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设计案例

时间:2019-05-12 23:5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传统教学设计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传统教学设计案例》。

第一篇:传统教学设计案例

“年、月、日”教学设计

“年、月、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年、月、日 目的要求: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认识年、月、日的知识 难点: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教具: 年历卡,投影,电脑 教学过程:

出示日历册、挂历、年历卡、(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师:问他们是用来干什么的? 谁来告诉大家自己的生日?

谁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年哪月哪日诞生的?

年、月、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年、月、日也是时间单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电脑出示课题 年、月、日

一、认识年、月、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结合实际认识一年、一月、一日的时间长短

师:问你知道多长时间是一年?多长时间是一月?多长时间是一日?(让学生尽量说出自己所了解的)

师:为了看着方便,人们把日历册制成挂历和年历卡。

2、请同学们拿出1900年、1993年、1996年的年历卡,认真观察一下,看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 师:结合学生回答板书:(总结归纳)一年有12个月。

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二月:平年28天,闰年29天。

师:习惯上人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叫小月。你知道为什么这样规定每月的天数吗? 电脑讲述故事。(知识拓展)

3、计算全年天数

生计算后汇报。(学生活动)师板演:31×7+30×4+28=365,平年二月:28天,全年365天;

31×7+30×4+29=366,闰年二月:29天,全年366天。

二、判断平年、闰年

问: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8天,有的却有29天,是不固定的,你知道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提出任务,小组讨论)请你观察下表:

电脑出示1981--2004年二月份天数表。

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当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年份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后得出每4年出现一次29天,二月份是29天的这一年的年份是4的倍数。(得出结论)

师:算一算1900年是4的倍数吗?但1900年的二月却是28天,这是因为公历年份是整百年时,必须是400的倍数,这年的二月才是29天。

师:你知道为什么4年才会出现一次二月份是29天,也就是闰年。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情况。

师:用电脑介绍形成闰年的原因(地球绕太阳旋转,加解释)。

1、练习:

判断:下面哪一年是闰年?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1990、1908、2000、1998、2100 生说出想法后,师介绍可以用年份的末两位数字除以4能整除就是闰年,否则是平年。师告诉学生大家喜爱的奥运会一般在闰年举办。

2、记忆每月天数

你有什么好的方法记忆每月的天数吗?

让知道的同学回答,师结合学生回答介绍下面的方法:(1)拳记法:师边示范边讲解。

(2)歌诀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再把一加。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3)平年二月是多少天?闰年二月有多少天?(4)闰年全年有多少天?

(5)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2、判断:

(1)一年中大月有7个,小月有4个。()(2)每年都有365天。()(3)凡是4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

3、游戏

大月过生日的举起你的生日卡。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你今年几岁?算一算你是哪一年出生的,并说出自己的想法。(2)老师今年38岁,算一算是哪一年出生的?

(3)今年二月你家的电费花了多少元钱,算一算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

(4)今年1--3月共花电费多少元钱?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钱?(5)4月份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板书设计:

一年 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1个平月)365天(366天)大月 31天 一月 小月 30天平月 29(28)天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课堂引领者:店口一小:姚炜

一、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41页内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理解、掌握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探究周长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和 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周长的测量策略。

四、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各种图形、线绳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教学过程

一、猜图游戏,导入新课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画家,他画画可有点特别!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他的作品吧!〈多媒体演示:小画笔勾勒出乒乓球拍的轮廓〉 师:猜猜,他画的是什么? 生:乒乓球拍 〈分别演示:手机、国旗的轮廓〉 请学生发挥想象去猜测。

小结:刚才小画家沿着这些物体所画的长度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周长(板书课题)

二、实践中理解周长(讨论教学)

1、理解封闭图形

师:谁听说过“周长”,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

师:我们看看课本41页是怎样介绍的。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师质疑:这里好象有个词不常见? 生:封闭。师:谁能解释? 生:四周都不漏缝的 „„

师:那么下面这些图形哪些是封闭图形呢? 〈多媒体演示: 〉

师:这些图形中那些是封闭图形?为什么? 生:„„

小结:像这样首尾相接起来的就是封闭图形,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多媒体同时演示封闭图形首尾相接的过程〉

2、指一指,从实物中找周长(合作学习)(1)师生合作 出示钟

师:谁能指一指钟面的周长? 生指

师:你是怎么指的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是从这里开始绕一圈再回到这里。„„

指叶片、粉笔盒、数学课本表面的周长。引导理解周长在面上(2)生生合作

你能指出我们身边的物体表面的周长吗?

