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时间:2019-05-12 21:0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篇: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种子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五、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种子

种子

饱满

小姑娘

凝望

乌亮

虔诚

光泽

专注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教学进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2、板书课题:2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2、学习生字。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过渡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 4 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4)学生畅谈体会。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过渡

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

二、学习第三第四段。

1、自由读第5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

2、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

春天是什么样子?

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11、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2、默写词语。板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儿童到处总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3、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教学过程: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字词,标自然段。

2.理解重点词语: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3.检查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4.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

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

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初读理解 1.“启示”的意思是:

2.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在我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启示。复习生词

1.认读生字、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腮、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

2.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①“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②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③整读第三自然段。

2.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不久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

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说这是为什么?

3.读5至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说出自己的理由请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4.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对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

5.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① 出示:“我再也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② 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是那样的艰难!③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板书设计:

钓鱼

钓鱼------放鱼-------启示

4*爷爷的芦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13自然段。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翱翔、婉转、温润、驱赶。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3、分段朗读课文。

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四、复习检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精读第一、二段

1、自由读这两段,想想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不懂的句子。通过朗读,相互启发解决疑难。

4、指导朗读。(1)练读。

(2)指名读,评价。(3)听录音轻声跟读。

过渡:看到了海边美丽的景色,听到了爷爷清脆的笛音,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是否就是强强此行的收获呢?

六、精读第三、四段

1、自由轻声读这两段,想一想:“放心吧,爷爷,我不怕”与“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躯干得一干二净”这两句话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这样写,是不是前后矛盾?

2、指名说。

3、默读这两段,用“~~~~”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用“——”画出能表现强强心情的句子。

4、指名读有关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一读你所喜欢的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

二、继续精读第三、四段

1、默读课文,画出你仍然不懂的语句。

2、指名说。

3、指导朗读。(1)练读。

(2)指名读,评议。(3)听录音,轻声跟读。

4、指导背诵。

三、有感请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背诵第7~~13自然段。板书设计:

4*爷爷的芦笛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

(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教学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训练本百花园安排了“词语真有趣”、“读词语、说词语”“读句子,说说体会到了什么”“积少成多”。教学过程:

一、导入:录像短片《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 看 瞅 扫 视 盯着

讲 说 商量 告诉 劝告

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

(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认识AABC的词语(1)自由轻声朗读词语。

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滔滔不绝

源源不断

栩栩如生 翩翩起舞(2)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3)口头说词,必须用上AABC式。

四、将句子补充完整

(1)学生同桌互相朗读课文中的句子。

(2)你注意到了画线的部分了吗?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五、读读背背

(1)出示文中《四时田园杂兴》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3)全班齐背诵。

六、作业:

学习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语。

背诵《四时田园杂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训练“阅读平台”、“能说会道”。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口头说AABC的词语。(2)指名背诵《四时田园杂兴》

二、阅读平台----《葡萄叶的梦》

1、指名分段朗读诗歌《葡萄叶的梦》,要求读得通顺、连贯。

2、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只要围绕“葡萄叶的梦”进行讲解都可以)

3、那么,葡萄也得梦是什么呢?

4、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由来。

5、知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要读出对葡萄叶喜爱的情感。

6、全班一起朗读这首儿童诗歌。

三、能说会道-----话说寒假生活。

1、教师读题题目的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3、出示基本要求:

(1)让我们在小组里交流,共同分享那美好的时光。

10(2)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各组推选一个代表,向全班转述组内每个人发言中最精彩的内容。

(3)看那个组的代表说得好,大家评一评。

(4)各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各个小组进行评价:是否讲得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

四、写一写:寒假里的见闻或寒假里发生的一件事

五、学生作文,老师巡视指导

六、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们听。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无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 11 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6、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法方法:

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1.观察图画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静”“清” “绿”。)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奇”“秀””险”)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7、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11个生字。

2、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 绵延 闪烁 昂然 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第五、六自然段:(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五彩池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了解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积累描写五彩池形状和颜色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1)说说五彩池有些什么特点。

(2)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教学重点: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理解五彩池水的“奇异”之处。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课题:

8、五彩池

2、齐读课题。本文是一篇游记。

3、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一定觉得很新鲜吧?

这个五彩池在四川省的藏龙山上,那里的景色既奇异又美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五彩池的美景。

二、熟读课文

(一)读通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给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请个别同学分节读课文,注意“一亩”和“漫山遍野”两词的读音。3、谈初读感受。

(1)五彩池给去游览的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呢?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一说?(奇异、美)

(2)这儿的“异”什么意思?(特别)

(二)熟读课文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两方面来反映五彩池的奇异和美的呢?如何给课文分段呢?分小组讨论

2、指名1人读第1节,1人读2、3节,1人读第4节,交流问题。

理清结构:

课文从“池”和“水”两方面介绍五彩池的奇异和美,这两方面分别对应课文的第2、3小节。按总分总结构可把课文分成三段。第一段:第l节;第二段:第2、3节;第三段:第4节。

三、精读课文

(一)提出突破口,重点分析第二节,自读,分小组讨论。

1、这节共有几句,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作者是怎样吧“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写具体的?讨论,归纳。

板书:大大小小 形状各异

(先总后分,列举具体数字,对比,比喻)

3、默读课文,摘录描写五彩池形状的词语。

4、自读第二节,指名读,体会五彩池景象的奇异。

(二)自学第三节

1、第二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形状,第三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什么呢?

2、默读,找出五彩池的颜色有些什么特点?

板书:鲜艳多彩 变幻神奇

3、分小组讨论这节怎么把五彩池的特点写具体的?指名说。

造成五彩池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的原因是什么?读句。

(比喻,颜色丰富,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4、读课文第二段,归纳段意(摘词连句法)

(三)略读一三段

1、自读第1、3段,归纳段意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2、齐读1、3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我们学了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后,你有什么感想?

(培养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齐读最后一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课外阅读。板书设计:

8*、五彩池(游记)

(池)

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像葫芦 像镰刀

像脸盆 犹如盛开的莲花

(水)

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红、黄、绿、白、紫、蓝

咖啡色、淡黄色

湖蓝色、翠绿色

颜色(美)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教学难点:

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训练1-4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可以往下走。

二、出示词语

姐妹花园

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

1、找姐妹

想一想,下面哪些字可以和以上的字音搭配组成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下来。

()蝶()水

()驶衣()

山()()才炼()

()色()布()碑

2、(出示一株大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在姐妹花园里,有一株特殊的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词和这些词差不多。

千山万水 千言万语 千变万化 千姿百态

千差万别 千丝万缕 千真万确 千奇百怪

三、丰收园

来到这个园子你们肯定能猜到,这里会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

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你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

出示古诗、诗歌

同学们背诵得很快,百花园不仅为你们开了花,看还有很多硕果等着你们拿.看看这些诗歌中有哪些你喜欢的词语,把它写在卡片上的小花篮里。

四、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在百花园里我们有很多收获,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校园里有你喜欢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练习说

小组推荐说

五、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六、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我心中的校园风景线

笔下生辉---描写心中的校园风景线或未来的学校。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背诵《渔歌子》

二、能说会道----我心中的校园风景线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一、笔下生辉------描写心中的校园风景线或将来的校园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3出示要求:

(1)想一想:怎样把校园美丽的地方写具体呢?。(2)怎样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出来。(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二、总结

三、学生写作文,教师随堂指导

四、作业

1、完成习作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9、卫星比武

教学目标:

1、认识“拐、循”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等10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卫星图片。你喜欢他们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19(2)板书课题。卫星比武

(3)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子。

2、提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2)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3)课文主要是些什么事情?

(4)你读懂了什么?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学习情况(1)指名分段朗读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3)出示本课生字.(4)指名认读生字.(5)出示文中词语.(6)学生认读生字

(7)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加上自己的感受.(8)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等各式各样卫星的特点与作用,告诉我们在今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里,各种卫星各显神通,为人类做出了人类巨大的贡献.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小组在小组内先互相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各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给课文分段。

五、小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去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卫星的构造、作用。

六、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情境导入

三、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思考:你从文中知道了哪几种卫星?卫星的什么知识?

2、学生交流汇报,你最感兴趣的是介绍卫星的什么知识?(样子、用途)

3、自由朗读你喜欢的部分,想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初步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讲述在自己喜欢这部分知识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评议充分。小组成员互相肯定意见,并补充自己的意见。

6、师生交流,通过读议学习并结合实际体会拟人等说明方法。

五、探究学习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关于其他卫星,你有什么问题吗?

2、激励评价,上网查寻资料。

六、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谈谈你今后在保护动植物方面要怎样做?

七、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和图片。板书设计: 卫星比武

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 各显神通

贡献巨大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教学重点:

1.品位、感悟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1.理解、体会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崇高的品质。2.“搏”的右上最后一笔是横折,不是横着钩;区别“搏”与“博” 3.了解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巴斯德与狂犬病的资料。

(二)谈话引入、了解巴斯德与狂犬病、学习第一自然段。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闻名世界的人物,他就是—— 2.板书课题:巴斯德 3.出示链接资料:

4.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也简单地介绍了巴斯德。打开书,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6.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巴斯德的什么事? 7.板书:征服狂犬病 8.齐读课题: 9.理解:征服

10、引导质疑:你对题目中的哪个词最感兴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适当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2)板书字音不准确的字的音节:如:潜、孜、靡„„、(3)出示会认字:齐读正音。3.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质疑、解疑、指导书写。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生字、新词的学习,教师点拨、辅导重点、难点问题。](2)重点指导“博”、区分“博”与“搏”

出示:“博”的笔顺,通过重点笔画变色强调有上边的“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演示:“残”右上两笔横稍斜,不是撇。

出示:“博”与“搏”的组词练习,进行比较。(3)书写生字。

(4)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课文,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词卡片

(二)整体感知,理解“征服”

1.自由读课文,继续思考课题中“征服”一词说明什么? 2.交流认识。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的? 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5.小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

(三)研读课文2、3自然段:

1.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狂犬病很可怕)2.指导学生朗读出狂犬病的可怕。(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旦”“数日之内便会死亡”、“极为罕见”、“无数人”、“谈‘犬’色变”。

(2)学生互相评读。

[引导学生正确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肯定别人优点,善意提出意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 22 3.引导学生体会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疫苗的艰难和是否适用于人体的疑虑,并读出感情。(1)自由读,感悟巴斯德的情感变化。

(2)指名对比读,引导学生听读、评议:他们读得是否一样?你听出怎样的感情?(3)你想怎样读?

[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思考的习惯。](4)再评议、朗读过程中理解“五年”、“孜孜不倦”、“终于”,感受征服狂犬病的艰难;同时体会巴斯德为疫苗能否使用于人体的焦虑、疑惑,理解其崇高的责任心。

4.小结:巴斯德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征服狂犬病的道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强烈的责任感却是他对如何驱除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而忧虑不安。接着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使他最终征服了狂犬病?我们接着看课文。

(四)研读课文4—12自然段

1.整体感知:自由读4—12自然段。

思考:这部分内容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情经过中你感受到巴斯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2.研读感受:

出示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划出表示巴斯德情感的语句

(2)反复品读感悟:从这些情感变化你中体会到什么?(3)怎样读好这些语句? 3.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1)代表汇报本组对某一语句的理解。(2)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相关语句。(3)其他组评议、补充。4.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五)总结:

出示名言和补充资料: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六)布置作业:继续查找、收集有关巴斯德的资料,有关动物病毒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把办法。

[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复习、交流资料,写出防病措施。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1.读生字卡片。2.读词语。

(二)归纳文章结构: 1.回忆文章写作顺序。2.完成课后49页练习。(1)自己完成。(2)反馈定正。

(三)交流相关资料: 1.小组交流。2.个人展示。

(四)汇报了解到的防治动物病毒传染的措施。

(五)积累词语 1.填写词语花篮。

2.交流自己欣赏的词语。3.抄写词语。

(六)听写词语,反馈、纠正。板书设计: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科学研究

孜孜不倦

极度忧虑

挽救孩子

惊魂不定 惊心动魄

筋疲力尽

征服狂犬病

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继续练习末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4.学习用“并且”造句。教学重点:

1.了解调查报告的写法。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难点:

1.了解报告文学各部分间的联系,2.“宜”、“订”的字音掌握和“圾”、“贸”、“摊”的自行掌握。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调查报告。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文的体裁是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小树死因的。)4.引入:什么是调查报告呢?

二.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调查报告的结构,学习生字。1.学生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认会。2.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分为几部分。3.指名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4.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步量法、人为、订立、国槐、枯萎、集贸市场、适宜、垃圾、树坑、罚等

5.理清文章结构: 6.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7.小组间互相检查识字效果,采取点将提问(板书)的方法巩固识字。

四、作业: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各部分结构顺序的安排,朗读课文。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贸、罚、垃圾。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回顾调查报告的结构组成:

(1)浏览课文,看看调查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2)板书: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3)引入学习:下面我们分别看看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作者写调查报告的原因是什么?(1)学生回答后板书: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情感变化。

[通过师生评议增加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以读带讲。](3)导入:看到春天还嫩叶满枝的槐树,到了本该枝繁叶茂的盛夏竟悄然枯死,怎能不令人或不解呢?这正是作蛇蝎调查报告的原因。,接下来我们看作者开始做了哪些事? 3.学习“调查”部分。

(1)默读这部分中1自然段,并划出作者调查过程中有哪些做法?(2)默读这部分中2自然段,并划出表示数字的词语。(3)学生汇报所划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4)老师根据学生体会归纳板书:

步量统计考察、拍照、画图、列举数据。——摆事实 4.学习“分析”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思考:作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分析?为什么要考虑这些?(2)分析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5.学习“结论”部分

(1)小组讨论:作者得出的结论对吗?为什么?

(2)小组合作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得具有说服力。6.学习“建议”部分(1)齐读这一部分。

(2)你还有什么更合理的建议?(3)写一写,读一读,议一议。

[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四)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思考:个部分间改变顺序行吗?为什么?

2.拓展学习:介绍关于调查报告的常识(什么是调查报告?写作方法等)

(五)学习用“并且”造句: 1.指名读课后练习的两个句子。

2.分析“并且”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3.仿照例句说句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收集一些调查报告,学习其结构。3.收集关于环保的一些资料。板书设计:

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12*绿色的记事本

教学目标:

1、认识“供、耗”等7个生字。

2、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学写环保日记。

3、教育学生保护环保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知道孩子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等。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词。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生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事什么事?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学习提纲

(1)什么是“绿色记事本”?,它有什么作用?(2)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里记录了些什么?

26(3)你认为他做的最“与众不同”的事情是什么?(4)小当娜煮鸡蛋的新方法你了解了吗?

(5)费格小朋友的什么做法让大人们都肃然起敬?(6)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小组内先互相交流。

5、反馈学习情况。

绿色记事本是用再生纸制成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因而不用耗费大量的木材。作用:给学生专门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板书设计:

12*绿色的记事本

材料:废纸

垃圾

作用:给学生专门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

语文百花园三

教学目标:

1、语海畅游-----读对联,辨字音和读句子,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造句等内容。

2、积少成多---读背中外科学家的名言。

3、阅读平台---科学小故事《用冰取火》

4、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5、指南针----介绍的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教学重难点:

1、阅读平台---《用冰取火》

2、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3、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积少成多”和“阅读平台”。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板书有课本中的例子。

2、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注意点。(1)读对联,辨字音和读句子,(2)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造句。

4、出示课本例子

5、学生做练习,教师反馈做练习情况。

6、(1)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2)学生做课本中的练习。

7、反馈练习情况。

二、积少成多

1、出示:中外科学家的名言。学生读这组名言。

2、你还知道那些中外名言。学生反复读诵及至能背。

3、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4、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名言的理解。

5、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阅读平台-----《用冰取火》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用冰取火》,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1、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你喜欢科学小故事吗?为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四、作业 背诵默写中外名言。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指南针“”语文大课堂“ 教学过程:

五、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默写中外名言。

六、指南针-----介绍的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七、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要求:

“语文大课堂”是一次学以致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交际、分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调查报告。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活动准备:确定调查主题,选择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落实调查任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做好课堂交流;写出调查报告。(1)想一想:怎样把收集材料呢?。(2)怎样把你你手机的材料进行整理。(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八、总结

九、学生写调查报告,教师随堂指导

十、作业

1、完成习作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教学难点:

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地图)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朗读。

3、检查朗读。

沙漠 深褐 沼泽 湖泊平原

三、深入学习,品词品句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3、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3)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米,相当于我们442个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你为什么惊叹?

