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内容四(和烦恼说再见)

时间:2019-05-12 20:4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内容四(和烦恼说再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内容四(和烦恼说再见)》。

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内容四(和烦恼说再见)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四:

和烦恼说再见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学会正确处理青春期的心理矛盾,顺利度过青春期。

2、能力目标:体察自己的心理烦恼,掌握克服青春期烦恼的方法,调控自己的心理冲动。

3、知识目标:知道青春期的心理常识,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二:教学难点、重点:

面对青春期的心理困惑和矛盾,学会调控心理矛盾的方法。三:教学方法: 互动式、讨论式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

1、展示课件:播放电影《英雄少年》插曲-------《小小少年》。

2、导言:悄悄地,我们迈出了童年,跨进了青春的门槛,迎来了多姿多彩的季节。我们热情奔放,活力四射。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丰富的情感和多彩的梦想。成长给我们带来了几多欢喜,同时又给我们带来了几多烦恼和忧愁。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当我7岁时,我发现我的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的时候,我感到我的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当我21岁的时候,我忽然发现我的父亲还是很聪明的。”连名人伟人都会遇到烦恼,更何况是青春期的我们呢?那么,我们怎么弹奏好自己这青春乐章,消除烦恼,快乐成长呢? 环节二:

1、共同探讨: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自己曾遇到过哪些烦恼?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处理的?结果如何?(学生谈自己的烦恼及处理方法,老师做总结发言。引导、点拨)

2、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都诉说了自己在青春期遇到的一些烦恼、困惑和忧虑,你们知道吗?其实大家遇到的这些烦恼是每个人步入青春期后都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快乐与烦恼是一对孪生姐妹,生活会因快乐而闪耀光芒,也会因烦恼而暗淡无光。环节三:

1、展示课件(系列漫画------《小明的烦恼》)

(漫画一)小明:妈,星期天我和同学约好去市博物馆看展览。

妈妈:不行,在家里做作业吧,现在外面坏人多,我不放心。(漫画二)同学们很热烈的讨论元旦晚会的事,小明很想谈自己的看法,又害怕说不好被他人笑话。

(漫画三)前排那位女生的形象最近老是出现在小明的脑海中,以至于连老师的提问都没听见,为此老师没少批评他。

2、学生小组讨论,小明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并交流。

3、老师讲解:青春期的青少年会出现三大心理矛盾。(1)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

(2)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

(3)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4、教师点拨:可见,同学们遇到的这些烦恼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正常现象,它有时会使我们产生孤独、郁闷、焦虑等情绪。当然,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

5、设疑:既然心理烦恼处理不好会影响我们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消除烦恼,快乐成长呢? 环节四:

1、回放漫画《小明的烦恼》

2、请同学说出他分别是遇到了什么困惑?并说出有哪些好的经验与做法可以帮助他,大家共同分享。(讨论)

3、展示课件:(小小交流会)

4、教师启发:小明的烦恼很多,除了以上大家提供的方法以外,下面的活动能否对他有所帮助?

5、展示课件:丰富多彩的活动 漫画:打乒乓球、(体育活动)、做小交警(社会公益活动)、弹钢琴(文艺活动)、小制作。

6、说一说,参加以上活动有助于小明消除烦恼吗?为什么?(小组交流讨论)

7、师归纳:这些活动既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消除烦恼与困惑,又可以丰富生活、净化心灵、使自己快乐、健康成长。环节五:

展示课件“克服烦恼三步曲” 第一步:说一说,听一听。

表达、澄清、宣泄。向你的朋友、家人、老师倾诉你心中的烦恼。

第二步:写一写,想一想。

可以把自己的烦恼写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烦恼,原因是什么?从哪些方面努力去解决。第三步:试一试,做一做。

知道了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就该进入下一步-----“怎么办”了,只有行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对于克服烦恼的步骤你还有哪些好的看法?(学生补充)环节六:

收获平台:

1、我对青春期烦恼的认识____________。

2、遇到烦恼我会这样处理____________。

环节七:课堂小结:

