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1)

时间:2019-05-12 20:4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1)》。

第一篇: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1)

2-1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教学设计

深圳市石岩公学

唐友能

第1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应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过程与方法:合作中观察、交流、总结。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二、教学课件:《大气的受热过程》演示文稿:

三、教学方法:置疑探究

四、学习过程:

设疑一:如果没有太阳辐射,地球表面是什么样? 在想象和思考中,相互提示,得出多个答案;

总结学生的各种结论,引导学生得出: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的主要热量来源,也是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

设疑二: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而大气层厚达2000千米,大气的热量是不是由外到里逐层加热,最后才使对流层热起来呢,还是有别的方式? 提示:对流层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学生相互探讨,发现上面的假设与已经学过的规律对流层温度规律相悖,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设疑三:太阳辐射使大气受热的过程有哪些呢? 阅读教材,总结过程:

1、到达大气上界——太阳常数;

2、穿过大气层——削弱作用:

3、地面增温并对低层大气加热:

4、大气的热量支出——保温作用。

设疑四:在大气上界上望天空,天空是什么颜色?

①在学生的讨论中给出答案:黑色:暂时不解答为什么!

②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强还是弱?——参照青藏高原的强辐射; ③我们在地球表面见到的天空是蓝色或灰白色,为什么? ④观察动画——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选择性吸收:

反射:云、粗粒尘埃

散射: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⑤整理削弱作用的各环节,解答上面的问题。

⑥探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有没有关系? 在读图中解决。

设疑五:地面是如何对对流层大气加热的? 观看动画演示 ①地面辐射:

②地面辐射与太阳辐射的区别——介绍黑体辐射: ③对流运动:

④整理对流层大气的温度垂直规律:

设疑六:如果没有大气层,地面热量散失的快慢如何? ①地层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强烈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的作用: ③保温作用原理:

④答案——地面热量散失将更快。

⑤保温作用与天气有关——联系生活经验,晴朗的夜晚与阴天的夜晚的温度差异,最好是用晴朗早晨与阴天的早晨的温度差异来说明保温作用与天气的关系。设疑七:月球表面与地球表面相比,其昼夜温度变化有何不同? 学生结合大气的两个作用回答问题,整理知识点,并形成迁移能力。及时巩固和反馈——课堂练习

1、请在图中填写: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吸收、反射、散射、地面反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热量散失、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2、图中箭头表示长波辐射的有哪些?

3、大气保温作用的形成与图中哪些箭头的大小有关?

第二篇: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一、选择题

1.就气流状况而言,右图为()

A.低气压 B.高气压 C.气旋 D.反气旋 2.关于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中心气流下降②中心气流上升③过境时多阴雨天气 ④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与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有关的天气系统是()A.准静止锋 B.快行冷锋 C.反气旋 D.气旋 4.右图是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后指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丁是热力原因形成的高压 B.乙是干冷气流,丙是暖湿气流 C.乙是西北风,丙是东南风 D.甲是极地高压,丁是副热带高压 5.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

A.紫外线区 B.可见光区 C.红外线区 D.X射线区 6.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具有选择性 B.太阳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都无选择性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作用无选择性,散射作用有选择性 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有选择性,反射无选择性

7.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其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吸收作用 B.散射作用 C.反射作用 D.保温作用 8.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是由于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A.直接到达地面的蓝光比重大 B.空气分子使蓝光发生散射作用 C.高层大气分子大量吸收蓝色光 D.到达地面的蓝色光又完全被反射到高空 9.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太阳高度角愈大,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厚度也愈大 B.大气密度愈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 C.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 D.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

10.大气的保温效应是因为()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作用 B.地面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11.一般说来,阴天比晴天的日较差小,原因是()A.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 B.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C.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D.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12.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A.增强太阳短波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

C.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13.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 B.地区之间存在热量差异 C.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 D.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差异 14.有关大气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应与气压梯度力方向一致 B.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高空风向偏转到与等压线垂直

C.近地面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成直角

D.地转偏向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15.右图中各点之间的气压关系正确的是 ①A点比B点气压低

②B点比D点气压高③B点和D点气压相等 ④C点比D点气压高()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右图为“南半球某地海平面 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 正确的是()17.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他的()