师:下面请和你小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自己找到的周长。指的时候要注意首尾相接,说的时候要说清是哪个面上的周长。学生活动,汇报

师:我们身边能指出很多周长,例如:操场上也有。

三、探究中体验测量方法(任务教学)

1、创情境

师:这段时间,同学们都在操场上忙着干什么呢? 生:做操„„

师:小动物们也和大家一样忙着锻炼呢? 〈多媒体演示:小动物们绕图形一周跑一圈〉 师:怎么同时到达终点,那么他们跑得一样快吧? 生:„„

师:我们要看谁跑的路最长,也就要知道哪种图形周长最长,我们可以测量一下,可这些图形我们要怎样测量呢? 生:可以用线、用尺。

师:那下面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图形的周长评出冠军。

2、量周长

师提出合作要求:每个小组长的信封里有这些图形,每人选一种图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绳子,你们可以选择喜欢的方法测量。量的过程中有不满整厘米的可以选择接近的整厘米,最后组长把每个同学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学生活动 汇报结果

对照测量结果,承认误差。师:谁的周长最长? 生:长方形

那么青蛙就成为了这次比赛的冠军!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课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纵观本课,从周长概念的归纳,到圆形、三角形、月牙形、五角星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探究、归纳,再到课末的汇报小结,每个环节都是学生个体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寻求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新知、理解运用的过程,而教师自始至终只是充当着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们去探究知识。这样的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作者: 赛青格日力(小学数学 青海海西小学数学九班)评论数/浏览数: 2 / 362 发表日期: 2011-11-17 09:50:06 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传统的计算课也能上出新意,并充满情趣,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将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二册中“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案例摘录如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谁能告诉大家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全班齐答)!

师:在春天里你最大的发现是什么? 生1:春天里小草发芽了,树叶都绿了。

生2:春风一吹,花儿都开了,五颜六色漂亮极了。师:那今天咱们一起到公园里去看看这些美丽的花儿。(电脑演示花展情景图)

师:看了花展,你想说些什么呢? 生1:公园里的花可真多啊!

生2:还有呢,它们的颜色很美,有红色的、紫色的、黄色的。生3:老师,我真想去闻一闻,花儿香不香?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么多漂亮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我们应该爱护它们。现在,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一看吧!

二、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电脑演示苗圃情景图)师:在苗圃里,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1排红色的花,2排黄色的花,还有3排紫色的花,整整齐齐的摆放在那儿。

生2:我数了数,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生3:有一个工人叔叔在运送鲜花,他说:“我要搬走10盆紫花”。生4:一个叔叔马上问:“那还有多少盆紫花?”

生5:小女孩也提出了一个问题:“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师:同学们发现得可真好!我们先来看看:“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列式? 生1:10+20。

师:10+20等于多少?怎样算?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学生小组活动)师:谁愿意把你的算法说给全班同学听? 生1:我是用接着数的方法,10、20、30。

生2:我是用数的组成算的,因为10和20组成30,所以10+20=30 生3:我在想,因为1+2=3,很快就能算出10+20=30。

生4:我跟他们不同,我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先摆1捆小棒,再摆2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每捆是十个,所以10+20=30。生5:我是用十作单位,1个十加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也就是30。(学生抢着说算法)

师:同学们太棒了,说了这么多种算法,真了不起!在计算10+20时用1个十加2个十合起来是3个十,所以10+20=30。

师:小女孩非常感谢大家帮她解决了问题,“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后,还剩多少盆紫花?”怎样列式呢? 生:30-10。

师:30-10怎样算呢?

生1:因为10+20=30,所以30-10=20。师:你真聪明!生2:从3个十里去掉1个十就是2个十,所以30-10=20。(学生汇报算法)

面对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回答,老师都笑着给予肯定,并说:“同学们真能干,想得对,说得好。”并指出:在后面的学习中,你认为哪种算法最适合自己,就用哪种算法。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自己解答吗?

