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乡美 第六册第九课 教案
家乡美 第六册第九课
(2008-06-19 14:39:22)转载 标签: 教育 分类:常规教案
第1课时
课题:
9、家乡美 教学目标:
1.学习表演《全都认识我》。
2.聆听《乡下的阳乐》,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歌曲体验对家乡情感的表达。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歌曲体验对家乡情感的表达。教学方法:听唱、表演、活动尝试
教师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学生活动
课型: 综合
(1)一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暑假里如何放松呢?去旅游、去农村到大
自然里去亲近亲近,为此介绍一首《乡下的阳光》,先从音乐中去感受一下。(2)欣赏歌曲《乡下的阳光》。
感受一下他们在暑假里多么快乐多么潇洒,他们在讲述些什么?
仔细听
(3)板书歌词,让学生看着谱再听一遍。 讨论问题:
A、“乡下的阳光好”好在哪里? B、它的演唱形式你能说说吗?
指名说
(4)如果你认为好听,可以跟着录音轻轻哼唱。
(5)这首歌曲非常朴素而口语化,有些歌词可以细细品味。如“脸上的夏天难擦掉”、指名说 “乡下的阳光多透明”……
我们再聆听一遍。如果你喜欢唱,下课后可以向我要歌谱去抄一下,自己学唱。
2、歌曲教学
(1)由于从小在家乡长大,所以有特殊的亲切感,因此草、树、牛、水全都认识我。好像你家养的猫、狗认识主人一样。(2)聆听范唱(最好是教师自己范唱)。 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3)学唱曲调: A、教师范唱一次曲调。
B、分组分句学唱曲调。全曲分成四大句:第1-5小节;第6-10小节;第11-16小节;第17-20小节。其中第二句最难。以学生自认为主,教师分配为辅。 分组后教师巡视,重点指导第二、四句的学生组。
仔细听
指名说
C、分组接唱曲调。相互纠正错误之处,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仔细聆听 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
D、分组交换学唱乐句,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4)学唱歌曲:
仔细听
A、填上歌词(注意三拍子的强拍要唱好)。 B、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
发表意见的学生不仅要讲而且要唱几句来表达。 C、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
分组唱
(5)推荐与自荐相结合,请个别学生独唱。(每人一段,或二人唱一段)评出最佳
独唱奖。
(6)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7)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
分组唱
(8)课后收集唱唱、画画、说说自己家乡的资料,在下节课交流。
分组唱
三、组织下课
指名说
齐唱
小组学习
第2课时
课题:
9、家乡美 教学目标:
1.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
2.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并自豪地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3.认识高音“1”。用已掌握的从低音“1”到高音“1”十三个音列及各单纯音符时值的组合,自由创作4至8小节自己的歌。
教学重点:音乐知识:认识高音“1”。教学难点:音乐知识:认识高音“1”。
课型: 综合 教学方法:听唱、表演、活动尝试
教师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学生活动
(1)歌颂赞美自己家乡的歌成千上万,尤其是用当地民歌素材创作的歌曲,听来
更为动人心弦,现在介绍一南一北的二首歌曲。
(2)欣赏《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不告诉歌名)。问题:这两首歌反映的地区、地域在哪里?为什么?
仔细听
(3)讨论:两首歌的地域、地区。从歌唱的内容上,从音乐风格上去展开讨论。
A、西北-粗犷、豪放。 B、中南-细腻、抒情。)
(4)分别欣赏。可以根据学生的喜爱程度,适当多放几遍。 A、《黄土高坡》。 B、《洞庭鱼米乡》。
仔细听
设问:给你什么感受?歌唱的是什么主题?是哪一声部的独唱?你能模仿其中几句吗?唱一唱。
(5)寻找课本上的图形谱,哼唱第一句曲调。 A、《乡下的阳光》。B、《黄土高坡》。C、《洞庭鱼米乡》。
2、音乐知识:认识高音“ ”
(1)音符的书写在简谱中我们已学过哪几个音?
