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鲁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两首
教学 古诗两首
韩吉英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本以外的古诗。教学重点和难点:
识字与写字是重点,感情朗读以及理解古诗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以及课前摘录的描写枫叶或枫林的好句佳段。教学时间: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
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赠刘景文》
(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对话平台 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诵读
教学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初步感受古诗语言的凝炼、优美。)
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一:展诗境,设悬念:
(课件出示:寂寂山路,一辆马车疾驰而来,又戛然而止。)
师旁白:寂静的山道上,忽然传来一阵马蹄声,诗人杜牧坐在车中匆匆赶路(车停,马嘶),咦,是什么吸引了诗人,使他停车不前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
生齐读课题《山行》。
二:初读诗,理大意:
1、出示全诗,指名读,正音。
2、生自由读,完成练习。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山行》一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写出了_________时节山中的美景。诗人停车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明诗意、入诗境:
1、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插图、注释,查查字典,自己来解决一下课文中较浅显的字词,并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学生自己对照课文的插图和诗后的注释,也可查查字典,自己去学习诗句。
2、研读古诗,分工研究。
师:现在,我们组成三人学习小组,每位组员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从小画家、翻译家、朗诵家中选择一个角色,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一起合作,相信每个同学都能学懂这首诗!
学生兴致勃勃地自由组合、选择、具体要求如下:
A、小画家:从四句诗句中自由选择喜欢的,用简洁明了的简笔画表现诗中描写的景色,可画
一、两句,也可画全诗。
B、翻译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用流利通顺的个性化语言将每句诗意串讲起来。
C、朗诵家:用朗读读出自己对诗意、诗情的体会。
3、请小组自告奋勇上台汇报,下面的同学当当小评委,说说他们的汇报精
教学
彩在哪里,是不是符合诗意、诗境。
现撷取其中一个片段记录如下: 汇报:
林瑛(“小画家”)画。刘雯雯(朗诵家)读。金娟娟(翻译家):一条小路伸向深秋的山中,在白云升起来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我停下车,是喜欢这傍晚时候的枫林。那经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评画:
范蒋斌:林瑛同学的画画得很漂亮,真是一个小画家!不过,我提一点小小的意见,‘石径斜’,石路应该是歪歪斜斜的,怎么能这样笔直地通上山呢?比如说碰到大石头什么的,难道从石头上飞过去不成?
(众大笑)
刘策:我补充一点小小的地方,我想这山一定很高很高。可林瑛画的山好象矮了一点!
师追问:你怎么知道的?诗中可没说这山有多高呀!(众纷纷举手争着要发言)刘策:诗中不是说“白云生处有人家吗”?连白云都绕着山,可见山有多高了!再说,诗中说“远上”,石径通得远,是因为山很高呀!叶超:各位评委!听我来说说如何?(众笑)我觉得这石径应该开始画大一点,越往上越小!
金晓渊不解地:为什么?这又没关系!叶超:因为我们都知道,远的东西小一点,近的东西大一点。石径很长,那么远处的就应该小一些!
林瑛:谢谢各位评委的帮助!我现在就去把我的画改得更完美一点!(众鼓掌)…… 评读:
何倩倩:我觉得刘雯雯同学的“远上”应该读得拉长一点!因为石径很长很长呀!还有“生处”两个字稍快一点,有力一点,因为白云在翻腾变化,很有活力!
师:有水平!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叶明洁:我觉得“白云深处有人家”这句还应该读得很高兴!因为诗人在深秋的山中,肯定很少有人,现在看到有人家了,心里一定很欢喜!
朱海啸:我觉得最后一句应该读得惊喜!因为这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美呢!王亚红:对!还应该读出对枫叶的敬佩!深秋了,多冷呀!可是,枫叶不怕风吹霜打,那么红艳艳的!给秋天增添了美丽的色彩,诗人肯定很敬佩它们!
…… 评翻译:
姜文洁:金娟娟同学说“白云生处”是“白云升起来的地方”,我不同意!这个“生”应该是生活的意思!就是“白云生活的地方”!
陈萧:我对她们俩人说的都有意见!我觉得应该是“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因为白云都是动态的,它们在不断变化,翻腾!
师:哦!我想,说“白云生活的地方”,把白云说活了,富于想象!说“白云升腾缭绕的地方”,说出了白云不断变化的动态,善于观察!我们同学,都有一
教学
颗懂诗的心灵!
……
刘策:我觉得,不能说诗人喜欢这傍晚时候的枫林,应该翻译成“我因为喜欢这枫林而停下车来,一直欣赏到傍晚”。
金娟娟反驳道:这没关系呀!停车坐爱枫林晚,就是说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林才停下车来嘛!
