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物必修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得出能量流动的特点; 2.概述能量流动的意义;
3.应用能量流动规律进行相关计算。
考点一:能量流动的过程
问题定位
1.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力,用于哪几个部分。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
原因分析
精准突破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2.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这是生态系统繁荣的基础。注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才是能够为下一营养级消费的能量。所以,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植物的多少决定了生物种类和数量。在气候温暖、降雨充沛的地方,植物格外繁茂,各种生物就会非常繁荣,热带雨林就是这样的情况;在气候寒冷、降雨很少的地方,植物很难生长,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很少,显得荒凉而冷寂; 3.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每一营养级都有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4.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排出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而为分解者所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营养级。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营养级;
5.生物的遗体残骸是分解者能量的来源。
巩固练习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①能量输入 ②能量传递 ③能量储存 ④能量转化 ⑤能量散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2. 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A.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总能量 B.流经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总和
C.各个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总和 D.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3. 在一条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其去向为
①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②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 ③流人到次级消费者体内 ④流人到分解者体内
A.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总结优化
效果验证 1. 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太阳能辐射到系统内生产者上的能量 B.生态系统中能量几乎全部来自太阳能
C.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
2. 在一定的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的全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a,全部消费者所同化的 能量为b,全部分解者获得的能量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A.a=b+c B.a>b+c C.ab=c 3.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去路不包括 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
B.被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所获得 C.通过呼吸作用被消耗 D.被分解者分解放散到环境中去
考点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问题定位
1.能量在两个相邻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为。
2.生态系统的能量在流经食物链的各营养级时其特点是
A.逐级递减和循环流动 B.逐级递增和单向流动 C.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 D.逐级递增和循环流动 3. 假设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三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为 A.0.1% B.1% C.0.8% D.8%
原因分析
精准突破
1.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图解
1.能量流动的特点:
(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2.能量金字塔
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生物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存;在生物获得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贮存于生物体内;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动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着消耗的总能量越多。
巩固练习
1.假设右图所示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大阳能为N,能量传递效率为10%,且均匀传递,则 人类获得的能量
A.等于10-1N B.等于10-2N C.少于10-1N D.多于10-1N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兔子通过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C.生态系统离开外界环境的能量供应就无法维持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
3.下图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 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
A.80 g B.900 g C.800 g D.600 g 4.图中是以每个营养级生物的数量多少而绘制的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个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哪条食物链与金字塔相符
①草 ②树 ③昆虫 ④兔 ⑤鸟 ⑥狼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总结优化
效果验证
1.由于“赤潮”的影响,一条4Kg重的杂食性海洋鱼死亡,假如该杂食性的食物有1/2 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按能量流动效率20%计算,该杂食性鱼从出生到死亡,共需海洋植物 A.120㎏ B.160㎏ C.60㎏ D.100㎏ 2.下面哪种情况,生物的数量金字塔是倒置的 A.几平方米的草地上生活着几只蝗虫 B.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生活着一只老虎
C.几十平方公里的草原上生活着数十只田鼠 D.一株玉米上生活着数千只昆虫
3.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螳螂则专以象粪为食。设一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 107 千焦,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螳螂体内的约为
A.0千焦 B.106千焦 C.2X106千焦 D.106—2X106千焦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 重量是M1、M2,则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A.N1·M1>N2·M2 B.N1·M1=N2·M2 C.N1·M1 强化提升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生态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生态系统内伴随着物质循环的能量转移过程 D.能量从生物体进入环境的过程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所接收的全部太阳能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C.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循环的 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其传递效率是10%~20%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能量经食物链流动时只能从较低的营养级流向较高的营养级 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4.下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有三条食物链 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一般是a 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 kJ,d含1.3×108 kJ,则a至少约含4.5×107 kJ 解析:能量最多的为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一般也是c 5.下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X1过程的生物一定是绿色植物 B.X2表示的是初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 C.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包含于Z3中 D.