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泥石流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41: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5泥石流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5泥石流教学设计》。

第一篇:3.5泥石流教学设计

《泥石流》说课稿

科教091李凡凡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泥石流》。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学习任务分析:

《泥石流》是浙教版新教材根据近年来屡屡发生的泥石流案例而新加入的内容。它出自浙教版初中科学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的第五节。《泥石流》一节,介绍泥石流的定义和发生条件,同时展示了泥石流作为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对于我们生产生活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一定的泥石流防御措施。本节内容是在学习完第三章的关于地球及地壳变动的基础内容后,对我们地球上存在的地质灾害的学习;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更多更复杂的地理知识如地球的板块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科学课程中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学习者是七年级学生,由于学生对泥石流不是特别了解,因此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应注重知识结构的掌握;学生对于类比这种学习方法的掌握可能有点困难,因此在将模拟泥石流实验与相关的泥石流的知识点类比时,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新时代的初中生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比较快,对采取新颖的教学方式的课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针对以上情况,要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科学、热爱科学,在课堂上应加于适当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上述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泥石流的发生条件;知道泥石流的危害;了解减少泥石流危害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王凯(第一个在微博上实时发布舟曲泥石流的人)的微博及其图片的展示,介绍舟曲泥石流的发展过程,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当时的舟曲特大泥石流,了解泥石流的概况和危害;通过模拟实验和课件展示,使学生知道泥石流的概念和发生条件;通过舟曲泥石流灾后视频的展示,让学生了解泥石流的危害;通过阅读书本及教师介绍,了解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相关泥石流视频及课件的介绍,学生能增强防灾和抗灾意识。

(四)STSE:初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泥石流的防御措施,做到防范于未然。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浙教版科学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泥石流的概念及发生条件,了解泥石流的危害及相关的防御;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以上内容,才能理解和掌握泥石流的相关知识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模拟实验与实际的泥石流类比,从而正确理解泥石流的发生条件。

难点的依据:类比这种学习方法比较抽象,学生对其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部分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

结合上述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选择了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五、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的特点,我坚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一)在教法上: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是让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得学生“知其所以然”。关于泥石流这部分内容,学生对其不如地震等其他地质灾害了解,因此在学本节课内容时,教学方法新颖的同时,要注意落实泥石流的相关知识点。并且结合当今非常前沿的微博这个载体,我选择以舟曲泥石流的幸存者王凯的关于当时舟曲灾情的实时微博为线索贯穿本节课始末,使学生有机会亲身感受舟曲泥石流的强大破坏力,同时我利用模拟实验及相关视频的演示来引导学生类比理解泥石流的发生条件和危害;而在介绍泥石流的防御措施时,我选择请学生观看视频,自主提取视频中的信息来回答,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二)在学法上:

新课程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因此我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启发式教学,通过视频、模拟实验等启发学生思考,由学生提问,引出课堂的内容;并且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回答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2~3分钟):

展示:人称“藏乡江南”的舟曲县境内的美好风光视频,在本节课开始展示,从而

引出本节课的“主角”——舟曲。

展示:王凯的个人照片及在泥石流发生前的微博,介绍其背景(一位普通的大二学生,同时也是舟曲泥石流的一名会玩微博的幸存者)。

展示:王凯的微博上的图片(2010年8月8日凌晨王凯一家人撤离到六楼),并且展示微博内容,提问:在2010年的8月8日凌晨王凯究竟遇到了什么?是水灾吗?导入新课——泥石流

(本节课的导入,我选择以人称藏乡江南的舟曲县内的壮丽风光为本节课开头,旨在与本节课后面的泥石流的危害相对比,给予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并且以王凯的微博作为本节课的贯穿主线,形式较新颖,与现实较贴近,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展示王凯之前的微博与发生泥石流当天的微博依次展示,引出泥石流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对比的作用,学生脑海里定会引发思维的碰撞,思考王凯他们究竟遇到了什么?从而引出泥石流。本节课善于采用对比的手法,借鉴电影的拍摄技巧,为的就是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在新课部分,我选择突出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因此这部分会采取模拟实验及相关的视频演示的方法来开展。

1、泥石流的概念和发生条件:

展示:当时的央视关于舟曲泥石流的视频,介绍舟曲特大泥石流; 模型:书本上的土质山谷模型,教师介绍模型的制作材料和注意点;

