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资讯科技融入特殊教育领域-以全方位教学设计推动融合教育的实施
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領域- 以全方位教學設計推動融合教育的實施
陳東甫
劉漢欽 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
壹、前言
近年來,自從特殊教育提倡了回歸主流與融合教育之後,普通班裡出現了越來越多特殊障礙的學生。對於這群特殊學生而言,許多普通班的教師並不知道如何幫助他們學習,尤其是在校內缺乏資源班的輔助下,這種情形則更是普遍。許多學者認為融合教育之所以會失敗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支援系統的不足,二是教師所受的訓練準備不夠(Conway & Gow , 1988;Schumm & Vaughn , 1992)。而此兩項因素則導致普通班教師通常並無法對身心障礙學生做課程或教學上的調整,因而使得融合教育宣告失敗,也因此融合教育常被批評為只是把特殊學生與普通學生安置在同一班級受教育而以(蔡昆瀛,2000)。本文所介紹的全方位教學設計,其主要目的乃在於協助普通班教師或資源班教師建構適合身心障礙學生的融合課程,其一方面能夠解決教師在教學上或特殊生在學習上支援系統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也由於全方位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們必須具備充足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能力,因此亦能有效的提升教師的訓練準備,因此本文將簡介全方位教學設計,並且提出相關的省思及建議供有關當局或教師們在教學上的參考。
貳、從全方位設計談起
全方位教學設計主要是從建築上的全方位設計理念衍生而來的,而所謂的全方位設計是指美國的聯邦立法要求建築師們在設計任何建築物的初始階段時,便必須把身心障礙人士是否方便存取或使用用納入考量(Delaware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4),例如無障礙斜坡道、電動門或電梯等,這些設施在台灣一般而言稱之為無障礙環境設備。關於全方位設計,以下有幾點值得注意:1.全方位設計理念的擴散:全方位設計的理念雖然一開始是為了方便身心障礙人士能夠無障礙地存取建築物設備,但後來則散佈或普及於其它的領域,例如在家電用品上,電視機則加入了字幕功能以方便聽障者使用。又如之後在教育界興起的全方位教學設計理念也是從建築上的全方位設計理念衍生而來的。事實上全方位理念之所以能不斷的擴散乃是基於整個世界對人權以及人性尊嚴的不斷重視以及科技不斷的進步所使然2.彈性與替代性的強調:全方位設計強調的是彈性和替代性,雖然其以服務身心障礙人士為出發點,但其所具有的彈性和替代性,一般民眾也能同樣受惠。例如無障礙斜坡道除了方便殘障人士使用輪椅外,也能方便民眾利用手推車搬運物品,又如電視機的字幕功能除了方便聽障人士使用外,亦可方便民眾收看外國語言節目或者靜音的節目。3.初始設計階段可存取性設計的考量:全方位設計強調的是產品或設備在初始設計階段,便必須將使用者(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是否可方便存取設備納入設計的考量,如此才不致於事後花費大量的金錢及人力去翻修。舉例而言,本身沒有字幕功能的電視雖然可以利用額外加裝字幕機設備的方式觀看字幕,但如此作法則會比直接購買有內建字幕功能的電視機花費更多的金錢。
參、全方位教學設計
由上述可知,全方位設計訴求的是任何建築物體或設備必須具有極高的彈性或替代性以適應不同的人(包括身心障礙人士或臨時有需要的人),而非希望不同的人必須靠自身的努力去適應建築物體或設備。而所謂的全方位教學設計,其理念乃源自於上述的全方位設計,其強調的是所有各式各樣的學習者(指不同的文化、社經地位、性別、種族、能力等)在學習上也都能充份享受無障礙的存取。所謂的學習上之無障礙存取,主要是指以下三點而言(Delaware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4):1.替代性的訊息輸入方式(input):例如傳統平面文字書本並不利於學障者或視障者使用,因此教師可利用數位電子書、有聲CD播放、語音合成系統或點字書等取代傳統的平面文字訊息輸入方式。2.多元化的學習參與方式(engagement):例如對於輕度智能障礙兒童或學習障礙兒童,教師們可輔以視覺構圖軟體(visual mapping)幫助其組織課文內容的架構,使其了解課文的重點。3.替代性的訊息輸出方式(output):例如對於有手寫困難的兒童,教師們可以利用語音辨識軟體協助他們運用口述的方式把口語轉換為電子文檔,再進一步用電腦修改這些電子文檔,最後則可用印表機輸出,以取代傳統的評量方式。由上述可知,這些無障礙學習環境主要的目的乃在於提供身心障礙學生們高度的支持系統,使他們能克服本身的缺陷問題而成功的融入普通班的學習。此外,由於這些無障礙學習設備多半是資訊或科技相關的軟體或產品,因此教師們亦必須加強資訊融入教學的訓練準備,否則將難以協助身心障礙學生們成功的融入普通班的生活。
肆、全方位教學設計的省思與建議
筆者目前為現職國小資源班教師,在長期接觸普通班的特殊學生之下,認為目前國內特殊教育領域並沒有落實全方位教學設計的理念,筆者建議以下幾點事項共有關當局或教師們列入參考,以盡快落實融合教育的實施:
一、支援系統的提升與教師訓練應同步進行:
前言曾提及,許多學者認為融合教育之所以會失敗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支援系統的不足,二是教師的訓練準備不夠(Conway & Gow , 1988;Schumm & Vaughn , 1992)。舉例而言,若普通班裡出現了輕度智障或學習障礙的學生,則普通班教師或特教教師必須運用工作分析的方法,為其設計具備提示與協助特質且大量而不重複之動態題庫或學習單。而一般特教教師通常用來設計教材的軟體為Microsoft Word軟體,但許多教師並不了解其實利用Microsoft word裡的巨集或者vba程式可以設計出國語文上的隨機出題系統或者數學上的亂數出題系統,而這種隨機出題或亂數出題系統因為具備高度的彈性與替代性,因此能有效的支援教師們在全方位教學上的推行。而目前的問題是,教育當局並沒有提供這種動態的題庫系統(支援系統的不足),而教師們又鮮少有能力可以自己設計這種題庫系統(訓練準備不夠),所以教師們必須不斷的修改教材或作業單,而使得教材設計成為資源班教師在時間的應用上最大的壓力來源(鄭媛文,2005)。筆者認為,要求大部份的特教教師們學習程式語言來設計教材是很難實現的,因此最好的方式是,教育當局或學者必須深入了解教師們所需的支援有那些,而後組織專業團隊設計大部份教師們所需的教材,而一般的教師只需加強訓練如何操作諸如上述所說的題庫系統即可;另一方面教育當局也應當培養與訓練同時具有教學與科技專長的教師,使這些教師能加入專業團隊之中貢獻一己之心力,並同時給予其相關的配套措施,諸如減課或其它實質上的鼓勵。
二、無障礙環境應同時落實於教師與學生身上:
全方位學習強調的是彈性與替代性,但實際上許多教師們面臨的問題是,必須耗費大量的時間修改滯礙難行的學習環境或教材以符合學生們的需求。舉例而言,假設普通班中若有某位智力正常但弱視的學生,教師為了提供此位學生無障礙的閱讀環境,則必須將每一課的課文用掃描器掃描後再利用光學辨識的方法,或者是親自用電腦打字,才能得到點字書所需的電子文字檔來源。因此教師們一方面除了必須身負提供無障礙學習環境予以特殊學生的責任,另一方面自身卻反而處於充滿障礙的教學環境之中。因此,假設書商能夠隨書附贈所有科目的電子文檔以及語音檔,那麼教師能減少因打字作業耗掉太多時間的問題,而能專心致力於更高層次的教學設計,如此教師和學生將能同時受惠。
三、教師資訊素養及觀念有待提升:
雖然目前已進入e化時代,但許多教師仍舊認為只要一枝筆和一面黑板便能教遍天下。筆者認為,如果班上有特殊的學生,則不管是普通班或特教班教師都必須了解以及尋求有那些無障礙環境或科技輔具可用以協助學生們不管是在家中或學校裡的學習。例如對於閱讀障礙或識字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家長們錄音帶、cd光碟、語音合成系統或者手寫板的訓練與使用,使他們在家中也能幫助孩子們預習或複習功課。許多教師之所以不願意了解以及學習如何使用這些替代性的學習工具是因為他們認為學習這些工具有可能造成他們生活上更大的負擔,但殊不知,這些替代性的學習工具正是可以針對特殊生缺陷特質做補償性、繞過性或擴大其殘存功能的協助(Lewis, 1993),因此可以有效的減輕教師們在教學上的負擔以及協助學生在學習上的困難。
