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的秦汉文化(三)·教案示例之一

时间:2019-05-12 21:2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昌盛的秦汉文化(三)·教案示例之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昌盛的秦汉文化(三)·教案示例之一》。

第一篇:昌盛的秦汉文化(三)·教案示例之一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三)·教案示例之一

教案示例之一

第21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三)——史学、文学和艺术的大发展

北京市第52中学高级教师 史明迅

(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学家班固和《汉书》。乐府和乐府诗。马王堆汉墓帛画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乐舞的发展。蹴鞠运动的流行。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秦汉时期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说明当时我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居于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生产也处于世界的先进地位。

②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古代绘画的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引以自豪。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课本学习过的历史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走在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的生产也处于世界先进地位,以培养历史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二)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秦汉文化的哪两个方面的成就?(学生答:科学技术、思想领域的斗争和宗教的传播。)

2.导入新课

秦汉时期国家大统一,封建经济有很大发展,我国古代人民不仅以上两个方面取得许多成就,而且在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些方面的内容。

3.讲授新课

我们在学习春秋战国文化时,课本上曾提到《春秋》这部书。谁记得这是一部什么书?(学生答:这是一部记载鲁国历史的书。)我国古代对撰写历史非常重视,很早就有人编写史书。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都设置史官编写本国的历史。其中燕、齐、宋、鲁等国都称《春秋》;也有另定他名的,如晋称《乘》,楚称《梼杌(táo wù)》等等。秦汉时期,史学有了0新的发展,司马迁和班固就是两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一、司马迁和班固(板书)

1.《史记》(西汉司马迁)(板书)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司马迁游历路线示意图》)请同学们先看课本上的《司马迁像》。再请一位同学朗读司马迁生平的一段小字。司马迁编写《史记》有哪些有利条件?(学生答后,教师归纳)司马迁所处的汉武帝时代国家统一,封建经济有很大发展,使司马迁能够到很多地方去游历。他出身于史官家庭,父亲司马谈是个史学家,从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有较好的学习环境;司马迁做史官后,有机会阅读大量皇家的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丰富的社会经历和历史知识,为司马迁编写《史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记载上自传说中的皇帝,下到汉武帝时期将近3000年的历史。全书分为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526000多字。本纪是以朝代或帝王为主,记其大事;表是把重要的历史大事或历史人物,按年代或时期列成表格;书是记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世家专记诸侯名人活动;列传是记载帝王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本纪和列传是全书的中心,在书中所占篇幅最大,所以称之为纪传体。用本纪、列传这种体载编写历史,是司马迁的一种独创。自从纪传体《史记》出现以后,历代不少史家都沿用这种体载编写历史,并用把用这种体载编写的史书称为“正史”。“二十四史”都是如此,可见《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是多么深远。

从内容方面看,《史记》记事是从远古到西汉,贯通古今(今指作者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所以称为通史。《史记》就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用司马迁的话说,就是“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也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在《史记》中,司马迁详细叙述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肯定了这次起义推翻秦朝的历史作用;歌颂了伟大诗人屈原,说屈原的诗可“与日月争光”。对暴君酷吏,如夏桀、商纣、周厉王、秦始皇等,作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史记》不仅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的许多篇章脍炙人口,文笔生动,语言简洁,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因此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是《史记》把国家兴亡归于“天命”,说明司马迁的历史观基本上是唯心的,这是《史记》的主要缺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竖写的司马迁《报任安书》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在写给友人信中谈到自己编写《史记》动机时说过的话,表明了司马迁决心在史学方面干一番事业,写出一部历史著作留给后人。司马迁忍受重刑之苦,以惊人的毅力,经过十几年的辛勤劳动,终于完成了《史记》的写作,为我国的史学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司马迁的这句话对我们有哪些有益的启示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

2.《汉书》(东汉班固)(板书)

继西汉的司马迁之后,东汉的著名历史学家班固也写了一部历史著作——《汉书》。班固用20多年时间,基本上完成了《汉书》的写作,对史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汉书》共100篇,80万字,记载了西汉一朝(包括王莽的新朝)230年的史事。《汉书》同《史记》一样,都是纪传体。但是《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这又是它与《史记》不同的地方。《汉书》的最大特点是记事系统而详尽。这部组织严密、体例完整的断代史的出现、在史学界的影响同样是深远的。《汉书》被后世看作和《史记》具有同等价值的“正史”的典范。

