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一美术《过去的日子》课堂情感交流的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0:1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初一美术《过去的日子》课堂情感交流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初一美术《过去的日子》课堂情感交流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关于初一美术《过去的日子》课堂情感交流的教学设计

关于初一美术《过去的日子》课堂情感交流的教学设计

《过去的日子》编排在湘教版美术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这一课的学习重在十三岁孩子之间的感想交流,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引导学生去回忆过去时光里所发生的难忘的故事,娓娓讲述那段曾经真情流露的童年。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注重传达关注生活,关爱他人,发现和感受真善美的事物等美好的思想情操。在学生温馨的回忆氛围中,激发他们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过去的点点滴滴,并从中表达自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学生们认识到艺术能反映出现实生活,学习有意图的运用美术语言,记录故事,传递感情,表达愿望。

在这一课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正确的生活态度是至关重要的。而为了要让同学们融入到对过去回忆的深深怀念,也为了在绘画过程中学生能发现和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我设计的课堂教学基本步骤是:导入――看过去――讲过去――画过去――总结升华。其中,我比较注重对以下三个环节的认真设计和教学,从中引发课堂的情感交流:

(一)导入环节:

教材选用反映童年生活的摄影作品和童年时期的绘画作品进行导入,引发学生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回忆。我在进行导入教学设计的时候,决定选用教材中部分反映童年生活的摄影作品。而针对当下初一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心理成长状况,我更多的在课件中选用了学生们在童年时期生活的摄影作品。比如老房子,开裆裤,糖葫芦,棒棒糖,跳皮筋,放风筝等能够让学生引起共鸣的照片。

1.在上课的开始,就在一段舒缓悠扬的音乐背景声中,请同学们看到从前生活的缩影(包括衣食住行用玩六个方面的照片)。让学生在视听的双重感觉中,缓缓走进过去的日子。

2.在照片播放了三张之后,老师将声情并茂的朗诵一首散文诗《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更深入的引发学生对亲情,友情的感悟以及在过去成长岁月里,喜与悲,笑与哭,成功与失败……的思索。

“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一首动人的歌。

吟在妈妈温柔的催眠曲里,唱在爸爸冰冷的责骂声中,和着老师谆谆教诲的符点,伴着同学嬉戏的节拍。

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一首噙满泪水的歌。

无数次跌倒,无数次爬起;无数次泪水的夺眶而出,无数次在亲人、老师、朋友的鼓励中迈出又一步艰难的足迹。

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一首情意浓浓的歌。

涌在我第一声啼哭后妈妈的热泪里,打响在我第一次淘气后爸爸的尺子下,闪烁在过生日时的烛光中,幸福在全家人欢聚一堂的筵席上。

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一首值得回味的歌。

快乐过与小伙伴的分分秒秒,痛苦过与好朋友的无声争吵,凝聚在集体努力换来的奖杯里,感动在严寒中大家手挽手肩并肩的温暖中。

过去的日子是一首歌,一首成长的歌。我唱着想着,走到了十四岁的今天……”

3.朗诵完后,引发学生回答出看到了过去的日子,正式进入这一课的学习。

(二)讲过去环节

这个环节是师生互动一个重要的部分。体现的是“回忆,分享,感叹”三个重点词语。1.回忆指的是学生想起自己发生过的故事,这个部分会让学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自己

小时候的有趣照片,由同学自己自发的讲述过去的开心,失落,感动的回忆。

2.在同学们自发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体现出分享的定义。带动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和情感在整个教室中的缓缓流动。

3.生活中的故事有悲也有喜,师生共同感叹出: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回头……引发学生们的深思:怎么才能留住过去那些失去的美好?希望学生可以尽情抒发心中的情怀,找到体现内心情感的方式――画画。

(三)总结升华环节

学生把从导入环节到讲过去环节中激发的对过去日子的情感都抒发到了画过去和评讲作业的环节中,最后的总结环节是情感升华的重点。

1.在教师一首短诗的朗诵声中,告诉同学们过去的日子终究一去不回头,而未来的人生才是我们要描绘的重点。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过去的日子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过去的日子带走的不仅仅是时光的线索,更带走了童年最珍贵的记忆……”

2.学生思考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可以用绘画的形式去表现生活,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学会发现和感受身边的美好事物,以及珍爱亲情,珍惜友情,用心生活,努力争取。在这情感的持续流动中,从过去回到现在,继续向往美好的未来。

