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气组成与大气运动教案
《大气组成与大气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内容所涉及的知识条理性强,层层递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适当的加以指导与启发,如大气热力作用中各成分的选择性。最后加以总结;这部分内容难度大,并且跨学科,如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就涉及到物理上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同时这部分内容范围广,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可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讨论、探究,主动地去理解、掌握学习内容。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
2、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和各层的特点。
3、了解大气热力作用。过程与方法:
1、阅读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2运用知识结构图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3通过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大气的组成明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大气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四、教学难点: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球的保温效应。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探究式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1】自主学习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这部分内容,重点读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特别是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
师生讨论:
1、在垂直方向上大气可分为哪三层?各层有哪些特点?
2、这三层的气温随高度如何变化及原因。
总结:
1、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2、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因为该层几乎集中了全部水汽和固体杂质,而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故该层有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而平流层、高层大气无这些天气现象,主要因为这两层大气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几乎没有。
3、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是因为地面是该层大气热量来源,离地面越远则气温越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是因为臭氧主要集中在该层,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而增温。
4、高层大气中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探究活动2】仔细阅读大气的受热过程这部分内容,然后结合“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八、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学时,教学手段较单一,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较少,这既不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学效果也不好。
本节教学设计,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入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
堂学习中去,教学效果良好。如大气垂直分层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后再讲,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重
点突出。大气环流这部分内容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自己去总结大气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比老师自己讲授,效果要好得多。还有对于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能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 的理解与掌握。
第二篇:大气组成教案
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在介绍完大气的组成、分层及大气的热力状况这些静态的特性与人类的关系后,教材又介绍了由大气而产生的一系列的环流系统及天气系统,这些动态的特性与人类同样有着紧密的联系。本节内容所处的位置非常好的解决了从静态到动态的突然性,解释清楚了很多问题:静止的大气为何会运动?运动的大气有哪些类型?不同的条件下大气运动方向等等,起到了很好的承转作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说出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及大气运动的分类。
2、通过观察实验和教师的引导,学生解释出热力环流产生原因并描述出形成过程。提高观察能力的空间的想像力。
2、通过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的学习,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对日常生活动与其相关的地理事物的进行观测且并准确判断。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热力环流 山谷风 海陆风 城市风的形成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对知识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时可借助教具或电脑模拟演示,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五、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与大气的受热过程、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热空气会上升,那么,冷空气呢?(下沉)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就属于大气运动,显然大气的运动并不只有空气简单的上升和下沉,那么大气到底是怎样运动的呢?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热力环流
这是第一个重点,设计以下步骤进行探究。仔细观察第38页1—4图,[ 探究1:假如地表性质均一,且温度一致情况下A、B、C三地空气密度和等压面随高度的变化均是一致的。
用心
爱心
专心探究2:假如地表性质均一,A地受热,B、C两地冷却,A、B、C三地空气怎样运动?(A地空气上升,B、C两地空气下沉)。在同一高度的上空A'、B'、C'空气密度发生怎样变化?(A'密度增大,B'、C'密度减小)。气压怎样变化?(A'形成高气压,B'、C'形成低气压)空气发生怎样的运动?(空气从气压高的A'流向气压低的B'、C')。那么近地面情况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使A地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成高气压,于是近地面空气从B、C两地流回A地,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探究3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地面的冷热不均)有哪些地区间会存在地面的冷热不均呢?(高低纬间、海陆间、城乡间等)
探究4:大气运动有何意义?(随着大气的运动,全球的热量和水分可以得到输送,并在此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天气变化)。[
2、城市风
探究5:城市风示意图,城市与郊区哪个地方热?(城市)为什么?(人口集中,工业发达,交通工具等释放出大量人为热)这样在城市与郊区之间会形成简单的热力环流,请学生自己讲述。
探究6:运行运动图标,显示城乡之间的热力环流——城市风。
探究7:二个问题:①由于城市风的存在,讨论对城市的大气环境有何影响?②如果你是该城市的决策者,现在要布局一个化工厂,从保护城市环境的角度出发,应布局在什么地方较合适?