四、中文全方位教學設計軟體應加強開發:
許多的全方位學習軟體皆為英文介面,而國內類以的軟體則極少有人開發,殊為可惜。舉例而言,筆者曾以相當著名的心智圖軟體inspirtaion(http://www.xiexiebang.com)及mindManager(http://www.xiexiebang.com)訓練學生的語文,此二軟體在製作心智圖時可以利用軟體內建功能搜尋到上萬張以上的圖片,因此可以方便心智圖的開發,但可惜的是此二軟體都必須輸入英文的關鍵字才能搜尋圖片,如此對於身心障礙學生而言將造成軟體使用上的阻礙。筆者認為國內的特教界應該以經費研發類似的軟體,使之完全為中文化環境並且能免費提供給各階級的老師、家長或學生們使用。
五、特教經費必須由特教老師自主:
目前國內的特教經費分為資本門與經常門兩類。以筆者而言,已連續五年收到經常門的經費,但經常門的經費卻無法購置損壞的光碟機、印表機或者手寫板等硬體設備,因此筆者只能向學校請購或者自掏腰包購置。而經常門又強迫必須購置耗材類物品,因此又造成耗材類東西過多難以消耗經費的狀況。因此筆者建議特教經費應該給予特教教師更大的彈性,讓教師視教學所需添購任何需要的物品,而不要再細分成經常門或資本門的使用。其次,許多學校的特教經費使用需經過學校上級的層層篩選(例如輔導主任、總務主任、主計或校長)才能購買,如此造成特教教師們無法購置最適合其教學上所需的物品,而購得的反而是學校上級認可的物品。筆者認為,如果特教教師在特教經費的使用上能直接由縣府特教科或特教中心控管而不用經過學校單位的認可,如此不僅能減少學校方面的困擾,而且也容易落實全方位學習的支持。
伍、結語
以往台灣的特殊教育極力強調的是特殊教師們必須具有自製教材教具的能力,但目前國外的全方位教學設計理念較著重的卻是教師們運用與統整資訊的能力以及相關教育單位在教學支援上的協助。筆者認為欲落實全方位的學習設計,則有關當局應該盡力提供教師們全方位教學所需的支援以及破除一切有可能造成教師們在教學上的阻礙。而教師們也應該了解到,採用全方位的理念來設計教學,學生才能學的更有效能,而自己同時也能教的更有效率。
參考書目
蔡昆瀛(2000)。融合教育理念的剖析與省思。國教新知,47(1),50-57。鄭媛文(2005)。桃園縣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特教研究所,桃園。
Conway, R.N.F., & Gow, L.(1988).Mainstreaming special class students with mild handicaps through group instruction.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9, 34-40.Delaware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04).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UDL): Reaching All, Teaching All.(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85470).Lewis, R.B.(1993).Special education technology classroom applications.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le.Pisha, B., & Stahl, S.(2005).The Promise of New Learning Environments for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Intervention in School & Clinic, 41(2), 67-75.Schumm, J.S., & Vaughn, S.(1992).Planning for mainstreamed special education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general classroom teachers.Exceptionality, 3, 81-89.投稿文章標題: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領域-以全方位教學設計推動融合教育的實施
投稿者姓名:陳東甫 L122053149 服務機關:苗栗市文華國民小學 職務:資源班教師
目前就讀學校: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 通訊地址:苗栗市恭敬路76巷22號
行動電話:0910565106(日)或037356195(夜)電子信箱:aday@webmail.mlc.edu.tw
第二篇: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与实施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在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中,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开展与实施,并以车刀体设计制作为例,讲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而且也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能力。
关键词:“学”为中心 模式 设计 实施
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多数都是高考落榜或者中考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多数对理论课很厌烦,导致了在应试教育中的失败。他们来到职业技术学校后,学校如果继续用原来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效果达不到教学的要求。
因此,职业技术学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快速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
一、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增长学识。这一过程,如果离开学生这个主体,便变得没有意义。正如宋玲在《建构主义学习设计》一书前言中说:“老师一直都是绝对的权威,而我们这些学生曾经做过的、最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聆听老师的谆谆教诲,当我拿着参考课程标准并以教科书为蓝本设计出的教学方案走进课堂时,整堂课几乎都是我在唱独角戏,提出的开放性问题时常引来一片难以忍受的沉寂。”这段话,是一个学生成长成为老师后,对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生动描述。
以“学”为中心,教师要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思想,把规定的教学内容,对应教学对象――学生,进行创新性设计。正如萝卜白菜,既可以炒食,也可以煲汤,既可以切丝,也可以切片,最终目的是让我们能消化吸收营养。反之,如若学生对所学内容听不懂,且脱离实际,他们就会把大部分时间用在课堂睡觉。曾有一位学者提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首先要解决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这不无道理,解决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就是必须围绕学生去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挖掘其自觉学习的潜力。
二、以“学”为中心,教师要主动转变教学观念
古语云:“活到老,学到老”。老师也是教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教亦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所谓的教学,是为促进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而设计的一系列外部学习事件,教学是经过一系列设计的,旨在引起、激发和支持学习者学习的事件。
