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2 20:4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第一篇: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在大气和地面之间相互转化、传递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第二,大气的保温效应。整个过程可以描述为:太阳辐射穿过大气,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绝大部分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并将所吸收的能量以地面辐射的形式传给大气。大气充分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教材的地位: 太阳辐射是大气的能量源泉,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变化是大气中一切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最基本原因。例如大气运动、大气降水以及气候的形成、“保温效应”等。可见,在本节中学好弄清太阳辐射及其能量转换这一理论,对本单元各节重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是大气的热力作用,其中大气的保温效应是本节的难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

培养读图,会画简图来分析大气热力过程的能力; 培养运用大气热力性质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建立构建知识体系的训练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温室效应对生态环境、经济结构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环保等国家大事的新闻报道的良好学风。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节教材内容比较贴近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强烈的直观感应,教师提出一些联系实际又有一定深度的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动脑思维、议论,既能引导学生们层层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充分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具采用多媒体课件为主,化抽象为具体,又能通过人的视神经的刺激来达到人的大脑的形象化记忆,鉴于此,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手绘板图教学法

边讲解边绘制,学生参与绘制 2.启发探究式教学法

发现、思考、推理获取新知识 3.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

多媒体教学辅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

四、教学程序设计 [设疑激趣 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使得月球上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摄氏度,夜晚则降到零下183摄氏度。地球上有大气存在,使地球上的白天夜晚的温差不大。问:在这里大气层究竟起了什么作用,能使地球与月球表面有如此之大的昼夜温差?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大气的热力状况”问题。

[整体感知 明确学习目标] 本节课主要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第二,大气的保温效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大气的能量来源于何处? 2.为什么说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的?有哪些形式? 3.为什么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学习新课]

一.大气的能量来源

[设疑] 如果没有太阳辐射,地球表面是什么样?

[学生活动]想象和思考,相互讨论、补充,得出多个答案;

总结学生的各种结论,引导学生得出: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的主要热量来源,也是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

二.大气受热过程

[设疑] 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而大气层厚达2000千米,大气的热量是不是由外到里逐层加热,最后才使对流层热起来呢,还是有别的方式? 提示:对流层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学生相互探讨,发现上面的假设与学过的对流层的温度变化规律相悖,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学生活动]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相互讨论,得出太阳辐射使大气受热的过程:

1、到达大气上界——太阳常数;

2、穿过大气层——削弱作用:

3、地面增温并对低层大气加热:

4、大气的热量支出——保温作用。

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出示幻灯片 ]“全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设疑] 假如到达大气上界(2000千米~3000千米)的太阳辐射定为百分之百的话,那么最后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却不到大气上界时一半(47%),另外53%的太阳辐射到哪里去了?

设计意图:利用翔实客观的数据引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为下一个提问“大气为什么能够对太阳辐射起到削弱作用,有哪些形式?”做铺垫。[学生活动] 自学教材,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选择性吸收:

反射:云、粗粒尘埃

散射: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深入探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有没有关系?有何关系? 2.太阳辐射随着纬度是如何变化的?

备注: 画简图,让学生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学以致用]利用学过的知识,试着解释下列一些自然现象。

1.为什么阴天时或大气尘埃烟雾较多时,见不到太阳直接照射的光,所见到的天空是灰白色?(散射光)

2.为什么在日出之前天就亮了,在树荫下,在房间里,凡是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仍是明亮的?(散射光)

3.为什么在月球上白天看太阳只是一个明亮的圆盘,而四周背景确是黑暗的?(没有大气的散射作用)

4.开头讲的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相差如此之大?(没有大气层的反射作用)5.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正午太阳高度大,穿过路程短,仅蓝光被散射掉因而天空呈现蓝色)早晚呈红色?(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短波各色光皆被散射,剩下红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火,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

6.为什么说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量多,大气的反射作用强的缘故)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树立学有用地理知识,服务于

实践的观念。

[知识小节]总的说来,通过大气的吸收、反射、散射三种作用,太阳辐射被削弱,但削弱的主要是红外线、紫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大部分能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这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而增温具有重要意义。转入新标题——大气的保温效应。四.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动画演示]大气的温室效应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动画演示,同时思考:地面是如何对大气加热的?为什么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1、地面辐射;

2、低层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强烈吸收;

3、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结论总结] 大气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层射入地面,而地面吸收后放出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CO2水汽等物质所吸收而增温。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小部 O、O3吸收太阳紫外线 水汽、CO2吸收红太阳红外线

分射向宇宙,大部分返回地面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而大气中的CO2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把地球变成一个大暖房。除CO2外,还有甲烷、臭氧、氧化亚氮和氟里昂等,也有同样的作用。

[学以致用] :

①多云的夜晚气温高于晴天夜晚的原因? ②为什么有浓云的夜晚不易凝结霜或露?

