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五步探究”教学法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五步探究”教学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鱼”者,知识也;“渔”者,技能与思维也。也就是说知识的主要价值存在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有善于思维的人,才能将知识灵活地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才能实现知识向智慧的转化。教学虽然与知识密切相关,教学虽然负载了传递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任务,但教学的根本目的,却不在于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在“使用”知识、“欣赏”知识、与知识 “打交道”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实现问题解决。因此我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设计并实施了“五步探究教学法”,即每堂课的教学分为五个步骤:自学探疑――启迪释疑――问题探究――综合训练――归纳总结。
一、自学探疑――思维的基础
每学习一节内容,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学生自学时,教师列出自学提纲,交代本节学习的重点,提出本节学习的难点,然后让学生读课文,完成自学提纲,要求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使学生通过自读初步了解本节课要学的内容与结构,并能口头或书面提出疑难问题。
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学,这是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一个重要环节。没有这个环节,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听讲的地位;有了这个环节,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观察学生怎样学习课文章节及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难之处。以便在“启迪释疑”环节中对学生作具体的引导与启示,又能从学生的质疑中得到启发,从而验证教学设计的正误并及时加以调整。“自学质疑”这一环节不仅为“启迪释疑”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学生集中注意力,自己动脑、动手、动笔读书的良好习惯,逐步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同时,要求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开启自主思维之门,召唤学生自我感觉受、自己加工信息、主动创造的能力。
二、启迪释疑――思维的启发
对学生的自学情况必须检查,及时反馈。否则,学生无法判断正误,不仅知识难以准确化,而且也会挫伤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启迪释疑”这一环节是教师检查自学和吸收反馈信息的过程,也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好机会。
在“启迪释疑”这一环节中,教师将课文内容列为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识记内容一般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对于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的理解层面上的疑难问题,教师也并不是有问必答,有的作出明确解释,有的只提供解答的线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寻找答案;有的让学生讨论切磋,统一认识。教师将疑难问题纳入自己的教学程序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全体同学共同研究解决。对于运用层次上的疑难问题,教师可用一到两个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操作,并在思考与操作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技能得到提高。
在“启迪释疑”这一环节中,学生应该有自己的见解与评判,教师学生之间应该可以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与对话,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向教师的知识和见解进行挑战和质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拓展思维的宽广度,不断超越自身。
三、问题探究――思维的扩散
问题探究是指学在“自学探疑”和“启迪释疑”的基础上,在学生思维得到一定启发的基础上,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研究、归纳、总结,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在和谐、平等、热烈的环境中思维得到扩散。在“问题探究”这一过程中,必须打破三种思维定势,即:由教师中心而造成的思维中的权威定势;由书本中心而造成的思维中的惟书本定势;强调统一性,忽视个性而造成的思维中的从众定势。让学生的思维在自由的空间里自由翱翔。
在“问题探究”这一过程中,教师在提问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所提出的问题是否有适度的难度?第二,所提出的问题是否针对了具体的学生?第三,学生对问题应答之后是否有必要的反馈?第四,所提出的问题是否真实?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善于捕捉学生思维上一闪即逝的灵感,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欣赏,从而激发学生的敢想、敢问、敢说、敢议、敢做的精神,让学生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最大的张扬。
可以说,“问题探究”这一过程是“五步探究”教学法的关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忘记书本,忘记老师,忘记自我,做到无我境地,忘记一切定势,做到此时“无招胜有招”。
四、综合训练――思维的锻造
“综合训练”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使知识具体化,形成新的技能,促进学生的能力和智力发展,是进行思维训练的环节。
在“综合训练”这一过程中,训练题要由易到难,尽量精简,突出教学的重点,展示章节的难点。要尽量使题目生活化,具体化,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思维对生活化、具体化的问题进行操作,从而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
