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十化”

时间:2019-05-12 21:2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十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十化”》。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十化”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十化”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图,是落实教学理念的方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证。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设计过分强调预设、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师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目标,以实现结论与过程、认知与情感、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

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设计至少应产生以下积极效应:1.有助于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平等、和谐的交流环境;2.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3.有助于提高师生的数学信息素养;4.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5.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数学学习和协作性数学学习;6.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宏观上讲,成功的教学设计应具有“十化”特征。

一、教学思想设计《标准》化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设计,应以《课标》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课标》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新课程下的“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不仅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服务,更要为学生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基,数学教学设计跳出“教师中心,知识本位”的圈子,要走“学生主体,能力为本”的路子,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用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二、教学目标设计“三维”化

课程标准在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总目标的前提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现对于人才素质的培养。

1.重“知识”,也重“技能”,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2.突出“过程”与“方法”,构造应用型人才的课程框架体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4.“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例如,我们在实践活动《节约水电》的教学设计中制定了这样的活动目标:

△运用所学的量与计量和小数等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练习使用计算器完成较复杂的运算;通过搜集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渗透统计知识,培养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观察水表电表、算水电费、算节约帐等活动,体验数学的广泛应用价值,并由此提高数学技能,逐步增强研究数学的兴趣。

△在交流节水节电方法、重要资料共享、手抄报展览、广告征集、能手评选等系列活动中,渗透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环境、珍爱地球等社会公德教育,增强“家园主人”的责任心。

三、教学媒体设计“实效”化

选择多媒体要遵循教学的实际需求,不能排斥传统教学媒体,切忌为表面的热闹,一味追求多媒体,造成华而不实。多媒体课件有着独特的教学功效,但并不等于它就是一种万能的教学工具,如果一个教学内容不适合用多媒体课件表现,那么即使教师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可能劳而无功。因此,在设计和应用多媒体课件时必须做到:

1.把握艺术性与实效性的统一的原则,重实效性。

在制作课件时,不能只为了强调展示效果,而使用过多的多媒体素材,使课件未能突出重点,这样就只有艺术性而无实效性,使学生眼花缭乱,与教材配合不得当,往往会引起误导。在多媒体课件中,一定要注意合理地运用声音、动画和视频,使课件既具艺术性,又具实效性。例如显示文字材料时,如果没有特殊需要,最好不要添加闪烁、运动等特效,也不要添加动画、图片等影响学生视觉注意力的素材。否则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文字材料以外的地方,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课件设计七分艺术三分科学”是CAI界的一句名言,其中的“艺术”,不只是包括美丽的图片、动听的音乐,更主要的是指“方式与方法”,指的是教育学、心理学、创意学、审美能力与对学科标准的理解、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的统一体,而不是指单纯的“华丽”性。

2.准确理解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前提。

多媒体,其实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一种手段。因而,多媒体教学,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辩证关系──

①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多媒体是手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手段是为实现目的服务的。因此,制作课件时,既要进行教学手段性的思考,更要进行教育目标性的思考。

②多媒体与主媒体的关系:课件是多媒体,课本是主媒体。课件的根据是教材。

③电脑与人脑的关系:人脑为主,电脑为辅。人脑决定电脑.电脑多媒体的使用,要掌握得适时、适处、适量、适度,力求科学、合理、生动、有效。

3.正确运用多媒体教学,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我们在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选准小学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是提高数学多媒体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四、教学环境设计“情境”化

创新源于问题,问题源于情境。问题情境就是有利于数学问题产生的数学信息和丰富的背景材料。教学设计时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及其它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索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至最后解决问题。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我们认为,问题情境有如下要素:

★明确目标,围绕目标而创设,情景的创设为这节课的主题服务。如以认知为目标的,制造认知冲突,创设矛盾碰撞式的问题情境;以激励探索为目标的,创设开放式的问题情境;以建立数学模型为目标,创设应用情景„„

★问题情境既可以是数学情景,也可为应用情景,情景的创设应贴近学生生活,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可能选择生活中学生熟知的实例。