在《过去的日子》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不断思考一个问题:美术是什么?美术课能够带给学生的认知是什么?我想美术应该是人对生活美的感悟和体验。情感的沟通和交流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讲,是形成他们健全纯净人格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美术应该能教会他们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也教会他们有更多意识上的对美的追求,更加能够用美的常识和语言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感。象《过去的日子》这一课,我想彼此之间情感的交流更甚于画出这幅作品本身的好坏,情感的维系和对生活的乐观追求对于当代的年轻人是多么的重要。

第二篇:《过去的课堂》读书交流发言稿

秦皇岛市海港区逸城学校 王建春

《过去的课堂》讲述的是民国名家的教育回忆。在寻求课程变革创新的大背景下,这样追根溯源的形式反而有些新意。民国是一个非常短暂的历史时期,却涌现出了很多的名家大师。通过审视他们所经历的课堂,我发现这些教育过程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多年之后,这些作者多是以推崇或钦佩的态度来评判过去的教育好时光。

匆匆阅读这一本书之后,我撷取三个给我留下第一印象的片段来和大家分享交流。

萨孟武,是我国现代政治学家,曾任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他在书中提到了小学时习作获得一百零五分的经历,作文的题目是“晋假道于虞以伐虢论”。我回想起最早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在课本上学到“唇亡齿寒”这个成语,以及后来背三十六计时记住了假途伐虢。萨先生认为,虞国可以和虢国缔约,夹击晋国,也许能免灭国之惨。这个观点我是在读到这本书才知道的,而老师也打破了常规,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

与之类似的一个故事,是中国近代四大史学家之一的钱穆先生经历的。常州中学堂上学时,他遇到了同为著名历史学家的吕思勉。考试出题,每题二十五分,钱穆先生颇爱其中以到有关吉林省长白山地势军情的分析题,便下笔不能休,导致仅答一题就交了卷子,考试结果,竟得了七十五分。吕思勉先生在批学生试卷时,还要写批语,一纸加一纸,竟无休止。他用小刀劈开铅笔,用铅条不断快写。《画杨桃》,是我们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这本书中也选编了其原文。文中老师的教诲:“不要轻易取笑人家,说人家的不是。因为你与人家所处的位置不同、角度不同,不要用你自己看到的做标准,判断人家对还是不对。要忠于真实,说真心话,做真心事,老实正直,比什么都重要”犹在耳畔。这篇课文的原题为《难忘的一课》,虽欠缺新意,却着实恰切。

这些名家的课堂,距我们时代久远,仍焕发着无尽的生机。我们可以从中探求出一些内涵,以适应今日及未来课堂发展之需要。参照序言中编者对民国课堂的认识有三个向度,分别是自由与包容,个性与才学,创意与实践。

事实上,很多尤其是中小学课堂,各种改革和创新不断,课堂面貌有了不少的改善——有些课堂不缺乏技巧,有些课堂不缺乏热闹,甚至不缺乏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但仍感觉在课堂的空气中、师生间似乎少了点什么。编者在《中国教育报》中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今天的许多课堂,缺的就是一个“诚”字。有“诚”的课堂,才不会僵硬,才不会作秀,才是有温度、有真实生命的课堂。

第三篇:浅谈初中美术课堂交流和展示

浅谈初中美术课堂交流和展示

海门市三厂镇初级中学 吴克勤

[摘要]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对学生自求自得的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换句话说,学生绞尽脑汁得到的极富个性化的见解并没有对外“发布”的机会,是美术教学中的一大问题。关键词: 个性发展

交流展示

通过调研发现,很多美术教师在课上只是把教材上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尽管教案设计得条理清楚,教学课件也美仑美奂,但未能激发出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未能培养出有美术特长的学生。

那么怎样使学生摆脱完全被“灌输”、被“学习”的位置,笔者认为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爱好,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巧设情景、交流情感、不断激励,激活美术课堂交流和展示。

一、了解学生需要,巧设情景,构建交流和展示平台。

需要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驱动力。笔者认为想让学生喜欢美术课,教师首先做到要让学生从心理上对美术产生一种需求,并且不断地了解学生的生长环境及日常生活情况,掌握他们的需求。学生对于美术教学内容的理解大都来自于他们的生活实践,来自于他们眼中的大自然。但美术不是等同于生活,需要艺术的提炼,浓缩生活之美,这样呈现在我们作品中的才是一种对生活的个性化理解

了解了学生的需要后,教师利用学生喜爱的经典美术作品、照片、视频等手段进行巧设情景,链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给他们一种似

曾相识,但又感觉更美一筹。巧置情景是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不自觉地产生激情,激发自己个性化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欲望,从而促进个性的形成。学生的美术活动是一种充满个性、想象的活动。如果没有个性的存在,就没有想象力的存在,就不会有表现力、创造力,学生的想象欲望是在个性的碰撞中实现的。

