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美德教案2
中华美德教案-------立志勤学 2010.9.21
一、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立志勤学,“立志”与“勤学”两者之间紧密相联,它揭示了求知成才的方向和道德之间的辩证关系。只有立下宏伟坚定的志向,才会产生勤学苦练的决心;只有坚持不懈的勤学,才能真正实现宏伟坚定的志向。
我们的初中生在学习上往往缺乏明确的目标,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在勤奋方面欠缺很多,有的甚至厌恶学习。因此设计这样一个主题教育,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的理想,但同时明确一个人只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实际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达到胜利的目标。使“勤”成为通向成功的桥梁。
二、活动的设计指导思想
进行立志勤学教育包括以下内容:
1.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像古今中外所有伟大人物那样,少年立志,志在国家,志在人民,志在天下,为实现志向刻苦学习。
2.教育青少年学生勤奋学习。懂得勤奋学习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基础的道理,并付诸于行动。学习要持之以恒,要有一个“挤”劲、“钻”劲、“韧”劲,切忌浅尝辄止,不求甚解,马马虎虎,粗枝大叶。在学习中,要讲求科学地学习方法,变苦学为乐学,有效地利用每分每秒,提高学习效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要“多思”,要好学好问,既不但向书本学习,更要向能者学习,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3.教育学生谦虚求实,有自知之明。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的深刻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强以不知为知。能做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见贤思齐”、“每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活动的形式与实施过程
1、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当间学生中的学习动态:
主要问题:你现在学习的主要压力来自何方?初中学习是否愉快?
你设计过你的将来吗?你每天花多少课余时间在学习上?遇到不
懂的问题,你如何处理?你经常问老师或同学问题吗?„„
2、对上述问卷调查进行整理,反映班级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态度。
3、请学生收集立志方面的名言,选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写出选择的理由.4、发扬先进(找一些勤学的小故事或周围同学中的好事例)
5、主题班会
(1)挖掘古今中外立志勤学的故事(2)交流立志名言,并评选最佳(3)在周围同学中发扬先进
(4)针对班级现状,探讨如何做到立志勤学
四、学生收集大案立志名言及感想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程允升(清)感想:本人大案毅力不是很强,对于诱惑大案抵御能力有限,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如果没有这种类似的激励人的话语,可能很难坚持下去,求现在而言,学习总归是一件很苦的事,但我必须坚持认真学下去。
立志、工作、成就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巴斯德 感想:立志应放在首位,因为只有进入事业的大门,才能开始一段旅程。我现在的志向是不是希望能扫除学习旅程中的一切障碍,学会永远改造自我,从零出发,将一切衰退和弱点视为仇敌,将它们尽力消灭,踏成泥浆。
感想:立志容易,但要坚持不懈地工作,是极为困难的。至少对我来说,是需要一些压力的。我有时为自己的懒惰找个“没兴趣”的借口,这也是要深刻检讨的,只有不断努力,方能走完“工作”的旅程,走向成功。
发明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爱迪生 感想:想要成功,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地专研,相信即使没有百分之百一的灵感,但只要我们努力奋进,付出血汗,我们一样能够获得成功,学习如此,生活也同样如此。
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富兰克林 感想:之所以选择这句名言,是因为自己平时不够勤奋,有惰性。或许现在多付出一点,高三时会轻松一点。我会努力的。
五、教师总结:
古时有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勤能补拙”。对中学生尤其是这样。“勤”包括勤学习、勤劳动、勤思考。《新三字经》中有很多关于勤学的故事,如囊萤映雪、悬梁剌股等。克服侥幸心理,培养勤奋的作风,这不光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养成勤奋的作风,将令青少年一生受用无穷。
第二篇:初二美德教案4
中华美德--------谦恭礼让
2010.10.26 活动目的: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谦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做一个懂得谦让的好学生。
活动设计说明: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由于受到当前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缺乏谦让的美德,做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他人的需要,只顾自己而不为他人着想。这样下去,必将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树立谦让意识,在生活中做到主动谦让。
活动准备:收集有关谦让的小故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传本子
(有意放一本表面损坏的本子,看看每组同学的表现。)
总结游戏的情况,引出“谦让”这一主题。二.讲故事:《孔融让梨》
东汉鲁国,有个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聪明,也非常懂事。孔融还有五个哥哥,一个小弟弟,兄弟七人相处得十分融洽。
孔融四岁的时候,有一天,妈妈买来许多梨,一盘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们让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盘子中的梨,发现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拣大的,只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心想:别看这孩子刚刚四岁,却懂得应该把好的东西留给别人的道理呢。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先拿,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只拿一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
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
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
爸爸听他这么说,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个好孩子,以后一定会很有出息。”
四岁的孔融都能够做到谦让,大家都做到吗?