实验:模拟实验的步骤一、二,提问实验现象;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文字讲解现象; 比较:接着请学生观看泥石流的实拍视频,请学生比较两者是否相似?在比较基础上,教师讲解该模型是模拟泥石流的模型;

分析:在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条件之前,我请学生先分析土质山谷模型洒水后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分析该原因时,学生的分析角度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做适当提示,如提示学生从模型本身的因素和外界因素(坡面物质、模型坡度和洒水)进行分析,辅助学生回答;

(以上是关于土质山谷模型的分析,归因到这三个因素:模型的坡面物质、坡度以及洒水这个外界因素。利用这个直观的模拟实验的展示,学生能够根据这三个因素较容易地分析出模型产生现象的原因;之后再与实际的泥石流相联系,这样的过渡,学生较易接

受)

在学生分析出模型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后,请学生将模型的三个因素类比到实际的泥石流;

分析: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再请学生类比模型来分析这三个因素与泥石流形成的关系;

讲解:接着结合舟曲的地形图和相关的视频,来介绍当时舟曲的地形、地质情况及降水强度,请学生判断当时舟曲的情况是否符合发生泥石流的条件;

之后利用当时的动画还原的舟曲泥石流的视频来回顾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加深学生印象;

(以上是通过类比方法介绍了泥石流发生的三个自然条件,类比的教学方法易于学生分析问题;并且利用舟曲的案例,结合实际案例的情况,判断其是否符合三个自然条件,相当于对所学内容的一个应用。下面则介绍影响泥石流发生的人为因素。)

展示:此时将视角转移到王凯的实时微博上,展示王凯的在泥石流发生后发布的关于舟曲灾情的实时微博及图片,展示泥石流的强大破坏力。介绍王凯他们一家在遭遇泥石流后,个人负担的转变及损失等。

过渡:面对泥石流的凶猛,王凯不禁以19岁大学生的角度对此次泥石流的发生进行反思。

展示:王凯的相关微博,引出人类活动对泥石流的影响;

模型:土质山谷模型的活动二,展示实验步骤(堆沙子),提问实验现象;在模型上覆盖植被,提问实验现象。引出植被对泥石流的影响。

提问:“堆沙子”可以类比于人类的哪些行为?将学生视角引导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上来。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

展示:舟曲过去的美好风光与现今光秃秃的山坡进行鲜明对比,突出人类的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之严重。

(在学习了泥石流发生的三个自然条件后,根据王凯的微博上关于泥石流发生原因的反思,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人为活动对泥石流的影响;以王凯的口吻代替教师的提问,更有说服力和真实感,学生会根据王凯的步伐感受当时的舟曲泥石流的发展)小结:泥石流发生的条件(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板书; 以上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的突破。

2、介绍泥石流的特点及危害时,采取单刀直入的介绍方式;

展示:在展示泥石流的危害时,利用《大爱无疆舟曲受灾视频》及王凯的一条略带伤感的微博,渲染气氛的同时,请学生感受泥石流的破坏力;

(这部分主要是情感教育,请学生静下心来感受泥石流等灾害对人类带来的危害)过渡:泥石流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特别是对于一些山区地形来说,那么我们金华是否会发生泥石流呢?引出泥石流的分布(这样的过渡,将我们生活的环境联系与所学内容联系起来,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眼球,听课积极性提高)

展示:中国泥石流分布,请学生根据图例分析泥石流的分布与地震带有何关系?中国哪些地区泥石流发生比较频繁?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讲解泥石流的分布特点。(这里主要是为了顺带复习前个课时所学的地壳变动及火山和地震,加强学生知识结构的联系)

3、介绍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展示:近年来的我国的泥石流案例,请学生思考如何防范和自救?引出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展示:泥石流的防御措施包括的三个方面(前兆、自救及防御); 介绍一些泥石流的前兆,让学生结合书本了解;

过渡:前兆并不能完全准确地预示泥石流,一旦发生了泥石流,我们该如何自救呢?我们不妨先看看王凯他们在遇到泥石流后采取的救援措施吧!