美术课前展示,既可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效果的目的,又可以让教师发现本节课的起点。采用“声音媒介展示”与“文字图像媒介展示”相结合是笔者常用的展示方法。例如:教材中的“春天的畅想”,春天对学生而言都很熟悉,都会表现,难就难在畅想,想象表现。为此,笔者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准备了有关春天一系列声音媒介和文字图像媒介。课上,笔者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春之歌,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象,然后向他们展示春天的文字图像,唤醒对他们春天的联想,拓宽他们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对春天的畅想,把畅想的结果告诉大家,并用线条简单地画下来,来表达春天的畅想。从展示的学生作品中不难发现他们对春天的畅想是如此丰富:从乘热气球旅游到天空中放风筝,从划船比赛到栽树劳动,从蝴蝶的飞舞到跳舞的小熊„„。通过“同号不同组展示”与“小组展示”,让学生经历独立的探究、小组的合作学习,精神处于高度兴奋之中,他们或许有了独到的见解要与人分享,或许有了合作的成就要向其他小组炫耀,通过交流和展示,能够满足学生这样的表现欲望。作为导学者要善于从学生的交流展示中寻找闪光点,哪怕是偶尔取得的小小的成功,也要敏锐地捕捉到,让每一次交流都伴随着激励,伴随着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才能的施展,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至关重要。

实践证明,愉悦的情景,能使学生的感知变成一种心理需要,促使他们主动去感知生活和环境,从而让他们在交流和展示中激发想象力,张扬自我个性。所以,美术课堂上要把“交流和展示”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摆到显著的位置上来,要用足时间和精力去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成功。

二、走进学生心灵,交流情感,激活课堂交流和展示。

学生所表现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块色彩都是他们一种内心情感世界的外在表现。想要走进学生心灵,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平等地对待和悉心体验这种情感的表现,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通过交流情感,我们不难看到学生的表现欲望,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画是最美的。每当他们高高举起自己的作品向我们展示时,我们要明白,这是学生想引起我们的注意、渴望得到我们的肯定。这种内心的喜爱之情和表现欲望是学生张扬个性的最好表现,是一种心灵的传递,我们要珍惜。

例如:教材中的“人物肖像画”,除了要求学生认识人物脸部特征和五官比例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找出人物的脸型特征和表情特征。在教学设计时,笔者首先考虑到自己的学生还没有具备成熟的写生能力,他们还处在摸索阶段,所以在技法上降低了要求,从人物特征中多作文章,于是笔者准备了许多明星的肖像资料,让学生在课上逐个寻找符合某一脸型特征的明星,使他们初步认识人

物脸型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再请四位同学上台分别做出喜、怒、哀、乐的表情,让学生初步认识人物的表情特征,要求学生按照“不求比例,只求特征”的原则,仔细观察同桌的脸部特征,用他们自己所熟悉的表现方法自由地表现出来,并在画的下面写上该同学的性格和爱好,来认识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在作品交流展示时,笔者又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熟悉的人,让他们获得一个交流和展示个性、发展个性、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在第二节课上,笔者又让学生学画自己爸爸妈妈的脸型特征,使他们进一步认识人物脸部基本特征和表情特征,学生的作品是他们生活的真实表现,是由他们自己的心理发展程度所决定的。交流和展示的顺利进行,让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默契,久而久之,学生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就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进而达到一种自动化状态。

实践表明,交流和展示能激活课堂,交流和展示不单单是完成了对知识的深层次学习和掌握,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

三、欣赏学生作品,不断激励,实现课堂交流和展示。

要让学生没有心理压力,自由地陶醉在作画的乐趣之中,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和操作的条件,去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创造交流和展示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自己的爱好和追求。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一棵树上很难找到形状完全一样的叶子,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两个在情感上完全协调的人。”学生由于个性、环境、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的差异会有自己的独特的想法。例如:同样是画房子,学生会出现太空中的房子、高山上的房子、海洋上的房子、大树上的房子、云朵上的房子„„。有这样的一位学生,平时对美术课不太感兴趣,每当上课时,他总是低着头在画什么?笔者留心观察后发现他在画卡通人物,画得还算可以,于是笔者不断地激励他,创造机会帮助他,还把他的画在班上展示,讲评了他的画,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同学们纷纷要他的画,他很受触动,以后上起美术课来他格外专心了。关注学生的的差异,随时要调整展示的进度,展示的密度,确保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在最佳水平。因为,学生在自学探究和合作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疑惑,这些凭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难题”,如果仅靠教师想当然地“讲授”,未必能够对症下药。其实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也是暴露问题的过程。一个人无法解决的,就拿到集体中来研究解决,如果学生群体已经无法解决,教师再去讲解也不晚。在评价学生作品的同时,也在评价教师自己的导学成果。