青春是一首美丽的诗,青春是一首一支动听的歌,克服烦恼就是收获快乐,祝愿同学们打开心灵的窗户,拥抱七彩的朝阳。架起沟通的桥梁,搜索快乐的频道。我希望在坐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学会倾诉、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学会宽容,使自己的青春之花绽放得更加艳丽多彩!走出烦恼的雨季,拥抱快乐的花季,茁壮成长!环节八:

展示课件:播放歌曲《花季、雨季》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扬起自信。结束本课。

第二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目的:把握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处理交友这一重要人际关系的问题,了解交朋友的意义和重要性,明确交朋友的原则和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国著名青年歌唱演员臧天朔曾经唱过一首名叫“朋友”的歌,其中有两句歌词是这样的:朋友,如果正享受幸福,请你离开我;朋友,如果你正面临痛苦,请你告诉我。真挚朴实的歌,使我们对真正的朋友有了深刻的认识。今天的班会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讨论中学生该如何交友这一重要人际关系的问题。

二、青少年交友的心理需要

1、学生讨论:青少年为什么十分渴求青年朋友?

a、学校生活越发重要,朋友在学生的人际关系中成为一种重要的关系。

b、对独立的渴望,希望有更多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朋友是最好的听众。

c、与父母在沟通上存在困难,同龄人之间易产生共鸣。

2、教师小结:

青少年社会生活的中心从家庭转到学校,这是走向独立的一种表现,青少年需要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也希望有人倾听自己的话。而这种需要较少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所以他们只能去寻找与他们有更多共同语言的青年朋友。

三、同龄朋友的影响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发表至少一个代表性观点。各组观点提出后,有异议者可要求讨论,展开辩论。

1、朋友可帮助你增进对自我的了解。

2、朋友可以帮助你肯定自我的价值。

3、与朋友相处,还可以使你得到情绪上的缓解。

4、学习处理人际关系,是青少年学习适应社会的一个过程。

四、青少年交朋友的原则

1、每个人的性情爱好不同,但是,真正的朋友都应该能够相互帮助,以诚相待,这是交朋友的首要原则(讨论)

2、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目的,为了某种实际好处而去结交朋友,这种关系是不会持久的。

五、交朋友应有所选择

1、珍重友谊,与朋友相处应当学会宽以待人,严以律己。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短处,应尽力帮助对方改正,切勿嘲笑、轻视朋友的缺点、错误。

2、当发现自己交了一个坏朋友,如果,你不能改变他们,反而在交往中受到他们的坏影响,那就要拿出决心和勇气,坚决离开他们。

六、孔子曰:“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愿每一位青少年朋友都能找到真正的友谊,和朋友相互鼓励,相互关心,共同提高,一起进步。

第三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北安中学——刘洪波

一、教学内容:如何使我们的心理更健康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2、使学生了解健康心理的特点

三、教学方式:专题教育

四、教学要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我们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1)自我心理。随着心理的成熟,中学生在内心世界有许多复杂的事情要考虑,甚至操心。其中中学生最关心的是对“自我的认识”,即怎样认清自己的行为、性格及心理上的表现。在日新月异、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觉得时时刻刻都要去摸索“自己心理上的肖像”,即去发觉自己的性格如何,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印象,自己的兴趣及志向在何处,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等等。由于对成长变化的自我肖像常摸索不清而感到烦恼,同时也对别人的批语与反应甚为敏感,只要稍微被人批评就反应强烈,而且很难过。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并增强自己的信心,是中学生们常遇到的内心顾虑。

(2)性心理。随着性生理的发育,中学生的性心理也随之发展。随着日益增长的性兴趣与愿望,如何适应社会文化的要求而加以控制,是中学生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别”。生理上的性别取决于人的解剖器官与生理现象,表现在心理及行为上,每个中学生要学习如何按生理性别角色去讲话动作穿着;怎样才能引起异性的好感与喜欢;如何与异性朋友结交相处等等,是中学生们必须去学习并且建立的“心理性别”。只有“生理性别”与“心理性别”相一致,才能完全定义为男性或女性。这些心理上的问题,也常是烦恼、压力的来源。

(3)家庭关系。如何与父母亲相处,是中学生们的心理负担与困难之一。随着思考方式的改变,年轻人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开始批评父母的言行,甚至“看不起”父母,形成代际隔阂。假如父母处理不当,就有亲子关系的冲突而不悦。再者,年轻人追求独立自主,力求减少依赖父母,而有些父母却不关心孩子的自主精神,造成亲子争吵、家庭不睦。

