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案之二

时间:2019-05-12 20:36: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案之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案之二》。

第一篇: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案之二

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案之二 教学目的

1.复习前两首古诗,能背诵并默写。

2.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思想感情。3.有语气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2.难点: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上节课学的两首古诗。

1.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山行》,说说诗的意思。2.默写两首古诗,纠正错字。

二、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引入,激发学习兴趣: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两首写景古诗,表达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你们听,教师所背诵的下面这首诗,与前两首有什么不同?(师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感情比前两首深沉,是写思念亲人的诗歌)2.下面,我们就自己试着学习这首古诗,看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学生自学)3.你想向同学们介绍什么?(学生根据诗意,自由介绍诗意或有语气地朗读。)(1)作者:王维。唐代着名诗人,九岁就以文才出名,写此诗时年仅17岁。(还可让学生多做些介绍。)(2)题目:九九重阳节思念远在山东的兄弟。

(3)第一句;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人。

导: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独自一人?(板书:孤独、孤单)从哪个词看出作者是加倍地思念亲人?(板书:加倍、更加)导:为什么每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亲?(自己孤身在外,每逢过节时,看到别人全家欢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单寂寞,因此,比平时更加思念亲人。)(4)第二句:今天是重阳节,我想到了远在家乡的兄弟们登高插茱萸时少了我,一定很难过的。(5)有语气地朗读。配乐朗读。4.配乐背古诗。

5.十七岁的王维为什么远离家乡?过重阳节时,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展开想象,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学生思考后交流。推优给全班同学讲。(表扬学生的独特想象。)

三、阅读推荐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牧的《江南春》、李白的《山中问答》、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朱熹的《观书有感》。板书

课后小结

第二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教案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以及九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阅读训练及答案,下面聘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4、想象画面,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画面,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身在他乡,在重阳节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

教学过程:

1、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每当佳节来临,我们总会和自己的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可唐朝著名的诗人王维,却在重阳佳节的时候, 还孤独地在他乡苦读。此时,看着别人携老扶幼、开开心心地过节时,于是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今天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这首王维的思亲名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齐读课题。

1、师:读一读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诗人在重阳节的时候思念起了家乡的亲人。

2、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那种思念?

生:(忆)

3、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

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情感。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

1.今天就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跨越时空,一起走进王维少年时的心境。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读诗三遍,要把诗读通顺,把字读正确,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

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交流识字方法,同时在自己没有读懂的字词做上记号。

3、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由字及词,解决“不懂”。

4、重点指导:

(1)“异”——“异乡”“异客”

推荐识字方法:与形近字“导”区别

学生口头组词:异国、异地„„

师:什么叫“异国”?(其他的国家)那“异乡”“异客”是什么意思?

(2)“插”——“遍插”

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右半边的笔顺。

师:“遍插”到底插哪儿呢?(佩带于臂,或挂在腰上,还可以插在头上。课件出示。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在重阳节这天,大家在头上插上茱萸,登上高处,据说可以辟邪,消灾。)

5、师:再读古诗,借助书上的注释和大家讨论后形成的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

(一)想象“独”,体会“思亲”

1、师:读一读,想一想:诗中第一行,短短的七个字,却出现了两个“异”字,你感受到什么?

生:“孤独”

师:回答的真棒。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当时的唐朝首都长安,走近王维当年的生活,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课件出示)

走在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感到

路过大院时,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感到

出门远游中,携老扶幼,欢声笑语,而他感到

2、师:诗人的心中在想什么呢?

生:“思亲”

3、指导朗读:是呀,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于是诗人才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

(过渡语):读的真好,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幅画面,现在我们来读一读第二句诗,这里又让你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4、全班交流:

师总结:在重阳佳节里,家家户户共庆团圆。此时的诗人却独自走在街头,目睹周围人家的其乐融融,诗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家乡的亲人。此时,你能用诗里面的几个字来说说他此时的心情吗?