二、汉赋和乐府主诗(板书)

1.汉赋(板书)

秦汉时期的文化在文学方面也有新的成就。汉朝流行一种新型的文学体载,叫做赋。赋是一种长篇的韵文。前面我们提到的《论衡》、《史记》、《汉书》等著作,按其文学体载来说,属于散文;而《诗经》是诗歌。那么,散文与诗歌有什么不同?(学生答:散文不用押韵,诗歌要押韵。)赋也是要押韵的,这一点与诗是相同的。但是赋在行文时往往韵散间出,具有半诗半文的性质,这一点又与诗不同。所以赋是一种新文体,其性质介于诗和散文之间。汉赋辞藻华丽,笔法铺张,有些汉赋作品在描绘田猎歌舞的壮观、宫殿苑囿的宏伟以及山水奇景方面,都超出前代文学的成就。但是汉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宫廷文学”,反映的是汉帝国的表面现象,缺乏充实的生活内容和真挚的思想感情。西汉的贾谊、东方朔、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的班固、张衡等都是汉赋的著名作者。其中司马相如写的《子虚赋》、班固的《两都赋》和张衡的《二京赋》等作品都很有名。

2.乐府和乐府诗(板书)

乐府是指西汉时汉武帝设立的乐府官署,它的任务是专门搜集歌辞,一方面供统治者观察风俗、了解民情,另一方面加工配乐,供宫廷娱乐。所用歌辞,一部分是由文人创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采集来的歌谣。采集来的这些民歌以及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文人写的诗歌,后来就被称为乐府诗。流传至今的汉乐府诗有100多篇,由于其中以民歌居多,所以人们提到汉乐府诗,往往是指这部分民歌。讲到民歌,谁还记得我们在学习春秋战国文化时提到的民歌《硕鼠》出自哪部书?(学生答后,教师讲述)对!是《诗经》,更具体一点说,应该是《诗经》中的国风部分。《诗经》中的民歌以抒情为主,而乐府诗着重叙事。汉乐府民歌同样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但在艺术上更有新的创造和发展,增加了文学的表现力。汉乐府民歌语言朴素自然,形式自由活泼,格调清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摘录的《十五从军征》的一段诗,结合注释和画意插图,体会一下这首诗的意境。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80岁的老兵服了65年兵役之后回到家乡,目睹亲故凋零,家园破败的情景。同学们看这幅插图:墓冢累累,乌鸦乱飞,断壁残垣,触目荒凉。这是一幅多么凄惨的景象。在诗人笔下,把战争和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描写得何等淋漓尽致!这首诗和另一首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都是乐府诗中的名篇佳作。

三、丰富的绘画和雄奇的雕塑(板书)

1.绘画(板书)

两汉的绘画已有相当的水平。那时候,上至皇帝,下至富人的住宅,大都用壁画作为装饰。据记载,曲阜鲁国灵光殿的壁画是西汉著名的壁画。它“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是对观众进行政治品德教育的一幅色彩绚丽、形象生动的大型壁画,可惜今已不存,我们只能借助文字记载来揣摩它的高妙了。

汉朝的画像石也很出色,题材丰富,线条清晰,富于动的韵律感,气势粗犷,呈现出质朴深沉、浑厚豪放的艺术特色。它属于浮雕,主要用作坟墓、神庙、祠堂和桥梁的装饰。位于山东嘉祥县的武梁祠画像石称得上是代表作,其中有一幅宴饮图,描绘了当时贵族的宴会场面,生动地反映了汉代富贵人家的生活。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彩绘帛画,是我国已发现的帛画中画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艺术性最强的一幅。请同学们看课本前的彩图第22《马王堆汉墓帛画》(教师照图讲述),这幅帛画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上部是天上景象,右上方有一个红色的太阳,中间是一只金鸟,太阳下面是棵扶桑树,树上有八个小型的红色太阳。有人认为它们象征着8个小太阳歇息在扶桑树的枝叶间。左上方是一弯新月,月中有玉兔和蟾蜍,月下有一女子坐在飞龙翅上,两手托起月牙。上部是间绘有人首蛇身像。下端的天门内有两个拱手对坐,好像是接纳墓主人的灵魂。中部是一个老妇人的形象,她的前面有两人手里捧着装有食品的漆盘,跪着迎接老妇人。老妇人身后有三个侍女,整个画面就象墓主人出行的样子。下部是一巨人站在两条蛟龙的身上,双手托举可能象征着大地的白色扁平物体。巨人腿下横跨一条大蛇,两侧各有一巨龟,背上站着一只鸱鸮(读作chī xiāo)。巨人脚踏两条鱼,鱼尾上立着两只带角的兽。整幅帛画从上到下表现了天上、人间、地下的景物。看完这幅插图,汉墓帛画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学生答后,教师归纳)这幅帛画布局匀称,内涵丰富,线条流畅,色彩绚丽,画技精熟,反映出西汉绘画艺术的高度水平。这幅帛画要求记忆。

