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 -

时间:2019-05-12 21:1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 -》,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 -》。

第一篇: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 -

红土镇肖家堡小学

执教:梁艳艳

第一课 祖国有多大

教学目标:

1.学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

2.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能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祖国大。3.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祖国有多大》,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张世界地图,在地图上,我们的祖国像什么?

二:“徒步旅行”,漫长的国界线。

1.读书查找数字。我国的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一下祖国的辽阔。

2. 识图做好铺垫。3.计算获得感知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如果我们每天走8小时,每小时走4千米的话,要 红土镇肖家堡小学

执教:梁艳艳

走多少天?(整整1200天,3年多,如果从现在开始走,走完一圈,我们都已经上初三了。)同学们,通过这样的计算,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是啊,我们的边界线太漫长了。我们的祖国太大了,真可谓幅员辽阔。

三:对照比较,宽广的土地。1.温差比较 2.时差比较 3.面积比较

我们的祖国真的很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全世界超过中国面积的国家只有俄罗斯和加拿大,我国位于第三位。

四.歌曲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祖国幅员辽阔,而且在内心深处已经升发起对祖国的热爱,下面就让我们在《大中国》中结束本课。

红土镇肖家堡小学

执教:梁艳艳

第二课、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1、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2、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和现代都市风貌。

3、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北京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向往的地方。

二.、提问: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和我国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首都是祖国的心脏?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首都是国家政治中心;首都是国家文化中心;首都是国际交往中心。

三、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分别阅读教材第10页至12页,选择与本小组探究问题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

四、引导学生汇报交流。红土镇肖家堡小学

执教:梁艳艳

第三课、香港和澳门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知道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简单了解什么是“一国两制”。

2、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教学准备:

1、搜集香港和澳门风光或旅游照片。

2、查阅资料了解港澳的历史。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特别行政区

1、提问: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两个被称为特别行政区。它们是哪两个呢?它们在哪里呢?为什么是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里?

2、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地图,找到香港和澳门。

3、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资料卡”,了解“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

4、学生探究:“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以及“高度自治”具体指什么?“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怎么回事?是谁提出的理论?

二、指导学生追寻历史

1、为什么根据在香港和澳门建立特别行政区? 红土镇肖家堡小学

执教:梁艳艳

2、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资料卡”内容后,指名说一说。

三、回顾港澳回归

讨论:香港和澳门回归说明了什么?

四、在地图上认识香港和澳门,认识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1、学生阅读教材地15页地图和教材第16页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2、让学生画一画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3、展示有关香港和澳门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香港和澳门。

第四课、宝岛台湾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和特殊历史。

2、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初步形成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和信念。教学重难点:

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和特殊历史,使学生初步形成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和信念。教学准备:

1、搜集台湾风光图片或旅游照片。

2、查阅资料了解台湾的历史。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终于圆了萦绕一个世纪 红土镇肖家堡小学

执教:梁艳艳 的团圆梦。现在我们还有一个夙愿:就是实现台湾和大陆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二、指导了解台湾

1、提问:台湾在哪里?

2、台湾什么样?

3、台湾和大陆分离多久了?为什么会分离?

4、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图》.5、阅读教材20页,师生总结:美丽 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环境。

6、引导学生探究海峡两岸关系

7、课外拓展

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两岸统一的渴盼心情。

五课、我们的“母亲河”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懂得择水而居,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懂得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热爱祖国山河。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中国河流分布图》

找到黄河和长江,在图上找到自己知道名字的主要河流,并把它们的名字填写在表格里。红土镇肖家堡小学

执教:梁艳艳

二、指导学生了解黄河

三、用同样的办法了解长江。

四、总结复习,完成练习。

1、水是生命之源,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 ”)。

2、()和()是我国两条主要的河流。

3、长江发源于()西部,最后注入()。长江流经()个省级行政区,全长约()千米,是我国第()大河。

第六课、祖国名山知多少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名山的自然风光和其他承载的历史文化。

2、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说一说祖国名山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3页图文。

2、教师以泰山为例,结合自然与人文进行讲解。

3、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名山进行学习,结合搜集整理的文字、图片信息,进行汇报。红土镇肖家堡小学

执教:梁艳艳

4、出示课件,完成练习:

(1)“五岳”指的是我国的五座名山,它们是东岳(),位于()省,西岳(),位于()省,南岳()山,位于()省,北岳()位于()省,中岳(),位于()省。(2)东岳泰山被尊为“ ”,孔子有“ ”之语,唐代诗人杜甫有“ ”的佳句。

(3)华山有“ ”的说法。黄山有“ ”。()山瀑布有“疑似银河落九天”的佳句。

三、课外拓展 汇编名山之最;访谈家乡名山日月山。

第七课、走上黄土高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走上黄土高坡

1、曲《黄土高坡》。

2、提出问题:你知道这首歌中所说的“黄土高坡”在哪里吗?“黄土高坡”是什么样子?这里的人们是怎样生产、生活的呢?

我们能从歌词中找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红土镇肖家堡小学

执教:梁艳艳

3、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地图。

4、小结:“黄土高坡”位于我国黄河中上游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境内,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人们把这里叫做黄土高原。

5、质疑: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阅读“资料卡”。

二、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生产方面:修建梯田;植树种草;放牧。2生活方面:开凿窑洞;打井取水;扎白毛巾。

三、课外拓展学生收集人类与环境密切关系的相关资料,在班上相互交流。

第八课、登上世界屋脊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一、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

1、指导学生识图

观察:教材第41页地图。观察青藏高原范围:青藏高原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 红土镇肖家堡小学

执教:梁艳艳

二、登上“世界屋脊”-----欣赏青藏高原自然风光

1、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至第42页的山水风光图。

2、阅读教材第41页地图。在地图上找到青藏高原上著名的山脉和河流。

三、登上“世界屋脊”-----领略青藏高原气候

1、提出问题:青藏高原海拔这么高,高原的气候和平原地区相比有什么不同?

2、说一说:藏族人民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生产方面:牧业为主;种植耐寒农作物----青稞。

生活方面:藏袍服饰特点;住毡房;吃糌粑;礼节(哈达)。

五、课外拓展 自主探究藏民的独特风俗。

第九课、走进东北黑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特点及资源状况。

2、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一、我国最北的地方

1、出示:《中国政区图》教学挂图。

找一找:中国的东北部是指哪里?东北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红土镇肖家堡小学

执教:梁艳艳

2、观察教材插图《东北地区》图。找一找:东北平原、大小安岭和长白山。

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最北的地方是什么样?和我国其他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有谁去过东北?东北有什么特别之处?和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描述东北。(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地描述一下对东北的印象。)

二、这里的土地真肥沃

1、播放:东北黑土地风光。

2、阅读教材第47页图文。

(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说明黑土地的肥沃。)

3、提出问题:这里为什么有如此肥沃的黑土地呢?

三、这里的森林真茂密

1、阅读教材第48页图文。

2、提出问题:为什么东北原始森林中的树种多是针叶和小阔叶林,与我国其他地方的森林树种有什么不同?

3、森林宝库。

(1)学生阅读教材第49页插图。(2)介绍自己了解的东北物产。

四、这里的冬天真寒冷。

阅读教材第50页至51页内容,教师讲解。红土镇肖家堡小学

执教:梁艳艳

第十课、享受热带风光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热带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及其资源状况。

2、了解热带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一、享受热带风光

1、阅读教材第53页至第54页图文。

2、联系实际:有同学去过海南或西双版纳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识图

1、出示:《中国政区图》。

2、讲解:热带的范围及形成原因。

三、探究环境与人生活的关系

提出问题:你在热带地区发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会是这样?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什么有关系? 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闻,并分析上述问题。

四、小组学习探究祖国不同环境下的人们的生活

第十一课、大家庭里的成员 红土镇肖家堡小学

执教:梁艳艳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2、根据服饰初步认知部分民族特征。

3、了解自己家乡居住的少数民族基本情况。

4、渗透各族人民应该互相尊重的思想。教学过程:

一、找一找、查一查

1、在学习本课之前,准备《中华民族分布图》。

2、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通过读图,分别了解和学习我国民族分布情况。

二、比一比

师生互动:教师说出民族,看哪个小组能够又快又准地找到其在地图上的主要分布区,并试着说出这个地区的名称、主要省份。

三、扩展学习

依据教材第59页的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人口及分布表格,结合教材第58页的学习,学生通过自行查资料等方式进行补充。

四、少数民族知多少

1、让学生展示在课前搜集的有关民族服饰的图片。

2、结合教材第60页的几个范例,辨析所属民族及主要聚居地。

第十二课、多彩的民族风情 红土镇肖家堡小学

执教:梁艳艳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各民族衣食住行的特点及丰富多彩节日的学习,初步了解其多彩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2、了解各民族习俗、禁忌,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

3、知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增进民族团结。教学过程:

一、关于衣食住行的探究性学习

展示学生搜集的不同民族衣食住行的资料。

二、故事会

1、把搜集到的关于民族节日的传说、故事向同学们讲一讲。

2、根据故事内容和演讲表现,评选出本班级的“故事大王”。

三、图片展

将全班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到一起,根据不同的版块设计一期“民族风情”图片展。

四、课外拓展:我们这里有哪些民族特色食品

第十三课、各族人民大团结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2、感受我国各民族团结一心的深厚情意。教学过程: 红土镇肖家堡小学

执教:梁艳艳

一、交流发布会

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了解我国基本的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

二、故事会

开展“故事会”活动。

三、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提问:我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多少个?其中自治区多少个?自治州多少个?自治县(旗)多少个? 小组内交流后回答。

四、调查

1、分小组调查自己家乡藏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2、调查自己家乡的少数民族政策实施的情况。

第十四课、自然灾害的威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及周边国家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尊重自然,对自然现象有所敬畏。

2、简单了解一些自然灾害的种类及成因,通过探究,懂得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新闻发布 红土镇肖家堡小学

执教:梁艳艳

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收集的有关玉树地震的消息。

二、查一查、访一访、填一填

1.小组讨论交流:自然灾害有很多种。据统计,地球上分布范围较广、发生频率较高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十大自然灾害有哪些?

2、小组代表回答,师生评议总结。

水灾、旱灾、风灾、地震、泥石流、虫灾、火山爆发、滑坡、雪灾和森林火灾。

3、填一填教材第78页的表格,根据实际情况扩充表格。

第十五课、灾难之中的救护

教学目标:

1、懂得虽然自然灾害是不可抗拒的,但采取合适的自救自护措施,会减少或避免一些伤害的道理。同时通过演习训练,掌握和提高一些自救自护的能力。

2、在灾害面前,了解国家援助、国际援助、以及公益援助,让学生感受爱心及互助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及在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

1.演讲唐山地震逃生及江珊的两个小故事。红土镇肖家堡小学

执教:梁艳艳

2、阅读教材85页小故事并思考问题。

二、讨论

1、提出问题:面对不同的自然灾害,应该怎样自救和互救呢?

2、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三、献爱心

1、导言:可根据汶川地震、西南干旱和玉树地震后全校师生捐款的情况导入。

2、引导学生今后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开展捐款活动:捐物、捐款、写慰问信、看望灾区小朋友、加入志愿者行列。

第十六课、生命只有一次

教学目标:

1、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体会生命的可爱,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着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2、知道生命是有限的,更是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对生命要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3、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珍爱自己的生命。

教学过程:

一、我眼中的生命

1、教师提供学生在学校里活动的照片(上课、游戏、参加活动)。

2、学生从照片中谈谈自己感受到的生命的意义。红土镇肖家堡小学

执教:梁艳艳

3、提出问题:“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

二、寻找生命的价值

1、导言:事情做错了,可以改正重新开始,生命一旦失去了,还能再来吗?

2、阅读《有生命就有希望》《一块石头的价值》两个小故事。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从这两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同学们讨论交流,发表自己对生命认识的看法。

4、填写“我对生命的认识”的卡片。

三、我的成长照片

四、我要怎样珍爱生命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命新的认识。

2、小组内进行讨论:生命只有一次,课外要怎样珍爱生命?

五、课外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访问身边自强不息、珍爱生命的人,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

第十七课、拒绝不良习惯

教学目标:

1、明白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爱惜生命就要保证身心健康发展。

2、知道不良生活习惯对生命的危害性。

3、懂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红土镇肖家堡小学

执教:梁艳艳 教学过程:

一、小小座谈会------“不良习惯危害大”

1、阅读教材100页,了解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及危害。

2、小组内交流不良习惯的危害。联系实际讲自己身边的悲剧。

3、让学生认识的人中搞调查,把调查到的信息填写在教材第102页的表格里。

4、教师总结:不良习惯像一颗毒瘤,在危害着人们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危害着家庭的幸福和睦,危害着社会的安定繁荣。

二、向不良习惯说“不”

三、课外拓展

1、调查你周围的人,看看他们有哪些不良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给他们造成了哪些危害?