A.左前方 B.右前方 C.左后方 D.右后方 18.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

A.温度比赤道附近地区低,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 B.温度比赤道地区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

C.赤道上空的空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前进,在3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 D.从高纬度来的冷空气在3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形成

19.在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中,有两支冷暖性质不同气流相遇的地带,它出现在()

A.赤道附近B.南北纬30附近C.南北纬60附近D.极地附近20.关于中纬西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北半球为西南风 ②南半球为西南风 ③在中纬西风影响下降水较少 ④中纬西风由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1.下列哪个气压带控制下的天气通常是多雨的()

A.赤道低压带 B.极地高气压带 C.极地东风带 D.信风带 22.下列节气中地球上气压带风带位置最北的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23.地球上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其规律是()

①夏季北移 ②冬季南移 ③夏季向高纬度方向移动 ④冬季向低纬度方向移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由于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夏天亚欧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和切断的气压带名称是()

A.亚洲低压、副热带高压带 B.印度低压、副极地低压带 C.亚洲高压、副极地低压带 D.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热带高压带 25.形成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C.反气旋的影响 D.气旋的影响

26.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成的是()A.东亚的东南季风 B.东亚的西北季风 C.南亚的东北季风 D.南亚的西南季风

0

0

0

027.关于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B.锋面总是倾斜在暖气团一侧

C.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差别不大 D.锋面过境时一定出现云雨、大风天气

28.冷锋过境时,当地的气温和气压变化情况是()

A.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B.气温、气压均下降 C.气温气压都升高 D.气温升高,气压下降 29.当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

A.连续性降水 B.天气晴朗,气压下降 C.气温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D.狂风暴雨

30.我国华北地区某地,几天内天气变化情况如下:开始两天晴转阴,接着出现强大的西北风,风停后转晴,气温下降,判断是()

A.冷锋过境天气 B.暖锋过境天气 C.准静止锋影响下的天气 D.反气旋影响下的天气

二、综合题

31.右图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后回答: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根据右图中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1)图中①、②、③表示的辐射名称: ①_______辐射,②_________辐射,③______________辐射。(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_________作用。(3)大气把辐射的绝大部分 吸收,又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把大部分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____________作用。

(4)影响①到达地面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5)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以下填数码)_________;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

38.读右面的“北半球某天气系统形成”示意图,回答:

(1)图中虚线箭头表示_________,实线箭头表示________

(2)从气压状况分析,A表示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

(3)从气流状况分析,A表示________,B表示_________

(4)一般情况下,受A控制的地区,天气_____,当B过境时,常出现____天气。(5)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气旋的东部吹_________风,反气旋的东部吹___风。【能力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A.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B.晴天的夜晚比多云的夜晚气温低 C.日出前的黎明天空已明亮 D.晴天的白天比多云的白天气温高 2.下列现象主要是由大气散射作造成的有()①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②日出前的黎明天空已明亮

③夏日里白天多云,气温不会太高 ④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太阳辐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是()①低纬太阳高度角较大,等量的太阳辐射照射的面积小,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多 ②低纬太阳高度角较小,等量的太阳辐射照射的面积大,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多 ③低纬太阳高度大,经过大气的路程短,太阳 辐射被大气削弱得小,地面得到的多 ④低纬太阳高 度角小,经过大气的路程长,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少,地面得到的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下面少数民族的对话,正确的是()A.高山族人说:“我们这里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最强” B.鄂伦春人说:“我们这里纬度高,夏季白昼长,日照长,故太阳辐射最强” C.维吾尔族人说:“我们这里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太阳辐射最强” D.藏族人说:“我们这里地势高,空气稀薄,尘埃少,水汽少,晴天多,日照时数多,因此太阳辐射最强”

5.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①大气中的氮,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 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大 部分热量保存在大气中 ③大气通过逆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 ④多云的夜晚要比晴朗的夜晚凉爽些 A.①② B.②③ B.①③ D.②④ 6.右面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下图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据图回答7~9题。

7.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字代号按顺序依次是()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8.大气的保温效应主要是由于()A.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而增温 B.大气逆辐射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 C.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 D.大气热容量大,容易降温