展示:王凯的关于灾后自救和救援的微博,使学生能够跟随主人公亲身感受泥石流的自救方法;

过渡:过渡到书本上的逃生路线的图,请学生判断正确的逃生路线,教师讲解介绍逃生的注意事项和方法;并且播放相关的视频,作为适当的自救知识拓展。

(这部份内容在教师介绍的基础上,沿着王凯的微博,展现舟曲人民面对泥石流时采取的救援措施;并且结合书本上的关于逃生的题目,展示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自己从相应的视频或图片中找到相应的泥石流防御措施。)

小组讨论:根据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或减少泥石流的危害呢?

在学生思考后教师归纳知识点。此时新课的知识点已经完整。(这个问题相当于课堂应用,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

展示:王凯在泥石流发生的半个月的微博,引出“活着,还有很多事要做”,提醒学生珍惜感恩,珍惜现有的一切,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

由于像舟曲泥石流这样的严重的地质灾害,在一夜之间对人们造成的心理创伤可能需要一年甚至一辈子去抚平。将学生视角引导一年之后的舟曲,展示一年后舟曲人民准备新春的视频,展现坚强的舟曲人民生活逐渐回归正轨。体现本节课积极应对泥石流的观点。(由于本节课以王凯的微博开始,因此也将以他的微博结束,展示王凯关于新生活的期待,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感恩心理;而在课堂结尾展示舟曲人民在灾难发生一周年后迎接新春的视频,体现人们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积极应对生活的态度。)

(三)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则是根据本节课的泥石流的知识点完成相应的练习题;达到及时巩固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板书设计如下:

泥石流一、二、三、四、泥石流的定义:

泥石流的发生条件:

泥石流的特点及危害:

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第二篇: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泥石流》教学设计

$3.5泥石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描述泥石流的现象

2、知道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3、学会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4、领会防灾、抗灾的意识

5、体验尊重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难点:认识泥石流现象

教学过程:

一、泥石流的形成1、带领学生到校园绿地,进行准备好的课堂活动:

“泥石流”自然现象的模拟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在土质模型坡面洒水后。坡面发生的现象。让学生进行书面描述看到的现象。提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强或者减小实验中的现象?

小组同学设计方案后在实验装置上进行探究实验,记录实验现象。

2、回到教室课堂

活动:观看视频2010年8月舟曲县城大型泥石流的视频资料。

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和实践活动,小组讨论得出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加深对泥石流的概念性认识。

阅读书本P107内容,谈谈对泥石流这类的大型地质灾害的认识,重点讨论人类活动和泥石流发生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

人类可以通过哪些活动来减弱泥石流发生的频率?

二、泥石流的危害

请小组同学发言,谈谈观看的视频中对泥石流危害的认识,“体验”受灾人群的感受

三、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通过视频内容和学生活动内容,结合泥石流的形成原因,请学生思考、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减小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减轻泥石流发生时带来的危害。

讨论后学生尝试书面表达泥石流的防御措施。完成后小组间交流。阅读:书本P108-109材料,指导学生体会国家对防治泥石流所采取的措施。

课堂练习及小结:结合书本内容和课堂活动,在书本上找出并标记泥石流的概念、形成原因、危害、防治措施等内容。

课后作业:作业本B本P29-30

第三篇:第二章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滑坡教学设计(正)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设计 岳阳市十四中学 秦为胜

一、基本说明

1模块: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 2年级:高中二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5学时数: 1.5课时

二、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通过初中地理与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对自然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危害有所了解,但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相互关系与我国的分布并不很明确,知识缺乏系统性。

2、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教材分析:

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缝、构造断裂、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从课时容量考虑,我们选择讲述地震、火山(本课增加)、滑坡和泥石流四种地质灾害。教材对这三种灾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讲灾害特点与成灾原因;二讲我国时空的分布,三讲通过阅读教材介绍其危害及预防,地质灾害的成因与分布是教材的重点内容。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多,突发性强等基本特点。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滑坡和泥石流虽然诱发的原因不同,但主导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区也基本相同,为了减少重复,教材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讲述。

在前面分别讲述地质灾害的基础上,本课件从各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上进一步做了分析。这段内容在选修五的高中地理教材中虽然没有,但适当讲解有助于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它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说明了地质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以及与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这种动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不仅对深入分析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本课件通过具体例子介绍了地质灾害三方面的关联性。第一方面说明了同一地域地质灾害生成的关联性。第二方面说明了一次地质灾害中原发灾害和诱发灾害的成灾关联性,由地震诱发的其他灾害,不局限于地质灾害,这更说明了灾害之间的联系十分广泛。第三方面说明了人类活动与灾害的关联性。现在由于人类活动而引发或诱发地质灾害的事件越来越多。有资料表明,全世界的滑坡灾害中,70%以上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