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出示:(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的珠穆朗玛峰,有()的南沙群岛,有()的三峡,还有()的泰山以及()。

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

4、学习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2)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3)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四、背诵总结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2、根据文章结构,利用已有资料进行仿写。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二、情境导入

三、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诗歌。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四、学习诗歌

1、整体感知内容。

2、学习第一节

(1)诗歌中写到了几种颜色?

(2)为什么说“五颜六色”是形象的语言?

(3)你知道祖国有多大,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学习第二节。

本节中作者用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夸张、拟人、比喻)

4、学习第三节。

蓝图是什么?祖国的蓝图是什么样子的?

5、学习第四节

问:为什么说我站在祖国地图前,像依偎在妈妈身边?

激励学生上网查找祖国各种情况。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首诗歌你知道了什么?

2、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3、谈谈你今后要为祖国做些什么?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和图片。板书设计: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九百六十万

祖国

宽阔而温暖

妈妈的怀抱 宏伟的蓝图

14、陈嘉庚办学

教学目标:

1、从陈嘉庚的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教学难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朗读法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抓住陈嘉庚的具体言行。弄清陈嘉庚为什么要办学,他是怎么说的,是怎样办学的。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题质疑

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要办学、怎么办的?陈嘉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出示: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1)读句子,画出重点词语。

(2)根据重点词语,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说是“爱国”?)

三、深入学习,感悟人物内心

1、默读课文,用笔划出陈嘉庚的语言、动作,把读的感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2、指导朗读:出示: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对妻子说:“„„。”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1)对比读读,你读懂了什么?(2)我们一起来看看陈嘉庚在南洋的生活,出示资料。

陈嘉庚能够把自己的血汗钱,拿来为家乡人民办学,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陈嘉庚在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时,他回到家中又会怎样对妻子说?,31

4、填空:

出示:

陈嘉庚在海外拼命打工,是为了()。

四、深化体验,运用语言

1、如果你是集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你会对陈嘉庚说些什么?

2、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又会说些什么?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语言。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写读后感。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陈嘉庚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今天这节课老师来考考大家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二、检查学生词语掌握情况

1、理解字词

华侨

重洋

诚信

积蓄

耽误

欺侮

简朴

2、基础练习(1)形近字组词

桥()

赚()

悔()

骄()

谦()

诲()

侨()

歉()

海()(2)总结规律

三、指导写读后感

1、你认为陈嘉庚是个怎样的人?概括的说说。

2、文中陈嘉庚的哪些语言、行为最令你感动?小组交流。

3、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又应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4、试着动笔尝试写一篇读后感。

5、全班交流评改。

四、布置作业

以读《陈嘉庚办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14、陈嘉庚办学

辛勤劳作

有所积蓄

陈嘉庚

拼命赚钱

办学校

热爱家乡

诚信经营

源源不断

15、舞动的北京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教学难点:

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联系文章内容,理解“人头攒动、揭晓、蕴含、韵味、主旨”等词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动感和活力?)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2003年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3)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分—总)(4)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

(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巩固生字、新词。

2、运用手中的资料,制作奥运专题小报。教学过程:

一、回顾全文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对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有哪些了解?

二、巩固词语

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形近字组词。

三、语文综合实践

1、教师出示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图片,看谁知道他们是谁?

2、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3、同学讨论,交流,描绘福娃的外形。

4、通过你们手中的资料,谁来说说这五个福娃代表的含义。

5、学生介绍手中的资料,要求抓住重点。

6、除了这五个福娃之外,你对奥运会还有哪些了解?

7、学生讨论交流。

四、作业:

自主动手出一张有关“奥运”的宣传小报。要求内容突出主题、语言生动、图文并茂。板书设计:

15、舞动的北京

上部

传统印章

奥运会徽

成功

下部

北京2008

16、大使馆妈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2、通过角色转换,感受陈小龙在孤助无源的情况下内心的急切和中国大使馆帮助他之后的

感激祖国的情感。

3、会认5个生字。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朗读法等。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大使馆吗?(简单介绍大使馆)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课题)

(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文章写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理解:爱戴安顿安慰举目无亲

2、指名分段朗读,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内容我们了解了,下面你们自己试着解答刚才的问题,想一想陈小龙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

3、学生读文,做批注。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在机场,陈小龙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他是什么心情?

2、身在异乡的陈小龙举目无亲,和当地的外国人语言也不通,就在此时他得到了大使馆的帮助,读读课文,想一想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当时陈小龙又是怎样的心情

3、在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陈小龙顺利地登上了寻亲的飞机,当他见到了远在荷兰的舅舅并讲述这段经历时,他们的眼眶都湿润了,所以陈小龙写了这封信,感谢使馆的工作人员,但为什么陈小龙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呢?

4、结合课文内容小组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2、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只有祖国强盛了,我们才会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幸福生活。

六、作业 给父母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16、大使妈妈

大使馆-------像妈妈一样关心 陈小龙-------感激与爱戴,热爱祖国

语文百花园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百花园的训练,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锤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激发学生从小养成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2、通过能说会道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

2、笔下生辉----写“家乡”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平台”。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4、出示文字:板书有课本中的形近字。

5、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6、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

7、出示词语,学生自由朗读。

8、你发现了这些词的规律了吗?

9、你能找出这些词语吗?(学生自由交流,小组反馈。)

10、出示词语:流离、工整、长短、黑白、真假、是非

11、出示课本重的病句。(1)指导朗读句子。

(2)学生修改病句,教师巡视,实时反馈:

第一句:把“宽阔”改为“辽阔”。

第二句:在:和“的后面添上”收听“

第三句:把“云南孔雀“删掉。

12、教师准备一些课外的病句,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积少成多

1、出示古诗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5、展示我的采集本

6、全班互相评价,看谁手机的资料多,教师适时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收集材料的积极性,以及对体育的爱好。

三、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我是中国人》,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当外国人嘲笑和侮辱中国时,吉鸿昌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5、说说你敬佩他的原因是什么?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我们从小要树立坚定的信念,无论身在何处,都要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36 我们是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我们要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作业

背诵《凉州词》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默写《凉州词》

2、展示收集的奥运会徽

二、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

三、教师读题目要求。

四、本次的联系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五、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图片、照片、资料等,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六、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七、笔下生辉------写“家乡”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出示要求:

(1)观察家乡的变化,抓住麽一方面,写一片赞美家乡的文章。

(2)如果你认为家乡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设想一下未来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写一篇想象作文。

(3)写的时候要之一观察身边的变化,如小河、街道、绿地、楼群,人们的吃、住、行、,及商店、超市等,还要了解一下它们的过去。(10)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八、总结

九、进行了刚才的讨论交流,大家对自己的家乡又有了深入的了解,大家一定会更加爱护自己的家乡,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

十、作业

1、制定家乡的发展蓝图

2、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3、写一写你为家乡生态环境做的一件事。

17、莲叶青青

教学要求

1、认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朗读法、讨论法等。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2、理解“一望无边、左邻右舍、念念有词”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3、通过课文的学习,观察自己熟悉的一个人的长相,抓住特点写下来。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1、学习课文第2段。

讨论:

A 祖母喜爱荷花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B 找出课文中体现祖母让我吃惊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C 看着祖母这样地照顾荷花,有什么感受?并体会了什么?

D 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分析这句子的修辞手法。

2、学习课文第3段。

A 出示提纲。B 让学生自学。C 反馈学习情况。

3、学习课文第4段。

A 全班一起朗读第4段。B 你读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话了吗?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莲叶青青

下大工夫

爱惜莲叶

守、欣、喜

让、欣赏

祖母分享快乐

倒贴茶水

乐于助人

剪叶治疮

念念有词

18、萧山杨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讲授法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1)组词: 籍()()

初()()

阅()()

兼()()(2)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

“遨”:敖+走之旁

“兼”:笔画记忆

“初”:衣补旁 3.指导写字:

“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

“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杨梅图。

杨梅大家都吃过。“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

[板书:萧山杨梅]齐读课题

“常常”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经常、时常

意在理解文中词语,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

这是为什么呢?打开书自读第一自然段。

——带来一丝温暖,想起一位老师。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作者四年级时的语文金老师。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金老师的哪些事?

——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板书: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

[意在使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文探究: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读读金老师的外貌。

——瘦瘦的脸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几十年了,至今记得,印象很深。

感觉金老师会比较严肃。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我从金老师口中第一次听到“课外阅读”这四个字,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直到如今。金老师是怎样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

——把课外阅读当语文作业布置;因人施教,个别辅导。

金老师把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游天涯海角,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理解词语:一个新奇的天地;遨游天涯海角;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金老师引导我们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指导朗读。看第一幅插图,想象我们读书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评读。

从鼓励课外阅读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关心学生。[板书:关心] 3.自读第五、六自然段。在作者回忆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反复读一读,想想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读出金老师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

同桌互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我们吃杨梅时的那种惬意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齐读。

从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护学生。[板书:爱护]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质疑:读完这一段话,你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四十多年了,再也没见过金老师,“我”却发出这样的呼唤,几十年世事沧桑,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从中你体会到“我”对金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

——他一定又鼓励和指导一班又一班的学生由课外阅读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

让我们也饱含着对金老师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的情感再读这一段。

四、课外延伸:

在众多的课外书中,金老师最早让“我”阅读的两本书是什么?

——《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请同学们找来读一读,我想你一定从中有所收获。然后我们可以一起交流读书体会。板书设计:

萧山杨梅

鼓励课外阅读

关心

感激

整理图书吃杨梅

爱护

思念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4.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最后一句的含义。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①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②“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5、课后拓展,延续“亲情”

1.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广播剧,制成录音带,然后大家在一起听一听,评一评。2.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板书设计: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 爱

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20*母亲的呼唤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3.认识“憔、悴、愚”等三个生字。教学重点: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教学难点: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生和自己母亲的照片,按孩子年龄由小到大排列。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读全文,标记生字,读准字音。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自学生字。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读课文的情况。4.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

5.巩固记忆生字词。讨论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形近字组词:

愚()

呼()

幸()

视()

遇()

乎()

辛()

现()6.提出不理解的词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重点理解: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不堪:达到不能忍受的程度,表示程度深。

声嘶力竭:嗓子喊哑,力气用尽

愚笨:头脑迟钝,不灵活。

7.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三、初步了解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1.“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记忆。

2.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母亲担心的找“我”,那次呼唤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3.“我”小时候听到母亲的呼唤感到“心烦”,但听不到母亲的呼唤又会感到害怕。

四、作业:回家留心听听自己的妈妈是如何呼唤自己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

交流:回家后,听到自己妈妈呼唤自己时的甜蜜体验。

那么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有什么感受?

二、理解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作者对母亲的呼唤有什么总的感受? 2.文中写了三件事表现了这充满爱和关怀的呼唤。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三件事分别给作者留下什么感受?

——最快乐,最难忘,心烦又渴望

3.再次默读课文,画出感动自己的相关句子,写体会感受 4.小组内仔细读读画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5.全班汇报:(1)“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记忆。

44(2)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母亲担心的找“我”,那次呼唤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3)“我”小时候听到母亲的呼唤感到“心烦”,但听不到母亲的呼唤又会感到害怕。6.哪件事最令你感动?选择一件,有感情地读一读。7.最后一段。这段课文怎样总结全文,与开头呼应的?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五、再讲讲你的感受母爱的故事。

[意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六、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

《难忘的教诲》:母亲教育孩子不要讥笑别人,要学会自己奋斗,学会去掉不必要的负担,快乐地生活。

《可贵的沉默》:老师引导学生学会关爱自己的父母。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板书设计:

快乐

20*母亲的呼唤

难忘

亲切

甜蜜

渴望

语文百花园五

教学目标:

1、语海畅游-----同义词、逻辑训练、加标点。

2、积少成多---《送孟浩然之广陵》

3、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4、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5、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教学重难点:

1、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2、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3、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语海畅游”,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平台”。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板书有课本中的例子。

2、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

4、出示

“一起”和“一同”„„

学生读这组字,并开火车进行口头说句。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5、学生做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6、出示课本例子

7、学生做练习,教师反馈做练习情况。

(1)把“学生”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年龄的。(2)把“少年”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职业的。(3)把“电视”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剧种的。

(4)把“电影“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家用电器的。

8、(1)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2)学生做课本中加点的练习。

9、反馈练习情况。

(1)电灯、电话、留声机是爱迪生发明的。人们称他为“发明大王“。(2)他小时候记性很好,不到三岁,就能背诵杜甫的《绝句》。人们称赞说:“这小孩多可爱呀!”

10、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二、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心灵创可贴》,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你喜欢苏茜吗?为什么?

5、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我们应该学习苏茜那可富有爱心的童心。她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是一个关心他人的小姑娘。)

四、作业 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能说会道“”笔下生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默写《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三、教师读题目要求。

四、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五、展示学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六、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七、笔下生辉------写“家乡”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出示要求:

(1)想一想:怎样把文中感人的部分写具体呢?。(2)怎样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出来。(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八、总结

九、学生写作文,教师随堂指导

十、作业

1、完成习作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21、爬山

教学目标:

1、认识“逞、崎、岖、煌”4个生字,会写“煮、拂、燃、煌、智、慧”6个字。要求掌握的词有“煮熟、吹拂、燃起、灯火辉煌、智慧”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父亲的话含义深刻,耐人寻味,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带给人的深刻启示。难点: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爬过山吗?能把你爬山的体会与大家交流交流吗?

2、看来每个人对爬山都有不同的理解与体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爬山》(板书:爬山)课文围绕爬山都写了哪些内容呢?你想知道吗?我们现在就来学习。[谈话导入,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读边找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一下是怎么学会生字和新词的?(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1)演示生字新词,指名学生认读生字新词。2)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煮熟、吹拂、燃起、灯火辉煌、智慧

2、再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通过读文,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1)概括主要内容。

(主要讲了一对父子一同爬山时,父亲教育儿子要努力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

2)学生汇报读书感受。

(放手让学生畅谈读书感受,学生会谈到父亲所说的话,能有自己初步的理解,这样既能了解学生的感受,又能根据学情进行下面的教学。)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默读课文,画出父亲说的话,父亲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学生边读边画,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再分别汇报,边汇报边填表)

什么地方 什么情况 说话内容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理解父亲第一次说的话。(1)自读。

(2)质疑——小组合作——解疑 1)为什么说爬山是一件辛苦的事?

(可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爬山会遇到哪些困难?遇到困难,人们往往会产生什么不良情绪?以此来说明爬山是一件辛苦的事。)2)“我们”爬山 与别人有什么不同。

(别人爬山是为了征服山,“我们”爬山是为了征服自己。)3)“征服”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替换,用换词的方法理解了“征服”的意思。征服——战胜)4)“征服山”和“征服自己”各是什么意思?

(“征服山”是指战胜山,以爬到山顶为目的。“征服自己”是指要有自信心,尽自己最大努力去爬山。教育“我”做事要有决心,要有信心,要努力去做。)

5)我为什么是“似懂非懂”?

(“我”那时年纪小,只有十岁,所以对父亲富有哲理的话好像懂了,又好像不懂。)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问——解疑为学路,合作讨论形式学习,进而解决发现的问题,给学生读书的时间与环境,使其在读书、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认识事物和阅读能力,最终形成自能读书的能力。](3)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堂总结,置留作业

1、这是父亲开始爬山时所说的话,他使我们明白了做事要有决心,有信心。那么,父亲的另外两次所说的话,又有哪些深刻的含义呢?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2、书写课后的生字。

3、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21

爬山

决心 征服自己

信心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引入情境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爬山》,谁来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从父亲第一次所说的话中,你受到了哪些启示呢?