2.雕塑(板书)

秦汉时期我国雕塑艺术也有相当高的水平,杰出的代表作品是气势磅礴的秦始皇兵马俑。请同学们结合《秦始皇陵的兵俑和马俑》这幅插图,阅读课文中有关部分内容的一段小字。为什么说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学生答:秦始皇陵兵马俑属于大型艺术群像,雕塑的件数之多、艺术个性之鲜明,堪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县城东,这些兵马俑是在秦始皇陵东侧出土的。兵马俑是用黄泥雕塑,再用火烧制而成。1979年在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地点建起了大型博物馆。请同学们看课本彩色插图《秦始皇陵出土的武士俑》。这是一号兵马俑坑的阵容。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令人激奋的军阵场面,我们好像看到那威武雄壮、气吞山河、排列有序的秦兵军阵踏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在滚滚风烟中出关远征,奔赴统一六国的战场。秦兵马俑再现了秦军“奋击百万、战车千乘”的威武场面,显示了秦朝统一中国的强大阵容和赫赫军威,正所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再细看每一个武士俑身上,那坚硬的铠甲,柔韧的皮带,飘动的衣褶,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甚至连陶俑发髻上细细的发丝,戎衣上的钮扣也精雕得和真的一样。不仅武士俑如此,战马的形体看上去比例也很匀称,结实饱满。它们那竖立的双耳,警惕的眼神,粗大翕张的鼻孔,宽阔的前胸,昂举的头颈,以及坚实的筋肉、矫健的四肢,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它们机智神骏的特征。所有这些都反映出我国秦代卓越的雕塑艺术水平。法国前总理希拉克称秦陵兵马俑是世界奇迹,他在参观时说:“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可以无愧地说,秦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奇迹之一,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

我们顺便看课本彩色图《秦始皇陵出土的铜车马》。整套车马、御手、辔具都是用青铜铸造的,大小约为真车的一半,造形美观,堪称国宝。

课本中的兵马俑和铜车马彩色插图要求记忆。

四、乐舞和足球(板书)

1.乐舞(板书)

秦汉时期乐舞也有相当的水平。乐器和舞蹈的种类很多。民间酒宴,婚丧喜庆,大都举行歌舞活动。课本中有关的小字和插图具体讲了这方面的情况,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本中竖写字《大风歌》是汉高祖刘邦写的一首楚歌,气势雄伟、高昂,很符合刘邦的身份。

2.古代的足球——蹴鞠

早在春秋国时期,我国民间就有了足球运动,称为“蹴鞠”(读作cù jū)。“蹴”就是用脚踢,“鞠”是皮球。那时的足球用皮革制成,球内用毛发填充,具有弹性。足球场叫做“鞠城”。汉朝人把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不仅在军队中广泛开展,而且在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就很喜欢观看这种运动。民间的蹴鞠活动也很普及,西汉中期就连穷乡僻壤也开展这种运动。请同学们结合插图《蹴鞠》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这幅插图和那段小字说明了什么?(学生答:我国古代的足球运动同现代足球运动并不完全相同,我国是足球运动的故乡。)除蹴鞠以外,在民间或军队里还流行角抵(后世称为相扑)、击剑、秋千等运动项目。

4.巩固小结

这节课的内容就学习到这里,请同学们作两个练习。先回答课本上的第一个思考题:“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这是为什么?”(学生答:用纪传的体载编写历史是司马迁的独创,《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它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再回答第二个思考题:“就你学过的知识,谈谈秦汉时期文学艺术和体育的主要成就。”(学生答:秦汉时期,在文学方面产生了许多形式朴素、语言清新活泼、感情真挚的乐府诗,《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是其中最优秀的名篇;在艺术方面,出现了轰动世界的古代艺术珍品——马王堆帛画,还有世界艺术史上的明珠——秦始皇陵兵马俑;在体育方面,古代足球运动——“蹴鞠”广泛流行,受到皇宫和平民百姓的普遍欢迎。)

