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景阳冈》教学设计
《景阳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景阳冈》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安排在《将相和》《草船借箭》名篇之后。这一组课文都是选自我国古典名著,《史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是我国文化长河里的璀璨明珠。编者的意图是想通过阅读这几篇文章,让学生学习怎样品读人物形象,从而激发他们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和愿望。
《景阳冈》是在原著的基础上改编的,有删减,但语言保持了原著的风格。
学情分析:
学生都已读过了《景阳冈》,本班老师已将此当作略读课文进行了教学,《水浒传》(青少年版)作为我校“阅读考级”中的必读书籍,大部分学生都已读过,有的学生也许看过《水浒传》的电视剧,听过主题曲,因此,学生对武松,乃至对于《水浒传》整本书都有一些了解。学生最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喜欢他们的绰号,喜欢他们作为英雄的事例,但对人物的认识缺乏立体感,缺少辩证观,是单一的,扁平的,更不懂得联系历史背诵来理解人物性格。
教学理念:
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基于学生对小说中人物的较为浅层次的认识这一点,我想从人物入手,引导学生认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综合性,多面性,从而由自己心中一个单一的扁平的人物形象变成作者笔下的立体的饱满的人物形象,更而能够有一点点思考,作者为什么将英雄人物的普通的甚至是残暴的一面写出来?“农民起义”的“农民”有什么样的特质?以至于,等他们长大一点再来读《水浒传》时,就会思考,这次农民起义为什么失败了?孙绍振说:“在《水浒传》原著中,梁山英雄的投降不是像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那样,在军事上面临败亡,恰恰是在军事上获得节节胜利之时;不是在败亡前夕组织上发生分裂,而是保持了组织上的完整走向投降的。《水浒传》的作者特意安排了他们主动投降的特点,让它套上英雄主义的光环。”
那么施耐庵在写人物时,既写了英雄的一面,又写了普通人的一面,甚至没有抹杀英雄的残暴性,这也正是《水浒传》这本小说成为了经典名著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于是,我分三步设计教学过程。第一步,在原有的基础上,朗读武松打虎的经过,体会武松神的一面。第二步,阅读文章中武松打虎的其他部分,发现武松凡人的一面。第三步,阅读原著中写武松的章节,感受武松英雄残暴性的一面。
这堂课上完了,学生是否被激发了读整本书读原著的愿望呢?激发到什么样的程度呢?要问问学生才知道,或者看他们后续的阅读情况才知道。
学生对小说中人物的认识有了辩证的思考呢?可以确定的说,有。因为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也是一个学生很少甚至没有去思考的领域,今天,我引导他们往这个方向去了,从课堂的表现来看,部分学生悟性很高,我非常期待会对他们阅读小说有所帮助。
当然,我的思考,我的理念,我的课都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请专家不吝赐教,不胜感激。最后,感谢易群老师和八达小学的智能团给我的指导。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武松性格中的丰富性、真实性、矛盾性、合理性,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用辩证的思维去认识人物。
2、通过品读武松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愿望。
教学方法:
1、自我感受体会
2、小组合作交流
3、问答法
4、阅读法
5、讲授法
教学重点:
认识武松性格的丰富性、真实性。教学难点: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将英雄人物的普通一面、残暴一面写出来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文,感受武松“神勇”的一面。