指名说
指名说 集体讨论
(2)高音的音符“do”用“1”来表示,同样方法,高音的“re、mi”也是在音符上面
加上高音点即可:“1”。它的手势也是“re、mi”的高一层的位置(3)结合歌曲曲调《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认识高音“1”,顺带进行。(4)复习巩固“-”十三个低、中、高音符。
3、歌曲学习
学生模仿
(1)人们对自己的家乡有说不尽的眷恋之情,因为这里有养育自己的土地。
(2)听范唱《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最好教师能示范)。设问:
A、为什么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B、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3)学唱第一乐段。
A、朗读歌词。设问:可分为几句?(四句)
B、分句跟唱(2小节一句),严格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指名说
C、先歌词后曲调。先跟唱后听唱。适时穿插认识“1”。听唱法成功与否,取决教
仔细听
师能否有感情地范唱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分句的范唱也要充满激情。
指名说
D、分句巩固,分组反馈,个别指导,及时纠正,才能教唱好抒情婉转的歌曲。(4)学唱第二乐段: A、听唱曲调,分句学唱。 B、填入歌词。(5)完整地唱好全歌。
(6)分组讨论演唱形式:齐唱、领唱、对唱、分组唱、分男女声部唱……
齐学
(7)分组表演,评出最佳方案,给予表扬。
三、组织下课
齐学 齐读
课题:
9、家乡美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单元四首歌曲。
2、创作活动。
3、综合艺术活动。
教学重点:学习自己创编简短乐曲。教学难点:学习自己创编简短乐曲。教学方法:听唱、表演、活动尝试
教师活动
一、组织教学
第3课时
课型:
齐学
齐唱 分组讨论
分组表演
综合
教学用具:钢琴、录音机
学生活动
二、新课教学
1、创作活动
(1)这是本学期最后一次创作活动,创作的幅度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作小组完成 划一的规定,可以4小节也可以是6小节、8小节。
(2)学生们相互可多交流,创作的曲调可以唱,也可以奏,相互试唱试奏、修改。
教师积极巡视指导,发现优秀的创作,如有学生能词曲一并创作,更要加以表扬鼓励。
指名唱
(3)书面展示与演唱展示相结合。推荐与自荐相结合把学生的创作在教室周围张
贴,大家参观展示。推荐好的创作进行表演,鼓励自荐演唱。重在参与,增强自信
心。
2、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
(1)给学生作为开放式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家长、亲友、图书馆、网上等寻找与自己家乡有关的资料。
(2)各人按自己的特长赞美自己的家乡。能唱则唱、能演就演、能画就拿起笔、能说敞开地说,一个主题:赞美自己的家乡。
(3)推选一位节日主持人,推选一位节目策划人,在教师指导下先了解各人准备情况,然后按排顺序,唱、演、讲、画穿插进行,有声有色有讲有演,开个热热闹闹的班级联欢会。
3、巩固四首歌曲的学习、集体或分组交流。
三、组织下课
自由完成 自由表演
集体表演
齐演唱
第二篇:第九课家乡古建筑教案
第九课:《家乡古建筑》教案
一、课前准备
古建线描图、16开画纸、钢笔或蜡笔、色笔等
二、教材分析:
(1)古建筑作为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到处都矗立着它的身影。这些古建筑虽然历尽沧桑而魅力依旧,受人景仰,得到保护。更重要的是古建筑物上所承载的人文价值,让一代又一代新人不断去追寻、学习、传承,获得有利于人类社会更好发展的东西。
(2)学生分析: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外来文化影响下成长,对中国传统建筑知识知之甚少,因此,对小学学生开展中国传统艺术的教育势在必行。
(3)教学目标:
a、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b、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能以泥为主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c、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难点: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能以泥为主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
四、教学过程:
1、视频引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中国古建复原》视频。板书课题:这些建筑美不美?(美)想不想了解更多古建的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家乡古建筑》,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们祖国的古建还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又有哪些。
家乡:狭义指从小长大的地方。广义指我们的祖国。
“中国文明跨越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变迁,一个又一个的王朝更替,人的生活习惯、居住要求、文化需要等的不同,建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中国古建筑世界闻名,有我们熟知的北京故宫、长城、颐和园,还有许许多多隐藏在中国每个角落的古建筑。古建筑是中国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前人留给后世的一笔伟大财富。不管是技术还是艺术,无不体现古人们精湛的工艺与超凡的智慧。
2、出示苏州拙政园“舫”(船)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中国古建,看似复杂,其实我们的古建都是由几种基本形式演变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古建筑与文学密不可分,它由文学衍生而来。这是苏州拙政园里面一个著名景点,是一个舫造型建筑。
提出问题: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建筑有多少种样式?学生回答。
3、讲述亭、台、楼、榭的含义,并出示多种亭台楼榭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结合了亭台楼榭几种建筑形式,而这几种形式也是我们古建筑中的基本形式。
(1)各种建筑的意义。
a、亭:供人休憩观览的小型点式建筑。
b、榭:是中国园林建筑中依水架起的观景平台,平台一部分架在岸上,一部分伸入水中。榭四面敞开,平面形式比较自由,常与廊、台组合在一起。
c、楼阁:中国古建中的多层建筑物。
(2)出示亭、台榭、楼阁图片。提出问题:从这几种建筑中,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答:造型:飞檐翘角(艺术美,功能散水)材料:木构造。颜色:红色、黑色、灰色(素、静之色)。