2、设计一个拒绝不良习惯的标语或者宣传画。

第十八课、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

1、了解毒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

2、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

3、对生命要有一种负责的态度,知道要抵制毒品。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

1、吸毒的危害 红土镇肖家堡小学

执教:梁艳艳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等能够使人成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提问:你们知道林则徐吗?

3、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4、引导学生了解导致吸毒的原因,使他们小心警惕生活中的吸毒陷阱。

二、抵制毒品

1、提问:我国的法律对吸毒、种毒、制毒、贩毒的行为有什么规定?

2、让学生阅读我国《劳动教养戒毒工作规定》的条文,大概了解戒毒工作的情况。

第十九课、快乐地生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生活中的无限快乐。

2、知道排解生活中不快乐因素的一些简单方法。

3、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快乐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珍爱生命,热爱生命。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快乐生活的法宝,你们说好不好?

二、讲述自己的快乐体验 红土镇肖家堡小学

执教:梁艳艳

1、教师:想一想,你什么时候感到最快乐?你会因什么而快乐?把你的快乐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看谁能把自己的快乐带给其他同学。

2、小组内成员交流自己快乐的体验。

3、小组汇报。每个小组讲完后,一起来归纳故事中的我们究竟在什么中快乐,为什么而快乐。

三、寻找快乐生活的法宝

第二篇: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

1.祖国有多大

教学目标:

1.:学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2.: 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能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祖国大。3: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祖国有多大》,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张世界地图,在地图上,我们的祖国像什么?

二:“徒步旅行”,漫长的国界线。

1. 读书查找数字。我国的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一下祖国的辽阔。

2. 识图做好铺垫。3.计算获得感知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如果我们每天走8小时,每小时走4千米的话,要

走多少天?(整整1200天,3年多,如果从现在开始走,走完一圈,我们都已经上初三了。)同学们,通过这样的计算,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是啊,我们的边界线太漫长了。我们的祖国太大了,真可谓幅员辽阔。

三:对照比较,宽广的土地。1.温差比较 2.时差比较 3.面积比较

我们的祖国真的很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全世界超过中国面积的国家只有俄罗斯和加拿大,我国位于第三位。

四.歌曲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祖国幅员辽阔,而且在内心深处已经升发起对祖国的热爱,下面就让我们在《大中国》中结束本课。

第二课、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1、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2、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和现代都市风貌。

3、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北京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向往的地方。

二.、提问: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和我国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首都是祖国的心脏?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首都是国家政治中心;首都是国家文化中心;首都是国际交往中心。

三、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分别阅读教材第10页至12页,选择与本小组探究问题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

四、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第三课、香港和澳门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知道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简单了解什么是“一国两制”。

2、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教学准备:

1、搜集香港和澳门风光或旅游照片。

2、查阅资料了解港澳的历史。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特别行政区

1、提问: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两个被称为特别行政区。它们是哪两个呢?它们在哪里呢?为什么是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里?

2、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地图,找到香港和澳门。

3、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资料卡”,了解“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

4、学生探究:“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以及“高度自治”具体指什么?“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怎么回事?是谁提出的理论?

二、指导学生追寻历史

1、为什么根据在香港和澳门建立特别行政区?

2、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资料卡”内容后,指名说一说

三、回顾港澳回归

讨论:香港和澳门回归说明了什么?

四、在地图上认识香港和澳门,认识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1、学生阅读教材地15页地图和教材第16页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2、让学生画一画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3、展示有关香港和澳门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香港和澳门。

五课、我们的“母亲河”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懂得择水而居,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懂得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热爱祖国山河。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中国河流分布图》

找到黄河和长江,在图上找到自己知道名字的主要河流,并把它们的名字填写在表格里。

二、指导学生了解黄河

三、用同样的办法了解长江。

四、总结复习,完成练习。

1、水是生命之源,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 ”)。

2、()和()是我国两条主要的河流。

3、长江发源于()西部,最后注入()。长江流经()个省级行政区,全长约()千米,是我国第()大河。第六课、祖国名山知多少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名山的自然风光和其他承载的历史文化。

2、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说一说祖国名山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3页图文。

2、教师以泰山为例,结合自然与人文进行讲解。

3、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名山进行学习,结合搜集整理的文字、图片信息,进行汇报。

4、出示课件,完成练习:(1)“五岳”指的是我国的五座名山,它们是东岳(),位于()省,西岳(),位于()省,南岳()山,位于()省,北岳()位于()省,中岳(),位于()省。

(2)东岳泰山被尊为“ ”,孔子有“ ”之语,唐代诗人杜甫有“ ”的佳句。

(3)华山有“ ”的说法。黄山有“ ”。()山瀑布有“疑似银河落九天”的佳句。

三、课外拓展 汇编名山之最;访谈家乡名山日月山。

第七课、走上黄土高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走上黄土高坡

1、曲《黄土高坡》。

2、提出问题:你知道这首歌中所说的“黄土高坡”在哪里吗?“黄土高坡”是什么样子?这里的人们是怎样生产、生活的呢? 我们能从歌词中找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地图。

4、小结:“黄土高坡”位于我国黄河中上游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境内,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人们把这里叫做黄土高原。

5、质疑: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阅读“资料卡”。

二、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生产方面:修建梯田;植树种草;放牧。2生活方面:开凿窑洞;打井取水;扎白毛巾。

三、课外拓展学生收集人类与环境密切关系的相关资料,在班上相互交流。

第八课、登上世界屋脊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一、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

1、指导学生识图

观察:教材第41页地图。观察青藏高原范围:青藏高原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

二、登上“世界屋脊”-----欣赏青藏高原自然风光

1、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至第42页的山水风光图。

2、阅读教材第41页地图。在地图上找到青藏高原上著名的山脉和河流。

三、登上“世界屋脊”-----领略青藏高原气候

1、提出问题:青藏高原海拔这么高,高原的气候和平原地区相比有什么不同?

2、说一说:藏族人民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生产方面:牧业为主;种植耐寒农作物----青稞。

生活方面:藏袍服饰特点;住毡房;吃糌粑;礼节(哈达)。

五、课外拓展 自主探究藏民的独特风俗。

第九课、走进东北黑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特点及资源状况。

2、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一、我国最北的地方

1、出示:《中国政区图》教学挂图。

找一找:中国的东北部是指哪里?东北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2、观察教材插图《东北地区》图。找一找:东北平原、大小安岭和长白山。

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最北的地方是什么样?和我国其他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有谁去过东北?东北有什么特别之处?和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描述东北。(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地描述一下对东北的印象。)

二、这里的土地真肥沃

1、播放:东北黑土地风光。

2、阅读教材第47页图文。

(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说明黑土地的肥沃。)

3、提出问题:这里为什么有如此肥沃的黑土地呢?

三、这里的森林真茂密

1、阅读教材第48页图文。

2、提出问题:为什么东北原始森林中的树种多是针叶和小阔叶林,与我国其他地方的森林树种有什么不同?

3、森林宝库。

(1)学生阅读教材第49页插图。(2)介绍自己了解的东北物产。

四、这里的冬天真寒冷。

阅读教材第50页至51页内容,教师讲解。第十课、享受热带风光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热带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及其资源状况。

2、了解热带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一、享受热带风光

1、阅读教材第53页至第54页图文。

2、联系实际:有同学去过海南或西双版纳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识图

1、出示:《中国政区图》。

2、讲解:热带的范围及形成原因。

三、探究环境与人生活的关系 提出问题:你在热带地区发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会是这样?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什么有关系?

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闻,并分析上述问题。

四、小组学习探究祖国不同环境下的人们的生活

第十一课、大家庭里的成员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2、根据服饰初步认知部分民族特征。

3、了解自己家乡居住的少数民族基本情况。

4、渗透各族人民应该互相尊重的思想。教学过程:

一、找一找、查一查

1、在学习本课之前,准备《中华民族分布图》。

2、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通过读图,分别了解和学习我国民族分布情况。

二、比一比

师生互动:教师说出民族,看哪个小组能够又快又准地找到其在地图上的主要分布区,并试着说出这个地区的名称、主要省份。

三、扩展学习

依据教材第59页的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人口及分布表格,结合教材第58页的学习,学生通过自行查资料等方式进行补充。

四、少数民族知多少

1、让学生展示在课前搜集的有关民族服饰的图片。

2、结合教材第60页的几个范例,辨析所属民族及主要聚居地。

第十二课、多彩的民族风情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各民族衣食住行的特点及丰富多彩节日的学习,初步了解其多彩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2、了解各民族习俗、禁忌,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

3、知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增进民族团结。教学过程:

一、关于衣食住行的探究性学习

展示学生搜集的不同民族衣食住行的资料。

二、故事会

1、把搜集到的关于民族节日的传说、故事向同学们讲一讲。

2、根据故事内容和演讲表现,评选出本班级的“故事大王”。

三、图片展

将全班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到一起,根据不同的版块设计一期“民族风情”图片展。

四、课外拓展:我们这里有哪些民族特色食品

第十三课、各族人民大团结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2、感受我国各民族团结一心的深厚情意。教学过程:

一、交流发布会

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了解我国基本的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

二、故事会

开展“故事会”活动。

三、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提问:我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多少个?其中自治区多少个?自治州多少个?自治县(旗)多少个?

小组内交流后回答。

四、调查

1、分小组调查自己家乡藏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2、调查自己家乡的少数民族政策实施的情况

第十四课、自然灾害的威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及周边国家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尊重自然,对自然现象有所敬畏。

2、简单了解一些自然灾害的种类及成因,通过探究,懂得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新闻发布

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收集的有关玉树地震的消息。

二、查一查、访一访、填一填

1.小组讨论交流:自然灾害有很多种。据统计,地球上分布范围较广、发生频率较高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十大自然灾害有哪些?

2、小组代表回答,师生评议总结。

水灾、旱灾、风灾、地震、泥石流、虫灾、火山爆发、滑坡、雪灾和森林火灾。

3、填一填教材第78页的表格,根据实际情况扩充表格。

第十五课、灾难之中的救护

教学目标:

1、懂得虽然自然灾害是不可抗拒的,但采取合适的自救自护措施,会减少或避免一些伤害的道理。同时通过演习训练,掌握和提高一些自救自护的能力。

2、在灾害面前,了解国家援助、国际援助、以及公益援助,让学生感受爱心及互助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及在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

1.演讲唐山地震逃生及江珊的两个小故事。

2、阅读教材85页小故事并思考问题。

二、讨论

1、提出问题:面对不同的自然灾害,应该怎样自救和互救呢?

2、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三、献爱心

1、导言:可根据汶川地震、西南干旱和玉树地震后全校师生捐款的情况导入。

2、引导学生今后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开展捐款活动:捐物、捐款、写慰问信、看望灾区小朋友、加入志愿者行列。

第十六课、生命只有一次

教学目标:

1、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体会生命的可爱,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着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2、知道生命是有限的,更是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对生命要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3、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珍爱自己的生命。

教学过程:

一、我眼中的生命

1、教师提供学生在学校里活动的照片(上课、游戏、参加活动)。

2、学生从照片中谈谈自己感受到的生命的意义。

3、提出问题:“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

二、寻找生命的价值

1、导言:事情做错了,可以改正重新开始,生命一旦失去了,还能再来吗?

2、阅读《有生命就有希望》《一块石头的价值》两个小故事。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从这两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同学们讨论交流,发表自己对生命认识的看法。

4、填写“我对生命的认识”的卡片。

三、我的成长照片

四、我要怎样珍爱生命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命新的认识。

2、小组内进行讨论:生命只有一次,课外要怎样珍爱生命?

五、课外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访问身边自强不息、珍爱生命的人,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

第十七课、拒绝不良习惯

教学目标:

1、明白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爱惜生命就要保证身心健康发展。

2、知道不良生活习惯对生命的危害性。

3、懂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过程:

一、小小座谈会------“不良习惯危害大”

1、阅读教材100页,了解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及危害。

2、小组内交流不良习惯的危害。联系实际讲自己身边的悲剧。

3、让学生认识的人中搞调查,把调查到的信息填写在教材第102页的表格里。

4、教师总结:不良习惯像一颗毒瘤,在危害着人们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危害着家庭的幸福和睦,危害着社会的安定繁荣。

二、向不良习惯说“不”

三、课外拓展

1、调查你周围的人,看看他们有哪些不良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给他们造成了哪些危害?

2、设计一个拒绝不良习惯的标语或者宣传画。

第十八颗、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

1、了解毒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

2、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

3、对生命要有一种负责的态度,知道要抵制毒品。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

1、吸毒的危害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等能够使人成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提问:你们知道林则徐吗?

