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1:0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教学设计

《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教学设计

知识点来源

学科:政治年级:高二教材版本:人教版 知识点描述

让学生通过这一微课,理解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预备知识 意识的本质 教学类型 讲授法,问答法 教学目的

通过课堂观看微课视频,理解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中“能动”的意思。它表现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引导学生要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培养学生正确改造世界的能力。

适用对象 高二 设计思路

通过课堂观看微课视频,附以步步高探究引导材料及问题,通过学生分组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从文字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他们感受在探月工程中,正确的意识,高昂的精所产生的作用。

教学过程 内容 时间

一、导入

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改造世界 8秒

二、正文讲解

(一)展示嫦娥奔月、中国梦图片,对中国梦及其作用简单介绍

提出问题梦想能直接变成现实的东西吗?那么怎么能使梦想变成现实?

展示图片分析不同意识指导下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不同,总结一是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二)介绍罗森塔尔效应,展示图片

理解意识如何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起调节和控制作用 5分30秒左右

三、总结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使人奋进,委靡的精神使人消沉。

8秒左右

第二篇:意识的能动作用教学设计

必修4第五课第二框《意识的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出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和蜜蜂筑巢,学生说出这两种建筑活动的不同,并深入分 析中国馆的设计理念,进而得出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回顾历届世博会的伟大发明,感受人类的智慧,并通过分析这些发明,感悟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人在认识世界的能力。

3.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发明创造,说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出示国家领导人给灾区人民以精神支持,感悟意识对人的主观世界的指导作用,进而让学生自觉树立高昂的精神应对学习生活中的挑战。

4.创设“鄱阳湖的变迁”情境,学生分析由“毁林种粮”到 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带来的不同结果,进而认同我国目前实行科学发展观战略,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过程方法目标:

(1)运用比较分析法,辨别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与动物的本能活动,培养和提高分析能力;

(2)通过社会调查,列举目前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存在哪些违背客观规律的现象。

(3)通过探究活动,小组讨论,学生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到意识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探究,讨论,增强自觉贯彻和执行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

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教学难点

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

情境分析法、综合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上海世博会会徽、主题、吉祥物、志愿者标志、世博会场馆的展示,让学生感受世博会的创新理念,进入正题。

幻灯片1:出示两张图片:中国馆建筑和蜜蜂筑巢。

【问:】这两种建筑活动有什么区别?

学生可能的回答:活动的主体不同、活动的目的不同、建筑的数量不同。【问:】中国馆设计表达了什么理念?

【回答】表达了既要有中国特色,又要有时代精神,坚持环保的理念。

【引导】中国馆从设计-蓝图-建成体现了什么?

【板书】意识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幻灯片2:马克思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讨论】问题1:感到惭愧指的是什么? 问题2: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在那儿? 【归纳】感到惭愧是指自然条件中,动物有许多优势,人无法与之相比,比如鸟儿会飞等。比蜜蜂高明是指人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做出计划,创造条件,解决自身自然条件无法克服的问题。

【导入】下面我们翻开世博会的历史,感受人类的智慧。

幻灯片3:19世纪的早期世博会展现了一个非凡的“发明时代” ──人类的智慧。

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的630吨大功率蒸汽机、高速汽轮船。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上的电动马达。

1878年巴黎世博会上的电话、留声机。

【思考】当时的展出有哪些特点?当时都出现了那些伟大的发明家?为什么有这样的发明追求?

【总结】人类开始大规模进入工业时代,急需科学技术进步的支持,推动人们对科学技术发明创造的努力追求,这是一个追求发明的时代,人类不断探索自然规律,创造新事物。以汽车为例:

幻灯片4:1889年展出的戴姆勒和本茨的发明──汽车。幻灯片5:1939年纽约世博会通用馆“未来世界”的高速公路。

【讨论】人们100年前的梦想已经变成现实,而蜜蜂100年后依然生活在它的几乎没变的旧巢中,是什么原因呢?