最后,我们作一小结。我们共用了三个课时学习了《昌盛的秦汉文化》,在秦汉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造纸术,出现了张衡等一批科学家、唯物论思想家王充、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等,文学艺术也是异彩纷呈,取得许多新的成就。这说明,古代中国不仅物质文明的生产走在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的生产也处于世界先进地位。

5.作业

完成教材课后所给练习题即可。

(三)教法建议

秦汉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包含许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素材。教师讲课时要注意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节“文化”课应以讲述法为主,间用描述法。在教材中,有些知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可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例如:司马迁为什么能写成《史记》这部著作?你听说过秦始皇陵兵马俑吗?它们有什么艺术价值?等等。有些小字内容,如司马迁的生平、对秦始皇陵兵马俑概况的介绍等,可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或朗读,以加深学生对课本正文(大字)的理解,如汉赋、乐府诗、绘画、雕塑、乐舞、蹴鞠等。而对汉墓帛画和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除讲述外,还应间用描述法,以突出历史知识的美感,满足学生的审美要求。

讲课时,除指导和帮助学生结合课本内容看有关插图(包括彩图)外,还应使用教具。如放大的《司马迁游历路线示意图》、图片《史记》线装书书影(也可用中华书局版本代替)、彩图《马王堆汉墓帛画》(如条件不具备,只使用课本的插图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第二篇:昌盛的秦汉文化(三)

昌盛的秦汉文化(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乐府和乐府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等知识

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通过欣赏和想象秦陵的地下军阵,感受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起开拓进取的精神。通过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的文物鉴赏力,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

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秦汉时期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秦汉时期文化极度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史学方面的《史记》,文学方面的汉赋、乐府诗,雕塑艺术秦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我国史学、文学、艺术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有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乐府诗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重点分析:

1.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写史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实性,文笔生动,体例完备。司马迁严谨治史的精神也为后世的史家所效法。《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2.秦皇陵兵马俑

这组大型艺术群像,气势磅礴,艺术表现手法高超,人物形态逼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地下艺术宝库,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这些文物古迹也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很高的艺术修养、高超的科学技术、分析水平。学生应该重点掌握。

难点分析:

1、对纪传体这种史书体例的理解

主要是因为学生对于史书的接触较少,没有完整地读过几本史书,很难体会其中的差别;甚至连这些名称都没有听说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2、司马迁写成《史记》的主观客观因素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政治稳定,文化也有新发展,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另外,司马迁出身于史官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对他后来成为一个伟大的史学家有一定的影响,加之他本人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为了写成《史记》,司马迁忍辱负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史记》一书。通过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成才意识及顽强的意志品质。教法建议

一、司马迁和《史记》

1.教师讲解纪传体体例和通史的含义,并注意其与编年体体例和断代史的区别。

2.学习运用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通过小组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和感想。

3.《史记》的价值和影响,要从《史记》的写作特色入手,并引用鲁迅的话:《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秦兵马俑

1.建议运用一些图片或音像资料展示,使学生感受到地下军阵的壮观,并通过语言描述出来,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提问:“秦始皇为什么把如此规模巨大的军阵埋在地下、他的陵墓附近呢?”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设计示例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三)--史学、文学和艺术的大发展

教学重点: 司马迁和《史记》;秦兵马俑 教学难点:纪传体史书体例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1.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著作?2.佛教传入的时间?3.道教兴起的时间?总结引入史学、文学和艺术。

一、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西汉人,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著作《史记》。其体裁纪传体,纪指皇帝的传记,传指将相和名人的传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二三千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让学生阅读书上内容,然后进行总结。)司马迁编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巨著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要深人探究司马迁著《史记》成功的原因。①时代的呼唤。西汉从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经“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进入极盛时期。这是汉朝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怎样才能长治久安,避免秦亡的悲剧重演,成为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时代呼唤一部能总结前人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借鉴的历史巨著问世。②家庭的影响。司马迁的父亲是汉朝的太史令,即汉朝的史官,很想写一部历史著作,遗憾的是他的愿望还没有实现就病逝了。司马迁著《史记》,也是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③丰富的历史知识。司马迁20岁时,到全国各地游历,收集到大量流传在民间的珍贵史实,为他著书立说提供了丰富的资料。④发愤著书。司马迁因为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重刑,面对严酷的现实,他不仅勇敢地活了下来,而且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著作。