(承接)从城市风我们可以看出,大气运动可以分为二种最基本的类型: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表现为气流的上升和下沉,大气的水平运动就形成风。
七、板书设计
1、热力环流[
2、城市风
3、风——大气的水平运动
十、教学反思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三篇:大气水平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第四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2.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判断某地风向。
3.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风的形成”的理解,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
2.遵循传统的认知规律,以图片以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及正确的环境观;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及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教学重点: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难点: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教学方法:读图画图分析法 探究发现法
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应用。那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热力环流的基础知识,看看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下面请同学思考并来回答我几个问题。
(ppt放映)1.影响气压的因素有哪些? 2.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请说出热力环流的实例有哪些? 生:A.海拔、大气运动、气温 B.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是因为地面冷热不均 C.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请同学画出图示)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回答的很不错。那么下面我请同学来猜个谜语,(ppt放映)谜面:看不见来摸不着,四面八方到处跑。跳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咆哮。打一自然现象?那么哪位同学来告诉我,谜底是什么? 生:风
师:很好!同学们很聪明哦。答案就是风。的确,风看不见,也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看到水面上的波纹,会想到风;听到树叶的沙沙声,也会想到风。那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风的形成过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大气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也就是风。现在请同学翻到书本49页,进入我们今天的课,大气的水平运动。【板书】大气的水平运动
师: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风产生的作用力、风向的三种情况、风向判定的风压定律三个部分
首先我们来看作用力。在物理中我们学习过,物体由静止到运动这一状态的改变必然是受到了力的影响。那么影响我们大气水平运动的力又有哪些呢?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板书】
一、作用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
师:上节课我们学到了水平气压的差异造成空气的水平运动也就是风,再来回顾一下这个过程:【画图】不同纬度的不同地区,由于获得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不同,从而导致地面冷热不均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使得大气发生垂直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使大气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接着就形成了风,其实这同一水平面的气压的差异,就会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简称气压梯度力。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空气沿着水平方向由高压流向低压,即为风。因而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和原动力。
我们再具体看一下(PPT)这幅图是水平面等压线示意图,(等压线是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两等压线的差值是多少?(5百帕)对,老师现在告诉你两等压线之间的距离为d,这里有一个概念需要大家知道——水平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称为水平气压梯度。所以此处水平气压梯度就是5百帕除以d吧。
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就是我们所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所以这幅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应该是由哪里指向哪里?(1010百帕指向1000百帕)对,就是这样的。书本上图2-31左上角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概念,还有它的作用,事实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大家把它标注出来。把水平气压梯度也记上。【板书】○1概念:水平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作用:形成风的原动力和直接原因 3特点: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力有什么特点。根据图示,我们来看一下,水平气压梯度力是指向哪里的?是从高压指向低压?还是低压指向高压? 生:高压指向低压
师:嗯,很好。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从高压指向低压的力,并且大家可以看到,它与等压线是垂直的关系对不对,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垂直与等压线的。【边讲边板书特点1、2: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那么我们初中学习过,力不单单有方向,还有大小对不对。那么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怎么判断呢?请大家看黑板老师这幅图。判断一下A和B 的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生:A>B 师:嗯,很好。那么我们就可以总结出规律,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那么气压梯度力是风的原动力,那么风的速度也越大。不同图上我们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气压差和距离d了吧【板书特点3: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三个特点分别是【放PPT】
师:我们学习了水平气压梯度力,接下来就来看看另一个力——地转偏向力,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在第一章讲地球的自转的时候学过吧,谁还记得地转偏向力是什么?可以把书翻到18页 【板书】
2、地转偏向力○1概念:
生: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的作用使物体发生偏转。师:对,风是不是就是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呀,所以它也会受到地转偏向力。所以我们说这里的地转偏向力是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板书: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
并且我们之前学习过,地转偏向力是垂直于运动方向的,也就是垂直于风向,它不改变风的大小只影响风向,风的大小是由我们刚刚学过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请大家重点注意。不过它会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板书:○2作用:只影响风向3特点:a.始终垂直于风向】 ○师:之前我们学过地转偏向力南北半球不相同吧?分别是往哪边? 生:不同,南左北右。