教师如何使“传递”的内容更有效,这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部分,传统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学习的接受情况,以“学”为中心能更好让学生掌握知识,如表1所示两种不同教育模式对比。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教师应该认识到:学习必须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设计,而不是以教学为中心而去设计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做教育者首先要在思想上进行改变,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进行有效设计。以“学”为中心是以小组课堂形式,这种形式有利于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相互讨论的学习方式,如图1所示。
传统以教师为中心课堂 以“学”为中心课堂
图1 课堂组织形式
以“学”为中心形式的教学课堂与传统教学不一样,它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利用行为导向教学,注重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只有通过不断改变教学手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图2所示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在讨论问题的情景。
图2 讨论问题
三、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
一般的教学模式都是由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方法。但若要提高职业技术教学的质量,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小组成员先单独练习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然后再以团队形式完成任务,最终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作品。通过此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认真对待任务,就像在企业一样,尊重劳动成果,把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一体化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如表2所示。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以完整不变的形式来表达所有步骤的实施情况,而是根据任务的难与易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进行合理的设计。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情景中,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达到更高层次的发挥。
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实施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由分组,合作完成车刀体加工的任务,在拓展训练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机夹式车刀体的制作,小组成员体现团结协作精神,实施时运用头脑风暴法,重视发挥集体的智慧,积极确定加工工艺。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指点后,学生兴趣有了明显的提高,加工过程中能相互探讨、交流技术,起到了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效果。
教学安排开展的顺序不一定是机械刻板、一成不变的,也不是每一堂课都必须提供全部教学事件。现以加工车刀体任务为例,做出实施过程的安排,如表3所示。
五、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成效
1.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中,学生在一体化教室中,以不同方式进行学习,教师不再单一把知识讲授给学生,而是让他们在课堂上出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过程中很好地完成实际任务,达到自主学习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学生在进行操作 图4 学生讨论加工工艺
第二,学生适应共同学习。教师一般不提倡学生单独学习,而是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一起学习,互相探讨、交流观点、提供反馈,促进彼此共同进步的学习机会(如图4所示)。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融为一体,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2.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
以“学”为中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与学的良好互动,学生能较好地掌握理论和技能知识,同时也能把理论与实践知识结合在一起(如图5所示)。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良好的秩序,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主动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样不仅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更能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的协作能力、交际能力和工作规划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意识到自己的价值。
3.多方面评价学生
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心、爱护、鼓励学生,并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以此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只靠书面测试,应通过多种途径去评价学生,突破传统评价方式,重结果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以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位一体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图6所示为学生自检、互检和教师检测的情景。
图6 检测工件
评价中应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图7所示是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充分地发挥本身技能,达到教学目的。
第三篇:学习十九大精神推动英语学科教育设计及教学经验总结
学习十九大精神推动英语学科教育设计及教学经验总
结