三.情境选择:
1.在出教室门的时候,大家都抢着往外走,结果都堵住了,这样做对吗?应该怎么做?
2。秋游的时候,七年级一班和七年级二班同坐一辆车,上车的时候,有的同学抢着上车,上去以后又抢着坐座位,他们这样做对吗?应该怎么做?
3.一天,王明家来了好多客人,有爷爷奶奶,还有小表弟表妹。妈妈做了好多菜,大家都入席了,小明一下子就用筷子夹了一个大鸡腿给自己,他这样做对吗?应该怎么做?
四.“六尺巷”的故事:
清代中期,有个“六尺巷”的故事。据说当朝宰相张英与一位姓叶的待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而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作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叶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五.教师总结:
谦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就应该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学会谦虚开始。同学们,希望大家今后处处讲礼貌,懂谦让,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第三篇:初二美德教案1
中华美德教案———忠孝诚信
2010.9.7
1、知识目标:记住文天祥、苏武、黄香等中华民族道德典范的名字和他们的故事。
1、结合你收集到的资料,再联系课文评说一下中华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的体现? ①:我们从爱国志士文天祥和苏武的故事身上体现的是“忠”;
2、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在现在生活中,遇事能分辨是非,做到诚实守信。
3、情感目标:初步了解孔子以及他的思想言行。
课前准备:收集一些文天祥、苏武、雷锋、孔子等一些道德典范的影像资料。教学重点: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并给以继承发扬。
教学难点:能正确评价孔子的言行。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 导入新知
1、出示课件:播放文天祥、苏武、黄香等中华道德典范的故事。听老师或同学逐一讲述并评说他们的故事所表现出来的中华传统美德。
提示:师生在讲述文天祥、苏武、黄香的故事时,应设法突显他们的个性化精神气质,以感染学生。
2、这些故事都展现了他们什么品德?谈谈听了故事后的感想。
3、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板书课题:中华传统美德
二、研究讨论 学习新知
②:从黄香扇枕温衾的故事身上看到的是“孝”。③:而我们今天对朋友同学要讲究一个“信”字.结合生活实际,围绕“什么时候都要讲诚信吗”这个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或辩论,寻求正确答案。
学生分两组展开辩论
A方为男组 B方为女组
2、当我知道朋友所做的事实错误的还要帮助朋友履行诺言吗?
3、如果我答应要去看望朋友,但老师交给我一项重要的任务,或我的母亲生病需
要我照顾,我应以什么为重?
带着上述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
4、播放孔子的故事。
5、老师介绍孔子及其思想言行。
孔子认为学生只有通过艰苦的学生才能获得知识,他提倡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不懂不能装懂,要因人施教,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独立思考。几千年来,孔子的许多至理名言,成为我们读书做事为人的重要行为准则。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言论?与同学交流交流。
议一议:孔子以及他的弟子的哪些言论值得提倡,哪些值得批判? 引导学生评说一下孔子的教育思想。小组讨论并交流
三、质疑解难 交流收获
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诚实守信。有“与朋友交往,言而有信”、“言必信,信必果”等说法。但是,有的同学认为,守信也要根据具体情况的。
请你对此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教学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华的传统美德,了解了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收获非常大,受益匪浅,少年儿童要把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第四篇:初二教案显微镜和望远镜2
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前复习】
前面我们学了透镜的成像规律.回忆一下做下面的几道题.
1.投影仪是根据透镜成放大实像原理制成,当物体离凸透镜__________时成放大实像. 2.当物体离凸透镜__________时,成放大的虚像,此时用做放大镜.
3.当物体离凸透镜_______________时,成缩小的实像,此时用途如照相机.
4.某凸透镜焦距10 cm,若用来观察昆虫的绒毛,应将昆虫放置在__________,用做投影仪的镜头应放置在__________,用做照相机的镜头应放置于__________. 会做上述题目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答案:
1.f<物距<2f 2.物距<f 3.物距>2f 4.小于10 cm,10 cm与20 cm之间,大于20 cm处 好了,下面预读本节课文,试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显微镜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靠近眼睛的叫___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__________.
2.显微镜的目镜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物镜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的镜头. 3.望远镜的物镜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的镜头,目镜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 ? 【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能说出它们的结构有何共同之处. 2.观察和调查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 【基础知识精讲】 1.显微镜
观察细菌、动植物的组织、金属的结构等细微的物体用放大镜已经不行,要用到放大倍数更多的显微镜.下面我们来说明它的原理.