1、找出武松打虎的段落。
师:我知道你们读过《景阳冈》,(写题目,强调冈读gang,如果上面加一个山字,就读gang,岗位的岗。)《景阳冈》讲了一件什么事?(武松打虎。)
师:让我们打开课文,文章哪些自然段是描写武松打虎的经过?(9、10、11自然段)
2、指名朗读,体会人物。
师: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这三段,(点人)我来读引子和结尾,其他同学边看边听边想,武松是一个什样的人?等等,先让我作一下铺垫,读一段前面的话。音乐起,师读引子:这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天容易黑。武松回头一看,红日渐渐地坠下去了。“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热起来,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敞开,踉踉跄跄,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滑的大青石,武松把哨棒靠在一边,躺下来想睡一觉。忽然起了一阵狂风。古人云:“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3、学生讲打虎动作,谈感受。(生讲师板书)
师:他们三人读得怎么样?这说明你们之前学得好。音乐配得怎么样?(学生讲),这是我的功劳。武松打得怎么样?从打虎的过程中,你发现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师板书:力大、艺高、机智、勇猛)(师:没有用刀,没有棒,赤手空拳就把猛虎打死了,这简直不是人,是神。)
4、根据调查,在水浒英雄里面,武松是最受观众喜欢的英雄。许多书评、网评是这样评价的:“武松是一位为民除害的英雄。”你们同意吗?有没有不同意的?(板书:英雄)
二、阅读课文其他部分,分析武松凡人的一面。
1、布置学习任务。
师:我倒是要反问,要质疑,武松真的是“为民除害的英雄”吗?(师在“英雄”旁边打?)他为什么打虎?真的是为了“为民除害”吗?是啊,他不打死大虫,就会被大虫吃掉。不是“为民除害”,而成为了“为民除害”的英雄,这似乎有的点巧,也可见武松也不并是那么伟大,那么高尚。其实,武松的性格里还不止这些,请你快速默读武松打虎的其他段落,你从哪儿看出武松又是一个什样的人?请画记,并作简单的批注(相同的性格不必作重复批注)。
2、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
预设:倔强、狂妄、虚荣、猜疑、害怕
3、分析武松性格的原由。
师:(念黑板上的词语,看来,武松也不是什么神,而是一个人,一个凡人,一个普通的人。)
师:作者为什么要将武松凡人的一面写出来?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真实性、这样武松就显得更可爱,更有趣)
师:请大家看到课本106页的资料袋,找一找,哪个词语可以发现武松的身份。(农民)在小说中,武松不是农民,他是无业游民,是一介武夫,这些人都是处在社会地位最底层的普通人。
师:用书评总结。(出示课件)“《水浒传》的伟大成就就是,发现了哪怕是具有超人神力的英雄,他的情感也不是超人的,他是实实在在的凡人。------孙绍振” 师:此时,在你的心目中,武松还是那个为民除害的英雄吗?(擦掉?)
三、阅读原著中写武松的章节片段,理解武松“除暴安良”和“滥杀无辜”的性格冲突及合理性。
1、学生说出小说中写武松“除暴安良”的事例。
师:书上、网上对武松的评价的完整版是这样说的:“武松是一个为民除害,除暴安良的英雄。”(请一个学生朗读)(“除暴安良”的意思是铲除强暴,安抚善良的人民)请你们说说小说中你读到武松“除暴安良”的事例,要用最简洁的短语来概括。(仇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怒杀张都监或者是血洗鸳鸯楼、)
2、阅读原著当中的一个写武松的章节《第30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进一步了解武松性格的丰富性。
师:我又要反问了,武松真的是“除暴安良”的英雄吗?(课件出示)请以第30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为例,阅读其中的前部分,边读边画记武松杀人的语段,想想,武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在旁边作简洁的批注。(不认识的字或者读不懂的字,可以跳读,或者猜读。)