③初春的早晨,为什么农民在田间地梗上放烟雾能起到驱赶昨夜的寒气? ④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大气的两个作用回答问题,整理知识点,并形成迁移能力。[巩固和反馈]——课堂练习

1、请在图中填写: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吸收、反射、散射、地面反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热量散失、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2、图中箭头表示长波辐射的有哪些?

3、大气保温作用的形成与图中哪些箭头的大小有关? [探究活动] 题目: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可能带来什么后果? 分析:本活动既可用于课内提问,也可用于课外的探究。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当然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是否是其主要原因在学术界并没有绝对的定论。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和资料很多,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然后把自己的观点陈述展现出来。通过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让逐步了解大气的热力状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让学生区分清温室效应和大气的保温作用的区别。

【设计思想】

本节课重点有三个方面:知识系统部分应明确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三者之间的区别和关系;能力系统部分重在培养学生对资料、信息进行认定、提取、加工、处理的能力;价值观念部分侧重对学生进行人地协调发展的教育。针对以上三部分,在教学中应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教师应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资料分组讨论,分析得出相关的知识结论,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即便是分组讨论,自

主学习,教师也不能放任学生,完全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发挥,而应该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的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价值观念的教育在本节课中,体现的较好,特别是大。

第二篇: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一、选择题

1.就气流状况而言,右图为()

A.低气压 B.高气压 C.气旋 D.反气旋 2.关于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中心气流下降②中心气流上升③过境时多阴雨天气 ④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与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有关的天气系统是()A.准静止锋 B.快行冷锋 C.反气旋 D.气旋 4.右图是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后指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高压 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5.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A.紫外线区 B.可见光区 C.红外线区 D.X射线区 6.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具有选择性 B.太阳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无选择性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无选择性,散射作用有选择性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有选择性,反射无选择性

7.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其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吸收作用 B.散射作用 C.反射作用 D.保温作用 8.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A.直接到达地面的蓝光比重大 B.空气分子使蓝光发生散射作用 C.高层大气分子大量吸收蓝色光 D.到达地面的蓝色光又完全被反射到高空 9.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太阳高度角愈大,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厚度也愈大 B.大气密度愈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 C.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 D.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

10.大气的保温效应是因为()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作用 B.地面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11.一般说来,阴天比晴天的日较差小,原因是()A.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 B.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C.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D.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12.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A.增强太阳短波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

C.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13.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 B.地区之间存在热量差异 C.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D.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差异 14.有关大气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应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 B.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高空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垂直

C.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成直角

D.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15.右图中各点之间的气压关系正确的是 ①A点比B点气压低

②B点比D点气压高③B点和D点气压相等 ④C点比D点气压高()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右图为“南半球某地海平面 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 正确的是()17.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他的()

A.左前方 B.右前方 C.左后方 D.右后方 18.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A.温度比赤道附近地区低,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 B.温度比赤道地区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

C.赤道上空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前进,在3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 D.从高纬度来的冷空气在3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

19.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支冷暖性质不同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A.赤道附近B.南北纬30附近C.南北纬60附近D.极地附近20.关于中纬西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北半球为西南风 ②南半球为西南风 ③在中纬西风影响下降水较少 ④中纬西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1.下列哪个气压带控制下的天气通常是多雨的()

A.赤道低压带 B.极地高气压带 C.极地东风带 D.信风带 22.下列节气中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位置最北的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3.地球上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其规律是()

①夏季北移 ②冬季南移 ③夏季向高纬度方向移动 ④冬季向低纬度方向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天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和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