9.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A.增强太阳短波辐射 B.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 C.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10.读右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4个点的气压关系为①<②<③<④ B.甲地多晴朗天气 C.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D.气流由甲地流向乙地

11.读在右列四幅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 曲线和直线表 示等压面)中,正确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右图表示的热力环流 中,错误的是()

13.大气运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始终垂直,且由气压高的地方指向气压低的地方 B.近地面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始终是垂直关系 C.地转偏向力与气压梯度力始终是垂直关系

D.在不考虑摩擦力的情况下,当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时,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14.形成大气环流的主要因素是()①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②地转偏向力 ③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④地势高低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 ④ 15.以下气压带中不是由于热力原因而形成的是()①极地高气压带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 ③副热带高气压带 ④赤道低气压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 ④

16.由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为三个半小时,该机从乌鲁木齐返航到北京,大约只需三个小时,原因是()A.地球自转的影响 B.两地时差的影响 C.中纬度上空西风的影响 D.水平气压梯度不同的影响 17.关于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半球信风和极地东风的风向基本相同 B.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30附近辐合

C.盛行西风在北半球是西北风,在南半球是西南风 D.信风从高纬吹向低纬,容易成云致雨 18.关于大气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和极地间的闭合环流是实际存在的 B.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C.各环流的位置是常年不动的 D.大气环流又分为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两部分

19.关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就南半球而育,气压带、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C.赤道低压带、信风带发生季节移动,而其他气压带与风带均不移动 D.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在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0.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附近时()A.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势力强盛 B.亚洲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 C.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D.南亚盛行东北季风 21.关于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B.季风环流不属于大气环流

C.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是形成东亚季风的重要原因 D.我国不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22.关于锋的叙述,正确的有()A.锋面是没有厚度的面 D.暖锋是在暖温带形成的锋面 C.冷锋有可能在亚热带出现 D.海洋上比较温暖,不会出现冷锋

23.右图为锋面示意图,a、b、c、d四地大致位于 北半球同一纬度,此时气

0温最低,气压最高的地点是(不考虑地形和海陆因素)()24.下列关于锋面对天气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受暖锋影响而形成的 B.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是冷锋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C.台风是暖锋影响下的恶劣天气 D.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暖锋 25.关于低压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低压系统包括低气压和低压槽 ②锋面气旋属于低压系统

③低压系统气流辐合下沉,天气晴朗 ④受低气压控制的地区一定产生雨雪天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下列有关气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南半球是顺时针旋转的空气大旋涡 ②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旋转的空气大旋涡 ③过境常伴随有锋面,导致复杂天气现象 ④过境导致空气下沉,多出现晴朗的天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7.右手握拳,大拇指垂直向上,表示垂直气流方向,其余四指表示水平气流方向。该方法表示的是()

A.北半球的气旋 B.南半球的气旋 C.北半球的反气旋 D.南半球的反气旋 28.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特点是()

A.过境后天气转晴 B.过境后气压升高 C.降水多发生在锋前 D.冷空气一般在锋面的上面 29.我国北方夏季暴雨的成因大多是()

A.冷锋南下 B.暖锋向北移动 C.副高位置偏北 D.副高位置偏南 30.关于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心气流下降②中心气流上升③过境时多阴雨天气④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综合题

31.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①、②两处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分别称为________和_______。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分别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3)图中虚线M表示___________,N表示____________(4)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5)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图中A, B两处相比,_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A 5.B 6.D 7.C8.B 9.B 10.D 1l.D 12.B 13.B 14.A15.B 16.C 17.A 18.C 19.C 20.C 21.A 22.B 23.B 24.A 25.A 26.D 27.A 28.A 29.A 30.A

二、综合题 31. A.(2)低 云的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高 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更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32.(1)太阳 地面 大气逆(2)削弱

(3)地面 逆辐射 保温

(4)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热量越多,太阳高度角越大,经过大气路程越短,被大气削弱得越少

(5)① ②

33.(1)水平气压梯度力

近地面风向(2)高压 低压(3)反气旋 气旋(4)晴朗 阴雨(5)偏南 偏北

第三篇:大气组成与大气运动教案

《大气组成与大气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内容所涉及的知识条理性强,层层递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适当的加以指导与启发,如大气热力作用中各成分的选择性。最后加以总结;这部分内容难度大,并且跨学科,如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就涉及到物理上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同时这部分内容范围广,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可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讨论、探究,主动地去理解、掌握学习内容。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

2、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和各层的特点。

3、了解大气热力作用。过程与方法:

1、阅读示意图,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2运用知识结构图理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3通过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理解大气热力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大气的组成明确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大气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四、教学难点: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球的保温效应。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探究式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1】自主学习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这部分内容,重点读图2-2-2大气的垂直分层。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特别是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

师生讨论:

1、在垂直方向上大气可分为哪三层?各层有哪些特点?