3、全班汇报,师适时总结:残暴性、心狠手辣、无情
4、引导学生分析武松滥杀无辜的原因。
师:武松一气之下,杀了这么多人。谁该杀,谁不该杀?课件演示“除暴安良”,和“滥杀无辜”。
师:武松为什么会滥杀无辜呢?(让学生回答)
师:孙绍振不是说,“英雄既有神的一面,也有凡有的情感。”他当时的全身心被一种什么情感充满着?(愤怒)找出表现武松愤怒的语句朗读。这种愤怒直指谁?(蒋门神、张都监、张团练)他们又是什么人?(小官)
师:我们再来看“资料袋”,“农民起义”,农民为什么起义?(朝廷腐败、官官勾结,社会黑暗)向谁起义?(官府,朝廷)
武松就是起义英雄中的一个,从他怒杀张都监督,殃及无辜,就可见他对当时社会,当时的官府,当时的朝廷,是多么的愤恨。
5、总结
师: 作者在竭力赞美他心目中的英雄的时候,并没有盲目抹杀英雄的残暴性。这正是《水浒传》的深邃之处。在我们心目中,武松虽然很残暴,但他还是你心中的英雄吗?(师板书立体三角形)
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此时却有些月光明亮。武松从墙头上一跳却跳在墙里,便先来开了角门,掇过了门扇,复翻身入来,虚掩上角门,闩(shuān)都提过了。武松却望灯明处来看时,正是厨房里。只见两个丫环正在那汤罐边埋怨,说道:“服侍了一日,兀自不肯去睡,只是要茶吃!那两个客人也不识羞耻!噇(chuáng)得这等醉了,也兀自不肯下楼去歇息,只说个不了!” 那两个女使正口里喃喃呐呐地怨怅,武松却倚了朴(pō)刀,掣(chè)出腰里那口带血刀来,把门一推,呀地推开门,抢入来,先把一个女使髯角儿揪住,一刀杀了。那一个却待要走,两只脚一似钉住了的,再要叫时,口里又似哑了的,端的是惊得呆了。休道是两个丫环,便是说话的见了也惊得口里半舌不展!武松手起一刀,也杀了,却把这两个尸首拖放灶前,灭了厨下灯火,趁着那窗外月光一步步挨入堂里来。
武松原在衙里出入的人,已都认得路数,迳踅(xué)到鸳鸯楼扶梯边来,捏脚捏手摸上楼来。此时亲随的人都伏事得厌烦,远远地躲去了。只听得那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三个说话。
武松在胡梯口听。只听得蒋门神口里称赞不了,只说:“亏了相公与小人报了冤仇!再当重重的报答恩相!”这张都监道:“不是看我兄弟张团练面上,谁肯干这等的事!你虽费用了些钱财,却也安排得那厮好!这早晚多是在那里下手,那厮敢是死了。只教在飞云浦结果他。待那四人明早回来,便见分晓。”张团练道:“这四个对付他一个有甚麽不了!再有几个性命也没了!”蒋门神道:“小人也分付徒弟来,只教就那里下手结果了快来回报。” 武松听了,心头那把无名业火高三千丈,冲破了青天;右手持刀,左手揸开五指,抢入楼中。只见三五枝灯烛荧煌,一两处月光射入,楼上甚是明郎;面前酒器皆不曾收。蒋门神坐在交椅上,见是武松吃了一惊,把这心肝五脏都提在九霄云外。
说时迟,那时快,蒋门神急要挣扎时,武松早落一刀,劈脸剁着,和那交椅都砍翻了。武松便转身回过刀来。那张都监方才伸得脚动,被武松当时一刀,齐耳根连脖子砍着,扑地倒在楼板上。两个都在挣命。
这张团练终是个武官出身,虽然酒醉,还有些气力;见剁翻了两个,料道走不迭(dié),便提起一把交椅轮将来。武松早接个住,就势只一推。休说张团练酒後,便清醒时也近不得武松神力!扑地望後便倒了。武松赶入去,一刀先割下头来。
蒋门神有力,挣得起来,武松左脚早起,翻筋斗踢一脚,按住也割了头;转身来,把张都监也割了头。见桌子上有酒有肉,武松拿起酒锺(zhōng)子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锺,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zhàn)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把桌子上器皿踏扁了,揣几件在怀里。却待下楼,只听得楼下夫人声音叫道:“楼上官人们都醉了,快着两个上去搀扶。” 说犹未了,早有两个人上楼来。武松却闪在胡梯边看时,却是两个自家亲随人,便是前日拿捉武松的。武松在黑处让他过去,却拦住去路。两个入进楼中,见三个尸首横在血泊里,惊得面面厮觑(qù),做声不得,正如:“分开八片阳顶骨,倾下半桶冰雪水。”急待回身。武松随在背後,手起刀落,早剁翻了一个。那一个便跪下讨饶。武松道:“却饶你不得!”揪住也是一刀。杀得血溅画楼,尸横灯影!