五、归纳总结――思维的归纳
这是指导学生巩固学习效果的一环。可以让学生对照自学提纲,看看哪些内容弄清了,哪些内容尚未弄清;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所学所得进行归纳、总结、深化和提高,将零散的知识规律化、定理化,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此阶段还可以将第一阶段中教师列出的自学提纲知识表格再次打出以辅助学生归纳课堂知识同时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五个步骤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前后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五步探究教学法” 在组织教学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教材实际加以变化。总之要因材而异,灵活运用。
第二篇:“探究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采用“巧妙设计问题”“引导积极探究”的方法,从实际教学中举典型事例,让探究性的地理问题设置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功效。
关键词:探究;地理探究问题
地理课堂上,让学生探究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已成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本人从教10年,对此很感兴趣,本文对应设置与提出怎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探究能力,谈一点初步设想。
一、反思现状
一是设计地理探究问题的水平有待于提高。
教师提出的问题很简单,是“知识呈现型”问题,这样的问题没有水平,逻辑性也很差,应该提出具有发现型问题和创造型问题。
二是教学手段简单,采用“满堂问”。
一般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简单的回答。学生按照教师设计的问题解答问题。教师偶尔提出的问题不具体、不合理,让学生无从下手,无从探究。有时提问时机不恰当,只是在枝节问题上小打小闹,对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却视而不见。而教师的评价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可能批评学生答案不标准,而对其中的“亮点”“闪光点”却视而不见。
三是学生思维僵化,缺乏自主探究。
学生很少会从已知条件出发,提出发现型问题,甚至是创造型问题。发现创新的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得不到应有的升华。反思现状,地理问题的探究需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方能冲破黑暗,迎来黎明的曙光。
二、提升思维能力
为了使探究教学成功,教师探究意识的建立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关键。为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生成提问的思维,努力提高思想、文化和能力素质等个人综合素养,使地理问题的探究性设置朝科学、巧妙、实用、高效的良性方向健康发展。
A、巧妙设计问题
1、平等意识,心中有学生。在教师心目中,任何学生都是有特色、有个性、有思想的鲜活个体。教师要尊重、重视和了解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中,了解学生的所有,教师要充当问题的探究者和学生一起思考、探究问题。
2、情境意识,激发思维。教师要结合实际,利用校外教学资源,与社会密切联系形成开放式教学体系,开拓学生的视野。创设提高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学习如果发生在有意义的背景中,才会有效;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新旧知识发生矛盾,产生联系、困惑、问题,发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积极想向、勤奋好学。
如在“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一节教学中,在导入阶段,本人先通过屏幕设计下面两个问题:(1)在北半球,有大量的氟氯烃的生产与使用,氟氯烃过多会造成臭氧空洞,但臭氧空洞却会出现在南极上空,为什么?(2)(展示几个不同时间段内的卫星云图)我国大陆高空的云总是自西向东运动,为什么?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设置,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在学生思考,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这些现象都与全球性的大气运动有关。因此,学生集中全部注意力,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
3、激发兴趣,培养情感。在探究性教学中教师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从知识的结合点、迁移点、应用点上去寻找,使学生在这些“点”上,探究出某种超凡脱俗的结果。
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教学中当学习了锋面与天气后,那日是11月6日笔者设置一个问题:国家气象局预测“11月8日前后冷空气将袭京城”预测未来8天北京的天气趋势:11月6日―13日?该问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是有用的地理、是生活中的地理。把学到的知识得到了运用,这种成功的乐趣激励着学生不断地探究与尝试。
B、引导积极探究
1、连续设问有梯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探究过程。教师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联结点和关键点设问,组成有梯度的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由浅入深地发现知识的本质和本质联系。
例如:学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一节课中,本人设置了如下思考题,让学生探究:
一、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
(1)如果地球不自转,画出赤道与北极间的热力环流?思考:这个热力环流能否维持?原因?(地转偏向力)
二、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
(2)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到高空后做什么样的运动?在高空向北流动的气流刮什么风?
(3)在0°―30°N近地面形成了什么气压带?近地面空气怎样运动?