3、是啊,父亲的话使“我”明白了在困难面前,要有决心、有信心,征服了自己就征服了困难。那么,父亲还说了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回顾课文内容,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作好了铺垫。]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父亲第二次说的话

●父亲喝了一口水,慢条斯理地说:“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但是爬山的过程更让人愉快。其实能不能爬到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 1)指名读。

2)小组内交流、讨论,父亲的话强调了什么?

(父亲的话强调的是爬山的过程,强调爬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就是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去努力,而结果并不是很重要的。)3)“我”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因为自己并没有尽最大努力,所以羞愧地低下了头。)

4)能说出一个你自己尽力(或没尽力)的一件事吗,你今后会怎样去做呢?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就在于对学生的熏陶和感染。结合自身的例子,不但能更好地加深对课文本内容的认识,而且更具有实际的教育意义,突显人文性。]

2、学习父亲第三次说的话

●„„“大自然的美景,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会,用脑袋去思考。” 1)自由读。

2)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或父亲为什么要说这些话?)

(结合父亲是怎样做的来理解。)3)父亲的确话给了你哪些启发呢?

(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谈体会。)

3、(出示父亲三次所说的话)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

2)完整地谈一谈自己从父亲的话中得到的启示。

[再次读一读,品一品,议一议,揣摩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认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4、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1)齐读。2)“我”从这次爬山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

(抓住“沉静”和“智慧” 结合前文的学习来谈)3)有感情地朗读,试着背诵。

三、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总结本课的闪光点。

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看一看大自然的美景,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然后用心灵去体会,用大脑去思考。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板书设计: 21

爬山 征服自己

尽力做事

智慧 懂得欣赏

练习设计:

1、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1)我们迎着朝阳向山上走去。

2)学习和爬山一样,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格外——

征服——

凝视——

仿佛——

3、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1)我似懂非懂地听着。

2)只见山下一片碧绿的树海中,几座房子若隐若现。3)父亲慢条斯理地说:“爬到山顶固然令人高兴„„”

4)睁开眼睛后,我一五一十地向父亲报告那些不同的声音。

4、按课文内容填写。1)大自然的美景,不只(),还要用(),更要用(),最后用()。

2)„„回到了灯火辉煌的都市。从青山那里,(); 从父亲身上,()。

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1)仿写。

我听了以后,脸就像煮熟的虾一样红,赶紧低下头来。

2)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如果你只是急着下山,又怎么能欣赏沿途的美景呢?

22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1、会认“魅、姗、辰”等3个字,会写“魅、丐、牌、绅、衷、辰、酸”等7个字。掌握“魅力、乞丐、牌子、绅士、无动于衷、良辰美景、心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的能力。

4、解课文内容,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会产生非凡的感染力,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让.彼得勒加的那几个字为什么那样有魅力。让学生明白恰当地运用语言,会产生非凡感染力,能深深地打动人心。

难点: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的能力。自己写富有魅力的语言。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师板书“魅力”,指名读。

2、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魅力”这个词,“魅力”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第二篇:S版语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 种子 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 钓鱼 4 爷爷的芦笛 语文百花园一

第1-3周

第二单元 古诗三首《江畔独步寻花》、《寒食》、《泊船瓜洲》 6 桂林山水 7 走进丽江 8 五彩池 语文百花园二

第4-5周

第三单元 卫星比武 10 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11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12 绿色记事本 语文百花园三

第6-7周

第四单元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14 陈嘉庚办学 15 舞动的北京 16 大使馆妈妈 语文百花园四

第8-10周

第五单元 莲叶青青 18 萧山杨梅 19 地震中的父与子 20 母亲的呼唤 语文百花园五

第11-12周

第六单元 爬山 22 语言的魅力 23 寓言两则《滥竽充数》、《邯郸学步》 24 米芾学书 语文百花园六

第13-14周

第七单元 鸟的天堂 26 鲸 27 麋鹿 28 小狮子爱尔莎 语文百花园七

第15-16周

第八单元 孔子学琴 30 端午节的由来 31 西门豹 32 汤姆·索亚历险记 语文百花园八

第17-18周

总复习、检测:

第19-20周

1、种子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重点难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小黑板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惭愧)种子 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小女孩)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重点难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教具准备:挂图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

指名读词语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过渡导入

1、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

2、指名回答。

3、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

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

4、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3、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

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

4、指名读然后齐读。

5、完成课后练习5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

学生回答。

6、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段

1、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

2、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

(1)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

出示句子:

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

……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

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又匆匆地往前跑。

(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

(4)学生畅谈体会。

三、小结

刚才,我们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颐和园寻找春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情景呢?(颐和园门口儿童多,知春亭畔儿童多,湖面儿童多,湖边儿童多)可能是儿童欢快活泼的身影把春天遮住了吧,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春天。春天到底在哪里呢?让我们下节课到玉澜堂去看看。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板书: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儿童到处总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钓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小黑板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这些词语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板书设计:

钓鱼

湖边钓鱼

钓鱼 钓到鲈鱼 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放归鲈鱼

年 月 日

4* 爷爷的芦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重点难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板书课题:爷爷的芦笛

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体会大海的特点和强强心情的变化。

1、找出描写海浪、海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大海的特点。

2、读读描写强强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强强的心情的变化。

3、讨论: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为什么变得勇敢起来。

五、指导学生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意思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

2、说说读了课文后自己受到的启发。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

板书:

4、爷爷的芦笛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

(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重点难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教学准备:小黑板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导入:《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 看 瞅 扫 视 盯着

讲 说 商量 告诉 劝告

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

(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

我们下面要去语文大观园玩一玩,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成小组逛。大观园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活动,积极参加,还能得到积分呢!让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最高!

1、(出示)一扇门(门上有诗歌《四时田园杂兴》

谁能有快又准得背会门上这首古诗,大门就会开开。

2、(出示)一只小猴子

一只小猴子挡住了去路,它带来了一篇小诗歌,如果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它就让你过去。

3、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介绍: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丰富多彩的寒假生活里,你做了哪些事,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哪些事你认为最有趣?把这段经历告诉你的朋友。

(1)小组的同学练习说。

(2)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转述组内每个人的发言。

二、小结

三、作业:写一件自己在寒假里亲身经历的最精彩、最快乐的事。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重点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6、桂林山水

教学要求:

⒈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⒊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⒋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⒌背诵课文。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教学过程: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⒉“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⒊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

二、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请用小圈圈出。

⒊检查自学

⑴指名四人朗读

⑵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来写的?

板书:总起分述总结

⑶桂林的山水有哪些特点?板书: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请你用文中引用的一句古诗来总结文章。板书: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板书:

总起:甲天下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

绿

山 秀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三、导学第二节

⒈分小组自学课文第二节,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文读懂:

词义,结构(分层),修辞手法,语言文字,朗读语气等等,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学习,谈谈学习的体会,也可以提出不懂的地方,在大组交流时提出。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水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等一会儿老师还要请你们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来学习课文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学习的方法、步骤。

⒉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波澜壮阔、无瑕等

⑵分层:三层

⑶修辞手法:引读

第一句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跟漓江作比较,强调漓江的水有独特的美。第二句具体写漓江水“静”、“清”、“绿”三个特点。其中的“真”,是的确、实在的意思。

(作者为何在“静、清、绿”前加上一个“真”字,后都带个“啊”字?通过朗读,体会“真”写出程度。“啊”抒发作者喜悦、赞美之情。)

对这三个特点,作者用感觉或用比喻来具体说明,并把它们组成一组排比句,文字优美,富有节奏,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

最后一句写出江水之静。

⑷描写角度:引读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动态的角度写;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透明度的角度写;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从色彩的角度写。

⑸引读,说说你怎样读出语气,交流并指导朗读。

“静,清,绿”三字要读重音,在“静得、清得、绿得”后要有小停顿,以突出后面补充说明得部分。读这三个分句,音量要渐大,读出层层推进得感觉。

朗读这一节,首先要把握平稳、清新的基调,其次要运用重音、速度等技巧,传递出对内容的理解第一句是全节的总起句,读时要平稳,声音可略低,“却从没看见过”、“这样的”读重音。第二句要掌握重音和停顿。最后一句是再次写感觉,以突出漓江水的“静”,读时渐轻、渐缓。

读好排比句,注意节奏,几个“像……”要一气呵成。

个读,齐读。

⑹质疑,解疑

⑺小结你们小组是用什么方法来学习课文的?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⒊背诵第二节,根据板书自背,互背,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把课文背出来的。

(记关键词,列提纲,记每句第一字……)

⒋检查背诵

四、布置作业

⒈抄写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⒊背诵并默写第二节。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指名背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⒉过渡: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导学第三节

⒈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目的:读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⒉交流学习情况:

⑴词义: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二层

⑶写法:

写法上与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山形

色彩明丽——山色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山势

有形态的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

⑷有感情地朗读。

⑸交流学习方法:

【读课文→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第三段

⒈师引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⒉最后这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⒊这句诗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⒋背诵第三段。

四、总结

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齐读课文

五、完成课后练习

⒈指导课后练习二:

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⒉完成其他练习

六、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默写课文。板书设计:

总起:甲天下

水 清

桂林山水 分述:

绿

山 秀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7、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重点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准备:挂图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挂图),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 绵延 闪烁 昂然 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五、六自然段:

(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

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街道 色彩斑斓

走进丽江 四方街 八卦型

玉龙雪山 白雪皑皑 神奇而美丽

虎跳峡 惊心动魄

年 月 日

8* 五彩池

教学要求:

1、了解五彩池的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2、了解每段落之间的联系并划分段落。

3、学习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自然段。重点难点: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和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教具准备:风景图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

2、提出预习要求:轻声把课文朗读几遍,做到读正确、流利。想想五彩池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

3、学生预习,教师巡视。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

2、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

3、五彩池在什么地方?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如何描写五彩池的?

四、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第二自然段,共四句话)

(1)第一句为什么用“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来形容五彩池?

(2)第二句为什么说水池像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3)第三句写的是什么?

(4)第四句为什么说水池像葫芦,像镰刀,像盘子,像莲花?

2、五彩池中的水都有什么颜色?是什么“令我惊奇”?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五彩池中的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颜色? 板书设计:

五彩池

位置:藏龙山

水池:大小不同,形状不同 池水:同源不同色

原因:池底石笋、石粉,阳光折射 赞叹:人间瑶池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重点难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教学准备:小黑板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可以往下走。

二、出示词语

姐妹花园

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

1、找姐妹

想一想,下面哪些字可以和以上的字音搭配组成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下来。

hú jià gāng mù

()蝶()水

()驶 衣()

山()()才 炼()

()色()布()碑

2、(出示一株大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在姐妹花园里,有一株特殊的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词和这些词差不多。

千山万水 千言万语 千变万化 千姿百态

千差万别 千丝万缕 千真万确 千奇百怪

三、丰收园

来到这个园子你们肯定能猜到,这里会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

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你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

出示古诗、诗歌

同学们背诵得很快,百花园不仅为你们开了花,看还有很多硕果等着你们拿.看看这些诗歌中有哪些你喜欢的词语,把它写在卡片上的小花篮里。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四、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在百花园里我们有很多收获,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校园里有你喜欢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练习说

小组推荐说

五、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六、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9、卫星比武

教学目标:

1、认识“拐、循”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等10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卫星图片。你喜欢他们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教师出示卫星课件,学生观察卫星。

(3)板书课题。卫星比武

(4)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子。

2、提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3)课文主要是些什么事情?

(4)你读懂了什么?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4)指名认读生字.(5)出示文中词语.(6)学生认读生字

(7)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加上自己的感受.(8)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等各式各样卫星的特点与作用,告诉我们在今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里,各种卫星各显神通,为人类做出了人类巨大的贡献.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小组在小组内先互相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各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给课文分段。

五、小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去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卫星的构造、作用。

六、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情境导入

三、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思考:你从文中知道了哪几种卫星?卫星的什么知识?

2、学生交流汇报,你最感兴趣的是介绍卫星的什么知识?(样子、用途)

3、自由朗读你喜欢的部分,想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初步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讲述在自己喜欢这部分知识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评议充分。小组成员互相肯定意见,并补充自己的意见。

6、师生交流,通过读议学习并结合实际体会拟人等说明方法。

五、探究学习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关于其他卫星,你有什么问题吗?

2、激励评价,上网查寻资料。

六、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谈谈你今后在保护动植物方面要怎样做?

七、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和图片。

板书设计:

卫星比武

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重点难点:

1.品位、感悟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1.巴斯德的有关介绍资料

2.课件

3.生字、词语卡片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二.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巴斯德与狂犬病的资料。

[进入本学期学习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己查找资料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二)谈话引入、了解巴斯德与狂犬病、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闻名世界的人物,他就是——

2.板书课题:巴斯德

3.经过查找资料同学们一定知道巴斯德是怎样一个人了,谁愿意说一说你了解的情况?

4.课件出示链接资料:

5.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也简单地介绍了巴斯德。打开书,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6.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巴斯德的什么事?

7.板书:征服狂犬病

8.齐读课题:

9.理解:征服

10.交流对狂犬病的了解。

课件出示:指名读

狂犬病:

人和各种动物都可感染,其病原是狂犬病病毒。病犬主要表现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攻击人畜,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因此又称疯狗病。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及脊髓中。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向体外排出。病犬出现临床症状前的10~15天,至症状消失后的6~7个月内,唾液中都可含有病毒,因此,当动物被病畜咬伤后,就可感染发病。有些外表健康的犬、猫,其唾液中也可含有病毒,当它们舔人或其他动物,或与人生活在一起时,也可使人感染发病。除此之外,很多野生动物,如狼、狐、鹿、蝙蝠等感染本病后,不仅可发病死亡,而且还可扩大传播。如有些品种的蝙蝠,感染狂犬病病毒后,它们经常袭击人畜,使之感染发病。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污染的空气,也可引起人畜的呼吸道感染。野生动物可因扒食病尸而经消化道感染。由此可见,狂犬病的感染途径不像过去既认为的只是通过咬伤感染。

11.再读课题:

12.引导质疑:你对题目中的哪个词最感兴趣?

13.导入: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读读课文。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适当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2)板书字音不准确的字的音节:如:潜、孜、靡……、(3)课件出示会认字:齐读正音。

3.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质疑、解疑、指导书写。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生字、新词的学习,教师点拨、辅导重点、难点问题。]

(2)重点指导“博”、区分“博”与“搏”

课件出示:“博”的笔顺,通过重点笔画变色强调有上边的“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课件演示:“残”右上两笔横稍斜,不是撇。

课件出示:“博”与“搏”的组词练习,进行比较。

(3)书写生字。

(4)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研读课文,朗读课文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词卡片(或课件出示)

(二)整体感知,理解“征服”

1.自由读课文,继续思考课题中“征服”一词说明什么?

2.交流认识。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的?

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5.小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

(三)研读课文2、3自然段:

1.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狂犬病很可怕)

2.指导学生朗读出狂犬病的可怕。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旦”“数日之内便会死亡”、“极为罕见”、“无数人”、“谈‘犬’色变”。

(2)学生互相评读。

[引导学生正确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肯定别人优点,善意提出意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

3.引导学生体会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疫苗的艰难和是否适用于人体的疑虑,并读出感情。

(1)自由读,感悟巴斯德的情感变化。

(2)指名对比读,引导学生听读、评议:他们读得是否一样?你听出怎样的感情?

(3)你想怎样读?

[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思考的习惯。]

(4)再评议、朗读过程中理解“五年”、“孜孜不倦”、“终于”,感受征服狂犬病的艰难;同时体会巴斯德为疫苗能否使用于人体的焦虑、疑惑,理解其崇高的责任心。

4.小结:巴斯德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征服狂犬病的道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强烈的责任感却是他对如何驱除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而忧虑不安。接着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使他最终征服了狂犬病?我们接着看课文。

(四)研读课文4—12自然段

1.整体感知:自由读4—12自然段。

思考:这部分内容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情经过中你感受到巴斯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2.研读感受: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划出表示巴斯德情感的语句

(2)反复品读感悟:从这些情感变化你中体会到什么?

