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_最大的麦穗
课题:
16、最大的麦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的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重点理解苏格拉底对弟子所说的第三句话,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四)德育
引导学生明白从现在开始要学会抓住眼前机遇,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升自我,迈向成功大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孝顺长辈、回报社会。教学重点:
1.引导理解苏格拉底对弟子所说的第三句话。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3.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教学准备:
PPT课件、希沃视频展台 教学课时:
2课时(本次是执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引导理解苏格拉底对弟子所说的第三句话。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3.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
1.全班学生默写书中重点的词语,找一名学生在黑板上默写。2.班内同学共同检查书写情况,若有错误现象帮其纠正并指导记忆。
3.找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过渡:狄更斯曾经说过:“机会不会上门来找;只有人去找机会。”今天我们一起走进16课,和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一起去寻找麦地里最大的麦穗。
二、品读摘麦穗的过程,感受人生要不失时机的做事。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指导苏格拉底给弟子们提了两个要求,一个是——(学生说: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另一个是——(学生接:只许进不许退)。
1.引导:弟子听了苏格拉底说的话,又是如何做的?如何想的?请同学们默读第2至4自然段,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怎么做的用“~~”,怎么想的用“___”,写出自己的体会。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教师随时关注并了解学生的学情。
3.出示课件: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1)引导学生从两个“看看”和“用心地挑挑拣拣”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的态度是认真的,在一丝不苟地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2)引导学生从“埋头、低着头”体会弟子们的眼界不够开阔,视野狭小,所见有限。
(3)引导学生从“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体会弟子们在挑麦穗时的犹豫不决,失去了许多机会。
(4)引导学生从“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体会弟子们把希望寄托在未来,认为机会还很多。
(5)引导学生理解“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这句话中分号的用法。
(6)引导理解:这句活中有一个标点符号——分号。看一看分号前后的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所以用分好隔开。以后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写相类似的句子都可以使用分号。
4.从弟子们摘麦穗的过程,你有何体会?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而明白人生要不失时机的做事。
三、品读摘麦穗的结果和苏格拉底的话,感悟人生要抓住时机 1.自读自悟五、六自然段,画出弟子们摘麦穗的结果和苏格拉底的话。
联系上下文并思考: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苏格拉底的话是什么意思?
2.同桌交流之后,班内交流。
“你们已经到头了。”这七个字告诉弟子们什么?(1)弟子们在_________中已经到头了;(埋头、低头)(2)你还能从中读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时间到头了,机遇没有了。3.出示: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为他们惋惜。
4..引导理解理解“两手空空” 和“如梦初醒”?
(1)你是如何理解“如梦初醒”?可以换成哪个词?(恍然大悟)
(2)弟子们因为__________才两手空空;(东张西望、挑挑拣拣、随手扔掉)
6.面对两手空空的弟子们,苏格拉底又说了什么?
出示句子: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7.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谈谈自己的理解。
8.小结: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四、品读弟子们悟出的道理,感受抓住眼前机遇才是最重要的。1.弟子们是否听懂了苏格拉底的话呢?他们悟出了什么道理?用“——”画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先自己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2.出示比喻句: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 引导学生理解: 人生追求理想,就像___________。“最大的一穗”指的是___________。
3.出示句子:
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
引导理解麦穗和时机的关系。要想获得良机,必须________。由于_________, 才会错失良机。
4.引导学生抓住“最大的追求”指的是什么?“眼前的一穗”指的是什么?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学生可以谈谈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5.小结:是呀,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只有把握住今天,我们才能拥有明天!