★情境的内容应具有趣味性,富有挑战性、思维性、广阔性。只有这样的精妙设计,才使课堂教学不再空洞、枯燥,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生活即数学。这样的情境富有现实意义,学生感觉生动有趣,使学生在此情景中产生学习的需求,并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教师以录相为辅助媒体,把学生带入了美丽亲切的校园。熟悉的生活、学习环境中有多少数学信息呀,从教学楼的窗户到教室里的课桌,从图书馆的图书到微机室的电脑,从环境的美化到文具的批发„„在有趣的参观活动中,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提出问题:“教学楼共3层,每层有4个教室,一共有多少个教室?”“每个教室里有20张课桌,每层楼内有多少张课桌?”“整座楼内一共有多少张课桌?”“图书馆里有4个书架,每个书架6层,平均每层放200本书,图书馆里一共有多少本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法。

五、教学内容设计“科学”化

要使教学内容被设计得科学,除了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无科学性错误之外,在对教学内容设计如何教的过程时,还要做到使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为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本身就是科学的总结。例如,为了让学生认识大数1000,我们再也不会像有的老师设计成让学生花半节课的时间走1000米,而是这样设计:让学生到网上查阅一些与1000有关的数据;教师用多媒体手段展示1000名小学生组成的队伍、1000个字组成的文章、1000页厚的书、1000克重的物体、1000米长的路线、1000分钟的时长可以完成的工作等。在这里的设计,我们特别注意到了将教学内容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对这些看似数学又看似电脑的数学课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六、教学形式设计“趣味”化

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缺少生气,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对教学形式的设计。因而在本研究中,我们特别强调了形式设计的趣味化。基本的形式有:游戏式、故事式、(体育)运动式、(自主)活动式、(网上)冲浪式。对所有这些用来装载小学数学内容的趣味教学形式,在设计与实施时,我们都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电脑技术的巧妙结合。只要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钻研,对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喜好的活动形式进行深入观察,我们就一定能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做出”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异彩纷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七、教学主线设计“问题”化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源泉,是思维的起点。学生的问题意识表现在对问题的发现、问题的探究、问题的解决、问题的交流、问题的反思。首先教师在情景中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去探索问题,在探索中解决、在解决问题中引发更深的问题。教师的设问应具有开放性,应设在关键处,如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产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关节点,数学知识之间联系的联结点,数学问题形成的发散点,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等等,都是设问的关键处。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有一定思考的空间,当然问题太大或过于细小都不是好问题。再次,在探索中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发现新的问题,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那么就要坚持学习过程中的师生平等原则,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氛围,培植学生问题意识的适宜“土壤”。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1.要扩大提问的面,使全体同学都有平等提问的权利,不向优生倾斜,不偏废后进生。2.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学生只要有问题提出,哪怕是片面的、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决不能讽刺挖苦,要尊重他们并积极地加以引导,使其成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3.要强化提问的交互性。要把教师和学生放在等同的地位上进行交流,采取“师──生”、“生──师”、“生──生”的方式,活化问题的“场”,增强问题的吸引力,培植问题的生长点。4.在合作中交流问题,使对问题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5.注意问题的反思意识的培养。应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特征和实质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的发散思考和联想,启发学生进行思维的重新整理与总结,以达到认识的深化,在反思中发现新问题,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求异,激励学生不畏师、不惟师、不盲从。

请看下面“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片段(北师版四年级上册《确定位置──数对》)。媒体情境:教室里,全体学生坐在各自位置上。

师:小青的位置是第3组第5个同学,用数对怎样表示? 生1:(3,5)。

师:小敏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2),她在哪里? 生2:小敏在第4组第2个位置上。师:小军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6,6),这两个6有什么不同吗?

生3:前一个6表示小军在第6组,后一个6表示从前往后数第6个同学。师:你能挑选班上的一个好朋友,然后用数对表示他的位置吗?

生4:我的好朋友杨冰冰,他在第1组第3个位置,用数对表示是(1,3)。师:你能与同桌进行这样的“问题交流”吗? „„

八、教学中心设计“活动”化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是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的相应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建构性的,教师不是为学生提供问题解决的现成知识,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援助”

和搭建“脚手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素材。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两个字“活”、“动”,“活”表现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活动的生动性。“动”表现为学生真正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并动脑筋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但编排再完美的体操不动拳脚也是难以练就的”,这句话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数学操作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更多的分析学生,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他们解决问题会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产生这些不同情形的原因有哪些方面?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我怎样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更多地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作为学习的同伴共同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对问题提出自己看法,并对他人的观点做出分析与评价,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和组织者。

请看下面“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片段(北师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认识》)。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抚摸、画图、折纸、比较等活动,你认为什么是“面积”呢? 生1:黑板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生2:课本面的大小是课本面的面积。生3:手掌面的大小是手掌面的面积。

