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案例设计
自主 合作 探究——小学一年级美术《小挂饰》教学案例设计
一、设计理念: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小挂饰》是人教版第二册当中的一堂造型表现课。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自主学习、与人合作、共同探究的教学线索进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挖掘创造潜能,并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星球,如何保持它的美丽并使它更加易于人类居住是每个地球公民的责任。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些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纸餐具,但稍加改变,就可以成为情趣盎然的艺术品。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蕴含着美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件件废旧物品给了孩子太多的启迪,在这里孩子们找到了联想的立足点,擦亮了思维的火花,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激发了创造美、表现美、点缀美好生活的兴趣和欲望。
三、教学目标:
认知:通过实践活动,触发学生能够对手边材料去发现和认识,能够考虑到物体的特性灵活运用、适时造型,使这些废旧物品焕发新的光彩。
情感:通过尝试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生活处处隐藏着美的构件,激发学生从小懂得依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点缀生活的兴趣和欲望,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能力:通过对各种废旧材质进行造型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对艺术作品的造型表现能力,大胆创造的创新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不同材质形态,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新的造型表现。
难点:对不同材质形态的联想迁移。
五、教学准备:
教师:纸杯、纽扣、纸盒、吸管等废旧物品,废旧物品做成的图片课件。
学生:收集彩色纸、吸管、果核、落叶、纽扣一次性纸杯等废旧物品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
1、变魔术:
小朋友,你们看过变魔术活动吗?
你们想不想看老师变魔术呢?
教师边说边用早准备好的一次性纸杯快速穿成一个挂饰,并把它挂到脖子上,让学生欣赏。
(教学意图: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老师边学模特展示项链边提问:“你在看老师的魔术表演吗?你能告诉大家这项链是怎么变出来
(教学意图:以这种形式让孩子们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及时回顾“变”的过程,形成初步的适时造型意识。)
2、看谁脑子转得快:
教师将纸杯、吸管、费旧纽扣、果核等一一展开,让学生观察,然后随意组合,看一看谁能马上联想到最好的组合方式。
(教学意图:联想是再创造的基石,没有生动的活跃的联想,艺术作品就缺少打动人心的闪光点。活跃的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学生放松自己的思维神经,为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打下良好基础。)
(一)小组合作联想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准备好的费旧物品摆放在一起,通过大家动手拼一拼、合一合、剪一剪等方法共同探讨各种造型。
(教学意图:再次联想,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究放飞理想的空间。在合作探讨的同时培养了一种共同努力、互帮互学的协作精神。)
(二)反馈交流结果
1、小组汇报
用什么材料经过怎样改造能做出什么?
为什么这样组合?你是怎样想到的?
(教学意图: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总结探讨的结果,由此上升到一个提炼经验的高度,让学生初次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在听取别人成果经验的同时也补了自己的短处。)
2、点拨引导
教师把堆纽扣和一张纸放在一起问:看着它们,你想怎样利用它们呢?还需要进行那些方面的改进?需要镂空或者什么呢?
(教学意图:让学生知道将它们改造成想象中的东西,还可以用许多手段去修饰,保留它们原有的美,稍加改进就可创造出各种美丽的小挂饰。)
(三)小挂饰造型图片欣赏
看了这些图片后自己的想法?你觉得这些作品哪一件最有趣?你最喜欢?它是巧妙地利用了什么装饰变形的?
(教学意图:启发学生联想,为下面的创作学习做铺垫。)
(四)各小组活动学习
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学生的创作活动,帮助解决学生作业中的问题。
(五)展示评价
一段激情飞扬的音乐响起。
1、以小组为单位,各成员带着各自的作品上台展示,请小组长当解说员介绍本小组制作的成果。
2、教师手拿纸话筒以记者身份进行采访活动:
1)你们小组制作出这么多的作品,真是厉害!谈谈你们现在的心情好吗?
2)你们是怎么想到这些方法的呢?
3)看了他们的作品各位观众有什么话想对作者说吗?
(教学意图: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表现的愿望,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加入到评价展示活动中,既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又可随时调节学生们的学习评价方向。)
3、小组和他们的创作成果拍照留念。
(教学意图:让学生感受收获的无比喜悦,增强了小组集体荣誉感。)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告诉大家吗?
