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案例:轴对称

时间:2019-05-12 21:2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案例:轴对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案例:轴对称》。

第一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案例:轴对称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案例:轴对称

教学设计案例:轴对称★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为沪科版八年级数学第十六章《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第一节《轴对称图形》第一、二课时内容。因自07年开始我在开始探索“自主学习”与“互动交流”分开进行的“三、三、四”教学模式(“三、三、四”教学模式是我参照江苏洋思中学和山东杜郞口中学等诸多与我校情况相似的名校的教学模式,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而设计的。所谓“三、三、四”是指教师教学的三个环节:“学案设计”[课前]、“适时点拨”[课堂]、“问题诊断”[课后];学生学习的三环节:“自主预习”、互动交流、学习反思;互动交流课的四个流程:“提出问题”、“相互解答”、“归纳总结”、“师生评价”。),所以我加大了课堂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自主学习”课。★教法分析:计算机不仅仅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而应成为一种认知工具,计算机教育将成为当今教育的至高点和突破口。如今,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已经走过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阶段,进入了“信息化教学”的新阶段,教学改革出现了“计算机与各学科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的大趋势。“农远”项目为我们农村中小学的教学信息化提供了硬件支持,因此,提高“农远”教学应用效率,合理使用“农远”资源就成为我们广大农村教师需要探索的课题。同时,新课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行为的研究者”;要求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因此本节课的设计思想是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学学习的相互融合,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多种渠道,让信息技术为学生数学学习提供帮助,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并通过学生小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动手、动口和归纳能力,增进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感受学习的快乐,充分体现新课程中新的教学理念。★学情分析:自2005年本人获得“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主讲教师以来,我一直在我校做此项目的推广工作,为此我平均每个学期都要在学校上一节基于“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模式的公开课,此项目要求学生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为配合公开课的开展,前期我已经对本班学生进行了专项的信息技术培训,因此我班学生对本节课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知识已经基本掌握。自我在探索“三、三、四”教学模式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自主学习。★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教学难点: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

1、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

2、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对称轴及对称点;

3、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能力素养目标:

1、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了解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2、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数学思维、总结归纳能力、动手能力,进一步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情感体验目标:

1、形成积极思考,敢于创新的思维品质,培养合作学习精神,形成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

2、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受生活中的美,并自己动手去创造美。

3、在自我研究性学习中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激情。信息技术目标:在数学学习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网络使用、WORD使用、画图工具使用能力。★教学准备:按学生的学习和性格等特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选出组长在网络教室中按学习小组入座。各小组准备一些纸片和一把小剪刀。网络教室,极域电子教室软件。★ 教学流程:环节学习过程设计说明开始学习打开“教师学习支持网站”,浏览“学习导航”页面。教师告诉学生,在进行每个活动的学习时,注意及时浏览“教师学习支持网站”中相关页面。有问题及时与老师交流。各小组组长下载“小组学习记录卡”,注意每个活动进行时及时填写,向每位同学发放“学习学案”。明确学习目标、内容和方法。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过程中提供:

1、教师学习支持网站;2.教师指导;3.课件;4.同学间相互帮助;5.参考教材等多种教学资源。用“小组学习记录卡”和“学习学案”指导帮助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学习记录卡”课后还要上传给老师,使老师能很好掌握小组的活动情况,了解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处理。情境导入浏览“教师学习支持网站”中“图片素材”中的图片,欣赏图片,感知对称。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感知对称之美,激发学习激情。小组活动一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每个学习小组分工合作,一部分同学通过网络寻找对称图片,下载自己喜欢的图片并插入“小组学习记录卡”中相应的位置,也可从生活中寻找对称实物,另一部分同学通过剪纸,剪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让学生联系生活,特别是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寻找包含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物体的对称图形,让学生进一步充分感知对称,增强审美意识,同时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剪纸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其创造力,更能激发学习激情。小组活动二认识轴对称图形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观察并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观看动画演示,归纳出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的概念,与课本上的概念进行对比,得出统一结论后填写到学案中“知识梳理”栏目中。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活动,主动思考,合作交流,表述出图案特征,进而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给同学们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他们仔细观察,积极讨论,大胆猜想,仔细求证。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小组活动三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观看动画演示,观察并讨论每对图形的什么共同特征。引出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及对称轴、对称点的概念,与课本上的概念进行对比,得出统一结论后填写到学案中“知识梳理”栏目中。提出问题:你能举出生活中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例子吗?本环节的教学设计与上一活动基本相同,一方面也是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另一方面在自己探究过程中更能体会两个活动中的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为下一个活动做好铺垫。学生举例能进下联系生活,也加深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本质。小组活动四探究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老师提示各小组同学观察两种图形并结合两个概念进行比较,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提出问题:如果把一个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轴对称吗?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全等的两个图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吗?通过比较观察,相互讨论,进一步认识两种图形的本质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为了分解难度,使学生在活动中有的放矢,因此在设计中老师提出了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为了使学生能对两种图形的本质特征有深入且形象的认识,老师在此提供了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课堂反馈小结:教师检查各组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求各组整理“小组学习记录卡”,为下节“互动交流”课做准备,每个学生完成分层训练,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课外延伸”内容。从训练中进一步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互动交流下节课完成