让我们默默地记住这句话,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学生默默在心中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让我们释放出来,大声地,自信地对自己说:(学生接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五、感情升华(小练笔):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些机会需要去把握,比如:上课积极发言是_____的机会;参加各种比赛是____的机会;阅读课外书是 _____的机会;给爸妈捶背是_____的机会;做善事是_____的机会。学生先思考,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填一填。教师巡视并选两名学生的进行展示。
教师说说自己的理解: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些机会需要去把握,比如:上课积极发言是表现自我的机会;参加各种比赛是展示自我的机会;阅读课外书是提升自我的机会;给爸妈捶背是孝顺的机会;做善事是回报社会的机会。
小结:
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每个人好好地把握眼前的机会,不断地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提升自我,在孝顺长辈的基础之上好好地回报我们的社会。
六、拓展作业:
1.继续收集有关于机遇的名人名言。
2.阅读《配套练习册》中第16课第五大题的课外短文《弯腰的麦穗》,完成阅读练习。
七、板书设计:
16最大的麦穗
摘 东张西望
两手空空 随手扔掉 实实在在
挑挑拣拣
第二篇: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4、联系实际谈谈学了课文的体会,并试着写写自己的人生格言
【教学重点】
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
第二课时
一、质疑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希腊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再次聆听他的教诲。上文讲到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弟子们领悟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出示最后一段)
2、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这段话,如果有疑问,请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指名说)
过渡:弟子们是在听了老师的话后,才悟出这个道理的,要想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关键在于读懂老师说的话,请同学们细读课文1-6自然段,划出苏格拉底说的话语。
二、解读第一句话
课件演示:
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评议。
2、加上提示语读,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3、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你听懂了老师的那些要求?指名说。
4、该怎样读,才能让弟子们听懂我的要求呢?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
【设计理念:不同层次的阅读,为学生与文本的深入对话搭建有力的平台,为学生深刻领悟文本创造了最大的可能。】
过渡:苏格拉底提出要求后于是他们纷纷走进了麦地,去摘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摘到了最大的麦穗了吗?结果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三、解读第二句话
“你们已经到头了。”
1、苏格拉底说这话时,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他们表现如何?
2、苏格拉底用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敲响了弟子的警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想象苏格拉底的心情。
投影出示:苏格拉底_________说:“你们已经到头了。”(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3、弟子们如梦初醒,想想弟子们明白了什么?
4、弟子们不能完成任务,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
投影出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5、这段话对弟子们进行了什么描写?仔细体会弟子们的表现,揣摩弟子们的心理,呆会儿老师要进行现场采访。
6、采访不同表现的弟子,体会抓住时机的重要。
(埋头前行的;摘了又随手扔掉的;光看光摇头的;两手空空的)
7、随机采访麦地里的小麦,强化抓住时机的重要性。
(颗粒饱满的;比较瘦小的;准备嘲笑的;摇晃脑袋的)
8、我能理解弟子们此刻的心情,他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固然我们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
9、小结
送上培根的名言: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采访”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换位想象,揣摩体验,感同身受,使学生收获到了文字隐藏的东西,在“我是两手空空的弟子”“我是麦穗”,两次角色的变换中,他们对“茫茫麦田里,抓住手中的一穗才是最重要的”这一道理已有了认识;“为弟子提建议”这一环节再一次将学生带入到文本的情境之中,与文本的主角对话,不断地叠加、强化真切的体验,使之聚集、生发出新的深刻的认识。】
四、解读第三句话
“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苏格拉底是怎么对弟子们说的呢?投影出示,以不同的语气指名读
2、明确两个“最大的麦穗”不同的含义
3、醉翁之意不在酒,苏格拉底仅仅在说“麦穗”吗?还在说什么?
如果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的话,苏格拉底的话还可以怎么说?投影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______里肯定有_____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
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_________就是你们刚刚______的。”
4、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能从别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领悟要领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学生的情感此时已经有了一个“井喷”的欲望,此时的角色变换已超越了“角色变换”本身的含义,这是一次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五、解读最后段落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齐读
2、体会分号的用法,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体会双引号的作用
3、理解“最大的麦穗”、“饱满的麦穗”“眼前的一穗”不同含义
4、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突出显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直接跟弟子们说了吗?潜移默化间给弟子影响,这种教育方法可以用哪一句诗形容。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
5、老师示范理解:
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只有上好每一节课,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才能离我的追求更近!