(3)讲授古建筑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从这些图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古建筑都有一个基本的构造,有谁发现了呢?谁来说下。
答:基本都是由顶、柱子、梁构建,而建筑都具有对称性。
由于地域形势的不同,建造的房子也各具特色,它们也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这些建筑都需要庞大的劳动力,足以体现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团结合作精神。
五、小结
中国古建筑样式繁多,从刚刚所看到的这些建筑中,你对它们有哪些认识?
六、作业布置与评价
1、讲授绘画方法。
认识了那么多古建知识,这些美丽的古建筑,想不想把它们记录下来?那应该要怎样用绘画的方式去表现呢?
A、出示古建绘画图;(抓住特征)B、教师简单示范绘画。
先画主体物——中景(古建筑)画前景、后景 着色(主体开始)
2、四人一组为单位,画一幅表现古建筑的风景画。每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进行评价。
通过小组活动,评选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古建筑的结构和与环境的联系,启发学生团结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板书设计
第三篇:第九课教案
第九课《阿长和山海经》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领会长妈妈这一人物形象。
2.了解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学习选取典 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品味细节描写。3.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了解课文围绕 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导语 :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除写了自己的老师寿镜 吾先生之外,还写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 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万个什么样 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板书标题、作者,(二)作者介绍 :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三)检查预习情况 : 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骇 掳 悚 煌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霹雳 烦琐 惧惮
二、自主学习
1、认真阅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 明确: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 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 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 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事。
2、思考:课文对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写得比较简单?为什么这样安排?
明确:略写了阿长的称呼的来历、“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令人讨厌的种种规矩、“长毛”的往事,详写了为“我”买《山海经》一事。略 写的那些内容能使人对长妈妈有个初步了解,她的外形特征,真实地反映长妈妈 的一些毛病,但这些并不能削弱对阿长妈妈的敬意,而详写买《山海经》一事,却令人对长妈妈刮目相看,在作者看来“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却能 够做成功”,我们可以想到幼小的鲁迅对长妈妈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三、精读课文,研读赏析 分角色朗读 6-17 自然段。思考: 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从对这些 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除夕哈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 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 过去的??。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 的,不然她也不会这样“切切察察”、不厌其烦地告诫“我”。
3.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时,又使 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有“伟大的神力”,从 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四、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师:这篇课文中,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生提出问题,师生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师补充: 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塞给“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样描写的?她的这一举 动寄托了她怎样的愿望?
生回答后,师明确: 文中写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 似的。摇着我的肩”。焦急的神态跃然纸上。而当“我”说: “阿妈,恭喜??” 之后,“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 里。”欣喜之态溢于言表。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正是这“磨 难”中,寄托着长妈妈 怎样善良真诚的愿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 在我的嘴里”。
五、拓展延伸 : 元旦的古怪仪式中,特别传神的是第二天清早阿长的惶急情景,这里只有动作和 神情,动作先是“将我按住”,再是“摇我的肩”,神情是“惶急地看着我”,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有丰富的潜台词,你设想一下,阿长心里最想说什么?