生:“倍思亲”

师:你太了不起了,这么快就知道了答案。现在我们就一起把刚才自己想到的画面与大家分享,让我们再次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体会诗人的内心感情。提供句式:(课件出示这三句填空)

当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对着空中高挂的明月,只能用这样的诗句遥寄对家乡亲人的想念:“__ __”

当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远在异国的海外游子,怀着对家人的无尽思念,用诗句来说出他心底的思念之言:“__ __”

当重阳之时,看着人家举家团圆,诗人不由地说:“ ”

齐读第二句,之后连读前两句。

(二),想“少一人”,体会思乡之情

(过渡语):读的真好!我们再自由地读一读后两句,此时你又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

1、师:你说的真不错。就在这样的孤独中,王维想起了以前在家乡读书的时候。(课件出示)那时候,自己也会在重阳节时,和兄弟们一起插上茱萸、登上高处,可如今兄弟们站在高处,却少了一人,少了谁呢?

生:王维。

2、假如此时你是王维的兄弟们,看着王维不能和他们一起庆祝,你会感慨地说什么呢? 生:“少一人”

3、我们再静静地默读,想想这幅画面最不完美的地方是什么?

生:“少一人”

4、指导朗读:“少一人”是诗人此时最大的悲伤,让我们带着这种悲伤,一起来表达诗人心中无奈的呐喊——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齐读

(三)指导背诵,情景交融

师:你们读的让老师都感到深深的悲伤。可现在正碰到重阳佳节,秋阳高照,遥想此刻兄弟们一定在身上插上茱萸香草了,一定在饮菊花酒了,一定在登高远眺了,你们可知道,我——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此时此刻,我仿佛听到了兄弟们的欢声笑语,他们也一定正惦念着我,我的心里又多了一丝安慰。“遥知——”

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师:“遍插茱萸少一人”,唯独少我一个人啊,怎能不让我——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齐读全诗感悟。

背诵古诗。

1、师:学完整首诗,我们再来看看“忆”,此时的“忆”还单单只是回忆吗? “忆”翻译成什么意思才更为贴切?

生:思念

师:非常准确,所以在诗的正文中诗人就用了一个什么字?

生:思

2、师:太棒了,“忆”和“思”原本就是一组近义词,都是指思念。既然诗人如此思念家乡的亲人,为什么不回去呢?课件出示:王维,唐代大诗人,十五岁就离开了故乡到长安读书,到二十岁考中进士。这段时间,他一直漂泊在外,孤零零地在异地生活,自然会产生浓厚的思乡之情,尤其在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加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3、师: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此时的思念就似美酒一样,越酿越醇,于是才写出这首思乡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才诞生了思乡的千古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是啊,古往今来,怀乡思亲的人们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两首:出示《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泊船瓜洲 杂 诗

(宋)王安石(唐)王维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假如你有亲人在外地工作,你能用一段话说说你对他的思念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一、我知道。(选出正确答案,只填序号)

1.农历九月九日是()节。

A.端午 B.清明 C.重阳 D.中秋

2.山东是指()

A.山东省 B.华山以东C.山的东面

3.异乡是指()。

A.山东 B.他乡,外乡 C.不同的家乡

二、咬文嚼字。(解释下列字在诗中的意思)

1.倍:____________ 2.独:____________ 3.遍:____________

4、逢:____________.5.忆:____________

6、遥:____________

三、登高望远。(填空)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_______ 的思念之情。

2..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之情,曾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四,找朋友。(连线)

1.端午节

A.菊花酒

2.中秋节

B 月饼

3.重阳节

C 汤圆

4.元宵节

D 粽子

参考答案一、二、1.更加 2.独自 3.都 4.碰到 5.思念 6.在远方

三、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游子思乡

第三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古诗两首》导学案

编写人: 高彦霞审核组长:孙伟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温馨寄语】谦虚使人进步,做认真学习的好少年!【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会认“忆、异、逢、佳、倍、插”6个生字,会写“忆、异、逢、佳、倍、遥、遍、插”8个生字。

2、通过小组合作读、赛读、表演读等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会背诵古诗。(重点)

3、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乡的旅人对家乡亲人的思乡之情。(难点)【学法指导】

1、结合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知道每一句诗的意思。

2、采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学法会说诗意。【知识链接】

重阳节: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在我国古代思想中,“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做“重九”。汉初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东汉时,民间又有了重阳登高的习俗,“重阳节”因此又叫做“登高节”。【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给下面的字注音。