鼓励学生与参加展示的学生争鸣,讨论,真理越辨越清,通过交流和展示,学生能够去给其他同学以启示,自己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实现“双赢”。在教学中笔者总是从学生的心理角度上去发现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情感,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的作品,在课堂中多与他们情感交流,鼓励他们大胆地用画笔表现自己的内心真实世界,使他们由交流展示的过程变成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总之,初中美术课堂交流和展示实际上是一个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通过巧置情景,情感交融,不断激励,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释

放,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体会到从构思到选材、从学习运用不同创作形式到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乐趣,形成个性化的风格。让初中美术课堂成为学生情感交流、张扬个性、展示风采的天地,一个幸福、和谐宽松的课堂。如果在如此氛围下所展开的教与学的行为,自然也会迈入高效运转的轨道。

参考文献:

① 王大根《新美术课程标准的特点与理念》讲座2011年8月14日 ② 王大根著:《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0年8月版。③ 2011校本培训材料《让学生做美术学习的主人》

美术教学经验交流(2011-07-11 11:24:23)标签: 杂谈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会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下面就谈谈自己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分类: 管理偶得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前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节日的装饰》这一课,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手工装饰品,为了课堂更有氛围,我试着准备了一些《快乐的节日》等一些有节日气氛的歌曲,这些歌曲在课堂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

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二.建立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轻松而又愉快的美术教学环境,教师和蔼可亲的言行举止,循循善诱,风趣生动的教学,在与学生交流中的及时肯定,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中,同学学习热情的相互感染,教室布置中美感的体现等,一个富有艺术情趣的环境,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情感产生渗透,为发展学生的创造空间提供了良好氛围。通过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情感的主动参与,搭起了沟通教材和教育对象的桥梁,促进了学生情感体验和表达。学生在各种情境刺激下,创造性思维能力更趋主动、活跃,思维追求个性化,美的创造力日益增强。在指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坚持做好引导者,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美术的快乐。

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和合作者。以往为了维持好课堂纪律,我们常常要求孩子们坐端正,不许讲话。其实,太多的限制会使学生对教学失去兴致。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把威严放下,做孩子们的朋友,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我在上课时,常讲一些健康有趣的笑话作为开场白,尽量用生动风趣的语言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老师教学的语言和方法要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特点,给孩子们多些宽容和耐心,多些呵护和关爱,会使我们的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下,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比较容易发挥个性特长。

三、通过想象发展创造能力

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是美术教育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即学生依照一定目的,独立完成创造表象的过程。由于能力的限制,学生不可能掌握很高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也不可能将事物画得惟妙惟肖,学生创造的特点是在思维过程中带有较多的夸张或梦幻色彩。学生在绘画中的思维创造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经过教师细致耐心的指导。对命题的美术活动,教师应给孩子指明绘画的主题,明确目标和范围,尽量给学生想象和创造留下足够的空间。但是创造力丰富不等于想什么就画什么,无目的的任意添加,必须扣住主题,加上老师启发诱导,才能使学生

画其所爱。如画《动物联欢会》孩子们会把贮存在头脑中动物形状与特长联系起来,如小鸟唱歌,孔雀开屏,松鼠跳舞等,孩子们会画得各具特色,充满童趣。对自由命题的美术活动,常常没有明确的主题和范围,也需要我们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学生的想象力较为丰富,只要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四、心灵沟通 交流情感

小学生的基础文化课学习是非常紧张的,部分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既然艺术课不是考核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决定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课。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五、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 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孩子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区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养,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思能力、辨别颜色和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第四篇:初中美术课堂的情感教育

美术课堂的情感教育

杨伟 重庆市秀山县里仁镇初级中学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中学 学科:美术

【摘要】一提到情感教育,往往会让人想到新课标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作为三维目标的一项,他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但我所理解的情感教育更多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目标。如何在动态的课程教学中认识、体现、提升和贯穿情感才是美术教育的关键。既然是情感教育,首先必须是有情感投入的,教师在教材分析时要正确的认识情感;在课件设计中要赋予情感,清晰的体现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课程所体现出的情感进一步的提升高度,使情感不落入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情感始终贯穿其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的感受和体会教学所要传递的真挚情感。

【关键词】认识情感

体现情感

提升情感

贯穿情感

一、对情感教育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提高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个体的自我认知越来越模糊,所以在很多的教育活动中,学生很难自我判断和自我评述。美术作为义务教育下基础学科,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判断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如果一个学生的自我认知都变得模糊,那么对美的事物的感知和判断必然受到影响。个体性实际上就是指的特殊性,佛经里面说到的“一花一木一世界”正是这个道理,一朵花不会因为有人观赏而骤然开放,也不会因为没人观赏而凋谢。那么作为学生更是这样,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又如何去感知世界?