【回答】动物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无意识、被动的,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意识不仅能反映现象,而且能反映事务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追溯过去,而且能推测未来。这就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我们可以主动创造出一个理想的世界。在座的同学都很好的创造力,希望大家不断学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现实体验】去年上映的大片中有两部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一部是毁灭,一部是开创新世界。

幻灯片6:1958年各国在布鲁塞尔举办了二战后的第一届世博会,展区中央一个巨大的原子塔。

【探究】这是时隔18年后的一次世博会,这次展出项目为什么以原子塔为中心?这时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讨论】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二战的炮火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原子弹的威力让人们看到滥用核能将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国际社会开始有了《核不扩散条约》,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归纳】说明人的意识有主动选择性,我们从战争的威胁中选择了和平,从贫困和落后中选择了发展,人类不断在选择,纠正错误,树立正确理念。

【板书】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进一步思考】这种不断创造和不断选择,会给认识带来什么变化?

【回答】眼睛可以感受纷繁复杂的世界,通过思维的眼睛,不断认识本质和规律,认识未知的事物。

【归纳】这正人在认识世界的能力。幻灯片7: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幻灯片8:20世纪下半叶,人类从科学崇拜转向科学反思。1974年,斯波坎举办了一次世博会,它以“无污染的进步”为主题

幻灯片9: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涉及“人类-自然-科技”的讨论。2010年,“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第一次提出“低碳世博”理念。【探究】上面的材料提出了什么理念?

【回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思考】反映人类的哪方面担忧? 幻灯片10:北极熊的家园

【回答】对目前环境污染现状的反思。

幻灯片11:本届世博会的低碳表现:零碳馆。【设问】什么是零碳?你觉得怎样才能实现?

幻灯片12:电能和热能,可以通过“生物能热电联产系统”对餐厅内各种有机废弃物、一次性餐具等降解而获得,墙体表面附着的特殊荧光涂料,建筑白天储存的太阳能量将在夜间释放荧光,减少照明能耗。

【思考】这个低碳理念在世博会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回答】起到指导的作用,意识可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

【扩展】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发明创造?举例:互联网。

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自然界打下了人的烙印,地球上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人的足迹。可以称为人化的自然。

幻灯片13:《世界史纲》的作者韦尔斯曾经说:“整个人类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思想(思维)的历史。”

【板书】意识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

【过渡】意识同时对人的主观世界又没有作用?

幻灯片14:温总理说:“你们要积极依靠各种器材,尽一切能力开展救援,有一分的希望,就要必须付出百分的努力”。

幻灯片15: 在玉树州孤儿学校的板房教室里,胡主席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

【归纳】国家领导人给灾区人民以精神支持。

【讨论】精神对人体生理活动有怎样的作用?──坚定的信念有利于战胜困难,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委靡的精神,使人悲观。同学们也都意识到了这点,所以要学会调节自己,用高昂的精神应对学习生活中的挑战。

【板书】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过渡】我们已经学习了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生活也有很多事与愿违的事情。

【探究活动】背景材料 幻灯片16:鄱阳湖的变迁

历史上江西省由于山区毁林种粮,导致河道淤积,鄱阳湖水面急剧萎缩,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讨论】当时为什么毁林种粮?出现了什么结果?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 【回答】违背了自然规律。

【扩展】历史上还有哪些拔苗助长的事件?大跃进等。幻灯片17:大跃进时的漫画

【思考】空有革命热情,没有认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渡】我们认识到这些错误后,进行了反思。

幻灯片18:20世纪80年代。江西省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鄱阳湖湖体面积恢复到5 100平方千米。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思考】江西省为什么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取得了哪些好的效果? 【回答】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过渡】那么改革开放30年取得成功,秘诀是什么?

【扩展】改革开放30年的成功,就在于认清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同学讨论,回答。

首先人要敬畏自然,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尊重客观规律是我们行动的依据。其次,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所以要把二者统一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板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归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意识的作用,知道了人类认识是不断上升的过程,懂得了做事应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希望大家树立正确的认识,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和水平。

【实践平台】

幻灯片19: 关注一:世博会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力有多大?

关注二:世博会所带来的科技效应,未来实现的可能性?

【结束】幻灯片20:谢谢!