3、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4、引导学生了解导致吸毒的原因,使他们小心警惕生活中的吸毒陷阱。

二、抵制毒品

1、提问:我国的法律对吸毒、种毒、制毒、贩毒的行为有什么规定?

2、让学生阅读我国《劳动教养戒毒工作规定》的条文,大概了解戒毒工作的情况。

第十九课、快乐地生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生活中的无限快乐。

2、知道排解生活中不快乐因素的一些简单方法。

3、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快乐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珍爱生命,热爱生命。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快乐生活的法宝,你们说好不好?

二、讲述自己的快乐体验

1、教师:想一想,你什么时候感到最快乐?你会因什么而快乐?把你的快乐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看谁能把自己的快乐带给其他同学。

2、小组内成员交流自己快乐的体验。

3、小组汇报。每个小组讲完后,一起来归纳故事中的我们究竟在什么中快乐,为什么而快乐。

三、寻找快乐生活的法宝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40人。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要求积极上进,能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但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够好,尤其是上课听讲的习惯,作业不够认真,仔细,按时交作业,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也不够好。同学们能够做到团结互助,关心集体,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材分析

1、课程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学生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学生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2、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

9(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4)在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学生展开活动。

2、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10 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第三篇: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课、祖国有多大

教学目标:

1.:学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

2.: 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能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祖国大。3: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祖国有多大》,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张世界地图,在地图上,我们的祖国像什么?

二:“徒步旅行”,漫长的国界线。

1. 读书查找数字。我国的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一下祖国的辽阔。

2. 识图做好铺垫。3.计算获得感知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如果我们每天走8小时,每小时走4千米的话,要 走多少天?(整整1200天,3年多,如果从现在开始走,走完一圈,我们都已经上初三了。)同学们,通过这样的计算,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是啊,我们的边界线太漫长了。我们的祖国太大了,真可谓幅员辽阔。

三:对照比较,宽广的土地。1.温差比较 2.时差比较 3.面积比较

我们的祖国真的很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全世界超过中国面积的国家只有俄罗斯和加拿大,我国位于第三位。

四.歌曲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祖国幅员辽阔,而且在内心深处已经升发起对祖国的热爱,下面就让我们在《大中国》中结束本课。

第二课、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1、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2、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和现代都市风貌。

3、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北京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向往的地方。

二.、提问: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和我国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首都是祖国的心脏?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首都是国家政治中心;首都是国家文化中心;首都是国际交往中心。

三、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分别阅读教材第10页至12页,选择与本小组探究问题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

四、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第三课、香港和澳门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知道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简单了解什么是“一国两制”。

2、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教学重难点: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教学准备:

1、搜集香港和澳门风光或旅游照片。

2、查阅资料了解港澳的历史。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特别行政区

1、提问: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两个被称为特别行政区。它们是哪两个呢?它们在哪里呢?为什么是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里?

2、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地图,找到香港和澳门。

3、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资料卡”,了解“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

4、学生探究:“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以及“高度自治”具体指什么?“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怎么回事?是谁提出的理论?

二、指导学生追寻历史

1、为什么根据在香港和澳门建立特别行政区?

2、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资料卡”内容后,指名说一说。

三、回顾港澳回归

讨论:香港和澳门回归说明了什么?

四、在地图上认识香港和澳门,认识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1、学生阅读教材地15页地图和教材第16页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2、让学生画一画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3、展示有关香港和澳门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香港和澳门。

第四课、宝岛台湾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和特殊历史。

2、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初步形成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和信念。教学重难点:

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和特殊历史,使学生初步形成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和信念。教学准备:

1、搜集台湾风光图片或旅游照片。

2、查阅资料了解台湾的历史。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终于圆了萦绕一个世纪的团圆梦。现在我们还有一个夙愿:就是实现台湾和大陆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二、指导了解台湾

1、提问:台湾在哪里?

2、台湾什么样?

3、台湾和大陆分离多久了?为什么会分离?

4、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图》.5、阅读教材20页,师生总结:美丽 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环境。

6、引导学生探究海峡两岸关系

7、课外拓展

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两岸统一的渴盼心情。

五课、我们的“母亲河”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懂得择水而居,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懂得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热爱祖国山河。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中国河流分布图》 找到黄河和长江,在图上找到自己知道名字的主要河流,并把它们的名字填写在表格里。

二、指导学生了解黄河

三、用同样的办法了解长江。

四、总结复习,完成练习。

1、水是生命之源,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 ”)。

2、()和()是我国两条主要的河流。

3、长江发源于()西部,最后注入()。长江流经()个省级行政区,全长约()千米,是我国第()大河。

第六课、祖国名山知多少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名山的自然风光和其他承载的历史文化。

2、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说一说祖国名山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3页图文。

2、教师以泰山为例,结合自然与人文进行讲解。

3、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名山进行学习,结合搜集整理的文字、图片信息,进行汇报。

4、出示课件,完成练习:

(1)“五岳”指的是我国的五座名山,它们是东岳(),位于()省,西岳(),位于()省,南岳()山,位于()省,北岳()位于()省,中岳(),位于()省。

(2)东岳泰山被尊为“ ”,孔子有“ ”之语,唐代诗人杜甫有“ ”的佳句。

(3)华山有“ ”的说法。黄山有“ ”。()山瀑布有“疑似银河落九天”的佳句。

三、课外拓展 汇编名山之最;访谈家乡名山日月山。

第七课、走上黄土高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走上黄土高坡

1、曲《黄土高坡》。

2、提出问题:你知道这首歌中所说的“黄土高坡”在哪里吗?“黄土高坡”是什么样子?这里的人们是怎样生产、生活的呢?

我们能从歌词中找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地图。

4、小结:“黄土高坡”位于我国黄河中上游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境内,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人们把这里叫做黄土高原。

5、质疑: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阅读“资料卡”。

二、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生产方面:修建梯田;植树种草;放牧。2生活方面:开凿窑洞;打井取水;扎白毛巾。

三、课外拓展学生收集人类与环境密切关系的相关资料,在班上相互交流。

第八课、登上世界屋脊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一、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

1、指导学生识图

观察:教材第41页地图。观察青藏高原范围:青藏高原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

二、登上“世界屋脊”-----欣赏青藏高原自然风光

1、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至第42页的山水风光图。

2、阅读教材第41页地图。在地图上找到青藏高原上著名的山脉和河流。

三、登上“世界屋脊”-----领略青藏高原气候

1、提出问题:青藏高原海拔这么高,高原的气候和平原地区相比有什么不同?

2、说一说:藏族人民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生产方面:牧业为主;种植耐寒农作物----青稞。

生活方面:藏袍服饰特点;住毡房;吃糌粑;礼节(哈达)。

五、课外拓展 自主探究藏民的独特风俗。

第九课、走进东北黑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特点及资源状况。

2、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一、我国最北的地方

1、出示:《中国政区图》教学挂图。

找一找:中国的东北部是指哪里?东北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2、观察教材插图《东北地区》图。找一找:东北平原、大小安岭和长白山。

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最北的地方是什么样?和我国其他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有谁去过东北?东北有什么特别之处?和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描述东北。(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地描述一下对东北的印象。)

二、这里的土地真肥沃

1、播放:东北黑土地风光。

2、阅读教材第47页图文。

(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说明黑土地的肥沃。)

3、提出问题:这里为什么有如此肥沃的黑土地呢?

三、这里的森林真茂密

1、阅读教材第48页图文。

2、提出问题:为什么东北原始森林中的树种多是针叶和小阔叶林,与我国其他地方的森林树种有什么不同?

3、森林宝库。

(1)学生阅读教材第49页插图。(2)介绍自己了解的东北物产。

四、这里的冬天真寒冷。

阅读教材第50页至51页内容,教师讲解。

第十课、享受热带风光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热带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及其资源状况。

2、了解热带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一、享受热带风光

1、阅读教材第53页至第54页图文。

2、联系实际:有同学去过海南或西双版纳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识图

1、出示:《中国政区图》。

2、讲解:热带的范围及形成原因。

三、探究环境与人生活的关系

提出问题:你在热带地区发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会是这样?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什么有关系?

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闻,并分析上述问题。

四、小组学习探究祖国不同环境下的人们的生活

第十一课、大家庭里的成员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2、根据服饰初步认知部分民族特征。

3、了解自己家乡居住的少数民族基本情况。

4、渗透各族人民应该互相尊重的思想。教学过程:

一、找一找、查一查

1、在学习本课之前,准备《中华民族分布图》。

2、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通过读图,分别了解和学习我国民族分布情况。

二、比一比

师生互动:教师说出民族,看哪个小组能够又快又准地找到其在地图上的主要分布区,并试着说出这个地区的名称、主要省份。

三、扩展学习

依据教材第59页的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人口及分布表格,结合教材第58页的学习,学生通过自行查资料等方式进行补充。

四、少数民族知多少

1、让学生展示在课前搜集的有关民族服饰的图片。

2、结合教材第60页的几个范例,辨析所属民族及主要聚居地。

第十二课、多彩的民族风情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各民族衣食住行的特点及丰富多彩节日的学习,初步了解其多彩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2、了解各民族习俗、禁忌,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

3、知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增进民族团结。教学过程:

一、关于衣食住行的探究性学习

展示学生搜集的不同民族衣食住行的资料。

二、故事会

1、把搜集到的关于民族节日的传说、故事向同学们讲一讲。

2、根据故事内容和演讲表现,评选出本班级的“故事大王”。

三、图片展

将全班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到一起,根据不同的版块设计一期“民族风情”图片展。

四、课外拓展:我们这里有哪些民族特色食品

第十三课、各族人民大团结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2、感受我国各民族团结一心的深厚情意。教学过程:

一、交流发布会

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了解我国基本的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

二、故事会

开展“故事会”活动。

三、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提问:我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多少个?其中自治区多少个?自治州多少个?自治县(旗)多少个? 小组内交流后回答。

四、调查

1、分小组调查自己家乡藏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2、调查自己家乡的少数民族政策实施的情况。

第十四课、自然灾害的威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及周边国家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尊重自然,对自然现象有所敬畏。

2、简单了解一些自然灾害的种类及成因,通过探究,懂得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新闻发布

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收集的有关玉树地震的消息。

二、查一查、访一访、填一填

1.小组讨论交流:自然灾害有很多种。据统计,地球上分布范围较广、发生频率较高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十大自然灾害有哪些?

2、小组代表回答,师生评议总结。

水灾、旱灾、风灾、地震、泥石流、虫灾、火山爆发、滑坡、雪灾和森林火灾。

3、填一填教材第78页的表格,根据实际情况扩充表格。

第十五课、灾难之中的救护

教学目标:

1、懂得虽然自然灾害是不可抗拒的,但采取合适的自救自护措施,会减少或避免一些伤害的道理。同时通过演习训练,掌握和提高一些自救自护的能力。

2、在灾害面前,了解国家援助、国际援助、以及公益援助,让学生感受爱心及互助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及在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

1.演讲唐山地震逃生及江珊的两个小故事。

2、阅读教材85页小故事并思考问题。

二、讨论

1、提出问题:面对不同的自然灾害,应该怎样自救和互救呢?

2、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三、献爱心

1、导言:可根据汶川地震、西南干旱和玉树地震后全校师生捐款的情况导入。

2、引导学生今后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开展捐款活动:捐物、捐款、写慰问信、看望灾区小朋友、加入志愿者行列。

第十六课、生命只有一次

教学目标:

1、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体会生命的可爱,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着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2、知道生命是有限的,更是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对生命要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3、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珍爱自己的生命。

教学过程:

一、我眼中的生命

1、教师提供学生在学校里活动的照片(上课、游戏、参加活动)。

2、学生从照片中谈谈自己感受到的生命的意义。

3、提出问题:“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

二、寻找生命的价值

1、导言:事情做错了,可以改正重新开始,生命一旦失去了,还能再来吗?

2、阅读《有生命就有希望》《一块石头的价值》两个小故事。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从这两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同学们讨论交流,发表自己对生命认识的看法。

4、填写“我对生命的认识”的卡片。

三、我的成长照片

四、我要怎样珍爱生命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命新的认识。

2、小组内进行讨论:生命只有一次,课外要怎样珍爱生命?

五、课外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访问身边自强不息、珍爱生命的人,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

第十七课、拒绝不良习惯

教学目标:

1、明白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爱惜生命就要保证身心健康发展。

2、知道不良生活习惯对生命的危害性。

3、懂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过程:

一、小小座谈会------“不良习惯危害大”

1、阅读教材100页,了解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及危害。

2、小组内交流不良习惯的危害。联系实际讲自己身边的悲剧。

3、让学生认识的人中搞调查,把调查到的信息填写在教材第102页的表格里。

4、教师总结:不良习惯像一颗毒瘤,在危害着人们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危害着家庭的幸福和睦,危害着社会的安定繁荣。

二、向不良习惯说“不”

三、课外拓展

1、调查你周围的人,看看他们有哪些不良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给他们造成了哪些危害?