作为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存在,而不是一个社会的物件。教育的对象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一个有情感的人,对一个充满情感的完整的个体实施教育行为,只有充分重视个体的情感,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在一段时间的受教育之后真正的有所提高,而这正是常说的有效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作为美术教师,在分析教材的时候就应当立足情感,以帮助学生树立一个完整自我为宗旨。如果仅仅看到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只是考虑如何去完成教学工作,给学生一味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往往会让学生产生一种枯燥无味的感觉,甚至觉得这跟

语文数学的教学无异。试问那样的美术课学生还会感兴趣吗?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美术课都不感兴趣了,那样又何谈有效教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自我认知体系,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对美产生情感,主动的去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进而更好地推动美术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课件设计中清晰的体现情感可以很好的提升课的质感

一堂美术课,无论如何一定要让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文本的说服力小于图片,图片的说服力小于视频,所以,美术老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是否可以如此思考:图片能说明问题的绝不用文字,能用视频说话的绝不用图片。

在课的设计过程中,无论选择图片还是文字编排或者是视频运用都要注入情感。现在的网络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们可以分享很多的网络资源,但这也给了我们一个难题,在如此纷繁复杂的资源海洋里,如何选择自己所要的部分呢?有很多老师,在课的设计中,选择了下载网络共享的课件,然后换一换图片、文字,就成了这节课的教学课件。当然,这样的方式也是可以组织课堂教学的,比如在农村地区,孩子的知识面相对狭小,用这样的手段完全可以“糊弄”过关。但是,这样的不用心的,没有情感的教学行为,也只是暂时的效果罢了。

做与不做是不同的,用没用心做又会更不一样。在今天的“读图时代”,文字的说服力已经在悄然下降,尤其是美术课,更是要充分体现图片的魅力。教师对文本的编排就必须精之又精,尽可能的让图片自己去说话。而对于图片的选择,既然要让图片说话,那就得说的响亮,有说服力,所以在选择图片的时候就可能要求“百里挑一”而不是拿来即用。用心设计的课件,学生是能感受到教师的情感投入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更是与生俱来。一个布局合理,板式新颖,节奏明快,主次明确,重点突出的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相信每个学生都会感受他的美的,也许学生说不出美在哪里,但至少会觉得看着很舒服。生活就是设计,每个人都是设计师,所以,一个设计精美的课件,是完全可以波动学生的情感,也一定能给课堂添彩,增加课堂质感的!

课件的字里行间、图中画外若能恰当地体现该课所要传达的情感,那样便能使课堂井然有序,也能使学生带着一份情感跟随课堂的节奏层层深入。比如重庆七中周莺老师所上的《漫步中国桥》,在导入部分首先给学生观看一段重庆菜园坝大桥通车典礼的视频,作为重庆的学生看到那么热闹的场面,自然地产生了一种亲切感,这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最后画面中一个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出的一句大家心里都想说的话“菜园坝大桥通车,作为重庆市民,我感到自豪!”接着展示一些桥身壮观的图片并出示三项世界第一的数据,让在座的每一位学生都切身的感受那位市民说出的心声——自豪!如此引入课题,在一开始便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花。在往下的设计中,欣赏的中国古今名桥,都一一地展现出各自在世界桥梁中的独特地位,学生的民族情结油然而生,同时对桥的认识也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课的落点又回到重庆,回到重庆的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视频中提到的“自豪”!不仅是那一座大桥让我们自豪,重庆还有很多让我们自豪的大桥……。最后又通过桥点出友谊,呼吁大家建立友谊之桥。这系列的设计,处处都充满了情感,处处都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的一堂课自然会让人觉得是有质感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对情感进行提炼、升华能很好的抬升教师和教学的高度

总所周知的一个现象,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每堂课都要体现情感,而很多时候课堂里所看到的都是在课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让我们懂得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热爱×××。”我觉得这样的行为不叫情感教育,他仅仅就是作为课的一个环节,这样的情感是不能深入到学生内心的,更不用说打动人心了。