(教学意图:回顾学习过程,加深对课业内容的理解。
(七)课后延伸
结合班会课等时间,充分利用学生们创作的作品,作为道具,设计童话情景,进行与环保有关的剧情表演。
(教学意图:拓展延伸,升华主题思想,提供一个展示个性的空间。)
七、反思: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具备敢于创新的勇气是创新的前提。有位名人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且要在课堂上营造和谐、平等的学术氛围,让学生相信自己是具备巨大的创新潜能。但我们看到仅有创新的勇气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倡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保护好他们独特的视觉语言形式,张扬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有效地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二)合作意识的形成长期以来,我们的学习方式是单调的,传授式的教学几乎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特别是在学习技能、技巧的课上,教师忙于示范,完全成了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有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的一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美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合作性学习方式,是不同以往的学习方式,它把学生立于主人的地位,教师从课堂中的主导者变成幕后的引导者、共同学习交流者,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合作学习易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这里学生不仅能够充分体验到平等、民主、友情,也感受到在集体中探求知识、积极参与的乐趣。在未来的社会中,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的需要,取得更大范围内竞争优势。
(三)教学评价的综合性
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美术课的作业,而对于学生是如何完成这张作业并不是十分关心,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完全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单一的美术作业好坏的肯定与否定来实现的。这样,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创造空间和创新意识,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体现。教学中,我们应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创作动机、创作环境、创作条件、年龄性格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的关注学生求知、探索和努力的过程,抱着一种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耐心的运用恰当的评语说出自己的体会和对学生的期望,让孩子们感到老师是关心帮助和尊重欣赏他的。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教学设计案例
《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要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要比一比,看谁学的快,看谁教学会的徒弟多,看谁教的徒弟运算的正确率高?你们说好吗?揭示课题:学与教大比武
二、学与教大比武
1、出示
60+240÷[(30-10)×2] ⑴区分会与不会
⑵开始学与教大比武
⑶汇报学与教的情况
自己学会了吗?教会了几个徒弟?
2、考核(过五关)
请徒弟们接受老师的提问,同学们当评委,指出讲的不好的地方,和精彩之处。
⑴提问:
[ ] 是什么括号?
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
里面的,再算 里面的。
⑵划运算顺序
118+1536÷[12×(63-59)]
[60+240÷(30-10)]×2 [(60+240÷30)-10]×2
(60+240)÷[(30-10)×2] ⑶下面的运算对不对?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00-(600+300÷15)]×2
第一步运算顺序错误
=[700-(900÷15)]×2
=[700-60]×2
=640×2
=1280 ⑷实力比拼
用递等式计算
[514-(123+217)]÷(29×6)
⑸评选 先秀师傅
出色徒弟
三、课堂练习
课本练一练
第14页
第3、4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最满意的是什么?最大的改获是什么?
“年、月、日”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练习一 目的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系统地理解年月日等相关的知识,并能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重点:整理与应用 教具: 幻灯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的复习
1、学生自由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时间单位:
年————月——日——时——分——秒
(7、4、1)30
29(30)计时的方法:
⑴普通计时法(12小时计时)
⑵24小时计时法 主要让学生举例说明互相转化的方法 求经过时间
⑴求经过的小时数
⑵求经过的天数
⑶求经过的年数
二、基本练习
1、填空
1年=()个月
1日=()小时 1小时=()分
1分=()秒 讨论
1年=()天
2、把下列时刻用普通计时法写出来。
19时
8时
22时30分
5时13分
24时
3、把下列时刻用24小时计时法写出来
上午10:50
早晨3:20
下午 2:25
晚上9:45
4、练习一的第4、5、6、7题
采用的主要形式 生报生写
师报生写
三、加深练习
练习一的第8 题
讨论后反馈
方法 ⑴先加小时数
⑵再加分数
⑶满60进1小时
实际应用: 计算是否过保质期
四、课堂练习
作业本
“三步计算应用题
(一)”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20页
应用题例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正确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基本步骤,学会验算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验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先补条件再解答 生产小组要加工780个零件。
1、,实际用了多少天?
