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与眼球_视力的矫正》教学反思(扬州沈健)

时间:2019-05-12 20:4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照相机与眼球_视力的矫正》教学反思(扬州沈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照相机与眼球_视力的矫正》教学反思(扬州沈健)》。

第一篇:《照相机与眼球_视力的矫正》教学反思(扬州沈健)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教后反思

扬州市梅岭中学 沈健

这次能有幸参加2014年的江苏省初中物理优课比赛,实在是收获很多。不仅是在自己教学设计不断修改过程中教学理念更新的收获,也有在现场观摩了许多老师的精彩课堂留下的思考收获,更有对现场专家点评的感悟收获。

现将参赛前后的过程反思如下:

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我上的这节课是《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根据对教参的阅读理解,认为这节课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用成像规律来对生活中的事例进行研究的一节课。

经过与我校的物理组老师共同商议研究,本课的教学着力解决两个问题: 1.视力有缺陷的同学为什么看不清近处或远处的物体? 2.怎么办才能帮助他们看得清?

所以我按照“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过程进行设计,围绕以“看不清与看得清”为主线,展开探究。具体是先从测视力的活动开始,近视的同学不戴眼镜看不清楚,戴上眼镜就能看清,引出戴眼镜怎么会达到这样的效果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知道看清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像清晰地落在了视网膜上,看不清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像没有清晰地落在视网膜上。并通过对人眼晶状体的了解,知道虽然形状不同,但是都成像,那么像去哪儿了?让学生分组探究。接着以怎么办才能将清晰的像移到视网膜上,针对像在视网膜的前的情况去分组研究,让学生对比方案的可行性,并在激光治疗眼睛的方案中渗透保护眼睛的意识。再让学生类比分析远视眼的原因及矫正。最后以让学生设计照相机来了解照相机的原理。让学生感受到眼睛与照相机都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对于整个过程的设计,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按照学生的思维,去激发学生认知的矛盾点,从而让学生能自主探究,研究问题,最终能解决问题。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全组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这节课经过了“设计——说课——试教——修改——试教——修改——正式授课”的过程。历时一个月,在正式授课时,基本完成了上述的设计方案,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当时上这节课时,感觉还是有点紧张,好在营造的课堂氛围较好,学生很放得开,回答问题也比较踊跃,这样一来,缓解了我的紧张状态。在接下的课中,就以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来解决,一个学生说完,其它同学能否同意,并能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让学生去说服学生,既能理清问题的核心,又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在学生分组实验的环节中,最先完成实验的学生小组经过我的确认,再让他们去帮助、指导其它小组。这样,通过兵教兵的方式使课堂活起来了。

在比赛前一天的晚上,我们乘坐苏州地铁时发现了治疗近视的广告,便拍成了图片,应用到课件中,这一创设情境也接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当然,在课堂中教学语言尤其是有效提问技能需要进一步训练。因为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持续地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建构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因此,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点上,我还需要进一步修炼。具体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有时表现为问题引领不够,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的地方有时还是被我代替,这一点应当引起反思。

这一节是规律应用课,还要加强学生的体验。一个班级中,肯定有不近视的同学,他是很难体验戴眼镜的痛苦,也不一定知道近视眼镜就是凹透镜,所以还应增加一些活动让学生来体验。在创设情境上,有时需要能创设一些产生思维冲突的,即与学生想的不一样的情境,而且要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在一看就了解,陌生在深入知道原因不容易,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自主、自觉地参加探究。

三、对课堂教学的感悟

根据个人教学设计前后的修改及课堂的实施,本人的感悟如下:

1、课堂上学生的话少了,原来是老师的话多了

学生能不能讲,敢不敢讲,能不能讲好,我想这不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能力,关键是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师敢不敢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其实课堂上如果能放手机会给学生,学生能将真实的内心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教师才能更清楚知道学生的困惑,更能组织下面的教学,提高课堂的实效。

2、课堂上要顺应学生的原生态思维

教学作为一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通常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活动密切相关,而思维的深刻性是学生在独立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的。特别这一节课,内在的逻辑还是很强的,因此在课堂上要顺应学生的原生态思维规律,自始至终把握学生心态,积极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活动,课堂教学中,应顺应学生思维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这样便于激发学生自主、有效、深刻的学习。但是在课堂中一旦学生的思维跑偏了,即课堂中卡住了,如果此时顺着思维,将会越来越偏。可是生硬牵扯学生的思维,去背教案,按照教师的思维去走,也会导致课堂流程的不顺畅,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的充分预设。

