偎身屋檐,昔时年少,曾为玩伴,当年心伤,送来欢笑。对柳晨读,燕声玲玲,黄昏漫步,燕姿幻影,静立庭院,燕落肩头。又有燕子声传来了。看,那一对穿帘过户的燕儿,可是我去年的邻居,儿时的伙伴?身影依旧,情态似乎,声音却又不像啊。我还能再看见它们吗?哪怕只是一眼,一眼足矣。
这两句,渗透出循环的时间感,更有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换个说法,有含混的效果。花落燕来,是一种循环。花年年落去,燕子岁岁归来,又是一种循环。花仅仅是花吗?燕子仅仅是燕子吗?读者可以联想出太多的形象和情绪。加以界定就是戕害。
而且,这里,有一种人生思考和哲学关照。生命循环,生生不止,万物轮回,何曾增减。美好事物无可奈何的流走,但是新的希望又会诞生,惆怅可以,超越也可以。一切都是生命。
这里,用“花”不用“春”,因为“花”的指代引申暗示意义更丰富,而且是具体的事务。“春”也好,只是大而空,无法再包容更丰富的内涵和韵味。用“燕”不用“月”,有色调冷暖上的考虑,也有词语感情冷暖的考虑。燕子和人更亲近一些。
小园香径独徘徊。
只有这一句是写实,准确的讲。是“小园”,不是“园林”,不是“田野”。符合全词精致小巧的结构总特征。用“香”字,极妙。掩卷之时,始觉香气馥郁,溢满全篇。“香”字上呼“花”,下冲散“独”字的凄冷气。比起用“幽”字好。全篇气象凸而不凹,圆润而不亏缺。
小令篇幅短小,天生不适合表达丰富的东西。而这首词,以小包大,写出了丰富蕴藉的人生情思和普遍的生命体验。技法上也高超妙绝。
第二篇:《浣溪沙》晏殊
读后感
晏殊的这首《浣溪沙》真是感伤时光易逝,人生有限的千古名篇。作者傍晚坐在老旧亭台,一边饮酒一边听曲,望着渐渐西沉的夕阳,回忆过去的往事,内心充满深深的惋惜和惆怅。面对大自然无情的更替和变迁,只能够无可奈何看那花儿落去,似曾相识迎那燕子归来。
是啊,自然万物总是随着一年四季的轮回和交替不断地重复着相同的生长节奏和频率,今年错过的景色,明年同一时候还可以弥补,但只有时间却不重复,“一去不复返”。
面对无情的岁月,在不知不觉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青春勃发的少年;热情豪迈的青年渐渐变成沉稳优雅的中年。而我则是由恬静怡人的中年走向激情不再,容颜不再,魅力不再的老年,唉!想想都可怕,想都不敢想!又是一年春来到,再过几天就是农历新年了,街头巷尾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只是近段时间天气特别寒冷,是重庆57年来最冷的冬天。街上寒风凛冽,雨雪飘飞,人们不约而同地穿上了羽绒服,防寒服,披上围巾带上手套抵御寒冷的侵袭。
由于新年临近,老公在外聚餐的时候较多,我越发感到凄清和寂寞,做饭的兴致也没了,一个人在外面随便吃点,闲逛一通,回到家里,电视也懒得开,最惬意的就是钻进被窝,靠着床头看小说。其实心里极不情愿老公的应酬,回家很晚,浑身酒气,昏沉沉地开了门,倒头便睡,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回来的,居然没有进
错门!想想再过几天就又是一年了,岁月的年轮又进了一步,心里真是颇不宁静。是啊,“时间之流不可抗拒”,在良辰美景面前,人是如此的渺小和无奈,真是“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也许正是因为人生短暂,时光飞逝,我们才应更加珍惜生命,珍爱人生,努力于平凡中创造精彩,于短暂中开创永恒!
主要内容
这首词描写他有感于人生短暂,想借歌筵之乐来消释惜春念远、感伤时序的愁情。这首词上下片前两句均从大处远处落笔,提出了人生有限、别离常有,山河宏阔、好景不驻的偌大缺憾,含有无限人生感喟。尾句则以把酒听歌、怜爱有情人以解之。词小而充满深远哲思,体现了作者把握当前、超脱愁苦的明达识度。“年光”从时间说,“山河”从空间说:“伤春”承“消魂”来,“怜取眼前人”应“酒筵歌席”语。前后片浑然一体,契合无间。其语言清丽,音调谐婉。
精彩片段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第三篇:浣溪沙晏殊
浣溪沙
选自《珠玉词》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译文
写一曲新词喝一杯美酒。
天气还是去年的天气,亭台还是去年的亭台,夕阳西下几时能回呢?无可奈何花纷纷落去,似曾相识的燕子今天回来。小圆落花满径,我独自徘徊又徘徊。注解
①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晏词“亭台”一本作“池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旧,旧时。
③夕阳:落日。
④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⑤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⑥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⑦似曾相识: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
⑧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燕归来,春中常景,在有意无意之间。
⑨小园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径。因落花满径,幽香四溢,故云香径。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2]独:副词,用于谓语前,表示“独自”的意思。徘徊:来回走。
第四篇:浣溪沙(晏殊)
一首诗与一个永恒的死结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一
都说杰出的诗人是属于世界的,人们没有必要去记住他们的籍贯,但我还是记住了你晏殊的籍贯——江西临川,并不仅仅因为我是江西人,而是临川被誉为“才子之乡”。
这恐怕就是文化的魅力!