2、设计一个拒绝不良习惯的标语或者宣传画。

第十八颗、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

1、了解毒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

2、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

3、对生命要有一种负责的态度,知道要抵制毒品。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

1、吸毒的危害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等能够使人成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提问:你们知道林则徐吗?

3、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4、引导学生了解导致吸毒的原因,使他们小心警惕生活中的吸毒陷阱。

二、抵制毒品

1、提问:我国的法律对吸毒、种毒、制毒、贩毒的行为有什么规定?

2、让学生阅读我国《劳动教养戒毒工作规定》的条文,大概了解戒毒工作的情况。

第十九课、快乐地生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生活中的无限快乐。

2、知道排解生活中不快乐因素的一些简单方法。

3、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快乐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珍爱生命,热爱生命。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快乐生活的法宝,你们说好不好?

二、讲述自己的快乐体验

1、教师:想一想,你什么时候感到最快乐?你会因什么而快乐?把你的快乐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看谁能把自己的快乐带给其他同学。

2、小组内成员交流自己快乐的体验。

3、小组汇报。每个小组讲完后,一起来归纳故事中的我们究竟在什么中快乐,为什么而快乐。

三、寻找快乐生活的法宝

第四篇:未来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未来教育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五年的品德学习,学生已能得到很多知识,还能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学会正确地观察自然、认识自我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小学生。本学期,我们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有效开展学习和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与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由六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为《好的一个家》、第二单元为《壮丽的山河》、第三单元为《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第四单元为《各族人民一家亲》、第五单元为《自然灾害与救助》、第六单元为《珍惜自己的生命》。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教学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我将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行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会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我们的祖国,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中国地理环境的差异,认识我国的行政区域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

2、通过了解祖国壮丽的山山水水,中国主要的河流及其分布,感染学生,让学生热爱祖国的山和水,有兴趣了解更多关于祖国山河的知识。

3、了解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明白地区的差异是造成各地环境和生活差异的重要原因,了解环境差异带来的风土人情,教育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

4、中国是56个民族汇聚一体的大家庭,了解我国人口的分布,认识每个民族服饰等的差异,了解少数民族不同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住房的特点和有趣的节日,体会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让学生知道,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是祖国繁荣富强的关键。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好思想,好风尚。

5、认识自然灾害的种类,以及自然灾害的救护措施,联系生活中发生的自然灾害,体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这些词语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心,积极加入到慈善事业中,奉献自己的爱心,关爱生命,关爱社会。

6、了解生命的诞生及艰辛的成长过程,懂得生命的真正价值,分辨哪些是不良习惯,拒绝不良习惯,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民族,热爱祖国,关爱生命”这一教育主题是本册教材的重难点,本主题在本课程中出现与原有历史教材设计有很大的区别,注重从实际出发,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本主题旨在引领儿童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引起他们与之交往的愿望和冲动,表现出对祖国发展和民族兴旺的尊重、关注,并引以为光荣和骄傲,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未来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行动。

五、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教材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进一步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课 时 安 排

2.25

报名

3.01~3.04

祖国有多大、首都北京

3.07~3.11

香港和澳门

3.14~3.18

宝岛台湾

5

3.21~3.25

我们的“母亲河”

3.28~4.02

祖国名山知多少

4.05~4.09

走上黄土高坡

4.12~4.16

登上世界屋脊

4.19~4.23

走进东北黑土地

4.26~4.30

享受热带风光

5.03~5.07

多彩的民族风情12

5.10~5.14

各族人民大团结

5.17~5.21

自然灾害的威力

5.24~5.28

灾难中的救护

5.31~6.04

生命只有一次

6.07~6.11

拒绝不良习惯、远离毒品

6.14~6.18

快乐地生活、期末复习

6.21~6.25

测试

6.28~7.06

语、数、英考试

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好大一个家 第一课 祖国有多大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和途径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充分感受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2、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尝试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实际距离。

3、通过地图和生活实例了解我国的行政区划,知道省级行政单位在祖国版图上的大体位置。

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教学准备:

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生:课前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祖国有多大。教学过程:

一、音乐欣赏,导入学习听儿童歌曲《祖国有多大》。问:祖国有多大?

看祖国的地图,它像什么?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一下,祖国到底有多大。

二、计算比较,感受祖国疆域的辽阔

活动一:“徒步旅行”,感受祖国边界线的漫长。

1、做“徒步旅行”的游戏,出发前,先来看看要走的“路线”。(学会看图例,认识国界和海岸线。)

2、开始旅行吧!从哪里出发?(了解家乡浙江在我国的哪边,复习地图方位。)

3、在“徒步旅行”的过程中,初步感知祖国的行政区划,并结合地图,了解祖国的四至点(祖国的最南边、最西边、最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

4、计算:沿祖国大陆的边界走完一圈,至少要花多少时间? 通过这样的计算,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活动

二、调查比较,体会面积之广

1、结合浙江地图,比较本地与浙江的面积。

2、结合中国地图,比较浙江与中国的面积。

3、结合世界地图,比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面积。比较之后,你有什么发现?想说点什么?

三、了解行政区划,进一步感受祖国的辽阔。

1、读读书中的小资料,了解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了解首都、省级行政中心、一般城市等图例。

四、模拟旅游,充分感受祖国幅员辽阔。

1、说说自己小组准备去哪旅游。

2、小组交流旅游前了解的情况。

3、汇报交流:(1)路程。(尝试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通过路途遥远感受祖国的辽阔。)(2)温差。(通过南北温差感受祖国的辽阔。)(3)时差。(通过东西时差感受祖国的辽阔。)

五、总结升华

第二课 首都北京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祖国首都北京的概况,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感受首都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行为与习惯: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生讲故事、读颂歌、谈感想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的情感,使之向往北京美好的未来,愿为北京奥运添光彩。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大量北京风景名胜、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做好关于北京的资料收集和调查。教学活动:

活动一:说一说。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个片断。师:有什么感受: 生:

师:这就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城市,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板书)今天,就让我们聊一聊北京。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北京吗? 生:

活动二:规一规

师:把你知道的或刚才看到的能否规一规类?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表格:交流填写的内容。

活动三:填一填 观看升旗仪式。(课件)你有什么感受?

完成41页的填空,并交流。活动四:看一看

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你知道这首歌中唱到的是什么地方吗?(放课件)

师:北京的风景名胜数不胜数,传统文化也极具城市特点,这样一个底蕴深厚而又充满活力的北京,再向使人招手!具体地理位置在哪呢?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也应该了解!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作介绍)

出示北京的介绍,学生阅读。出示北京行政图。活动五:写一写:写导游词或我心中的北京。交流 小结(略)

播放课件《北京欢迎你》

第三课 香港和澳门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的美丽风光,知道港澳回 归祖国的时间。

2.行为目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关内容,提高搜集和运用社会 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回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镜头,激发学生对祖 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别行政区香港、澳门和台湾省是祖国领土上三颗璀璨的明

珠,知道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准确时间,知道台湾和大陆尚未统一的事实。

2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举国欢庆的大事,它结束了西方国家在香港和澳门的殖民统治,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初步了解港澳回归后继续保持繁荣稳定的实际情况。

3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感受两岸人民期盼统一的迫切心情。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加深对香港和澳门的了解。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和《龙的传人》,学生欣赏。18年前,香港歌星张明敏把这两首歌唱遍中国,唱向世界,唱出了全体炎黄子孙期盼祖国富强、统一,期盼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共同心声。时隔18年,香港、澳门、台湾是否回归祖**亲的怀抱了呢?

齐读提示语,出示课题《香港和澳门》。

二、走进港澳“风景线”。

1.出示中国政区图,了解香港、澳门所处的地理位置。(见书P53)

2.你去过香港吗?喜欢香港吗?分组交流搜集到的香港图片或资料,并派代表做导游,介绍香港的风景(重点介绍书P62的图片),师作适当补充。

(1)分组交流。

(2)小导游介绍香港的风景。

1.听了刚才的介绍,你对香港有什么印象?

2.自学“心之语”中的图片和文字,你从中了解到了什么? 3.与香港小朋友交个朋友,给小归归写封短信。4.欣赏歌曲《东方之珠》,再次感受香港的美丽风光。

5.自学课文“广角镜”和“回望角”,选一幅图片介绍澳门的风光。6.师读《七子之歌》,学生质疑。

澳门终于盼到回归的一日了,那一天是(引导学生说)1999年12月20日。你从书上看到了什么?(引导观察体会图片上人物的表情、心情、语言、动作,感受那份激动和自豪)。

三、我与港澳。

1.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热爱美丽的香港、澳门、。请你在“收藏夹”中粘贴图片或照片。

2.分组交流。

四、小结:香港——1997.7.1回归澳门——1999.12.20回归

第四课 宝岛台湾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台湾问题的由来,知道台湾的美丽富饶是人们千百年来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2、台湾与祖国大陆同祖同源,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解决,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教学重点:台湾与祖国大陆有地缘、血缘关系,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课前准备:师生收集与台湾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美丽的宝岛——台湾

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在二年级的时候读过一篇课文,叫《日月潭》,还记得吗?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台湾)说到台湾,你们对台湾有哪些了解呢?说说看。(生自由交流)

对,今天让我们走进台湾,去进一步的了解美丽的宝岛——台湾。(读题)

二、学习了解台湾。

1、台湾在哪里

教师出示祖国地图,学生从地图上找到台湾,看看与祖国哪个省最近?然后用尺量一量(两地的距离,根据比例尺算一算实际距离。)

师:台湾本来跟祖国大陆是一体的,为什么现在分开了呢?请同学们阅读58页文字,了解台湾岛的形成。

(教师补充):台湾海峡的深度,宽度。用数据说明台湾跟大陆是原来是一体的。

2、台湾的美丽与富饶

师:台湾岛是什么样儿的呢?(1)(课件或者指导学生看书),让学生欣赏富饶的台湾,美丽的台湾。(2)学生谈看后的感受。

(3)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

(4)教师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尤其是对于台湾的富饶,老师应把台湾的别称一个个说出来,学生根据名字说出理由。如:米仓、东方粮库、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方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鱼仓等。对于台湾的美丽,老师建议学生当小导游,带领大家游一游台湾岛。领略台湾的“山高、林密、瀑多、岸奇”等。重点游览日月潭,在游览中配上相应的图片。

(5)老师小结。

3、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人们千百年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

师:我们惊叹宝岛台湾的美丽与富饶,这可是人们千百年来开发经营的结果。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在中国的史籍记载中,台湾在战国时代称为“岛夷”,前后汉和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这是中国大陆居民利用先进的文化知识开发台湾的开始。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到了6世纪末、7世纪初的隋代,大陆和台湾的接触增多。据载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是时,大陆和台湾已有贸易往来。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指导学生看书59页)

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开发台湾的故事?讲一讲。

4、画一画台湾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或设计一下未来的台湾。画好后在班上交流交流。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台湾的美丽和他渊源的历史,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台湾,进一步去了解台湾传统的习俗和灿烂的文化。

1、了解台湾的习俗。

(1)课件展示或者图片欣赏台湾的习俗(也可看书上60页的插图)(2)交流看后的感受。

(3)师小结:闽台一水之隔,同根同源,台湾的民俗大多是从闽南传来,和祖国大陆有很多同样的传统习俗,并一直保持到现在。一年中的元宵、清明、端午、中秋、春节,是两岸民众最主要的节日,尤其是春节。因为一年到头工作辛劳的人们,要乘春节期间好好享受一番悠闲,人们不仅要吃好、穿好,还要玩好,为此台湾民众在节前忙得不亦乐乎。

(4)请知道的同学演一演台湾人民怎么过春节。然后大屏幕上出示教学用书资料袋中的《台湾人民过年》。

(5)你还知道台湾与大陆有哪些相同的方面?节日风俗、、饮食文化、语言文字、历史渊源、传统文化等。

(6)师补充:如:速冻食品中的汤圆,快餐食品中的台湾方便面,餐馆中的台湾菜,台湾电视剧,台湾新闻节目等。

2、根深蒂固的中华文化。

(1)了解台湾故宫博物院、孔子庙。大屏幕展示博物院和孔子庙内部结构。

(2)简单了解台湾作者写的一些书。比如:蔡志忠的漫画或者其它文学作品、青少年读物等。

三、两岸情深

师:同学们,台湾和祖国大陆虽有一峡之隔,可它隔不断我们的血脉相连,这种血浓于水的亲情是永远也无法阻隔的,请读于右佐的感叹吧——(见书61页)