摘 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九大顺利召开。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教育和科研事业未来的发展路程中,教师们都应以十九大精神为核心指南,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寻找新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关课程设计,推动教育事业更好的进步,提高我国教学质量,为社会输出优秀人才。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英语学科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重点学科,因故学科的相关教育目前还存在着不足和一些缺陷。所以英语教学的相关工作者更应该学习与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来推动英语学科的发展。
关键词 十九大精神 英语学科 教育
中?D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通用语在我国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英语学科作为大学的重点学科,更应该主动顺应十九大精神,积极探索高质量的教学方式。十九大的召开为包含英语学科在内的我国的教育事业的改革及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与新契机。如此看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动英语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学习十九大精神
党的第十九次大会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所召开的重要会议,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因此作为教职工必须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十九大的号召。学校应该组织开展学习党的精神系列活动,并按期组织教师进行十九大精神学习成果汇报,充分利用好每次会议的机会,帮助教职工深入进行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学习十九大精神可以帮助教师们将党的精神与教育工作更好的结合在一起。要将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紧密地将教育工作与党建工作进行结合,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2十九大精神和英语学科的内在联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推进,顺应十九大精神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英语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也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十九大精神与英语学科的关联性,从而学习和利用十九大精神,更好地推动英语学科的发展。
通过学习十九大精神推动英语学科的发展是目前我国英语教学中重要的发展理念,因为英语是具有很强的国际化色彩的学科,英语学科的发展,也同样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教师的国际化改革、学生的培养模式的改革等等。在这些改革中,学科教育改革是最为重要的,作为当代教育中是重要学科,英语学科教育的改革的推进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用过学习十九大精神,进行英语与学科的教育改革,不但能够推动英语学科的发展,还可以帮助我国的教育事业走向国际化。
3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事业在我国的不断发展,教育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是应试教育还是我国的主流教育方式。虽然应试教育可以对我国的生源质量起到一定程度上的保障,但是无可非议的是,应试教育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比如说教育理念的单一,和教学方式的有限性,大大地限制了英语教学在我国的发展,由于课堂上,教师思路的不开阔,教学内容的包容程度就会不足,课堂的开放程度也会随之减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所以,我国英语学科教育设计的首要课题就是解决教育理念方面的问题,构建一种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先进的教育理念。
另外教学模式的形式化也是当前英语学科的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往往照搬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方法,而不是根据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所以,目前的英语学科教育中,急需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之一化的英语教学方法,根据中国学生的特色,来推动英语学科的发展。
4学习十九大精神推动英语学科教育设计及教学经验
在分析了我国英语学科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之后,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必须将十九大精神运用到英语学科教育设计当中,各个学校也应当积极响应并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内在要求。构建先进的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采取先进的教育模式。根据十九大的要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与自身素质,构建适宜的英语学习环境,从而不断的推进英语学科在我国教育活动中的发展。
根据十九大精神对教育理念的要求,努力的构建开放型、国际型教育理念,不断地将英语学科向国际化的方向推动。应为教育理念的重要地位就决定了对任意一门学科的教育设计及改革来说,都应该从教育理念入手,所以,英语学科的改革与发展同样应从教育理念的改变开始。教学工作者应该学习十九大精神,正确分析和掌握其发展方向,将二者进行深入结合,不断地拓宽教学理念和思路,构建开放包容的教学理念。基于十九大对教育内容与目标的要求,英语教学工作者应该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开拓眼界,增长学识,提高英语教学的目标体系。
5结语
根据上述内容,学校在推动英语学科的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响应十九大的号召。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将十九大精神融入到英语教育的设计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拓宽英语教学理念,丰富其教学目标和内容,推进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力求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李想(1988.12-)女,汉族,云南昭通人,本科,云铜小学讲师,研究方向:自然拼读和绘本阅读。
参考文献
[1] 白晓云.慕课时代英语教师的困境与突围[J].科教文汇,2014:24-33.[2] 周细根.国际化人才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品牌,2014:282.[3] 崔维利,王秀.凝心聚魂,深学笃用,推动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N].吉林日报,2017-12-11(009).