也许我们一辈子也不能在丹麦留下踏访的足迹,但安徒生的童话却让我们记住了丹麦与哥本哈根。也许我们许多人都还没有踏上通往布达拉宫的朝圣之旅,但拉萨却如布达拉宫的经幡无数次的在我们的心灵地图上飘展。
临川被誉为“才子之乡”,名满天下,那是当之无愧的。就让我们屈指算一算临川的几位重量级的文化名人吧!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不仅孕育了你晏殊这位“锦衣诗人、太平宰相”,以后还诞生了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当然人们也不会对写出了《临川四梦》的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感到陌生。
生活在那样一个崇尚文学的宋朝,你晏殊无疑是幸福的!
智慧之神与诗神是那样垂青你,你七岁就被誉为神童。十五岁被举荐至朝廷与一千多士子同场参加考试,你的文才让宋真宗龙颜大悦,御笔一挥,你就拥有了“同进士出身”,成了真宗皇帝的“贴身秘书”。
生活在封建专制的极权时代,哪一个臣子不是诚惶诚恐,如履薄冰?你却一辈子在仕途上无风无雨,这也真算得上一个奇迹。
怎样解释这个奇迹?你的《浣溪沙》中自有答案——自适、超脱、彻悟!二
一定有些什么是我们不能了解也不应该了解的。
自从人类在伊甸园品尝了智慧果之后,上帝就已经将人类逐出了乐园。从那一刻起,人类就已经没有家。因而寻找失去的乐园失去的家与失去的故乡就是人的一生的宿命,“回家”与“失乐园”就成了一切文学作品的主题。伊甸园中有两棵禁树,智慧树上的金苹果已经让人成为人了,人获得了与上帝一样的思想能力后同时也获得了忧伤与痛苦。我曾经好奇地追问,人如果再采摘下了伊甸园的另一棵树——生命树的果子后,人会怎样?
那将会不堪设想!
人如果采摘下了生命树的果子,那就意味着人将与神一样永生。假如那样,夕阳西下还会引起人生迟暮的伤感?花开花谢还会让诗人写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怅惘?月出月落还能使苏东坡吟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旷达?
一切对时间的追问与表白,原来都缘于人对自身生命的暂时性的认识。
又是一个暮春时节的日子,诗人你与朋友相约,煮酒赏春,即景赋诗,真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一次美好的宴赏,楼台还是去年的楼台,庭园还是与去年一样的花团锦簇的庭园,可贴着屋檐低徊的燕子还是去年那只在你的庭园衔泥筑巢的燕子吗?
燕子无语,夕阳沉默,朋友散去,一阵风过,满树繁花,又有几瓣悄然落下。
诗人你独自徘徊在庭中的小径,陷入了沉思。
既然这个世界一定有些什么是我必须放弃的,那我又何必在风中怅惘,花间泣泪呢?
只要西沉的落日明朝又能依然爬上来。
只要明年春社的日子燕子能依然结伴飞回我的庭园筑巢做窝。
只要我的朋友接到我宴赏的请柬能再次欣然赴约。
——徘徊在庭中的小径,一个关于时间的永恒的死结就这样被你轻而易举地解开
第五篇:晏殊 浣溪沙
年代:宋 作者: 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1]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2]
作品赏析 【注释】:
[1]“去年”句:语本唐人邓谷《和知己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2]香径:花园里的小路。
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灸人口的篇章。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集评】
杨慎《词品》:“无可奈何”二语工丽,天然奇遇。卓人月《词统》:实处易工,虚处难工,对法之妙无两。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无可奈何花落去”,律诗俊语也,然自是天成一段词,著诗不得。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谐不邻俗,婉不嫌弱。明为怀人,而通体不着一怀人
之语,但以景衬情。上片三句,因今思昔。现时景象,记得与昔时无殊。天气也,亭台
也,夕阳也,皆依稀去年光景。但去年人在,今年人杳,故骤触此景,即引起离索之感。
“无可”两句,属对工整,最为昔人所称。盖既伤花落,又喜燕归,燕归而人不归,终
令人抑郁不欢。小园香径,惟有独自徘徊而已。余味殊隽永。--------------------------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悠悠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这是即景兴感,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在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内容来自
http://www.xiexiebang.com,http://dream.shicimingju.com/
另
推
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