师:很好,请坐。【板书:b.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师:还有我们之前学的是不是每个地方地转偏向力都一样啊
生:不是,赤道上物体运动是不偏的,在两极达到最大,所以地转偏向力由低纬到高纬增大。【板书:c.由低纬向高纬增大】
我们再一起总结一下地转偏向力,大家记得做好笔记【放PPT】 师:我们再来看第三个力
1概念 【板书】
3、摩擦力○师:摩擦力大家初中都学习过吧,在地面上只要是运动的物体都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就好像我们鞋底的纹路,就是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止滑倒。所以摩擦力就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作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之间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个书上有,既然是阻力,它对于增大风速还是减小风速啊? 生:减小
师:对,摩擦力的作用,就是影响风向和减小风速。【板书:○2作用:影响风向和减小风速】它一般与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它与风向是相反的。【板书:点:与运动方向(即风向)相反】
3特○我们学习了这三个力,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三种力对于风的影响和作用原理。
【板书:
二、风向的三种情况
1、理想状态下的风向】
师:首先我们来讨论第一种情况,理想状态下的风。在理想状态下,空气质点只受一个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影响,风向应该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即风向垂直于等压线。该情况理论上只在赤道上空存在。
1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向:垂直等压线】 【板书:○师:在实际生活中,空气质点还受地转偏向力因素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又如何呢?我们来探讨第二种情况。【板书:
2、高空中的风】
大气是在自转的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所以当大气一开始运动,马上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风向逐渐偏离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这样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风,看ppt上的图,图上表示了北半球平直等压线的情况。初始状态时,空气质点垂直等压线运动(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终状态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这个过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逐步建立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质点始终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始终是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右侧,所以使得风向不断地右偏。最后,风向平行于等压线,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状态,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作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吹的稳定的风。
因为在高空中,水汽 空气分子 尘埃等物质极少,处于近似于真空的状态,摩擦力忽略不计,所以高空中的风向应该与等压线是什么关系? 生:平行关系
师:我们分析了北半球高空大气的风向,那近地面的风向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板书:
3、近地面的风】
师:我们已经介绍了摩擦力是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之间互相作用而产生的阻力。近地面的大气层里平直等压线 的情况下,当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两种力的合力达到平衡时,形成斜穿等压线的风,这便是近地面风的情况。请同学们读课本2-1-8,“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因为摩擦力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即与风向相反,而地转偏向力又在运动方向90°,即与风向垂直,所以,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达到平衡时,风是斜穿等压线吹的,即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可以减小风速。所以,摩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所以近地面风向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的结果,方向与等压线成一个夹角。
师:好的。我们学习了这三种风的情况,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请同学来回答(ppt第11页的表格)生:略
师:那么在之前我们都是学习了在知道高压和低压的情况下判断风向,那么如果我们在知道风向的情况下,如何来判断高压和低压呢?让我们来学习一个定律,风压定律。
【板书:
3、风压定律】师:这个定律书上没有,请大家做好笔记。好的大家都已经抄好了吧,那么我们来做几个练习运用一下风压定律(副板书1.3)师:今天整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力,还有三种情况下的风向以及风压定律。现在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巩固今天所学知识。
第四篇:大气运动教案设计
“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
海阳四中
牟岩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热力环流形成及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气的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息息相关,明确人类活动应趋利避害,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教学重点:
1.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应用
2.理解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及风力、风向的判定 3.学会对等压线图的判读。教学难点:
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教学方法:
采取边讲解边画图的方法,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分析。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难懂,要想让学生弄的明明白白需要下一番功夫。本节内容涉及到初中和高中的物理知识,更不好懂。要想讲好、讲透真不容易。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让我们欣赏一下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同学朗诵。白天,当我们面朝大海,风是从哪里吹来的?请同学们欣赏这幅照片,分析少女的头发被风吹拂起来此时盛行什么风向?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发生的条件是什么?这节我们就来完成这个问题的研究-------大气的运动。展示学习任务及学习方法
学习大气的运动,就先从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开始。板书 一 热力环流
现在让我们探究以下三个问题:
1.假设地面上A、B两点,分别受热、冷却,根据热胀冷缩原理,A、B附近的大气将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
(受热处空气由于受热膨胀,密度变小,空气将上升向周围扩散;冷却处的空气由于冷缩,空气密度变大,将下沉。)
2.由于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导致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由于空气的上升向周围扩散,使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变小,形成低气压;而对应的高空由于空气的不断流入,空气密度相对增大,形成相对于周围同高度大气层的高气压;同理,冷却处,由于温度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而对应 的高空,空气密度相对较小,形成低气压。)
3.同一高度处,由于高低气压的差异,空气在水平方向上又将如何运动?