(4)朋友关系。与同学、朋友交往是中学生的一种需要,在交往中相互学习、帮助,会增长知识。因此中学生们的朋友感情非常浓厚,自己是否被别人喜欢,是否被朋友接纳,很是重要。对于同学或朋友的言语接纳很敏感,也容易产生嫉妒或争夺别人关心的现象。有时,受到群体朋友的压力,非采取某种行为不可,唯恐被大家排除,也是心理问题根源之一。

(5)社会适应。中学生们对自己的社会环境常常很敏感,崇尚时髦,追随社会上流行的风气,最易被感染或鼓动,也容易批评传统的社会观念。假如发生剧烈 的社会变革,价值观念改革,年轻人常易落入变迁的漩涡当中,首当其冲受社会文化剧变的影响。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使断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2)满意的心境。?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妄自骄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满意的、愉快的。

(3)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4)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5)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三、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1)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2)写信到悄悄话信箱。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问题,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

(3)到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要有意识地和老师建立起尊重关系,减轻或消除学生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

(4)和家长进行心理交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都需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存在种种不健康心理, 应该引起教师、家长的注意.

怎样认识中学生的不健康心理

l.逆反心理.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 迫切希望摆脱成年人的束缚, 如果教师、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 则很容易造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比如有的教师对犯过失的学生态度粗暴, 挫伤了他的自尊心, 这就易激起学生“横竖横”的逆反心理.如有一名初二男生屡次写纸条给一同班女生, 表示爱慕之情, 在课堂上班主任严厉批评他, 家长打骂他, 反而使他在性失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最终因侮辱女生而被送少教所.

2.幻想心理.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都或多或少地有过梦幻的体验, 这种体验有时是在清醒状态下, 有时是在梦中对自己或他人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以达到心理上的满足.如某中学一初三女生对本班长得高大魁梧的体育委员产生仰慕之情, 上课老`走神', 每当有同学谈起这个体育委员的时候, 她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由于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成绩每况愈下.那个女生不肯向老师、家长说出其中原因, 后在其他场合进行心理咨询以后问题才得以解决.

3.炫耀心理: 当今不少中学生希望自己成为别人谈论的“中心”, 受到别人羡慕.一些中学生在交友中以异性朋友的多少相互攀比, 甚至长期把比较出众的“男朋友”、“女朋友”作为炫耀资本.有的中学生因过分炫耀自己引起同伴反感而发生殴斗.在有关部门调查的101 位性犯罪青少年和工读生中, 有34.7%的人是受炫耀、攀比心理驱使而与异性“谈朋友”, 最终导致性失误.

4.游戏心理: 步入青春期的中学生, 由于性觉醒的内部冲动, 产生了特殊的心理体验, 表现出对异性的关注和思念, 对初

一、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容易产生一种朦胧的神秘感觉, 有时受好奇心驱使, 会进行游戏性尝试.如有一个初中女生,平日喜欢看征婚广告, 为了品尝“爱情”的滋味, 用自己的名字、同学的照片应征, 津津有味地热衷于情书的往来之中.事发后她说: “我是玩玩的”怎样看待中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老师和家长要关心中学生的学习, 还应注意解决中学生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中学生有哪些障碍呢?

1.偏科心理.喜欢的学科书本翻破, 不喜欢的学科是“被遗忘的角落”, 以致各学科成绩发展不平衡.

2.等待心理.白天混, 等晚上学;今天玩, 等明天学;作业不做, 等待照抄.

3.唯我心理.过于相信自己, 怀疑老师指点, 拒绝同学帮助.

4.应付心理.为了不受批评, 作业马马虎虎, 随便划上几笔;回答问题随意应付几句;平时不用心, 临时抱佛脚.

5.得过且过心理.上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作业爱做不做, 书包爱带不带, 考试只求60分.

6.随心所欲心理.学习无计划, 上课三心二意, 一时练字、画画, 一时看小说、诗歌, 过一会又抄歌曲.