(3)怎样读好这些语句?

3.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1)代表汇报本组对某一语句的理解。

(2)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相关语句。

(3)其他组评议、补充。

[在学生汇报、补充和朗读评议过程中,教师随机出示课件,投影相关语句,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感受交流和朗读,体会巴斯德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崇高的责任心。充分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热情,在互动中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4.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五)总结:

可见出示名言和补充资料: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巴斯德的这句话给他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总结。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坚持精神,巴斯德的科学之旅硕果累累。

作为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的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于1843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双晶现象研究”和“结晶形态”,开创了对物质光学性质的研究。1856年至1860年,他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动为基础的发酵本质新理论,1857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

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1880年后又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由于巴斯德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他甚至还成功地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牧业。

(六)布置作业:继续查找、收集有关巴斯德的资料,有关动物病毒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把办法。

[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11、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继续练习末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

4.学习用“并且”造句。重点难点:

1.了解调查报告的写法。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相关资料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文的体裁是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小树死因的。)

4.引入:什么是调查报告呢?

二.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调查报告的结构,学习生字。

1.学生默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认会。

2.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分为几部分。

3.指名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4.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步量法、人为、订立、国槐、枯萎、集贸市场、适宜、垃圾、树坑、罚等

老师提示:“量”、“为”、“宜”的读音;“槐”、“垃圾”的偏旁;强调“贸”的字形::左上角三笔分别是:撇、竖提、点,有上边是“刀”不是“力”下边是“贝”,不是“见”。

5.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6.小组合作自学生字。

7.小组间互相检查识字效果,采取点将提问(板书)的方法巩固识字。

[利用学生的已有识字能力,促进合作学习,通过互动,转换角色,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互动中突破重点、难点。]

8.抄写生字。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各部分结构顺序的安排,朗读课文。

二.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下面我们复习一下:

(二)复习生字、词

1.抽读生字卡片。

2.重点巩固易错字:贸、罚、垃圾。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回顾调查报告的结构组成:

(1)浏览课文,看看调查报告由哪几部分组成?

(2)板书:原因——调查——分析——结论——建议

(3)引入学习:下面我们分别看看个部分都写了什么内容?

2.指名朗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作者写调查报告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回答后板书:

春天(发芽、长满绿叶)

奇怪

夏天(枯萎、木棍、剩下半截)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情感变化。

[通过师生评议增加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以读带讲。]

(3)导入:看到春天还嫩叶满枝的槐树,到了本该枝繁叶茂的盛夏竟悄然枯死,怎能不令人或不解呢?这正是作蛇蝎调查报告的原因。,接下来我们看作者开始做了哪些事?

3.学习“调查”部分。

(1)默读这部分中1自然段,并划出作者调查过程中有哪些做法?

(2)默读这部分中2自然段,并划出表示数字的词语。

(3)学生汇报所划内容并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引导学生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考,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老师根据学生体会归纳板书:

步量统计考察、拍照、画图、列举数据。——摆事实

4.学习“分析”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思考:作者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分析?为什么要考虑这些?

(2)分析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3)板书:

非正常死亡。

生长环境差

5.学习“结论”部分

(1)小组讨论:作者得出的结论对吗?为什么?

(2)小组合作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得具有说服力。

6.学习“建议”部分

(1)齐读这一部分。

(2)你还有什么更合理的建议?

(3)写一写,读一读,议一议。

[给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四)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思考:个部分间改变顺序行吗?为什么?

2.拓展学习:介绍关于调查报告的常识(什么是调查报告?写作方法等)

(五)学习用“并且”造句:

1.指名读课后练习的两个句子。

2.分析“并且”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3.仿照例句说句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选做:

2.收集一些调查报告,学习其结构。

3.收集关于环保的一些资料。

12、绿色记事本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认识“供、耗”等7个生字。

2、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学写环保日记。

3、教育学生保护环保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重点难点:

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知道孩子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幻灯片出示本课生字词。

4、指名认读生字,并做到口头组词。

5、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生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事什么事?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学习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学习提纲

(1)什么是“绿色记事本”?,它有什么作用?

(2)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里记录了些什么?

(3)你认为他做的最“与众不同”的事情是什么?

(4)小当娜煮鸡蛋的新方法你了解了吗?

(5)费格小朋友的什么做法让大人们都肃然起敬?

(6)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学,小组内先互相交流。

5、反馈学习情况。

绿色记事本是用再生纸制成的,原料是废纸和垃圾,因而不用耗费大量的木材。作用:给学生专门记录环保行为和想法。

语文百花园三

教材目标:

1、语海畅游-----读对联,辨字音和读句子,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造句等内容。

2、积少成多---读背中外科学家的名言。

3、阅读平台---科学小故事《用冰取火》

4、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5、指南针----介绍的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重点难点:

1、阅读平台---《用冰取火》

2、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3、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例子。

2、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注意点。

(1)读对联,辨字音和读句子,(2)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又”造句。

4、出示课本例子

5、学生做练习,教师反馈做练习情况。

6、(1)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2)学生做课本中的练习。

7、反馈练习情况。

二、积少成多

1、出示幻灯:

中外科学家的名言。学生读这组名言。

2、你还知道那些中外名言。

学生反复读诵及至能背。

3、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4、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名言的理解。

5、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阅读平台-----《用冰取火》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用冰取火》,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1)、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你喜欢科学小故事吗?为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四、作业背诵默写中外名言。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五、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默写中外名言。

六、指南针-----介绍的是在写调查报告时,怎样使用搜集到的资料。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七、语文大课堂-------让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再小组交流,然后写一篇调查报告。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语文大课堂”是一次学以致用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交际、分析、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调查报告。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做好活动准备:确定调查主题,选择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落实调查任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做好课堂交流;写出调查报告。

(1)想一想:怎样把收集材料呢?。

(2)怎样把你你手机的材料进行整理。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八、总结

九、学生写调查报告,教师随堂指导

十、作业

1、完成习作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借助图片、音像资料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3、学习本课9个生字,会写11个词语。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背诵第2小节。

2、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利用资料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导入(出示地图)

师:看这是什么?

生:中国地图

师:出示课题,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朗读。

3、检查朗读。

沙漠 深褐 沼泽 湖泊平原

三、深入学习,品词品句

1、再读课文,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2、学习第一小节

(1)轻声读第一节,说说第一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五颜六色都是形象的语言)

(2)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4)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

(生:骄傲、自豪)

(5)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3、学习第二小节

(1)轻声读,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划下来,想象着读一读。

(2)自主读书,边读边画

(3)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米,相当于我们442个教学楼那么高,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你为什么惊叹?

(生:高不可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想想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生:美、迷人、多

师: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师: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描述图中的景物。

师:出示课件:(生填写)

我们的祖国有()的珠穆朗玛峰,有()的南沙群岛,有()的三峡,还有()的泰山以及()。

师: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骄傲、自豪……)

4、学习第三小节

(1)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2)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3)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四、背诵总结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

二、指导背诵第二小节

1、出示图片:随着老师的图片学生背诵。

2、总结背诵的方法,想象画面背诵。

三、交流资料,仿写仿练

仿照第二小节写写你了解的景观。

课件:

黄河是()的摇篮,她养育了()。

14、陈嘉庚办学

教学目标:

1、从陈嘉庚的语言、行为中,体会陈嘉庚的爱国精神,从而产生爱国热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难点:

1、通过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陈嘉庚的爱国情感。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想法,体会情感。教学准备: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读题质疑

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要办学、怎么办的?陈嘉庚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课件:

陈嘉庚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

(1)读句子,画出重点词语。

(2)根据重点词语,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说是“爱国”?)

三、深入学习,感悟人物内心

1、默读课文,用笔划出陈嘉庚的语言、动作,把读的感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2、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所有积蓄,对妻子说:“……。”

回到家里,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对妻子说:“……。”

(1)对比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一起来看看陈嘉庚在南洋的生活,出示资料。

陈嘉庚能够把自己的血汗钱,拿来为家乡人民办学,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3、陈嘉庚在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时,他回到家中又会怎样对妻子说?

4、填空:

课件:

陈嘉庚在海外拼命打工,是为了()。

四、深化体验,运用语言

1、如果你是集美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你会对陈嘉庚说些什么?

2、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又会说些什么?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语言。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陈嘉庚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华侨领袖和著名实业家。今天这节课老师来考考大家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二、检查学生词语掌握情况

1、理解字词

华侨

重洋

诚信

积蓄

耽误

欺侮

简朴

2、基础练习

(1)形近字组词

桥()

赚()

悔()

骄()

谦()

诲()

侨()

歉()

海()

(2)总结规律

三、指导写读后感

1、你认为陈嘉庚是个怎样的人?概括的说说。

2、文中陈嘉庚的哪些语言、行为最令你感动?小组交流。

3、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又应该用怎样的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呢?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4、试着动笔尝试写一篇读后感。

5、全班交流评改。

四、布置作业

以读《陈嘉庚办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15、舞动的北京

教学目标:

1、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

2、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3、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人头攒动、会徽、揭晓、通讯、蕴含、韵味、协调、媒体、乃至、主旨”等词。重点难点:

1、熟读课文,了解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2、通过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感悟“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所蕴含的灿烂的中华文明,产生爱国情感。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看到北京你能联想到什么?

2、看到“舞动的北京”你又会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

(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什么说会徽充满动感和活力?)

三、深入学习,指导朗读

让我们一起走进2003年8月3日傍晚的北京天坛公园,一起去感受北京的动感与活力。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边读边想想一走入天坛公园,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

(紧张、隆重)

(2)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出示会徽(投影)

看到这个奥运会的会徽,谁能说出它的含义,默读课文2—3自然段。

(2)边读边画,画出相关的语言。如果你是北京的奥运使者,你能否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这枚会徽的含义吗?(学生练说,内化语言)

(3)想想刚才我们在介绍徽会时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总—分—总)

(4)为什么说“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体现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5)出示“国徽”

你能像刚才介绍奥运会会徽那样,介绍国徽吗?(学生练说,读写结合)

3、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读懂了什么?

(2)默读思考:为什么说这个会徽充满了动感和活力?

(3)对比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4)看到我们自己民族的设计,得到别人的赞许,你的心中有什么想法?(自豪、骄傲)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2、巩固生字、新词。

五、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奥运会的资料。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回顾全文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们对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有哪些了解?

二、巩固词语

1、出示本课生字,读准字音。

2、形近字组词。

三、语文综合实践

1、教师出示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图片,看谁知道他们是谁?

2、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外貌有什么不同?

3、同学讨论,交流,描绘福娃的外形。

4、通过你们手中的资料,谁来说说这五个福娃代表的含义。

5、学生介绍手中的资料,要求抓住重点。

6、除了这五个福娃之外,你对奥运会还有哪些了解?

7、学生讨论交流。

四、作业:

自主动手出一张有关“奥运”的宣传小报。要求内容突出主题、语言生

动、图文并茂。

年 月 日

16、大使馆妈妈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

2、通过角色转换,感受陈小龙在孤助无源的情况下内心的急切和中国大使馆帮助他之后的感激祖国的情感。

3、会认5个生字。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陈小龙为什么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

2、默读课文,从陈小龙的故事中体会祖国对我们的爱,产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大使馆吗?(简单介绍大使馆)

2、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课题)

(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文章写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理解:爱戴安顿安慰举目无亲

2、指名分段朗读,纠正字音

三、初读课文,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内容我们了解了,下面你们自己试着解答刚才的问题,想一想陈小龙为什么管大使馆叫妈妈?

3、学生读文,做批注。

四、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在机场,陈小龙遇到了什么困难?当时他是什么心情?

2、身在异乡的陈小龙举目无亲,和当地的外国人语言也不通,就在此时他得到了大使馆的帮助,读读课文,想一想大使馆是怎样帮助陈小龙的?当时陈小龙又是怎样的心情

3、在大使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陈小龙顺利地登上了寻亲的飞机,当他见到了远在荷兰的舅舅并讲述这段经历时,他们的眼眶都湿润了,所以陈小龙写了这封信,感谢使馆的工作人员,但为什么陈小龙称中国大使馆为“大使馆妈妈”呢?

4、结合课文内容小组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2、作为中国人,每个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只有祖国强盛了,我们才会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幸福生活。

语文百花园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百花园的训练,教育学生不断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锤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激发学生从小养成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2、通过能说会道口语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1、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

2、笔下生辉----写“家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形近字。

2、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

4、出示词语,学生自由朗读。

5、你发现了这些词的规律了吗?

6、你能找出这些词语吗?(学生自由交流,小组反馈。)

7、出示幻灯:流离、工整、长短、黑白、真假、是非

8、出示课本重的病句。

(1)指导朗读句子。

(2)学生修改病句,教师巡视,实时反馈:

第一句:把“宽阔”改为“辽阔”。

第二句:在:和“的后面添上”收听“

第三句:把“云南孔雀“删掉。

9、教师准备一些课外的病句,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积少成多

1、出示古诗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5、展示我的采集本

6、全班互相评价,看谁手机的资料多,教师适时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收集材料的积极性,以及对体育的爱好。

三、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我是中国人》,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当外国人嘲笑和侮辱中国时,吉鸿昌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5、说说你敬佩他的原因是什么?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我们从小要树立坚定的信念,无论身在何处,都要牢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是中国人,我们是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我们要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作业

背诵《凉州词》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默写《凉州词》

2、展示收集的奥运会徽

二、能说会道-----家乡的变化

三、教师读题目要求。

四、本次的联系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五、展示学生自己收集的图片、照片、资料等,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六、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七、笔下生辉------写“家乡”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1)观察家乡的变化,抓住麽一方面,写一片赞美家乡的文章。

(2)如果你认为家乡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设想一下未来的家乡是什么样子的,写一篇想象作文。

(3)写的时候要之一观察身边的变化,如小河、街道、绿地、楼群,人们的吃、住、行、,及商店、超市等,还要了解一下它们的过去。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八、总结

进行了刚才的讨论交流,大家对自己的家乡又有了深入的了解,大家一定会更加爱护自己的家乡,老师希望大家能够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

九、作业

1、制定家乡的发展蓝图

2、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3、写一写你为家乡生态环境做的一件事。

17、莲叶青青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学会概括我心生感动部分的主要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2、解决上面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练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学习情况。

3、各个小组修改各段意。

4、重点引导朗读描写“祖国”喜爱莲叶的语句。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定小组朗读第一段。

2、自主学习第一段,并针对第一段提出质疑。

3、我喜欢莲叶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喜欢,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心里急急忙忙地寻找着合适的句子。)

4、那么,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诗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吗?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1、学习课文第2段。

讨论:A 祖母喜爱荷花吗?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

B 找出课文中体现祖母让我吃惊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我的感受。

C 看着祖母这样地照顾荷花,有什么感受?并体会了什么?

D 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分析这句子的修辞手法。

2、学习课文第3段。

A 出示提纲。B 让学生自学。C 反馈学习情况。

3、学习课文第4段。

A 全班一起朗读第4段。B 你读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话了吗?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18、萧山杨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

4.会认“杭、咖、啡、籍、遨、兼”等6个生字,会写“杭、咖、啡、阅、籍、兼、蝉、初、库、沧”等10个生字。掌握“杭州、咖啡、书籍、兼管、蝉鸣、初中、宝库、沧桑”等词语。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师生互爱之情。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书籍《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检查识字情况。

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放开手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整体感受课文。]

二、质疑解难

1.简单介绍本文主人公——袁鹰。

他成长为作家,和他酷爱文学,从小大量阅读课外书有密切关系。

介绍“萧山杨梅”

2.借助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新词。

(1)组词: 籍()()

初()()

阅()()

兼()()

(2)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领略: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惬意:满意,称心,舒服。

沧桑:沧海桑田的略语,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作者回忆他小学时代的一位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关心、爱护学生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深切的怀念、感激之情。

三、浏览课文,观看插图,说说课文写了哪两件事?