在史书体例中,最常见的是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它们的特点是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纪事本末体以记事为中心。注意区分通史和断代史。

二、乐府诗

“乐府”为汉武帝时期始设的音乐机构,搜集各地民歌,经加工配乐,称为“乐府?quot;,其特点是形式朴素,语言清新活泼,感情真挚。西汉时乐府搜集各地民歌共有138篇,流传至今的只有三四十篇。代表作有《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

三、秦兵马俑

秦汉时期艺术成就中的雕塑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代表。

让学生阅读教材,找出以下的内容:第一,秦陵兵马俑的发掘;第二,秦陵兵马俑的壮观和宏大;第三,秦陵兵马俑的价值和发现意义。秦始皇陵位置:陕西省临潼县;规模:大(骑、步兵俑7000多件,陶马600余匹,战车100多辆)

考古工作者先后在这里发掘了三个兵马俑从葬坑,其中都有真人真马等同大小的陶制彩绘兵马俑和当时实战用的多种兵器,出土文物达万件之多。陶俑平均身高1.78米,逐个捏制而成。其装饰、表情各具特色,无一雷同。秦陵兵马俑表现了极高的雕塑艺术水平,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板书设计: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三)——史学、文学和艺术的大发展

一、司马迁与《史记》

1.司马迁写《史记》

2.《史记》的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乐府诗

1.乐府

2.乐府诗及其名篇

三、秦后马俑

1.兵马俑的艺术成就

2.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

第三篇: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第五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与地位

本课时教学内容为“昌盛的秦汉文化”,是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五课。秦汉在造纸、医学、史学等方面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学习理解历史知识的方法,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从教材中的资料(文字、地图等)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想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全面、联系的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了解纸的出现和造纸术的改进过程,通过实例比较纸与竹木简或丝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优点,说明纸的发明和使用对我国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②例举实例说明我国秦汉时期数学方面的成就;了解秦汉时期中医学的发展,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了解司马迁编写《史记》的艰辛过程,知道他对我国史书编写作出的贡献,学习他不畏强权、爱憎分明、坚持真理和忍辱负重的高贵品质③列表梳理我国秦汉时期在技术发明、数学、医学、史学、宗教等文化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归纳该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特点,体会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④尝试从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初步学会运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综合分析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昌盛的秦汉文化的学习,归纳该时期中华文化发展的特点,体会中华古代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①了解纸的出现和造纸术的改进过程,通过实例比较纸与竹木简或丝帛作为书写材料的优点,说明纸的发明和使用对我国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②例举实例说明我国秦汉时期数学方面的成就;了解秦汉时期中医学的发展,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了解司马迁编写《史记》的艰辛过程,知道他对我国史书编写作出的贡献,学习他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尝试从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分析秦汉时期文化昌盛的原因,初步学会运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解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首先,请同学们一起读本课的引言部分,读完后教师概述:“我们前面几课已经了解过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方面的情况,这个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正是文化大发展的大好时期。所以,从第五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秦汉时期文化的大发展。”

2、板书: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新课

1、首先,请同学们结合书本知识,完成导学案,了解秦汉时期各个领域的文化成就,小组选好代表回答。老师根据回答酌情加分,全面的加3分;有遗漏的1-2分;其他小组有补充加1分。(5-10分钟)

2、造纸方面的成就:

① 首先,老师ppt展示汉代以前的书写材料。“同学们可以看到ppt上展示的这些书写材料,在原始社会使用的是陶器;商周时代使用的是龟甲、兽骨,也就是流传至今的甲骨文;战国时期用的是竹木简,后来发展下去又出现了丝帛。但是这些书写材料不是太笨重就是太昂贵,于是发展到后面,什么出现了?”(纸)② 教师展示“放马滩纸”请第一小组同学合上书本回答关于这张纸的知识,提示这是在什么时期用什么做成的什么纸(西汉早期用麻做成的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指出纸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