【板书】

【教学反思】

收获:本节课设计,以学生关注的“世博会”为背景切入,力求体现从生活到哲学的思维方式。课堂力求体现哲学学科的特色,不断反思,不断思考。

反思:本框内容是教学中的难点,背景材料设计范围过小,容易局限学生思维,过大又恐怕学生知识上没有准备。本节课从世博会入手,力求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去理解哲学理论,在最后探究活动设计中,从个人上升到社会,衔接比较生涩,处理不太顺利。

第三篇:《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教学设计及理念解说(范文)

《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教学设计及理念解说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辩证语言的表达效果,体会文章结构的逻辑关系;

2、赏析作者深邃的思想与诗意的激情高度融合的表达艺术;

3、感知中西文化的差异(中西文化中“思想”与“道德”对于人生价值的差异)。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思考这几个连词在文中的作用,体会文章逻辑之美。

【教学难点】

通过中西文化中“思想”与“道德”对于人生的价值所产生影响的比较,感悟思想者的文化哲理之美

【教学方法】

语文味教学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课题,营造思想者的艺术氛围。

课前五分钟播放暖场配乐视频短片《思想者》,开始上课后呈现罗丹“思想者”雕塑图片,从而营造思想者的艺术氛围,由此导入课题: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

(二)从语言层面感知文本,感受思想者的语言辩证之美。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从整体感知全文。

2、让学生再读含有反义词组语句的段落,进而感受语言辩证之美。

3、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反义词组造句,体会辩证语言的表达效果。

(1)读一读:呈现文中含有反义词词组的语句,并带领学生齐读。

①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②思想由于它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它的缺点是何等地卑贱啊!

③因此,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认识我们之所以为可悲,却是伟大的。

(2)练一练:采用分组练习的形成,让学生用反义词组造句,进一步体会辩证语言的表达效果。

①第一组:用“天使……禽兽……”造句

②第二组:用“伟大……卑鄙……”造句

③第三组:用“伟大……可悲……”造句

④第四组:学生任选一反义词组造句。

(3)议一议:通过造句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辩证语言的表意作用和语言魅力,以及文中含有反义词组语句的含义。

(三)从文章结构层面解读文本,体会思想者的文章逻辑之美。

1、思考:本文仅是由几个散乱的思想片段组成,是否显得很凌乱?

2、默读第3、7、9、14、16段文章,思考这五个段落开头的连词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这五个体现因果关系的连词,将前后段落之间因果关系,清晰地表达出来,并且使得全文形成推理严密的浑然整体。

(四)从文学层面赏析文本,品味思想者的文学激情之美。

1、朗诵由第二段改编成的诗歌,感受思想者的激情之美。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明确:人是芦苇,人只不过就是一根芦苇而已;作者觉得还不行,表达还不到位,后面又说“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直到这里,作者感到情感抒发还是没有完全到位,因此后面又写道“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人死命了”。文章把人的脆弱性写到了极致,但接着作者又勃然而发:人却比致他死命的东西更高贵的多,是因为人有思想。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像一个奋起的斗士,手握思想的长矛向脆弱开战,激情且无畏。

2、赏析含有反义词组的语句,品味思想者的激情之美。

再次朗读文中含有反义词组的语句,并填写完整括号中的词语,进而品味思想者的激情。

①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

问题:本句抒发了作者()的激情

②思想由于它的本性是何等地伟大啊!思想又由于它的缺点是何等地卑贱啊!

问题:本句抒发了作者()的激情

③因此,认识(自己)可悲乃是可悲的;然而认识我们之所以为可悲,却是伟大的。

问题:本句抒发了作者()的激情

明确:以上各句分别抒发了作者冷峻、豪迈、自信的激情。注意,此处答案不应仅仅局限于这几个词语,重在引导学生玩味、体会作者在文中阐述深刻哲理的激情之美。

(五)从文化层面升华文本,感悟思想者的文化哲理之美。

1、研读并讨论文化内涵丰富的重点语句,并回答下面选择题。

问题:“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关于对这句话的理解,下面三个选项,你认为哪一个最符合原意。