1、注重鼓励我们课外阅读。

2、整理图书吃杨梅。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观察生字字形,记忆字形:

“遨”:敖+走之旁

“兼”:笔画记忆

“初”:衣补旁

3.指导写字:

“籍”:上下结构,左下“耒”,右下“昔”

“兼”:笔顺是先写两竖再写撇捺。

“初”注意部首

“沧”最后两笔是横折勾,竖弯勾

[教师在学生自学、互动的基础上给予辅导]

五、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出示杨梅图。

杨梅大家都吃过。“在众多的杭州水果中,我常常想到萧山杨梅。”

[板书:萧山杨梅]齐读课题

“常常”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经常、时常

[意在理解文中词语,丰富学生词语的积累,]

这是为什么呢?打开书自读第一自然段。

——带来一丝温暖,想起一位老师。

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作者四年级时的语文金老师。

二、整体感知:浏览全文,回忆课文主要写了金老师的哪些事?

——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板书:鼓励课外阅读;整理图书吃杨梅]

[意在使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学文探究:

1.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读读金老师的外貌。

——瘦瘦的脸和深咖啡色的中山服。几十年了,至今记得,印象很深。

感觉金老师会比较严肃。

2.默读第三、四自然段。

我从金老师口中第一次听到“课外阅读”这四个字,养成了课外阅读的习惯,直到如今。金老师是怎样鼓励指导我们课外阅读的?

——把课外阅读当语文作业布置;因人施教,个别辅导。

⑴金老师把我引到一个新奇的天地,让我结识了外国老师和小学生,又跟着冰心女士遨游天涯海角,去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理解词语:一个新奇的天地;遨游天涯海角;领略人间的喜怒哀乐。

——金老师引导我们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指导朗读。看第一幅插图,想象我们读书时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评读。

从鼓励课外阅读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关心学生。[板书:关心]

3.自读第五、六自然段。在作者回忆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写得最好,反复读一读,想想体会到什么?

⑴校园十分安静,只有窗外的蝉鸣陪伴着我们默默地忙着。

理解词语:“十分”“只有”结合上下文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你能用上这两个词说一句话吗?

指导朗读。试着读一读体会在只有蝉鸣十分安静的校园中边整理图书边读书的感受。

⑵金老师望着那一大包深红色的杨梅,笑着说:“吃吧,尽量吃吧,我们萧山杨梅最好吃!”

理解词语:“尽量”“最”这两个词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金老师善于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说明他尊重、爱护学生。

指导朗读。读出金老师尊重、爱护学生的情感。

同桌互读;指名读。

⑶萧山杨梅,我们在杭州时年年都吃,惟有这一次吃得最开心,最惬意。颗颗杨梅,又甜又有点酸,一直甜到心里,把嘴唇和舌头都染红了。

理解词语:“又……又”“一直”“都”这些词语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表面是说杨梅的好吃,更深的含义是金老师请我们吃杨梅这件事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指导朗读。看第二幅插图,想象我们吃杨梅时的那种惬意的心情读读

这句话。

自读;指名读;齐读。

[意在通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品读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老师的赞美之情。]

从整理图书吃杨梅这件事中,你感受到金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爱护学生。[板书:爱护]

4.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质疑:读完这一段话,你有什么问题?

[意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为什么四十多年了,再也没见过金老师,“我”却发出这样的呼唤,几十年世事沧桑,我们的金老师,您在哪里?从中你体会到“我”对金老师有着怎样的情感?

——他一定又鼓励和指导一班又一班的学生由课外阅读进入书籍的宝库,去探索世界,探索人生。

——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

让我们也饱含着对金老师深深的感激,无限的思念的情感再读这一段。

四、课外延伸:

在众多的课外书中,金老师最早让“我”阅读的两本书是什么?

——《爱的教育》《寄小读者》

请同学们找来读一读,我想你一定从中有所收获。然后我们可以一起交流读书体会。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板书

萧山杨梅

鼓励课外阅读

关心

感激

整理图书吃杨梅

爱护

思念

19、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 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重点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讲生活中的一则实例,让学生谈感受。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位母亲买菜回家,突然看见自己三岁的儿子正从自家五楼的阳台上摔下来。这位母亲一下子从很远的地方跑过去,居然接住了小孩。后来,消防队员做了一个实验,让这位母亲从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跑过去,这位母亲却接不住一个沙包。这是为什么呢?

2.揭示课题。

了不起的母亲瞬间爆发了超常的爱的力量,避免了惨祸的发生,拯救了孩子。当地震灾害突然降临时,父爱又会爆发出怎样的力量呢?1994年,当巨大的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1)冲向废墟(第3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望。

(2)寻找儿子(第5──10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悲伤和坚定。

(3)发现儿子(第12──19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

(4)父子相见(第22──24段),抓住“颤抖”“了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豪。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14名同学的事情)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请自由朗读课文后,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3.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那么,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痛苦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生接)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4.师小结: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生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

二、总结全文,发散思维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学习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学生在班上交流。

3.师小结: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

三、小练笔

请学生想象一下:在漆黑的瓦砾下,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爸爸妈妈,有的只是14个七岁的小伙伴,阿曼达和小伙伴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年 月 日

20、母亲的呼唤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3.认识“憔、悴、愚”等三个生字。重点难点:

1、体会母爱的深切和伟大。

2、加深对母爱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生和自己母亲的照片,按孩子年龄由小到大排列。

[有旧照片引起回忆,激起学生对母亲的爱]

[板书:母亲]

母亲日夜操劳,抚养、教育我们长大。随着岁月的流逝,她一天一天地变老了。看了这些照片,我们才想起母亲曾经那么的年轻、美丽。然而,从小至今,没有改变的还是母亲的一声声呼唤,永远令我无法忘怀。

[板书:的呼唤]

齐读课题

二、读文识字:

1.自由读全文,标记生字,读准字音。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自学生字。

2.找学习伙伴互相读一遍课文,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4.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

5.巩固记忆生字词。讨论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形近字组词:

愚()

呼()

幸()

视()

遇()

乎()

辛()

现()

6.提出不理解的词句,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重点理解: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不堪:达到不能忍受的程度,表示程度深。

声嘶力竭:嗓子喊哑,力气用尽

愚笨:头脑迟钝,不灵活。

7.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三、初步了解课文,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1.“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带我到公园玩,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唤成为“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记忆。

2.小时候的一天,母亲带“我”到海边玩,母亲担心的找“我”,那次呼唤令“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3.“我”小时候听到母亲的呼唤感到“心烦”,但听不到母亲的呼唤又会感到害怕。

[意在理清文章脉络]

四、作业:回家留心听听自己的妈妈是如何呼唤自己的。教学板书:

快乐 母亲的呼唤

难忘

亲切

甜蜜

渴望

语文百花园五

教学目标:

1、语海畅游-----同义词、逻辑训练、加标点。

2、积少成多---《送孟浩然之广陵》

3、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4、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5、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重点难点:

1、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2、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3、笔下生辉----自己家中感人的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语海畅游”。

1、出示文字幻灯:板书有课本中的例子。

2、认真读读以下字,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讨论,交流字的注意点。

4、出示幻灯

“一起”和“一同”……

学生读这组字,并开火车进行口头说句。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做练习,教师检查反馈。

5、出示课本例子

6、学生做练习,教师反馈做练习情况。

(1)把“学生”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年龄的。

(2)把“少年”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职业的。

(3)把“电视”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剧种的。

(4)把“电影“删掉,因为其他三个都是表示家用电器的。

7、(1)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2)学生做课本中加点的练习。

8、反馈练习情况。

(1)电灯、电话、留声机是爱迪生发明的。人们称他为“发明大王“。

(2)他小时候记性很好,不到三岁,就能背诵杜甫的《绝句》。人们称赞说:“这小孩多可爱呀!”

9、出示课外练习,学生做练习。

二、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

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

3、各个小组内交流对古诗的理解。

4、各个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阅读平台-----《我是中国人》

1、指名分段朗读短文《心灵创可贴》,要求读得流利、连贯。

你读懂了什么?

2、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自渎短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4、你喜欢苏茜吗?为什么?

5、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理由。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的吗?

(我们应该学习苏茜那可富有爱心的童心。她是一个善良的小姑娘,是一个关心他人的小姑娘。)

四、作业背诵《送孟浩然之广陵》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背诵、默写《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能说会道-----讲述我家的故事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三、笔下生辉------写“家乡”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1)想一想:怎样把文中感人的部分写具体呢?。

(2)怎样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四、总结

学生写作文,教师随堂指导

五、作业

1、完成习作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21、爬 山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出示本课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

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

到了智慧。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一段。

2、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先互相交流,互相纠正。)

反馈学习情况:

主要介绍了时间、人物。

3、你从课文的第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十分疼爱我的好父亲。)

4、你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爬山呢?(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围绕课文内容都可以)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作者的父亲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也是一个疼爱我的好父亲。

六、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词。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第2—7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段。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

5、在爬山过程中,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找出父亲的话。

6、听懂父亲的话吗?找出说明的词语来。(似懂非懂)

7、一起朗读父亲说的话后思考: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8、当登上山顶时,父亲又对我说了什么?我理解父亲说的话了吗?从哪句可以看出?

9、为什么我的脸就像煮熟的鸭子一样红?

10、全班一起朗读我和父亲的对话。

三、学习第(8、9)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下山的时候,父亲对我说了什么?我听懂了父亲的话吗?

2、反馈思考情况。

3、父亲告诉我应该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呢?(学生自由发言)

4、读了父亲说的这句话,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

四、学习课文第10段

1、齐读本段内容,自主学习本段。

2、学生质疑。

(1)你认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话要说?

3、反馈学习情况。

4、父亲是怎样带着我走那个黑暗而又宁静的山林的?

5、你是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五、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去做,并且告诉我们大自然的美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要用心灵去体验,用脑去思考。)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板书设计:

21、爬山

上山-----尽力

爬山

下山-----留心

自然----用眼、用心、用脑

22、语 言 的 魅 力

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培养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

5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重点难点:

1.体会诗人添上那几个字产生的巨大作用,从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初读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能提出: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让?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语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等)

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带着刚才提出的“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一问题,仔细读读课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在书中画出相关的语句说说感受。

2.小组交流: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

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2.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3.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4.现在你知道语言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了吗?

五、课后延伸、学以致用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作业:

1.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2.收集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用来交流的语言。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学们,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一课,我们能流利读课文,下面老师想请一名读得最好的同学到前现来给大家读一下,哪位同学有这个决心啊?

二、回顾课文内容,说说语言的魅力是什么。

1、复习课文内容:

2、作业交流:

3、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4、收集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用来交流的语言。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结合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括段意。

7、比较这篇课文与《大地的话》有什么不同?

四、学写生字:

学生自学生字。

交流重点字:褴褛

五、作业设置:

摘抄表现描写具体的的句子。

摘抄优美的词语:选择一个造句。板书设计:褴 褛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竽、郭、腮、彻、械”等5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

2、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重点难点:

1、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习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说说怎样学习寓言故事。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再画出新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齐宣王 编排 蒙混过关(2)理解词语:

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待遇:本课指报酬。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寓意。

1、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只好偷偷逃走。)

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

(1)小组内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问题)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3、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解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引导学生理解“鼓着腮帮”“ 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然后指导朗读并表演,体会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

3)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发觉。(结合上文的讲排场来理解。)

4)后来,齐宣王死了……一个一个地吹给他听。(解决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4、分析人物,揭示寓意

(1)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想一想,生活中有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或类似“滥竽充数”的事吗?说一说。

(4)引导学生理解“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其他的意义。

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就是同学们通过自己对这则寓言的学习所揭示出来的道理,也希望同学们要有真才实学,因为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不要做第二个“南郭先生”。

2、假如,同学们现在碰到了南郭先生,你会怎样对他说呢?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南郭先生偷偷地逃走了,可是,却有些让人担心,他再也不能滥竽充数了,用现在的说法是“下岗”,下岗后的南郭先生会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帮他出出主意吧!题目:南郭先生下岗以后(也可以自拟题目)

2、请将这则寓言复述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滥 竽 充 数

宣王 —— 三百人 —— 混 湣王 —— 一一听之 —— 逃

虚伪必定原形毕露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板书;邯郸学步)

2、谁知道成语“邯郸学步”的意思?

(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完后用自己简单的话来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幽雅 彻底 机械 姿势 顽固

(提醒学生注意:“械”字不要读成“ji蔓彻”字不要读成“qiè”)

(2)主要内容:燕国有一个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学走路,最后新的走法没学会,自己原来的走法全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提出来。

2、学生质疑,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筛选以下几个问题:(1)这个燕国人为什么要到邯郸去学步?(2)这个燕国人是怎样学步的?

(3)这个燕国人到邯郸去学步的结果怎样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3、讨论问题,理解课文(教学方法步骤同第一则寓意言)

(在讨论中逐步理解课文,体会燕国人学习走路的样子,揭露这个燕国人虚伪的心理和他自食其果的下场)

(1)分组学习,研究讨论课文相关内容。(2)全班交流,透彻理解课文。(3)板书小结,深化课文。

(板书:盲目跟随别人 终将自食其果)

四、拓展延伸

1、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演完后,模仿记者采访:“燕国人”。

2、请你展开想象,学走路的燕国人爬回去后,人们会怎样议论他呢?就请你续写这个小故事吧!

五、布置作业

1、结合《邯郸学步》的故事情节,编写课本剧。

2、收集更多的寓言故事。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邯郸学步 一进城 学 过了几天 不进步 一段时间 不会走 盲目跟随别人 终将自食其果

年 月 日、米 芾 学 书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2.让学生了解学好书法的窍门。

3.会认“琢、枉”等2个生字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米芾是怎样学好书法的。学习米芾勤奋好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米芾的作品,请同学们欣赏。

老师说道:“这就是北宋书法家米芾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的课文就是米芾小时候学习书法的故事。”板书:米芾学书

二、引导学生从题目质疑激发阅读兴趣

看到题目后,你都想了解哪些内容呀?(米芾是怎样学书法的;他有什么好的方法;他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来读读书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

自学提示:

(1)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把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一会在小组中解决。指名读课文。

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那你们觉得米芾小的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呀?(刻苦、认真)

四、默读课文,深入理解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米芾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米芾刻苦练字的语句,并读一读。可以在旁边写简要批注。学生自己按要求默读思考。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大声朗读画出的语句。

五、谈收获,总结全文。学习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米芾小的时候是个刻苦练字的孩子,所以他长大了才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那你们还有哪些收获吗?指名再读秀才说的练字的窍门的一段话。谈谈对秀才说的话的看法和理解。

六、拓展延伸

作业:

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完课问候的体会,可以写一写读后感。运用秀才说的窍门练习写一写今天学的这两个生字。

语 文 百 花 园 六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1、语海畅游

语海畅游包括“汉字真有趣”读一读,“体会带点词的意思”两项关于字、词方面的学习内容。

“汉字真有趣”介绍的是“即”“既”这两个字怎样造出来的,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此题中有两幅图,左边的图说明“即”的造字过程,画的是一个人对着装满美食的容器,表示“就餐”,所以“即”有“接近”“靠近”“立刻”的意思。右边的图说明“既”的造字过程,画的是一个人头背着装满美食的容器,表示“吃饱了”,所以是“既”有“完”“已经”的意思。

“读一读”体会带点词的意”编排了三组带点词语的句子,每组分别有两个不同的句子。此项练习意在让学生懂得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里它们的意思不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教学时,先让学生读一读每组的句子,弄清每个句子的意思;再让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然后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如果学生说错了,教师要适时进行点拨、引导。

2、积少成多

本次“读读背背”安排的内容是一组友谊格言,格言出自不同的民族,有藏族的、鄂伦春族的、蒙古族的、维吾尔族的。

这四句格言说明了交朋友的重要,并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友谊。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一读,弄清每句格言的大致意思,说说读后明白了什么;然后要求学生熟读每句格言,达到熟读成诵;

3、阅读平台

“阅读平台”安排的是《我向奶奶学习语言》这篇短文。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熟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说短文主要讲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回答后

面的思考题。教师要注意,不要对短文过多的分析和讲解,要以学生自学为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真培养锻炼。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1、能说会道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受到了委屈或者别人受到了委屈应该怎么办”。此话题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话题内容广范,易于表达。为了开发思路,篇者假设了两种情况:别人错怪了你拿了他的钢笔,你受到了委屈,心理很难过;你错怪了别人丢了果皮纸,让别人受到了委屈,你心理很内疚。

教学时,一要创设情景引入话题。二要启发学生回忆生活,回忆自己受到委屈或委屈别人的事。三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回顾往事。四要弄清泡泡框里的提示。五在学生交际的时候,可在小组内先交流,再在全班交流。学生交流完毕老师做小结。

2、笔下说生辉

这次写作内容是在上面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件自己受到委屈或者使别人受到委屈的事,并写一写自己当时的感受;然后写一写自己是怎样向别人解释的,或者写一写自己是怎样向别人道歉的。教学时,(1)让学生弄清本次习作的要求。(2)引导学生写印象最深的事。(3)这次是一篇写事的作文,写作时,引导学生要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了写。(4)作文题目这种拟定。、鸟 的 天 堂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重点难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年 月 日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说说读了课文后你读懂了什么?

