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观课报告(精选)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观课报告
在本次研修学习中,我认真观看了三位老师的教学视频,受益颇丰。尤其是朱老师《测量小灯泡的功率》这节课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一节课的亮点比较多,说明朱老师在这节课上下足了功夫。
一、语言注重技巧技巧。教师在引导和提问时,十分注意问题的目的性和语言的技巧性;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观点,更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设计合理:
(1)导入设计,由浅入深:利用简单串联电路归纳特点,再与更多生活实例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轻松获取知识。
(2)线索明晰,环环相扣:作为一节新课,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学习零星知识后,将知识提纲挈领,明晰线索,灵活运用。朱老师的课,这一点做的淋漓尽致。
(3)物理实验与教学课件结合,有骨有肉。让学生经历如何保护电路与如何判定小灯泡正常发光的情景与概念生成的过程,让学生在一般情形下测量小灯泡电功率,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发生思维的碰撞与联系,体验发现的惊奇与乐趣。
(4)处理难点,方法巧妙。这节课中物理概念很多,其中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概念又是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概念,认识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区别,根据学生理解能力设置一连串的问题,由浅入深,边实验边探究,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积极性,同时又巩固了知识,激发了他们的灵活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5)师生互动,讲练结合。许多老师把知识按照线索归纳整理,交代给学生,往往一言堂。但朱老师这节课体现的是,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到学习中,积极踊跃的发言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朱老师在最后的环节设计了课后检测,真正做到讲练结合,师生配合默契,学生实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解决问题、运用知识贯穿整个课堂,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课堂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学会了学习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技能,让学生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真正落实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特别值得我学习。
第二篇: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教案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小灯泡不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2.加深对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理解。
3.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
磁性黑板,电路元件卡片一套。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每组配备干电池二节(或低压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一只,“1.5伏”的小灯泡及灯座各一只,导线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师生共同讨论实验预习题1~7题(在教师启发下,教师问,学生答),边讨论边板书:实验目的、原理、器材、实验电路图、数据表格。
当讨论到实验器材时学生回答一个器材,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上相应的器材卡片。学生回答完,磁性黑板上贴有如图1所示的器材卡片。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实验桌上的器材,再回答下列问题:(下列问题在课前就写在黑板上相应的“器材”位置处)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是_____伏;
滑动变阻器:最大电阻值是______欧;
最大允许电流是_______安;
电压表量程选_______伏;
电流表量程选_______安;
电源________用。
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当讨论到5、6两题,先后请三位同学上黑板,第一位同学画出自己设计的实验电路图,第二位同学按照第一位同学的电路图把磁性黑板上的图9梍4连接起来,第三位同学把自己设计的数据表格写到黑板上。
2.教师讲述实验注意事项(把下面(1)、(2)两点课前写在黑板上)(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______位置。(可对照图9一4讲述)
(2)使U=1.2U额时,要小心移动滑动变阻器,以免因实际电压超过额定电压过大,烧坏灯泡。
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步骤:
(1)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并认真检查各部分接线是否正确,是否符合要求,若没有把握,可请老师检查。
(2)使小灯泡两端电压等于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在数据表格中记下U、I,算出P额。
(3)使小灯泡两端电压约为额定电压的1.2倍,记录和计算。
(4)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记录和计算。
4.实验数据分析和小结
(l)实验完毕,请几组同学汇报实验结果,选一实验做得好的同学将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中。
(2)讨论
①从实验看出,小灯泡在什么情况下正常发光?在什么情况下小灯泡比正常情况更亮?这样做好不好?在什么情况下小灯泡比正常情况下暗?