3、关于四类主要地质灾害的教法建议: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四类地质灾害。考虑到学生一般很少直接接触到这几类灾害现象,因此,应该尽量使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让学生获得最初的感性认识。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把握各类灾害的成因、危害,但也不能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教学。

在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这些灾害在空间的分布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为什么那些地区会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地质灾害大部分都不是人类行为造成的(例如大部分的地震都是构造地震),而是地球运动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有其自身的发生规律。我们生活在地球上,这是无法回避的。但我们可以加强对这些灾害的研究,并积极防御,减少由于人为原因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在介绍火山喷发产生的灾害时,应该引导学生从正负两方面来考虑。即火山是强烈地质作用的表现,火山既摧毁了旧的土地,也创造了新的土地,火山活动的研究是了解地球内部运动规律的窗口。许多火山本身就是十分独特的旅游景点。

4、课件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课件采用Powerpoint进行制作,内部分成四大板块:地震板块、火山板块、泥石流板块、滑坡板块;每一个板块均包含一个视频,主要知识介绍和相应例题,通过第一页的入口超接链四大板块,四个视频文件内容是:地震介绍、夏威夷火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滑坡预防。此外,还有一个防震小游戏。该课件介绍四种地质灾害的概念、形成原因、危害,还通过小游戏、视频等方式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防震避灾,进行防灾减灾等相关知识教育,同时配有近年高考题,各地月考题进行知识的检测,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不失为一个进行地质灾害教育的良好课件。

三、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四、教学重点

1.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五、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与投影仪、【课前准备】将学生分组,使搜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各类资料。【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教学与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地质作用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十分缓慢,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如海陆变迁。但有些就进行得非常迅速、激烈,如山崩、地震、火山喷发等,往往造成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火山、泥石流与滑坡(板书)

一、我国主要地质灾害(板书)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板书)

(教师首先播放一段有关地震的录像资料,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请大家看完录像后思考下列问题:

(1)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2)哪些地方易发生地震?

(3)震源与震中是怎样区别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略)(教师补充)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即板块运动有关,还记得老师在讲课时曾这样说过:板块内部较稳定,交界地带不太平,火山、地震常发生。

从图中可看出:震中和震源在一条垂线上,震中位于地面,而震源处于地球内部,即发生地震的源地。

1、地震分类与分布:

按成因分:构造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三类

按震源深浅分:浅源地震(0~60千米)、中源地震(60~300千米),深源地震(大于60千米)

我国常见的是构造地震,浅源地震。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是主要的地震带。地震是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并易引发火灾、海啸、滑坡、饥荒、瘟疫等其他灾害。

2、地震的震级与烈度:(联系汶川地震)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烈度是表示地面和建筑物等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不同的烈度。

教师可结合有关资料给学生作解释, 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离,震区地质构造、建筑物的抗震度、防震意识等,两者关系: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在不同的地方会表现出不同的烈度。

3、世界火山和地震的分布:

让学生观察世界地震、火山的分布图,总结地震分布规律 世界的火山和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也就是地壳较活跃地带,世界两大火山和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之间,引入我国是一个多地震之国。

4、我国是一个多地震之国,看图总结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介绍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相关情况,地震,特别是震级较高的(一般达6级以上)大地震,其破坏程度是很大的1976年我国的唐山大地震,使整个唐山市变为一片废墟。总结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

5、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习题精练:见课件略

最后防震常识小游戏,试试看你的选择是否正确?

(二)、我国的火山(板书)

(承转)下面我们继续观看录像,看火山是如何喷发的?

(播放夏威夷火山爆发的录像片)(教师板书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请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思考下列问题:

(1)火山是如何喷发的?

(2)火山分为哪几类?