(学生纷纷议论,两方面的意见都有人附和)师:不管是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林才停下车,还是因为喜欢这枫林而停下车来,一直欣赏到傍晚,都翻译出了诗人对枫林的深深喜爱!同学们读懂了,就理解了诗的意思了!……
师:那么,诗中还有哪些词写得特别精妙,是我们这简单的画中无法表达出来的呢?”
(众生稍思,又恍然大悟地举起了手)
叶超:我觉得,“寒山”的“寒”字是我们没法画出来的!
洪凯:“白云生”的“生”字也是没法画出来的!因为白云在不断地翻腾变化,它是动态的!
师:对呀!古诗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精妙简约,言有尽而意无穷!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出“寒”字和“生”字?
(生踊跃举手)
陈倩倩:山中,树叶飘零,处处黄叶翻飞!林建伟:一行大雁排成“一”字行飞向南方!
卢伦:山中,走老半天也碰不到人!只有萧萧的秋风吹着树木的声音!郑国富:在山高处,几缕白云一会儿象轻纱,一会儿变成一条绸带,遮住了半山腰!那白云里的几户人家也就隐隐约约的,真像天上的亭台楼阁!
……
四:拓诗境,延诗情:
1、(课件)欣赏枫叶
2、交流课前摘录的描写枫叶或枫林的好句佳段。
3、这如火如荼的美景,深深地震撼了诗人,使他不由自主地吟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我们再来欣赏一下二月的鲜花。(课件)二月花也很美,可为什么诗人却更喜爱经霜的红叶呢?
4、自由体会、交流。
五、荐佳作,引课外。
1、师介绍杜牧生平,推荐其他两首写景名诗。
清明
江南春
清明时节雨纷纷,千里莺啼绿映红,路上行人欲断魂。
水村山郭酒旗风。借问酒家何处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牧童遥指杏花村。
多少楼台烟雨中。
2、生生互荐:杜牧的其他好诗。
六、自选作业(选择自己最爱做的一题)A、抄写或默写《山行》。
B、给《山行》配乐或配插图。
教学
C、把《山行》改写成一篇写景或记事的小作文。D、联系“霜叶红于二月花”,写写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七、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认识了苏轼和杜牧。板书: 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山行》
苏轼
杜牧
荷尽已无擎雨盖,远上寒山石径斜,菊残犹有傲霜枝。
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年好景君须记,停车坐爱枫林晚,正是橙黄橘绿时。
霜叶红于二月花。
教后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学习本课时,我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学习生字,采取多种方法认字,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把认字与朗读感悟结合起来等等,学生掌握很好。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古诗两首 2
最新版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意目标:
1.培养学生喜欢背古诗的兴趣。激励学生背诵课本以外的古诗。2.体会秋天的美丽、收获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爱读古诗,在读中能初步体会诗歌的意境;其次是识字写字。难点是刚刚接触古诗,怎样读懂诗句是个需要慢慢学习和摸索的过程。
课前准备:电子图片、生字卡片、布置预习。课时安排:3课时
一、导入。
1.师:古诗是古代的诗人们写的诗歌,流传下来的,都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谁会背一些?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描绘美丽秋景的古诗。揭题。
二、学习《赠刘景文》
1.介绍作者苏轼:宋代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号是东坡,所以人们也叫他苏东坡。
2.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通顺。3.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词语。
4.引导学生说两个比较典型的字,启发大家用巧妙的办法记忆生字。5.自读一读诗歌,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6.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点拨。教给学生初步的抓重点字词理解诗句的方法。如“擎:举着”;“尽:完”;“犹:还”。
7.说说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8.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6个生字。
三、指导背诵古诗。
四、拓展作业:
2017.3.1 最新版
1.熟读,背诵《赠刘景文》
2.找苏轼的其它诗歌背一背,能背几手背几首。学生活动学生背诵自己会的古诗。3.借助拼音读诗歌;认读词语:
赠送、擎着、菊花、残缺、君子、橙子、橘子
交流识字方法,重点:刘(文刀刘)菊(米字就像菊花的花瓣)再读诗歌。4.在老师指导下理解诗歌大意。5.学习写生字:
于、枝、记、首、枫、刘。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荷尽
好时光 菊残 君须记
橙黄菊绿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组织学生背诵《赠刘景文》
2.指导学生交流背诵自己学会的苏轼的作品。
二、学习《山行》
1.打开电子图片,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学习观察的方法,主要指导按一定顺序观察。引导:图这么美,诗歌更美,我们来听一听大诗人杜牧是怎么描写的。2.看图,听老师读课文。引导:你也能读得这么好,是吗?试一试,不会的字要学会想办法解决。
3.自学生字词语,也读一读,比一比,读书为止。
4.检查自学。读一读:小径、歪斜、枫树、于是。鼓励学生试着读一读古诗。5.用学习《赠刘景文》的方法学习《山行》 边读边想,说说诗歌的大意。指导学生结合图注重点字词来理解。6.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诗歌的意思。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可以选择画一画自己理解的诗意。
2017.3.1 最新版
背诵《赠刘景文》