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X2/X1表示 考点三:能力流动的实践意义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节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所以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在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学生相同角色小组间PK,让学生当裁判,选出最佳组,增强学生成就感,增强竞争意识,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最后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变抽象为具体,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达成了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目标同时在教学中,通过 “分析和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用自制教具复习能量的一来二去、一来三去、一来四去,通过教具箭头的粗细、方框的大小引导学生总结并体会能量流动的特点,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 二、学科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能运用物质与能量的观念,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 理性思维:通过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通过 “分析和处理数据”,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生物学现象和规律。 科学探究:通过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并展示,培养小组合作,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责任: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增强团队意识,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举出实例并说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内容,本节课包括: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以及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本节课以生态系统的结构为基础,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联系,对学习下节生态系统的另一个功能——物质循环的理解有促进作用,所以本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绘制图画理解能量流动过程 2 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1 能量流动过程 2 能量流动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合作讨论法、讲授法 六、教具准备 课件、卡纸 剪刀 粘扣、水彩笔、角色帽(课前放好,便于学生知道自己的角色)、自制教具模型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歌曲视频,引出草、羊、狼的食物链,让学生思考在这条食物链里能量从哪里来?怎么来的?能量到达它们体内以后流向哪里?传递给了谁?转化成了什么?引出本节核心概念能量流动,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进入学习状态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扮演,引出能量流动,导入课题 【小组探究一】 1、角色扮演绘制能量来源和去向的图画 教师活动:安排各组同学按照草,羊,狼的角色分配,根据各自的角色思考问题: 围绕各自角色的能量来源和去向,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在卡纸上写、画出与各自角色的能量来源和去向相关的图画(可配以简单的文字)。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小组讨论,绘制图画 设计意图:从具体角色出发,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让学生深入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达成了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的学科素养目标 2、展示成果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相同角色小组间PK,让学生当裁判,选出最佳组 学生活动:将作品用磁扣粘在黑板上,选出最佳组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成就感,增强竞争意识,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 3、学生上台讲解 教师活动:组织各角色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组的作品,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让学生思考能量是否都属于自己,把属于自己的留下,不属于自己的还给对方,引导学生将下一营养级的粪便量粘贴在自己能量去路的相应位置。 学生活动:倾听、思考,送走粪便(这是难点,通过送粪便突破难点),上一营养级将粪便粘贴在自己能量去路的分解者位置 设计意图: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形象地理解粪便量不是同化的能量,引出粪便量、同化量、摄入量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粪便量的理解,化繁为简,引导学生建构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模型,变抽象为具体,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4、学生更正 教师活动:引导羊或狼对刚才的描述进行更正,具体分析每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来源与去路。学生活动:思考、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 5、课件展示 教师活动:总结能量有一来二去、一来三去,课件展示能量流经草、羊、狼的示意图,并总结能量流经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示意图,课件展示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总结一来四去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课件,思考,总结。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加深理解各个营养级能量的去路 【小组探究二】 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计算能量传递效率 教师活动:组织各组同学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计算传递效率,展示结果并总结能量传递效率计算公式,进而总结能量传递特点 学生活动: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计算传递效率,展示,思考、总结 设计意图:增强数据处理能力、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巧用自制教具】 1、巧用自制教具复习本节课重点内容 教师活动:用自制教具复习能量的一来二去、一来三去、一来四去,通过教具箭头的粗细、方框的大小引导学生总结并体会能量流动的特点,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内容的理解 学生活动:学生上台摆开教具,形象生动的说明了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教具,让学生亲自参与,使抽象问题形象化,更形象直接突破重难点 2、用教具摆出能量金字塔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用教具摆出能量金字塔 学生活动:用教具摆出能量金字塔 设计意图:通过教具更形象直观 【学以致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知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举出实例并说明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学生活动:举例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培养学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达成了社会责任的学科素养目标 【当堂练习】 【小结】 教师活动:展示课件,出示本节内容 学生活动:回顾本节知识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总体认识。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说课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第三部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说教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这部分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第三节《生态系统》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本节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知识和第三章《新陈代谢》的知识联系密切,又直接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学科内综合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紧密,需要提高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识图解图能力。纵观三年来的全国高考题,该部分知识为高考热点内容之一,历年高考都会考查。从考查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往往涉及到图形、图表的分析。命题方式灵活多样,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其中“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各营养级能量传递的计算及综合运用本章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及热点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焦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知识水平,拟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来源、流动渠道和研究目的(2)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 (3)应用食物链中各营养级能量传递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识图解图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物质运动和物质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 三、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知识的计算 3、重难点的突破: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手段,借助于其形象、直观、动态等多种功能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突出重点。