第二篇:轴对称教学案例

“中心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清凉店中学李素行

【案例背景】

什么是“数学美”?法国数学家是这样分类的:对称美、和谐美、简洁美、奇异美.中心对称图形,外形很美,这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极好素材.但在数学课堂上,如何使学生能够感受和体验数学美,从而对数学产生由衷的兴趣,主动去学习数学呢?我也常常给学生讲一些数学趣事,史事等,提高学生的兴趣,但都是暂时的,不能产生长久的效应.只有把数学美寓于课堂教学设计中,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数学不仅是知识和方法的习得,更是学生在此过程中情感的体验。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中要把这三维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教学的始终。强调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新课标的这一新理念,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于是,我选择《中心对称图形》进行了尝试,学生和我都找到了一些感觉,愉快地度过了一节课.

【案例描述】

片段(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我们来欣赏一个画面。(出示情景同时播放婚礼进行曲)看到这喜庆的场面,想象一下我们来到了一个怎样的现场?

生:我们来到了一个婚礼现场。

师:我们看到了哪个特殊的字,就让人想到是在办婚事呢?

生:画面中的大红双“喜”字。

师:你们知道吗?剪喜字是应用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来剪的。那么,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片段(二):“识”对称,体悟特征

1、师:看到这一课题,你想明白哪些问题?

生:我想明白什么叫轴对称图形。

生:我想明白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巡视。

师:请各位同学把自己自学的情况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3、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4、全班汇报交流。

生:我们小组通过自学和交流,明白了什么叫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你是如何得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结论的?

生:我是通过实验得出的。

师:把实验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找来一张纸,对折后,在一边画出图案,然后用剪刀剪下,把剪下的图案展开,就成了一幅轴对称图形了,中间的这条折痕就是它的对称轴。

师:除了可以剪成松树,还能剪成什么图案?

生:五角星、太阳、蝴蝶等。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一是可以用眼睛看;二是可以用手折一折,如果能够完全重合,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还有一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课件呈现),你们能找出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说)

师:指明说说上图中的哪些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片段(三):“画”对称,感受对称美

师: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对称图形。自然界中冬有漫天飞舞的雪花,春有竞相开放的鲜花,动物、植物中也有对称图形,你们看——

(学生欣赏电脑出示的花、雪、松树等。)

师:对称是一种美,对称美又是数学美的一种,它能使物体具有饱满、平衡、匀称、圆满的感觉,人们利用事物的对称美,创造了许多美丽而壮观的奇迹。(电脑出示相关建筑,让学生欣赏)

布置学生利用轴对称图形来美化教室。

【案例分析】

1.立足现实,活跃思维。

在教学中,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美.通过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主要是对称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这种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不是机械的还原生活,而是源于学生的生活,又高于学生的生活,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学习即生活,这样的学习岂不是一种乐事!

2.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之美。

让学生发现图形的对称美.老师示范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悟理,在交流互动中激情,在实验过程中体验轴对称图形的美妙.这种“美妙”的感觉是需要培养的,只有教师在课堂上充分留给学生动手、探究,以至发现的机会,体验发现真理的快乐,学生才会从心底感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

数学中处处存在着美。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对称的美„„本课正是从数学的角度让学生认识这类图形,了解其特点,并会画对称轴,但其过程无不在渗透一个字——美!