(在同一高度,由于高、低气压存在,导致空气在水平方向上,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小组讨论,呈现一组答案,老师总结)
小结:大家观察,刚才所绘制的两条垂直方向上的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及两条水平方向的大气运动,就组成一个“圈”,这就叫做大气的“热力环流”。大家一起归纳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请大家完成导案上的问题(结合课本P38第一自然段)1.根据地面冷热状况绘制热力环流图
2.大气的运动按方向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平常所说的风,是指大气______运动。
转
学习了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那么可以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热力环流应用于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的热岛环流。
根据下图信息,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分别绘制此时的盛行风。(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导学案上画)
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分别绘制此时的风向,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陆地升温快于海洋,陆地上为热源,根据热力环流成因,盛行海风。)
那么,开始上课展示的少女面朝大海的长发被风吹拂,此时盛行的是—海风,应发生在一天中的白天了。夜晚,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降温慢,成为热源,根据热力环流成因,盛行陆风。
转
随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城市的“热岛效应”,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绘制城市热岛效应的环流图。(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导学案上画)
探究:根据所学热力环流知识,为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对大气有污染的企业应如何进行合理布局?如果想植树造林呢?
转
刚才学习了热力环流,在热力环流图中有两支水平运动的气流,大气的水平运动叫风,也就是近地面风和高空风,通过观察发现,不论是近地面风还是高空风,大气都是由高压流向低压,这说明在水平方向上高、低气压间存在一个力,这个力叫什么名字,它对风的形成又起着怎样的作用?除此之外,风还受哪些力的影响?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板书)结合课本(P39)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1.气压梯度: 2.气压梯度力
3.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促使大气由____气压区流向____气压区。引导学生分别分析受一个力、3 1.受一个力①由高压指向低压②垂直于等压线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hpa1006低压等压线10081008高压1010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的风向 受两个力、2、受两个力的作用(高空中的风)风向与等压(hpa)***610081010地转偏向力线平行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北右南左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受三个力
3、三个力(hpa)***610081010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形成一个夹角(斜交)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相反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地面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开成的风(北半球)的作用下风的形成,给出风向的判断方法。直接跟一练习,并用冬季风图进行讲解,加强学生风向的画法和风向的判断的训练。本节小结:
形成热力环流海陆风应用城市热岛环流山谷风近地风高空风大气运动水平运动—风成因及风向分析 之后做当堂检测题。
当堂检测题
(一)选择题
甲、乙两图分别是“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图”和“气温变化特征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2.甲图中盛行海风时,对应乙图中的时间段是
A 16时至次日8时
B 8时至16时
C 18时至次日6时
读图回答3-4题。
D 6时至18时
3.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钢铁厂,如果仅考虑城市热岛环流,则厂址的位置不能在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 A 市区
B 郊区
C 远郊
D 农村
(二)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回答下题。
1.N地的风向是________________。
2.M、N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探究:
资料:山谷风的成因
谷风山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较弱时,山区白天地面风从谷地吹向山坡;晚间地面风从山坡吹向谷地,这就是山谷风环流。形成机制:白天,山坡空气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增热强烈,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迅速降温,而谷地中同高度空气冷却较慢,因而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
练习:
1、地面因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下面图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2、(2013浙江高考题)拉萨河流城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完成下题。
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 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 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 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第五篇: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大气运动》教学设计------热力环流和风
烟台二中 沙莎
怎样运动?(借助蒸汽、孔明灯,学生非常容易想到,热胀冷缩——垂直运动。发生垂直运动后,空气又将有何运动形式?)
2.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热力环流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并讲解实验原理。
(1)空气除上升和下沉运动外,还产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观察①产生水平运动②下/上方水
一、学习目标
平运动方向相反)
知识目标:1.说出热力环流的原理、学会分析常见热力环流现象。
(2)提示:①垂直运动带来了什么连锁变化,才导致水平运动?②上/下水平运动方向相反的原2.理解高空、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绘制风向
理是什么?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生活问题的习惯,提高用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生讲解为主,老师适当补充、纠正。引导学生注意:①造成空气垂直运动的原因? 造成空气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大气环境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探究,激发求知欲,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水平运动的原因?造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②近地面气温与气压的关系?