7.对策心理.学习无自觉性, 家长要我学, 我就假装看书, 老师要检查作业, 就请人代劳;上课不做笔记, 说视力不好;作业未做, 说在家没带来.

8.无所谓心理.一切都无所谓, 课本丢了还说背书包省力, 得0分还笑眯眯.

9.依赖心理.不注重课本知识学习, 依赖复习资料, 考前依赖老师猜题, 考时依赖作弊.

10.片面强调环境心理.学习不发挥内因作用, 片面强调外因, 不是怪老师不佳, 就是怪同桌干扰.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活动主题:讨论如何有效学习

设计理念:本活动的设计是根据青少年对学习的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动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进行的调查和讨论。加之青少年的自控能力、耐挫力低,有一些青少年怕苦、怕累、缺少锻炼、做事没有忍耐力、无信心,没有美好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盲目做事,更有必要进行此活动的设计,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习习惯、完善学习方法、增加学习动力,为自己计划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活动目标;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学习目的的认识,联想未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追求。各组员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和采用的学习方法,互相学习,扬长辟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各组员介绍自己现在在学习方面的状况和问题,指出不足处,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学生每人一张白纸,一支笔;教师搜集一些名人的立志故事;

活动重点:讨论和发表自己对学习目的的认识。联想未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追求。

介绍自己对各学科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了解自己在学习方面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明确自己如何更有效的学习。

活动难点:了解自己在各学科学习方面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高学习动机,通过榜样力量,克服重重困难,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活动的形式:分组讨论和交流;自我反思和总结; 授课的年级;七年级 课时:一课时

活动的场地和情景:课室;学生分成四个组(每组10人);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学生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反思如何有效学习;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引题

1、教师先分析和总结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存在的普遍问题:学习目的不明确,一些学生盲目做事,不会规划和制定学习目标;学习方法不完善,学习效率低;一些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懒散、怕苦、怕累、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没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2、教师举出一些立志名人的故事给学生作为学习的榜样,通过榜样学习,进一步激励自学生奋发向上。

例一: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他从小脑中就充满许多奇思幻想,例如4岁时就奇怪为什么罗盘针总是转向南方?使小爱因斯坦研究和着迷了很久,直到成年,他都还记得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瑞士生活时,过的是穷学生的生活,他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有一碟意大利面条加上一点酱他就感到很满意。成名后,他是有条件过很好的物质生活享受的,但是他仍保留像穷学生那样简朴无华的生活。爱因斯坦不拘成见,勇于创新。“怀疑一切”的信条始终贯穿他的整个科学生涯。当然,爱因斯坦的杰出科学成就来之于他坚持不懈的毅力。一次,有个青年人请教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给他写下了一个公式:A=X+Y+Z。他解释说,A代表成功,X代表你付出的努力和劳动,Y代表你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而Z表示少说空话,要谦虚谨慎。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科学研究好像钻木板,有人喜欢钻薄的,而我喜欢钻厚的。

例二:刘翔拥有体校男生特有的自信,能吃苦,成熟稳重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2002年,刘翔打破尘封24年之久的110米栏世界青年纪录。第二年,他在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获得一枚铜牌,就此进入世界顶尖跨栏运动员行列。2004年雅典运动会上,尽管刘翔在赛前并不被广泛看好能夺取110米栏金牌,但是他在决赛中,完美地发挥了自己的技术优势,以近三米的优势率先冲过终点,并且以12.91秒的成绩平了保持11年之久的世界纪录。刘翔是第一位在奥运会田径项目上获得金牌的中国男运动员,在获得这枚奥运会金牌时,刘翔21岁。

二、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为什么爱因斯坦、刘翔的人生追求能成功,你能说出你的看法吗?你曾有过哪些目标(包括生活方面,如:打球,游泳等)?哪些成功了,哪些失败了,原因是什么?

学生轮流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总结归纳:人在一个确定的目标下,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心理到生理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人生有目标而无具体的行动和意志去实践,那他的目标也只是一种空想,永远不会实现。人生总是在不断的确定目标,又在具体的行动实践中运用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掘自己的潜能,体会脚踏实地所带来的回报。

三、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交流

1、各组员介绍自己现在在学习方面的状况和问题,互相指出不足处,讨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付出哪些具体行动?