1、自读:“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

2、结合注释,领悟其中蕴含的思念之情。

3、师: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心相系、脉相连,我们不仅从于又佐的感叹中感受到了这中根脉相连的亲情外,还从《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的台湾青年实际行动中感受到了这样深厚的情谊。请一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熟悉的文章。

4、师:是的,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你还有哪些类似的诗词、歌曲、故事等,让我们来唱一唱、讲一讲。

5、请班上有台湾亲戚的同学或者有台湾来大陆工作的子女,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台湾同胞们,我想对你说。

师: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写一段对台湾同胞的寄语。可以是小诗、一句话、一幅画、一篇日记、一封信等,小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在班上展示交流。或者办一个专栏进行展示。

第二单元壮丽的山河 第五课 我们的“母亲河”

教学目标:

1、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2、知道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并由此唤起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母亲河的基本情况,明白“母亲河”的含义,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与保护母亲河的意识。

教学难点:

知道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懂得多视角欣赏自然之美,并由此唤起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具:幻灯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走进“母亲河”。

1、收集资料。了解有关母亲河的资料,故事,赞美母亲河的诗歌,散文,音乐,绘画等。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资料。

3、教师以课件形式介绍长江,黄河。

4、根据展示的资料、图片,学生说出评价母亲河的词汇,教师板书。

(二):歌唱“母亲河”。

1、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长江、黄河图片。学生观看,尽量跟唱。然后教师板书:歌唱“母亲河”。

2、分组歌唱。讲长江、黄河的传说故事,朗诵诗词,散文,歌唱赞颂“母亲河”的歌曲,也可以用自己编创的节目表达对“母亲河”的敬意和感谢。

(三):为“母亲河”重新梳妆。

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母亲河遭破坏的图片:被污染、断流、洪水等。

2、教师用课件展示被污染的母亲河的图片。学生欣赏。

3、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出一个“点子”,为母亲河重新梳妆。

4、学生汇报进点子。评出二三个“金点子”,邮寄给相关部门。

(四):祖国风光展。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祖国风光的图片及相关介绍文字等,并在班上介绍。

2、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神游祖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秀美。形成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我是世界自然遗产。

1、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世界自然遗产。

2、教师介绍“我国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地方”。

3、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感受。

(六):板书设计:

5、我们的母亲河

(一)走进“母亲河”。

(二)歌唱“母亲河”。

(三)梳妆“母亲河”。

第六课 祖国名山知多少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名山的自然风光和其承载的历史文化。

2、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祖国名山的自然风光和其承载的历史文化。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搜集祖国名山大川的图片,音像材料,诗文或其他相关信息。

2、准备主题汇报。

教学活动:

一、谈话导入:我国不仅有世界闻名的长江和黄河,还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名山。在这些山中,有的山势挺拔,气势雄伟;有的重岩叠翠,悬峭峻秀,有的流泉飞瀑,云雾缭绕。你知道这些山名吗?

二、说一说祖国名山谱

1、自学教材第33页图文。

2、教师以一个名山为例,结合自然和人文进行讲解。

3、分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祖国名山进行学习,搜集整理文字、图片信息,准备交流汇报。

三、交流会“我爱祖国山和水”

1、师问: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水的热爱?

2、确定表达方式。

3、分组。(以不同的表达方式作为分组原则)。

4、小组自主探究。

(1)搜集、整理信息。(2)小组内交流。(3)确定交流形式。(4)分工。

5、班级交流会。各小组依次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

四、名山之最:教师指导学生搜集这些名山最令人赞叹的地方,汇编成“名山之最”。通过名山最突出的特点来了解名山。

五、家乡名山探访 组织学生探究:

1、家乡名山“名”哪里?

2、家乡名山的历史、文化特点。

3、家乡名山的现状。

4、为家乡名山进行宣传策划。

第三单元祖国各地的环境与生活

第七课 走上黄土高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黄土高坡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高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了解高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学设计: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57页活动2题,分组讨论,寻找答案。学生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其证据是:

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板书)首先让学生读图8.4“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º以上,有的达30º坡长一般100米一200米,甚至更长。每年每公顷流失25吨~100吨,甚至225吨以上。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

2.人为因素

让学生阅读图8.7的对话,分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废土

三、课堂小结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物质的来源有很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泛支持。因黄土多为风积物,遇水浸润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加上地形、降雨、植被等自然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第八课登上世界屋脊

教学目标:

1、了解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

2、了解气候环境。地理环境

3、了解民俗民风。

教学重点:目标1、2、3 教学难点:目标1、2、3 教学设计:

一、地理环境

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人们把它叫做“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包括青海、西藏自治区以及四川西部等地,约占我国总面积的1/4。

青藏高原地处内陆,地势又特别高,气候干燥而寒冷,很多地方人迹罕见。那里冬季酷寒,夏季凉爽,有些地方长冬无夏。高原上有许多山峰终年白雪皑皑。高原上空气洁净稀薄,阳光特别充足。高原古城拉萨,全年无雾,云彩又少,阳光灿烂,是著名的“日光城”。

一、饮食文化

牛羊肉:藏族人民主要以食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在牧区一般不食蔬菜,饮食单调,从单一的饮食结构来说,牧区乃至整个西藏都属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区。

饮料:各种饮料是构成藏族群众营养食品不可缺少的东西。藏族的饮料有酥油茶、甜茶、青稞酒等。酥油茶除与主食糌粑同时食用外,也当作每日食用的饮料。酥油茶与甜茶分别用酥油、牛奶或奶粉加茶叶、盐、白糖制成,酥油茶与甜茶都具有茶的功能。在西藏,用酥油茶待客,是藏民族古老的传统。

糌粑:糌粑是藏族的一种主要食品。藏族吃糌粑,大都是先把少量酥油茶倒进碗里,加点糌粑面,用手不断搅匀,只到能捏成团为止,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成团叫“粑”,送嘴而食。

青稞酒:用青稞酿成的一种度数很低的酒,淡而清香,略带点酸甜味儿。藏族群众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节日必备之钦料。青稞酒色淡味酸甜,约15-20度,分头道、二道、三道酒。到藏族家作客,习惯请你喝酒是倒满杯,你先喝一口,添上;再喝一口,再添满;一直要渴三口,最后满杯喝干;以后,能喝的自由喝。

奶品:西藏牧区牛羊多,奶制品也多。最普遍的是酸奶子和奶渣两种。奶品是藏族的重要食品,家居或外出,人们都带着它。在零食品种不多的西藏,大人们常把奶渣给小孩当零食。

风干肉:藏族喜欢吃风干牛羊肉。其他民族看着感到有点怕,也觉得不太卫生。其实,风干肉一般在冬天,往往是十一月底做。这时气温都在零度以下,把牛、羊肉割下来,挂在阴凉处,让其冰冻风干,即去水份,又保持鲜味。到了第二年三月以后拿下来烤食或生食,味道是鲜美的

三、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和物产全区各类天然草场面积有0.83亿公顷,占全区土地面积的67%,约占中国天然草场面积的26%,森林覆盖面积达632万公顷,占西藏土地面积的5%,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5.5%,森林总蓄积量为14.4亿立方米,占中国总蓄积量的14%;耕地面积为22.15万公顷,占西藏土地面积的0.18%,另有一定数量未开垦的后备资源。主要农区分布在藏南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已探明的矿产达7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26种矿产中,有11种的储量分别名列中国的前5位。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煤、石油、铅锌、盐等矿藏,人称“聚宝盆”。这些宝贵资源,已得到开采利用。

水能、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等均非常可观,尤以水能资源最为丰富。全区平均径流总量约3590亿立方米,年平均天然水能蕴藏量约为2亿千瓦,约占中国的30%。

西藏的高等植物有5766多种。西藏有药用植物1000多种,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牦牛、野驴、黄羊、羚羊、盘羊、岩羊、獐子、鹿、豹、猴、老虎、熊、狐狸、狼、猞猁、水獭、雪猪、熊猫、雪鸡、马鸡、黄鸭、灰鸭、天鹅、沙鸥等。白唇鹿、野牦牛、金钱豹、其中被列为世界珍品的有雪豹、小熊猫、藏羚羊、藏野驴、藏雪鸡、藏马鸡、黑颈鹤等,是青藏高原所特有的动物。

过去高原上的交通运输主要靠的是牦牛,所以人们称它为“高原之舟”。

四、地方物产:工农牧渔业产品·名优土特产· 藏药:目前有药用记录的藏药达2294种。常用300多种,其中植物类200余种,占70%;动物类40余种,占12%;矿物类40余种,占14%。

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是驰名中外的“西宁毛”的主要产地。西宁毛是藏系羊的毛。历史上,青海羊毛都通过西宁畅销国内外,故有“西宁毛”之称。西宁毛纤维粗长、致密性好、富有弹性和韧性、拉力大(伸长力大)、光泽强、粗细均匀等优良特性,是织高级地毯、毛毯、长毛绒的不可缺少的上等原料。用西宁毛制成的地毯有立体感,回弹力强、经久耐用,在国际上被称为“象锦缎一样光彩夺目的轻浮雕”。

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产于青海湖水系。青海湖鱼类资源蕴藏量5万吨,每年最大持续捕捞量4790吨。湟鱼除了肩部、殿部有少许不规则鳞片外,其余全身裸露无鳞。身体呈长形,侧扁,头锥状,无须;腹部灰白色或浅黄色,体侧有不规则的褐色瑰斑。耐寒冷、耐盐碱,一般栖息于水的中层,以浮游生物为食,生长缓慢,每十年长一斤。最大的湟鱼重量可达15余斤。全身除废弃物、卵子和腹腔黑膜有毒不能食用以外均能食用,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上等名贵珍稀鱼类。

五、交通发展

交通事业的发展使青藏高原结束了与世隔绝的历史,为大规模开发建设这一神奇的地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青藏高原最深刻的变化所在。

第九课 走进东北黑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特点及资源状况。

2、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一、我国最北的地方

1、出示:《中国政区图》教学挂图。

找一找:中国的东北部是指哪里?东北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2、观察教材插图《东北地区》图。

找一找:东北平原、大小安岭和长白山。

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最北的地方是什么样?和我国其他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有谁去过东北?东北有什么特别之处?和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描述东北。(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地描述一下对东北的印象。)

二、这里的土地真肥沃

1、播放:东北黑土地风光。

2、阅读教材第47页图文。

(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说明黑土地的肥沃。)

3、提出问题:这里为什么有如此肥沃的黑土地呢?

三、这里的森林真茂密

1、阅读教材第48页图文。

2、提出问题:为什么东北原始森林中的树种多是针叶和小阔叶林,与我国其他地方的森林树种有什么不同?

3、森林宝库。

(1)学生阅读教材第49页插图。(2)介绍自己了解的东北物产。

四、这里的冬天真寒冷。

阅读教材第50页至51页内容,教师讲解。

第十课 享受热带风光

一、教学目的:掌握海南岛的地理区位优势、热带资源优势与海洋资源优势

二、教学重点:海南的地理区位优势及改革开放后区位的变化。热带资源优势。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法

四、教学过程:

(一)地理区位优势

填图:琼州海峡、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雷州半岛,东南亚及邻国,港澳、台湾、珠江三角洲、画航线:向东经台湾海峡到日本,向西经马六甲海峡到南亚、西亚、非洲。

海南岛近似椭圆,五指山为最高峰。北面与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向望。1.位于华南和西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 2.靠近港澳台及东南亚,离珠江三角洲近。3.位于西太平洋重要国际深水航线上

4.连接亚洲和大洋洲,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重要中转站。区位变化:

1.改革开放前的国防前哨,经济发展较落后。

2.改革开放后,依托区位、资源、政策等方面的优势: A.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最南端的开放窗口。

B.1988年建省,海南岛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海南省于1988年3月成立,是我国最南的一个省份。海南省辖海南岛和西沙、中沙、南沙群岛。陆地面积3.4万平方公里,人口601万人。海南岛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岛。主要少数民族为黎族等。海南是黎族唯一的聚居地,建立经济特区后,依托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工、农、贸、旅均得到迅速发展。发展最快行业是国内旅游业。

1987年:经济以农业为主(占一半)1999年: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服务业比重增长迅速、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变化不大。海南现有787万人口,而在台湾几乎与海南相同的面积有2000多万人口,海南的人口是台湾的三分之一;台湾十分之七是山地,海南十分之七是耕地,如果再将沿海滩涂利用起来,海南热带农业土地资源的前景非常广阔。

(二)热带资源优势

地理位置:20°N以南的热带海洋中,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热带气候区,占全国热带42.5% 地形地势:地势中高周低,地形呈环形层状结构、土地利用类型多样 中部至沿海三大地形依次是山地、丘陵台地、滨海平原。地形决定海南自然环境呈环带状分布