③ 老师:“紧接着,到了东汉,在造纸方面有了更大的成就,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提醒学生是改进而不是发明)。”再请学生合上书本,第一小组回答关于蔡伦改进造纸术的知识(老师提示从时间、原料、纸张的优点出发)老师总结:“人们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把他发明的纸称为“蔡侯纸”,到4世纪以后,它取代简帛,成为了主要的书写材料。”老师ppt补充蔡伦造纸工序。

④ 紧接着,老师抛出问题:“,在了解了纸的发展后,我们来比一比,和汉代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纸有什么特点?”(提示从重量、价格、书写三方面回答)(纸质轻薄、造价低廉、平整光滑)

⑤ 请同学看书本p64页资料2,回答问题:纸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意义?(问题较难,给积极发言并回答到点的小组酌情加分。提示学生从步骤④中所讲的三个纸的特点出发思考:造价低廉,则容易推广,成为主要书写材料;纸面平整光滑,则便于书写成文;纸质轻薄,则便于装订、携带、保存。总的说来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保存、传播)⑥ 老师:“了解完纸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后,我们再来看看造纸术的传播。”ppt播放造纸术传播路径,结合书本指出造纸术发明的意义(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⑦ 请第一小组回答完导学案造纸术部分剩余的题目:第二大题第一小问:学富五车。

3、数学方面的成就:

请第二小组在完成导学案后,合起书本回答数学方面的成就,要求回答出数学方面的著作、著作的意义、相关时间,老师在学生回答完后,进行补充:《周髀算经》:记载了西周初年商高和周公的一段对话、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东汉前的数学成就、确立了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4、医学方面的成就:

① 老师:“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有许多著名的医学家,其中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张仲景和华佗,请第三小组的代表合起书本回答一下秦汉医学方面的成就。”

②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指导补充:

《黄帝内经》:最早记述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系统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医圣:张仲景编写《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老师要在这里指出张仲景被称为医圣;著作以及著作意义);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补充一下刮骨疗毒和曹操的头风病的小故事)制成“麻沸散”,创编五禽戏(教师ppt展示五禽戏的图片,叫学生猜一猜这些图片模仿了哪些动物姿态,并且请第三小组的学生再回答导学案第二大题第二问的想一想:现代科技中有没有从动物身上获得灵感的例子:雷达)

5、史学方面的成就:

① 继续请第四小组根据导学案回答秦汉史学方面的成就,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讲解:汉代,史学有巨大发展,出现了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了《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告诉学生汉武帝以后的历史不算在内了),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老师ppt展示《史记》部分目录,指出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编写的史书,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② 请学生阅读p66阅读卡,并且老师再补充一些相关的司马迁生平,请学生回答导学案最后一题(品质:不畏强权,爱憎分明,坚持真理,忍辱负重。)

5、宗教方面的成就:

① 请学生根据导学案回答宗教方面的成就:佛教:东汉初期,官方引入佛教;道教:东汉时期,民间道教兴起。② 老师ppt呈现佛、道两教比较的表格(发源地、传入或兴起时间、宗教场所、主要教义)请第四小组合作完成

6、老师:“在看了秦汉这么繁荣的文化发展后,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有人说一定时期的文化发展离不开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发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从秦汉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分析文化发展的原因,请第六小组合作回答,其他小组补充回答。”老师ppt展示树状图,请学生从政、经、军事、思想、、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方面思考原因。(1、国家的统一。社会稳

2、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封建经济繁荣

3、军事:军事实力强

4、思想:思想统一

5、民族关系:民族融合促进文化的交融与丰富

6、中外交流:开辟丝绸之路、中外交流频繁

7、统治阶级比较重视,如汉武帝兴办太学;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杰出历史人物的努力)

三、作业布置:完成作业本这一课内容

第四篇:昌盛的秦汉文化 教案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初步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秦兵马俑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难点是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西游记的主题曲,这个西游记描写的是唐僧师徒西天取金的故事,那有谁知道唐僧师徒历经磨难所取的是什么经?佛经。

那佛教是何时传入传入中国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来了解佛教的有关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宗教

我们这边附近有什么寺庙?里面敬奉的是什么菩萨,帝,王,公? Ppt展示梅园里的开元寺。以及里面的山门大佛,还有一群人在昆陆宝典做佛事。这这些人到庙里去烧香拜佛说明这些人信仰宗教。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说明:宗教也就是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一种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这一神秘力量产生敬畏和崇拜,并且定期去拜祭它。宗教起源于原始社会,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灵,把希望寄托在来世、神明、天国之上。目前,世界上有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佛教。