A.有思想就可以不要道德。

B.仅仅有了道德还不能说符合道德的原则,只有有了道德的同时有了思想,我们才能认识到道德的价值,进而超越现有的道德。

C.道德就是思想,有了道德就可以不要思想。

明确:根据文本研读以及对辩证语言的品味和分析,学生可以轻松选择出正确答案B。

2、比较中西文化中“思想”与“道德”对于人生价值所产生影响的差异。

出示填空式问题,请学生根据知识积累和本文思想尝试着填写如下表格:

由本题可知,西方更倾向于思想教育,东方更倾向于道德教育,但两者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帕斯卡尔所生活的时期是17世纪的西方,当时正处于启蒙运动前夕,所以作者才会大声疾呼:让我们努力好好地思考,因为思想是人全部的尊严。当然,这篇文章只是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来西方文化精神特征。

二、思路解说

在粤教版课标实验教材选修15《论述文选读》中,《人是能够思想的芦苇》节选自帕斯卡尔所著的《思想录》中第六编“哲学家”。该编原文是由作者在不同时期所写的89个部分的文字组合而成,而本文则是从这89个部分中跳跃性地挑选了16个段落组成的。虽然本文比较集中地表现了作者对思想价值的认识,但是仍缺少一以贯之的文脉,以及思辨性的哲学表达,这些问题都给文本阅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另外,论述类文本应该教什么、怎么教也是授课者必须首先要回答的问题。首先,作为选入语文教材的文本,承担着语文教与学的任务,即对通过文本的学习,需要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与表达能力。具体到论述类文本,文章的哲学思想、理论内涵等已不再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而语言、篇章结构、文学艺术、文化内涵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也只能以语文的教学方法来教学论述类文本,其主要就是抓住语言、分析篇章、赏析艺术表达、拓展文化思维这些方面来展开教学。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选择了影响颇广的语文味教学法作为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

语文味教学法,以语文味教学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学过程中师生共生、共创、共享、共鸣、共融、共进(共同发展)为教学宗旨,以既要就语文(文本)教语文(文本)又要跳出语文(文本)教语文(文本),以“一语三文”教学模式和其变式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语言、文章、文学、文化为教学内容要素和教学过程层次,以融合文本思想内容与师生生命体验而打造新的教学主题为教学重心,以营造教学审美意象与意境、建构教学艺术作品为教学追求,同时又充分具备语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来抒情言志之功能的一种“有温度”的表现性教学法。[1]

运用语文味教学法的关键在于“选点”,也就是从“一语三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个角度来挖掘文本的教学资料,并依次确定教学要点,从而形成由表及里、层层推进的教学设计。

第一个环节,读与练(造句),从文章的语言层面确定教学要点。语文味教学法一般将文本的语言资源分为基础性语言资源,即文本中生字词或重点字词;积累性语言资源,即文中值得积累并能够运用到实践的词句段;引导性语言资源,即对理解文本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引导作用语句或段落。具体到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以为文中大量出现的反义词组组成的语句在文本阅读中具有“钥匙”的功能。它们既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同时也是培养高中生辩证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教学资源。所以,笔者设计了“朗读含有反义词组语句的段落”和“用反义词组造句”两个教学环节,一方面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辩证之美,另一方面也为第三个环节赏析思想者的激情之美做铺垫。

第二个环节,读与理(理顺关系),从文章学角度确定教学要点。起承转合是文章结构的基本规律,也是文章结构教学的重点。因此,在这个环节,笔者将五个段首连词作为教学切入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篇章技法、逻辑关系。本文虽作为节选文字,但仍可视为一篇完整的文章,其表现就在于大量段首连词在文章逻辑表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个环节,读与换(转化表达),从文学艺术解读确定教学要点。对于一篇论述文来说,“文学”要素体现在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以及作者情感表达的丰富性上。基于此,笔者将文学艺术较强的第二段确定为这个环节的教学重点,并将这段文字改写成诗歌的形式,引导学生采用鉴赏诗歌的方式来体会作者在论述过程的激情之美。

第四个环节,读与辨(辨识差异),从文化深度层面开掘教学要点。文化是语文味教学法的亮点,也是至高点。语文味教学法中的文化是指体现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深层结构。作为本节课的结课环节和升华环节,笔者通过引导学生阐述对“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这句话的理解,引出“道德”和“思想”对人生价值的影响及其所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异的比较。本环节对文化层面的选点聚焦于两个教学目标:第一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挖掘,回应整个教学主题;第二是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实现独具美感与哲思的,以真善美为主要内容的价值推送。[2]