第四篇:全市高中教学会议交流材料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高中教育快速发展
全市高中教学会议交流材料: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高中教育快速发展
一年来,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以市教科研中心工作计划为指针,坚持规范办学行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转变教研方式,以深化课程改革为核心,以构建高效课堂为重点,以精细化管理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 “质量意识、责任意识、研究意识”,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大面积提高全区的教育教学质量。高考成绩较之往年有了新的提升,保持了教学质量的高位稳定态势。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创新管理机制,增强办好高中教育的紧迫感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教学管理方式也要随之发生转变。随着高中教学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探索新形势下的高中教学管理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积极探索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机制,努力提高管理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建立了一个机制:小学、初中、高中均衡发展。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应有之义,是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实现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区立足实际,始终坚持以办好每一所学校,让每一位孩子都能接受优质教育为目标,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入手,全力抢抓发展机遇,着力创新发展模式,扎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一体化教育环境全面改善,区域教育整体实力明显提升。我们始终把三个学段看成一个完整的链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他们之间环环相扣,依赖共生。小学、初中的高质量发展一定会给高中的优质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为此,区教育局从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到师资配备等软件发展,力求做到均衡、优质。这就为全区高中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提保障。
2.强化了一个中心:以教学质量为核心。质量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教育局党委十分重视教学工作,每年暑期都开专题总结表彰会,认真总结一年来全区的教学教研工作,大力表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并对教学先进个人和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教育局建立了班子成员联系学校制度,每月至少一次深入学校进行调研,帮助学校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区政府教育督导室也把教学质量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对各校的综合评估,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发展、快速提高。区教研室狠抓各校教学的过程管理,开学之初深入各校进行调研,了解教情学情,及时制定下发了《市中区高三教学管理指导意见》《市中区中学教师教学教研常规》《市中区中学生学习常规》等与教学相关的文件,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各学校都确立了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的办学理念,采取相应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狠抓了一个杠杆:教学管理的科学评估。评价很重要,它是学习、教学的动力系统。在管理过程中积极探索基于新背景下的教学评估机制,为充分发挥教学评估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区教研室结合实际修订完善了《市中区高中教学评估细则》,学校都制定了高三教师的发展性评价方案,这些措施对今年高考优异成绩的取得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二、突出重点,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抓好新的“增长点”
我们在推进工作中,坚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彰显亮点”的工作方针,在课堂建设、教师专业发展、高考备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1.夯实课堂建设主阵地。自2008年以来,全区开展了高效课堂研究,全区上下掀起了高效课堂研究的高潮。在全区这一研究主题的引领下,我们高中着力开展了自能高效课堂建设研究,通过总结反思过去在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尤其是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相关干预因素,采取“重大问题行动研究”策略,根据全区高效课堂建设的总体思路——区域推进、学校主体、学科主导,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开展了区域“自能高效课堂” 课题攻关。一是加强理论的支撑和引领。为此,我们编写了《理论学习读本》,引导广大教师明确高效课堂的关键有两个,一看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二看学生课堂思维的深刻度。这两个“度”如果没有提高,就不会有真正的高效课堂。突破课堂教学改革,要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学习,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充分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高效课堂是开放的课堂、人文的课堂、自主的课堂。二是各学科组建研究团队,形成研究合力。三是从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入手,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借鉴、引进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实践、生成有本校特点的,有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四是制定学科课堂评价标准,引领教师改变教学行为。五是采取活动推动策略。区教研室对高中自能高效课堂建设情况进行了4个轮次的教学视导,听评课500余节;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之星”展示评选活动,推出了3位“课改之星”。