1、佛教

(1)佛教的传入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西汉末年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时在洛阳修建了我国第一座佛教寺庙——白马寺。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2)佛教宣传的主要思想:(为什么能够迅速传播)

按照佛教说法,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的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佛教认为人生充满了痛苦,造成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欲望,因此佛教要求人们不断地诵念金文刻苦修行,积善行德(出家人乃以慈悲为怀)。死后灵魂就可以到极乐世界去享福。正因为佛教宣扬要受苦受难,也就是要求人民即使受苦受难了也不要起来反抗。这个苦是他们受到的因果报应,吃的是理所应当的。因此很快就得到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和扶持,同时佛教的苦难也是承受压迫苦难的下层劳动人民找到了精神寄托。他们今生所受的苦是为了在来世得到幸福。因此,佛教在我国的到了迅速传播。(3)佛教的影响

(1)文化:增加了很多词汇:世界,须臾,刹那,大千世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心心相印;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如《维摩诘经》,《法华经》,《楞严经》特别为历代文人所喜爱。

(2)建筑:各地的佛塔、寺庙、石窟、雕塑等都渗透着佛教文化。

(3)音乐:公元二世纪时,中国已有梵呗(传统佛教音乐)的流行。中国唐代的音乐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唐代音乐至今还有部分留存于佛教音乐中。

当然佛教对我国的影响还有许多其他方面,比如思想,绘画,书法等等,对我国影响是全方位的,而且非常深远。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佛教对我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但它毕竟是外来宗教,那我们国家有没有土生土长的宗教呢? 2.道教

(1)道教的兴起

问:道教起源于哪里?什么时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是谁?让学生说一说 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

这边要注意的是:

道教的学说综合了先秦时期的道家清净养生,修身养性的思想和一些神仙方术,(寻找一定的方法,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甚至变成神仙),但是老子只是一位思想家。是道家的创始人,并非道教的创始人。道教的思想虽然吸收了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但与道家思想存在着重大的差异。道教尊老子为创始人是为了提高道教的地位。(道家、儒家、佛家 都是学派。他们只是主张一种思想,没有迷信,是无神论者;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 都是宗教。他们也有一定的思想,但是迷信色彩占大部分,是有神论者。)2.道教的主要思想

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追求长生不死。这种思想迎合了封建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于是统治阶级大力扶持,允许各地建立道观。(秦始皇派徐福带500童男童女 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的研究开始于古代道家炼丹术,汉武帝追求长身不老和秦始皇有过之无不及,为此他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又对社会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晚年始知悔悟)3.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 道家讲究长寿,追求长生不死,所以在医学科技方面贡献很大。

• 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是道教士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明的。

道教、佛教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后来相互吸收、相互融合,走向了佛道儒三家合一,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

4.根据93页:在一部电视剧里,描写了秦汉之际,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躲避战乱,逃入尼姑庵的故事。这段电视剧里的情节符合历史事实吗?为什么?互相讨论,然后回答。

5问:对于佛教、道教两大宗教我们已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这里有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一下:

宗教和迷信有什么区别?邪教又是怎么回事?学生分组讨论并作答。宗教是一种信仰,一种文化现象,它宣传的内容主要是一些积极向上的东西。比如佛教,它主张人们向善,慈悲为怀,宽容待人,提倡人们追求真善美。而迷信本质是愚弄人的,它主要是骗取盲目相信它的人们的钱财,比如说现在意的一些风水先生,算命先生都是迷信。邪教则是为了达到一种不可告人的邪恶目的。拿法轮功来说,李洪志就是利用他编造的“法轮大法”蛊惑人心,达到聚敛财富,残害民众,扰乱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的罪恶目的。对于我们青少年学生来说像法轮功这样邪教一定要坚决抵制。

(二)王充和《论衡》

秦汉之际,当鬼神迷信思想弥漫之际,也出现了一些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家,王充的《论衡》就批判了鬼神思想:王充指出天是没有意志的,也不会通过自然灾害来警告人。人死后不会变成鬼。世界上没有鬼神的存在。