A.亚洲低压、副热带高压带 B.印度低压、副极地低压带 C.亚洲高压、副极地低压带 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带 25.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C.反气旋的影响 D.气旋的影响

26.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成的是()A.东亚的东南季风 B.东亚的西北季风 C.南亚的东北季风 D.南亚的西南季风

0

0

0

027.关于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B.锋面总是倾斜在暖气团一侧

C.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差别不大 D.锋面过境时一定出现云雨、大风天气

28.冷锋过境时,当地的气温和气压变化情况是()

A.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B.气温、气压均下降 C.气温气压都升高 D.气温升高,气压下降 29.当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

A.连续性降水 B.天气晴朗,气压下降 C.气温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D.狂风暴雨

30.我国华北地区某地,几天内天气变化情况如下:开始两天晴转阴,接着出现强大的西北风,风停后转晴,气温下降,判断是()

A.冷锋过境天气 B.暖锋过境天气 C.准静止锋影响下的天气 D.反气旋影响下的天气

二、综合题

31.右图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后回答: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根据右图中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辐射名称: ①_______辐射,②_________辐射,③______________辐射。(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_________作用。(3)大气把辐射的绝大部分 吸收,又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把大部分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____________作用。

(4)影响①到达地面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5)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以下填数码)_________;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

38.读右面的“北半球某天气系统形成”示意图,回答:

(1)图中虚线箭头表示_________,实线箭头表示________

(2)从气压状况分析,A表示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

(3)从气流状况分析,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_

(4)一般情况下,受A控制的地区,天气_____,当B过境时,常出现____天气。(5)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气旋的东部吹_________风,反气旋的东部吹___风。【能力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A.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B.晴天的夜晚比多云的夜晚气温低 C.日出前的黎明天空已明亮 D.晴天的白天比多云的白天气温高 2.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大气散射作造成的有()①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②日出前的黎明天空已明亮

③夏日里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 ④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太阳辐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是()①低纬太阳高度角较大,等量的太阳辐射照射的面积小,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多 ②低纬太阳高度角较小,等量的太阳辐射照射的面积大,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多 ③低纬太阳高度大,经过大气的路程短,太阳 辐射被大气削弱得小,地面得到的多 ④低纬太阳高 度角小,经过大气的路程长,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少,地面得到的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下面少数民族的对话,正确的是()A.高山族人说:“我们这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最强” B.鄂伦春人说:“我们这里纬度高,夏季白昼长,日照长,故太阳辐射最强” C.维吾尔族人说:“我们这里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太阳辐射最强” D.藏族人说:“我们这里地势高,空气稀薄,尘埃少,水汽少,晴天多,日照时数多,因此太阳辐射最强”

5.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①大气中的氮,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大 部分热量保存在大气中 ③大气通过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④多云的夜晚要比晴朗的夜晚凉爽些 A.①② B.②③ B.①③ D.②④ 6.右面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下图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图回答7~9题。

7.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字代号按顺序依次是()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8.大气的保温效应主要是由于()A.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而增温 B.大气逆辐射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 C.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 D.大气热容量大,容易降温

9.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A.增强太阳短波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 C.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10.读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4个点的气压关系为①<②<③<④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11.读在右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 曲线和直线表 示等压面)中,正确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右图表示的热力环流 中,错误的是()

13.大气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始终垂直,且由气压高的地方指向气压低的地方 B.近地面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始终是垂直关系 C.地转偏向力与气压梯度力始终是垂直关系

D.在不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当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14.形成大气环流的主要因素是()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②地转偏向力 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④地势高低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 ④ 15.以下气压带中不是由于热力原因而形成的是()①极地高气压带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③副热带高气压带 ④赤道低气压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 ④

16.由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为三个半小时,该机从乌鲁木齐返航到北京,大约只需三个小时,原因是()A.地球自转的影响 B.两地时差的影响 C.中纬度上空西风的影响 D.水平气压梯度不同的影响 17.关于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半球信风和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 B.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附近辐合

C.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 D.信风从高纬吹向低纬,容易成云致雨 18.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和极地间的闭合环流是实际存在的 B.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C.各环流的位置是常年不动的 D.大气环流又分为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两部分