六、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2.教师结束语:
鲁迅笔下的长妈妈,她虽然多事饶舌,有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但 她真诚、善良淳朴、关心孩子,尽自己的可能帮助孩子,这样的人,怎能不让鲁 迅深深地怀念呢?
七、训练提升《导学案》
八、板书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
事情: 喜欢切切察察 睡觉摆“大”字 讲“长毛”的故事 买《山海经》
形象特征:饶舌多事 不拘小节 迷信但真诚、善良无知淳朴 关心爱护、热 情,善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 长妈妈给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指名回答)
长妈妈喜欢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无知、淳朴,关心爱护我。那么,长妈妈 还具有哪些性格特征呢?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二、自主学习阅读第 18-28 自然段思考 :
1、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指名学生复 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事情的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 经》。可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 海经》一直念念不忘。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 经》给“我”买来了。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小结: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 理,也表现了“残’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物原因。作者得到绘图 《山海经》 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 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3、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 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4、“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 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 的神力”?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6、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7、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8、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 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三、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归纳作答。明确
2、“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 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说 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4、为我买来《山海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 却能够做成功。
5、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 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6、明确问题五: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7、明确问题六:“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我给你买来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穿着新的蓝布衫”写一人普通妇女的打扮。“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写她对我的关切、爱护之情。“高兴”写为我买来了而高兴,可见长妈妈的仁慈、善良。“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写出了一个淳朴、热心、关爱孩 子的阿长。
8、“哥儿”的称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三 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但就是这么一个不 识字的人竟给我买到了《山海经》,所以当听了这话时,“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就显得真实自然,毫不夸张了。因此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 地展现了阿长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却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非常吻 合人物的特点。这部分围绕阿长的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性格特点写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 事,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善良、仁慈、关爱孩子的长 妈妈的高大形象。
9、画出文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比较前后有什么变化,这是一 种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 感情变化: 讨厌——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先抑)(后扬)提问:文中哪些地方抒写了作者这种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明确: 最后两个自然段,直接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之情。文章最后一句“仁 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正是作者深沉怀念的真实写 照。
四、质疑问难,课堂探究
1. 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2. 为什么文题是“阿长与《山海经》”,而文中却写了几件似和《山海经》无 直接联系的事?记叙文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 看法。中心思想贯穿着文章始终,是文章的灵魂。作者是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择材 料和安排材料的。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对表现中心意思有较大作用的,为了 突出重点,就要详细描述;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详 略配合得当,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 往往是记叙文中的烘托部分,没有略写,文章内容就会呆板,头绪就会不清,情 节就会不连贯。如果说详写是红花,略写就是不可 少的绿叶。如文中略写的 “我”不大佩服阿长的三件事就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画阿长这 个人物形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样看 待他们,请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六、训练提升 学生谈收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可以从描写方法、写作方法、基础知识、情感等 方面谈。
七、总结: 总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 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 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 己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怀念。
八、板书设计
感情变化:讨厌——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先抑)(后扬)
第四篇:第九课教案
第四单元第九课“人”字的结构
课题第四单元第九课“人”字的结构心灵的呼唤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重视交往,乐于交往。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学会交往。
3、知识目标: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了解交往需要被剥夺造成的危害。
重点: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如果交往需要被剥夺造成的危害。
难点:人类的众多需要只能通过交往来实现
教 学过程预习及答案“人”字结构形象的说明了什么?(答案:P70)情景预设
一、新课引入:
播放MTV《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教师引导:这首歌中哪句歌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教师:对于这句话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蕴含了什么道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九课第一部分:心灵的呼唤
(一)交往的含义(P70)人的结构(P70)
交往就是众在社会生活中因一定的需要而发生的相互联系。“人 ”字的结构:“撇”代表我们自身,“捺”代表他人,那么,没有他人的支持,我们自己也无法自立于社会。“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1、心灵的呼唤
(1)与人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如果交往得不到满足,就会导致心灵的孤独和精神的寂寞。
讨论交流:如果你是鲁滨逊,你的感觉是什么?