这三个问题逻辑性强,环环相扣,通过师生共同思考与探究,让学生自我总结出低纬环流的形成过程,让后再依此推断出中、高纬的大气环流过程。
2、解疑方法多元化。设计的地理问题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避免将学生思维框住。
例如,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课
(一)锋面系统与天气”教学中本人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展示冷锋天气图与暖锋天气图,观察比较两种锋面异同?这个问题需要观察与思考的结合、比较和分析的相结合。
3、释疑结果有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和能力不仅是探究的目的,更是激发出独到的见解、设想及做法的条件,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然后去激励学生不断思考。
探究性的地理问题的设计作为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窗口”,是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基础。只有设置的问题巧妙实用,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准确地引导学生回忆具体的知识或信息。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探究性地理教学遍地开花,为我们的地理教学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 2001年月
[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11月
第三篇:小学古诗词“五步教学法”探究
小学古诗词“五步教学法”探究
摘要:小学教材从第一册至第十二册都选编了部分名家的古诗,这些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情深意长。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古文学的兴趣,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丰富和美化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美好的情趣,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关键词:小学
古代诗词
教学法
探究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106
小学生语文课程标准将颂读古诗词列为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熟练背诵80首古代诗文。如何使学生体会到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思想美是当前众多语文教师在一直探索的问题。在近年的教学中我摸索出了古诗“五步教学法”,现介绍给同行朋友,以求共同探究提高。
概括说来,古诗词教法分为五个步骤,即解题知背景――初读明诗意――诵读悟意境――品读明诗情――想象论古今。下面以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第一步解题知背景: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古文学中的诗词部分是前人留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诗词有其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渊源,距离小学生年代久远,他们学习起来理解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通过网络、图书查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引入课题后,先让学生交流作者生平、写作背景、题目的含义,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这就为学生诵读理解全诗扫清了障碍,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先让学了解杜甫一生历经盛衰离乱,饱受艰难困苦,写出了许多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他的诗作被称为“诗史”。《房兵曹胡马》作于开元二十九年(741),正值诗人漫游齐赵,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取的精神。题目中“房”是姓,“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房兵曹不详为何人,“胡”指古代西域,“马”西域盛产的汗血宝马。
第二步初读明诗意:该步骤侧重点放在读准、和对诗歌大意的领会上。教师要环环相扣,把握住如下九个环节。
范:教师要做好朗读提示,先示范朗读,并以充沛的感情读出诗的节奏、韵味和音乐美。
划:教师范读时,要求学生动笔边欣赏边用“/”画出节奏停顿的地方,标注出不懂的词句。
读:让生自由朗读,然后采取指名读、小组轮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诵等形式,让学生灵活地诵读古诗。
评:各种形式诵读后,让生自评、互评、师生点评,诵读优秀者予以表扬和掌声鼓励。
纠:学生诵读评论后,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断错的句子等内容,提示“通假字”和多音字。
解:教师对于一些难解的字词、省略的词、倒装句,引用的典故、神话故事点拨解释,但不宜过多过细的讲解,以免造成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议:学生以自学、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尝试讲解诗词的大致意思。
讲:在学生自主讨论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每句诗的诗意。
点: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对关键词句(诗眼)适时进行点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诗的精妙绝伦之处。
如在《饮湖上初晴后雨》《出塞》《浪淘沙》中分别引用了“西子”“飞将”“牵牛织女”的典故,在《出塞》中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教师应加以指导更正,以便于学生理解诗意。
第三步诵读悟意境:大部分古诗词诗中附有图画,画中有景,情由景生,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这就要求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头脑中一边想象诗中的景物画面,一边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感悟。这一步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只起指导、点拨、监督的作用,对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纠正。背诵形式可采取抽查、小组背、全班齐背、配乐诵读等方法。如背诵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学生背诵时,可以边背边想,在头脑中勾勒出一幅“游子思乡”的秋日晚景,在初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加以细细揣摩、感悟。
第四步品读明诗情: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进诗人,走进诗词描绘的景物中,抓住诗眼,反复品读诗文,弄明白诗人写作的目的,体会诗人所要抒发的浓厚情感,达到情感共鸣。此时可以让学生把体会到的情感写出来,或者在全班交流,把品读活动推向高潮。