各学校积极开展推门听课活动,对高效课堂进行研究和指导,涌现出一批有创新、有实效、可推广的典型课堂,像临沂18中的动感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在具体实施中,我们采取以学案为依托,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努力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切实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2.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积极建构区域性教研文化,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我们出台了《市中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在全区实施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行动计划”。我们完善了“研训教一体化”培训模式,抓实专业培训。
坚持实行“开门拓视野,关门搞培训”策略,一边组织教师“走出去”学习,一边完善“研训教一体化”培训模式。按照“教干先行——全员参与——突出重点——分层考核”的思路,抓实专业培训。今年举办了全区教育干部远程网络研修班,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签订了远程教育培训合作协议,认真落实培训措施。继续开展了教师专业水平考试,考试成绩记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纳入教师职称聘任和学校综合评估,切实发挥其导向和激励功能。我们还在全区内建立了规范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专业发展档案,明确了今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工作目标及实施策略,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同时,我们在全区范围内积极开展“读书工程”,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基。各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市中区中小学“建设书香校园,创学习型学校”实施方案》,进一步建立健全了读书制度,进一步充实了图书资料,认真学习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科课程标准》和《给教师的建议》等材料,抓实了教师的读书学习、教学反思,不断创新读书学习形式,积极开展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教干、教师先后赴上海、淄博、潍坊等地学习考察;各学校采取专题培训、专家报告、学习座谈、教干论坛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学习有关教学改革的新理论、新思路,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逐步构建起现代教育教学新理念,加快了教学改革的步伐。3月27日,举行了全区中小学第二届“读书节”活动总结表彰暨全区中小学第三届“读书节”活动启动仪式,对书香校园建设优秀单位进行表彰。
3.突出课程建设。课程是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确课程改革的方向、目标与路径,充分发挥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科学有效、充满活力的课程实施机制与求真务实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加强对课程建设的管理与指导。二是各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好课程,开足课时,重视德育、音乐、美术、体育课程;强化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三是各高中推进“选课制”与“走班制”教学。做好两件事:确保各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表上墙公示,接受学生、教师和全社会的监督。四是开发校本课程,彰显校本特色。各校认真完善学校课程的管理办法,加强对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以及隐性课程的研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调查、主动开发当地可以利用的校外课程资源,将一些自然资源、民俗资源、文化资源等转化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形成了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全区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现场研讨会上,临沂第十八中学作了典型经验介绍,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4.扎实推行教学质量监督和检测制度,实施跟踪管理。对于教学质量监督和检测采取抽测和全面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试卷实行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补偿。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调控,实行“十个一”工程:每月举行一次检测,召开一次校级研教会,一次备课组长会,一次年级教师会,一次班教导会,一次班会,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召开一次学生会,与学生谈心一次,每个学生写一次心得体会。整个检测从实施到结束不能拖得时间太长,要速战速决,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对一轮教学检测,教研室统一布置,指导级部、备课组、教师和学生分别写出此次检测的书面总结,要求学校针对本次检查进行认真总结,找出成功的做法与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及管理等各方面的措施,要形成书面材料。
5.加强对往届生的研究,争取实现高考的新突破。高考补习学校吸纳了市中区一中的管理人才和教学管理经验,取得了较好的办学效益。补习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同应届高三的联系,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一是对往届生的专项管理深入深入,了解他们在学习、思想等方面的现状及落榜原因,明确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制定针对性的补弱方案;二是高度重视他们的精神状态,尽快使他们从高考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振奋精神,从头做起,迎接新的挑战。三是教育学生克服浮躁心态,踏踏实实,夯实基础,加强习惯养成,重点解决他们的薄弱学科和薄弱环节,对他们的管理看似简单,实则更具难度,尽管他们有着更高的积极性,可其备考心态、心理健康、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做更多过细过实的工作来发现和纠正,促使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获得新生。在今年的高考中,900人的往届生有602人考上了本科。