河流:受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影响,河流从中间向四周分流 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土壤:砖红壤

降水集中5-10月,东部降水(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于西部沿海(背风坡)。莺歌海盐场位于西部海滨,海滩平坦,降水少,蒸发旺盛,利于晒盐。气候特点:一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光照充足,夏长冬暖,生长期长。

日均温≥10°C积温8400~9200,适合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生产,1月气温大于16度。气候灾害:冬春低温冷害、夏秋季台风(多台风雨,占1/3以上),受寒潮影响小。我国最大的热带物种基因库,可一年三熟,发展热带高效农业,热带作物非常丰富,是全国主要的热带地区。热带农业资源繁多。海南可提供的热带农产品很多,热带水果,有香蕉、龙眼、荔枝、波萝蜜;热带经济作物,有橡胶、剑麻、可可、咖啡、蔗糖和反季节瓜菜。当北方白雪皑皑寒风刺骨的时候,海南正是生产瓜菜的最好时机,源源不断地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热带花卉和热带海淡水养殖也非常可观。

(三)、海洋资源优势

海南省是全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辖南海中的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管辖海域面积占全国海洋国土的2/3,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能源。

A.生物资源:鱼、虾、贝、藻类。

海洋生态系统:红树林、珊瑚礁、河口,它是海洋高生产力区和生物多样性区,旅游区。B.渔业资源:发展热带海洋渔业与人工养殖业的基地。品种多,生长快、渔汛期长。C.油气资源(莺歌海)。

D.旅游资源丰富。有海水、阳光、沙滩、海滨浴场和热带风光(椰林风光、红树林、珊瑚礁)。有五指山,万泉河,天涯海角,在乐东县又发现了毛公山,像毛泽东同志那样安祥地躺着,头发,痣、中山装的口袋等都非常清楚

第四单元 各族人民一家亲 第十一课 大家庭里的成员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分布图及图例说明。2.教师准备MTV《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学生准备各民族在历史文化、艺术、体育等方面相关资料(文字、图片、音像)。

三、教学设计:

活动一中华民族大家庭

1.从民族分布中找一找我国有哪些民族。在方框里写写“我所知道的民族”名称,学生之间可开展“看谁知道的民族多”抢答竞赛。

2.在地图上找找我国的五在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3.民族小考察。了解本地区的民族自治洲、自治县(旗),本班、本校同学中有哪些民族 4.看看钱币上不同民族的文字(汉文、维文、蒙文、藏文和壮文),不同民族人头图案。5元券,下面右侧主景是藏、回族人物头像;2元券,下面右侧主景是维吾尔、彝族人物头像;1元券,下面右侧主景是瑶、侗族人物头像;5角券,下面左侧主景苗、壮族是人头像;2角券,下面左侧主景是布依、朝鲜族人头像;1角券,下面左侧主景是高山、满族人头像。

5.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唱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歌曲,体会歌词的含义。活动二民族知识知多少

1.师生苟同查找资料,依据资料提供的信息,又如,有关民族形成的传说、民族人口、信仰、语言文字等,了解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汉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以后还要学习更多的内容,因此,此处参考教材提供的思路进行教学即可。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一些少数民族的起源历、历史和主要文化。

2.用多种形式在班内汇报交流。如讲讲炎帝和黄帝的故事;或用表演的方式,扮演炎帝或黄帝向今日的子孙们讲述当年他们的故事;扮演不同民族的儿童,介绍这个民族的历史、广货还可以开展“民族知识知多少”知识竞赛和小展览。

第十二课 多采的民族风情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二、教学准备:

2.师生几套民族服装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

三、教学设计:

活动一: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

可以参考教材74~77面内容分成若干学习主题,每个组承担一至两个学习主题。

1.学生自愿结合成组,分专题查找反映和介绍不同民族生活习俗、文化特点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如饮食文化、民居、服饰、艺术等。收集实物,如小饰物、民族乐器、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等。

2.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并用多种形式交流。具体活动方式可参考以活动设计。

1)民族博物馆

(1)将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和实物分门别类摆放出来。由收集者向其他同学做简单的介绍。

(2)可以猜猜看的形式,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猜一猜图片、实物中反映的是个民族心甘情愿、服饰、乐器、工艺品等;唱一首民族歌,跳一个民族舞,让其他同学猜一猜测是哪个民族化曲和舞蹈;用语言描述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大家猜一猜是哪个民族的习俗等。

2)民族服装展示会

(1)在上一个活动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准备某一民族的服装。(2)每个小组就自己所找到的服装进行简单改造或搭配。此活动可以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与创造力,但不能偏离其民族。

(3)各组将自己改造(或搭配)好的服装给大家,每组可设一名解说员进行介绍。3)民歌舞会

(1)说一说:知道哪些民族歌舞,并说出它的特点。(2)跳一跳:把最喜欢的民族舞蹈表演出来,如:新疆舞、藏族舞、蒙古族舞、傣族舞„„(3)唱一唱:演唱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

(4)奏一奏:鼓励有特长同学介绍演奏他们所学的民族乐器。

3.探究活动:探究服饰、民居、民族歌舞等当地地理环境、特产、人们生活、生产活动等的关系。

活动二:欢乐的民族节日

1.考察活动:收集介绍我国各民族节日的文字资料和图片:民族节日日期、节日的意义、有关节日传说、节日习俗、节日活动等。

2.模拟活动:在课堂上进行庆祝民族节日模拟演示,可以播放有关节日音乐、画面,把学生带入民族节日氛围中参与体验。

3.探究活动:每个小组拟订一个主题,全班开展讨论,如:民族节日与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关系,民族节日与民间传说、信仰的关系„„

活动五趣味运动场

1.师生准备:了解一些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并进行模拟训练。2.表演比赛:可把运动项目分成单项、集体项目进行表演比赛。

3.交流探究:师生交流自己所在民族喜欢的体育活动,探讨这些体育运动产生的原因,这些体育运动在民族中的影响,体育运动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

活动六欢迎远方的来客

1.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习惯和礼仪习俗。去别的民族地区旅游过的同学,可以找当时照片,回忆旅游时所了解到的民族习俗

2.各小组可以准备小品进行少数民族的礼仪表演。或播放有关民族礼仪的录像片。3.参考教材第77页,通过设置情景问题,让学生参与并体验不同民族的礼仪习俗和待客方式,如藏族人给远方来客献哈达,喝酥油茶;回话人请远方来客喝八宝茶等。在表演中,引导学生思考:当主人用本民族友好的方式招待客人,而客人表现出不喜欢时,作为主人会怎么想?由此引出该怎么对待此类情况的问题。

4.如果本班有其他民族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本族在生活习惯、待客礼节等方面的习俗和礼仪,大家讨论怎样做到相互尊重各自的生活习惯。

活动生成:在这一主题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早在十一放假时我便布置给学生一份长作业,利用假期时间,调查一个你最想了解民族,于是在上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都是有备而来,说起来有根有据,有一部分内容是老师也不知道的。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几个相对有特点的民族,如回族、蒙族、白族等,课上我还播放相关的录象内容,这样更加接近学生对其的了解。

第十三课 各族人民大团结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2.了解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维护着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

3.知道我国政府为了保护民族文化,促进和发展少数民族的繁荣采取了许多积极的措施。

二、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整理中华历史上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劳动结晶,杰出人物的成果、事迹。可采用图片、实物、文字、音像等多种载体来呈现。

2.了解各级人民政府采取的各种民族政策,如:发展文化教育建设、保障参政议政的权利,促进经济领域的发展„„

三、教学设计:

活动一共同创造中华文明

1.参考教材内容,师生共同收集整理反映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成果的资料,如吃穿用的实物、文学作品、音乐绘画等。

2.用多种形式在班上交流展示。活动二优秀的中华儿女

1.学生可以分成若干小组,调查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族儿女中的杰出人物,取得的光辉业绩。

2.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到的优秀儿女。(可能出示照片,演唱歌颂他们的歌曲,播放他们的影片片段„„)

活动三访问参观

1.组织学生去访问了解那些在本地工作的不同民族人们所从事的职业,他们的生活情况。2.汉族地区的学生可以到少数民族学校去参观访问,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少数民族学校的师生一起联欢;也可以开展“心连心、手拉手”的系列活动。

活动四爱心列车

1.考察活动:让学生分成若干个“爱心列车小分队”,去了解各级人民政府尊重、关爱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与行动。如:发展文化教育建设、保障参政议政的权利、促进经济领域的发展„„

2.小论坛: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加大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力度?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3.调查报告:根据学生的调查了解,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少数民族地区有待改进与发展的问题写出来,同学之间相互磋商,把切实可行的建议反映给相关部门。

活动生成:

在对前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后,可以说学生已经知道我国的繁荣与富强是与各族儿女共同建设互相帮助分不开的,各族儿女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比做出了贡献。因此对此部分内容我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而的通过学生这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自己进行归纳、总结的。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以学生自学为主。

第十三课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人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活着许多华人,他们和我们有着同样的血脉、同样的根。

2、知道许多海外华人尽管身在他乡却有着割不断的中国情结,他们时刻关注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并为祖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我的中国心》《你在他乡还好吗?《绿叶对根的情谊》《龙的传人》等MTV。

2、师生收集各个国家里的中国城资料,了解城内的建筑、文化、饮食、活动等情况。

3、师生收集整理海外华人的故事(包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调查了解自己的亲朋好友、隔壁邻居在国外的经历和他们真实的故事。

4、师生准备开展活动的服装、道具,排练各类节目。

三、教学设计: 活动一:我的中国心

1.课前,师生收集各个国家里的中国城资料,了解城内的建筑、文化、饮食、活动等情况。

2.课上,师生共同交流,在音乐《我的中国心》中展示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影音画面、文字资料„„)。

3.探究活动:为什么海外华人要在国外建立中国城?理解歌词“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的深刻含义。

活动二你在他乡还好吗?

1.课前准备:收集整理海外华人的故事(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有条件的地方,可让学生调查了解自己的亲朋好友、隔壁邻居在国外的生活的情况,以及他们的一些经历和故事;收集有关的书信、礼品等。

2.课堂展示:

1)播放音乐《你在他乡还好吗》,说说自己对这首歌的体会和感受。2)介绍了解到的海外华人或自己的亲朋好友、隔壁邻居在国外的经历,讲讲他们的故事,读读他们的书信,看看他们送回家的礼品,说说他们的思乡情结,体会他们的感受。

3)也可以讲讲其他海外华人的故事,体会他们的酸甜苦辣。活动三魂牵梦萦系中华

1.学习交流海外华人“情系中华,为国争光”的事例。

2.“相聚---------龙的传人”主题活动:在前面开展的毓活动中,通过学生收集、整理反映海外华人有关事迹的图片、音乐、影像等相关资料后,让学生扮演一些生活片段,从中让学生体会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体会海外华人对祖**亲的爱,从而进一步认识到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的归属感和责任心。

活动四美好的祝愿

1.可以引导学生在网上与海外的华人聊天,交流感情同时也送去美好的祝愿。

2.可以通过亲朋好友、隔壁邻居的海外关系,开展“一封书信、一幅字画寄深情”的互动活动。

3.可以通过学校或集体与海外的留学生、国内派出机构等的联系,搭起友谊的桥梁,开展“祖国连着你我他”的系列活动。

活动生成:

1、课前我通过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曲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歌词中有一句话是“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旧是中国心”?

2、在本节课前,我首先让学生对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教育家陈家庚的事迹进行研究学习,通过对陈家庚的调查了解学生很自然地就理解了为什么这些长年生活在海外的华人仍然心系祖国,心系家乡。

3、在课上学生有的提到的华人,有的提到了华侨,还有的提到了华裔,针对性同学们提出的不同名词我对此分别进行了介绍,什么是华侨,什么是外籍华人,什么是华裔,什么是华人,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又有什么不同。

第五单元 自然灾害与救助 第十四课 自然灾害的威力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一些故事,让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也有不可抗拒的一面,自然灾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2.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3.学习在常见的自然灾害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培养相应的应变能力,灾害发生时能够不慌乱,采取正确的措施开展自护与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和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强化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

教学准备:

1.查阅书籍资料,了解有关自然灾害的概况。2.有关地震灾害的记录片。3.了解家乡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有关地震灾害的记录片。

二、学习“大自然的另一份面孔” 1.阅读《地震孤儿的故事》。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地震的资料。

讨论:地真是怎么回事?你对地震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印象?

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居住的地方发生了强烈的地震,你对突发的灾害会有思想准备吗?你认为地震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危害?

2.自然灾害知多少。

除了地震外,自然灾害还有哪些种?