武松道:“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一百个也只一死!”提了刀,下楼来。夫人问道:“楼上怎地大惊小怪?”武松抢到房前。夫人见条大汉入来,兀自问道:“是谁?”武松的刀早飞起,劈面门剁着,倒在房前声唤。武松按住,将去割头,刀切不入。武松心疑,就月光下看那刀时,已自都砍缺了。武松道:“可知割不下头来!”便抽身去厨房下拿取朴刀,丢了缺刀,翻身再入楼下来。只见灯明下前番那个唱曲儿的养娘玉兰引着两个小的,把灯照见夫人被杀在地下,方才叫得一声“苦也!”武松握着朴刀向玉兰心窝里搠(shuò)着。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一朴刀一个结果了,走出中堂,把闩拴了前门,又入来,寻着两三个妇女,也都搠死了在地下。
武松道:“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
五、迁移拓展到宋江人物,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愿望。
师:“只因衣冠无义侠,遂今草泽见奇雄”,同学们,《水浒传》写了108条英雄好汉,每位英雄的性格都具有丰富性,真实性。宋江是第一号英雄人物,他的名声和威望是超人的,不管什么人,一听“宋江”,“纳头便拜”。这是为什么呢?而宋江一开始并不想上梁山,表现得很犹豫,很摇摆,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跟武松这个英雄形象是一样的,既有神的一面,又有凡人的一面。
在《水浒传》里,每一位英雄都有神的一面,也有凡人的一面,归根结底,他们都是凡人,他介凡人的肉身,有凡人的情感,有凡人的思想。但他们又不是一般的凡人,他 “仗义疏财”“侠肝义胆”“为了朋友,两肋插刀”,他们的英雄情怀被一代又一代人传颂,赞美,受到了我们的这么多读者的喜爱。
第二篇:《景阳冈》教学设计专题
《景阳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0课《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酒家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山,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勇敢、机智、豪放及无所畏惧的英雄性格。课文按照“吃酒――上冈――打虎――下冈”的事情发展顺序写,先讲武松进店饮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接着讲武松上冈,见了官府榜文,才知真的有老虎,但决定继续上冈(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然后讲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了老虎(这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进行描写);最后讲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课文条理清楚,语言凝练,动词运用恰当、简洁。教师在教学时可布置学生课前阅读《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初步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主品读、感悟、研究、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更多地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武松的性格及其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
一、课件播放,谈话导入
1.观看视频,激发兴趣。播放《好汉歌》,观看电视剧《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片段。
2.介绍名著,师生互动。这是由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改编的电视剧。请你说一说你知道《水浒传》中的哪些人物?《水浒传》中有一个著名的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
3.根据提示,介绍课文。《景阳冈》先写了____,接着写了____,然后写了____,最后写了____。(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设计意图:通过听音乐、看视频,直观形象地导入新课,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通过学生对《水浒传》内容的交流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名著的熟悉程度,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自读课文,交流互动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小标题。阅读要求:(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做到边读书边思考批注;(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2.小组交流互动,说一说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用自己的朗读展现出文章精彩的部分。
3.汇报交流。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4.指名范读“武松打虎”段落。
5.讨论:武松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学生交流,用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6.根据课文归纳“武松打虎”的前因和后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体现了学生的自学自悟与合作探究,从理清课文的脉络到范读课文的精彩部分和讨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归纳事情的前因后果,做到层层递进,逐渐深入,让学生能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武松的性格及其英雄气概。
三、分析词句,深化认识
1.品读课文,思考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刻画武松的英雄形象的。
2.指名回答,归纳小结。(1)运用反衬手法,通过写虎的声威,衬托出武松的勇敢无畏。(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
3.分析词句,深化认识。(板书:酒量惊人胆量过人力量超人机智胜人)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武松“酒量惊人、胆量过人、力量超人、机智胜人”的有关内容读一读,说一说。(1)酒量凉人。①“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②“但凡客人来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教师提示:况且这酒是“透瓶香”“出门倒”,这说明了什么?(2)胆量过人。①武松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②武松看了看笑道:“……我怕什么!”③细想了一会,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④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教师提示:武松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不怕”的?说话时的语气有什么变化?这时的武松会是怎样的心理呢?(3)力量超人。①“武松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了下来。……把那条哨棒折成两截……”②“……揪……按……提……打……”教师提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武松动作要快、有力。(4)机智胜人。①“忽然起了一阵大风……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②“那大虫……大虫……大虫……”教师提示:武松三次“闪”是有目的地消耗大虫的力气,做到以守为攻,伺机反扑,表现了武松“机智胜人”。
4.结合课文,交流感受。(1)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读给同学们听。(3)说一说武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不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武松的形象,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学生感知“武松”这一人物形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通过品读课文和分析词句,围绕“武松”这一人物形象展开深入研究,让学生对文章的写法和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感受。
四、归纳总结,巩固拓展
1.小结:《水浒传》一共写了108个梁山好汉,关于描写武松的故事就有很多章节,《景阳冈》这篇课文就是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编的,通过介绍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勇敢、机智、豪放及无所畏惧的英雄性格。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2.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请说说你对三部名著的看法。
设计意图:阅读课结束时应该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去读名著才是本课教学的最后目的。
责任编辑:王天杰
第三篇:《景阳冈》教学设计
《景阳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准文中生词、多音字及难读难懂的词句,并理解意思。
2、用速读浏览的方法迅速把握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及写作重点。
3、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
4、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语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及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读一读《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都听过梁山好汉的故事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结识一位梁山好汉——鼎鼎大名的打虎英雄武松。(板书课题,指导读好“冈”字。)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
(1)生词:诡计 踉踉跄跄(指导词义)霹雳(联系句子理解)腰胯 迸出鲜血 酥软(2)多音字:挑着一面旗 折作两截 前爪(3)难读难懂和古今异议词句:
筛了一碗酒 吃那一惊 三般 一兜兜回来 又打了一回 坐了半歇 吊睛白额大虫(读出威风,描绘老虎的样子)请勿自误(释义)
(4)课件出示“吊睛白额大虫、请勿自误”的意思,指导学生与原词比较,体会原词的特点。
2、思考回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指生抓住主要内容概括,教师板书:喝酒 上冈 打虎 下冈)
三、细读“打虎”,感受武松的武功高强和智勇双全。
导语:大家想先读哪一部分?请大家用心读“打虎”段落,边读边分别标出写老虎和武松的句子。看其中哪些句子最吸引你,就像武松活灵活现地出现在你面前一样。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看感受到了什么?