课堂稍有片刻安静,学生看着屏幕沉思。“我来提个问题!”一个学生大声发

言了:“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20+30=50,就解答出来了。老师奖给他一颗智慧星,并鼓励说:“提得好,还有谁要说!” 生1:我想问:“红花,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用10+20+30=60就可以解 答出来!

师:你还会算连加,真了不起!

生2:我想问:“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后,紫花现在有20盆,那原来有多少盆紫花呢?”10+20=30就可以解答出来。师:你提的问题可真巧妙!

师:同学们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老师心里可高兴啦!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都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齐):加法!

师:那有谁能提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生1:我来提:“紫花比红花多多少盆?”用30-10=20

生2:我还可以问:“紫花原来有30盆,现在剩下20盆,那工人叔叔搬走了多少盆?”列式:30-20=10

生3:“苗圃里一共有60盆花,工人叔叔搬走10盆花后,苗圃里还剩多少盆花?”

列式:60-10=50(学生们争先恐后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反 思:

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精神。这节课结合生活的实际,创设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春天里欣赏花展,激发了学生欣赏美的一种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工人叔叔劳动的敬佩。在这种情感下,描述工人叔叔运送鲜花的情节,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看苗圃里有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运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等计算问题,继而产生计算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兴趣。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算出结果,还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还可以……这时教师并不急于评价各种算法,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从而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感受,这样的学习过程就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可贵的体验。

3、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教学不应是个只重求知的过程,在注意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打量世界,培养多方面的才能。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分析、思考他所要解决问题与哪些条件有关,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在尝试中有所发现,在活动中享受成功,在应用中有所发展。

第二篇:传统名篇《鸿门宴》教学案例

传统名篇《鸿门宴》教学案例

(一)教学思路

在古代的史传文学中,最富有史学意义和文学色彩的要数《史记》;在《史记》中,最令人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是《项羽本纪》;而在《项羽本纪》中,最能体现项羽的性格和为人的是“钜鹿之战”、“鸿门宴”和“垓下之围”。因此,教学《鸿门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总的教学思路是从语言到人物、从整体到局部、从课内到课外,引入值得商榷的看法和值得思辩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从而把握情节起落,感受人物形象,丰富文化底蕴,提高思辩能力。

从语言到人物:本文编排在高中第一册,它与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之间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落差。因此,拟安排两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和熟悉课文语言:首先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去钻研课文,理解其中的古今异义、通假现象、词语活用和特殊句式;然后,利用连环图画,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给重要场景写说明文字,进行“语言转换”训练,进一步理解语言,把握情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项羽和刘邦这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整体到局部:《鸿门宴》是节选文字,但它始于曹无伤告密、终于曹无伤被杀,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片断。在疏通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矛盾线索,理清宴前、宴中、宴后的情节结构,大处着眼,整体把握;然后抓住“宴中”这一部分,引入值得商榷的看法,具体、深入地剖析“三起三落”的情节安排。这样,既有“面”上的鸟瞰,也有“点”上的响锣重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把握和深入思辩的能力。

从课内到课外:“鸿门宴”只是“项羽现象”或者说“项羽文化”中的一个点,我们的教学应该由这个“点”辐射开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他们的文化底蕴。理解文言词汇和句式,把握情节结构,感受人物性格,可以说都是课内功夫。为了使课文教学富有深度和广度,拟安排两个环节加以拓展。1.讨论: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说这表现了他的“君人之度”。对此你怎么看?2.组织大家交流、评析课前围绕“项羽”专题搜集的诗文。

(二)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综合运用点拨法、自读法和讨论法,拟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适当介绍历史背景以导入新课。在自读的基础上加以点拨,疏通文句。将读文与读画以及根据画面写说明文字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重点场景的理解。

教学要点:

1.结合注释,利用古汉语词典,理解课文中的文言词语和句式。①古今异义:“盗”、“非常”等。

②通假现象:具―俱;距―拒;内―纳;要―腰;蚤―早。③词类活用:“活”、“王”、“兄”、“籍(吏民)”等。

④特殊句式:具告以事;毋从俱死;为之奈何;孰与君少长;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客何为者。

2.阅读课文的重点场景和相关的连环图画,用自己的语言给图画配说明文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抓矛盾线索 2.理情节结构

宴前(战还是不战)