请同学们走上讲台,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某种自然灾害的相关资料。3.为自然灾害分类。

4.过渡:自然灾害离我们并不遥远。

简单叙述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搜索你的记忆,你听说过或者看到过自然灾害发生时的情景吗?

5.分组朗读《历史上的部分自然灾害记录》。

三、学习:天灾之中有人祸

1.近几年来,全球发生了不少自然灾害,请选择你知道的一次重大自然灾害,向全班同学做一个介绍。

2.阅读43页自然灾害的信息。

同学之间交流课前准备的小调查:家乡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这些自然灾害的? 讨论:从引起自然灾害的原因上考察,你认为自然灾害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然造成的呢? 3.阅读《是天灾还是人祸》。

讨论:有哪些人类的行为诱发或加剧了自然灾害?

4.你的家乡有没有发生过因“人祸”而加剧的自然灾害?如果有,把它写出来。

四、作业:回忆自然灾害的危害,写一封倡议书。

第十五课 灾难之中的救护

教学目标

1.懂得虽然灾难是不可抗拒的,但采取合适的自救自护措施,会减少或避免一些伤害的道理。同时通过演习训练,掌握和提高一些自救自护的能力。

2.在灾害面前,了解国家援助、国际援助,以及公益援助,让学生感受爱心及互助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及在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自然灾害中自救自护等方面的资料,了解一些自救自护的方法,如遇火灾、泥石流、雷电等如何安全逃生的知识。

2.师生共同在课前调查了解世界救护救济组织;了解其性质、意义,并做详细记录,对一些救护救济组织救助了哪些灾害中的人们做以记录,以备课堂上交流。

3.准备灾害逃生所需道具、毛巾、水、模拟地震的音响等。

4.学生查找有关江珊的资料,以江珊有初步的了解,能和江珊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为上课时电话联线江珊做准备.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听故事

1.引言:在有些自然灾害面前,人力是无法抗拒的,但只要提高自信心,掌握一些科学自救自护的方法就会幸免于难。

2.录音机播放唐山地震逃生及江珊的两个小故事。活动二:电话联线江珊

1.引言:当年战胜洪水的小女孩,现在已是十几风的大姑娘了,小姑娘对当时避险的情况还记忆犹新,想听听她亲口叙述吗?

2.民、启发学生提出几个实际问题,活动三:灾害逃生演习

主要通过这项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求生的知识、一些自救自护方法的训练,增强自救自护的能力,主要进行为灾及地震演习。

1.遇到火灾

在教室及走廊进行,模拟火灾场面,制造烟雾

组织学生火灾逃生,常用的方法:匍匐前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2.遇到地震

录音机播放地震的声音。组织学生演练地震学生逃生。活动四:讨论台

1.引言:让我们一起来讨论,遇到下列情况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自救打措施? 2.学生分组讨论,可参考课前所查资料,讨论以下几种情况怎样自救自护: 活动五:救灾报告会

1.组织报告会。整理课前准备的资料,学生自愿分组,组织安排报告会的内容及形式。2.报告会开始。对在一次灾情中社会各界的援助作以综合汇报。活动六:献爱心

1.引言:可根据当时的灾害情况作为导入。

2.引导学生采用各种形式开展捐助活动:捐物、捐款、写慰问信、看望受灾小朋友加入志愿者行列。

3.写慰问信活动。

第六单元 珍爱自己的生命 第十六课 生命只有一次

教学目标

1.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体会生命的可爱,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着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2.知道生命是有限的,更是宝贵的,生命只只有一次,对生命要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3.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珍爱自己的生命。教学准备

1.学生调查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

2.学生收集一些成长过程中的照片及明关材料。3.学生收集父母写的《宝宝成长日记》 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我眼中的生命(通过狸的记忆和母亲的日记感受生命的可爱。)1.教师给出学生在学校里活动的照片,学生从照片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2.“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找一些妈妈怀孕时的照片或录像,看看那时妈妈的样子和现在有什么不同,问问妈妈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有哪些感受和期盼

3.阅读母亲日记,感受自己成长的快乐和艰辛。通过与爸爸妈妈交流,在他们的眼睛寻找自己的可爱之处。

4.把看完母亲日记后的感受写在课本上。活动二:寻找生命的价值

1.教师导语:“事情做错了,可以改正重新开始,生命一旦失去了,还能再来吗?” 2.阅读《有生命就有希望》《一块石头的价值》两个小故事。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从这两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活动三:我的成长照片

1.学生收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照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照片。

3.小组内讨论:从照片中看出,我们是怎样成长的?

4.选出爸爸、妈妈和自己在一起的照片,观察照片中他们对自己是怎样呵护备至的。5.谈感想:我的生命属于谁? 活动四:我的成长日记

1.如果有某些学生家长给孩子记了成长日记,教师不妨借来,读给学生们听。2.小组内学生交流。

3.我给自己记成长日记,让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记录下父母讲述的自己的成长经历。活动五: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事情

1.学生访问家长,自己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家长最难忘的事情。2.小组内学生交流。

3.小组内把家长心目中孩子的成长过程当中最难忘的事情分类。

4.经过分类整理,小组向全班汇报。看看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哪些事情令他们难忘。5.学生将整理过的资料拿回家,汇报给父母。

6.和父母畅谈在父母抚养自己的过程中,自己最难忘的事。活动六:访问

1.以小组为单位,访问身边自强不息,珍爱生命的人,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2.如果不能直接访问本人,可以电话采访或者从媒体上获取资料。3.小组将访问结果进行整理,总结出被访者从媒体上获取资料。4.小组向全班进行汇报,学习他们的精神。活动七:我要怎样珍爱生命

1.通过学习,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初步的认识之后,教师组织讨论:生命只有一次,我要怎样珍爱生命?

2.学生将讨论结果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第十七课 拒绝不良习惯

教学目标

1.明白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爱惜生命就要保证身心健康发展。2.知道不良生活习惯对生命的危害性。3.懂得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关于不良习惯及危害的相关资料

2.学生通过报纸、电视、书籍、网络等媒体搜集有关不良习惯及危害的资料。3.准备不良习惯小故事。教学活动地及过程

活动一:小小座谈会------不良习惯危害大

1.教师导入:拒绝不良习惯是珍爱生命的一种体现。2.自制学习资料卡,学生互相交流不良习惯的危害。

3.听取受到不良习惯影响的人的教训,联系实际讲自己身边的悲剧。

4.在你认识的人中搞个调查,把调查到的信息填写在教材第102页的表格里。活动二:我是小小宣传员

1.教师导入:不良习惯可能会随时闯进我们的生活,那我们该怎样预防呢?小组互相交流讨论拒绝不良习惯的办法。,2.开展板报宣传活动。

3.以:“不良习惯远离我”为主题,开一次班会。

4.班会后,根据自己的体验,教师组织学生给那些有不良习惯的人写一封劝说信。活动三:查找资料

1.作为对教材“资料卡”的补充,开展本活动。

2.学生通过上网、读书、看电视等渠道查找生活中有不良习惯会给身体造成怎样的伤害。3.将这些资料仿照教材上的形式,做成资料卡。活动四:找找看

1.发动学生找找身边哪些人有不良习惯。

2.针对这些不良习惯,集中收集有关的资料。3.向这些人宣传不良习惯带来的巨大危害。

4.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和他一起制定改掉不良习惯的计划。5.实施计划,监督当事人真正改掉不良习惯。活动五:“健康生活”公益广告展。

1.收集生活中有关健康生活,远离不良习惯的广告。2.将收集到资料汇总、整理。3.举办一次公益广告展。活动六:表演课本剧 1.以课本剧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不良习惯的危害,宣传健康生活方式。2.内容、形式可以参考以下范例。

第十八课 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

1.了解毒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2.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

3.对生命要有一种负责的态度,知道要抵制毒品。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有关资料和影片。

2.教师搜集我国抵制毒品和对吸毒这种违法行为所采取的措施及法律条文。3.学生搜集有关抵制毒品的资料及图片。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说说吸毒害处大

1.教师导入:你们认识林则徐吗?一想起他,我们就会想起鸦片战争,我们知道那是一头昏脑胀具有历史意义的禁烟运动。而这里的鸦片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毒品。你知道吸食毒品有哪些危害吗?

2.出示大屏幕:让学生从一些图片、数据、案例中了解吸毒给人们带来的危害。3.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4.引导学生了解导致吸毒的原因,使他们小心警惕生活中的吸毒陷阱。活动二:抵制毒品,人人有责

1.教师导入:既然毒品对我们的身体甚至生活有那么大的危害,那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该怎么办呢?要抵制毒品。

2.出示大屏幕:国家对于抵制毒品所采取如丘而止有关措施。3.小组内交流对毒品的认识,怎样才能远离毒品。4.填写对毒品危害认识的卡片。活动三:关于毒品犯罪的调查

1.组织学生通过走访、收集资料等方式,进行有关毒品犯罪状况的调查。2.讨论这些毒品犯罪给社会带来的危害。3.学生谈可不感想。

活动四:我国的禁毒决心

1.学生收集我国禁毒相关法律法规。2.收集禁毒相关措施。活动五:禁毒英雄故事会 1.收集禁毒英雄的故事

2.召开故事会,讴歌他们的英雄事迹。活动六:探究学习毒品在中国的历史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毒品是如何进入中国的,如何危害中国民众的。2.调查中国禁毒历史。

活动七:宣传远离毒品,组织开展一次宣传活动,通过板报、宣传画等形式宣传毒品的危害,号召大家坚持健康生活,远离毒品。

活动八:观看影视片

活动九:给吸毒人员写封信

第十九课快乐地生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美好,体会健康生活的快乐。2.懂得要珍爱生命,热爱生活。3.知道健康生活的方式。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自己在学校中与同学之间游戏、学习、活动的图片和小故事。2.教师准备一些快乐小游戏。教学活动及过程 活动一:你快乐吗

1.在健康中寻找快乐:我是健康小卫士。说说怎样才能更健康?

2.在交往中寻找快乐:我是交友小博士。看看谁的朋友多?怎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3.在挑战中寻找快乐:我是成功小能手。怎样才能更好地接受挑战? 4.在奉献中寻找快乐:我是奉献小英雄。奉献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快乐。5.在成长中寻找快乐:我是成长小精灵。怎样成长教会更快乐? 活动二:做个快乐的小学生

1.教师导入:你想让你的生命更精彩吗?那就让我们从现在起播下快乐的种子,去等待收获吧。

2.小组内交流“你想怎样播种快乐”。3.说说你的心里话,制作“快乐卡片”。4.填写“快乐卡片”。

第五篇: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

未来出版社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一课、祖国有多大

教学目标:

1.:学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2.: 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能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祖国大。3: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祖国有多大》,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张世界地图,在地图上,我们的祖国像什么?

二:“徒步旅行”,漫长的国界线。

1. 读书查找数字。我国的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一下祖国的辽阔。

2. 识图做好铺垫。3.计算获得感知

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如果我们每天走8小时,每小时走4千米的话,要

走多少天?(整整1200天,3年多,如果从现在开始走,走完一圈,我们都已经上初三了。)同学们,通过这样的计算,你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是啊,我们的边界线太漫长了。我们的祖国太大了,真可谓幅员辽阔。

三:对照比较,宽广的土地。1.温差比较 2.时差比较 3.面积比较

我们的祖国真的很大。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全世界超过中国面积的国家只有俄罗斯和加拿大,我国位于第三位。

四.歌曲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祖国幅员辽阔,而且在内心深处已经升发起对祖国的热爱,下面就让我们在《大中国》中结束本课。

第二课、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1、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2、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和现代都市风貌。

3、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和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从此,北京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向往的地方。

二.、提问: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和我国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首都是祖国的心脏?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首都是国家政治中心;首都是国家文化中心;首都是国际交往中心。

三、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分别阅读教材第10页至12页,选择与本小组探究问题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

四、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第三课、香港和澳门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知道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简单了解什么是“一国两制”。

2、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教学准备:

1、搜集香港和澳门风光或旅游照片。

2、查阅资料了解港澳的历史。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特别行政区

1、提问: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两个被称为特别行政区。它们是哪两个呢?它们在哪里呢?为什么是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里?

2、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地图,找到香港和澳门。

3、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资料卡”,了解“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

4、学生探究:“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以及“高度自治”具体指什么?“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怎么回事?是谁提出的理论?

二、指导学生追寻历史

1、为什么根据在香港和澳门建立特别行政区?

2、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资料卡”内容后,指名说一说

三、回顾港澳回归

讨论:香港和澳门回归说明了什么?