(一)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
(二)交流,板书,体会武松的英雄形象。
1、引导学生读“打虎”段落。
(1)指生读出相应句子,谈感受。教师总结板书:力大无比(2)指导学生读出武松的“力大”(只指导学生读好,略读)。
(3)出示“打虎”段落。学生补充填写动词。填后再读,体会作者抓住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读“三闪”段落。
过渡:武松多厉害!又是揪又是按,又是踢又是打,老虎刚出来时他可不这样。
(1)出示“三闪”段落,师生分角色读(读前让学生先浏览一下,区分出写老虎的句子和写武松的句子),初步感受老虎的凶猛和武松躲闪的迅速。(读完一遍后变换角色再读)(2)设疑,体会武松的武功高强和作者语言的精妙。
A、设疑:对比一下写武松和写老虎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这一段只写了武松的一个动作——“闪”。)从这个“闪”字中,你读出了什么?(学生谈体会,引导学生体会武松动作的敏捷,武功的高强,体会后把感觉带到句子中读出来)
B、引导学生设疑:“武松为何只闪不攻?”结合下文,体会武松的智勇双全(板书“智勇双全”)。
C、教师小结:这一个“闪”不但闪出了武松的动作敏捷、智勇双全,还给我们留下了这么丰富的想象空间,这就叫“一字值千金”。(指导读好“三闪”)
3、小结:这一前一后,一“闪”一“打”,动作一少一多,就把一个武功高强,智勇双全的武松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四、品读“喝酒”段落,体会武松的豪爽和倔强。
1、同桌分角色读武松与酒保对话,边读边体会:你对武松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指一对同桌分角色读2、3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
3、提问交流(采访其他学生):你对这武松有什么感觉?(总结:豪爽)
4、设疑:除了豪爽你还读出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倔强)
5、思考:本文重点是打虎,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写“喝酒”?(塑造人物的需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为下文打虎做好铺垫)
6、总结全文:结合板书,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
五、引导课外阅读。
推想武松这种豪爽的性格,这么高强的武功,还会做哪些事?推荐阅读第二十八回“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第三十回“张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行者夜走蜈蚣岭”,进一步丰富武松形象。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 上冈 豪爽
倔强 打虎 力大无比 智勇双全
下冈
第四篇:景阳冈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着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着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着《水浒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着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着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2)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景阳冈》教学设计
袁伟
第五篇:《景阳冈》教学设计
第20课《景阳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景阳冈》这篇略读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对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淋漓尽致;对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动作描写经典传神。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二是能讲述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等感受。‛《景阳冈》这篇经典之作,刻画人物入木三分,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武松性格鲜明,个性彰显,他的倔强、豪放和无所畏惧能够吸引学生并使他们有表达自身感受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主品读、感悟、研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更多的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课文的重点,而‚打‛则是‚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
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听歌曲,聊水浒
1.(播放课件《水浒传》主题曲)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首歌,看几幅画,会唱的同学请跟着一起唱。你知道刚才我们唱的是哪部连续剧的主题曲吗?(《水浒传》)刚才哪几个人物你认识? 2.《水浒传》塑造了多少位(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真不错,同学们知道得真多。
一、谈话引入,激趣读文
今天咱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武松。
他因何而出名?(在景阳冈上打虎而出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景阳冈》。
板书课题:景阳冈
二、检查预习,1.认读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里面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句,也有一些容易读错的词语。同学们课前已经作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老师来考考你,谁会读一读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的意思。
满满筛了一碗酒
但凡客人来我店中
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
现在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相信会读得更好。
二、学习提示,初读感知
1.明确课型,学习提示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我们来看看学习这篇课文有什么任务?