()()()()()()()促忆异逢佳倍插

3、看拼音写词语。

cù jìnxiānɡ fénɡjiā bèiyǎo yuǎnchāyānɡ()()()()()

【合作探究】

1、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说一说词义。

2、师生共同理解每句话意思。

3、这首诗哪些句子最能表达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请有感情地读一读。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请和同学交流一下。【拓展延伸】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思乡之情的诗,和同学们交流交流。

2、结合课文插图,想象《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描写的画面,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讲一讲,演一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从中懂得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当堂检测】

1、我会填。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代诗人写的,诗中有一句千古流传的诗句是。诗句表达了作者感情。2),遍插茱萸少一人。

2、说出下列诗句的含义。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四篇: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隆昌大南街小学

张银平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感受诗人的孤独忧愁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读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好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家乡是出门在外的游子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思乡思亲的千古绝唱。今天让我们细细地来品味一首王维的思亲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请孩子们打开书,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巡视)

2、抽生读,纠正错误读音

(学生如有错误,师直接纠正,并让其再读,直到读准读通为止)

三、再读古诗

1、学生齐读。

(师过渡:请孩子们默读古诗,这次老师对你们的要求加大了些难度,请看屏幕上的自学提示)

2、学生自学,投影出示要求:(课件)★读:读熟

★看:看图、看注释,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 ★说:读懂了什么?

(注意第二个要求中的看图,看注释,这是我们理解诗意的好方法,我们要学会看图看注释哦)

3、理解诗题的意思

(1)师指着诗题,问:你学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重点理解“忆”、了解重阳节的风俗习惯、区别课题中的“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兄弟”是指亲人和朋友)(2)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3)师:把这份思念带进去,齐读诗题,注意语调低沉点,缓慢点。

四、理解诗意 读中悟情

(一)出示第一句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齐读这两句。问:你学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独:独自一人。异乡:别人的家乡,他乡。异客:在异乡做客。诗人王维可不是在异乡做客吃美味佳肴,而是孤零零一个人去求学,所以这里是说他在异乡漂泊的意思。佳节:在这首诗中指重阳节,现在指所有每好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倍思亲:加倍思念,原来只有五分想念,现在变成十分想念,形容十分想念。)

2、你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么?

3、和同桌相互说说

4、师情景导入:

(1)补充资料:诗人王维十五岁离开故乡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他一直漂泊在外,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异地生活,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到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在长安创作的。写这首诗时正好是重阳节,你知道他写这首诗时是什么感受吗?(孤独忧愁)(板书:孤独忧愁)来,你把这种感受带进去,读读这两句(抽生读)师问:孤独吗?谁再来读?

(2)师:我们像他那样读,把诗人的心读得再沉一点,再愁一点。(生齐读。配乐)

(二)出示第二句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课件)

1、齐读这两句。问:你学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

(遥:遥远。知:知道。遍:指大家。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辟邪。讲到茱萸时点课件)

2、你能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么?

3、师适时讲解:有时,我们理解诗意,不一定都按诗的顺序进行理解,有时候也需要调换顺序理解。如:遥知意思是诗人知道远处的意思。谁能再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同桌再相互说说

4、师情景导入:重阳节,兄弟们都登高插上茱萸,可是却单单少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王维)刚才兄弟们插茱萸的画面是他看到的吗?(不是)那是他——(心里想的)他在想什么?(想念亲人,想念家乡)板书:想念亲人想念家乡)

师:是呀,他太想念亲人,太想念家乡!痴痴地想,想得都快哭了。谁能把这种想念带进去,读读这两句(抽生读)我们像他一样,也来读一读(配乐)

(三)说全首诗的意思

谁能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说,老师带着他说)

(四)情景渲染,再读古诗

1、王维独自一个人在长安漂泊,举目无亲,孤单寂寞。长安都城的繁华,更加深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当身边的人成群结队出去看热闹的时候,他却只能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家里,想亲人,想朋友——让我们再读诗