设想自己将在很长很长的时间内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过一种完全孤独的生活,我的感觉是什么?
(2)人的交往被剥夺的不良后果(P72)
(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和精神健康,甚至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P72《囚徒与小草》中的囚徒为什么会因为小草被拔而很快死去
这是他满足交往需要的唯一途径,也是他生命的支柱。失去小草使他失去了支
柱,完全陷入了致使的孤独与寂寞之中。
(3)对人非常重要的心理需要有哪些?它们都要通过什么来实现?(73)
(二)情境体验
1.在夜间独自行走时,你的感受是——————————————
如果有一个人陪着,你会感到————————————————
2.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你的感受是——————————————
3.如果没有父母、老师、同学的支持,你会怎么样?
由此可总结出: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等。通过社会交往来实现。故要重视交往、乐于交往。
生成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知道了交往是人类天性的需要,人类的众多需要只能通过交往来实现,如果交往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对人造成危害。
当堂检测
1.心理学家认为:安全的需要、爱的需要和被尊重的需要等都是人非常重要的需要,这些需要只能通过()来实现。
A.网络B.家长的帮助C.人际交往D.学习
2.“人”字的结构形象的诠释了人与人之间()关系
A.相互抵消B.相互依赖C.相互矛盾D.相互理解
教学反思
课题
2、发展的需要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离不开交往。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学会交往。
情感目标重视交往,乐于交往。
教学难点懂得无论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离不开交往。
难点懂得无论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离不开交往。
教学过程预习及答案思考:交往除了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的内在需要,还是人类自身和社会什么方面的需要?
导入:复习导入 教师:上节课讲了心灵的呼唤,为什么说交往时心灵的呼唤?
学生回答(略)
新课讲授
一、交往对个人的发展
课件展示:(1)狼孩的故事(P74)
学生讨论交流:狼孩会有哪方面的缺陷?形成这些缺陷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这些缺陷的原因在于狼孩没有与人交往的经验,没有获得人类的知识和智能,没有体验人的情感……
(2)马某的故事(P74)3个孩子智力低下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的生活能离开交往吗?
说明:即便生活在人类社会中,如果从小不与他人交往,也可能影响心理和精神的健康发展。教师总结: 由此可以说明交往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二、社会的进步依赖交往
教师:个人的发展离不开交往,社会的进步也依赖于交往,同学们知道有哪些国际交往给社会带来发展与进步的事例吗?
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
正是通过互相交流和往来,人类的文明成果—科学文化得以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推动了世界的文明进步;也正是有了全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才促进了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飞速发展。在现代,电话、互联网等通信手段以及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达,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而大大促进了全球的进步和发展,这些进步和发展又在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三、正常交往对中学生的意义?(P75)(有利于我们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积累经验,激发思维,锻炼能力,也有利于我们情感、意志和价格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我们道德、审美等素质的提高。)生成课堂总结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离不开交往。所以我们要学会交往,重视交往,乐于交往。