19.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就南半球而育,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赤道低压带、信风带发生季节移动,而其他气压带与风带均不移动 D.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0.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附近时()A.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亚洲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 C.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D.南亚盛行东北季风 21.关于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22.关于锋的叙述,正确的有()A.锋面是没有厚度的面 D.暖锋是在暖温带形成的锋面 C.冷锋有可能在亚热带出现 D.海洋上比较温暖,不会出现冷锋

23.右图为锋面示意图,a、b、c、d四地大致位于 北半球同一纬度,此时气

0温最低,气压最高的地点是(不考虑地形和海陆因素)()24.下列关于锋面对天气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受暖锋影响而形成的 B.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是冷锋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C.台风是暖锋影响下的恶劣天气 D.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暖锋 25.关于低压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低压系统包括低气压和低压槽 ②锋面气旋属于低压系统

③低压系统气流辐合下沉,天气晴朗 ④受低气压控制的地区一定产生雨雪天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下列有关气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南半球是顺时针旋转的空气大旋涡 ②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旋转的空气大旋涡 ③过境常伴随有锋面,导致复杂天气现象 ④过境导致空气下沉,多出现晴朗的天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7.右手握拳,大拇指垂直向上,表示垂直气流方向,其余四指表示水平气流方向。该方法表示的是()

A.北半球的气旋 B.南半球的气旋 C.北半球的反气旋 D.南半球的反气旋 28.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特点是()

A.过境后天气转晴 B.过境后气压升高 C.降水多发生在锋前 D.冷空气一般在锋面的上面 29.我国北方夏季暴雨的成因大多是()

A.冷锋南下 B.暖锋向北移动 C.副高位置偏北 D.副高位置偏南 30.关于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心气流下降②中心气流上升③过境时多阴雨天气④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综合题

31.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①、②两处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分别称为________和_______。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分别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3)图中虚线M表示___________,N表示____________(4)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5)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图中A, B两处相比,_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A 5.B 6.D 7.C8.B 9.B 10.D 1l.D 12.B 13.B 14.A15.B 16.C 17.A 18.C 19.C 20.C 21.A 22.B 23.B 24.A 25.A 26.D 27.A 28.A 29.A 30.A

二、综合题 31. A.(2)低 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高 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更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32.(1)太阳 地面 大气逆(2)削弱

(3)地面 逆辐射 保温

(4)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热量越多,太阳高度角越大,经过大气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得越少

(5)① ②

33.(1)水平气压梯度力

近地面风向(2)高压 低压(3)反气旋 气旋(4)晴朗 阴雨(5)偏南 偏北

第三篇: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大气运动》教学设计------热力环流和风

烟台二中 沙莎

怎样运动?(借助蒸汽、孔明灯,学生非常容易想到,热胀冷缩——垂直运动。发生垂直运动后,空气又将有何运动形式?)

2.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热力环流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并讲解实验原理。

(1)空气除上升和下沉运动外,还产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观察①产生水平运动②下/上方水

一、学习目标

平运动方向相反)

知识目标:1.说出热力环流的原理、学会分析常见热力环流现象。

(2)提示:①垂直运动带来了什么连锁变化,才导致水平运动?②上/下水平运动方向相反的原2.理解高空、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绘制风向

理是什么?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生活问题的习惯,提高用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讲解为主,老师适当补充、纠正。引导学生注意:①造成空气垂直运动的原因? 造成空气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探究,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水平运动的原因?造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②近地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

二、重难点

即讲即练,动手画图: 重点:热力环流的原理和应用;风向判读和绘制

(1)画出地表热量分布为“热、冷、热”状态下的热力环流图。(规范学生过程理解及画图中出难点:等压面的分析判读

现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

(2)试比较近地面的M点与高空的N点,两点气压大小?(以学生讲解为主)1.教法:实验演示法、合作探究、图示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来比较气压大小,进而总结出高低压是相对同一高度来讲的。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

进一步,过渡到等压面变形规律,找出1010hpa的地点连接成线,得出高压上凸、低压下凹的特

四、课时:1课时 点。(指导学生记笔记的方法,结合图记忆)

五、教学设计理念

1.抽象知识形象化。大气看不见摸不着,这就给理论知识的理解造成一定难度,具有比较高的抽象性,并且需要一定的物理和数学知识,这就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小的困难。因此,通过多媒体、实验等手段,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将抽象的知识表现的更加具体,情境更加丰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风的形成过程,都用多媒体演示,力求增强形象化理解。