3、教学设计时要理清设计意图

从接到课题开始,就需要思考为什么要上这节课,这节课为什么要安排在教材中的这一章节,有什么意图。弄清这些,才能找到很好的切入点,才能设计出一个较好的导入情境。在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中,任何一个活动,必须要知道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有没有最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如果弄清了这些意图,那么安排的这些活动才是有效的。要尽可能减少无效的环节,那么剩余的就是有用的,课堂自然就是高效的。

通过参加这次优质课的教学活动,对自身的教学能力的提高很大,进步很大。准备整个教学的过程,受益是最大的。

最后感谢学校对我方方面面的支持,感谢物理组的全体老师对我的帮助指导,感谢专家王瑜、张丹彤、杨汉春、薛义荣等认真、直接和独到的点评,在打磨这节课的过程中,他们对我付出了最大的耐心、最多的期待和最辛勤的劳动,深表谢意。同时感谢苏州草桥中学的庄鸿老师和二(8)班的全体同学,庄老师的帮助和全体同学出色的表现为我的教学增色不少,他们是最优秀的学生。

感谢每一个帮助过我的人!

第二篇:《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教学案例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教学案例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为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四节的授课内容,现将其教学过程展示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照相机和眼球成像的基本原理。

2.过程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三、教具?时?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光具座、物体F、f=10cm的凸透镜、光屏。

学生用: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光具座、物体F、f=10cm的凸透镜、光屏。

四、教法学法

本节课实际是介绍“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借助比较和类比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把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珠穆朗玛峰全景图,雄伟的珠穆朗玛峰是怎样被装进小小的照相机的呢?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它又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由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探究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引导学生回顾凸透镜成像实验,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体和像的大概位置;物距变大时,像距和像的大小如何变化,从而引入照相机的原理。出示照相机的结构图,让学生结合实验对比分析得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同时画出照相机成像的简图。再让学生分析照相机拍近景远景时,镜头如何移动,像的大小如何变化,适时播放照相机成像的动画,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加深印象。

3.探究眼球的成像原理

人的眼球也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呢?生:晶状体、视网膜(师画眼球简图)。引导学生回答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实验时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相当于实验时的光屏。三组图对比,学生一目了然。

眼睛要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如何调节的呢?出示动画,介绍正常眼晶状体的形状,看近处远处的物体,观察晶状体是如何变化的。引导学生归纳出:看近处物体晶状体变厚,看远处物体晶状体变薄。人眼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晶状体改变厚薄,从而改变焦距,从而使像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

4.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正常的眼睛可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但是如果眼睛的调节功能下降,看到的物体就会不清楚(出示图片),这是什么眼看到的现象?(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是近视眼)。可叫一名患有近视的学生演示不戴眼镜看书的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说明远处物体成的像不在视网膜上,戴上凹透镜就能看清,凹透镜起了什么作用呢?而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说明近处物体成的像不在视网膜上,戴上凸透镜就能看清,凸透镜又起了什么作用呢?提出问题,实验探究。

出示活动:

利用f=10cm的凸透镜使烛焰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及时记下像距。

在镜前加上近视眼镜,光屏往哪儿移,才能使像重新清晰?记下像距。

若在镜前换上远视眼镜呢?

汇报实验现象及数据:(师及时填表)

(1)对照板图分析: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先分析带近视眼镜的现象,近视眼带上近视眼镜后,像能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画出有凹透镜的图)。如果取下近视眼镜后,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画出没有凹透镜的图)。

教师追问:为什么近视眼要带凹透镜?凹透镜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像能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

(2)对照板图分析: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远视眼带上远视眼镜后,像能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画出有凸透镜的图)。如果取下远视眼镜后,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画出没有凸透镜的图)。

教师追问:为什么远视眼要带凸透镜?凸透镜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像能清晰地成在视网膜上。

这里的教学设计改变了课本的结构,先分析戴眼镜成清晰的像的情况,再分析不戴眼镜像成在哪里,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作用。同时在黑板上画出简图,有对比更直观。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学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我觉得有这样几个特点:

1.板书独特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照相机和眼睛的构造及原理,学生看完后检测,教师板图,先画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情况,在对应位置画出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情况,成像原理相同,结构相似。再分析远近不同的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时改变光屏位置改变像距,照相机镜头前伸后缩改变像距,而眼睛改变晶状体的厚薄改变焦距,对比明显。

2.视力的矫正教学改变了课本的结构,先让学生实验模拟眼睛使凸透镜成缩小的像,记录像距,在凸透镜前加凹透镜,记录新的像距,再换成凸透镜记录像距

比较像距,重点分析凹透镜和凸透镜的作用,也就是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作用,学生容易理解。

编辑 高 琼

第三篇: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开课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师:接下来,请一位近视眼的同学来和我们介绍一下他摘下眼镜后看近处物体和远处物体时的感受吧!