(3)火山的分布与地震有何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补充)

地下深处岩浆沿裂隙喷出地表的现象。强烈的火山喷发,会带来有毒气体、熔岩流、火山灰、泥石流等危害。火山的分布基本上与地震一致。我国活火山很少,主要在台湾、新疆及云南等地,著名的休眠火山有五大连池、白头山天池等。

火山的分布与地震的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即也分布在板块与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火山、地震带,像日本、印度尼西亚、智利等国就多火山、地震。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但火山大多是死火山,只有少数活火山,如台湾的七星屯火山。

火山对人类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如图4.27所示。又如,1987年1月,危地马拉的帕卡亚火山爆发,烟柱高达4000多米,火山灰飘落在危地马拉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大量牲畜死亡,无数咖啡园和房屋被毁。据统计,在过去2000多年中,全世界已有100多万人死于火山爆发之中。

习题精练:见课件略

(承转)同学们对火山和地震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知识。

(三)、我国的泥石流灾害(板书)

(播放录像)“甘肃舟曲泥石流”

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泥石流?

(2)泥石流的发生需要哪些条件?

(3)泥石流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补充)

1、泥石流定义: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多发生在多暴雨的山区。由于地表层岩石松散、土质疏松,再加上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在多暴雨的季节,就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泥石流现象。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巨大的国家之一。2.泥石流的分类

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冰川泥石流,暴雨泥石流

暴雨泥石流: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 冰川泥石流:东经102以西的高原上 3.泥石流的成因:

学生总结泥石流发生山区在地形、岩石、植被、气候、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条件是什么?(1)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2)人为因素如乱砍滥伐森林和不当的开挖、堆积等扩大和加快了泥石流的发生。泥石流发生区可分哪三个部分?各部分地形有何特点? 上游形成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漏斗状地形。中游流通区:地形多为峡谷。

下游堆积区:地形多为平坦开阔的山前平原。4.泥石流的分布

【点拨】界线: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

该线以西的华北山地、黄土高原、秦岭山地、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泥石流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该线以东的辽东、华东和中南山地以及台湾、海南山地,泥石流呈零星分布

【总结】泥石流的分布和我国的地形有密切关系,从分布图上还可以看出,泥石流的分布区也是暴雨频发的地区,当然在青藏高原地区的泥石流的形成水源是冰川融化。0习题精练:见课件略

(四).我国的滑坡灾害(板书)(播放录像)“滑坡前兆”

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叫滑坡?

(2)影响滑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滑坡有什么危害?(3)说出我国滑坡时间以及空间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补充)

1、什么是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学生回答】(1)滑坡是在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点拨】内在因素: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外表形态

外在因素:地下水活动、暴雨、地震、河流冲刷、人工爆破,其中暴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

2、滑坡时间以及空间分布规律

(1)我国滑坡多发期:每年6—8月

(2)空间分布规律:大致以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为界,东部滑坡分布较为稀疏,西部较为密集,而秦岭一川西一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秦岭一川西一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是四川省,约占全国同类灾害的25%,其次是陕西、云南、甘肃、青海、贵州等省。

【探究活动】下列原因容易诱发滑坡,请你说出这是为什么。

①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 ②依山建房 ③岩石上部透水,下部不透水 ④土石体中存在断层⑤长时间暴雨

【点拨】①②增加了产生滑坡的斜坡,并使局部地区坡度增大,可能引起地基的松动等④使岩体或土体内存在滑动面③⑤使地下含水量大,均具备了形成滑坡的条件,使滑坡加剧。习题精练:见课件略

(分析、提问)通过以上学习,我们了解了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几种主要的地质灾害,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地质灾害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

地质灾害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多、突发性强。

承转:地质灾害的形成均与地质作用、地质构造有关,都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那么,它们之间是否有一定联系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二、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板书)

(一)成因上的关联性

(先让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进行分析)我们知道,火山、地震多分布在现代地壳活动强烈的地区,地震频繁的地区,山体中断裂发育,造成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一旦有暴雨因素诱发,就容易形成泥石流或滑坡。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横断山区、太行山区、秦岭等地区的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是一致的,这些地带夏秋季节是多暴雨,再加上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因而土质疏松,很容易发生泥石流、滑坡和水土流失现象。可见,这些地区的地质灾害在生成上有一定的关联性。

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一次大的地震发生,不仅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而且还会造成地裂现象,并引发火灾、海啸、滑坡等灾害,又由于人员伤亡和医疗设施的破坏,还可能引起疫病蔓延等。