2、,实际每天加工多少个? 师:补条件应根据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来进行。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1 : 玩具厂要生产3000套电动智力玩具,计划用12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50套,实际用了多少天? ⑴默读题目,想一想题目告诉我们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⑵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⑶提问:要求“实际用了多少天?”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这两个条件都知道吗?应先求什么?(先求实际每天的工作效率)怎 样求呢?
⑷学生列式计算
并要求学生列出综合算式。反馈:教师出示解答过程
请一位同学列出综合算式。
提问:这些应用题比较复杂,容易出错,所以要进行检验,你觉得如何来检验呢? 先让学生讨论方法:验算已知条件是否相同。⑸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验算 反馈时让学生说清验算什么及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2、试一试
要求学生先解答,再验算。
服装厂要生产1000套衣服,计划每天生产40套,实际比计划少用了5天。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套?
反馈时着重让学生自己讲解题方法及验算的方法。
3、总结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⑴学生同桌讨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⑵指名交流 在交流中逐步出示
课本第21页
方框中的内容
三、巩固练习
1、先说解题思路再列式 ⑴ 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每天读15页,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5页。实际用了多少天? ⑵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8天读完,实际比计划少用2天。实际每天读多少页? ⑶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8天读完,实际每天比计划多读5页。实际用了多少天?
⑷一本故事书有120页,计划每天读15页,实际比计划少用2天。实际每天读多少页?
2、课堂练习练一练
第2、3、4、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那些新知识?
第三篇:案例教学设计
《 餐桌上的发现 》教学案例
活动目标:
1、通过一些农产品,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2、在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农业与各行各业的关系,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实物投影,餐桌上的食物图片,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图片,课件。
2、学生准备:走访调查父母或邻居的工作单位,完成表格;与爷爷奶奶等长辈聊天,了解他们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状况。活动过程:
一、情趣导入
播放一个家庭早餐的课件。
师:你家一日三餐都吃些什么呢?今天老师也为同学们带来一桌丰盛的美味佳肴,你们想知道都有些什么吗?
生回答后师出示:肉、蛋、奶、水果、米饭等。
师:不断变化着的一日三餐,为我们的健康提供了保障,那你知道这些食物的原料都来自于哪里吗?
生回答,师板书课题:餐桌上的发现。
二、探究学习
1、了解食物的分类。
师: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很多食物,如果按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分类的话,这些食物分别属于哪类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五种或五种以上的食物,然后
把它们分类,填在你们手中的表格里,最后在班上汇报交流。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
2、衣食住行与农业生产。
师:不仅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是有农产品加工而成的,就连我们住的房子、穿的衣服、书包里的学习用具都和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请一位同学上来)师:你知道他身上的衣服的原料是什么吗? 生回答后师出示棉花的图片。
那你知道我们平时用的铅笔的原料是什么吗? 生回答后师出示树木的图片。
(师继续出示橡胶树的图片)这种橡胶树又是谁的原料呢? 生回答后师给予鼓励,并出示汽车轮胎的图片。
3、农业生产与各行各业的关系。
师:看来,农业生产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板书:衣食住行),其实,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农业。课前老师让同学们作了一个调查,了解你的父母或邻居的工作单位,看看他们工作与农业有着怎样的关系。谁来汇报你的调查结果? 生纷纷说出自己的调查结果,师相应的板书。
4、农业与人们的生活质量。
师:同学们,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在20世纪70年代,我们的长辈都经历了粮油不足、副食品短缺的困难,你的爷爷奶奶都经历了那个年代。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了解他们那个时候是怎么生活的,你们都做了吗?有什么感受? 生纷纷说出爷爷奶奶那个年代的生活状况,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刚才很多同学都说到了那个年代买东西要凭“票”购买,那你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师: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发展缓慢,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使粮食粮食产量不足、各种副食品供应紧张。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农业发展了,商品丰富了,鱼肉蛋奶等应有尽有,过去人们想的是怎么能吃饱,现在人们想的是怎么能吃好、吃的健康。很多农产品除了满足国内需求以外,还远销国外,为国家换回了大量的外汇,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师出示农产品出口的图片)