2.理论知识生活化。大气的运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虽然不能肉眼所有,但却影响巨大,现实中有很多的现象和应用,挖掘这些案例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力求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应用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设置疑问,暖气片的安放位置由下方挪到上方,好与不好?无论在上方还是下方都涉及到的问题是,暖气片的热量需要通过怎样的大气运动方式,将热量传递到房间内的每个角落?(激发学习探究兴趣)

引入:承接上节课的大气受热后,将造成怎样的大气运动?

1.【温故知新】气压、高低压的比较、等压面等预备知识(初中学过的知识,稍作复习即可)

重点厘清:不同高度上和同一高度上气压高低规律

过渡:知识复习完,回到最初问题,太阳能在地表分布不均,造成地表冷热不均,这会造成大气

3.回应开篇暖气片安装位置的问题

过渡:生活中的热力环流很多,谁能更快的找出凶手。4.发现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此部分学生很容易理解,所以学生自主画图,找学生尝试上黑板画,师纠正)(1)画海陆风(提示:陆地比热容较小,升降温较海洋快;山坡升降温比山谷快)学生展示探究结果:上台画出或课件演示热力环流,并解释上述现象。

总结:所以滨海地区的气候,通过海陆风调节,气候变得更湿润,温差更小。课后自己画一下山谷风

(2)画城市风,若你是机关干部,帮助规划火电厂和绿化带位置

(3)引导发现生活中其它的热力环流现象(鼓励学生说)如山谷风、超市的中央空调是制热快还是制冷快?

过渡:生活中还有很多现象蕴含着热力环流的原理,这个作为课后作业请同学们用发现的眼光去观测留意。在日常生活中,空气的垂直运动我们感受的并不明显,但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却每天都能接触到,例如,一开窗,空气由屋外冷的地方流到屋内热的地方。听主持人预报天气,风的预报起码两个方面:风向与风速,那风向与风速如何确定? 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确定风向,需要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2)风的形成,分为三种情况:①理想状态下,没有地球自转且没有摩擦力,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时的风向②高空风还受地转偏向力影响③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三个力共同影响。

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自己发现风向的偏转规律,确定稳定状态下的风向。

【图示总结】

【课后思考】(为下节内容做好铺垫)

1.空气上升、空气下沉分别会带来什么天气?

2.热力环流,从小范围扩大到全球,会形成什么现象?

【巩固练习】

1)判断A、B两地温度高低? 2)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提醒:南半球呢?课后自己画一下

总结强调近地面风向、高空风向跟梯度力的角度关系,及与等压线关系

(3)画风向:以中国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为背景,让同学们以天气预报员的身份尝试甲乙两地的风向及风速比较。

指导风向的画法及看风向的方法

方法:先画 力,根据南北半球定,根据高空、近地面定偏转角度(教师先做示范甲地,然后让学生自主画乙地的风,并找同学回答)

第四篇: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1)

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教学设计

深圳市石岩公学

唐友能

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应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过程与方法:合作中观察、交流、总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二、教学课件:《大气的受热过程》演示文稿:

三、教学方法:置疑探究

四、学习过程:

设疑一:如果没有太阳辐射,地球表面是什么样? 在想象和思考中,相互提示,得出多个答案;

总结学生的各种结论,引导学生得出: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的主要热量来源,也是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

设疑二: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而大气层厚达2000千米,大气的热量是不是由外到里逐层加热,最后才使对流层热起来呢,还是有别的方式? 提示:对流层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学生相互探讨,发现上面的假设与已经学过的规律对流层温度规律相悖,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设疑三:太阳辐射使大气受热的过程有哪些呢? 阅读教材,总结过程:

1、到达大气上界——太阳常数;

2、穿过大气层——削弱作用:

3、地面增温并对低层大气加热:

4、大气的热量支出——保温作用。

设疑四:在大气上界上望天空,天空是什么颜色?

①在学生的讨论中给出答案:黑色:暂时不解答为什么!