指名读学习提示。
2.读通课文,初知文意
(1)根据学习提示任务快速默读课文,思考:
A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武松打虎?(8——12)C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D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自学反馈
课文篇幅很长,谁能用简要的话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打虎‛,体验精彩
1.通过刚才的读书,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武松打虎? 2.请同学们默读8——12自然段,武松打虎的哪些精彩片段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有关句子画出来。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中相应内容,点拨引领,指导朗读。
(1)预设一[出示第9自然段]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中窜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① 朗读感受武松打虎精彩片段
我们把武松打虎的精彩部分读出来,老师读写武松的句子,请个同学读写猛虎的句子。同桌合作读。分组读。
②感受老虎的凶猛。
通过读句子,这大虫给你什么感觉? ③感受武松的机智敏捷
面对突如其来的这只身手敏捷,又饥又渴,兽性大发,恶迹斑斑曾经伤过二三十大汉性命的大虫,此时的武松只有一招,谁能发现?(闪)A体会‚闪‛用词的精当,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
可以给‚闪‛换个词吗?(躲),写文章最忌讳重复用词,为什么作者一次又一次地用了 ‚闪‛?(作者紧紧抓住武松的动作写出武松的机智灵敏)④再读句子(齐读)。
(2)预设二[出示第11自然段]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拳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①自由读句子,读出武松打虎的精彩。
②这时候的武松转守为攻,你能圈出武松打虎的动作词吗?这些动作的词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第9自然段反复用一个‚闪‛字,写出了武松的机智敏捷,第11自然段运用了多种不同的动作词凸现武松勇武机智。
③有感情地朗读。师生合作读(感受武松的勇武过人、无畏、勇中有谋的性格特点。)
四、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1.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用了7个自然段很大的篇幅来写武松冈下喝酒,以及不听劝告执意上冈,不仅是故事情节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这就是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的优秀之处:不仅情节精彩生动,更重要的师环环相扣、结构严谨。)2.如此无所畏惧而又骁勇的传神人物,最后却一步步挨下冈来,你认为这么写是不是会有损于武松这个英雄的形象呢?(要打死老虎并非易事,武松虽然力大过人,但已筋疲力尽。这样写,更突出了人物的真实可信。)3.我为武松设计新名片
如果你是英雄人物评委会成员,你为武松写怎样的颁奖辞。
五、课外延伸,鼓励阅读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熟悉的人物读读,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象的。
板书设计: 景阳冈
打虎
上冈 机智 勇武
喝酒(动作)下冈
第21课《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温州市瓯海区景山小学 陈瑶碧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设计理念】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预案的设计努力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导语中的提示自主学懂文本。以课文学习带动名著阅读,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根据阅读提示,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2.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魅力。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思也和现在不一样。所以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读通课文,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教学流程】
一、漫谈‚悟空‛,激发学习兴趣
1.看过《西游记》吗?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孙悟空)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 2.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板书课题)。
3.师:书上课题后面有一个①,这种叫注释。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读起来与我们现代白话文有很大不同,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思也和现在不一样,所以课文中有比较多的注释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设计意图: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学生通过电视、书籍已经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漫谈悟空引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本文的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因此渗透学会读‚注释‛的方法读懂难读难懂的字词句很有必要。]
二、自主合作,整体感知内容
1.四人小组合作
(1)合作逐段读课文,扫清朗读障碍,并用4个字为每个自然段概括主要意思。
(2)讨论课前预习课文时画出不懂的地方。
(3)学习‚阅读提示‛,快速浏览课文: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交流反馈。
3.师小结: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
[设计意图:采用整体阅读来教学略读课文,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更应该放手,自读自悟、伙伴合作、集体交流等方法应该成为略读课文教学的主要方法。]
三、聚焦语言,解读石猴形象