三、总结结束
师:同学们,由此可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兴衰直接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农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四篇:教学设计案例
测量旗杆的高度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相似三角形”和“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之后的一节研究活动课。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理解了相似三角形的特征,掌握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具备了利用三角形相似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的基本知识;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本节课根据“理论——实践——理论”的指导思想,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某建筑物的高度,学生活动中所需的工具与活动所需测量的数据都是给句问题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在具体活动中,测量长度的过程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而方法二中对于如何调节标杆,使眼睛与杆顶端、旗杆顶端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和方法三中如何调整镜子的位置,找出最佳反射点都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和综合运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以课后分组合作活动的方法进行实践以及进行全班交流,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情感与态度: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培养学生积极的进取精神,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体现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判定、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如何与课本中有关知识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侧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活动课的方式学习,先集中讨论、确定测量方案,后分散实际操作,最后再集中总结交流.活动的展开主要以“引导发现—学习探究—归纳拓展—分组实践—交流总结” 的模式进行.学生通过猜想、推理验证、实践和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测量高度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师:我们要上一节活动课,任务是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测量升旗台上旗杆的高度。首先请同学们回忆判定两三角形相似的有关方法,以便设计可行的方案。学生回答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①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②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③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第一环节 原理探究
活动内容: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课堂引导、学生课上讨论,归纳总结出测量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的方法:
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来测量旗杆的高度,如图4-20’:
图4-20’
操作方法:一名学生在直立于旗杆影子的顶端处测出该同学的影长和此时旗杆的影长.
点拨:把太阳的光线看成是平行的.
图4-20 ∵太阳的光线是平行的,∴AE∥CB,∴∠AEB=∠CBD,∵人与旗杆是垂直于地面的,∴∠ABE=∠CDB,∴△ABE∽△CBD ∴CD=ABBD BEABBE 即CDBD因此,只要测量出人的影长BE,旗杆的影长DB,再知道人的身高AB,就可以求出旗杆CD的高度了.此法中学生站位可以灵活,关键在同一时刻测量数据。
2.利用标杆测量旗杆的高度
操作方法:选一名学生为观测者,在他和旗杆之间的地面上直立一根高度已知的标杆,观测者前后调整自己的位置,使旗杆顶部、标杆顶部与眼睛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时,分别测出他的脚与旗杆底部,以及标杆底部的距离即可求出旗杆的高度.
如图,过点A作AN⊥DC于N,交EF于M.
图4-21 点拨:∵人、标杆和旗杆都垂直于地面,∴∠ABF=∠EFD=∠CDH=90° ∴人、标杆和旗杆是互相平行的.
∵EF∥CN,∴∠1=∠2,∵∠3=∠3,△AME∽△ANC,∴
ANCN AMEM求出CN,∵∠ABF=∠CDF=∠AND=90°,∴四边形ABND为矩形. ∴DN=AB,∴能求出旗杆CD的长度. 还有别的方法吗? 3.利用镜子的反射
操作方法:选一名学生作为观测者.在他与旗杆之间的地面上平放一面镜子,固定镜子的位置,观测者看着镜子来回调整自己的位置,使自己能够通过镜子看到旗杆项端.测出此时他的脚与镜子的距离、旗杆底部与镜子的距离就能求出旗杆的高度.
点拨:入射角=反射角
图4-22 ∵入射角=反射角 ∴∠AEB=∠CED ∵人、旗杆都垂直于地面 ∴∠B=∠D=90°∴△ABE~△CDE ∴
ABBE CDDE因此,测量出人与镜子的距离BE,旗杆与镜子的距离DE,再知道人的身高AB,就可以求出旗杆CD的高度.
活动目的: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测量某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因此首先要明确测量方法.
活动的注意事项:
1、对学生在讨论中的可能的想法要及时予以点评、指导.
2、在总结测量方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运用方法1时可以把太阳光近似地看成平行光线,计算时还要用到观测者的身高. 运用方法2时观测者的眼睛必须与标杆的顶端和旗杆的顶端“三点共线”,标杆与 3
地面要垂直,在计算时还要用到观测者的眼睛离地面的高度.