①项羽下令击刘 ②刘邦拉拢项伯 ③项羽轻信“说项” 宴中(杀还是不杀)①刘邦诡表心迹 ②范增举示玉玦 ③项庄舞剑 ④樊哙闯帐 ⑤项羽赐座

宴后(收还是不收)

①刘邦趁机离席 ②项王接受赠璧 ③范增砸碎玉斗

3.引入值得商榷的看法,讨论“宴上”斗争的“三起三落” 教学难点:

如何从实际出发,认识情节发展的“三起三落”。第三教时

主要采用讨论和交流的方法,深入感受人物的性格内涵,同时将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广阔的天地,丰富文化底蕴。

教学要点:

1.分析、概括项羽和刘邦的性格内涵。2.关于“妇人之仁”和“君人之度”的评论。3.组织学生交流、评析围绕“项羽”专题搜集的材料。教学难点:

对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的不同看法的评论。

(三)教学实例(部分教学片断实录)教学片断一:给连环图画配说明文字

采用实物投影仪,或预先制作成课件,投影出下列连环图画: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以上画面,辨明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观察人物的举止神态;然后仔细钻研课文中的相关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画面内容。可以适当交代画面内容的前因后果,切忌亦步亦趋的“硬译”。

图一:第二天一大早,刘邦赶赴项羽的驻地鸿门,向他赔礼道歉。项羽的情绪有所缓和,并设宴款待刘邦。

图二:宴席上,范增屡屡示意项羽杀掉刘邦,项羽都不表态。范增只得召进项庄,让他在祝酒之后舞剑助兴,寻机刺杀刘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故事。

图三:项伯见势不妙,也拔剑起舞,不时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使项庄无法下手。

图四:张良立即外出,把情况告诉守候在军门外的樊哙,樊哙带剑持盾闯了进来,面对项羽,历举刘邦反秦之功,严辞斥责项羽听信谗言,企图诛杀有功之人。项羽无言以对。

以上说明文字不是“标准答案”,只要扣住画面,语言简洁、顺畅,都值得鼓励。

教学片断二:“三起三落”的讨论

师:有人将宴会上的情节概括为三起三落。三起:一起是“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示意项羽杀掉刘邦,气氛顿趋紧张;二起是范增见项羽“默然不应”,于是叫项庄以舞剑为由,趁机刺杀刘邦,形势极为严峻。三起是樊哙撞倒守门卫士而入帐,怒视项羽,严辞斥责,情节发展到最高潮,紧张气氛达到了极点。三落:一落是对樊哙闯帐,项羽不仅不怒,反而称为“壮士”;二落是项羽赐酒赐肉,被樊哙斥责之后反而赐坐;三落是刘邦以“如厕”为由逃离项羽军营。对这一说法,你们怎么看?请展开讨论。

生一:对“三起”的概括应该说是准确的。范增举玦、项庄舞剑和樊哙闯帐三处情节或者说细节确实充满了杀机,大有一触即发的危险,让人为刘邦的命运深感忧虑。

生二:“起”和“落”是相对的,有起才有落,它们应该在同一条横轴上展开„„

生三:是啊,一落是项王“默然不应”,视而不见;二落应该是“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而项羽对此置若罔闻,让人为刘邦暂时松了一口气。

生四:樊哙闯入帐内,项王“按剑而跽”,高度警觉,而当明了他的身份后,称之为“壮士”,先是赐酒,后又赐彘肩,一声不响地听了斥责以后又赐坐,大有惺惺相惜之意。到这里,刘邦所受到的生命威胁应该说是基本上消除了。这就是“落”。把后来刘邦托辞逃席看成三落是不恰当的。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有道理。宴席上杀不杀刘邦是斗争的焦点,而杀不杀刘邦的关键看项羽的态度。三起三落是对应的,宴席上闪耀着刀光剑影,但又张中有弛,跌宕起伏。这一场面描写实在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最典型的体现。

教学片断三:有关“妇人之仁”和“君人之度”的讨论

师: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而苏轼在《范增论》中说这体现了他的“君人之度”。对这两种说法,你们是怎么看的?