注释:

[1]程少堂.建构一种新的教学法:语文味教学法[J].中学语文教学2014,(2).[2]程少堂.语文味教学法:一个典型案例的展示、解剖与解说――程少堂《一段风华几千年――跟程老师“学”读》公开课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解说[J].语文教学通讯2014,(10).(亓培育 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 518118)

第四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摘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结底是要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同时强调认识改造主观世界与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以达到最大的效果。

关键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践、唯物辩证法、马克思

正文: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是辨证统一的。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要有效的改造世界,又必须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决定了理论与实践必须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达到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自觉地拿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在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地解决主观和客观的矛盾,科学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建设一个人鱼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协调统一的和谐世界,为人类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当然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改造的成功,错误的认识致使改造的失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告诉我们,正确的改造世界可以促进民众更为准确的认识世界。人类世界由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构成,人类主体总是受目的性和能动性的驱使,要求外部客观世界满足自身的需求,然而客观世界是按照固有规则运行的,不可能自动满足主体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也要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使主客观达到有机统一,正确解决两者的矛盾。

认识改造客观世界与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人们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即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对自身的主观世界做出正确的认识并进行合理改造后,才能使自己的主体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客观世界的认识改造高效完善,才能使社会整体达到和谐。而认识改造客观世界是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它认识改造主观世界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并能检验认识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

唯物辩证法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思路和办法解决实际问题。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原理,要求我们十分注意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把握好事物的“度”。只有脚踏实地创造质变的条件,才能达于事物的飞跃;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必将事与愿违。事物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矛盾运动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不能奢望什么事情都是径情直遂、一帆风顺的,要善于洞察事物发展中的各种可能性,充分估计其困难和曲折,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这样才能经受困难和曲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社会的进步是这样,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

辩证唯物论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出发,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就要防止主观主义。

唯物辩证法从承认矛盾、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出发,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人们要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着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确定的。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的发展。实践使认识得以发生和发展。从根本来讲,实践使认识的唯一来源,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实践经验,并加以总结提高,推动认识的不断发展。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总之人的认识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实践,离开了实践认识就不可能。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首先,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的规律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奠定了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在马克认识思主义思想路线指引下,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武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正确认识当今的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总之,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世界历史的打趋势,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

中国历史上长期不和谐、不团结、不稳定,给外国列强以可乘之机,中国人吃尽了苦头。建国后,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运动不断,社会也不和谐,人民吃苦头也不少。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建设一个和谐社会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目前存在一些有碍和谐和稳定的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社会变革过程中出现的暂时现象。只要党和政府重视,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心同德,不和谐问题是完全可以逐步化解的。这也是中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五篇:《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讲授法、独立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完成本课内容的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教学资源:课本相关插图、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破题导入

我国是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如何改造农民个体所有制,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二、自主先学,知识梳理

见《伴你学》P23“导学目标”和“知识梳理”,学生自主预习课本内容,梳理教材线索(组内可讨论、交流)

三、教材挖掘,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23页。

一位老人在去世前将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让他们每人把一根筷子折断。三个儿子都很轻松地做到了。然后,老人把三根筷子捆在一起,让三个儿子再试试。这次,三个儿子都未能折断。从上面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故事中的寓意和土改后农民经营方式的改变有没有相同之处?

学生完成:农业如何改造?改造的形式?

(小组合作探究,最后教师总结归纳)

学生自学课本24—25页知识

看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

1.什么是三大改造?包括哪三个方面?实质是什么?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什么?其主要形式是什么?

3.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历史作用?三大改造存在什么缺点?

4.思考题(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三大改造的实质。点名回答,教师总结。(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5.思考题(2)引导: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必有性是什么?它的主要形式是什么?点名回答。(土地改革以后,农民、手工业者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需要。它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6.思考题(3)要求学生掌握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实行赎买政策。其主要形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7.思考题(4)点名回答,教师总结。追问:三大改造有没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

课中反思:

讲完三大改造的意义后,告诉学生:三大改造也有缺点。这些缺点是什么?