2、这三层的气温随高度如何变化及原因。

总结:

1、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2、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是因为该层几乎集中了全部水汽和固体杂质,而水汽和固体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故该层有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而平流层、高层大气无这些天气现象,主要因为这两层大气中水汽和固体杂质几乎没有。

3、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是因为地面是该层大气热量来源,离地面越远则气温越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是因为臭氧主要集中在该层,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而增温。

4、高层大气中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探究活动2】仔细阅读大气的受热过程这部分内容,然后结合“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八、教学反思

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学时,教学手段较单一,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较少,这既不符合新课程理念,教学效果也不好。

本节教学设计,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入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

堂学习中去,教学效果良好。如大气垂直分层这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后再讲,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重

点突出。大气环流这部分内容在教师的启发下,由学生自己去总结大气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比老师自己讲授,效果要好得多。还有对于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能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 的理解与掌握。

第四篇: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在大气和地面之间相互转化、传递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第二,大气的保温效应。整个过程可以描述为:太阳辐射穿过大气,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绝大部分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并将所吸收的能量以地面辐射的形式传给大气。大气充分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2.教材的地位: 太阳辐射是大气的能量源泉,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变化是大气中一切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最基本原因。例如大气运动、大气降水以及气候的形成、“保温效应”等。可见,在本节中学好弄清太阳辐射及其能量转换这一理论,对本单元各节重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是大气的热力作用,其中大气的保温效应是本节的难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源泉,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

培养读图,会画简图来分析大气热力过程的能力; 培养运用大气热力性质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建立构建知识体系的训练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温室效应对生态环境、经济结构的危害,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关注环保等国家大事的新闻报道的良好学风。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本节教材内容比较贴近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强烈的直观感应,教师提出一些联系实际又有一定深度的思考问题,启发学生动脑思维、议论,既能引导学生们层层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充分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具采用多媒体课件为主,化抽象为具体,又能通过人的视神经的刺激来达到人的大脑的形象化记忆,鉴于此,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手绘板图教学法

边讲解边绘制,学生参与绘制 2.启发探究式教学法

发现、思考、推理获取新知识 3.传统教学与多媒体辅助教

多媒体教学辅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

四、教学程序设计 [设疑激趣 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使得月球上白天在阳光直射的地方温度可达127摄氏度,夜晚则降到零下183摄氏度。地球上有大气存在,使地球上的白天夜晚的温差不大。问:在这里大气层究竟起了什么作用,能使地球与月球表面有如此之大的昼夜温差?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大气的热力状况”问题。

[整体感知 明确学习目标] 本节课主要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第二,大气的保温效应。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大气的能量来源于何处? 2.为什么说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的?有哪些形式? 3.为什么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学习新课]

一.大气的能量来源

[设疑] 如果没有太阳辐射,地球表面是什么样?

[学生活动]想象和思考,相互讨论、补充,得出多个答案;

总结学生的各种结论,引导学生得出: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的主要热量来源,也是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

二.大气受热过程

[设疑] 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而大气层厚达2000千米,大气的热量是不是由外到里逐层加热,最后才使对流层热起来呢,还是有别的方式? 提示:对流层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学生相互探讨,发现上面的假设与学过的对流层的温度变化规律相悖,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学生活动]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相互讨论,得出太阳辐射使大气受热的过程:

1、到达大气上界——太阳常数;

2、穿过大气层——削弱作用:

3、地面增温并对低层大气加热:

4、大气的热量支出——保温作用。

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出示幻灯片 ]“全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设疑] 假如到达大气上界(2000千米~3000千米)的太阳辐射定为百分之百的话,那么最后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却不到大气上界时一半(47%),另外53%的太阳辐射到哪里去了?