2.检查反馈。

第三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种子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

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教学后记: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4.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

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4、5题。

(2)选做题:作业本上第6题。教学后记:

3、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教学后记:

4、爷爷的芦笛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

不结实”的意思,懂得经受锻炼和考验,才能变得坚强勇敢。

2、能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认6个生字。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七课《爷爷的芦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芦笛婉转悠扬温润脸颊潮汛

喷洒摇撼打碎裹挟恐惧驱赶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说

三、自学生字

1.自己把课文中难度大的生字再记一记

2.交流难字:裹:把“衣”字拆成上下两部分,中间是个“果”

碎:“卒”的左边加上“石字旁”

颊——挟:“夹”字加偏旁

3.其他字按照预习情况进行交流

四、交流预习的词语

五、深入学习课文

1、在强强的想象中,爷爷的小闸屋是什么样子的呢?回读第一自然段

2、默读思考:来到小闸屋后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着给课文分段。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1)兴奋

强强为什么兴奋?

指导朗读2——6自然段

(2)害怕 你从哪儿看出强强十分害怕?

指名说:

①“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②“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③“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指导朗读

当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时他的感情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静。”

在独自一人经历了狂风大浪后,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心情会怎样呢?

兴奋:因为爷爷在不远处陪伴着他,而且爷爷就要回来了。

塌实:那么大的风浪都过去了,现在风浪小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自豪:独自一人度过了风浪最大的时刻,度过了令人紧张、恐惧的时刻,自己不是也很了不起吗?

勇敢:经历了这样大的风浪,再遇到这样大的风浪还会害怕吗?

指导朗读

这是强强想起了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

就长不结实。”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讨论)

齐读最后一句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爷爷的芦笛》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自由发言)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录像短片《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看瞅扫视盯着

讲说商量告诉劝告

落落大方窃窃私语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

我们下面要去语文大观园玩一玩,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成小组逛。大观园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活动,积极参加,还能得到积分呢!让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最高!

1、(出示)一扇门

谁能有快又准得背会门上这首古诗,大门就会开开。

2、(出示)一只小猴子

一只小猴子挡住了去路,它带来了一篇小诗歌,如果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它就让你过去。

3、妙语堂(练习句、段、篇)介绍: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你能说说你的寒假见闻吗? 练习说。指名说。

四、小结

五、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教学后记: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

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后记:

6、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荡漾、漓江、无暇翡翠、峰峦、骆驼、奇峰

罗列、屏障、波澜壮阔”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意境

三、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正音正字并解释新词

四、自读课文

五、讨论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桂林山水?

2、课文可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3、学生交流段落大意。

六、自读课文

1、全班轮读

2、同桌互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林山水》,请看这幅桂林山水图,(课件:书中图)仔细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自由发言)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总体领略美

(1)点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释意思。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荡舟漓江,一

饱眼福!(课件:电影配朗读全文)(学生看电影听读,感知美)

(2)欣赏了桂林山水美景,这山水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学生打开书,快

速阅读,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发言,老师板书。课件:重点词加红点。)

2、学习第二段

(1)轻读课文,作者是如何生动写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2)欣赏大海、西湖。(课件:大海配海浪声,西湖)大海美在波澜壮阔,西湖美在水平如镜,漓江的水美在哪儿?(课件:静、清、绿图片配乐)

(3)启发思考:欣赏完图片,结合课文说说水美在哪儿?

(4)品读文字,体会语言美。

(5)看图听范读。(课件:范读课文配有一幅幅图片。)

(6)生自由练读。

(7)生个人读。(8)师生配合读。

(9)配乐学生读。(课件:音乐配图)

3.总结学法

(1)初读课文,浏览图片,感受美。

(2)理解课文,思考美。

(3)练读课文,体会美。

(4)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表现美。

三、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

1、出示自学提纲:

(1)作者用什么和桂林的山作比较。

(2)课文中又是如何生动描写桂山奇、秀、险,像作者一样展开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件:出示此段文字和自学提纲)

2、看图欣赏配乐朗读。(课件:配乐范读配图片)

3、山真美,自由朗读,讨论作者如何描写山的。(课件:图片)

4、像作者一样展开想象山还奇成什么样?险到什么程度?再配乐朗读。

四、学习第四段

1、绿水青山,融为一体,再加上云雾迷蒙,是一幅怎样的画卷?(讨论)

2、配乐欣赏,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课件:图文对照)

3、有感情地朗读。

五、小结

林山水景色真是美不胜收,连绵80公里都是如此美丽,构成连绵不断的画卷。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从天下第一美景的桂林观赏归来,一定很快乐吧!老师们也想去游玩一下,谁愿意当我们的导游。(学生用自己编的一段解说词,看着图,导游。)(课件:好几幅图连续出现,配乐。)

(课件:突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教学后记:

7、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3、认识9个生字。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了解产生奇异景象的原因,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出示课题,这就是——齐读。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

2、检查字词

3、全班论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出示图片、音乐)

读读课文2、3、4自然段说说五彩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五彩池神奇在哪里呢?自读2、3、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讨论板书水池池水原因

四、深入理解,读中赏析

1、哪一自然段写了水池的样子?

2、轻声读第2自然段,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水池的神奇,用“——”画出,多读几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根据学生各自体验,随机进行教学。以下两句估计学生理解上有难度,加以重点指导。

电脑出示“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①电脑屏幕出示“无数……宝石”

把什么形容成“宝石”?又把什么说成“巨幅地毯”?读一读这一句,你感受到什么?

师述:藏龙山上共有水池693个,这么多水池像宝石一样遍布山野,熠熠生

辉,该怎么读?指名读。

电脑出示“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

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月牙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②出示“池边……莲花的……”

你感受到什么?

师生连读两遍,在第二遍句子结束时以“还有像……”结语。还有像什么?

有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

4、播放录像,激发情感

多媒体配乐播放五彩池自然风光片,把我们看到的美景,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默读第三自然段,对照屏幕,哪地方不一样?

联系上文想想,没有“更”字行不行?

6、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1)默读第4自然段,找找看有哪几个原因,标上序号,再四人小组讨论。

(2)讨论板书石笋石粉阳光倒影

五、小结课文

今天,我们感受了五彩池的神奇,请同学们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你的家人朋友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1、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

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

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可以往下走。

二、出示词语

姐妹花园

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

1、找姐妹

想一想,下面哪些字可以和以上的字音搭配组成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下来。

hújiàgāngmù

()蝶()水

()驶衣()

山()()才炼()

()色()布()碑

2、(出示一株大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在姐妹花园里,有一株特殊的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词和这些词差不多。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变万化千姿百态

千差万别千丝万缕千真万确千奇百怪

三、丰收园

来到这个园子你们肯定能猜到,这里会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

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你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

出示古诗、诗歌

同学们背诵得很快,百花园不仅为你们开了花,看还有很多硕果等着你们拿.看看这些诗歌中有哪些你喜欢的词语,把它写在卡片上的小花篮里。

四、妙语堂(练习句、段、篇)介绍:在百花园里我们有很多收获,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校园里有你喜欢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练习说

小组推荐说

五、小结: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六、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教学后记:

9、卫 星 比 武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观察自己喜欢的卫星,说说你对它的认识与了解。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几种卫星? 3、谁来说一说课文如何介绍卫星的?

二、学习新课。

1、指名读第4自然段。2、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3、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出表示卫星特点和功能的句子。4、出示表格。5、归纳学法:

读课文——找词语——填表格——谈体会 6、按照这种方法自学5-9自然段。

7、展示交流。[鼓励其他同学如果有不同答案,可以给同学提意见,看看如何进行改善。] 8、学生交流、展示后,师出示自己的表格。9、师生共同看表格,进行巩固。

三、感悟、品读。

1、把自己在课文中体会比较深的词语、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老师也有几句体会比较深的句子,下面请大家来和我共同体会。师出示:

(1)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①宛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能换成什么词?(好像、仿佛)②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2)它十分得意地说:“我能看到士兵在营房里走动,人们在树荫下歇息;还能从汽车的轮迹、战马的蹄印上、推算出部队转移的情况和指挥部所在的位置。”

①它指谁呢?②它说话的语气怎样呢?[十分得意]③为什么十分得意?④它有几种功能?⑤这一句话中运用了一个什么关联词?[还]表示更进一步⑥谁能用它来造句?

(3)它像一只悬挂在天上的宫灯,有节奏地摆来摆去,还不断地发出银铃般的叫声。

①这一句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 为了说明这种导航卫星的导航功能,作者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说明。

(4)它身上贴满了太阳能电池,头上有一个喇叭形的天线装置,在三万六千米的高空,跟地球同步运行。

①找出这一句话中的数词。说明性的文章经常用到举例子、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

四、活动巩固。1、创设活动情境。

如果你是一颗卫星,你会如何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你的特点和功能,让卫星成为家喻户晓的东西,好好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和你所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里说说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这颗“卫星”,看谁能成为最耀眼的“卫星”。

2、生小组交流,学生可以结合事先收集到的材料。

[师提示要求:要注意讲清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并且要注意推销过程中的礼貌用语。] 3、让学生展示交流、介绍卫星。

[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如用自身实例,很有说服力,善于说服力,把特点和作用说得很清楚,用了很多广告词。]

五、齐读课文第9、10自然段。

它们的外形千姿百态,有的是球体,有的是长方体,有的是圆柱体,有的是多面棱柱体„„真是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①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各是什么意思?②这一句话采用什么手法来描写。(排比)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吗? 1、师展示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美丽的卫星。2、师结合实例进行解说。

六、课外实践活动。多拉A梦想让大家写写生活中还需要些什么人造卫星来为人类服务? 师赠言:做个热爱科学的人吧,那会产生许多奇迹的。教学后记: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品位、感悟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体会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崇高的品质。

2.“搏”的右上最后一笔是横折,不是横着钩;区别“搏”与“博”

3.了解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巴斯德的有关介绍资料

2.课件

3.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二.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巴斯德与狂犬病的资料。

[进入本学期学习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己查找资料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二)谈话引入、了解巴斯德与狂犬病、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闻名世界的人物,他就是——

2.板书课题:巴斯德

3.经过查找资料同学们一定知道巴斯德是怎样一个人了,谁愿意说一说你了解的情况?

4.课件出示链接资料:

5.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也简单地介绍了巴斯德。打开书,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6.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巴斯德的什么事?

7.板书:征服狂犬病

8.齐读课题:

9.理解:征服

10.交流对狂犬病的了解。

课件出示:指名读

狂犬病:

人和各种动物都可感染,其病原是狂犬病病毒。病犬主要表现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攻击人畜,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因此又称疯狗病。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及脊髓中。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向体外排出。病犬出现临床症状前的10~15天,至症状消失后的6~7个月内,唾液中都可含有病毒,因此,当动物被病畜咬伤后,就可感染发病。有些外表健康的犬、猫,其唾液中也可含有病毒,当它们舔人或其他动物,或与人生活在一起时,也可使人感染发病。除此之外,很多野生动物,如狼、狐、鹿、蝙蝠等感染本病后,不仅可发病死亡,而且还可扩大传播。如有些品种的蝙蝠,感染狂犬病病毒后,它们经常袭击人畜,使之感染发病。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污染的空气,也可引起人畜的呼吸道感染。野生动物可因扒食病尸而经消化道感染。由此可见,狂犬病的感染途径不像过去既认为的只是通过咬伤感染。

11.再读课题:

12.引导质疑:你对题目中的哪个词最感兴趣?

13.导入: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读读课文。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适当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2)板书字音不准确的字的音节:如:潜、孜、靡„„、(3)课件出示会认字:齐读正音。

3.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质疑、解疑、指导书写。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生字、新词的学习,教师点拨、辅导重点、难点问题。]

(2)重点指导“博”、区分“博”与“搏”

课件出示:“博”的笔顺,通过重点笔画变色强调有上边的“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课件演示:“残”右上两笔横稍斜,不是撇。

课件出示:“博”与“搏”的组词练习,进行比较。

(3)书写生字。

(4)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研读课文,朗读课文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词卡片(或课件出示)

(二)整体感知,理解“征服”

1.自由读课文,继续思考课题中“征服”一词说明什么?

2.交流认识。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的?

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5.小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

(三)研读课文2、3自然段:

1.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狂犬病很可怕)

2.指导学生朗读出狂犬病的可怕。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旦”“数日之内便会死亡”、“极为罕见”、“无数人”、“谈‘犬’色变”。

(2)学生互相评读。

[引导学生正确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肯定别人优点,善意提出意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

3.引导学生体会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疫苗的艰难和是否适用于人体的疑虑,并读出感情。

(1)自由读,感悟巴斯德的情感变化。

(2)指名对比读,引导学生听读、评议:他们读得是否一样?你听出怎样的感情?

(3)你想怎样读?

[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思考的习惯。]

(4)再评议、朗读过程中理解“五年”、“孜孜不倦”、“终于”,感受征服狂犬病的艰难;同时体会巴斯德为疫苗能否使用于人体的焦虑、疑惑,理解其崇高的责任心。

4.小结:巴斯德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征服狂犬病的道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强烈的责任感却是他对如何驱除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而忧虑不安。接着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使他最终征服了狂犬病?我们接着看课文。

(四)研读课文4—12自然段

1.整体感知:自由读4—12自然段。

思考:这部分内容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情经过中你感受到巴斯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2.研读感受: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划出表示巴斯德情感的语句

(2)反复品读感悟:从这些情感变化你中体会到什么?

(3)怎样读好这些语句?

3.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1)代表汇报本组对某一语句的理解。

(2)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相关语句。

(3)其他组评议、补充。

[在学生汇报、补充和朗读评议过程中,教师随机出示课件,投影相关语句,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感受交流和朗读,体会巴斯德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崇高的责任心。充分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热情,在互动中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4.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五)总结:

可见出示名言和补充资料: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巴斯德的这句话给他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总结。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坚持精神,巴斯德的科学之旅硕果累累。

作为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的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于1843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双晶现象研究”和“结晶形态”,开创了对物质光学性质的研究。1856年至1860年,他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动为基础的发酵本质新理论,1857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1880年后又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由于巴斯德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他甚至还成功地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牧业。

(六)布置作业:继续查找、收集有关巴斯德的资料,有关动物病毒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把办法。

[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巩固复习、交流资料,写出防病措施。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

(二)归纳文章结构:

1.回忆文章写作顺序。

2.完成课后49页练习。

(1)自己完成。

(2)反馈定正。

(三)交流相关资料:

1.小组交流。

2.个人展示。

(四)汇报了解到的防治动物病毒传染的措施。

(五)积累词语

1.填写词语花篮。

2.交流自己欣赏的词语。

3.抄写词语。

(六)听写词语,反馈、纠正。教学后记: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继续练习末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

4.学习用“并且”造句。

教学重点: 1.了解调查报告的写法。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了解报告文学各部分间的联系,2.“宜”、“订”的字音掌握和“圾”、“贸”、“摊”的自行掌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调查报告。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文的体裁是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小树死因的。)

4.引入:什么是调查报告呢?

