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说课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说课教案
执教:三教小学
陈华勇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边,角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解他们的特征。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学具准备:每生一张长方形,正方形纸片。一块三角板,一条直尺。8个小正方形方块。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在我们学校,许多建筑都用到了常用的图形(在照片中抽象出图形)。正是因为这些简单的图形才造就了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些图形各有各的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一)、探究长方形的特征。
1.提出猜想。
2、动手验证。
(1)你是怎么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的这个特征?(2)你又是怎么证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呢?
3、巩固练习。
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长方形?
师:6号属于长方形吗?老师认为它也属于长方形,不过它有点特别,谁能把它的特别之处说出来!我们把这种特殊的长方形叫正方形。
(二)、探究正方形的特征。
1、提出猜想。
2、动手验证。
(三)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介绍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名称。
三、应用拓展,巩固新知。
1、猜一猜。
(1)小白兔的背后躲着一个正方形,一条边是5厘米,另外三条呢?(2)小白兔的背后躲着一个长方形,一条边长是6厘米,一条边长是2厘米,另外两条呢?(3)小白兔的背后躲着一个四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它是什么图形?
2、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1)画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2)画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
3、拼摆图形。(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在桌面上拼成一个长方形。
(2)同桌合作,各拿出8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
四、课后小结。
第二篇:长方形与正方形特征教案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教案
一、教学内容: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通过让学生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领悟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区别与联体现合作竞争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探询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领悟长方形与正方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得出与验证!
四、教学过程:
(一)、绘本阅读,感知特征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那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遥远的北方有一个四边国,四边国里住着许多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它们快乐地生活着。一天四边国里贴出了国王的告示:“寡人已老,将在四边国内选拔人才,顺利通过所有考试的国民将成为王子并继承王位。”看来这个国王遇到了难题,我们一起帮他选王子吧。
第二天,粉色、黄色、紫色、蓝色、绿色、红色六个四边形,兴致勃勃来到皇宫脚下参加选拔比赛。士兵告诉它们:顺利进入最后一扇门才能成为王子。第一扇门,“上下一样宽的四边形才能通过这扇门。”守门的士兵宣布。粉色四边形被淘汰了。第二扇门,“不仅上下要一样宽,左右也要一样宽的图形才能进。”士兵们上下量量、左右量量,黄色四边形又伤心地离开了。第三扇门,守门的士兵又宣布“四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才能通过。”这次,紫色和蓝色四边形也被挡在了门外。终于到了最后一扇门,绿色和红色四边形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这扇门要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才才能进入。”看,红色四边形脸上了开了花,而绿色四边形伤心地掉下了眼泪。结果不说我们也知道,红色四边形见到了四边国的国王,国王宣布它就是四边国的王子——正方形。最后,正方形继承了王位,成为了四边国的国王。
师:从故事中我们知道正方形能成为王子,长方形能来到了最后一关,都是因为它们的边和角具有了一些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
(二)、操作讨论,探究特征
师:故事中,国王是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来过关的,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边、角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板书:边角。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独立思考。利用学具卡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把你的发现在卡片上做简要记录。
(2)小组交流。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和方法。
(3)准备发言。小组代表要先在组内说一说,说清楚本组发现了哪些特点?怎么发现的?
师:哪个聪明的孩子说一下长方形有哪些特点呢?
生1:经过我的测量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板书)师: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师:同学们都非常棒。刚才那位同学说,长方形对边相等,什么是对边呢? 指出长方形的两条长的边是相对的,叫做对边;两条短的边也是相对的,也叫做对边。
师:正方形呢?
生2:4 个角都是直角,4 条边都相等。(板书)通过验证,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可以从边和角这两方面进行概括,谁再来说说长方形有怎样的特点?正方形呢? 练习:
(1)不看黑板内容,拿着正方形或长方形学具,同桌之间指一指说一说它们的特征。(2)(课件出示一些图形,如任意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学生判断这些图形为什么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三)、变式呈现,理解长、宽、边长 师:如果要分别知道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要量几条边的长度?为什么?正方形呢?