生:看近处书本上的字比较清楚,而看远处就比较模糊。

师:近视眼晶状体过凸,会聚光的能力很强,使得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投影)

那么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矫正呢? 生:戴近视眼镜,凹透镜。师:它的作用是什么?

生:将光线先发散,然后再会聚。(投影)

师:那么远视眼看物体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我们班级有没有同学老花眼啊?那有没有同学的爷爷奶奶是老花眼的?介绍一下,你爷爷(奶奶)在生活中使用老花眼镜的情况。

生:看近处物体时要戴眼镜,而看远处物体时不需要戴眼镜。

师:远视眼(老花眼)正好相反,晶状体过平,会聚光的能力弱,使得成像落在 视网膜的后面。(投影)

那远视眼又如何进行矫正呢? 生:远视眼镜,凸透镜,将光线先会聚一下。(投影)

师:很好,那么根据你们的猜测,能不能根据桌上给你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学生讨论)

师:(引导),我们分别用什么器材来模拟晶状体和视网膜? 生:凸透镜和光屏。

师:可以,那又如何来演示近视眼的矫正呢?

生:先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然后取下眼镜,光屏向前移动,再次找到清晰的像,这样就可以验证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师:很好,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同样可以设计出矫正远视眼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就动手开始验证吧!(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师:好,大部分同学的实验已经完成,我们把桌上的实验仪器收拾一下,接下来,我们请两组同学把你们的实验结果来展示一下(实物投影,实验数据和结论)师:(投影)视力的矫正,总结归纳。(板书

二、视力的矫正

近视眼——凹透镜

远视眼——凸透镜)

三、小结

好,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并已经都学会了矫正的办法,那接下来就来试试你的身手:(1—4题)

拓展延伸:眼镜度数、明视距离、视觉暂留

关注视力健康:

四、板书设计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一、照相机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晶状体——镜头 视网膜——胶片

二、近视眼矫正——凹透镜

远视眼矫正——凸透镜

第四篇:东海县八年级物理上册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学案苏科版教案

四、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课前预习】

1、照相机工作原理:即当u___________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2、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底片相当于___________。在底片上能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像。

3、人的眼睛中的______________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____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人眼后在视网膜上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像。

4、近视眼是指所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方,我们应用__________来矫正。

5、远视眼是指所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方,我们应用__________来矫正。

【课堂重点】 〖学习过程〗

一、照相机与眼睛

眼睛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照课本图4-26或利用教学课件讲解眼睛的结构,成像原理,并可以把它与照相机作比较。照相机能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像;人眼也能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了解P95(生活物理社会)

二、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及其矫正照课本图4-28(a)进行讲解。P96学生活动。

2、远视眼及其矫正照课本图4-28(b)进行讲解。P96学生活动。

小结:(1)近视眼所成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方;远视眼所成像落在视网膜的___方。

(2)近视眼佩戴____________镜;远视眼佩戴____________镜。

(3)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_________移;

远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_________移。

3、让学生仔细观察近视镜片和远视镜片,看看有什么不同;度数深的眼镜和度数浅的眼镜镜片有什么不同? 〖要点归纳〗

1、照相机是利用___________能成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在胶片上成一个_____立、________的_________像。

2、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__________ 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线经___________,成像于___________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产生视觉。

3、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______________处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__,一般配戴_________镜矫正。〖当堂反馈〗

1.关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f时,成倒立的实像,f

A.近视眼看不清物体,是因为远处物体的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 B.远视眼看不清物体,是因为远处的物体的像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 C.近视眼看不清物体,是因为远处物体成的是虚像 D.远视眼看不清物体,是因为远处物体成的像太小 4. 关于远视和近视的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要配戴凹面镜,远视眼要配戴凸面镜 B.近视眼要配戴凸面镜,远视眼要配戴凹面镜 C.近视眼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要配戴凸透镜 D.近视眼要配戴凸透镜,远视眼要配戴凹透镜

5.关于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及其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是凸透镜,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 B.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 C.远视眼镜是凹透镜,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 D.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

教学反思:)

第五篇:2014年江苏省优质课竞赛: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教案课件及其教学反思)邰珣立足本真课堂追求三高效果

立足本真课堂,追求三高效果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教学反思

(225500)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初中

邰珣

精彩纷呈的2014年江苏省评优课比赛在好评如潮中落下了帷幕,经历了从校、教研站、姜堰市及泰州市的两次共五次选拔直到最终有机会成为代表泰州市参加省级比赛的我来说,除了对比赛结果的些许失落外,更多的是参加此次活动带来的收获与思考。

泰州市教研室经过了两轮淘汰赛,于9月29日最终确定了参赛名单。本来与学科组的诸位同仁商量好要认真利用国庆假期谋划并精心准备相关教具、设计教学流程的打算,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搅黄了,当我可以离开医院病床的时候,也恰好是国庆假期结束的时候!