3、生活是数学的最高境界。

对称图形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图形是因为对称而美,从生活中采撷对称的图、物,体现数学来源生活。

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成功的愉悦之感.让学生美化教室,不仅提高学生制作对称图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应用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样,学生才真切地体会到:数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第三篇: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一、引言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中,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构,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这种封闭的教学方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割裂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新课标(实验稿)指出:“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从新课标颁布后,我深切地体会到改革势在必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生活才是数学的源泉,我们应把本该生动的课堂还给他们,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为了实现新课标的新理念,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实验中我上了《轴对称图形》一节课,经过反复修改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今天我和二年级的孩子研究轴对称图形。在课的开始,我要把学生引导到轴对称图形的生活体验上去,再进一步通过剪纸体验轴对称图形。课前我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剪“囍”字等,可是总觉得离学生的真实感受有点远。直到上课前我都没想到好办法。走进课堂,心里还在思忖,怎样让孩子亲身感受一下轴对称图形的存在呢?

二、案例描述:

片断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进了教室,环视四周,发现有个孩子身上穿的校服都是统一一样的。突然,我灵机一动,对了!他们的校服应该是可以利用一番的呀!

师:于是我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看看自己的校服,你看到了什么?” 一时间,大家都把眼神移到自己的校服身上。

生:教室里议论纷纷,有的说颜色比较新,有的说洗久了颜色变淡,有的说袖子左右两边一样,有的说裤子颜色一样。师:我又问:“为什么校服要统一一样呢?”

生:有一个孩子说是为了美观,可是马上被大多数人否定了。一个孩子说: “除了美观之外,校服还有一个秘密。”这时,学生们都很惊讶,到底是什么秘密呢?

师:我又追问:“那究竟是什么秘密?”

生:校服的左右两边都一样,所以妈妈在折叠衣服的时候很容易就折好了。生:学生们都纷纷动起手来,把爱自己的校服上衣脱了下来,立马就折了起来。师: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将衣服对折,发现衣服左右两边完全重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轴对称图形。

生:我们的校服就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师:看来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真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设计说明:教师以学生身上的校服让学生比较好奇,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适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找动手折衣服的找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许多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即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片断

(二):“识”对称,体悟特征

1.师谈话: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明白哪些问题呢?

生:我想明白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做对称轴?

生:我想明白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我想明白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生:我想明白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生:我想明白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

2.学生进行自学。(边自学边实验)教师巡视在一边画出图案,然后用剪刀剪下。把剪下的图案展开,就成了一幅轴对称图形了,中间的这条折痕就是它的对称轴。

师:除了可以剪成松树,还能剪成什么图案呢? 生:五角星、太阳、蝴蝶、双喜等。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生:左右两边都一样。

生:两边是对称的。

生: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生: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像松树、红花、蝴蝶这样的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

1、可以用眼睛看;

2、可以用手折一折,如果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还有一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课件呈现:下图),你们能找出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这8个平面图形,动手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画出对称轴。

生汇报:说清判断的依据以及注意比较同一图形的不同对称轴。

师:指名说说上图中哪些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一般三角形的“非对称性”等腰(边)三角形的“对称性”,并由些类推到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片断

(三):“画”对称,感受对称美

(1)师: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对称图形。自然界中冬有漫天飞舞的雪花,春有竞相开放的鲜花,动物、植物中也都有对称图形,你们看——

学生欣赏电脑出示的蜜蜂、花、雪花、松树……图。

(2)师:对称是一种美,对称美又是数学美的一种,它能使物体具有饱满、平衡、匀称、圆满的感觉,人们利用事物的对称美,创造了许多美丽而壮观的奇迹,请看——

学生欣赏电脑出示的人类创造的埃菲尔铁塔、天安门、东方明珠电视塔、宫殿、隐形飞机、卢沟桥……图。(3)师:既然轴对称图形是如此美丽,我们何不用它们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呢?想一想,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图形来美化教室呢?

教学反思:

1、立足现实,活跃思维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引入轴对称图形,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2、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之美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生活、美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轴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数学与美学,虽然一个属于自然科学,一个属于社会科学,二者似乎无多大联系,然而,数学中却处处存在着美。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对称的美„„本课正是从数学角度指导学生认识这类图形,了解其特点,并会画对称轴,但无论是起始部分的导入,还是研究学习部分,乃至精心设计的美化教室„„无处不在渗透一个字---美!