2、各组员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科目和采用的学习方法,互相学习,扬长辟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3、各组员介绍自己近期的学习目标。联想未来,畅想和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追求。

4、各组员集思广益,针对自己的学习现状和需求反思自己如何更有效学习,将自己的反思记录在纸上。

四、为自己设计一个更有效学习的方案,利用它来指导和监督你的行动。学习如何合理规划和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五、课后拓展活动

回家调查你的父母亲或亲戚朋友,询问他们年轻时的理想是什么?现在是否实现?怎样实现的?没有实现,是什么原因阻碍其实现的?

你能发现和体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吗?写下你的发现和体会,并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

第五篇: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1、心理健康与人生

一、案例分析引入课题

案例1:张某某系职院校10级学生,她学习很用功,目的很明确—要争取学校的奖学金以解苦涩的生活支出,第一学期末,本来踌躇满志想获取奖学金的她未能如愿,她的情绪一落千丈,变得郁郁寡欢,无心学习,也无法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还整夜失眠,最后不得不去医院精神检查,结果诊断她是患了轻度的抑郁症。从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进入青春期的你们,由于经历相对简单,生活阅历相对较少,基本上从家门到校门的生活背景,因此,有人称之为“门内人”,在校期间,大家面临着学习,人际交往经济,情感,就业,家庭变故,周边环境等诸多问题,而且是社会经验不足依赖性强,心理系受力差,根据调查显示,高职院校的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占32。6%,特别近几年,学生因为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而出现休学,退学,自残,自杀,伤害动物甚至杀人的苗头上升,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心理健康,引导愉快的人生,显得尤其的重要。

二、教学过程

一、现代人的健康观

由一个简单的心理测试,引出健康的重要。

健康亲情,友谊,自由,快乐,爱心,勇气,毅力,学习,事业,成功等

1、选出你觉得最重要、最珍贵的5项

2、在这5项中去掉一项,剩下4项

3、再去掉一项,剩下3项

4、再去掉一项,剩下2项

5、再去掉一项,剩下1项 然后,请学生进行分享,看看最后剩下的一项最多的是什么?

小结“健康是每个人所向往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前总干事马勒博士曾指出,必须让每个人认识有健康并不代表就有了一切,但没有健康,就等于失去一切。可想而知,健康对于每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传统的健康观认为:躯体无疾病就健康,(二)现代人的健康观认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是指在精神,身体和社会上的保持健全的状态

小结:因此,健康不只是指身体无疾病,牙齿棒,吃得香,身体壮的人,一个人健康与否,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评价

1、躯体健康:人休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举例;用三快来形容:快言、快食、快便,)

2、心理健康:一在段比较长的时间里良好的心境(举例:两个画家以“静”为主题作画。)

3、道德健康:在稳定的道德念下表现出现的一是符合社会规范行为,(举例“非主流” 与道德两难情景)

4、社会性健康:能胜任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能立足角色创造性开展工作并取得成就,贡献社会,实现自我(举例嗜老族)

小结:健康四个方面的关系:躯体健康是其他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与躯体健康相互作用,以心理健康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道德健康高于单纯的心理健康,社会性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充分体现,是健康的最高境界。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的含义: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人,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与性格,情绪稳定,行为适度。

注意:心理健康不是指一个人对任何事情都能愉快接受而是指对待环境与与冲突的反应上,能更多地表现出积极的适应倾向,因此,心理健康是一 种积极向上,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2、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一般智商在80分以上,这是人们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保证。(2)情绪健康:情绪愉快与情绪稳定。情绪愉快:愉快情绪多于负面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地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自我克制又能合理宣泄,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举例:一个人遇到一件愉快的事,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手舞足蹈,观快地述说自己内心的体验,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他有正常的精神和行为.如果不是这样,用低沉的语调,向别人述说令人愉快的事,或者对痛苦的事,做出快乐的反应,我们就可以说他的心理过程失去了协调一致辞性,称为异常状态.3、意志健全:意志是一个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选择,决定和执行的心理过程。