对教材所体现的情感进行提炼、升华是美术课教学的重要要求。比如在上《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课的时候,平铺直叙的介绍民间美术的种类、样式。很多情况下老师都会选择一种样式的民间美术进行讲解,比如剪纸。那么在讲剪纸的时候,自然是要学生去感受剪纸的历史文化,现实意义,社会价值等等。可是我们的目的不仅仅是讲剪纸,我们是通过剪纸在讲中国民间美术,那么,在这个课上,老师就应当把情感提升到中国民间美术这一更高层次,让学生感知、理解。剪纸只是一个点,老师要做的是通过这个点延伸到更多的民间美术领域,无论是保护、传承、发扬等等情感,都必须让学生在认识剪纸的过程中自然的形成,而不是在课尾落于形式。比如在讲《老房子的美》的时候,都会想到去讲老房子的建筑外形,内部装饰,即便有再多精美的装饰纹样,或是有再漂亮的外形奇观,这也仅仅只是这一个房子,又能让学生记住多久?如果再对该建筑的历史文化进行挖掘,层次自然又深了一步,再若能讲述一些人文的文化,比如曾经的一个家庭,一段故事,一份亲情等等,自然而然的学生就会感受和理解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建筑、一个老房子,他更多的是一份守候。他的美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内在的精神才是更重要的。

怎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的产生种种的情感,那便是体现老师高度和提升课的高度的关键所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怎么使美术老师和课堂提升高度,老师们可以去做更多地思考和探索,但在教学中对情感的提炼和升华是不可或缺的。

四、在教学过程中保持情感的流畅、贯通能使课堂更具条理性和人文性

在课堂上,老师将情感赋予其中,而且使其贯穿始终,这不仅使课堂显得条理清晰,同时也能更好的组织教学,体现课堂的人文性。没有情感注入的课堂是没有灵魂的,所以没有情感的课堂肯定不会是一个好的课堂,但是,有情感注入也未必一定是好的课堂。

有的课,赋予了情感,但是情感是分散的,而且是各不相干,这对学生理解本课的要旨就造成了困惑,这样的课就不能体现人文性。比如某老师以“虎”来讲《中国民间美术》,一开始以某些虎的图片和视频作为引入,结果,老师在引入的过程中却给学生引出了老虎濒临绝危,我们要保护老虎;再往后,以虎鞋、虎冒、泥虎、糖虎、剪纸虎、虎风筝、皮影虎等等来讲述民间美术,老师在引导的时候,陷入个别的样式之中,造成学生的情感混乱,一节课听下来不知道老师究竟想表达什么。同样是这一线索西大附中的张宏老师就阐述得很好。以虎与巴人的关系引入,重庆的学生自然会对巴和虎建立起一种情感,然后分组讨论各种以虎作为载体出现的民间美术形式,再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出民间美术的特点,然后思考今天所常见的民间美术样式及现状,接着思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后落到一个这样的问题,既民间美术我们有必要去保护、传承、发扬它吗?。学生在思考的同时,老师播放渝东南地区土家族的民歌并展示相应的图片。学生在那样的歌声酝酿出的氛围中进行小组讨论思考……这样便使得这堂课有条不紊,节奏鲜明,目的清晰。

以上课例说明一堂好的美术课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线索贯穿始终,而且教师应当合理的运用这一线索,可以围绕这一线索做一定的展开,但一定要紧密围绕线索层层深入。不知所云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没有任何帮助,也是无效的教学。始终保持情感的流畅、贯通是一堂美术课有效无效的关键,也是美术课人文性得以体现的重要保证。

五、结语

情感是一切创作的动力,没有情感注入的教学是没有灵魂的。我们在教学中应清晰的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我们所进行的是人的教育,人是教育的主体,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而不是一个物体,所以我们不能呆板的灌输,而应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所谓亲其

师,信其道。只有投入我们真挚的情感,并且让学生切身的感受到这分情感的温暖,我们的教育才是有效的,美术教育作为培养情趣的重要手段,更是需要在课堂内外都处处注入真挚的情感。

参考资料:

[1] 李东风 西华师范大学教授 关于“艺术欣赏”的讲座; [2] 周莺 重庆七中美术教师《漫步中国桥》课堂教学;

[3] 肖静 重庆教科院华渝实验学校美术教师《中国民间美术——喜庆吉祥的剪纸》课堂教学; [4] 张宏 西大附中美术教师《中国民间美术欣赏——虎》课堂教学;