3、生活是数学的最高境界。

对称图形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从课堂的一开始让学生们体验折叠衣服,也是让学生体会妈妈工作的辛苦,并且让学生回家后能够帮妈妈分担家务。从中也能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第四篇:轴对称教学案例及反思

轴对称教学案例及反思

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初级中学校 冯正伟

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和判断,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会识别和判断。

知识体系: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地位:我们知道,几何研究的对象是图形,对称性是图形的一个重要特征。初中所学平面几何图形,很多都具有轴对称性,它们的性质也主要由轴对称性得来,而平面几何又是立体几何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与前后教材的逻辑关系是承上启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

课前通过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认识的小测验,我发现以下问题:

1.学生对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的基础上,缺乏理论依据。

2.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的认识模糊,相互混淆。

3.学生不能全面考虑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数目。

4.大多数学生不能认识到对称轴是直线,而认为是线段。

学生从小学到现在已经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是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本节教学的认知发展线是:感性→→理性→训练→理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会识别和判断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和判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创造美,感受数学美的情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会运用概念识别和判断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剪纸引入新课

1.教师指导学生剪纸: 树叶、蝴蝶、“囍”,学生随老师剪纸。

2.教师问:“这些剪纸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对折后,观察发现,交流,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剪纸引入,暗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埋下伏笔。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

1.教师问:“我们所学几何图形中,哪些也具有这一特征?”学生回顾反思,回答,交流。师生评价。

2.教师问:“我们身边有这一特征的图形吗?”?教师提示(多媒体演示),学生联想,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把轴对称图形与数学本体联系,与学生身边的实例联系,让学生对本节内容产生一种亲近感。

3.教师问:“我们把具有这一特征的图形叫做什么图形?你能给出它的定义吗?”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指导,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得出定义,明白定义的由来。

4.教师问:“从这一定义中,你能得出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吗?要特别注意什么?”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定义中得知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让学生真真意义上从“学会”变为“会学”。

5.课堂训练。

A、判断下列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若是,请指出对称轴。

教师出示剪纸作品: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角、等腰梯形。学生判断,回答,交流。教师指导:对称轴的数目,对称轴的形状。

B、猜符号游戏:下列符号都是轴对称图形,有对称轴一旁的部分,(教学论文 www.xiexiebang.com)你能猜出这个符号是什么?日 0……

学生猜想,回答,交流。师生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有趣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知识,方法的运用,感知图形美。体验知识的价值。

三、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教学

1.“将一张纸对折,在折痕的一边滴上一小滴墨水,再沿折痕折起来,展开,得到什么图形?有几个?再做几个,你们发现这些图形有何共同特征?”

教师示范指导,学生随老师制图,观察发现,交流,回答。教师板书。

2.教师问:“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图形码?”学生联想,回答,交流。

3.教师问:“我们把具有这一特征的两个图形叫做什么?你能给出定义吗?”教师指导。学生思考,回答,交流。教师板书。

4.教师问:“你能从定义中得知如何判断两个图形是否成轴对称吗?你还能得出什么?”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板书。

5.判断下列两个图形是否成轴对称……(多媒体演示)

四、两个概念的联系及区别的教学

1.教师问:“你能利用滴有墨水的图片说明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吗?”分小组交流,代表发言,总结。教师指导、示范、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滴墨水制作轴对称图形和制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感知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破了教学难点。

2.教师总结:“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换的。”

设计意图:教师画龙点睛,向学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五、课堂训练

教师出示检测题组。学生训练,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检测,实现师生间的信息交流,达到信息的完全准确。

六、课堂小结

教师问:“

第五篇:《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及反思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及反思

练塘中心小学

朱艳

[前言]: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中,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构,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这种封闭的教学方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割裂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新课标(实验稿)指出:“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从新课标颁布后,我深切地体会到改革势在必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生活才是数学的源泉,我们应把本该生动的课堂还给他们,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为了实现新课标的新理念,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实验中我上了《轴对称图形》一节课,经过反复修改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案例概述]:

片断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我们来欣赏一个画面:(出示情景 同时播放婚礼进行曲)

师:看到这中式的喜庆场面,听到这西式的婚礼进行曲,想象一下我们来到了一个怎样的现场? 生:我们来到了一个非常神圣的婚礼现场。

师:我们看到了哪个特殊的“字”,就让人想到是在办婚事呢?