设计意图:利用翔实客观的数据引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为下一个提问“大气为什么能够对太阳辐射起到削弱作用,有哪些形式?”做铺垫。[学生活动] 自学教材,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选择性吸收:

反射:云、粗粒尘埃

散射:空气分子、微小尘埃;

[深入探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有没有关系?有何关系? 2.太阳辐射随着纬度是如何变化的?

备注: 画简图,让学生读图分析,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学以致用]利用学过的知识,试着解释下列一些自然现象。

1.为什么阴天时或大气尘埃烟雾较多时,见不到太阳直接照射的光,所见到的天空是灰白色?(散射光)

2.为什么在日出之前天就亮了,在树荫下,在房间里,凡是阳光不能直接照射的地方仍是明亮的?(散射光)

3.为什么在月球上白天看太阳只是一个明亮的圆盘,而四周背景确是黑暗的?(没有大气的散射作用)

4.开头讲的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相差如此之大?(没有大气层的反射作用)5.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正午太阳高度大,穿过路程短,仅蓝光被散射掉因而天空呈现蓝色)早晚呈红色?(早晚阳光斜射,穿过路程长,短波各色光皆被散射,剩下红光投射地面,阳光红似火,地平线附近的天空呈红色霞光)

6.为什么说赤道地区终年太阳高度较大,但它并不是全球太阳辐射强度最大的地区?(赤道地区空气对流旺盛,多云雨,云量多,大气的反射作用强的缘故)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树立学有用地理知识,服务于

实践的观念。

[知识小节]总的说来,通过大气的吸收、反射、散射三种作用,太阳辐射被削弱,但削弱的主要是红外线、紫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大部分能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这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而增温具有重要意义。转入新标题——大气的保温效应。四.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动画演示]大气的温室效应

[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动画演示,同时思考:地面是如何对大气加热的?为什么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观察、讨论得出结论

1、地面辐射;

2、低层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强烈吸收;

3、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结论总结] 大气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层射入地面,而地面吸收后放出长波辐射被大气中的CO2水汽等物质所吸收而增温。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小部 O、O3吸收太阳紫外线 水汽、CO2吸收红太阳红外线

分射向宇宙,大部分返回地面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这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而大气中的CO2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把地球变成一个大暖房。除CO2外,还有甲烷、臭氧、氧化亚氮和氟里昂等,也有同样的作用。

[学以致用] :

①多云的夜晚气温高于晴天夜晚的原因? ②为什么有浓云的夜晚不易凝结霜或露?

③初春的早晨,为什么农民在田间地梗上放烟雾能起到驱赶昨夜的寒气? ④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大气的两个作用回答问题,整理知识点,并形成迁移能力。[巩固和反馈]——课堂练习

1、请在图中填写: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吸收、反射、散射、地面反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热量散失、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2、图中箭头表示长波辐射的有哪些?

3、大气保温作用的形成与图中哪些箭头的大小有关? [探究活动] 题目: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可能带来什么后果? 分析:本活动既可用于课内提问,也可用于课外的探究。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当然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是否是其主要原因在学术界并没有绝对的定论。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和资料很多,可以让学生收集整理,然后把自己的观点陈述展现出来。通过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让逐步了解大气的热力状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让学生区分清温室效应和大气的保温作用的区别。

【设计思想】

本节课重点有三个方面:知识系统部分应明确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三者之间的区别和关系;能力系统部分重在培养学生对资料、信息进行认定、提取、加工、处理的能力;价值观念部分侧重对学生进行人地协调发展的教育。针对以上三部分,在教学中应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教师应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资料分组讨论,分析得出相关的知识结论,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即便是分组讨论,自

主学习,教师也不能放任学生,完全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发挥,而应该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的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价值观念的教育在本节课中,体现的较好,特别是大。

第五篇:大气水平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第四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近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 2.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高低气压的分布,判断某地风向。

3.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对“风的形成”的理解,学会在等压线图上判断某一地的风向;

2.遵循传统的认知规律,以图片以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及正确的环境观;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观察力、推理及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教学重点: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及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难点: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教学方法:读图画图分析法 探究发现法