运用方法3时应注意向学生解释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现象. 第二环节 丰富联想
活动内容: 通过以下问题的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想一想]同学们经历了上述三种方法,你还能想出哪些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你认为最优化的方法是哪种?
思路点拔:
1、如果旗杆周围有足够地空地使旗杆在太阳光照射下影子都在平地上,并能测出影子的长度,那么,可以在平地垂直树一根小棒,等到小棒的影子恰好等于棒高时,再量旗杆的影子,此时旗杆的影子长度就是这个旗杆的高度.
2、将一个45度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放置水平,然后眼睛从斜边的一端沿斜边望去,移动自己与旗杆的距离或者拿三角板的高度,使得斜边对准旗杆的顶端。然后测出三角板的高度以及旗杆离三角板的距离。两者加起来就是旗杆的高度。
3、可以采用立一个已知长度的参照物在旗杆旁照相后量出照片中旗杆与参照物的长度根据线段成比例来进行计算.
4、拿一根知道长度的直棒,手臂伸直,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使直棒刚好完全挡住旗杆,量出此时人到旗杆的距离、人手臂的长度和棒长,就可以利用三角形相似来进行计算.等等.活动目的:通过本环节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活动的注意事项:注意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上来. 第三环节 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将全班学生分成五人小组,选出组长,分头进行户外自行寻找测量对象进行实际测量,被测物不一定是旗杆,也可以选择楼房、树等进行测量.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活动的注意事项:
1、教师要提前将学生分组,活动工具必须课前准备好,各小组都必须准备小镜子、标杆、皮尺等测量工具.
2、教师在活动中要加强巡视观察、引导,对学生测量中的不当之处要立即纠正.
3、学生实际测量后回教室进行计算,小组间交流测量结果.
4、在实际测量时,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5、进入小组汇报总结阶段时,应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寻求最优化意识.
第四环节 活动评价
活动内容: 问题: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教材中给的三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3、在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实践过程中,你是否想到最优的方法?
4、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5、你的同伴中你认为最值得你学习的是哪几个人? 第五环节 布置作业,反思提炼
课本144页习题4.9第1、2、3题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分组活动,交流研讨,介绍测量旗杆的高度的几种常用方法,了解其中的数字原理——相似三角形偶那个的有关知识,初步积累数学建模的经验。
1、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加强了对同学的了解,在合作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方式;
2、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在解决同一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这里面就可能出现不同的解决方式、不同的限制条件以及不同的难度,所以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问题,分析各种方法的优越性,最终顺利解决问题。
测量旗杆的高度
冯
村
中
学
王菲琴、5
2011
第五篇: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级乡镇中学 2.学科:英语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①预习并自学生词
②预习Grammar Focus
二、教学课题
新目标九年级Unit 2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Period 1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话题为“talk about what you used to be like”,围绕着谈论过去自己和他人过去经常做的事,谈论自己和他人过去的外貌性格爱好。本课时,主要针对人物的外貌进行谈论。以观察图片、听力理解等训练方式和独立学习、合作交流、完成任务等形式完成目标语言的输入,学习句型“used to” 为主要学习任务,通过对于前置性作业的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且设置任务型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学会如何正确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重在培养学生的习得语言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创新意识。知识目标:
1.学习有关 “ used to”的用法。2.学习句型:Mario used to be short.You used to be short, didn’t you? 3.如何利用 “ used to” 谈论过去的外貌。能力目标:
1.依托本单元的语言素材提高学生听、说、读及自主学习、创新和沟通能力。熟练掌握“used to” 句型,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2.培养学生善于听说、乐于听说的良好习惯和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目标:
1.在表演中培养学生乐于表达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2.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学会纵向比较,客观认识自己的成长变化,使自己健康成长。学习重难点:“used to”句型。
运用“used to”句型谈论自己与他人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
采用视听法、问答法、情景交际法和小组协作学习,并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录影机等。
六、教学过程 Step Ⅰ Revision(1)Check the homework exercises.(2)Ask some individual students their ways of learning English.T: 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A? SA: I learn English by listening to cassettes.T: What about you, B? SB: I study with a group.T: Do you learn English by practicing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C? SC: Yes, I do.I think it helps.T:„ Step Ⅱ 1a The activity introduces tile key vocabulary.Call students’ attention to the chart with the headlines Appearance and Personality.Say, You are to fill in the chart with words describing people.The words under Appearance will describe how people look and the words under Personality will describe what people are like.Ask two students to say the sample answers.Then elicit one answer to each column from the class.Get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chart individually.Check the answers by asking different students to