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6、指名联系实际理解。(教师点评)
7、创设情境,多反复诵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通过对这段文字的品读,学生已经理解了本文揭示的哲理,教师的示范理解降低了学生联系实际交流心得的难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通过交流有关把握机会的事例或名言,让文本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灵撞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产生情感共鸣】
六、欣赏创作,感悟内化。
1、欣赏有关“机遇”的名人名言,再次体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道理。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曾经有过的错失良机的事。
3、创作名言,送给那些需要提醒的人。
【“听说读写”的训练,极富开放性、生成性,空间大,易表达。既联系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又强化了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课外搜集有关“机遇”的名人名言。
2、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追求)
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麦地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
二、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四、自主阅读,发现问题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发现问题,动笔画画。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所提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将有价值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在问题后面注上自己的名字)
4、师生梳理本课讨论问题:A.、为什么弟子们用心地挑挑拣拣结果却两手空空地走出了麦地?B、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小麦嘲笑弟子们什么?C、为什么苏格拉底要求弟子们“只许进,不许退”?D、为什么最大的一穗就是弟子们刚刚摘下的?
五精读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三篇:《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泗洪县龙集中心小学 田 丹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通过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文章重点要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给人的启示,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
《最大的麦穗》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是运用联想,借事说理。所以教学时应抓住事件或言行中那些值得思考、发人深省的句子,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文章最后一段话,要让学生明白“眼前的一穗”指什么?“最大”的“追求”又指什么?为什么拿在手中的才是实实在在的?教学时采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来正反印证。
对于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句子,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理解含义。课文最后一节要求背诵,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
二、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文中重点词句,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中的感悟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主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策略: 学生主要是采用读书感悟、小组合作讨论、举例说明的方法进行学习课文。我设计了如下四个环节:
一、相似迁移,激趣导入。
二、矛盾冲突,设置悬念
三、自主读悟,共同探究。
1、探究两手空空,摘穗失败的原因。
2、角色扮演开导启迪,感悟苏格拉底的教诲。
3、合作探究,读中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领悟文章最后揭示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4、总结课文,深化主题。教学过程:
一、相似迁移,激趣导入。
前阵子,我们刚认识了《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中的一位老哲学家,他以旷野为课堂,以野草为教材,给他的弟子上了最后一堂极富人生哲理的一课,让弟子们懂得了:要想铲除灵魂里的杂草,只有用美德去占据它,也就是说只有用美德才能铲除灵魂里的私心杂念,只有用美德才能战胜邪恶,只有用美德才能净化人的心灵。
送走这位智者,今天我们又将迎来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出示幻灯片2 齐读,他又将用他的智慧向我们展示一堂怎样耐人寻味的课呢?出示幻灯片3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回答)原来是让他们找一株最大的麦穗。板书‘最大的’
二、矛盾冲突,设置悬念
1.学习第1自然段中苏格拉底提出的要求。(1)苏格拉底让弟子下地摘麦穗前对他们提出了要求,能找到文章里的内容么?(学生快速找)(出示幻灯片4)
谁来读一读这个要求?(指名读)
(2)作为弟子,他们明白了要求,你们听明白有哪些要求了没?(1、一个最大的麦穗;
2、只许进不许退)“只许进不许退”意味着什么?(没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2.让你认为苏格拉底回怎样说?(出示幻灯片5)
我们一起来做一做苏格拉底,对他的弟子提出要求。(齐读)
4、过渡:弟子们听明白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麦地开始摘最大的麦穗,他们摘到了吗?结果怎样?
5、设疑:为什么弟子们摘那么长时间,到头来还是两手空空呢?我们不妨来看看他们是如何摘穗的?