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应用。那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热力环流的基础知识,看看同学们对上一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下面请同学思考并来回答我几个问题。

(ppt放映)1.影响气压的因素有哪些? 2.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是什么?3.请说出热力环流的实例有哪些? 生:A.海拔、大气运动、气温 B.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是因为地面冷热不均 C.海陆风、城市风、山谷风(请同学画出图示)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回答的很不错。那么下面我请同学来猜个谜语,(ppt放映)谜面:看不见来摸不着,四面八方到处跑。跳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咆哮。打一自然现象?那么哪位同学来告诉我,谜底是什么? 生:风

师:很好!同学们很聪明哦。答案就是风。的确,风看不见,也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看到水面上的波纹,会想到风;听到树叶的沙沙声,也会想到风。那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风的形成过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大气运动有两种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其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大气的水平运动,也就是风。现在请同学翻到书本49页,进入我们今天的课,大气的水平运动。【板书】大气的水平运动

师: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风产生的作用力、风向的三种情况、风向判定的风压定律三个部分

首先我们来看作用力。在物理中我们学习过,物体由静止到运动这一状态的改变必然是受到了力的影响。那么影响我们大气水平运动的力又有哪些呢?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板书】

一、作用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

师:上节课我们学到了水平气压的差异造成空气的水平运动也就是风,再来回顾一下这个过程:【画图】不同纬度的不同地区,由于获得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不同,从而导致地面冷热不均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使得大气发生垂直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使大气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接着就形成了风,其实这同一水平面的气压的差异,就会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简称气压梯度力。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空气沿着水平方向由高压流向低压,即为风。因而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和原动力。

我们再具体看一下(PPT)这幅图是水平面等压线示意图,(等压线是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两等压线的差值是多少?(5百帕)对,老师现在告诉你两等压线之间的距离为d,这里有一个概念需要大家知道——水平气压梯度。同一水平面上,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称为水平气压梯度。所以此处水平气压梯度就是5百帕除以d吧。

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生了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就是我们所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所以这幅图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应该是由哪里指向哪里?(1010百帕指向1000百帕)对,就是这样的。书本上图2-31左上角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概念,还有它的作用,事实大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大家把它标注出来。把水平气压梯度也记上。【板书】○1概念:水平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2作用:形成风的原动力和直接原因 3特点: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力有什么特点。根据图示,我们来看一下,水平气压梯度力是指向哪里的?是从高压指向低压?还是低压指向高压? 生:高压指向低压

师:嗯,很好。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从高压指向低压的力,并且大家可以看到,它与等压线是垂直的关系对不对,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垂直与等压线的。【边讲边板书特点1、2: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那么我们初中学习过,力不单单有方向,还有大小对不对。那么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怎么判断呢?请大家看黑板老师这幅图。判断一下A和B 的气压梯度力的大小。生:A>B 师:嗯,很好。那么我们就可以总结出规律,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那么气压梯度力是风的原动力,那么风的速度也越大。不同图上我们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气压差和距离d了吧【板书特点3: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三个特点分别是【放PPT】

师:我们学习了水平气压梯度力,接下来就来看看另一个力——地转偏向力,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在第一章讲地球的自转的时候学过吧,谁还记得地转偏向力是什么?可以把书翻到18页 【板书】

2、地转偏向力○1概念:

生: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的作用使物体发生偏转。师:对,风是不是就是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呀,所以它也会受到地转偏向力。所以我们说这里的地转偏向力是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板书: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偏转的力】

并且我们之前学习过,地转偏向力是垂直于运动方向的,也就是垂直于风向,它不改变风的大小只影响风向,风的大小是由我们刚刚学过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请大家重点注意。不过它会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板书:○2作用:只影响风向3特点:a.始终垂直于风向】 ○师:之前我们学过地转偏向力南北半球不相同吧?分别是往哪边? 生:不同,南左北右。

师:很好,请坐。【板书:b.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师:还有我们之前学的是不是每个地方地转偏向力都一样啊