显微镜的主要部分是装在镜筒两端的两组透镜.每组透镜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物镜而靠近眼镜的叫做目镜.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很长. 物镜的作用是得到被观察物体放大的实像,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如图3—24中物体AB经物镜成放大实像A′B′,此时A′B′刚好位于目镜的焦点以内,目镜的作用是把物镜所成放大的实像,作为物体,进一步把它放大为虚像.所以应在目镜的焦点以内,如同放大镜观察物体一般.
人眼只能看到0.1 mm左右的细节,光学显微镜可放大物体1000~1500倍左右,可使我们看清物体万分之一毫米左右的细微结构.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观察能力,但是要观察物质更细微的结构,例如:分子、原子等,光学显微镜就无能为力了.必须用放大倍数更高的电子显微镜.
2.望远镜
观察远处的物体或天体要用望远镜.望远镜也是由两组透镜组成,每组透镜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中对着远处物体的一组叫做物镜,对着眼睛的叫做目镜,但是同显微镜相反,望远镜的物镜焦距较长,目镜焦距较短. 从很远处的物体射来的光线,经过物镜后在焦点以外距焦点很近的地方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A′B′,物镜此时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实像的位置刚好位于目镜焦点以内,当我们对着目镜观察时,进入眼睛的光线好像是从A″B″发出的,这跟放大镜的成像相同,所以目镜是起到将物镜成的缩小实像放大的作用.
望远镜的目镜越大,进入镜中的光就越多,所成的像就越明亮清晰,这对于观察传来光很弱的遥远的星体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制造和安装上的困难,透镜的直径很难大于1 m,所以天文台用的大型望远镜多为反射式的.课本上有一幅模拟图,同学们对应观察思考一下. ? 【学习方法指导】
利用创造学中的“组合法”,可以使我们创造发明出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本节学习的显微镜和望远镜就是两个透镜组合的结果.学会了常用的组合方法可以提高同学们的创造力. 下面介绍给同学们三种组合方法. 1.内插式组合(主体附加法).
在杯内装入磁体叫磁化杯是这种组合法的运用. 2.辐集式组合法.
以一个物体为中心,其余物体与之组合如同车轮的轮轴与辐条的样子.例如,以杯子为中心.上面加刻度尺可组成量筒,加温度计可组成测温的杯子„
经常运用一些创造法,可以锻炼我们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我们成为小小发明家. ? 【拓展训练】 望远镜上的数字
望远镜的筒上,常见7×30,7×35,8×40,10×25,10×50等字样.这些数字表示什么呢?
每一组数字中,前一数字表示该望远镜的放大率,后一数字表示物镜的直径毫米数.例如7×30,表示该望远镜的放大率为7倍(也就是用此望远镜看远物觉得是由眼所见大小的7倍),而物镜的直径为30 mm.放大率愈大,看目标就越清晰,但看到的视野就愈狭窄,故有见“一斑”而难窥“全豹”的弊处.物镜的直径越大,进入眼的光线愈多,故能看清楚阴暗的景物.但由于镜筒大了,望远镜就笨重了,携带就不方便.由此可知,购买望远镜先要确定用途,再选择适当的一组数字.
第五篇:初二学生“文明美德伴我成长”读后感2
继承革命传统,宏扬中华文明
——读《文明美德,伴我成长》有感
达地中学八年级(2)班杨再敏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并与革命传统相结合,赋予新时代内容,容纳新的代精神,达到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古为今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胡锦涛总书记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传统美德同时代相结合的产物。用传统美德教育学生,鼓舞学生,在教育中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用正确的思想武装我们的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当代社会,我们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呢? 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首先要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明确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
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和以“八荣八耻”为
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新时期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把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知识传授、情操陶冶和培养良好的美德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效果,不断优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并以此来教育、熏陶青年一代,使他们形成中华民族的道德人格,担当起历史重任。
其次,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师要“身正为范”。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对教师而言,其言行首先要具有传统美德修养,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学生,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在思想上和实践上进行“修行”,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这对教师确立新的德育观念,培养人文精神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要多多的了解中华民族大历史和文化发展脉络得到,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其道德水准和国学修养,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合格的传统美德教育工作者。
再次,我们还把传统美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既把传统美德教育的部分内容由学校延伸至家庭和社区,又把学生在家庭和社区内的道德行为列入矫正和测评的范围。同时,发动家长,通过他们的配合和支持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是学校,传统美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成长、学校校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重要保证,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的需要,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德育教育实现实效性、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可以用不断发展的德育形式,结合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开展多样的教育活动,从而巩固我们的德育成果,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目的是继承民族灿烂文化,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充分发掘传统美德这一德育资源,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新颖方式,使传统美德为当代教育服务。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把她原有的智慧发掘出来,继承下去,使她能不卑不亢地服务于当代教育。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之花盛开的更加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