生4:从以上同学的发言可以看出: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的面积。生5:正方形的大小是正方形的面积。生6:三角形的大小是三角形的面积。

生7:平行四边形的大小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8:从以上同学的发言又可以看出: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师:由此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你能完整地说一说吗? „„

九、教学过程设计“互动”化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多向互动、动态生成、共同发展的过程。设计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活动过程,必须强调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其一,要体现人道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其二,要构建和谐的、宽松的民主氛围。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对话、交流、协作,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激发而处于积极状态,学生的思维得到及时畅通而处于宣泄状态,从而将教学活动推向深入。

下面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的教学“互动”片段──

师:我们已经探索出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下面一个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cm和8cm,它的第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几cm呢?(多媒体呈现相关信息)

生1:可能是7cm。

生2:可能是6cm、7cm、8cm、9cm、10cm。生3:可能是9.3cm、8.85 cm。

师:大家都同意以上同学的所有看法,那么在哪一个范围内的数值都符合第三条边的长度呢?或者说,它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多少呢?每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最后形成小组的统一观点。

A小组的活动情况如下。学生a:整数和小数都可以。

学生b:最小值应大于5,因为3+5=8,第三条边的长度只有比5大,它与3的和才大于8。

学生c:最大值应小于11,因为8+3=11,第三条边的长度只有比11小,8与3的和才大于第三条边的长度。学生d: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度应该在5和11之间,你们同意吗?

A小组代表汇报集体意见:我们小组的观点是“第三条边的长度应该在5和11之间,是大于5而小于11的所有整数和小数”。其他小组发表意见。

师:我们如果用a表示第三条边的厘米数,它的取值范围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即“5<a<11”,谁能讲讲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

„„

十、教学评价设计“激励”化

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儿童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一样,需要经历模糊到清晰、浅显到深刻的较长过程。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识的倾向性、自主行为和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使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比预见的更好。

新课程的评价还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

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侧重于形成性评价,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课堂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要关注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在教学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不吝啬你的表扬。在对过程进行评价时应侧重评价探究精神、探究能力、探究方法,在对结果进行描述时多用鼓励性语言,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总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我们的永恒追求。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实现下面的愿望:努力达成最优化教学效果,让课堂不断孕育生命的灵性、迸射激情的火花、焕发创造的生机。

第二篇: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初探

“五个百”论文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初探

论文题目: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初探 姓 名: 韩步有

工作单位: 彭阳县红河镇中心学校 邮政编码:756500 联系电话:***

二0一八年三月二十日

“五个百”论文

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初探

内容提要:

游戏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它可以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很多普普通通的事物都可以组合成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游戏教学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省时高效地完成任务,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本文结合数学教学,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中游戏教学的优势和数学游戏与课堂教学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合理运用集数学和游戏于一体的数学游戏,挖掘和发挥数学游戏的作用,优化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 游戏教学 课堂教学

“五个百”论文

绪论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游戏教学,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班级、团队的认识,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灵活地添入游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来教导学生领悟知识。选择合适的游戏形式和内容往往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给学生提供一个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身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共同发展。

“五个百”论文

游戏是学生们喜爱的活动形式,它生动、活泼、有趣。作为小学生,他们的机体正处在成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神经系统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对于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他们往往更加难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欲望不高。而数学游戏化教学方式,能够补充这一方面的不足。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易于接受,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这样,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效果也会更好。同时,小学生具有潜在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数学游戏化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且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一、小学数学游戏教学的优势

游戏教学是指教师融合特定的教学内容于游戏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游戏中回忆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游戏对数学有着深刻的影响,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紧密相连。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合理运用游戏,挖掘和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对数学教学具有极大的价值。同时,游戏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让学生感知数学魅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它能有效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之间形成相互激励、促进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方式。”这足以说明游戏是一种教学,更是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一)以游戏活动促进学生的生理发展

游戏教学侧重人的右脑活动,它与书本知识教学相互交替,有助于儿童左右脑交替地得到休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课堂上学生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使得学生的部分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得不到活动和锻炼。教师适时地将游戏教学引入课堂,有助于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不仅使得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开发,同时肌体也得到了锻炼。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碰球”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我先出示数字8,对学生说:“嗨、嗨,我的3球碰几球?”学生可以说:“嗨、嗨,你的3球碰5球,”学生说出的数必须与老师说的数合起来是8。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说出碰球的数,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