3.背诵自己学会的苏轼的作品看图说话,练习把话说完整,看图看完整,按顺序。
看图,听老师范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学习生字词语。交流自学情况。在读中理解诗歌的大意;学习理解诗歌的意思。板书:
石径 远上寒山: 斜 山行
人家(所见)
枫林
2017.3.1 白云生处: 高 红于二月花:红
第三篇: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并解释题目,激发兴趣
板书诗题并解释诗题。
【鹳雀楼】旧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前面可以望见中条山,下面临近黄河。
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楼共三层,是当时文人游览的胜地。此楼北宋时还存在,后来被河水冲毁。题目的意思是登上鹳雀楼。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诗人。
二、教师范读
教师一边读,一边欣赏插图(画面:诗人正站在黄河边的鹳雀楼上观看景色,太阳渐渐地落下山去。)
三、学生轻声读,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四、指导学习生字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书生字,带领学生读音、组词。
2.学生书空练习。说说记生字的方法。
教师重点指导:
楼:lóu,读边音。“木”字作偏旁时,捺要写成点。入:rù,独体字,两笔。
注意和“人”区别开。穷:qióng,三拼音,上下结构,写时不要少写宝盖头下面的撇和点。目:mù,全包围结构,要和“日”字区别开。更:gèng,读后鼻音。
独体结构。有7笔。层:céng,读平舌音,后鼻音。
五、课堂练习
.组词:
人()日()
入()目()
2.在练习本上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齐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范读
三、理解诗句
.学习一、二两行。
(1)指名读一、二两行。
(2)理解意思。
①出示课文插图。
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
②答问。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什么?
这是什么时候的太阳?你怎么知道这是傍晚的太阳的?课文中称傍晚的太阳叫什么?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它会怎样落下去?课文中哪个词是“靠着”的意思?(依)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的意思。
诗人站在鹳雀楼上还看到什么?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④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相机板书:景(看)]
2.学习三、四两行。
(1)谈话。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2)指名读三、四两行。
(3)理解。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4)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看图体会,练习朗读。
3.练说全诗的意思。
(1)自由练说。
(2)指名试说。
四、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自由读。
3.指名读。
4.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5.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6.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
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
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7.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8.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
上台比赛,看哪一位同学说得精彩。
五、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3.讨论。
诗人登高观景时的心情、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他可能讲些什么?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六、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说说偏旁名称。
2.指名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词
.出示生字。
楼依尽入欲穷
指明读上面的字。
2.引导用生字组词。
楼(楼层高楼楼房钟楼)
依(依靠依依依山傍水)
尽(尽头用尽尽力穷尽)
入(进入入门出入)
穷(穷尽贫穷穷苦)
3.教学字形。
(1)指名分析字形,说说记忆方法。
依和衣比较,入和人比较,穷和力比较,层和云比较。
(2)讲解“欲、登、楼”的笔顺。
.指导书写。
2.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再抄写。
山白日千里目
海黄河一层楼
2.据句意说出诗句。
(1)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2)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
(3)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4)再登上一层楼。
《鹿柴》
教学目标:
.朗读、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自然的美好。会写4个字,初步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2.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一、导入新课
.古诗,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
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以及精练的语言,博得了人们的喜爱。我们每个人都会吟诵很多,下面谁来给大家展示几首呢?谁再能展示几首关于王维的诗呢?