(二)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诱发地质灾害。

不只是自然本身的因素,有时,人类活动的影响,也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类对植被的破坏,使地表径流的水量和速度加大;一些地方滥采乱挖矿山、小煤矿等,导致塌方、塌陷等;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如修水库、拦河大坝、交通道路设施等,如果设计、勘察不合理,都很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课堂小结]: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小结略

习题精练: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几种主要的地质灾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由于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我国是一个多地质灾害的国家,因此进行有效防御是非常必要的。作为新时代的一名中学生更是责无旁贷,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做一些有益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的事情。

四、教学反思

1、这节课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因为事先准备的视频资料比较充分,许多同学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许多学生都想上讲台动手玩防震小游戏,对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很有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连平时上课爱睡觉的学生都津津有味地观看地质灾害相关视频,大家激励地相互讨论,发言。

2、由于播放视频花费时间过多,有些内容不能深入探讨,由于时间限制,有些讨论的问题无法深入下去,只能泛泛而谈,影响教学效果,某些内容还需要完善与具体。

附:《2.3我国的地震、火山、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课件一个

2013-04-13 6

第四篇:甘肃泥石流思想汇报

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灾情发生后,胡总书记、温总理第一时间作出明确指示,要求甘肃省和有关部门当前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救人,组织群众避险,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妥善安排灾区群众的生活,甘肃泥石流思想汇报。同时温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让群众安心,也给灾区群众吃上了定心丸。回良玉副总理也于当天下午赶赴灾区,随后李克强副总理、回良玉副总理也作出批示。通过领导人的模范行动,得当指挥,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进甘南灾区。

同时,解放军、武警部队及时赶赴灾区,全力支持抢险救灾。当日上午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出动21集团军工兵团、防化团、步兵第56旅2400名战士,第一、第七医院共100人从甘肃、宁夏紧急赶赴灾区。同时调用在宁夏的两架直升机载爆破专家前往舟曲实施爆破作业任务。之后,陆续有部队奔赴甘南灾区。公安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紧急协调川、陕、鄂、粤、内蒙古等省区公安特警和公安消防、边防官兵1780名警力驰援灾区,思想汇报《甘肃泥石流思想汇报》。人民子弟兵就是人民群众的靠山,更是救星,通过他们的行动,让灾区充满了情和爱。

就在灾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全国各地机关团体和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爱心献给甘南灾区。中华全国总工会8日作出决定,向受灾地区紧急下拨300万元,用于遭受泥石流灾害职工的救助工作。中央财政向甘肃省紧急下拨综合财力补助资金5亿元,用于抢险救灾以及因灾倒塌房屋恢复重建等方面。甘肃省天水市委、市政府在全力作好人员和救灾物资中转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第一时间组织抢险救灾队伍赶赴灾区,首批捐款100万元、1000顶帐篷和一批机械设备已经抵达灾区,投入抢险救灾。而广大人民群众也积极行动起来捐款捐物,将爱心和温暖送给甘南灾区。

泥石流是可怕的,给甘南带来了巨大损失,让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危害,泥石流带走了127条鲜活的生命,但泥石流带不走全国人民对灾区的情和爱,带不走党和政府的温暖。相反带来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带来了全国人民对灾区的情和爱。甘南灾区的救灾工作已经证明了全国人民一条心,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温暖和爱,更有坚强的靠山。我们相信,人定胜天。

请党组织检验我。

第五篇:舟曲泥石流思想汇报

舟曲泥石流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看到甘肃省舟曲县泥石流带来的灾难让我痛心依旧,舟曲泥石流思想汇报。洪水无情,人有情。突如其来的暴雨不仅打乱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节奏,还让许多人承受着失去亲人、失去家园的痛苦。尽管这一刻,我们并没有亲临灾区体会他们的心情,但这一幅幅洪流画面都将牵动着我们挂念灾区的心。