②使用用电器时,为什么应该让它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③若为了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中发现电压表的示数是2伏,那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若电压表的示数是1.2伏,又如何?(对照图9梍4分析。)
④两只额定电压都是1.5伏的相同的小灯泡,如何连接才能正常发光?(串联,电源电压是3伏;并联,电源电压是1.5伏。)
(3)教师小结P实与P额的三种关系和用电器只有在额定电压下使用才能正常工作。
(四)说明
l.使用磁性黑板,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对于学习一般或较差,能力不够的同学,还可帮助他们顺利连接线路,做好实验。如无磁性黑板可用绒布板(或其他)代替。
2.器材卡片的制作是这样:找一张较硬的白纸(如挂历纸),裁成一个长约13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在白纸上画出图形,如要制作灯泡卡片,就在白纸上画出如图9梍5所示的灯泡图形,用水彩笔涂上色彩,然后在纸上订上订书针或别上三四个圆形针,这样灯泡卡片就做好了,就可以往磁性黑板上贴。如用薄铁皮做也是一样。
3.实验前,要向学生强调注意事项(2),在U=1.2U额的时间不要过长,尽量少损坏小灯泡。电源最好用干电池,也是为了少损坏灯泡。
4.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完成实验较快,可再发给他们一个“2.5V”的小灯泡,共用电池。把“1.5V”“2.5V”两个小灯泡串联起来,观察谁亮?为什么?若并联呢?
第三篇: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测算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进一步练习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2.通过实验,体验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的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知道用电器不同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的变化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3.能够根据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原理,设计符合测量需要的实验方案。会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利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和判断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区别。
(三)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4.通过实验,初步认识用电器正常工作与不正常工作对用电器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使用用电器的安全意识。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会利用电功率计算公式作为实验原理,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方法和步骤,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本节课的难点:学生能够根据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原理,设计出符合实验目的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并得出实验结论。教学工具
学生电源(或干电池3节),2.5V(或3.8V)小灯泡1只,发光亮度与小灯泡正常发光相当的二极管1个,开关1只,电流表1个,电压表1个,滑动变阻器1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练习题
班级:
姓名:
1.(2016广西)如图18所示,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选填“断开”或“闭合”)。
(2)图甲是未连接好的实验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它连接完整。
(3)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原因可能是小灯泡
(选填“短路”或“断路”)。
(4)故障排除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第四篇:《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说课稿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的说课题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模式、教法与学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四大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特点、地位及作用
1、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电功率》中的第三节。本节课将重点突出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更加注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2、《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电能和电功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后面又将学习电和热。所以,本节课既是对电功率的进一步理解,又为后面的知识学习打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3、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亲自感知获得知识过程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另外,为了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程中还安排了通过观察室内灯泡的发光情况来判断灯泡电功率的大小这一内容,这样即降低了难度又提高的兴趣,使得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此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 加深对电功率的理解,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培养根据理论知识和探究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的能力;通过总结、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我关注的是,学生上课是不是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否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并能顺利地完成合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通过测量,体验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根据公式(P=UI)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神奇,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初步认识人类生活离不开科学,而科学也真正的服务于社会。
(三)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立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①重点: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不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②难点: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理解,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能力;分析信息得出正确结论。
相应对策:在组织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归纳、补充,完成重点的落实。结合实验时对小灯泡发光现象的观察,突破学生在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时的难度,同时在总结时,也可利用事先做好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完成重难点的教学。
二、教学模式: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目标的确立,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三、教法与学法:
(一)教法:
教育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任务、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结合本节课的要求和特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目标导学法,教师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使学生思维清晰,逻辑通顺,对知识点的认识从直观感受升华到理论规律。
(二)学法的指导:
通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要学生体会知识获得的探究过程。“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因此本节课我着力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相互交流的平台,把课堂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启发、挖掘学生的潜力。所以应引导学生主要用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来完成本节内容,鼓励学生自己感知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并提醒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共同体验成功的愉悦。当然要进行必要的实验指导,如:
实验中为什么要选择变阻器?