生:不是,赤道上物体运动是不偏的,在两极达到最大,所以地转偏向力由低纬到高纬增大。【板书:c.由低纬向高纬增大】

我们再一起总结一下地转偏向力,大家记得做好笔记【放PPT】 师:我们再来看第三个力

1概念 【板书】

3、摩擦力○师:摩擦力大家初中都学习过吧,在地面上只要是运动的物体都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就好像我们鞋底的纹路,就是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止滑倒。所以摩擦力就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作相对运动时,接触面之间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个书上有,既然是阻力,它对于增大风速还是减小风速啊? 生:减小

师:对,摩擦力的作用,就是影响风向和减小风速。【板书:○2作用:影响风向和减小风速】它一般与运动方向相反,所以它与风向是相反的。【板书:点:与运动方向(即风向)相反】

3特○我们学习了这三个力,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这三种力对于风的影响和作用原理。

【板书:

二、风向的三种情况

1、理想状态下的风向】

师:首先我们来讨论第一种情况,理想状态下的风。在理想状态下,空气质点只受一个力即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时,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影响,风向应该与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即风向垂直于等压线。该情况理论上只在赤道上空存在。

1受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向:垂直等压线】 【板书:○师:在实际生活中,空气质点还受地转偏向力因素的影响,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又如何呢?我们来探讨第二种情况。【板书:

2、高空中的风】

大气是在自转的地球上作水平运动的,所以当大气一开始运动,马上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风向逐渐偏离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这样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的风,看ppt上的图,图上表示了北半球平直等压线的情况。初始状态时,空气质点垂直等压线运动(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最终状态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这个过程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水平地转偏向力逐步建立平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质点始终是按两个力的合力方向运动,而水平地转偏向力始终是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右侧,所以使得风向不断地右偏。最后,风向平行于等压线,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水平地转偏向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其合力为零,达到平衡状态,空气运动不再偏转而作惯性运动,形成了平行于等压线吹的稳定的风。

因为在高空中,水汽 空气分子 尘埃等物质极少,处于近似于真空的状态,摩擦力忽略不计,所以高空中的风向应该与等压线是什么关系? 生:平行关系

师:我们分析了北半球高空大气的风向,那近地面的风向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板书:

3、近地面的风】

师:我们已经介绍了摩擦力是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之间互相作用而产生的阻力。近地面的大气层里平直等压线 的情况下,当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两种力的合力达到平衡时,形成斜穿等压线的风,这便是近地面风的情况。请同学们读课本2-1-8,“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因为摩擦力始终与运动方向相反,即与风向相反,而地转偏向力又在运动方向90°,即与风向垂直,所以,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达到平衡时,风是斜穿等压线吹的,即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摩擦力对风有阻碍作用,可以减小风速。所以,摩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

所以近地面风向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的结果,方向与等压线成一个夹角。

师:好的。我们学习了这三种风的情况,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请同学来回答(ppt第11页的表格)生:略

师:那么在之前我们都是学习了在知道高压和低压的情况下判断风向,那么如果我们在知道风向的情况下,如何来判断高压和低压呢?让我们来学习一个定律,风压定律。

【板书:

3、风压定律】师:这个定律书上没有,请大家做好笔记。好的大家都已经抄好了吧,那么我们来做几个练习运用一下风压定律(副板书1.3)师:今天整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个力,还有三种情况下的风向以及风压定律。现在我们来做几个练习巩固今天所学知识。

下载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1)word格式文档
下载2.1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教案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气运动教案设计

    “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 海阳四中 牟岩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热力环流形成及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提高学......

    大气热力状况教案(精选五篇)

    大气的热力状况 第一部分:说 课(一)说教材 1.“大气的热力状况”是高中地理(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而大气的热力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又是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

    高中地理必修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热力环流的概念; 2.能够简述大气运动的意义、分类和成因; 3.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在日常生活中的......

    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使学生能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能阐述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大气热力环流等......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1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湖北省松滋市沙道观初级中学 丁云华 湖北省松滋市教科研中心 蔡传平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与液体的类比,引出大气压强的课题。由于气体的特殊存在......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1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大气压的存在。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

    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和风 烟台二中 沙莎 怎样运动?(借助蒸汽、孔明灯,学生非常容易想到,热胀冷缩——垂直运动。发生垂直运动后,空气又将有何运动形式?) 2.用多媒......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教案教案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大气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 (鄂州市第六中学 文勇华) 教材分析: 1、大气受热过程:本段核心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应阐明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