第五篇:浅谈初中美术课堂交流和展示

浅谈初中美术课堂交流和展示

海门市三厂镇初级中学 吴克勤

[摘要]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对学生自求自得的成果的展示与交流。换句话说,学生绞尽脑汁得到的极富个性化的见解并没有对外“发布”的机会,是美术教学中的一大问题。关键词: 个性发展

交流展示

通过调研发现,很多美术教师在课上只是把教材上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尽管教案设计得条理清楚,教学课件也美仑美奂,但未能激发出学生对美术的浓厚兴趣,未能培养出有美术特长的学生。

那么怎样使学生摆脱完全被“灌输”、被“学习”的位置,笔者认为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兴趣爱好,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巧设情景、交流情感、不断激励,激活美术课堂交流和展示。

一、了解学生需要,巧设情景,构建交流和展示平台。

需要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驱动力。笔者认为想让学生喜欢美术课,教师首先做到要让学生从心理上对美术产生一种需求,并且不断地了解学生的生长环境及日常生活情况,掌握他们的需求。学生对于美术教学内容的理解大都来自于他们的生活实践,来自于他们眼中的大自然。但美术不是等同于生活,需要艺术的提炼,浓缩生活之美,这样呈现在我们作品中的才是一种对生活的个性化理解

了解了学生的需要后,教师利用学生喜爱的经典美术作品、照片、视频等手段进行巧设情景,链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给他们一种似

曾相识,但又感觉更美一筹。巧置情景是学生主动参与美术活动,不自觉地产生激情,激发自己个性化的探究欲望和创造欲望,从而促进个性的形成。学生的美术活动是一种充满个性、想象的活动。如果没有个性的存在,就没有想象力的存在,就不会有表现力、创造力,学生的想象欲望是在个性的碰撞中实现的。

美术课前展示,既可以达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效果的目的,又可以让教师发现本节课的起点。采用“声音媒介展示”与“文字图像媒介展示”相结合是笔者常用的展示方法。例如:教材中的“春天的畅想”,春天对学生而言都很熟悉,都会表现,难就难在畅想,想象表现。为此,笔者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准备了有关春天一系列声音媒介和文字图像媒介。课上,笔者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春之歌,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象,然后向他们展示春天的文字图像,唤醒对他们春天的联想,拓宽他们想象的空间,引导他们对春天的畅想,把畅想的结果告诉大家,并用线条简单地画下来,来表达春天的畅想。从展示的学生作品中不难发现他们对春天的畅想是如此丰富:从乘热气球旅游到天空中放风筝,从划船比赛到栽树劳动,从蝴蝶的飞舞到跳舞的小熊„„。通过“同号不同组展示”与“小组展示”,让学生经历独立的探究、小组的合作学习,精神处于高度兴奋之中,他们或许有了独到的见解要与人分享,或许有了合作的成就要向其他小组炫耀,通过交流和展示,能够满足学生这样的表现欲望。作为导学者要善于从学生的交流展示中寻找闪光点,哪怕是偶尔取得的小小的成功,也要敏锐地捕捉到,让每一次交流都伴随着激励,伴随着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才能的施展,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至关重要。

实践证明,愉悦的情景,能使学生的感知变成一种心理需要,促使他们主动去感知生活和环境,从而让他们在交流和展示中激发想象力,张扬自我个性。所以,美术课堂上要把“交流和展示”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摆到显著的位置上来,要用足时间和精力去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成功。

二、走进学生心灵,交流情感,激活课堂交流和展示。

学生所表现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块色彩都是他们一种内心情感世界的外在表现。想要走进学生心灵,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平等地对待和悉心体验这种情感的表现,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通过交流情感,我们不难看到学生的表现欲望,他们总是认为自己的画是最美的。每当他们高高举起自己的作品向我们展示时,我们要明白,这是学生想引起我们的注意、渴望得到我们的肯定。这种内心的喜爱之情和表现欲望是学生张扬个性的最好表现,是一种心灵的传递,我们要珍惜。

例如:教材中的“人物肖像画”,除了要求学生认识人物脸部特征和五官比例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找出人物的脸型特征和表情特征。在教学设计时,笔者首先考虑到自己的学生还没有具备成熟的写生能力,他们还处在摸索阶段,所以在技法上降低了要求,从人物特征中多作文章,于是笔者准备了许多明星的肖像资料,让学生在课上逐个寻找符合某一脸型特征的明星,使他们初步认识人