②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强还是弱?——参照青藏高原的强辐射; ③我们在地球表面见到的天空是蓝色或灰白色,为什么? ④观察动画——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选择性吸收:

反射:云、粗粒尘埃

散射: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⑤整理削弱作用的各环节,解答上面的问题。

⑥探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有没有关系? 在读图中解决。

设疑五:地面是如何对对流层大气加热的? 观看动画演示 ①地面辐射:

②地面辐射与太阳辐射的区别——介绍黑体辐射: ③对流运动:

④整理对流层大气的温度垂直规律:

设疑六:如果没有大气层,地面热量散失的快慢如何? ①地层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强烈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的作用: ③保温作用原理:

④答案——地面热量散失将更快。

⑤保温作用与天气有关——联系生活经验,晴朗的夜晚与阴天的夜晚的温度差异,最好是用晴朗早晨与阴天的早晨的温度差异来说明保温作用与天气的关系。设疑七:月球表面与地球表面相比,其昼夜温度变化有何不同? 学生结合大气的两个作用回答问题,整理知识点,并形成迁移能力。及时巩固和反馈——课堂练习

1、请在图中填写: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吸收、反射、散射、地面反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热量散失、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2、图中箭头表示长波辐射的有哪些?

3、大气保温作用的形成与图中哪些箭头的大小有关?

第五篇:《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

《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

盐津县第二中学 徐佑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热力环流示意图和风的形成示意图,说明大气运动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大气运动的相关原理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现象。2.高空的风与近地面的风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三、教学难点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现象。

四、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 2.活动探究法 3.对比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及目标呈现

通过与学生分享本人赴昭参赛前利用微信向朋友咨询天气这一经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信任,并逐渐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堂教学主题——大气的运动。板书呈现学习目标,以便学生明确方向,有的放矢!2.新知探究及目标达成

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引导学生分析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以帮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定义及原理。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示意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将学生分组并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究海陆风的规律及成因。

海陆风

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勇敢展示探究成果。进而引导全班同学共同分析,以便似懂非懂者懂之,懂之者熟之。

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并分析有关热力环流的更多案例:山谷风、城市风。

山谷风

城市风

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并引导学生通过读图认知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征: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

利用多媒体展示高空的风(北半球)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高空风的风向特征:与压线平行,进而从受力情况探究其原因: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摩擦力忽略不计)。

高空中的风(北半球)

利用多媒体展示近地面的风向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近地面的风向特征:与等压线斜交,从高压指向低压,进而从受力情况探究其原因: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

近地面的风(北半球)

3.课堂小结及目标检测

引导学生结合板书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使之系统化,并 通过针对性的检测练习,使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巩固。

【例题1】地面上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会引起空气流动。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

【例题2】下图为“近地面的风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字母)。该力的方向是。2.该图是(南、北)半球的空气运动示意图,判断理由是。3.F1、F2、F3对风速有明显影响的是,只影响风向而不影响风速的是。

附:板书设计

评委建议:

1.热力环流原理讲解不够深入,应进一步介绍受热不均导致的等压面变形规律。2.可通过“长发美女站海边,头发随风飘”的案例帮助学生加深海陆风的印象。3.风的受力状况分析应深入到各个力对风的具体影响。

4.把山谷风和城市风放到课堂练习中进行讲解,有利于优化课堂结构。5.标点解析山谷风的形成原理,需再斟酌。

下载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气运动教案设计

    “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 海阳四中 牟岩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热力环流形成及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提高学......

    大气组成与大气运动教案

    《大气组成与大气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内容所涉及的知识条理性强,层层递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适当的加以指导与启发,如大气热力作用中各成分的选择性。......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九资河中学 高学智 本节教材可分为确认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测量与变化两部分。大气压是重要的物理现象,它与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四节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1课时) 一、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大气压强指的是大气压强的验证、大气压强的测量、大气压强的应用,大气压......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与液体的类比,引出大气压强的课题。由于气体的特殊存在形式—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大气压强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的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因此义务教育物理课程......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 一、教材分析: 教材依据: 本节教学设计所依据的教学内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课本第九章《压强》第三节《大气压强》 教材内容分析: 《压强》这一章讲述了压强和......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九年物理导学案 第十四章 压力和浮力 第三节 大气压强 (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大气压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很大的. 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3.培养学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