过渡:很显然,王充是当时反对迷信思想的坚强战士,他那宣传无神论的积极战斗精神,为后来所有务实求真的学者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不愧为东汉的杰出思想家。此外,还有一位伟大的史学家,他就是西汉的司马迁。

(三)司马迁和史记

1.“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史学巨著?”(1)出身于文学史家,能接触到大量的书籍和良好的家庭环境(2)父亲死后出任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大量书籍。(3)曾到各地游历,收集大量资料,开阔眼界。

(4)不屈不挠,克服艰难险阻为梦想而奋斗的精神。他身受极刑,却发奋著述,克服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最终完成了这部史学巨著。2.史记的主要内容

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就是以人物为中心来编写)

过渡:在君主专制的年代里,“伴君如伴虎”。司马迁却敢于指出汉武帝的过失,体现了忠于史事的崇高品德。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选择的是“重于泰山”。因此,他做到了求真务实、不畏权势、视死如归,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如果说司马迁的《史记》开创了我国古代史学的新时代,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则反映了秦汉时期艺术上的巨大成就。

(四)秦始皇兵马俑

请同学说说他的艺术特点: 秦汉时期的雕塑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这些俑用泥土塑造烧制而成,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当,造型精美。兵马俑的艺术群像,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被成为世界大八大奇迹。小结

第五篇: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

18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史做出哪些贡献?” 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二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地动仪

2、难点: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习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对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3、解决办法

(1)这一课的重点问题学生比较熟悉,可学生熟悉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形成完整的概念。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幻灯、挂图等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

(3)地动仪的构造原理和一些专门的科技名词,以教师讲述为主,但必须做到概念准确。

(4)用归纳法,让学生多做、多读、多讲,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概括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纸、竹简

五、过程

1导入新课(请同学们一起读本课的引言,然后教师概述)我们已经学过的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方面的情况,这个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正是文化大发展的有利条件。从18、19课,我们都来学习秦汉时期的文化。

2讲授新课

(提问)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板书)

(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从竹简到纸的发明

前面我们讲过甲骨文。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木简、帛上。帛是丝织品,比竹木简轻得多,可又太贵了。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接着出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纸是怎样发明的?2)纸的出现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板书)2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来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接着又让学生思考第2个思考题: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请同学们回答后教师归纳): 造纸术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到世界各地,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板书)

(二)、《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有很多数学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并且传到了十几个国家被当作教科书。

(板书)

(三)、地动仪

请同学们思考:在发生地震时,我们怎样才能感知?

东汉科学家张衡又发明了地动仪。

(板书)

(四)、华佗和张仲景

首先向学生点出: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中国有很多著名医学家,其中成就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张仲景和华佗。

华佗:“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药剂,“五禽戏”

“ 医圣”张仲景(东汉)著有《伤寒杂病论》,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五、课堂小结 秦汉时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使得这一时期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成为可能,这是秦汉人民留给后人的一笔珍贵遗产,也是我国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

六、课堂练习见课件制作。

附:板书设计

一、造纸术:

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

二、《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数学著作。

三、医学成就:

1、华佗:“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药剂,“五禽戏”

2、“ 医圣”张仲景(东汉)著有《伤寒杂病论》,在书中全面

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张衡(东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的议器

下载昌盛的秦汉文化(三)·教案示例之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昌盛的秦汉文化(三)·教案示例之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昌盛的秦汉文化

    (二)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 1、 马克思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马克思说得有道理吗?请你结合在这一课中了解的有关佛教和道教的知识解释一下。2、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昌盛的秦汉文化

    昌盛的秦汉文化 一、学习目标: 二、 ㈠内容标准: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 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

    昌盛的秦汉文化

    昌盛的秦汉文化 教学目标 1、了解秦汉时期的科技和医学成就,包括纸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地动仪、华佗和张仲景。 2、体验、感悟古代科技发明的过程。 3、认识秦汉......

    昌盛的秦汉文化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 过程与方法: 通......

    历史教案-昌盛的秦汉文化(三)-教学教案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乐府和乐府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等知识 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1大全

    《昌盛的秦汉文化》教案1 18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昌盛的秦汉文化㈡ 一、学习目标: ㈠内容标准: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㈡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够知道《史记》的作者、体裁和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

    昌盛的秦汉文化[推荐5篇]

    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教案设计:何书辉 政史系1104班 学号:201103510145 一、教学课题: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二、教学课时:1 三、课标要求:通过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