物脸型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再请四位同学上台分别做出喜、怒、哀、乐的表情,让学生初步认识人物的表情特征,要求学生按照“不求比例,只求特征”的原则,仔细观察同桌的脸部特征,用他们自己所熟悉的表现方法自由地表现出来,并在画的下面写上该同学的性格和爱好,来认识不同人物的个性特点。在作品交流展示时,笔者又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熟悉的人,让他们获得一个交流和展示个性、发展个性、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在第二节课上,笔者又让学生学画自己爸爸妈妈的脸型特征,使他们进一步认识人物脸部基本特征和表情特征,学生的作品是他们生活的真实表现,是由他们自己的心理发展程度所决定的。交流和展示的顺利进行,让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默契,久而久之,学生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就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进而达到一种自动化状态。

实践表明,交流和展示能激活课堂,交流和展示不单单是完成了对知识的深层次学习和掌握,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科学的精神,丰富的情感,高尚的情操。

三、欣赏学生作品,不断激励,实现课堂交流和展示。

要让学生没有心理压力,自由地陶醉在作画的乐趣之中,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思考空间和操作的条件,去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创造交流和展示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自己的爱好和追求。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曾说过:“一棵树上很难找到形状完全一样的叶子,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两个在情感上完全协调的人。”学生由于个性、环境、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的差异会有自己的独特的想法。例如:同样是画房子,学生会出现太空中的房子、高山上的房子、海洋上的房子、大树上的房子、云朵上的房子„„。有这样的一位学生,平时对美术课不太感兴趣,每当上课时,他总是低着头在画什么?笔者留心观察后发现他在画卡通人物,画得还算可以,于是笔者不断地激励他,创造机会帮助他,还把他的画在班上展示,讲评了他的画,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同学们纷纷要他的画,他很受触动,以后上起美术课来他格外专心了。关注学生的的差异,随时要调整展示的进度,展示的密度,确保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在最佳水平。因为,学生在自学探究和合作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疑惑,这些凭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难题”,如果仅靠教师想当然地“讲授”,未必能够对症下药。其实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也是暴露问题的过程。一个人无法解决的,就拿到集体中来研究解决,如果学生群体已经无法解决,教师再去讲解也不晚。在评价学生作品的同时,也在评价教师自己的导学成果。

鼓励学生与参加展示的学生争鸣,讨论,真理越辨越清,通过交流和展示,学生能够去给其他同学以启示,自己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实现“双赢”。在教学中笔者总是从学生的心理角度上去发现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情感,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位学生的作品,在课堂中多与他们情感交流,鼓励他们大胆地用画笔表现自己的内心真实世界,使他们由交流展示的过程变成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总之,初中美术课堂交流和展示实际上是一个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通过巧置情景,情感交融,不断激励,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释

放,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体会到从构思到选材、从学习运用不同创作形式到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的乐趣,形成个性化的风格。让初中美术课堂成为学生情感交流、张扬个性、展示风采的天地,一个幸福、和谐宽松的课堂。如果在如此氛围下所展开的教与学的行为,自然也会迈入高效运转的轨道。

参考文献:

① 王大根《新美术课程标准的特点与理念》讲座2011年8月14日 ② 王大根著:《美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0年8月版。③ 2011校本培训材料《让学生做美术学习的主人》

下载关于初一美术《过去的日子》课堂情感交流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初一美术《过去的日子》课堂情感交流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一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初一第二学期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开始了,我担任初一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 美育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本册初一美术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初一美术教学总结合集范文合集

    初一美术教学总结 篇1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学期初,认真学习教材和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明确了学期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教学中认真遵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

    初一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初一美术教学工作总结 ------王小健 我们都习惯用一眨眼的功夫来形容时间的流逝。这不,寒假又快要到了,一学期又快要过去了,那到底收获的又是什么呢?今在此作一番的总结,以便择......

    美术初一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大全)

    重庆市巴南区石龙镇初级中学校 2010—2011年度 初一上期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宁 可 新学年开始了,美术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它在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

    初一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新的学期,依据学校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实施方案,我们在现有的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美术学科的课程改革还将更加深入地进行。面对美术学科在社会发展,教育改革中的实际状况,结合生活中......

    初一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计划 音德尔五中刘祥宪 为使初一新生更好地适应初中美术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特长,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更好的完成教学任......

    初一美术教学感悟

    初一美术教学感悟 十八里铺中学 李霞 时隔一年,转眼又接初一新生,初一美术教学感悟。面对这一群来自乡下农村的孩子,有时我上课真不知从何处入手。因为这些学生95%以上在小学阶......

    初一美术教学案例

    初一美术教学案例 (常宁市宜潭乡曲潭中学 刘曦) 授课班级:曲潭中学 初一109班 课题: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而然和谐交融(欣赏·评述)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