三、健全制度,精细管理,夯实教学工作的各项要求
提高教学质量,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离不开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科学、精细、高效的教学管理运行体制是落实教学管理各项规定的前提保障。
1.夯实教学“五环节”的常规管理。
(1)备课体现“实”:要求集体有通案,每人有个案。区教研室要求各校都要采取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模式。集体通案的形成过程是:主备人提方案,备课组集体研讨,最后形成通案。主备人在备好这一教案时必须同时准备好课堂随堂练习、典型例题、变式训练等。每人的个案则不强求形式的统一,最主要的是要求教师根据各班的学生特点,因人施教,灵活处理,要求教师做到“十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考点、备学情、备教法、备课堂组织、备教学目标、备课堂导入、备结构层次、备典型题例、备讲、备练、备演、备课堂语言、备板书设计、备当堂达标题。
(2)上课体现“效”:所有课堂必须体现高效,要求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三不讲”即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不讲偏题、不讲怪题、不讲不典型题。力求一题一类型,一课一收获。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提高质量。尽可能地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力求高质高效地完成每一课时。把传统的讲“是什么、有什么”转变为讲“为什么、怎么样、有何用、怎么用”等。让学生在“未知中探索,探索中求新,新知中迁移,迁移中运用”,切实贯彻新课程的探究理念,把课堂上实上活上出高效。
(3)作业体现“精”:实行学案制,布置作业做到“两个布置两个不布置”。“两个布置”:一是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发现规律方法的;二是布置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究的。“两个不布置”:重复性、超负荷的不布置,超纲题,偏怪题不布置。作业实行定量定次制,确保作业不超量,尽量减轻学生负担,确保作业批改不过夜,灵活进行全批、点批与面批,及时反馈,及时订正。
(4)考试与讲评体现“精补”:做到精心出题、精心讲评。测试实行月考,测试题命题确保科学性(无错误)、探究性(重能力)、前沿性(有创新)、实用性(近期反馈)。教师讲评前要统计分析,做到讲解有数,要求学生有错题集,做到“会而对,对而全,全而得满分”。每次考试要主动落实好考后六环节:发答案查失分;纠错题答满分卷;优秀卷展览答规范卷;冠军传经验;面批纠错指导学法;错题归类试卷结集;开好成绩分析会。
(5)教学反思体现“悟”:“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是名师成长的成功经验。要求全体老师做善于反思的教师,每次课后撰写教后札记,及时反思教法、学法需要改进之处,反思知识落实、能力培养的实效,反思设计补偿训练及纠偏措施;要积极参加听评课,在观摩中取人之长;积极创设条件,制作、观看个人教学录像,寻找自身课堂的不足;积极开展行动研究,探索教学中成功做法及失败行为的背后深藏的教育学道理,做掌握规律、驾驭规律的名师。
以上各项教学常规,教研室实行不定期检查和定期检查通报制度。检查数据纳入对学校的量化考评。
2.加强集体教研的监控,发挥集体智慧。
(1)推行备课组说课制。教师教学各有风格,教师间应互相听课。要求各校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进行说课,说构想、说选材、说教法、说学法、说重点难点,说知识与技能、说过程与方法、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提高。
(2)加强集体教研。教研室要求各学校在排课程表时灵活安排,尽量使每个学科每周有一下午或一上午时间学科全体教师无课,利用该时间在备课组长带领下集体教研,每周教研内容一般包括:(1)总结和反思本周的教学教研工作。(2)讨论商定下周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的安排。(3)通研下周各个课题的教学设计。(4)拟定周过关检测试卷等。各项常规集体教研倡导问题式研讨,切实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问题,反对泛泛漫谈、敷衍应付,虚耗时间。
(3)落实好先导课、达标课、示范课制度。教研室推行系列课制度,如先导课、达标课、示范课。各备课组每一课题均要安排好先导课。执教教师精心准备,上出体现集体智慧与个人水平的优质课,本组教师必须听课,课后积极参与评课,以汲取优点弥补不足。暑假期间区教研室组织了全体教师的培训,新上岗教师必须上课堂达标课,骨干教师要积极上好示范课,相关活动由学校和教研室统一组织。
(4)学考纲,研考题,熟课标,正确把握备考方向。《考试说明》出台后,区教研室组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考试说明》,学习新课标,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题及有关背景材料,明确把握教学方向,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误点,明确“强化什么,淡化什么,回避什么”,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把握方向,搞好教学。
(5)多研学,获信息,科学迎考。区教研室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市教科研中心的一轮、二轮会议和各种高考研讨会,明确备考的思路、措施。会后及时深入各学校,跟踪落实会议效果,进行跟进式指导。各学校认真研学有关报刊杂志信息,向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经验,积极参加,听取有关专家的建议,广泛收集信息,同时主动与教研部门相关学科联系,争取得到教学和信息方面的支持,慎重筛选习题,博采众家之长,准确把握高考新动向。
当前,我区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全区教育工作基本实现均衡发展。站在新的起点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思考和应对的重大课题是——如何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我们一定会承借这次全市高中教学工作会议的东风,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加大措施,锐意创新,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打造特色,推动全区的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五篇:以事解文,体悟“大同”的境界——《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与实施
郑文富
在我们现实情境中,学生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样的名言,心灵深处也对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充满向往,但对“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认识是模糊的。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大道之行也》这样的文章,局限于理解字面意思,仅仅了解原作的思想是比较可惜的。并且如果不联系更多的相关文本来研究,想要比较真切地理解“大道之行”“大同社会”的意思,也是难度较大的。