1、默读读文。思考:石猴是凭借什么成为猴王的?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2、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了解石猴出世并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1)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①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 ②提问: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 ③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指名板演。
(2)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石猴勇于担当责任,勇敢地担当起了探险的责任。)(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眼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铁板桥。‛
(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瞑、蹲、纵、跳等一系列的动作写出了石猴敏捷的身手,表现了他过人的本领。)(4)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着,就拜他威望。我如今进进出出,寻了这一个洞天与诸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慧、机敏。他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至此,一个天设地造的神猴就走完了从石猴到猴王的过程。)3.总结石猴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抓重点语句感受石猴的丰富形象的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的自主性,符合略读文章的特点,即教略学不略。]
四、拓展延伸,推进后续阅读
1.孙悟空真是一个勇敢、机灵、才智过人。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其他的西游记故事吗? 2.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3.摘抄喜欢的语句,积累到‚采蜜集‛本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西游记中的故事,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活泼可爱
勇敢机智
敢作敢为
……
[设计意图:此板书由学生填写完成,随着学生的学情而随机生成。‚活泼可爱、勇敢机智、敢作敢为‛等词是石猴的形象特征。这样的板书既简单明了又主题突出;既有生成又有合作。] 第三部分 回味经典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总结课设计
瓯海区景山小学 李爱茹
教学目标
1、回顾单元内容,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对作品和人物发表看法。
2、乐于交流课外阅读收获,在交流中提升人物形象的了解。
3、初步了解中国四大名著,激发后续阅读的兴趣。
一、导入
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的古典名著在时间长河洗涤后更是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本组课文让我们感受着先人的哲思,感动着人物的精彩,感想着想象的魅力。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忆。(齐读:回味经典)
二、回顾
1、知识连线
本单元四篇课文分别来自四本古典名著,你能帮它准确连好线找到作品和作者吗? 《将相和》《史记》司马迁 《草船借箭》《三国演义》罗贯中
《景阳冈》《水浒传》施耐庵 《猴王出世》《西游记》吴承恩
2、故事链结
四篇课文讲述了四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你最喜欢哪个故事,能把故事简单地向同学做个介绍吗?
3、镜头扫描
让我们继续将目光定格故事中那几个精彩镜头,在镜头中走近人物。
①出示《将相和》课文插图一和相关文字
齐读,面对职位比自己低的下属,面对背后在非议自己的下属,蔺相如选择了(点击‚迎接‛)。一‚迎‛迎出了一个宽宏大度、国家至上的贤者形象。(板书:贤)②出示插图二 插图三 插图四
课文的哪段是图片的相关介绍?请快速找出,读一读,体会人物形象。
预设1:背后是敌方的十万人马,背后是己方的居心叵测,谁能明白此时的诸葛亮在笑些什么(点击‚笑‛)?一笑笑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识人心的慧者形象。(板书;慧)预设2:别小瞧武松的一‚按‛,面对凶猛的吊睛白额大虫,你认为按出了武松怎样的形象?(板书:勇)预设3:此时的石猴端坐在上,你认为怎样读才像你印象中的猴王。(自由-推荐)这一坐,坐出了后来腾云驾雾、笑傲天宫的美猴王神者形象。(板书:神)
4、人物评点
古典名著之所以是经典,除了故事跌宕起伏,让人意犹未尽外,栩栩如生的人物也是关键。刚才我们用经典镜头回忆了主人公,本组课文还有很多人物,选择一位,可以是你喜欢的,也可以是你不喜欢的,结合课文内容,用一两句话写写您对他的评价。(写话-展示)
三、拓展
1、汇报阅读收获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还在课后阅读了相关的书籍,现在我们一起展示阅读收获。
①出示P106人物插图,这几个人认识吗?(宋江、林冲、吴用、李逵、张顺)教师出示绰号让学生对比,体会表达的生动形象。
②通过阅读,你还知道108位好汉里谁的名字,他又有什么绰号?谈谈你的理解。
③着力‚及时雨宋江‛和‚智多星吴用‛。这两个在梁山好汉里举重若轻的人物,他的绰号体现着作品人物的命运与作者的深刻反思。引导学生从巧妙的绰号通假字中感受施耐庵对农民起义注定失败的感概。
④经过课外阅读,你对四篇文章中的人物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2、推荐四大名著
①古典名著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在深厚的文学积累上,精心创作出来的不朽之作。记得英国人有一种说法,他们宁可失去印度,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确实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民族丰厚文化的载体,其中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更是博大精深。对此,你有哪些了解? ②学习阅读资料,你又有什么新的了解?(板书:忠义、智勇、神奇、唯美)③毛泽东说过:‚生子当仲谋,交友如鲁达,信心如唐僧,读书就读四大名著。‛研读中国四大名著,是浏览中国古典文学的智能之海,也是阅历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知识之库。
3、自订阅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