为什么要限制高于额定电压的上线? 如何根据信息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设计及时间分配: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及内容,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根据选择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一)、新课引入(约5分钟)
回顾上一章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实验,能想办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吗? 根据公式:P=UI,测量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灯泡的电流,就能求出电功率.(二)、进行小灯泡电功率的测量的探究
探究,应该遵从一定过程有目的的进行,因为我们毕竟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过程,它有一定的时间性和明确的目的性,所以在实验探究中应引导学生按部就班的按照探究的一般步骤进行。由于多年来被动式的学习已使学生的“问题意识”钝化,要使学生把观察到现象“问题化”,还需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培养。目前学生还不具备把现象形成具体的、能清晰明确地用语言或文字表达问题的能力,故此问题由教师提出,这样能使学生尽快的明确学习目标。
猜想与假设:(约5分钟)
近一段时间,我用了大量的时间,通过不同方式对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进行了培养和训练,预测学生会主动根据问题去猜想结论是“变”或者“不变”。但对猜想的依据可能表达的不够全面,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学生现有经验和知识缺乏或不足导致的。为此在教学中还应不断启发学生学会观察日常生活现象,鼓励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切身体验大胆的进行猜想,说出猜想依据,把学生引导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轨道上来。
教师继续发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这时学生会说出用“实验法”,教师板书课题。
制定计划并设计实验:(约8分钟)
根据对问题的猜想或假设,由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分组讨论,最后选出小组代表展示本组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和实验数据表,并说明自己的想法与计划安排,要求说出所选器材,选择原因。培养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和探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的能力。这一过程会较顺利,因学生已有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设计经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两个实验设计是全完相同的,但应注意的是必须引导学生弄清在这个实验中选择变阻器的目的与伏安法测电阻的区别,从而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目的性,以培养学生严紧的科学态度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分化难点,突出重点。教师根据学生的设计情况,用多媒体展示实验电路图。允许不同计划组进行说明,并允许按自己的计划进行探究,当然得符合科学规律。
最后,通过计划的交流,共同确定大体思路是:
(1)测出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记录发光程度(2)测出高于额定电压下的功率,记录发光程度
(3)测出低于额定电压下的功率,记录发光程度。然后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进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4)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约7分钟)
根据设计实验方案,在进行实验前,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或问题,达到巩固两块表操作技能提高的目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实验中教师参与到学生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研究的指导,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为分析论证做好铺垫。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5)分析和论证:(约5分钟)
学生通过计算在三种情况下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和它的额定功率相比及与小灯泡发光程度的对照,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合作,共同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然后请小组代表在多媒体上展示本组数据及计算结果,与猜想对比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得出正确结论。进而加深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理解,完成目标(1),达成目标(2),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6)交流与评估(约3分钟)
各组之间相互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解决办法,提供自己的成功经验,交流得到的实验结论,弥补不足之处。并组织好语言,力求最为清晰干练的表达,达成目标(3)。这一过程学生说的可能相对少些,因为学生还不习惯这种学习方式。
(三)、想一想
在得出了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关系后,教师回执引课时提出的问题“小灯泡的电功率与发光程度的有什么关系?”,学生会根据实验时获得的信息解决这一问题。使其形成规律性的知识。进一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四)、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观察教室内的电灯的发光程度判断灯泡电功率的大小。
第五篇: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教学设计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
3、通过实验,比较,进一步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依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态度。
2、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会用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功率
对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理解
教学难点
电流表、电压表及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电源(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小灯泡(带灯座)、开关、导线若干、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由回忆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的电阻的方法引入,另外还让学生回忆,测量电功率的方法,学生会想到用伏安法来测,这样引入新课很自然。
二、进行新课探究
1、实验目的
由学生回答实验目的:测量不同电压下小灯泡的电功率
2、实验原理
学生回答实验原理:P=UI
3、实验器材
学生回答实验器材:干电池、导线、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灯泡
4、设计实验 由学生设计实验路图,其中让一位学生到黑板上画,然后教师用课件展示电路图。
在进行实验之前,用课件出示实验时的要求:
A、使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光,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测出小灯泡的功率。
B、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约为额定电压的1.2倍,又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测出它的电功率。
C、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测出它的电功率。
进行实验之前,先回答以下问题[课件出示]:
(1)、开关在连接电路时,应处于什么状态?
(2)、电压表和电流表在使用前,要进行什么?
(3)、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是什么?
(4)、滑动变阻器的使用规则是什么?
5、进行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要求学生填好数据,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课件出示]
实验要求 发光情况 电流(A)电压(V)电功率(W)1 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小灯泡两
端电压是额定电压的1.2倍
小灯泡两
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
6、分析和论证
由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到实验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7、交流和评估 由学生交流和评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能够从中知道实验中的不足和做的好的就要继续发扬。
三、小结
由学生小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规纳能力,并对知识起到巩固作用。
四、学生谈收获和疑惑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