(出示幻灯片6)
三、自主读悟,共同探究
(一)学习第3—4自然段
1.学生默读,能找到他们的动作、神情、心理的句子么?然后说说你对他们的表现有什么看法,并在句子旁边写下来。2.学生按要求思考。
3.交流讨论:
(1)“埋头”“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虽然很认真,但是眼光不够开阔)
(2)“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把希望寄托于未来)(3)“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弟子们的态度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
(4)“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不能立足当前,把握现在)
4、小结:讨论到这儿,你能否用“虽然„„但是„„”这一关联词来说说你对弟子们的看法?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过渡:弟子们摘得确实很认真,连走到尽头都没发觉,还是苏格拉底提醒了他们。(出示幻灯片7)
2、齐读
3、理解“苍老”(声音有些老态);“如同洪钟”(洪钟发出的声音是洪亮、浑厚、凝重的。)“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这是一种智慧的声音)
4、指导朗读这句话。你认为苏会用怎么样的语气说这句话?
点击
5、听到这声音,弟子们才发现走到了麦地的尽头,才发现自己两手空空,此时才如梦初醒。“如梦初醒”什么意思?(恍然大悟)此时他们悟出了什么?明白了什么?他们的心情怎样?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过渡:苏格拉底看了弟子的表现没有指责,也没有嘲笑,只是对他们说„„
(出示幻灯片8)
2、齐读。
3、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和“最大的一穗”是同一穗吗?各指什么?
4、过渡:其实苏格拉底就是要让他们明白这一点,他希望弟子们从这件事中能明白一个道理,所以在说
这话时,他应该以怎样的语气说?(语重心长、意味深长)朗读第6自然段。
5、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讨论麦穗么,就象前面的哲学家不仅仅讨论野草一样,实际上是对人生的探讨,如果说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我们的机遇的话,这一段话还可以怎么说?
(出示幻灯片9)
指名说。
6、讨论。
过渡:关于人生的哲理,苏格拉底明说了么?是弟子们自己悟出来的,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啊!
(出示幻灯片10)
齐读。
(1)是啊,“人的一生”与“在麦地中行走”一样,只许进不许退,时光不会倒流;如果只顾追求最大的,而一再的错失良机,就会给自己留下遗憾,那么从麦地里走出的弟子们,最后真的是两手空空么?不,他们悟出了宝贵的人生哲理,这就是:(引读)
(2)学到现在如果老师再把你们带到麦地边,你们会怎样啊!
(3)那么你认为该如何摘取我们人生中的“麦穗”?(抓住机会,不断奋斗;做好眼前的事,脚踏实地;不要等待和观望„„)
7、赠送名言。
正如这些名言所说的那样。(出示幻灯片11:)(1)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2)机会只垂青于那些懂得怎样追求他的人。——查里 • 艮科尔
8、学生为自己写一句有关“珍惜机会”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9、学生交流所写名言。
四、总结课文,深化主题
如果说从《哲学家的最后一课》中,我们悟出了“杂草哲学”的话,那么从《最大的麦穗》一课中,我们又悟出了“麦穗哲学”。虽然时间匆匆,但是在苏格拉底的“麦穗哲学”中我们却留恋忘返。徜徉其间,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更加聪慧,更加富有,因为我们明白:抓住机遇,把握当前。
五、布置作业。(出示幻灯片12)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注意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
第四篇: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杨斜中心小学
王晓妮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走进弟子们的内心,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直奔主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过一篇文章《师恩难忘》,认识了刘绍棠的启蒙老师,田老师严谨的教学态度、新颖的教学方式让我们记忆犹新。今天请大家跟老师穿越时空隧道,去领略2500年前一节别开生面的课吧。来!让我们快乐地走进那块土壤肥沃、文化深厚的麦地,与哲学大师苏格拉底进行真诚地对话,去聆听他的声音,去感受他的智慧,去寻找那(齐读)——《最大的麦穗》。
2、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一共说了几句话?哪三句话,找出来读一读。(出示)
3、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是精辟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我们今天不妨就从苏格拉底的这三句话着手,去领略这位哲学大师的智慧,去解读这位哲学大师的精神世界。
二、学习话语
领会文章
(一)第一句话(出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默读,想想苏格拉底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样的语气呢?从哪个词语可以感受到?