生3:长方形要量2个边的长度,因为对边相等。正方形要量1个边的长度,因为四条边相等。
师:那么,同学们,在测量长方形两组对边中,通常把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正方形的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长、宽、边长。指认长、宽。图形分别竖放、横放、斜放。
练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3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边长 2 厘米正方形。
(四)、动手创造,巩固新知
师: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你能创造出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吗? 出示活动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
(2)利用学具袋里的材料,自选材料独自创造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3)在组内介绍你创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追问:这些图形的大小明明不一样,为什么它们都是长方形(正方形)生:因为他们都具有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五)、梳理总结,完善知识结构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四边王国中两个重要的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回顾一下,你对它们有哪些了解?课后和同学交流一下,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或正方形?
五、作业设计:给学生布置课本及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
六、课后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衔接教学内容,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动手操作中,没有更好的引导学生对于折一折的具体做法。
2.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坚持贯彻启发式的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在长方形与正方形的折一折中应该要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折一折,并从小组中选出学生进行展示。
第三篇:《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说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系统性、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针对这一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本课时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分别为:
1、知识目标
通过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应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贯穿全局、带动全局的核心内容,它是由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周长的概念以及周长的计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知识的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今后学习的各种图形的周长计算。我给这个课时的教学重点定为两个——理解周长的概念与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两个教学重点我是这样来突出的:
1、理解周长的概念
这个重点我是分三步来进行:
第一步: 导入
上堂课我们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谁能说说“周”是什么意思?“长”是什么意思?
第二步:理解认识周长这个概念
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说出哪部分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然后再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让学生说说周长。如书本的平面、黑板的平面、篮球场的平面等。
第三步:总结归纳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通过这样的教学中,学生在感性上认识了周长,这时要将感性上升为理性认识,通过讨论、总结、概括什么叫周长?最后得出围在每个图形边长的和,叫做这些图形的周长。这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全面、自然的、主动的学习的一个过程,而不是老师把知识强加给学生的过程,教师只起到了点拔的作用。
2、周长的计算这个重点分两步进行
(1)创设情境,探索求知
出示例题,谁能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请你想几种方法来计算周长?讨论估计有三种情况:①用绳子量②用长方形滚动③各条边相加。这是一次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练习。在没有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之前,在目前学生的思维状态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方法,无疑都是一种好办法。我们可以发现各种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用绳子量不方便,存在误差;用长方形滚动小实物可以,大实物、画在黑板上或是固定的图形就不行;最好的方法是通过量各条边的长度,把各条边相加。但是量几条边呢?通过讨论,学生认为只要量长和宽就行。联系以前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在教学中也使旧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迁移。然后要求学生列出求这个长方形周长的算式,并要求说出你这样做的依据。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大至会有以下几种做法:
①4+3+4+3也就是“长+宽+长+宽”其实这就是用绳子量和长方形滚动得出的方法。
②4×2+3×2 也就是“长×2+宽×2”这是利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来做的。
③(4+3)×2也就是“(长+宽)×2”长和宽折起来,长方形周长就是长边与宽边和的2倍。
2、讨论总结、归纳方法
再次讨论,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得出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是“(长+宽)×2”。
三、课堂练习设计
(一)第一层次:基本练习
1、周长概念掌握的练习在新授前,安排一组图形说说周长。
2、圆周长计算的基本练习。
书中的全部练习题都做为基本练习题,分三个小层次进行。
先是进行直接计算的模仿练习,安排了练习中的第1、2小题。
然后是动手测量后计算的题目。安排了练习中的3、4小
题。动手操作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能起到帮助理解,寻找规律之桥梁作用。通过动手量课本封面的长和宽计算周长与用线围课本一周量出长度,这两个结果进行比较,使学生知道,由于我们在用线围时会形成误差,所以结果会有些不同,其实周长应该是相等的。
最后设计的两道应用题。小学数学大纲中指出,数学教学要重视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要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用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根据大纲要求这个练习层次我安排的是练习中的5、6两道应用题。
(二)变式练习
这个练习层次我设计两道题。
第一道题我设计的是一道可移动框架的计算长方形周长和练习。有条件的话可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长变短,宽不变时,周长缩小。
长不变,宽变短时,周长缩小。
引导学生发现,长与宽是长方形的两个重要因素,长变,周长变;宽变周长变。
第二道练习是已知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0分米,长和宽是多少分米?