read their lists to the class.Make sure that all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what each word means.Note: Answers will vary from the sample answers below.Sample answers Appearance: tall, straight hair, long hair, short hair, curly hair, short, fat, thin, slim, good-looking, pretty Personality: outgoing, funny, quiet, kind, warm-hearted, friendly, shy, easygoing.Step Ⅲ 1b The activity gives students practice in understanding the target language in spoken conversation.Write two dates side by side on the blackboard.The first is today’s date, including the year, and the second is the same day, but ten years ago.Ask a student to stand up.Use words or phrases to describe that student now.Ask students to suggest words Or phrases that describe him/her ten years ago.T: Liu Chang is tall now.Was she tall ten years ago? S1: No, she was short.T: She has long hair.Did she have long hair ten years ago? S2: No, she has short hair.(You may wish to ask Liu Chang to answer the question)T: „
Ask some more questions and add more examples to both columns.Ensure that the blackboard ends up like this: Sep.10,2004 Sep.10,1994 Tall short long hair short hair „ „
Say, we use “used to” to talk about things that have changed.Write the following on the blackboard: Liu Chang used to be short, but she is tall now.She used to have short hair, but she has long hair now.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Point out the sample answer.Say, You will hear someone in the recording say that Mario used to be short.Listen and fill in the other blanks with words you hear.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first time.Students only listen.Play the recording again.This time, students list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Check the answers.Answers Mario used to be short.He used to wear glasses.Amy used to be tall.She used to have short hair.Tina used to have red and curly hair..Step Ⅳ 1c This activity provides oral practice using the target language.Read the instructions to the class.Call students’ attention to the conversation in the box.Invite a pair of students to read it to the class.SA: Mario used to be short.SB: Yes, he did.Now he is tall.Write it on the blackboard.Then demonstrate a new conversation with another student.T: Mario used to wear glasses.SC :Yes, he did.Now he wears contact lenses.Say, look at the picture in Activity 1b.Have a conversation with a partner about people in the picture.Talk about how the People look now and how they used to look.As students work, listen in on various pairs checking progress and helping with pronunciation as needed.After students have had a chance to practice several exchanges, ask pairs to come the front of the room and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Step Ⅴ Summary Say, In this class, we’ve learned the key vocabulary words used to and dark.And we’ve also learned the target language Mario used to be short.Yes, he did.Now he’s tall Step Ⅵ Homework Take out the pictures of people cut out from magazines or newspapers.Hand them out to students.It’s better to find colorful, full-length photos.Ask students to write about the person in the picture as they are now and as they were ten years ago.Students may collect pictures and information of the person they like best.Then write a passage about the person.板书设计
Unit 2 Sectiom A
You used to have long hair, didn’t you?
Yes, I did.Mario used to be short.Yes, he did.Now he’s tall.七、教学反思
1.根据新课标教学理念,尽量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运用图片的呈现使动作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多媒体图片教新单词和句型,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更直接更立体地记忆,加深了对单词的理解,也降低了难度,以免学生抽象地记单词和句型,能清晰,直观地操练和巩固句型,突出了重点。在说的过程中予以图片加以配合,帮助理解;由模仿到练习,反复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运用。3.利用多媒体播放听力内容,可以反复播放,不用倒带,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再用录音机加以配合,让学生跟读,练习了朗读。
4.对话使用角色表演。结合课文内容,每教一个情景句型,让学生用当天所学的,来表演。尽量创设真是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训练所学句型,提高了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5.不足之处,在于初三学生英语两极分化现象特别严重,因此教学中部分学生和学习小组跟不上节奏,未能进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多多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乐学,并学有所得,使教学走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