2“只许进不许退”言下之意就是说什么?(读懂了字面的意思,很不错,能否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指名说
3读懂了字面的意思,很不错,能否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指名说(人生没有回头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4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严肃、命令)5指名读,齐读
6、过渡: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话后,怎么去做的呢?
7、默读课文3、4自然段,在旁边写写批注。提示:可以抓住重点词句,分析一下当时弟子们的表现,也可以写写对弟子们这样做的感受,想对他们说些什么等等。
5、交流
6、师小结:尽管弟子们很认真的在找那一穗最大的麦穗,但他们的目光短浅,不能把握住眼前的机会,到最后落的个“两手空空”。
7、苏格拉底看到弟子们这样的表现,他首先对他们说了一句什么话?
(二)第二句话(出示):你们已经到头了。几个字?这七个字告诉弟子们什么?你从七个字中读出了什么?(时间到头了;生命到头了;机遇到头了„)指导朗读(根据不同感受读出不同语气)
弟子们的心情怎样?(他们很失落)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
难道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从哪可看出来? 他们为什么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呢?(出示弟子们的表现)—埋头只能束缚思维,使目光短浅。是呀,机会就这样在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中从指缝间悄悄溜走了,到头来俩手空空。在这里我们固然不可以像小麦一样嘲笑弟子们,但我觉得弟子们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善意的提醒,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是旁观者,我们比弟子们更清醒,我们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他们刚才的表现提一些建议吗? 小小结:看来我们比苏格拉底更出色!想想苏格拉底说这话的时候,他的内心感到怎样呢? 交流(失望、生气))过渡:失望也好,生气也罢,这都不是苏格拉底所要的,他是要告诉弟子们一个道理。
(三)第三句(出示):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 ;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默读,思考苏格拉底在说这句话时是怎么样的语气呢?(语重心长,意味深长)
2、指名读,齐读
3、这里的“有一穗是最大的”和“最大的一穗”意思同吗?(小结)
4、过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苏格拉底之意仅仅在于“穗”吗?更在于什么?
5、看来苏格拉底每句话都蕴含着更深的意思,这样的道理苏格拉底跟弟子们说了吗?为什么不说?
是的,这就是苏格拉底的智慧之处,这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就是要让弟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白道理,真是一个高明的老师!弟子们明白苏格拉底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里可看出?
三、品读感悟,合作探究
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1自读
2、指名读,找出这段话中的一对反义词
3、面对机会,往往会发生两种情况,一种是——(错失良机),一种是——(不失时机)
4、小组讨论:这里的“最大的一穗”“那颗粒饱满的“麦穗” 眼前的麦穗”分别指什么呢?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5、汇报交流,相机板书:把握眼前的机会
追求远大的理想
6、用恰当的关联词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
7总结:大哲学家就是大哲学家,他通过这样小的事情向弟子们,也向我们揭示了这样深刻的道理,从中让我们可以感悟到他是一位怎样的人?(充满智慧、循循善诱)
8、齐读这段话
四、展示反馈,拓展提高
1、学习有关机会的名人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2、自己写一句有关机会的凡人名言 板书设计: 最大的麦穗
(只有)把握眼前的机会
(才能)追求远大的理想
第五篇:《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4、对古代西方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有初步的了解,并激发学生对古代名人和文化的崇敬。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
1、走进麦地,一边看,一边选择最大的麦穗。注意:看到你认为最大的麦穗,就马上站起来示意。看谁选得最大!
2、揭题、质疑。
二、读通课文
带着问题读课文,要求:大声读,反复读,读正确,读通顺。
三、品读对话
你从故事中,找寻到哪些答案?准备一下,通过朗读表达自己读懂了什么。
边读边品:
1、描写弟子们行动与心理的句子。
2、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是,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3、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束麦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束麦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
(2)苏格拉底认为该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
4、听了苏格拉底的话,弟子们悟出了怎样的一番道理呢?同学们又悟出了怎样的一番道理呢?写下来。交流、评议。
5、多元地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麦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我们是应该追求最大的麦穗,但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四、感悟苏格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