所以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确立了一个出发点,就是打通读者的思想感情,打通各类文本的界限,打通文言与普通话的限制,引导学生以事解文,因文见事,在大量的真实阅读与社会认识中,建立起对文本内容的正确认识,引导学生体悟“大同”世界的境界。[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做到字字响亮,不误、少、多、倒字,不牵强暗记,自然上口,记忆清楚。2.掌握“与”“修”“亲”“子”“分”“归”等字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意。了解《礼记》基本知识。
3.结合相关文本和社会生活理解“大道”的意思、“大同”社会的特征、“大道”与“大同”的关系。[教学重点] 结合相关文本和社会生活理解“大道”的意思、“大同”社会特征、“大道”与“大同”的关系。
我设计了三个真实阅读活动来完成。[教学过程] 第一个活动:你对课文中的哪句话感受最深?请结合一个故事来说说你的理解。[教师引导] 课文《大道之行也》中,我最喜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句话。有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是这样的——一天,颜回与别人发生争执。对方说“三八二十三”,颜回说“三八二十四”。二人谁也不肯让步,就去找孔子评理。买布的人说:“如果孔先生评我错了,我输上我的头。”颜回说:“如果孔先生评我错了,我输上我的帽子。”孔子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帽子取下来给人家吧!”那人得了帽子,得意地走了。等到那人走了,颜回就问老师:“三八明明是二十四,您怎么判那人对?”孔子说:“你输了,你不过输个帽子;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颜回恍然大悟。孔子把自己的孩子当作孩子,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把不相识的人当作关爱的对象,这就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份爱心就是孔子说的“仁”,把这份爱心表现出来,是“行大道”的一种方式。
提出这种解读要求,目的有两个:一个是要让真实阅读发生,即学生必须得真正地知道自己读的东西是什么意思;另一个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一种“以事解文”的文言文阅读基本方法,使得发生的阅读是真实的,即要让学生深入到文本内部去,“见”到行“大道”者的形象,“见”到“大同”世界的境界。第二个活动:你读过的文章、文学作品中,哪个场景“大同”味道最浓?请把原文读给大家,或把文章介绍给大家。
有了上一个活动做基础,学生直接进入了阅读状态。学生:《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中,有一个情景“大同”味道最浓:“却说诸葛丞相在于成都,事无大小,皆亲自从公决断。„„这种情形与孔子理想中的“大同”社会十分相像。学生:《资治通鉴》 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故事:皇上与群臣讨论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酷的法律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我们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何必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这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把别人掉在路上的东西拾了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学生:《旧唐书》中关于“路不拾遗”的记载: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做买卖的人途经武阳,不小心把一件心爱的衣服丢了。他走了几十里后才发觉,心中很着急,有人劝慰他说:“不要紧,我们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你回去找找看,一定可以找得到。”那人听了半信半疑,心里话:这可能吗?转而又一想,找找也无妨。于是赶了回去,果然找到了他失去的衣服。这件事以后越传越广。后来人们就把“路不拾遗”变成一个成语,用以说明国家安定,人们思想品德高尚,社会风气很好。
学生:桃花源里面的那种生活也算是大同。教师介绍了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在虚构的 “乌托邦”国度,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秘密投票产生。
第三个活动: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大同”景象,仿句说话。范例:“大同”就是帮灾区的孩子建设好新学校,这是“不独子其子”。仿句:“大同”就是,这是“”。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把“大道”与“大同”联结起来,认识二者的关系,即“行大道”是走向“大同”社会的前提,“大同”社会是“行大道”的结果。但我不想让学生产生“行大道”只是上层建筑的事,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行大道”。问:文中的“大道”与“大同”有何关系? 作业题,学生可以任做其一。
题目1:以“我们的幸福生活”为题写一篇作文。[教师引导]
我对学生说:我希望你们的作文,在内容上或思想上能够表现出本次阅读学习的收获。最好是你们不提《大道之行也》这篇课文中的字眼,但是却能让我们产生一种“大同”社会的幸福感。我还提示他们也可以参考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写一篇散文,或模仿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写一首小诗。
题目2:以“孔子与陶渊明谁更幸福”为题,写一篇阐述自己观点的小短文。要求真实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
给学生提供了两个资源。一个是萧统《陶渊明传》中的一段话:“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另一个是“感动中国”人物故事。
作业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自我整合学习所得,继续保持阅读兴趣,二是把真实阅读指向真实写作。
同样是完成了三个基本任务,但是这堂课的设计和实施,是让学生在相对开放、大量的阅读中完成思考的。没有这些阅读,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学生认识的深度、广度肯定有所不同。在以事解文的过程中,学生“见”到了“大同”世界的境界。
这种“以事解文”式的设计,关键在于强化学生真实阅读的发生水平。设计的要点有三个: 1.联结。尽量让课堂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已有的认识基础之上。如果学生对所要参与的话题一无所知或知之过少,就一定要安排前期的铺垫性阅读。
2.拓展。教学中要注重拓展学生阅读面,在拓展阅读面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考面。3.深化。教学中要对学生的阅读认识有合理的深化,加强对读物的理解、感受、体验,特别是要提高学生分析具体读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具体情境、现实情境中理解事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