再通过经典例题跟进、教师详解、学生分析来强化知识,突破难点。 四、说教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在课前制定有针对性的复习目标,并要求学生提前复习,教师加以检查落实。授课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各种教学方法。通过对近几年与本部分内容相关的高考题的分析研究,以及解题中如何确立关键词、关键点及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及技巧的讲解,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个系统的认识并加以掌握。 五、说学法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使学生本身对本部分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对高考题有个正确的认识,理解高考的重难点及试题的难易程度。 六、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主要分为“基础知识复习”、“巩固练习”、“走近高考”三个版块。 1、基础知识复习 由于本节知识相对较简单,内容明了,在课前教师布置了复习的作业,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采用提问和学生自问自答的方式,分别复习能量流动的概念、过程、特点及研究意义。首先学生回答能量流动的概念并从概念推出能量流动的过程。在复习过程时,教师利用大屏幕出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让学生以概念为主轴,按照“输入、传递、散失”的顺序复习能量流动的过程。同样根据这幅图让学生总结能量流动的特点和传递效率同时带出能量金字塔的概念并拓展讲解生态金字塔的形态和意义。最后教师设问,学生回答,复习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研究意义。在这个复习过程中教师也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检查。 2、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穿插在基础知识复习的各版块中,选取了一些和本节知识密切相关且难度适中的习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在复习完能量流动的过程后,选择了如下习题: 七、板书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板书列举了本节的知识结构框架,可以使学生简单明了的掌握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深记忆。板书设计如下: 八、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一)、概念: 能量的输入、传递、散失的过程 (二)、过程: 输入:总能量为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传递:沿食物链(网)逐级传递 呼吸作用消耗 散失:流入分解者 被下一营养级所同化=摄入量—粪便量 (三)、特点: 1、单向流动 2、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 (四)、研究目的: 合理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关系,使之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九、作业布置 在课堂上将发给学生的练习题选取一部分进行精讲,剩下的一部分留作课后作业。 十、课后反思 这节课复习的知识比较简单,所以在设计时就定下了以复习知识为辅,以做题为主的方针。在几位老师的建议下,上课时适当压缩了复习的时间,精简了语言,所以这节课留给学生做题的时间还是比较充分的,符合原先的设计。此外在复习的方式上也加以了改进,主要以学生为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较好。 这就是我的说课稿,谢谢大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这节课是在学习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基础上引入的,学好本节课知识,可为后面的学习生态平衡的知识做好铺垫。针对本节课知识的特点,教学中可联系前面学习的内容,已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本节课知识比较抽象,在引导学生分析时,首先提示学生“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生物圈中的每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都是一个能量输入、传递、和输出的系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教材以碳循环为例,结合所积累的生物知识较好的理解碳在生物之间循环,从生物体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过程对比学习,加强了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对生物界的重要性。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名词概念以及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特点。 3、使学生理解掌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4、通过设计“草场放牧方案”,为学生(特别是X科)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电脑课件和课本的图(图解)的观察,培养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 2、通过师生讨论交流、学生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启发相结合,将知识化难为易,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相互合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3、通过实例和结合课本上例子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等思维能力,从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为题撰写小论文,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生态系统功能的学习,使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热爱祖国的美好山河,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材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 能量是一切生态系统的动力,也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物圈中每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都是一个能量输入、传递和输出的系统,这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其重点知识是:能量流动的起点、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流动的途径和特点。这部分知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与第三章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有一定的联系,它又直接关系到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 研究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一方面可巩固前面学习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生态系统的目的——服务于人类自身(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打好基础。 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的过程,同时,还渗透着物质运动和物质普遍联系的辨证观点,是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极好素材。 碳循环过程 碳循环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具体实例。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功能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学生可以运用学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生物学知识来分析碳循环的具体过程;通过对碳循环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基本特征,也可为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区别与联系奠定基础。 在碳循环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原理,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碳循环过程包含了生态系统各个组成成分之间的物质联系,渗透着物质普遍联系的辨证观点,也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的极好素材。 2、难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 能量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能量流动也是抽象的,而且各营养级中能量的来源和去路比较复杂,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对于能量的认识不是很充分,对于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更是生疏,因而成为认知上的难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时,应首先提示学生“能量是一切生态系统的动力”,“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也需能量,再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传递和输出的过程。对于能量流动特点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能量流动过程分析出抽象的能量流动的特点。