回到学校,我在完成教学工作的间隙,开始逐步实施我在病床思考好的种种设计。怎样引入新课?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怎样让学生探究的效果最优化?如何处理重难点?我们在反反复复的争论与尝试中寻找着我想要的答案,期待最好的教学效果。

因为听过不少课堂气氛热闹但学生缺少深入参与和认真思考的公开课,怕自己的课堂设计也流入那种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圈套之中,在多番讨论之后我选择了立足本真课堂,追求三高效果的教学设计思路,并立即投入到实验设计与教具的摸索中。

多年前曾在扬州学习过一节同课题的赛课活动,当时那位老师自制了“水透镜”模拟了眼球的近视与矫正,所以组里的同事大多反对再沿用那样的套路设计教学,转而设想用目前市场可见的弹性橡胶球那样的材料模拟晶状体探究近视眼的成因,那几天我几乎成了学校里的“供销员”,一边跑遍全城寻找合适的橡胶材料,一边动员亲朋好友和身边同事在最近范围内寻找可以帮助我们生产这一创意产品的厂家,遗憾的是没有厂家能在我们需要的范围内给我们以帮助和支持,在折腾了十来天后我不得不放弃了这一理想的计划,转而向实验室寻找方便而有效的实验器材——也就是后来我在赛课时选用的教具。在反复的摸索中,我发现实验中有两个问题必须注意:一是凸透镜的选择,因为光具座的长度限制,实验中应尽量选择焦距较短的凸透镜,否则难以在光具座上实现近视眼的成像和矫正;二是矫正近视眼时要尽量选用度数较深的近视眼镜,如果近视度数较小,其近视眼镜的对光线的发散程度不大,矫正前后像的位移不够显著,不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说实在的,真的为自己在摸索过程中的这些发现一度沾沾自喜过。因为把学生模拟探究近视眼的成因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现在有了这样的发现和准备,我便开始了教学流程的设计。

虽然是省级赛课,但我并没有朝着“表演”的方向去花心思,而是希望立足于本真,用低成本的投入追求高度注意、高度思维、高度情感的“三高”教学效果。

像日常的课堂教学一样,我从引导学生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出发,在介绍照相机的结构、原理和演变中自然地引入了“最神奇的照相机——眼睛”这一核心话题上。经过调查,得知学生已经在生物课上学习和见识过眼球的知识及模型,所以也就省去了为生物教学做复习的教学环节,而简化为由学生讨论归纳在眼球结构中哪一部分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哪一部分相当于胶片更为合适。实际教学中,学生也确实能准确说明晶状体相当于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片这一知识。

然而,照相机和眼睛的调节是不相同的,前者通过调节物距和像距,学生是明白的,但是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焦距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对于这一点认知,学生是不熟悉的,所以,在讲解时利用ppt中的动画结合眼球的结构,讲解睫状肌的调节过程,从而说明晶状体的弯曲度的变化,改变晶状体的焦距。在这一过程中,用肢体动作配合讲解,描述出晶状体的变化过程。学生听得明白,理解到位,对这一过程也就清楚了。

在视力的矫正教学中,我采取了一详一略的教学方式,着重讲解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对于近视眼,部分学生体会深刻,但不能清楚地描述成像情况以及产生原因,需要通过实验模拟近视眼的缺陷。实验准备前期,利益于前一片段对睫状肌的讲解,所以这里再讲解近视眼的成因时就比较顺畅,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

对远视眼的介绍比较简略,由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老花眼”,向学生讲解什么样的视力缺陷叫做远视眼,了解远视眼的成因,并知道矫正方法。

我觉得整节课教学从设计到实施做到了详略得当,张弛有度,师生互动比较到位。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袁海泉教授在赛后点评时称我的课堂为“肢体语言亲切丰富,最为接近日常教学”,证实了我当初“立足本真,追求高效”的教学追求。

但是,并不满意的比赛结果和专家的点评告诉我:“本真”没有错,高效理应当。优劣差异处,创新是关键!无论是教学环节的处理,还是教具的选择与创造,我在今后的日常教学中,还要投入更多的热心和精力!

下载《照相机与眼球_视力的矫正》教学反思(扬州沈健)word格式文档
下载《照相机与眼球_视力的矫正》教学反思(扬州沈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