这是一道一题多解的题目。教师可采用可移动的线框进行演示,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周长不变时,长与宽是同时要发生变化的。
这两道练习的设计,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既掌握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使学生学掌握了周长与长、宽的关系。
(三)第三部分:发展练习
用长5厘米,宽4厘米的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是多少?
可以发现这是一道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训练的题目,这道题的设计是为了能让学生更灵活地运用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特别为优等生而设计的一道一题多解的题目。共有两种不同的拼法。
(5+8)×2=26(厘米)(10+4)×2=28(厘米)
四、创新能力的培养
本堂课从三个方面来进行渗透、培养。
1、怎样测得长方形周长时,通过学生讨论自己得出用不同的方法:用绳子、用长方形滚动、用边长相加。这里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2、长方形周长计算时,三种计算方法:长+宽+长+宽;长×2+宽×2;(长+宽)×2哪一种好?学生先进行尝试练习,通过自己去尝试练习后找出答案。
3、变式练习中一题多解的练习,通过练习,学会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四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课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学生对四边形认识的拓展,通过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的感知分辨能力。本节课是在学生的知识水平即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来设计的,抓住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中提炼数学问题,让学生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象,使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中了解和掌握新知。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利用学具与生活中的四边形相比较,使学生体会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操作中进一步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量一量”、“围一围”、“剪一剪”等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既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又拓展了空间观念,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找一找”、“围一围”、“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情景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
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各种基本图形、直尺、三角板、彩纸、剪刀。
课时安
1课时
排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6分钟)
1.出示学具卡片,引导学生找出学具中的四边形。
2.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在学具袋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导入新课。你会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吗?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自己动手找出四边形。
2.先观察再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1.把四边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填空。
(1)长方形有()条边,对边(),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短边的长叫做()。
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25分钟)
一、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二、进一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动手剪一剪,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一、小组汇报:
学生1:我们小组是用直尺量,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学生2:我们小组是用纸对折的方法,将长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把正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最后对角对折,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2)正方形有()条边,()条边都相等。
(3)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个直角。
答案:4
相等
长
宽
3.分一分。(将序号填在相应的圈中)
答案:④⑥⑨
①⑤⑦
②⑩
2.动手量一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条的各角。
三、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师生共同交流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都相等。
二、1.认真剪后观察长方形发现它们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2.小组合作完成。用三角板测量,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
三、学生交流讨论。
三、巩固练习。(5分钟)
完成教材第80页“做一做”第1、2题。
谈自己的感受和疑惑的问题。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应当是一个观察、操作、猜想和讨论的一堂课,学生应当在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看一看、动手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小组讨论中来逐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教学过程中,一开始我并没有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而是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让多名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特征来找的。我认为这样比单一的挂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这一环节我没有掌握好时间,让学生举的例子过多,使这节课没有处理好后面的习题。综合这一堂课,学生的参与率很高,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发言、动手操作和讨论。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学的还不错,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各边名称都能掌握好。这节课学生纪律方面不太好,可能因为这是一节活动课,学生感兴趣,所以比较激动;也可能是我没有组织好课堂。所以以后上课我要好好设计和组织好课堂。
教师点评和总结:
第五篇: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交流,是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2、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
教学重点: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独立尝试: 自主思考过程
1、探索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课本80页例2.(1)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2)小组同学互相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2、认识长方形各部分的名称。
我们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短边的长叫做()。
3、探索正方形的特征。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正方形,说说有什么特点?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4、认识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
二、学习研讨交流,解惑展示:
合作探究: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相同: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直角。不同: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小结: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3。猜一猜:完成练习十七的第3题。
三、反馈测评: 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第1题。(画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完成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第2题。
四、拓展延伸:
五、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现不够好,今后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