二、重难点
即讲即练,动手画图: 重点:热力环流的原理和应用;风向判读和绘制
(1)画出地表热量分布为“热、冷、热”状态下的热力环流图。(规范学生过程理解及画图中出难点:等压面的分析判读
现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
(2)试比较近地面的M点与高空的N点,两点气压大小?(以学生讲解为主)1.教法:实验演示法、合作探究、图示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引导学生观察数据,来比较气压大小,进而总结出高低压是相对同一高度来讲的。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等
进一步,过渡到等压面变形规律,找出1010hpa的地点连接成线,得出高压上凸、低压下凹的特
四、课时:1课时 点。(指导学生记笔记的方法,结合图记忆)
五、教学设计理念
1.抽象知识形象化。大气看不见摸不着,这就给理论知识的理解造成一定难度,具有比较高的抽象性,并且需要一定的物理和数学知识,这就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小的困难。因此,通过多媒体、实验等手段,一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将抽象的知识表现的更加具体,情境更加丰富。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风的形成过程,都用多媒体演示,力求增强形象化理解。
2.理论知识生活化。大气的运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虽然不能肉眼所有,但却影响巨大,现实中有很多的现象和应用,挖掘这些案例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力求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应用地理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设置疑问,暖气片的安放位置由下方挪到上方,好与不好?无论在上方还是下方都涉及到的问题是,暖气片的热量需要通过怎样的大气运动方式,将热量传递到房间内的每个角落?(激发学习探究兴趣)
引入:承接上节课的大气受热后,将造成怎样的大气运动?
1.【温故知新】气压、高低压的比较、等压面等预备知识(初中学过的知识,稍作复习即可)
重点厘清:不同高度上和同一高度上气压高低规律
过渡:知识复习完,回到最初问题,太阳能在地表分布不均,造成地表冷热不均,这会造成大气
3.回应开篇暖气片安装位置的问题
过渡:生活中的热力环流很多,谁能更快的找出凶手。4.发现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此部分学生很容易理解,所以学生自主画图,找学生尝试上黑板画,师纠正)(1)画海陆风(提示:陆地比热容较小,升降温较海洋快;山坡升降温比山谷快)学生展示探究结果:上台画出或课件演示热力环流,并解释上述现象。
总结:所以滨海地区的气候,通过海陆风调节,气候变得更湿润,温差更小。课后自己画一下山谷风
(2)画城市风,若你是机关干部,帮助规划火电厂和绿化带位置
(3)引导发现生活中其它的热力环流现象(鼓励学生说)如山谷风、超市的中央空调是制热快还是制冷快?
过渡:生活中还有很多现象蕴含着热力环流的原理,这个作为课后作业请同学们用发现的眼光去观测留意。在日常生活中,空气的垂直运动我们感受的并不明显,但是空气的水平运动却每天都能接触到,例如,一开窗,空气由屋外冷的地方流到屋内热的地方。听主持人预报天气,风的预报起码两个方面:风向与风速,那风向与风速如何确定? 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确定风向,需要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2)风的形成,分为三种情况:①理想状态下,没有地球自转且没有摩擦力,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时的风向②高空风还受地转偏向力影响③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三个力共同影响。
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自己发现风向的偏转规律,确定稳定状态下的风向。
【图示总结】
【课后思考】(为下节内容做好铺垫)
1.空气上升、空气下沉分别会带来什么天气?
2.热力环流,从小范围扩大到全球,会形成什么现象?
【巩固练习】
1)判断A、B两地温度高低? 2)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提醒:南半球呢?课后自己画一下
总结强调近地面风向、高空风向跟梯度力的角度关系,及与等压线关系
(3)画风向:以中国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为背景,让同学们以天气预报员的身份尝试甲乙两地的风向及风速比较。
指导风向的画法及看风向的方法
方法:先画 力,根据南北半球定,根据高空、近地面定偏转角度(教师先做示范甲地,然后让学生自主画乙地的风,并找同学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