二.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调查报告的结构,学习生字。

第四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种子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

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 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羞涩惭愧凝望惟恐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

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 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

(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4.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

5.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6.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

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4、5题。

(2)选做题:作业本上第6题。

3、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 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 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

4、爷爷的芦笛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

不结实”的意思,懂得经受锻炼和考验,才能变得坚强勇敢。

2、能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认6个生字。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七课《爷爷的芦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芦笛婉转悠扬温润脸颊潮汛

喷洒摇撼打碎裹挟恐惧驱赶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说

三、自学生字

1.自己把课文中难度大的生字再记一记

2.交流难字:裹:把“衣”字拆成上下两部分,中间是个“果”

碎:“卒”的左边加上“石字旁”

颊——挟:“夹”字加偏旁

3.其他字按照预习情况进行交流

四、交流预习的词语

五、深入学习课文

1、在强强的想象中,爷爷的小闸屋是什么样子的呢?回读第一自然段

2、默读思考:来到小闸屋后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着给课文分段。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1)兴奋

强强为什么兴奋?

指导朗读2——6自然段

(2)害怕

你从哪儿看出强强十分害怕?

指名说:

①“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②“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③“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指导朗读

当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时他的感情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静。”

在独自一人经历了狂风大浪后,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心情会怎样呢?

兴奋:因为爷爷在不远处陪伴着他,而且爷爷就要回来了。

塌实:那么大的风浪都过去了,现在风浪小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自豪:独自一人度过了风浪最大的时刻,度过了令人紧张、恐惧的时刻,自己不是也很了不起吗?

勇敢:经历了这样大的风浪,再遇到这样大的风浪还会害怕吗?

指导朗读

这是强强想起了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

就长不结实。”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讨论)

齐读最后一句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爷爷的芦笛》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自由发言)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录像短片《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看瞅扫视盯着

讲说商量告诉劝告

落落大方窃窃私语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

我们下面要去语文大观园玩一玩,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成小组逛。大观园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活动,积极参加,还能得到积分呢!让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最高!

1、(出示)一扇门

谁能有快又准得背会门上这首古诗,大门就会开开。

2、(出示)一只小猴子

一只小猴子挡住了去路,它带来了一篇小诗歌,如果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它就让你过去。

3、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你能说说你的寒假见闻吗?

练习说。指名说。

四、小结

五、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 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

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后记:

6、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荡漾、漓江、无暇翡翠、峰峦、骆驼、奇峰

罗列、屏障、波澜壮阔”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荡漾、漓江、无暇翡翠、峰峦、骆驼、奇峰

罗列、屏障、波澜壮阔”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掌握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桂林在我国广西东北部,是一座古城。那里山峰挺秀,江流清澈,岩洞瑰丽,四季如春,漓江如玉带,连绵80公里风景如画真是山清水秀石美洞奇。今天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走进《桂林山水》。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意境

三、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正音正字并解释新词

四、自读课文

五、讨论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桂林山水?

2、课文可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3、学生交流段落大意。

六、自读课文

1、全班轮读

2、同桌互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林山水》,请看这幅桂林山水图,(课件:书中图)仔细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自由发言)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总体领略美

(1)点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释意思。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荡舟漓江,一

饱眼福!(课件:电影配朗读全文)(学生看电影听读,感知美)

(2)欣赏了桂林山水美景,这山水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学生打开书,快

速阅读,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发言,老师板书。课件:重点词加红点。)

2、学习第二段

(1)轻读课文,作者是如何生动写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2)欣赏大海、西湖。(课件:大海配海浪声,西湖)大海美在波澜壮阔,西湖美在水平如镜,漓江的水美在哪儿?(课件:静、清、绿图片配乐)

想象。(3)启发思考:欣赏完图片,结合课文说说水美在哪儿?(4)品读文字,体会语言美。

(5)看图听范读。(课件:范读课文配有一幅幅图片。)(6)生自由练读。(7)生个人读。(8)师生配合读。

(9)配乐学生读。(课件:音乐配图).总结学法

(1)初读课文,浏览图片,感受美。(2)理解课文,思考美。(3)练读课文,体会美。

(4)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表现美。

三、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出示自学提纲:

(1)作者用什么和桂林的山作比较。

(2)课文中又是如何生动描写桂山奇、秀、险,像作者一样展开32

1(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件:出示此段文字和自学提纲)

2、看图欣赏配乐朗读。(课件:配乐范读配图片)

3、山真美,自由朗读,讨论作者如何描写山的。(课件:图片)

4、像作者一样展开想象山还奇成什么样?险到什么程度?再配乐朗读。

四、学习第四段

1、绿水青山,融为一体,再加上云雾迷蒙,是一幅怎样的画卷?(讨论)

2、配乐欣赏,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课件:图文对照)

3、有感情地朗读。

五、小结

林山水景色真是美不胜收,连绵80公里都是如此美丽,构成连绵不断的画卷。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从天下第一美景的桂林观赏归来,一定很快乐吧!老师们也想去游玩一下,谁愿意当我们的导游。(学生用自己编的一段解说词,看着图,导游。)(课件:好几幅图连续出现,配乐。)

(课件:突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教学后记:

7、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五、六自然段:

(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

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后记:

8、五彩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了解产生奇异景象的

原因,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3、认识9个生字。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了解产生奇异景象的原因,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出示课题,这就是——齐读。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

2、检查字词

3、全班论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出示图片、音乐)

读读课文2、3、4自然段说说五彩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五彩池神奇在哪里呢?自读2、3、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

语句。

讨论板书水池池水原因

四、深入理解,读中赏析

1、哪一自然段写了水池的样子?

2、轻声读第2自然段,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水池的神奇,用“——”画出,多读几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根据学生各自体验,随机进行教学。以下两句估计学生理解上有难度,加以重点指导。

电脑出示“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①电脑屏幕出示“无数„„宝石”

把什么形容成“宝石”?又把什么说成“巨幅地毯”?读一读这一句,你感受到什么?

师述:藏龙山上共有水池693个,这么多水池像宝石一样遍布山野,熠熠生

辉,该怎么读?指名读。

电脑出示“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

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月牙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②出示“池边„„莲花的„„”

你感受到什么?

师生连读两遍,在第二遍句子结束时以“还有像„„”结语。还有像什么?

有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

4、播放录像,激发情感

多媒体配乐播放五彩池自然风光片,把我们看到的美景,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默读第三自然段,对照屏幕,哪地方不一样?

联系上文想想,没有“更”字行不行?

6、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1)默读第4自然段,找找看有哪几个原因,标上序号,再四人小组讨论。

(2)讨论板书石笋石粉阳光倒影

五、小结课文

今天,我们感受了五彩池的神奇,请同学们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你的家人朋友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1、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教学难点:

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可以往下走。

二、出示词语

姐妹花园

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

1、找姐妹

想一想,下面哪些字可以和以上的字音搭配组成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下来。

hújiàgāngmù

()蝶()水

()驶衣()

山()()才炼()

()色()布()碑

2、(出示一株大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在姐妹花园里,有一株特殊的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词和这些词差不多。

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变万化千姿百态

千差万别千丝万缕千真万确千奇百怪

三、丰收园

来到这个园子你们肯定能猜到,这里会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

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你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

出示古诗、诗歌

同学们背诵得很快,百花园不仅为你们开了花,看还有很多硕果等着你们拿.看看这些诗歌中有哪些你喜欢的词语,把它写在卡片上的小花篮里。

四、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在百花园里我们有很多收获,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

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校园里有你喜欢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练习说 小组推荐说

五、小结: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六、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教学后记:

9、卫星比武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观察自己喜欢的卫星,说说你对它的认识与了解。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几种卫星? 3、谁来说一说课文如何介绍卫星的?

二、学习新课。1、指名读第4自然段。2、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3、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出表示卫星特点和功能的句子。4、出示表格。5、归纳学法:

读课文——找词语——填表格——谈体会 6、按照这种方法自学5-9自然段。

7、展示交流。[鼓励其他同学如果有不同答案,可以给同学提意见,看看

如何进行改善。] 8、学生交流、展示后,师出示自己的表格。9、师生共同看表格,进行巩固。

三、感悟、品读。

1、把自己在课文中体会比较深的词语、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老师也有几句体会比较深的句子,下面请大家来和我共同体会。师出示:

(1)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

①宛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能换成什么词?(好像、仿佛)②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2)它十分得意地说:“我能看到士兵在营房里走动,人们在树荫下歇息;还能从汽车的轮迹、战马的蹄印上、推算出部队转移的情况和指挥部所在的位置。”

①它指谁呢?②它说话的语气怎样呢?[十分得意]③为什么十分得意?④它有几种功能?⑤这一句话中运用了一个什么关联词?[还]表示更进一步⑥谁能用它来造句?

(3)它像一只悬挂在天上的宫灯,有节奏地摆来摆去,还不断地发出银铃般的叫声。

①这一句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 为了说明这种导航卫星的导航功能,作者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说明。(4)它身上贴满了太阳能电池,头上有一个喇叭形的天线装置,在三万六千米的高空,跟地球同步运行。

①找出这一句话中的数词。说明性的文章经常用到举例子、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

四、活动巩固。1、创设活动情境。

如果你是一颗卫星,你会如何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你的特点和功能,让卫星成为家喻户晓的东西,好好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和你所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里说说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这颗“卫星”,看谁能成为最耀眼的“卫星”。2、生小组交流,学生可以结合事先收集到的材料。

[师提示要求:要注意讲清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并且要注意推销过程中的礼貌用语。] 3、让学生展示交流、介绍卫星。

[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如用自身实例,很有说服力,善于说服力,把特点和作用说得很清楚,用了很多广告词。]

五、齐读课文第9、10自然段。

它们的外形千姿百态,有的是球体,有的是长方体,有的是圆柱体,有的是多面棱柱体„„真是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①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各是什么意思?②这一句话采用什么手法来描写。(排比)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吗? 1、师展示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美丽的卫星。2、师结合实例进行解说。

六、课外实践活动。

多拉A梦想让大家写写生活中还需要些什么人造卫星来为人类服务? 师赠言:做个热爱科学的人吧,那会产生许多奇迹的。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品位、感悟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体会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崇高的品质。

2.“搏”的右上最后一笔是横折,不是横着钩;区别“搏”与“博”

3.了解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二.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巴斯德与狂犬病的资料。

[进入本学期学习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己查找资料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二)谈话引入、了解巴斯德与狂犬病、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闻名世界的人物,他就是——

2.板书课题:巴斯德

3.经过查找资料同学们一定知道巴斯德是怎样一个人了,谁愿意说一说你了解的情况?

4.课件出示链接资料:

5.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也简单地介绍了巴斯德。打开书,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6.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巴斯德的什么事?

7.板书:征服狂犬病

8.齐读课题:

9.理解:征服

10.交流对狂犬病的了解。

课件出示:指名读

狂犬病:

人和各种动物都可感染,其病原是狂犬病病毒。病犬主要表现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攻击人畜,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因此又称疯狗病。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及脊髓中。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向体外排出。病犬出现临床症状前的10~15天,至症状消失后的6~7个月内,唾液中都可含有病毒,因此,当动物被病畜

咬伤后,就可感染发病。有些外表健康的犬、猫,其唾液中也可含有病毒,当它们舔人或其他动物,或与人生活在一起时,也可使人感染发病。除此之外,很多野生动物,如狼、狐、鹿、蝙蝠等感染本病后,不仅可发病死亡,而且还可扩大传播。如有些品种的蝙蝠,感染狂犬病病毒后,它们经常袭击人畜,使之感染发病。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污染的空气,也可引起人畜的呼吸道感染。野生动物可因扒食病尸而经消化道感染。由此可见,狂犬病的感染途径不像过去既认为的只是通过咬伤感染。

11.再读课题:

12.引导质疑:你对题目中的哪个词最感兴趣?

13.导入: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读读课文。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适当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2)板书字音不准确的字的音节:如:潜、孜、靡„„、(3)课件出示会认字:齐读正音。

3.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质疑、解疑、指导书写。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生字、新词的学习,教师点拨、辅导重点、难点问题。]

(2)重点指导“博”、区分“博”与“搏”

课件出示:“博”的笔顺,通过重点笔画变色强调有上边的“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课件演示:“残”右上两笔横稍斜,不是撇。

课件出示:“博”与“搏”的组词练习,进行比较。

(3)书写生字。

(4)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五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xiexiebang推荐)

1、种子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

(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

(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3)“我”深受感动。

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

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课文的第1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

第二段是课文的第2~8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第三段是第9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

六、练习朗读课文

1、轮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互读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

2、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使学生明白:因为“讲桌上堆放的洋槐树籽有浅黄的,甚至还有豆绿的。籽粒里掺杂着荚皮和角柄。”“浅黄”、“豆绿”什么意思?说明从颜色上看出种子不成熟,不饱满。

“掺杂着荚皮和角柄”写出了从成色上看不纯,杂质多。一些同学只追求上交的树种的数量,而不注意质量。

2、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

(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说教师边板书:

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

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

(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

(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

3、学习最后一段(1)有感情地朗读。

(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语言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

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

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指导书写。

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

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教学后记:

2、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4.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

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4、5题。

(2)选做题:作业本上第6题。教学后记:

3、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言行体会人物的心理。

2、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则有关诚实的格言,让学生体会。

导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分角色读

4、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你„„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教学后记:

4、爷爷的芦笛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

不结实”的意思,懂得经受锻炼和考验,才能变得坚强勇敢。

2、能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会认6个生字。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七课《爷爷的芦笛》(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芦笛婉转悠扬温润脸颊潮汛

喷洒摇撼打碎裹挟恐惧驱赶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5、指名说

三、自学生字

1.自己把课文中难度大的生字再记一记

2.交流难字:裹:把“衣”字拆成上下两部分,中间是个“果”

碎:“卒”的左边加上“石字旁”

颊——挟:“夹”字加偏旁

3.其他字按照预习情况进行交流

四、交流预习的词语

五、深入学习课文

1、在强强的想象中,爷爷的小闸屋是什么样子的呢?回读第一自然段

2、默读思考:来到小闸屋后强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试着给课文分段。

3、同桌交流

4、全班交流

(1)兴奋

强强为什么兴奋?

指导朗读2——6自然段

(2)害怕 你从哪儿看出强强十分害怕?

指名说:

①“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四溅的浪花和水珠喷洒到窗户上。狂吼的海风摇撼着小屋。这小屋好似一只在波峰浪谷中颠簸的小船,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②“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③“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门外伸手不见五指,强强缩回脚,又钻进了被窝,”

指导朗读

当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时他的感情又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静。”

在独自一人经历了狂风大浪后,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心情会怎样呢?

兴奋:因为爷爷在不远处陪伴着他,而且爷爷就要回来了。

塌实:那么大的风浪都过去了,现在风浪小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自豪:独自一人度过了风浪最大的时刻,度过了令人紧张、恐惧的时刻,自己不是也很了不起吗?

勇敢:经历了这样大的风浪,再遇到这样大的风浪还会害怕吗?

指导朗读

这是强强想起了爷爷平时爱说的一句话“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

就长不结实。”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讨论)

齐读最后一句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爷爷的芦笛》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自由发言)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录像短片《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看瞅扫视盯着

讲说商量告诉劝告

落落大方窃窃私语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

我们下面要去语文大观园玩一玩,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成小组逛。大观园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活动,积极参加,还能得到积分呢!让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最高!

1、(出示)一扇门

谁能有快又准得背会门上这首古诗,大门就会开开。

2、(出示)一只小猴子

一只小猴子挡住了去路,它带来了一篇小诗歌,如果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它就让你过去。

3、妙语堂(练习句、段、篇)介绍: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你能说说你的寒假见闻吗? 练习说。指名说。

四、小结

五、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教学后记: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

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

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

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后记:

6、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荡漾、漓江、无暇翡翠、峰峦、骆驼、奇峰

罗列、屏障、波澜壮阔”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荡漾、漓江、无暇翡翠、峰峦、骆驼、奇峰

罗列、屏障、波澜壮阔”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掌握文章大意。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大意。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桂林在我国广西东北部,是一座古城。那里山峰挺秀,江流清澈,岩洞瑰丽,四季如春,漓江如玉带,连绵80公里风景如画真是山清水秀石美洞奇。今天让我们随着课文一起走进《桂林山水》。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大意,初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意境

三、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正音正字并解释新词

四、自读课文

五、讨论

1、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桂林山水?