举例:确立目的是意志行动的前提,但确定目的的过程中,往往遇到动机的冲突,按照勤温的说法,动机的冲突一般有四种形式。

(1)双趋式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只能选择其一的矛盾心情。(2)双避式冲突:两个目标都想避开,但只能避开一个目标,人们只好选择对自己损失小的目标,避开损失大的目标,(怕货币贬值)(3)趋避式冲突:想获得一个目标,它既对自己有利,又有弊时,所遇到的矛盾心情就是趋避式冲突。举例:想吃糖,又怕胖。

(4)双重趋避冲突,每个目标对自己有利,也有弊,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就是双重趋避冲突。

(5)多重趋避冲突:一个人面对两个式两个以上的目的,两每一个目的又分别具有趋避两方面的作用。举例:想参加学校足球队为学校争光,但又害怕耽误时间太多。(6)人格完整:人格是指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科教片的总和,人格完整即是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个人所想的,所说的,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

(7)自我评价正确:要学会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自我评价。(8)人际关系和谐: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入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有自知之明,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态度多于消极的态度,交往端正。

(9)社会适应正常: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秩序,要么改善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或改造自我适应环境.(10)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心理健康者应具能多数同龄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与特征,如果心理行为严重偏离同龄人则是不健康的表现。

小结: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我们理解与适用心理健康标准时,应把握以下几点:

(1)心理健康与否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表现不能等同。

我们不能根据一人,一时,一事而简答地给自己或他人下心理不健康的结论。

如:一个平时活泼可爱的学生,近来变得沉默寡言了,有时还半夜啼哭,她的表现正常吗?或她最近失恋了,你又会怎么想?

(1)心理健康与否不是泾谓分明的截然对应,而是一种连续而交叉的状态。(2)心理健康状态具有动态性。

(3)心理健康标准是一种理想的尺度。因此,心理健康,说到底就是一种人生态,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有能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周围的事物,富有利他精神,能在付出,发展自己的过程中增强,自我价值感,追求高 尚的生活目标,但又没有做“完人”“超人”等超截自身能力的念头。结束: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大众,侧重预防,从时间而言,是个体终生的课题,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同学们要学会与人沟通,善解人意,如何与团队合作,善用团队的资源,齐心协力共谋大业。三.课堂练习

请判断以下说法的对错,为什么?

1、健康就是指身体健康.2、心理疾病不会影响身体健康.3、身体健康有可能引发心理上的健康

4、一个人和别人的相处不好,也许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加以解决.5、所谓“悦纳”自我,意思就是要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好的。

6、正常人是不会出现心理问题的,有心理问题的人都是变态的或精神病人。

7、心理问题是每个人自己要以调整解决的,完全不需要接受外界帮助。

四、课后作业

1、应如何科学地理解“健康”的概念?

2、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五、板书设计

1、案例导入

2、现代人的健康观

3、心理健康的标准

4、小结

5、课堂作业

6、课后作业

下载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内容四(和烦恼说再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内容四(和烦恼说再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化龙小学王力 第一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概论 学习目的: 通过本讲的学习,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和烦恼说再见——《一千零一个烦恼》读后感

    和烦恼说再见——《一千零一个烦恼》读后感暑假我买了一本书,书名叫做《一千零一个烦恼》,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吸引耳目。我万万没想到的是,翻开书的第一页,就是一页有些很多长辫......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高中生的心理矛盾与调节一、课程设计 根据高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他们正处于青春期逐渐向成人期的过渡时期,此时高中生的独立意识、成才意识、成人意......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课题:习惯养得好 终身受其益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上课前,我对全班学生说:“今日只问候,不必起立。”言毕,我说:“上课。”学生纷纷起立。(看来习惯的力量是多么巨......

    罪犯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作者:襄南监狱方兰 教学内容:服刑人员怎样走出心理困境,做好自我调节(二课时) 导语:无论是自由公民,还是正在服刑改造的罪犯,都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和情......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我与心理健康课 课型: 新授课,以陈述型知识为主 教具: 黑板,粉笔 教育目的: 1.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体会心理健康的重要,并且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 2......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殷店中心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急救知识与方法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急救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 2提高学生的急救技巧。 3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助人于危......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人生难免有挫折 【教学目标】 1、了解挫折是人们都不可避免的。 2、学会运用战胜挫折的具体方法,能承受挫折,并在挫折中奋起。 3、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