四、在地图上认识香港和澳门,认识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1、学生阅读教材地15页地图和教材第16页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2、让学生画一画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3、展示有关香港和澳门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香港和澳门。

第四课、宝岛台湾

教学目标:

1、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和特殊历史。

2、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初步形成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和信念。教学重难点:

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和特殊历史,使学生初步形成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和信念。教学准备:

1、搜集台湾风光图片或旅游照片。

2、查阅资料了解台湾的历史。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终于圆了萦绕一个世纪的团圆梦。现在我们还有一个夙愿:就是实现台湾和大陆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二、指导了解台湾

1、提问:台湾在哪里?

2、台湾什么样?

3、台湾和大陆分离多久了?为什么会分离?

4、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图》.5、阅读教材20页,师生总结:美丽 气候: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环境。

6、引导学生探究海峡两岸关系

7、课外拓展

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两岸统一的渴盼心情。

五课、我们的“母亲河”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懂得择水而居,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懂得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热爱祖国山河。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中国河流分布图》

找到黄河和长江,在图上找到自己知道名字的主要河流,并把它们的名字填写在表格里。

二、指导学生了解黄河

三、用同样的办法了解长江。

四、总结复习,完成练习。

1、水是生命之源,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 ”)。

2、()和()是我国两条主要的河流。

3、长江发源于()西部,最后注入()。长江流经()个省级行政区,全长约()千米,是我国第()大河。第六课、祖国名山知多少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名山的自然风光和其他承载的历史文化。

2、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说一说祖国名山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3页图文。

2、教师以泰山为例,结合自然与人文进行讲解。

3、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名山进行学习,结合搜集整理的文字、图片信息,进行汇报。

4、出示课件,完成练习:(1)“五岳”指的是我国的五座名山,它们是东岳(),位于()省,西岳(),位于()省,南岳()山,位于()省,北岳()位于()省,中岳(),位于()省。

(2)东岳泰山被尊为“ ”,孔子有“ ”之语,唐代诗人杜甫有“ ”的佳句。

(3)华山有“ ”的说法。黄山有“ ”。()山瀑布有“疑似银河落九天”的佳句。

三、课外拓展 汇编名山之最;访谈家乡名山日月山。

第七课、走上黄土高坡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走上黄土高坡

1、曲《黄土高坡》。

2、提出问题:你知道这首歌中所说的“黄土高坡”在哪里吗?“黄土高坡”是什么样子?这里的人们是怎样生产、生活的呢? 我们能从歌词中找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地图。

4、小结:“黄土高坡”位于我国黄河中上游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境内,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人们把这里叫做黄土高原。

5、质疑: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阅读“资料卡”。

二、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生产方面:修建梯田;植树种草;放牧。2生活方面:开凿窑洞;打井取水;扎白毛巾。

三、课外拓展学生收集人类与环境密切关系的相关资料,在班上相互交流。

第八课、登上世界屋脊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一、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

1、指导学生识图

观察:教材第41页地图。观察青藏高原范围:青藏高原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

二、登上“世界屋脊”-----欣赏青藏高原自然风光

1、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至第42页的山水风光图。

2、阅读教材第41页地图。在地图上找到青藏高原上著名的山脉和河流。

三、登上“世界屋脊”-----领略青藏高原气候

1、提出问题:青藏高原海拔这么高,高原的气候和平原地区相比有什么不同?

2、说一说:藏族人民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生产方面:牧业为主;种植耐寒农作物----青稞。

生活方面:藏袍服饰特点;住毡房;吃糌粑;礼节(哈达)。

五、课外拓展 自主探究藏民的独特风俗。

第九课、走进东北黑土地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特点及资源状况。

2、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一、我国最北的地方

1、出示:《中国政区图》教学挂图。

找一找:中国的东北部是指哪里?东北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2、观察教材插图《东北地区》图。找一找:东北平原、大小安岭和长白山。

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最北的地方是什么样?和我国其他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有谁去过东北?东北有什么特别之处?和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描述东北。(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地描述一下对东北的印象。)

二、这里的土地真肥沃

1、播放:东北黑土地风光。

2、阅读教材第47页图文。

(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说明黑土地的肥沃。)

3、提出问题:这里为什么有如此肥沃的黑土地呢?

三、这里的森林真茂密

1、阅读教材第48页图文。

2、提出问题:为什么东北原始森林中的树种多是针叶和小阔叶林,与我国其他地方的森林树种有什么不同?

3、森林宝库。

(1)学生阅读教材第49页插图。(2)介绍自己了解的东北物产。

四、这里的冬天真寒冷。

阅读教材第50页至51页内容,教师讲解。第十课、享受热带风光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热带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及其资源状况。

2、了解热带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3、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一、享受热带风光

1、阅读教材第53页至第54页图文。

2、联系实际:有同学去过海南或西双版纳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识图

1、出示:《中国政区图》。

2、讲解:热带的范围及形成原因。

三、探究环境与人生活的关系 提出问题:你在热带地区发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会是这样?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什么有关系?

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闻,并分析上述问题。

四、小组学习探究祖国不同环境下的人们的生活

第十一课、大家庭里的成员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情况。

2、根据服饰初步认知部分民族特征。

3、了解自己家乡居住的少数民族基本情况。

4、渗透各族人民应该互相尊重的思想。教学过程:

一、找一找、查一查

1、在学习本课之前,准备《中华民族分布图》。

2、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组,通过读图,分别了解和学习我国民族分布情况。

二、比一比

师生互动:教师说出民族,看哪个小组能够又快又准地找到其在地图上的主要分布区,并试着说出这个地区的名称、主要省份。

三、扩展学习

依据教材第59页的我国部分少数民族人口及分布表格,结合教材第58页的学习,学生通过自行查资料等方式进行补充。

四、少数民族知多少

1、让学生展示在课前搜集的有关民族服饰的图片。

2、结合教材第60页的几个范例,辨析所属民族及主要聚居地。

第十二课、多彩的民族风情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各民族衣食住行的特点及丰富多彩节日的学习,初步了解其多彩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2、了解各民族习俗、禁忌,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

3、知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增进民族团结。教学过程:

一、关于衣食住行的探究性学习

展示学生搜集的不同民族衣食住行的资料。

二、故事会

1、把搜集到的关于民族节日的传说、故事向同学们讲一讲。

2、根据故事内容和演讲表现,评选出本班级的“故事大王”。

三、图片展

将全班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到一起,根据不同的版块设计一期“民族风情”图片展。

四、课外拓展:我们这里有哪些民族特色食品

第十三课、各族人民大团结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2、感受我国各民族团结一心的深厚情意。教学过程:

一、交流发布会

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了解我国基本的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

二、故事会

开展“故事会”活动。

三、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提问:我国共有民族自治地方多少个?其中自治区多少个?自治州多少个?自治县(旗)多少个?

小组内交流后回答。

四、调查

1、分小组调查自己家乡藏族、回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情况。

2、调查自己家乡的少数民族政策实施的情况

第十四课、自然灾害的威力

教学目标:

1、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及周边国家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尊重自然,对自然现象有所敬畏。

2、简单了解一些自然灾害的种类及成因,通过探究,懂得人类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新闻发布

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收集的有关玉树地震的消息。

二、查一查、访一访、填一填

1.小组讨论交流:自然灾害有很多种。据统计,地球上分布范围较广、发生频率较高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十大自然灾害有哪些?

2、小组代表回答,师生评议总结。

水灾、旱灾、风灾、地震、泥石流、虫灾、火山爆发、滑坡、雪灾和森林火灾。

3、填一填教材第78页的表格,根据实际情况扩充表格。

第十五课、灾难之中的救护

教学目标:

1、懂得虽然自然灾害是不可抗拒的,但采取合适的自救自护措施,会减少或避免一些伤害的道理。同时通过演习训练,掌握和提高一些自救自护的能力。

2、在灾害面前,了解国家援助、国际援助、以及公益援助,让学生感受爱心及互助的情感。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及在学习中观察、探究、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

1.演讲唐山地震逃生及江珊的两个小故事。

2、阅读教材85页小故事并思考问题。

二、讨论

1、提出问题:面对不同的自然灾害,应该怎样自救和互救呢?

2、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三、献爱心

1、导言:可根据汶川地震、西南干旱和玉树地震后全校师生捐款的情况导入。

2、引导学生今后可以采用各种形式开展捐款活动:捐物、捐款、写慰问信、看望灾区小朋友、加入志愿者行列。

第十六课、生命只有一次

教学目标:

1、通过探寻自己的生命历程,体会生命的可爱,知道自己的生命承载着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

2、知道生命是有限的,更是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对生命要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3、知道保护自己的身体,珍爱自己的生命。

教学过程:

一、我眼中的生命

1、教师提供学生在学校里活动的照片(上课、游戏、参加活动)。

2、学生从照片中谈谈自己感受到的生命的意义。

3、提出问题:“生命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吗?”

二、寻找生命的价值

1、导言:事情做错了,可以改正重新开始,生命一旦失去了,还能再来吗?

2、阅读《有生命就有希望》《一块石头的价值》两个小故事。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从这两则故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同学们讨论交流,发表自己对生命认识的看法。

4、填写“我对生命的认识”的卡片。

三、我的成长照片

四、我要怎样珍爱生命

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生命新的认识。

2、小组内进行讨论:生命只有一次,课外要怎样珍爱生命?

五、课外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访问身边自强不息、珍爱生命的人,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

第十七课、拒绝不良习惯

教学目标:

1、明白身体是生命的载体,爱惜生命就要保证身心健康发展。

2、知道不良生活习惯对生命的危害性。

3、懂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过程:

一、小小座谈会------“不良习惯危害大”

1、阅读教材100页,了解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及危害。

2、小组内交流不良习惯的危害。联系实际讲自己身边的悲剧。

3、让学生认识的人中搞调查,把调查到的信息填写在教材第102页的表格里。

4、教师总结:不良习惯像一颗毒瘤,在危害着人们身心健康的同时,也危害着家庭的幸福和睦,危害着社会的安定繁荣。

二、向不良习惯说“不”

三、课外拓展

1、调查你周围的人,看看他们有哪些不良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给他们造成了哪些危害?

2、设计一个拒绝不良习惯的标语或者宣传画。

第十八颗、远离毒品

教学目标:

1、了解毒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

2、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远离毒品。

3、对生命要有一种负责的态度,知道要抵制毒品。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

1、吸毒的危害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等能够使人成瘾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2、提问:你们知道林则徐吗?

3、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4、引导学生了解导致吸毒的原因,使他们小心警惕生活中的吸毒陷阱。

二、抵制毒品

1、提问:我国的法律对吸毒、种毒、制毒、贩毒的行为有什么规定?

2、让学生阅读我国《劳动教养戒毒工作规定》的条文,大概了解戒毒工作的情况。

第十九课、快乐地生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生活中的无限快乐。

2、知道排解生活中不快乐因素的一些简单方法。

3、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快乐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珍爱生命,热爱生命。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快乐生活的法宝,你们说好不好?

二、讲述自己的快乐体验

1、教师:想一想,你什么时候感到最快乐?你会因什么而快乐?把你的快乐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看谁能把自己的快乐带给其他同学。

2、小组内成员交流自己快乐的体验。

3、小组汇报。每个小组讲完后,一起来归纳故事中的我们究竟在什么中快乐,为什么而快乐。

三、寻找快乐生活的法宝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学生40人。这些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思想要求积极上进,能自觉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但个 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够好,尤其是上课听讲的习惯,作业不够认真,仔细,按时交作业,及时订正作业的习惯也不够好。同学们能够做到团结互助,关心集体,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材分析

1、课程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以学生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学生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学生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2、课程基本理念:

(1)道德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

(2)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3)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学生的权利。(4)在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学生。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3)自信、诚实、求上进。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3、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10(2)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学生展开活动。

2、学生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5、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下载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 -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未来出版社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学设计 -.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山东人民出版社) 第一单元一山一水一圣人 单元内容分析 第一课 站在泰山顶峰 1.登临泰山 以图片展示泰山的壮美,让学生收集泰山的相关资料。阅读古代......

    未来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最终5篇)

    第一课、祖国有多大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 行政区域。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全册教案DOC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材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1 生活中的快乐2 拥有好心情3 尝尝......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材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一单元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1 生活中的快乐 2 拥有好心情 3 尝尝苦滋味 第二单元 追根寻源1 吃穿住话古今......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1、父母的难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的问题制定调查、访问、统计的计划 提高学生体验、调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请学生说说自己对父母......

    五年级下册全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五篇范文

    第一单元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教材内容:《生活中的快乐》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 品德与社会 第1课 (需三个课时) 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快乐》选自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未来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未来版) www.xiexiebang.com课题父母对我的希望学习目标1、 指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感人小事有条理、生动地描述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进一步培......

    未来出版社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工作计划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3——2014(下)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现制定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6名学生,其中男生26名,女生20名,回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