2、课文可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

3、学生交流段落大意。

六、自读课文

1、全班轮读

2、同桌互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产生热爱祖国锦绣山河的思想感情及爱美的情趣。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林山水》,请看这幅桂林山水图,(课件:书中图)仔细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学生自由发言)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总体领略美

(1)点出“桂林山水甲天下”解释意思。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荡舟漓江,一

饱眼福!(课件:电影配朗读全文)(学生看电影听读,感知美)

(2)欣赏了桂林山水美景,这山水有什么独特之处呢?(学生打开书,快

速阅读,找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学生发言,老师板书。课件:重点词加红点。)

2、学习第二段

(1)轻读课文,作者是如何生动写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2)欣赏大海、西湖。(课件:大海配海浪声,西湖)大海美在波澜壮阔,西湖美在水平如镜,漓江的水美在哪儿?(课件:静、清、绿图片配乐)

(3)启发思考:欣赏完图片,结合课文说说水美在哪儿?

(4)品读文字,体会语言美。

(5)看图听范读。(课件:范读课文配有一幅幅图片。)

(6)生自由练读。

(7)生个人读。(8)师生配合读。

(9)配乐学生读。(课件:音乐配图)

3.总结学法

(1)初读课文,浏览图片,感受美。

(2)理解课文,思考美。

(3)练读课文,体会美。

(4)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表现美。

三、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自学第三段

1、出示自学提纲:

(1)作者用什么和桂林的山作比较。

(2)课文中又是如何生动描写桂山奇、秀、险,像作者一样展开想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件:出示此段文字和自学提纲)

2、看图欣赏配乐朗读。(课件:配乐范读配图片)

3、山真美,自由朗读,讨论作者如何描写山的。(课件:图片)

4、像作者一样展开想象山还奇成什么样?险到什么程度?再配乐朗读。

四、学习第四段

1、绿水青山,融为一体,再加上云雾迷蒙,是一幅怎样的画卷?(讨论)

2、配乐欣赏,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课件:图文对照)

3、有感情地朗读。

五、小结

林山水景色真是美不胜收,连绵80公里都是如此美丽,构成连绵不断的画卷。

六、总结全文

同学们从天下第一美景的桂林观赏归来,一定很快乐吧!老师们也想去游玩一下,谁愿意当我们的导游。(学生用自己编的一段解说词,看着图,导游。)(课件:好几幅图连续出现,配乐。)

(课件:突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教学后记:

7、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初步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词语。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绵延闪烁昂然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学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五、六自然段:

(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

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后记:

8、五彩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了解产生奇异景象的

原因,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3、认识9个生字。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体会五彩池的特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五彩池美丽奇异的景象,了解产生奇异景象的原因,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出示课题,这就是——齐读。

二、学习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

2、检查字词

3、全班论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出示图片、音乐)

读读课文2、3、4自然段说说五彩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五彩池神奇在哪里呢?自读2、3、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讨论板书水池池水原因

四、深入理解,读中赏析

1、哪一自然段写了水池的样子?

2、轻声读第2自然段,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水池的神奇,用“——”画出,多读几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根据学生各自体验,随机进行教学。以下两句估计学生理解上有难度,加以重点指导。

电脑出示“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①电脑屏幕出示“无数……宝石”

把什么形容成“宝石”?又把什么说成“巨幅地毯”?读一读这一句,你感受到什么?

师述:藏龙山上共有水池693个,这么多水池像宝石一样遍布山野,熠熠生

辉,该怎么读?指名读。

电脑出示“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

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月牙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②出示“池边……莲花的……”

你感受到什么?

师生连读两遍,在第二遍句子结束时以“还有像……”结语。还有像什么?

有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

4、播放录像,激发情感

多媒体配乐播放五彩池自然风光片,把我们看到的美景,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默读第三自然段,对照屏幕,哪地方不一样?

联系上文想想,没有“更”字行不行?

6、这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1)默读第4自然段,找找看有哪几个原因,标上序号,再四人小组讨论。

(2)讨论板书石笋石粉阳光倒影

五、小结课文

今天,我们感受了五彩池的神奇,请同学们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说给你的家人朋友 教学后记: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1、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

1、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

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可以往下走。

二、出示词语

姐妹花园

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

1、找姐妹

想一想,下面哪些字可以和以上的字音搭配组成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下来。

hújiàgāngmù

()蝶()水

()驶衣()

山()()才炼()

()色()布()碑

2、(出示一株大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在姐妹花园里,有一株特殊的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词和这些词差不多。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变万化千姿百态

千差万别千丝万缕千真万确千奇百怪

三、丰收园

来到这个园子你们肯定能猜到,这里会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

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你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

出示古诗、诗歌

同学们背诵得很快,百花园不仅为你们开了花,看还有很多硕果等着你们拿.看看这些诗歌中有哪些你喜欢的词语,把它写在卡片上的小花篮里。

四、妙语堂(练习句、段、篇)介绍:在百花园里我们有很多收获,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校园里有你喜欢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练习说

小组推荐说

五、小结: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六、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教学后记:

9、卫 星 比 武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观察自己喜欢的卫星,说说你对它的认识与了解。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卫星的种类、特点和作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通过学习,你知道了几种卫星? 3、谁来说一说课文如何介绍卫星的?

二、学习新课。

1、指名读第4自然段。2、说说这一段讲了什么。

3、同学们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出表示卫星特点和功能的句子。4、出示表格。5、归纳学法:

读课文——找词语——填表格——谈体会 6、按照这种方法自学5-9自然段。

7、展示交流。[鼓励其他同学如果有不同答案,可以给同学提意见,看看如何进行改善。] 8、学生交流、展示后,师出示自己的表格。9、师生共同看表格,进行巩固。

三、感悟、品读。

1、把自己在课文中体会比较深的词语、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2、老师也有几句体会比较深的句子,下面请大家来和我共同体会。师出示:

(1)垂直上升的火箭开始拐弯,宛如一条白龙在长空飞行。①宛如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能换成什么词?(好像、仿佛)②这个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2)它十分得意地说:“我能看到士兵在营房里走动,人们在树荫下歇息;还能从汽车的轮迹、战马的蹄印上、推算出部队转移的情况和指挥部所在的位置。”

①它指谁呢?②它说话的语气怎样呢?[十分得意]③为什么十分得意?④它有几种功能?⑤这一句话中运用了一个什么关联词?[还]表示更进一步⑥谁能用它来造句?

(3)它像一只悬挂在天上的宫灯,有节奏地摆来摆去,还不断地发出银铃般的叫声。

①这一句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打比方] 为了说明这种导航卫星的导航功能,作者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说明。

(4)它身上贴满了太阳能电池,头上有一个喇叭形的天线装置,在三万六千米的高空,跟地球同步运行。

①找出这一句话中的数词。说明性的文章经常用到举例子、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

四、活动巩固。1、创设活动情境。

如果你是一颗卫星,你会如何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你的特点和功能,让卫星成为家喻户晓的东西,好好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和你所收集到的资料,在小组里说说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这颗“卫星”,看谁能成为最耀眼的“卫星”。

2、生小组交流,学生可以结合事先收集到的材料。

[师提示要求:要注意讲清卫星的特点和功能,并且要注意推销过程中的礼貌用语。] 3、让学生展示交流、介绍卫星。

[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如用自身实例,很有说服力,善于说服力,把特点和作用说得很清楚,用了很多广告词。]

五、齐读课文第9、10自然段。

它们的外形千姿百态,有的是球体,有的是长方体,有的是圆柱体,有的是多面棱柱体„„真是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①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各是什么意思?②这一句话采用什么手法来描写。(排比)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吗? 1、师展示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美丽的卫星。2、师结合实例进行解说。

六、课外实践活动。多拉A梦想让大家写写生活中还需要些什么人造卫星来为人类服务? 师赠言:做个热爱科学的人吧,那会产生许多奇迹的。教学后记:

10、巴斯德征服狂犬病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崇高品质。

2.了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原因和过程,体会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3.认识9个字,会写13个字。理解带有生字的词语。

[教学重点]

1.品位、感悟巴斯德在给小孩治疗过程中的心情,进而体会科学家崇高的责任感。

2.了解课文的结构,学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体会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感受他崇高的品质。

2.“搏”的右上最后一笔是横折,不是横着钩;区别“搏”与“博”

3.了解课文按时间先后顺序叙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巴斯德的有关介绍资料

2.课件

3.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并学习生字,提出问题。

二.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巴斯德与狂犬病的资料。

[进入本学期学习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己查找资料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空间。]

(二)谈话引入、了解巴斯德与狂犬病、学习第一自然段。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闻名世界的人物,他就是——

2.板书课题:巴斯德

3.经过查找资料同学们一定知道巴斯德是怎样一个人了,谁愿意说一说你了解的情况?

4.课件出示链接资料:

5.课文中第一自然段也简单地介绍了巴斯德。打开书,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6.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主要介绍巴斯德的什么事?

7.板书:征服狂犬病

8.齐读课题:

9.理解:征服

10.交流对狂犬病的了解。

课件出示:指名读

狂犬病:

人和各种动物都可感染,其病原是狂犬病病毒。病犬主要表现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攻击人畜,最后发生麻痹而死亡,因此又称疯狗病。

狂犬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脑组织及脊髓中。病犬的唾液腺和唾液中也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向体外排出。病犬出现临床症状前的10~15天,至症状消失后的6~7个月内,唾液中都可含有病毒,因此,当动物被病畜咬伤后,就可感染发病。有些外表健康的犬、猫,其唾液中也可含有病毒,当它们舔人或其他动物,或与人生活在一起时,也可使人感染发病。除此之外,很多野生动物,如狼、狐、鹿、蝙蝠等感染本病后,不仅可发病死亡,而且还可扩大传播。如有些品种的蝙蝠,感染狂犬病病毒后,它们经常袭击人畜,使之感染发病。呼吸道分泌物及尿液污染的空气,也可引起人畜的呼吸道感染。野生动物可因扒食病尸而经消化道感染。由此可见,狂犬病的感染途径不像过去既认为的只是通过咬伤感染。

11.再读课题:

12.引导质疑:你对题目中的哪个词最感兴趣?

13.导入: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读读课文。

[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适当的方法认识生字、理解词语。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正音。

(2)板书字音不准确的字的音节:如:潜、孜、靡„„、(3)课件出示会认字:齐读正音。

3.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质疑、解疑、指导书写。

[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生字、新词的学习,教师点拨、辅导重点、难点问题。]

(2)重点指导“博”、区分“博”与“搏”

课件出示:“博”的笔顺,通过重点笔画变色强调有上边的“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课件演示:“残”右上两笔横稍斜,不是撇。

课件出示:“博”与“搏”的组词练习,进行比较。

(3)书写生字。

(4)布置作业: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研读课文,朗读课文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词卡片(或课件出示)

(二)整体感知,理解“征服”

1.自由读课文,继续思考课题中“征服”一词说明什么?

2.交流认识。

3.理清文章写作顺序: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的?

4.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5.小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巴斯德征服狂犬病的经过。

(三)研读课文2、3自然段:

1.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了什么?(狂犬病很可怕)

2.指导学生朗读出狂犬病的可怕。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旦”“数日之内便会死亡”、“极为罕见”、“无数人”、“谈‘犬’色变”。

(2)学生互相评读。

[引导学生正确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肯定别人优点,善意提出意见。重视人文素养的提高。]

3.引导学生体会巴斯德研制出狂犬病疫苗的艰难和是否适用于人体的疑虑,并读出感情。

(1)自由读,感悟巴斯德的情感变化。

(2)指名对比读,引导学生听读、评议:他们读得是否一样?你听出怎样的感情?

(3)你想怎样读?

[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思考的习惯。]

(4)再评议、朗读过程中理解“五年”、“孜孜不倦”、“终于”,感受征服狂犬病的艰难;同时体会巴斯德为疫苗能否使用于人体的焦虑、疑惑,理解其崇高的责任心。

4.小结:巴斯德经过长达五年的时间,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征服狂犬病的道路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是强烈的责任感却是他对如何驱除狂犬病对人体的危害而忧虑不安。接着发生了怎样的事情使他最终征服了狂犬病?我们接着看课文。

(四)研读课文4—12自然段

1.整体感知:自由读4—12自然段。

思考:这部分内容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情经过中你感受到巴斯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2.研读感受:

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默读课文,划出表示巴斯德情感的语句

(2)反复品读感悟:从这些情感变化你中体会到什么?

(3)怎样读好这些语句?

3.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1)代表汇报本组对某一语句的理解。

(2)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相关语句。

(3)其他组评议、补充。

[在学生汇报、补充和朗读评议过程中,教师随机出示课件,投影相关语句,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感受交流和朗读,体会巴斯德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崇高的责任心。充分展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热情,在互动中提高认识,加深理解。]

4.朗读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五)总结:

可见出示名言和补充资料: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的唯一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巴斯德的这句话给他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总结。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坚持精神,巴斯德的科学之旅硕果累累。

作为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的路易•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一生进行了多项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是19世纪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之一。他于1843年发表的两篇论文——“双晶现象研究”和“结晶形态”,开创了对物质光学性质的研究。1856年至1860年,他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动为基础的发酵本质新理论,1857年发表的“关于乳酸发酵的记录”是微生物学界公认的经典论文。1880年后又成功地研制出鸡霍乱疫苗、狂犬病疫苗等多种疫苗其理论和免疫法引起了医学实践的重大变革。由于巴斯德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他甚至还成功地挽救了法国处于困境中的酿酒业、养蚕业和畜牧业。

(六)布置作业:继续查找、收集有关巴斯德的资料,有关动物病毒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把办法。

[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巩固复习、交流资料,写出防病措施。

二.教学步骤:

(一)复习生字新词:

1.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

(二)归纳文章结构:

1.回忆文章写作顺序。

2.完成课后49页练习。

(1)自己完成。

(2)反馈定正。

(三)交流相关资料:

1.小组交流。

2.个人展示。

(四)汇报了解到的防治动物病毒传染的措施。

(五)积累词语

1.填写词语花篮。

2.交流自己欣赏的词语。

3.抄写词语。

(六)听写词语,反馈、纠正。教学后记:小树死因调查报告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2.继续练习末读课文,理解内容。弄清文章的结构,说说各部分的联系,初步学习写调查报告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字。

4.学习用“并且”造句。

教学重点: 1.了解调查报告的写法。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1.了解报告文学各部分间的联系,2.“宜”、“订”的字音掌握和“圾”、“贸”、“摊”的自行掌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什么是调查报告。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1.老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3.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课文的体裁是调查报告、内容是关于小树死因的。)

4.引入:什么是调查报告呢?

二.默读课文,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调查报告的结构,学习生字。

下载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s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内容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2、桂林山水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5、中彩那天......

    语文S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有趣的汉字教学目标:1.认识“元、汉、桌、爷、毛、笔、您、事、示、休、息、啦”13个字;会写“毛、笔、元、示、写、字、太”7个字。学习新偏旁“竹字头”、“秃宝盖”。2.......

    语文S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有趣的汉字 教学目标: 1.认识“元、汉、桌、爷、毛、笔、您、事、示、休、息、啦”13个字;会写“毛、笔、元、示、写、字、太”7个字。学习新偏旁“竹字头”、“秃宝盖”。......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 《鲧禹治水》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掌握“一片汪洋、息壤、大发雷霆、滚烫、汗流浃背”等词语,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地......

    语文S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有趣的汉字............................................................................................................................................ 2 2、......

    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扩大知识面,掌握常用的文字和最基本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课时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教案 一、设计理念本课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领学生读背吟诵,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