当别人家亲朋好友欢聚在一起过节的时候,他却只能一个人坐在窗前,静静地望着远方——让我们再读诗

2、师:孩子们,此时此刻,你就是王维,你一定有很多的心里话想对自己的亲人说,你想对妈妈说什么?你想对朋友说什么?你想对兄弟们说什么?(预设情景:生: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好想你啊!我好想回家。师:好,把你对妈妈的想念带进去,读诗。)对别的亲人说的话,也可以让学生带着感情读。

师:王维想念着亲人们,而亲人们也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王维,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全都浓缩在这短短的四句诗中,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吟诵(配乐)

(五)背诵全诗 孩子们,有没有信心来背诵这首诗?好,我们来背背,背诵时,注意有节奏、有韵味。

五、拓展思乡诗。

虽然间隔了1200多年,然而,当我们今天再次读起这首诗的时候的时候,依然是那么感动,这就是经典,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孩子们,从古到今,曾有很多诗人写过思亲的诗。老师选择了几句思乡的诗句送给大家,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思乡》曲中,去感受王维那深深的、悠悠的思乡情。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孤 独 忧 愁 想 念 亲 人 思 念 家 乡 2011、9

第五篇: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9、古诗两首

执教人:陈 露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古诗朗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2、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呢?(解诗题、知诗人、晓诗意、悟诗情)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古诗《夜书所见》,它是我国宋代诗人叫叶绍翁写的。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夜书所见》。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材料、解题

1、课文挂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朗读诗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将夜晚所看见的情景写下来。)

3、简介诗人。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

们所传诵。

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指名读: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和诗的节奏。

(1)后鼻韵母:声、江、上、风、情、灯、明

翘舌音:声、知、儿、织、深

(2)节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容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3、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师指导:诗的感情都真挚深沉,在读的时候,语速可舒缓些。诗的后两句感情明显有所舒解,读的时候,语气较前两句可以明快一些,最后一句的语调可以上扬。)

5、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趣味活动。

1老师说出句子的前两个字,学生答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读某句诗,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六、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促、深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七、课堂小结。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八、作业设计。

1、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见: 梧叶挑促织一灯明听: 寒声孤独、寂寞

感: 动客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2、背诵自己知道的思念故乡的诗,如:李白的《静夜思》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交流自己课前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4、走进作者。

二、初读感悟。

1、提示朗读古诗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播放录音,学生边听录音读古诗,边用笔画节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合作学习。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五、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这时候,“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那里插满了茱萸,只是少了一个人。)

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5、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六、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书写生字。

七、课堂总结。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八、作业设计。

1、联想自己的父母,用“妈妈(爸爸)我想对你说”为题目,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思念关心之情,课后交流。

2、背诵古诗。

3、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每逢佳节倍思亲

(思念家乡、亲人)

课后反思: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想一想夜书所见,是指诗人在做什么?书指什么?有的人说那个人在看东西把这些东西当成书,这时我让学生看图然后再反复读课题,指出书是写,那个人把看到的写了下来。而这两首诗的难点也就是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不太好理解,因此我让学生再看图联想明月,独自一人,江边静静的夜这些会让人想到什么,学生都说会想到自已的家。再让学生朗读古诗,从古诗中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学生再反复读诗句并结合注释,很快就明白了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也好懂,但却是倒装句,为此我先让学生读最后半句“夜深篱落一灯明”结合图学生很快明白了,但夜那么晚只看到灯又看不到人,那个人只能猜想了,再看上半句学生就马上能理解了。

下载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案之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两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案之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赏析王维少年时这首诗大概作于漫游洛阳、长安等地期间。前两句写自己在节日里思念家乡的亲人。后两句写兄弟们重阳登高也在思念自己,表达了对家乡亲人......

    【演讲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们是小组的代表。今天将为大家介绍的古诗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范文模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范文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实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合集]

    【实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范文大全)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导入 1、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信同学们都能背诵出这样一首古诗《静夜思》。(出示诗题) 生背古诗。 你知道诗人想通过这首诗表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一、意境渲染,课前铺垫同学们,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曾留下许多思乡思亲的千古绝唱。看不够的家乡景,念不完的家乡人,写不完的还是家乡情啊! 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情感,体会王维思乡、思亲之情。 学习重难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