【课堂检测】
如果从小不与他人交往,就可能影响一个人的()发展
①知识、智力②能力、技能③情感④心理和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③C.③④D.①③④
有的父母抱怨现在的孩子有什么话不愿意跟他们讲,和他们的知心朋友却无话不谈,他们也说与朋友在一起是最快乐的事情。这表明()
①朋友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青少年渴望与同龄人交往和交流
③与人交往是中学生独有的心理上的内在需要④通过交往,能够实现心灵沟通,保持心情愉快。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教学反思
第五篇:家乡美
家乡美
化隆一中
高一(1)班 马心怡
家乡美,家乡美,最美是那柔柔的家乡水,水边的风儿轻轻吹,天空的燕子悠悠飞,远方的游子请你快回来。
——题记
美,是什么?美是一种心境,在岁月的洗礼下焕发的迷人的色彩。家乡,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虽然不是江南水乡,更没有名胜古迹,但是它在我心中的分量,真可谓无与伦比。
我的家乡没有黄龙的壮丽也没有九寨的秀丽,它是中国广袤大地上渺小的一粟,是中国西北内陆的青海省的一个小县城,也许有人会说这里经济落后,气候恶劣,但在我心中它是人间仙境,是最美的地方。
同许多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相比,这里虽然贫穷,但却有着大城市难以企及的空气质量,这里空气新鲜,氧离子多,是“洗肺”的最佳场所;远离了喧闹的街市,更是精神上的“净心、洗心”之地。人在都市待久了,各种纠葛、欲望难免使心蒙尘,所以,在这片净土,最宜修身养性。
我的家乡在高海拔地区,气温不是很高,所以这里也是难得的避暑盛地。春季是孕育的季节,一切都在萌芽阶段,都说“绿杨烟外晓寒轻”可我们这里有的不是杨柳堆烟,而是一片银装素裹,在新吐的嫩芽上面,覆盖着层层白雪,太阳出来,部分融化的雪在绿叶上凝着晶莹的水珠,好似一颗颗闪亮的水晶。真正农忙的季节是在初夏,那时候的家乡才算真正活跃了起来,人们在地里忙得热火朝天,太阳也不是很辣,这样的季节就适合忙碌了,更有许多大城市的人们纷纷来这里避暑。夏季的家乡呈现一片繁荣和欣欣向荣的景象。岁月随着时间慢慢地流走,不经意回头又走过了一个夏季,迎来了收获的季节。高原的秋季来得特别早,刚立秋,早晨便伴着点点凉意,初秋的晚风打得心有点发颤。独步街头,仿佛是一种无奈和寂寞;冬季气温骤跌,凛冽的寒风刮的脸生疼,所以在这时一家人围着暖暖的火炉喝一杯热茶是最大的幸福。在这个季节里,最忙的事要数扫雪了,一季要下好几场大雪,在晨曦中忙忙碌碌的身影在茫茫大雪中显得格外和谐,更有小孩子们在雪地里踩花印,有踩的像花朵的,有踩的像树的,也有踩的像车轮印,蜿蜒曲折,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一条金色的龙。家乡的四季,让家乡的人们都洋溢在幸福和快乐之中。
当然,作为祖国的一部分,经济也需要发展。而推动家乡经济发展的,首先要数拉面经济了,家乡的许多人都到外地开拉面馆,拉面已成为许多大城市的主食。要说旅游胜地,自然要是雄先林场和寺庙了,引得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家乡的美食更是独具特色,我的家乡是回族自治县,所以清真美食独树一帜,到别人家做客时,主人就会拿出回族特有的食物来招待客人,有金灿灿的馓子,甜甜的盖碗茶,香酥酥的花花(类似月饼),更有诱人的手抓羊肉让人垂涎三尺,坐在炕上,手里拿着羊肉,聊着家常,心中就无比满足了。家乡的一切都是那么惹人注目,如同家乡的人让人留恋无比。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家乡的人也因生活在大山里而有了像山一样的忠厚、朴实,人们都不会去攀比,邻里之间也互帮互助,如果哪家有了什么麻烦,大家也尽力去帮助。有次,我们邻居奶奶去世了,而她又无儿无女,所以我们大家捐了一些钱,连生活最困难的一家也捐了一点把那位奶奶埋了。虽说这是一件小事,而且大家捐的钱也不多,但却体现出了邻里之间浓浓的情意。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乡情是从古至今人们所难忘的,正是因为家乡的美,才会让远离家乡的游子对家乡魂牵梦萦。家乡的美,美在山水,美在美食,更美在人心。
指导教师:巴燕芳 ***
黄河颂·化隆情
2016感动杯作文竞赛 化隆一中参赛作文
高一(1)班 马心怡 指导教师:巴燕芳
黄河颂·化隆情
2016感动杯作文竞赛 化隆一中参赛作文
高一(1)班 姬青明 指导教师:巴燕芳
黄河颂·化隆情
2016感动杯作文竞赛 化隆一中参赛作文
高一(1)班 巴莉霞 指导教师:巴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