组织学生分析必须有很好的切入点,采用设计合理的问题或提示分析的角度和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难点。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物质的变化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物质和能量在各个营养级传递过程中均有递减的现象。不同的是,能量多数以热能的形式耗散在环境中,难以被生物体再度利用;而物质不论以有机物或是无机物的形式进入环境后,都可以重新回到生物群落中,被生物体再度利用,因此,“能量是流动的、物质是循环的”。 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可渗透普遍联系的辨证观点、物质运动观点和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观点的教育。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有两个知识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在引导学生分析时,首先提示学生“能量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动力”,生物圈中的每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都是一个能量输入、传递和输出的系统。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体现,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认识到能量的传递途径是食物链。“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通过提供多媒体课件吗,直观显示碳循环的过程,然后组织各种学生对资料进行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动画!并讨论后面的问题。(大屏幕出示这样的情境动画) 鲁宾逊流落到一个荒岛上,那里除了有能饮用的水以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随身尚存的食物只有一只母鸡、15kg玉米。然后出示问题:你认为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试说明理由。下面有两项选择: 1、先吃鸡,再吃玉米。 2、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 学生讨论。 师:大家都很聪明,都选择第二个答案,理由也比较充分,因为第二种吃法可以给他提供更多的能量,使他能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供给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就是能量流动,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物质循环。那么,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怎样流动的?物质是怎样循环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设计思想从学生喜欢的动画入手,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再加上教师语言的小结,直接切入本课主题,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将枯燥的问题形象化、生动化和趣味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态系统能量的源头是什么?怎样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渠道是什么?能量是怎样流动的? 2、播放课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示意图。 3、学生回答: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 4、引导启发:不是所有的太阳能都参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只有被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才能流动。 5、师生谈话:生产者是如何固定太阳能的呢?是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的。那么能量又是怎样流动的呢?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流动的。我们把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那么能量是怎样逐级流动的呢?第一级是绿色植物,第二级是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第三级是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以此类推。 6、分组讨论:能量在流动过程中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么? 7、播放课件:生态系统能量流向示意图。 (推荐一个同学归纳其中心内容,其他同学补充,老师点拨指导。) 8、师生交流: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有三个去处:一部分被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了,即通过细胞呼吸释放和生命活动利用了;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一部分流入下一营养级;没被利用的枯枝落叶和下一营养级摄食未消化而排出的粪便中的这一部分被分解者释放出来。因此,可以看出,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 设计思想本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本部分的教学策略是先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播放教师自己制作的直观性较强的“能量流动图解”使学生对“能量流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学生小组讨论与教师引导启发相结合、师生谈话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能量流动的过程”有深刻的理解,突出体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辨证思维和发散思维,对生态系统是中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理解更加深刻,让学生感受到生物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辩证的生物学观点。 活动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1、教师语言导入: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中还伴随着物质循环,其中碳循环就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循环。大家都知道,二氧化碳气体是空气中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形式之一。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碳循环是怎样进行的? 2、复习巩固:写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说明二氧化碳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3、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教材P92的填图,结合书中的课文,练习描述碳循环。 4、师生共同小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态系统中,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使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再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和其他生物体中,因此从碳循环可见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除此之外,微生物也能把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另外,生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可将二氧化碳放回到大气中;还有一部分生物遗体没有被分解者分解,转变成为地下的石油和煤,暂时脱离循环,但一经开采燃烧,便可产生二氧化碳返回碳循环。 5、教师引导探索:近年来,由于人类大量地采伐森林,再加上燃烧化石燃料以及环境污染,因而使大气中CO2的浓度明显增加,导致温室效应。那么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 6、小组讨论并回答。 设计思想本部分是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从回顾旧知入手,通过知识迁移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再通过分析、讨论、交流、填空等形式加深对“碳的循环”知识的理解;通过“课堂延伸”引导学生利用新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的理念,并展开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STS)教育,并通过“温室效应”问题的讨论,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活动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而能量又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态系统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两者密不可分。 师:请大家阅读书后的课外探究,了解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并且回去做模拟实验,或制作一个小的生态球。 设计思想通过简单的语言对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使学生知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是彼此联系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是密不可分的。有利于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辩证的生物学观点。再加上课外探究的设计,使学生更加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实际意义,将课堂内容引申至实际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望,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高中生物说课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相关文章: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说课稿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说课稿设计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教学反思 4.