师:观察刚才的画面,那些部分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画面中的大红双“喜”字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剪喜字是应用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来剪的,看来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真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设计说明: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引入学生的生活画面:由喜庆场面学生比较好奇,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适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找画面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许多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即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片断

(二):“识”对称,体悟特征

1.师谈话: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明白哪些问题呢? 生: 我想明白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做对称轴?

生: 我想明白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 我想明白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生: 我想明白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生: 我想明白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 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2.学生进行自学。(边自学边实验)教师巡视 师:刚才,同学们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了自学。接下来,请各位同学把你们自学的情况在小组交流一下。3.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参与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了自学,又把自学的情况在小组交流了一下,各小组讨论的非常激烈,我想: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下面,就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4.全班汇报交流。

生:我们小组通过自学和交流,明白了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做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师:你是如何得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这两个结论的? 生:我是通过实验得出的。

师:你能把实验的过程演示给大家看看吗?

生:找来一张纸,对折后,在一边画出图案,然后用剪刀剪下。把剪下的图案展开,就成了一幅轴对称图形了,中间的这条折痕就是它的对称轴。师:除了可以剪成松树,还能剪成什么图案呢? 生:五角星、太阳、蝴蝶、双喜等。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 生:左右两边都一样。生:两边是对称的。生: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生: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像松树、红花、蝴蝶这样的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

1、可以用眼睛看;

2、可以用手折一折,如果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师:还有一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课件呈现:下图),你们能找出这些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 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这8个平面图形,动手折一折,看看哪些是轴对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画出对称轴。生汇报:说清判断的依据以及注意比较同一图形的不同对称轴。

师:指名说说上图中哪些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一般三角形的“非对称性”等腰(边)三角形的“对称性”,并由些类推到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片断

(三):“画”对称,感受对称美

(1)师: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对称图形。自然界中冬有漫天飞舞的雪花,春有竞相开放的鲜花,动物、植物中也都有对称图形,你们看——

学生欣赏电脑出示的蜜蜂、花、雪花、松树……图。

(2)师:对称是一种美,对称美又是数学美的一种,它能使物体具有饱满、平衡、匀称、圆满的感觉,人们利用事物的对称美,创造了许多美丽而壮观的奇迹,请看——

学生欣赏电脑出示的人类创造的埃菲尔铁塔、天安门、东方明珠电视塔、宫殿、隐形飞机、卢沟桥……图。(3)师:既然轴对称图形是如此美丽,我们何不用它们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呢?想一想,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图形来美化教室呢?

[反思]:

1、立足现实,活跃思维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新课标的这一理念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引入轴对称图形,我注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踪影,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2、体现学科综合的思想,感受数学之美

这节虽然是数学课,但是它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出了数学学科的范围,与美术、美学都有交叉。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知识——轴对称图形,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对称美,数学与美学,虽然一个属于自然科学,一个属于社会科学,二者似乎无多大联系,然而,数学中却处处存在着美。数的美,形的美;比例的美,对称的美„„本课正是从数学角度指导学生认识这类图形,了解其特点,并会画对称轴,但无论是起始部分的导入,还是研究学习部分,乃至精心设计的美化教室„„无处不在渗透一个字---美!

3、生活是数学的最高境界。

对称图形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图形是因为对称而美,从生活中采撷对称的图、物,体现数学来源生活。让学生装扮教室,不仅提高学生制作对称图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应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下载(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案例:轴对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案例:轴对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1.5《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综合学科知识,感受数学之美 ——《11.5翻折与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及反思 【主题与背景】: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中,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构,轻学习过......

    教学设计案例

    自己去吧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第一小学 兰海燕(068350) E-mail:fnlanlan123@126.com 一、概述 《自己去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14课。本......

    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设计:水变成水蒸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加快蒸发的条件。 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水在蒸发时所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

    教学设计案例

    《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

    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级乡镇中学 2.学科:英语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①预习并自学生词 ②预习Grammar Focus 二、教学课题 新目标九年级Unit 2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

    教学设计案例

    走进实验室 学习科学探究 【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1课时 【仪器材料】实验室仪器。 【教学目标】 (1)参观实验室;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3)学习建......

    教学设计案例

    测量旗杆的高度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相似三角形”和“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之后的一节研究活动课。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初......

    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目 录 第一课时 《观潮》教学设计 ......................................................................................................... 2 一、 教学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