灾难无情人有情。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动员令,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灾情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作出明确指示,要求甘肃省和有关部门当前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救人,组织群众避险,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妥善安排灾区群众的生活。同时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让群众安心,也给灾区群众吃上了定心丸。同时,解放军、武警部队及时赶赴灾区,全力支持抢险救灾。当日上午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出动21集团军工兵团、防化团、步兵第56旅2400名战士,第一、第七医院共100人从甘肃、宁夏紧急赶赴灾区。同时调用在宁夏的两架直升机载爆破专家前往舟曲实施爆破作业任务。之后,陆续有部队奔赴甘南灾区。公安部迅速启动应急机制,紧急协调川、陕、鄂、粤、内蒙古等省区公安特警和公安消防、边防官兵1780名警力驰援灾区。人民子弟兵就是人民群众的靠山,更是救星,通过他们的行动,让灾区充满了情和爱。“大难当前,冲锋在前”这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应有的本质。在灾难面前,党员干部充分发扬不畏艰险,连续作战的作风,冲锋在前,战斗在前,做到哪里工作最艰苦,哪里灾情最严重,哪里群众最需要,就出现在哪里,战斗在哪里,真正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就在灾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全国各地人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爱心献给甘南灾区,思想汇报《舟曲泥石流思想汇报》。而作为边远小县的一员,我们虽然不能付出更多的向甘肃兰州军区那样的巨爱行动,但我们会尽自己小小的心意,积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爱心行动中来,积极行动起来捐款捐物,将爱心和温暖送给甘南灾区。让甘肃灾民感受到洪水随可怕,但全国人民的大爱将永远与他名相伴。

泥石流是可怕的,给甘南带来了巨大损失,让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危害,泥石流带走了127条鲜活的生命,但泥石流带不走全国人民对灾区的情和爱,带不走党和政府的温暖。相反带来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带来了全国人民对灾区的情和爱。甘南灾区的救灾工作已经证明了全国人民一条心,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温暖和爱,更有坚强的靠山。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甘肃人民加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近年来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中,大写的“人”字不仅贯穿于抢险救援、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全过程,而且变得越来越突出,生命的价值与尊严因此越来越彰显。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城乡民族,凡我中华儿女,一样受国家保护。正是对生命的如此尊重,让人们感受到党的温暖、祖国的伟大。

严重的自然灾害可以让我们暂时陷入痛苦,却无法击垮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十三亿人血脉相连的手足真情,让我们有决心有能力战胜任何艰难困苦,一路披荆斩棘,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虽然人有时候不能胜天,也无法预知上天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灾难,但是我们能让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谐,遏制恶化。这时候就要发挥各阶层中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农民带头种好地,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食品。企业党员更要好好的坚持党的思想,和谐发展,不能牺牲环境来换取个人的利益,也要在企业中传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现产业结构的转换。政府党员肩负的任务将更重,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论指导下,要制定出更加符合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划。当然一切的一切与教育都是紧密结合的,所以在学校中老师的任务相对更加沉重,要给学生灌输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同时学生党员(包括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也要辅助老师做好宣传,更要以身作则,影响带动同学。

MSN(xiexiebang.com)

下载3.5泥石流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3.5泥石流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舟曲泥石流思想汇报

    舟曲泥石流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国旗低垂,江河呜咽,诉说无尽哀思,2010年8月7日22时,一场罕见的灾难悄然降临,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

    思想汇报——舟曲泥石流(定稿)

    敬爱的党组织: 在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据央视报道,舟曲县内三分之二区域被水淹没,灾害导致甘肃省舟曲县超过三分之二的区域供电全......

    入党思想汇报泥石流

    在多灾多难中不断的前行与成熟 看到这个新闻,我的心情无疑是沉重的、不安的,8月8日凌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无数人失去了生......

    舟曲泥石流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大难当前,冲锋在前”这是每一个中国***党员应有的本质。不论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还是今年的舟曲流石流灾害,党中央国务院对灾情都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下达通......

    舟曲泥石流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2010年8月8日凌晨,泥石流灾害猛然降临到熟睡的舟曲!睡梦中的舟曲来不及躲避,一栋栋房屋被冲毁,一个个生命还在睡梦中就魂归天堂,舟曲,三分之一县城受损,上千......

    《识字5》教学设计

    《识字5》教学设计 《识字5》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地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2、通过看图,识字写字,诵读韵文,认识有关冬天的事物,理解由生字组......

    《春》教学设计5

    《春》 一、教材分析 《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课文。前两个单元分别是教会学生感悟人生、珍爱生命,而本单元则是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领略自然风光。单元中......

    unit 5 教学设计

    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 Section A (1a-2c)教案 一.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词语 : sitcom , news , soap opera , talk show , game show ,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