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试题 5.《流动的画》说课稿 6.《生态系统的结构》说课稿 7.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功能》教案怎么写 8.初高中生物说课稿 9.高中生物说课稿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柳河一中 张海霞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节内容为1课时)该节是人教社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由于“能量”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已经在物理、化学的学习中逐步建立了能量、能量传递、能量守恒等一些基本概念;在生物学中,学生已学习了“储存能量的物质”、“能量代谢”等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在教学中要紧紧依托这些知识。从考试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常作为考试热点,往往把分析和计算结合在一起。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使学生理解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两大功能之一。 (2)、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定量地分析某个具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和特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 (1)、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2)、站在生态道德的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使学生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作准备。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挂图 4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教学法 图形直观教学法 迁移比较法 5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教学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6重难点突破策略:(1).引导学生复习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为学习能量流动做好准备.(2).运用能量流动的动画,形象地演示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一个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和去向,进而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3).联系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实例,分析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以验证和巩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4).运用教材中“能量金字塔”形象地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7.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程序设计: 按照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编排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导课:问题探讨 讲授新课 一、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 输入的起点:太阳能 输入的总能量: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转化:太阳能 化学能 ATP和热能 散失: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 1、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 小结(让学生总结) 练习:见多媒体 作业:导学大课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2)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教 学 目 标 .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教 材 分 析 重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难点 能量流动过程、特点 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程 讨论与总结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 2.过程 (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2)过程 (3)特点:单向流动,逐级第减 (4)研究目的: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益的部分。 程 〖讲述〗(1)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这是生态系统繁荣的基础。注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才是能够为下一营养级消费的能量。所以,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植物的多少决定了生物种类和数量。在气候温暖、降雨充沛的地方,植物格外繁茂,各种生物就会非常繁荣,热带雨林就是这样的情况;在气候寒冷、降雨很少的地方,植物很难生长,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很少,显得荒凉而冷寂;(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每一营养级都有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3)生物的遗体残骸是分解者能量的。 〖思考与讨论1〗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转化后,一部分储存在生态系统(生物体有机物)中,而另一部分被利用、散发至无机环境中,两者之和与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相等。 2.不能,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板书〗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资料分析〗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和2 营养级 流入能量 流出能量 (输入后一个营养级) 出入比 生产者 464.6 62.8 3.52% 植食性动物 62.8 2.6 20.06% 肉食性动物 2.6 分解者 4.6 3.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排出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而为分解者所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营养级。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营养级。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讲述〗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生物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存;在生物获得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贮存于生物体内;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动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着消耗的总能量越多。 〖板书〗能量流动的特点: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2.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旁栏思考题〗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一般情况下,也是金字塔形。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倒置的塔形。例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量。当然,总的来看,一年中流过浮游植物的总能量还是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多。与此同理,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该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会发生倒置。 〖板书〗 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思考与讨论2〗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桑基鱼塘”的设计理念是从人类所需出发,通过能量多级利用,充分利用流经各营养级的能量,提高生产效益。 〖调查〗参考调查点:稻田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生产者:水稻、杂草、浮游植物等;(3)消费者:田螺、泥鳅、黄鳝、鱼、青蛙、浮游动物、昆虫、鸟类等;(3)分解者:多种微生物。 〖问题提示〗1.生产者主体是水稻,其他生产者有杂草、浮游植物等。农民主要通过喷洒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的方式抑制杂草的生长。 2.初级消费者有:田螺、浮游动物、植食性昆虫、植食性鱼、鸟类等。一般而言,植食性昆虫和鸟类等往往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田螺、植食性鱼数量较多时也会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农民采取喷洒农药、竖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减少这些动物的危害。 3.次级消费者有:泥鳅、黄鳝、肉食性鱼、青蛙等。一般而言,这些消费者对水稻生长利大于害。农民通过禁捕,或适量放养等措施,实现生态农业的目标。 5.