生一:项羽虽然是一个叱咤风云的盖世英雄,但从宴席前和宴席上的表现来看,是一个优柔寡断、感情用事的人,说他有“妇人之仁”,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

生二:说项羽在宴席上“优柔寡断”是不准确的。他的叔父项伯替刘邦向他表功和求情之后,项羽实际上就有不杀刘邦之意。正因为项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对范增的再三暗示置若罔闻,对项伯的庇护加以纵容。项羽是一个狂妄自大、刚愎自用的人,说他有“妇人之仁”是不准确的。

生三:项羽为什么没在席间杀死刘邦?项伯的求情固然起了作用,但最根本的原因是项羽以为刘邦不是自己的对手,对自己根本构不成威胁,只要刘邦不在关中称王,对自己俯首称臣,就可以饶他一命。这样看来,我倒是有些赞同苏轼的看法,尽管这样的“君人之度”是缺乏战略眼光的,项羽日后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生四:什么是“君人之度”?就是统治者的宽广的气度,对臣下的过错也能够容忍和宽恕。从项伯的求情和刘邦的“表演”来看,刘邦不但没有丝毫过错,反而有莫大的功劳,不但不应受到任何责罚,反而应该受到封侯封王的奖赏。项羽答应“内奸”项伯的求情,相信刘邦的连篇鬼话,根本不是什么“君人之度”,而只能说是缺乏知人之明,缺乏审时度势的智慧。有人说项羽“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是没有道理的。

„„

师:刚才大家讨论得很热烈,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一些思想交锋的“火花”闪耀出来。在这里我不想对大家的发言作老吏断案般的评判,有的议题不必去追求“唯一答案”。钱钟书在《管锥编》中对项羽有一个分析,对我们理解项羽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有帮助:“‘言语呕呕’与‘喑呜叱咤’,‘恭敬慈爱’与‘僄悍猾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阬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以心学性理,犁然有当。《史记》写人

物性格,无复综如此者。谈士每以‘虞兮’之歌,谓羽风云之气而兼儿女之情,尚粗浅乎言之也。”

(四)教学体会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文言文教学中,串讲法一直占有很大的市场,教师成了无所不知的主角,学生是附庸,是被动的接受者。运用这种方法,尽管也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古汉语以及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知识,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足够的展现和发挥,因而也就影响了情感的熏陶和能力的培养。我们对这种传统的教法进行了改革,将教师的点拨与学生的自我钻研、互相讨论相结合,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古人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充分发挥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求索的精神。变“教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给学生提供自读、研讨和历练的宽广的“平台”,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是现代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的体现。

2.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鸿门宴》是《史记》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对于这样的作品,应该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立体的教学设计,从整体上丰富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我们正是这样去追求的。除了要求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知识和文化常识外,还注重引导他们去积累与课文有关的历史知识,感受项羽和刘邦特别是项羽的形象,领悟对比、张弛和细节刻画等表现艺术;同时,组织他们搜集相关的材料,对值得商榷的专题展开讨论,提倡思想交锋,鼓励唇枪舌剑,以提高他们搜集、分析和利用材料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思辩能力和表达能力。

3.加强课内外的沟通。课内只是一个很小的“点”,课堂只是一处狭窄的“方塘”。理想的教学应该由课内辐射到课外,将课外容纳到课内,让“天光云影”在“半亩方塘”里“共徘徊”。本案例就是这样去做的,在课前要求学生围绕“项羽”这个专题广泛搜集材料,进行分析、筛选,为讨论作准备。有的同学发现“鸿门宴”的情节互见于《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留侯世家》和《樊哙列传》,只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彼此互有详略的不同;有的搜集到了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续题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有的复印了苏轼的《留侯论》和《范增论》;有的还查阅了楹联辞典,抄录了霸王灵祠中项羽塑像两旁的对联:“彼可取而代也白眼视秦王一时气盖人世间,汉皆已得楚乎乌骓

嗟不逝千古风悲垓下歌”;„„材料丰富的程度大大出乎教师的意料。这一做法有效地开发了语文教学资源,沟通了课内外的联系,使《鸿门宴》的教学成了一种深层次的、弥散型的研究性学习,同学们在搜集、分析和利用材料的实践中开阔了眼界,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能力。

第三篇:传统教学设计和逆向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设计和逆向教学设计

1.逆向教学设计根据的是课程标准而非教材,强调“用教材”,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2.逆向教学设计强调评价先于教学实施,即在教学活动还没有开展之前就确定如何评价,使教学评价伴随整个教学过程。