2.今天,我们再来共同学习一首王维的诗——《鹿柴》,教师板书课题。指
出“寨”在本课中读“zhài”与“寨”相通,鹿柴是一个地名,并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让学生听录音范读。
2.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板书全诗。
3.指名朗读。
4.学习生字“但、返、景、复”
三、指导朗读,理解每名诗的意思。
.指导朗读古诗。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齐读古诗的第一、二句,体会诗句的意思。
(1)指名朗读并作指导。
(2)理解诗句中的个别词语。
但——只闻——听
如孟浩然《春晓》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的“闻”就是听的意
思。
(3)理解诗句的意思。
空山里见不到人的踪影,却传来说话的声音。
3.齐读古诗三、四句,体会诗句的意思。
(1)指名朗读并指导。
(2)理解诗句中的个别词语景:夕阳返照的光。景,通“影”。
(3)理解诗句的意思。
西斜的夕阳返照深林,余光洒落在青青的苔径上。
4.小组合作学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教师明确:这首诗写的是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却看不见人,只有夕阳的阳光透射过密密的山林,照在青青的苔径上。
(3)从这首诗中你能了解到诗人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
四、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
.自我轻声吟诵,体味诗的意境。
2.借助影像视频进一步的去体会。
五、作业
.书写生字。
2.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给这首诗再配一幅画。
3.本诗出自王维晚年所著的《辋川集》,《辋川集》共有诗二十首,这只是
其中的一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欣赏一下其余的19首,进一步领略王维诗作的优美与特点。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教案3 人教新课标版
古诗两首
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课前准备:
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诵诗导入。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2.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三、研读
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用心爱心专心 1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四、诵读
1.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五、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3.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4.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六、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多种方式认读古诗
(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
(一)。
二、自学
1.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2.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4.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三、细读
1.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2.指名读,读后评价。
3.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4.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四、诵读
1.出示课件,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2.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3.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4.背诵展示。
五、写字
1.出示生字:枫、于。学生认读,2.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4.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六、练习与拓展
1.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2.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备课资料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上独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描写秋景诗两首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两首
最新版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句,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4.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诗文的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话讲出诗文的内容。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图、投影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望庐山瀑布》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一)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是唐诗。
(二)预习中哪些诗句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并划下来。
三、读《望庐山瀑布》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庐lu 紫zi 川chuan
四、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查字典“望”当什么讲?
2017.3.1 最新版
“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
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
“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
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
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
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
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
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
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手法)
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2017.3.1 最新版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
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疑:怀疑。
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六)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庐”和“炉”是同音字,要区别字形,会应用。
“紫”和“川”的读音要读正。
在学习生字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已去分析、去记忆,培养自学能力。
五、小结
(一)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好在什么地方?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二)出示挂图,说说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察瀑布的?观察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三)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观察细致?
2017.3.1 最新版
“日照”与“紫烟”的因果关系?
“飞流”、“直下”对流速水势的观察。
“三千尺”、“落九天”是对瀑布的长、大、高的观察。
除观察仔细、细致外,本诗还有什么特点?
丰富奇特的联想,如“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
本诗的写作特点:观察细致有序,联想丰富。
学习古诗的方法:除去上述四步,那就是读、查、究、诵、赏。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学习《绝句》
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
三、读《绝句》
把下面的字音读准:
鸣ming 行hang 泊bo
四、出示第二首古诗《绝句》,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
(二)《绝句》是什么意思?因作者兴到笔随,未事先拟题,于是以“绝句”标题,解释“绝句”。
(三)读一读古诗,悟懂诗句的意思。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自鹭上青天。
重点理解:
黄鹂:鸟名,也叫黄莺。鸣:叫。
2017.3.1 最新版
翠柳:翠绿色的柳树。
从“翠柳”一词可以看出是什么季节?
春天。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吃鱼虾。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说句意:两个黄鹂在翠绿色的柳树上鸣叫。
(欢唱)一行白鹭飞上蔚蓝色的天空自由飞翔。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重点理解:
窗含:从窗口看到。“含”:包含在里面,存在着。
西岭:指草堂西北的岷山。
千秋雪:指千秋万代积累下来,终年不化的积雪。
千秋:时间很长。泊:停靠。
东吴:指江苏一带。
万里船:船要行万里路。
说句意:从窗口可以看到巍巍的岷山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靠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观察插图,加强对诗意的理解。
1.看插图。图上画的是景物;景物是否都是诗句的内容?这描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色?(生动优美)
2.体会作者用词准确。
说说诗人用了哪些词语来表现景色的优美,语言的生动?
表示声音的词语:鸣、上。
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翠、白、青。
表示动作的词语:鸣、上、含、泊。
诗人写了四个景色,一句一景,写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语言生动、景色秀美。
“鸣”、“上”两个动词写出了黄鹂在柳枝上欢叫和一行白鹭从水面飞上青天的声响。
2017.3.1 最新版
“黄”、“翠”、“白”、“青”四个色彩鲜明的词,写出了草堂前的景色。
这两句写得有声有色,显示出一派春意盎然的优美景象。
“含”、“泊”两个动词具体写出了草堂外的景象,特别是“含”的妙用,把岷山积雪这一远景移至草堂内,使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景色优美的图画。
(五)学习诗人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讨论诗人观察景物的顺序。
眼前的、天边的、窗外的、门前的。
顺序是:由近及远。
2.诗人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述的、表达思想感情的?
诗人抓住了自然景色来描述,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七)学习有关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鹭”上下结构,要写匀称。
“含”上部今不要加点。
“吴”口天吴。
五、小结
作者写这首诗,先写树上,再写天上“黄、翠、白、青”相互映衬,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图景,令人赏心悦目;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最后写出了诗人身居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襟多么开阔!通过对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六、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文的意思。
2017.3.1 最新版
20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