这种提问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使学生在思辩中加深对历史知识、历史规律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四、拓展视野,情感升华

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缺点是,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五、知识整合,练习反馈

1.知识整合(板书)

2.练习反馈:

见《伴你学》P24-25(注:待合格学生只做其中的选择、填空题)

课后反思:

总体来看,本节课有两个优点:

一是,上课是条理比较清晰,能够做到重难点突出,课堂衔接较好。我在课前做了一定的工作,认真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将课本知识与资料内容相衔接.在给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他们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备课是我认真钻研教材,弄清楚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思考什么样的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并且选择一些记忆方法比如联想法,或者把所学内容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二是,能够较好地做到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这节课中有许多历史名词,政策性很强,有些是专业术语,比较抽象又不好理解记忆。例如: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赎买政策等名词学生既难理解,又觉得枯燥。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尽量采用最简洁的、最通俗的语言来讲解和描述,效果还不错。

分析不足之处主要在于:

1.在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的处理有失妥当(如三大改造的实质),讲解过多,给人一种牵强的感觉。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做到不断的思考,及时总结积累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

2.在教学中,创新意识不够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做到大胆实践,多学习多思考,不断提高在自己的创新能力。

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

A.从农民所有制转变为集体所有制 B.从国有转变为农民所有

C.从集体所有制转变为国家所有 D.从集体所有转变为农民私有

2.对工商业的改造反映了我国某一历史现象。它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3.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三大改造”完成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④②① D.①②④③

4.1953~1956年,我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针对()

①农业 ②工业 ③手工业 ④资本主义工商业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是在()

A.1955年 B.1950年 C.1953年 D.1956年

6.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在()A.1950年 B.1954年 C.1956年底 D.1978年

7.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 D.三大改造的完成 8.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9.党的历史上的“过渡时期”是指()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从鸦片战争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10.下列关于“三大改造”评价正确的是()①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②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在我国建立起来。③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终结。④标志着我国过渡时期的结束。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实行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C.我国改变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D.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12.被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是()。

A.对农业的改造 B.对手工业的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对工业的改造

二.材料题

材料一: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已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已经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在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的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施肥法等等。不帮助农民解决这三个问题,生产就不能发展。——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材料二: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创始人乐显扬。同仁堂自创建至1954年公司合营,近300年一直是世代相传,故又称为乐家老铺。1954年,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带头申请公私合营,并成为同仁堂合营后的首任经理。北京同仁堂如今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同仁堂集团公司。其产品以其传统、严谨的制药工艺,显著的疗效享誉海内外。“同仁堂”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

⑴材料一中国家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与此同时国家还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总的来说结果如何?

⑵用20世纪50年代的历史事实分析同仁堂享誉海内外的原因?

答案:

一、选择题1.A 2.A 3.C 4.A 5.A 6.C 7.D 8.A 9.B 10.C 11.C 12.A

二.材料题

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⑵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②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③正是这种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使的“同仁堂”不断发展壮大。

下载《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人类总是在不断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在解释与实践中生存和发展,改造世界的活动从来都是在认识世界的指导下进行的。马克思主义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同时......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案例分析 案例1:关于热的本质的认识 人类对热本质的探索,很古的时候就开始了,那时,人们只能根据摩擦生热,冷暖转化等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直观地对热的......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13.海底世界 一、教学目标: 1. 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本课生字10个“澎、湃、宁、烁、窃、肌、胞、蕴、储”。联系上下文理解“窃窃私语”、“波涛澎湃”、“蕴藏”、“储藏......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通榆县明德小学 武艳娇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浅显的科普知识性课文,它从海底的......

    海底世界 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16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读写课后第4题中的词语,并会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2.会读课后第3题中的句子,并能把带点的词语......

    体育世界教学设计

    体育世界教学设计 通过实际生活的观察和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既在生活中学习的意识。 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

    海底世界。 教学设计

    海底世界 ——湘版小学美术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 6 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 深蓝色的海水中生长着花纹漂亮、 教学内容 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生命力和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