3.传统教学设计目的性和方向性不强,容易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受到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教师或者教学实施者难以做出及时和准确的调整;而逆向教学设计则避免了这个问题,在一开始就有确定的目标和方向,形成了一个宏观的框架,然后在这里面进行具体操作,教育者就容易调控。4.比较二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优势以及对学生的成长,明显逆向教学设计更具先进性和实用性,能帮助老师和学生准确的定位。

第四篇:传统佳节教学设计

《传统佳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书写本课要求认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形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引学

激情引趣,揭示课文题目

1、多媒体播放春节晚会节目片断。问:你们知道这是在庆 祝什么节吗?春节还有哪些庆祝方式?

2、像这种重大的农历传统节日还有许多,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在哪一天,人们又是用什么方式来庆祝的吗?学习了今天这一课“传统佳节”你就会明白。(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3、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

4、出示自学提示。

二、引探、引练

1、读课文,自主识字

自读课文,勾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2、自主识字。

(1)学生回忆学过的识字方法。(加一加„„顺口溜„„)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小组长抽查同学认读生字情况。

(3)开火车认读生字、找朋友游戏练习认读生字。(4)让学生选择生字,练习口头组词、造句。

3、指导书写

4、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你读懂了什么?请把你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2)同学们很会读书。你们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3)教师梳理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领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词的意思并练习积累,完成课后第二题。

5、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6、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采用多种方式促读:自读、合作读、选择读、引读、赛读、默读等,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熟读成诵。

三、拓展延伸 学习本课后,你学到了什么?

第五篇:传统工业区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设计人:杨雨青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

一、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内容分析:教材简单介绍了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区位优势、工业部门以及在工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指出20世纪50年代以后,传统工业开始衰落,并经历了长期的改造历程。而其中鲁尔区是世界最重要的传统工业区之一,教材选择了鲁尔区作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因此在教学中,应紧紧抓住鲁尔区的发展—衰落—综合整治这一主线,通过图片、数据对以鲁尔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进行逐步剖析,使学生充分理解传统工业区的发展历程。

教学对象分析及教学策略:

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因此对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特别是对于这些传统工业了解的学生不多,所以在自主预习完成导学案时就显得特别困难。但经过高一上半年的培训,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点评环节能顺利进行,让学生利用教材德国鲁尔工业区为案例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其形成的区位条件和衰落的原因,再通过 “德国鲁尔工业区”与“辽中南工业区”的案例对比分析传统工业区的形成条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学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二、三维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工业形成与发展的调查

3、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工业图表和工业数据的技能。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鲁尔区资料、信息的收集学会分析鲁尔区的发展条件,和衰落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2、通过鲁尔区和辽中南工业基地的对比,明确对传统工业区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传统工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求变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鲁尔区优越的区位条件及衰落的主要原因。2.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

难点

1.传统工业区衰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讨论辽中南工业区的综合整治。

四、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对比归纳法、知识迁移应用 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设计人:杨雨青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并列出本节课的问题单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课程标准,明确学习目标,直接进入学习主题。

(一)、自主学习:传统工业地域的基本概况

【教师引导】展示学生课前完成的自主预习部分的答案 【幻灯片】传统工业区的分布图

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传统工业地域的基本概况。

⑴.主要分布区: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的辽中南工业区 ⑵.工业基础:丰富的煤铁资源等

⑶.工业部门: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 ⑷.特征:大型企业为核心;工业分布高度集中

⑸.问题:原料、能源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等问题。

⑹.传统工业共同的区位:丰富的煤铁矿、水源等资源;便利交通运输条件;广阔的市场 承转:德国鲁尔工业区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工业区,下面我们就以鲁尔工业区为例来探讨传统工业区的区位条件、衰落原因及综合整治措施

(二)、合作探究:德国鲁尔工业区

【讨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站起来讨论,讨论加展示(每小组将讨论结果写在黑板上)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幻灯片】每小组展示和点评的任务(参考PPT)

【探究一点评】从图中可知,德国鲁尔区附近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并靠近洛林铁矿;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流经,水源充沛,水运便利;整个工业区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且邻近各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幻灯片】德国鲁尔工业区的区位图。

引导学生从位置、原料、能源、水源、交通、市场等方面来分析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通过对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传统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