农民对秸秆的传统处理方式有焚烧或填埋等;现代农业提出了综合利用思想,例如,秸秆可作为多种工业原材料,还可以用来生产沼气,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能量。 6.主要通过合理密植的方法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7.通过稻田养鱼等措施,实现立体化生态农业;通过建造沼气池,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技能训练〗分析和处理数据 〖提示〗这些玉米的含碳量折合成葡萄糖是6687.5kg,计算公式是/12×2675,这些葡萄糖储存的能量是1.07×1011kj(计算公式是EG=mG×1.6×107); 这些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3.272×1010kj(计算公式为ΔE呼=ΔmG×1.6×107); 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1.3972×1011kj(计算公式为E固=EG+ΔE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太阳能的比例是23.4%; 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效率是1.64%(计算公式为η=1.3972×1011/8.5×1012)。 典型例题 例1(XX年陕西、内蒙卷)一个池塘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 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d B.a>b+d c.a<b+d D.a<c+d 解析:一个生态系统中,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是a,即流经该系统的各个营养级的总能量是a,数值是最大的。这些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在后一部分能量中,一部分随植物遗体和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还有一部分沿着食物链流入初级消费者,除小部分能量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其余被初级消费者同化。能量依次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下去。本题正确答案是B。 目标检测 .右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有3条食物链 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 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度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D.若c所含能量为5.8×109kj,d含1.3×108kj,则a至少约含4.5×107kj 2.在浮游植物→小鱼→海豹→虎鲸这条食物链中,若虎鲸增加1kg体重,至少消耗浮游植物的量为 A、1kg B、10kg c、125kg D、1000kg 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对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特征的描述: 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B、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 c、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D、食物链越短,可供养的消费者越多 4.某池塘生态系统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大阳能总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利用的能量总值为c.那么,a、b、c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A、a>b,b=c B、a=b+c c、a>b+c D、a 5.在一个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下面有关对阴湿山洼草丛及其生物等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阴湿山洼草丛是一个生态系统 B.阴湿山洼草丛中的动物是一个生物群落 c.阴湿山洼草丛中的蚂蚁是一个种群 D.苔藓是异养生物,属消费 6.右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7.人们常用能量金字塔来说明生态系统中哪两者之间的关系 A.能量与营养级 B.能量与个体大小 c.能量与个体数量 D.能量与生物代谢类型 8.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kg要吃l0kg小鸟;小鸟增重0.25kg要吃2kg昆虫;而昆虫增重100kg要吃1000kg绿色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 A.0.05% B.0.5% c.0.25% D.0.025% 9、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无机环境 0.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野兔、狐和狼,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其各种生物所含能量如下表-1) 生物种类 草 兔 狐 狼 所含能量 9.9×109 .5×l09 2×108 .3×108 则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可表示为 A.草 兔 狐 狼 B.草 兔 狼 狐 狼 狼 c.草 兔 D.草 兔 狐 狐 1、对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部分测定,粗略的结果如下图所示该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量是 A.6690 B.4620 c.780 D.5570 12.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过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A.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B.通过兔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c.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流入狐体内的能量 3、右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依次是 A、a>c=b B、c>b>a c、c=b>a D、a>b>c 4.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 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 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 5、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A、10千克 B、280千克 c、100千克 D、28千克 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当狼吃掉一只兔子时,就获得了兔的全部能量 B.当狼捕食兔子并经同化作用合成了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了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有可能形成树林 B、在群落演替中,动物是依赖于植物而出现的 c、在群落演替中,苔藓的出现比地衣早 D、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会改变其方向 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B.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再利用 c.有的动物也能成为分解者 D.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产者再利用 9..下列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链就越多 B.自然生态系统中,沿着食物链的方向,能量逐级递减 c.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根据动物的食性,每种动物只能归属于某一特定的营养级 D.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占有的碳元素越少 20图30—2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械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 ① 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种类有 。两者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 比,该处生物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_________成为优势种,而石鳖和石械数量大为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根据右侧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该食物网中的肉食动物是,含能量最多的是 ,A生物与E生物的关系是。 (2)若B生物种群总能量为7.1×l09kj,A生物种群总能量 为2.3×108kj,从理论上计算c储存的总能量最少为 kj。在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B生物种群的能量除了图中所示的分配外,其余能量的去向还有 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种群生物量减少,E和D种群将如何变化? (4)右图是食物链“树→昆虫→食虫鸟”的两个金字塔。 其中左边为 金宇塔,右边为 金字塔。 参考答案 -5.BcAcA、6-10.cAcAD、11-15.DADDB、16.ABD、17.AB、18.Bc、19.ABD 20.海星、荔枝螺、海葵 海星和荔枝螺 ②藤壶 藤壶大量繁殖,占据了岩石表面,使海藻不能生长,石鳖和石槭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 21.(1)c;B;竞争(2)4.8×107;一部分能量用于自身呼吸作用被消耗掉;一部分用于B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B生物的有机物中;-部分能量随着遗体、残枝败叶被分解者分解(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恢复动态平衡(4)数量;能量;第二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
第三篇:高中生物说课稿:《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四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文档
第五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