如有位学生诵读《出塞》后向同学讲:诗歌前两句从回顾秦汉以来战火纷飞无数征人战死边疆未能回还的历史,联想到了眼前胡地边塞,战火连绵的残酷现实,表达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第五步想象论古今:古诗词既有旺盛的生命力,又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有的诗重在抒怀言志,有的诗重在针砭时弊,有的诗重在蕴含一个深刻的哲理,有的诗重在展现人民劳动生活的美好场面……完成以上四个环节之一,学生已尝到了学习古诗的乐趣。最后一步可以在课堂上拓展,也可以布置在课后完成,让学生联系历史和现实,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写赏析词,使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受到熏陶、得到升华。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会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深厚兴趣。这一环节可视学生的学情而定,不易千篇一律。如学习《题西林壁》后,学生悟出了一个朴素的哲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结果不尽相同。我们要学会从多个角度观察分析问题,就会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当然,“五步教学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有时教师也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比如城市和农村的学生、优等和基础较差的学生而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五步教学法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五步”教学法
(新授课
讨论稿)
为推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促使教师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与方法,我们总结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五步”教学法,即热身复习、新知呈现、趣味操练、巩固拓展、总结作业反馈。此模式的探索实践旨在为广大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方向,从而全面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热身/复习
Warm-up/ Revision 本环节就是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师生对话、TPR活动、值日生报告、自我介绍、自由会话等各种形式,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使学生具备必要的认知前提,保证新知学习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建议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1、热身活动,目的明确。也就是说教师所设计的温习旧知识的内容要有目的性,要为本节课或本单元的目标服务。形式要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尤其要紧密结合教材的内容。
2、温故内容,铺垫扎实。教师不要急于进行新知的学习,温故过程切不可如蜻蜓点水,随意问答几句,要扎实铺垫,为新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主要形式有:Sing songs、Say a poem or chant、TPR、Greetings、Free talk、Play some games(eg.memory test)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热身活动,热身活动的时间长短,可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教学内容而定。
二、新知呈现
Presentation 这是一节课的主干和重点部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采用实物、图片、简笔画、肢体动作等直观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使语言教学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趣味化,让学生爱学、乐学、知学、善学。在讲解新知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突出目标,组织教学。要求教师在设计每一步教学环节时都要考虑目标,服务目标,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直达目标。
2、利用实物,充实教学。教师要尽可能地体现直观性教学原则,尽可能多 1 地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如在PEP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当教到My Family 时,教师和学生都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当作教具,教师还特意把自家的全家福放大贴到黑板上进行教学,这就很真实、很生活化。
3、运用简笔画,美化教学。简笔画的特征是简单、快捷,以最低的教学代价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运用图片固然好,但费时费力,而运用简笔画即生动、直观,又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因此在教学中应大力提倡这种方法。
4、肢体语言,优化教学。在词汇、会话或字母教学中都可运用肢体语言,教师和学生同做,手动、口念、脑想,真正达到口、手、脑并用,调动各种感官,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三、趣味操练
Practice 这是巩固新知的阶段,也是开展游戏活动的好时机。经过新知学习,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必须通过练习来消化,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可以使枯燥的练习变得趣味十足。如开火车、找朋友、抢答竞赛、角色表演、Guessing Game等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在此环节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操练的范围要广,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游戏操练范围越广越好,不要一两个人做,让全员动起来。为激励全班学生参与可将头饰或名片卡贴在黑板上采取学生集体表演的形式进行;如只有两个人物,可采取全班对半或男女生集体表演的形式,三个以上角色的,可以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练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常见的方法有:传声筒、说说做做、说说猜猜、词汇接龙、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抢夺红旗等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2、操练的形式要多样。如在师生之间、同位之间、男女生之间、前后排之间、左右排之间操练等各种形式交互使用,丰富操练形式;游戏操练形式也可异彩纷呈。因此教师应不断收集游戏、设计翻新游戏。
3、操练中的课堂评价要及时跟上。其实评价是贯穿于一节课始终的,只不过在这个环节体现得更充分一些。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友好地点头、骄傲地竖起大拇指、一句简短的话语(如Very Good!Cool!Great!Super!Wonderful!Clever!Good job!Well done!)等都会使学生有如临春风、如沐春雨之感。
4、操练中注意纠正发音错误。
四、巩固拓展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拓展运用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环节,是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时机,是学生兴奋的环节,学生在这个环节里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创设恰当的情境或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或类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掌握语言,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本环节关注以下几点:
1、倡导任务型教学思想,培养能力。学生在执行教师设置的明确任务过程中,通过调查、实践、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发展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2、创新思维,升华认识。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愿结合,更换人物自编对话表演,培养学生思维、想象及创新能力。
3、学科融合,体验交流。提倡教师能融合学科内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在学习完“家庭”之后,动手画画家人的画像并作介绍;学完了“家居”后,也可设计自己未来的家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种英语课与手工制作课、美术等课的融合,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在做中学的理念。
4.合作交流,汇报表演。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竞争的学习意识,学生在与他人合作表演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操练,发扬了团队精神,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了英语学习的乐趣与效率。
在本环节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拓展语言,即根据情境的需要充分利用所学语言,包括过去所学的知识以及新学的知识,进行大量的交际运用,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与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形式有:表演课文、改编对话、调查采访、情境表演、话题讨论等。
五、总结/作业反馈 Sum-up/ Homework 总结尽量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法。最好让学生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最后教师再作补充。总结环节要起到一个归纳梳理的作用,不能流于形式。除常见的机械性的作业外,教师应多布置一些动手操作、说说做做、调查、特色作业(如单词卡片、英语小报)等形式多样的作业。
这种模式与方法有待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分析、总结、调整和创新,积极主动地进行小学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从而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完善和更富有生命力,全面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五步教学法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五步四点教学法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务培养,新课程改革是在学生积极学习过程,主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注意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度和审美情感。从㈠识字与写字。㈡阅读。㈢写话。㈣口语交际。㈤综合性学习。等重点作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使学生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练好语文基本功。
一、激趣导入,乐于探究(找出问题)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兴趣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开端,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要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中来,教师要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积极参与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来。例如:在教学《黑板跑了》一文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黑板”会跑吗?想不想知道这块黑板是怎么回事?这样就把学生学习求知欲望带入自主追求学习动力。
二、设疑导入,独立探究(分析问题)
所课独立探究就是根据学已有知识自己去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发现,去再创有关语文知识过程。学生学习知识是主动构建知识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去接受外界
剌激,学生原有知为基础。对新知识探索加以理解由此构建起新知识意义,教师无法去代替学生的思维,更代替不了几十个学生思维差异,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是在于获取新知识,更在在教学过程学科学习方法,而增加学生自主能力,创新精神能力。
在独立探究过程中,把探究的自由让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活动方案,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思考方法,在研究中获取知识。
例如:在《母亲的恩情》一文中,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样对父母的?说说母亲在你们生病时,遇到困难时,父母怎样对你,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三、解疑导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方式有三种:一种同桌合作探究;二是小组合作探究这种方式让学生集思广益,思维百科,思路开阔,分析透乇,各抒己见,让学生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题?结论更准确;三是大班集体探究对关键问题,师生面对面,切不可搞答问或对话形式,要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在关键处加以指点、导拨,要避免师牵着学生走。
四、升华方法、实践探究(实际检测)
这既是对探究成绩巩固,对探究效果检测,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策略,检测问题的多样性,教师据教材和学生、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学习目标,用几句简明的话给学生交待清楚,然后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让学生明确本次的学习目标,要掌握什么,怎么学,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教师学生有疑问不能解决的地方给予适当点拨就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五、及时评价,引导探究(理论总结)及时而有效的评价,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持继推动力。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一是对学生独立探究,合作发现,实践运用等评价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二是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过程进行反思,获取新知的语文教学思想方法和策略,以提高解决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这种五步教学法,从学生心理发展出发,层层深入,不仅关注学生个体发展,也关注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共同发展,不仅注重探究过程,更注重探究学习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学生灵活运用,到自己教学工作中。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五步四点教学法
王家寺小学:马婧婧
2015.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