⑴.丰富的煤炭资源; ⑵.离铁矿区较近; ⑶.充沛的水源; ⑷.便捷的水陆交通; ⑸.广阔的市场。【幻灯片】辽中南工业区

让学生利用教材和导学案中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资料,从上述角度分析辽中南工业区发展的区位因素、基本特点。

【探究二点评】从教材图中可知,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区位特点有:煤铁石油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捷,市场广阔等。【思考讨论】,让学生利用教材中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的资料,归纳比较辽中南工业区和鲁尔工业区区位条件和生产特点的异同。【探究三点评】从前面两个小组展示和点评的结果来看,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和鲁尔区工业区位的相同点是: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不同点是:鲁尔区仅有煤炭资源,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不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还有铁矿和石油资源。承转:随着社会的发展,鲁尔区繁荣了100年后开始走向衰落,是哪些原因致使其衰落的呢? 【探究四点评】从教材阅读部分可知,⑴、鲁尔区工业部门方面特点:以传统工业为主。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设计人:杨雨青

并高度集中于少数重工业部门。工业结构单一。

⑵、重工业集聚会带来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方面的问题。⑶、读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图分析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变化从而得出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煤炭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

⑷、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得出当时世界性钢铁过剩。【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鲁尔区衰落的原因

⑴ 工业结构单一 ⑵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⑶ 世界钢铁过剩

⑷ 钢铁工业布局不合理

⑸ 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地价上升等 ⑹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承转:面对经济的衰落,应该如何进行综合整治?

【探究五点评】从鲁尔区所面临的问题来寻找整治的措施: ①业结构单

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钢铁过剩→调整工业结构; ②工业布局不合理→调整工业布局;

③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发展科技、教育,发展第三产业; ④环境质量恶化→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幻灯片】展示鲁尔区整治后的图片,与整治前进行对照,以加深学生对综合整治的理解 承转,同样的,我国辽中南工业基地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我们该如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呢?

【探究六点评】通过阅读资料,将辽中南工业基地面临的问题与鲁尔区对比,得出:

1、要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和增强竞争意识,2、要发挥固有的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3、要调整所有制结构,4、加大技术改造,5、消除环境污染

【总结归纳】通过材料、数据、图表,进行分析得出,对于传统工业地域,我们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工业地域发展的区位因素(条件); ②工业地域发展的基本特点; ③传统工业地域面临的共同问题; ④针对问题提出综合整治的措施。

八、课堂总结

学生整理导学案,总结本课的重难点知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九、课堂练习:习题见导学案部分

十、课后反馈:上交本节课的导学案,教师给出评价 高中地理必修2第四章

设计人:杨雨青

附:

板书设计:

4.3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1、代表地区

2、发展条件

3、特点

4、工业部门

5、存在的问题

二、典型案例——德国鲁尔区

1.鲁尔区的区位条件 2.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3.鲁尔区的综合整治(1)调整工业结构(2)调整工业布局(3)发展第三产业(4)优化环境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特色在于围绕案例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不仅学到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且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看出学生在提取图和文字中的地理信息并作加工、分析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对比分析的方法也还有待加强,需进一步引导。

下载传统教学设计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传统教学设计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佳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比鲜逗褪樾幢究我求认写的字。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绷私庵泄的传统节日及其庆祝形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积累语言。教......

    教学设计案例

    自己去吧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大阁第一小学 兰海燕(068350) E-mail:fnlanlan123@126.com 一、概述 《自己去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第14课。本......

    教学设计案例

    教学设计:水变成水蒸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水的蒸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通过实验了解加快蒸发的条件。 2、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描述水在蒸发时所发生的现象,培养学生......

    教学设计案例

    《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

    教学案例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级乡镇中学 2.学科:英语 3.课时:1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①预习并自学生词 ②预习Grammar Focus 二、教学课题 新目标九年级Unit 2 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

    教学设计案例

    走进实验室 学习科学探究 【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1课时 【仪器材料】实验室仪器。 【教学目标】 (1)参观实验室; (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 (3)学习建......

    教学设计案例

    测量旗杆的高度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相似三角形”和“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之后的一节研究活动课。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初......

    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目 录 第一课时 《观潮》教学设计 ......................................................................................................... 2 一、 教学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