“五个百”论文

地记住了。

(二)激发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促进认知发展

游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尤其在学生刚接触数学这一学科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动机的形式是直接来源于兴趣的,他们会主动掌握有趣味性和带感情色彩的内容。游戏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探索性会使学生产生比较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乐趣。如在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时,我让学生来做一个投球的游戏,设置1、2、3、4、5五个球筐,我读出一个数,让学生将球放入对应的筐中,看哪位学生投得又快又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这样会很顺利地进入到学习中来。在学完这节知识后,我再出一些计算题,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后,把球放入相应的球筐中。这样的游戏活动,有利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以愉悦的心态参与,融入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的游戏中,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爱上了数学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游戏中密切师生关系

游戏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竞争与合作的机制,促使学生在小组互助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合作精神的可贵,在团队的合作与竞争中发展自我。“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要真正实施这一理念,教师必须主动亲近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主动加入到游戏中去,和学生一起玩,这样有助于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知识并不是教师灌输的,而是他们在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慢慢感知并转化而来。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时,老师可以按照班级人数设计运算小卡纸,在课堂上分发卡纸上有不同的运算算式,但是只有两个的运算结果是一样的,让学生们依次上台念出算式如:“36+64就是我,我就是100,你们谁是我的双胞胎?”台下另外一个运算结果相同的同学这时候就可以站起来大声说:“22+88就是我,我也是100,我是你的双胞胎。”通过这样一个“数字双胞胎”的小游戏,既让学生学到了课程要求的知识与技能,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巩固了他们的友谊。

二、数学游戏与课堂教学

“五个百”论文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新概念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

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数学概念是进行推理和判断的基础,清晰的概念是进行正确思维的前提。但也是教学的难点,现行的教材严肃,呆板有余,生动活泼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艺术性的再加工处理,其中在新概念教学中引入教学游戏,不失是一种好学方法。如用呼啦圈引出公因数,在讲公因数时我带了两个大的呼啦圈走进课堂,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然后我找了七名同学分别当数字1,2,3,4,6,8,12。并把这七个数字卡片分别贴在他们的胸前。我让这七个同学中是8的因数站在左边的呼啦圈中,是12的因数的站在右边的呼啦圈中。这时有三个同学为难了,他们是代表数字1,2,4的同学,因为他们既是8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过了一会儿,我班的马佳骏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让这两个呼啦圈交叉,代表1,2,4的同学站在交叉的地方。”马佳骏同学说完,同学们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利用这个游戏既让学生理解了公因数,又理解了比较抽象的“交集”。因为有了游戏作基础,而变得较为亲切,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练习题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

在教学中运用游戏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习,“趣”中练习,“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游戏必须寓教于教学之中,以正确的思想激发学生的竞争精神。如在练习小数除法时我用了游戏“攀登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在“高耸入云”的山峰两侧贴上题卡,选两组学生当“登山队员”分别从两侧向顶峰挺进。其他学生当裁判员,哪组答对一题就插上一面红旗,表示前进了若干米,先到达顶峰的一组就可以夺得山顶的优胜旗。在游戏中,参赛队员勇往直前,而裁判员们默默地抢先算出答案以便正确评判。全体学生愉快地在游戏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还借此了解了一项我国的世界之最。

(三)延伸游戏教学

数学知识是不断更新、不断增加的,教师只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才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教师可以将游戏作为作业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放学之后,还能够进行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是有限的,教师也要尽量将延伸的知识

“五个百”论文

讲授给学生,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小学生的课业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极大地降低了,不仅是课堂上的教学可以利用游戏法,作业也可以利用游戏的方法,“可能性”的学习本来就是比较有趣的章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邀请家长参与,帮助学生学习,更好地完成作业。回家之后家长做的饭会有什么样的可能性都可以成为一个小小的游戏,家长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小题目,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家长将糖、水果和饮料同时放进小盒子中,让学生说出拿出糖的可能性是多少等类似的问题。

还有“克与千克”等单位的学习,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单位,家长可以把不同的物体拿出来,让学生利用教师讲解的知识说出来,比如,一颗糖、一杯水、一扇门和一张纸等等,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是需要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的。家长和学生的互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还能够增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情感,让家长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学习对学生很重要,健康的成长也是必不可少的。

将游戏融入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放松的学习手段,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发现学习中的难题。利用游戏教学的模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小学数学游戏教学中应注意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游戏教学也是如此,用好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游戏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一)游戏的目的要明确

游戏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数学游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教师应根据课堂上学习内容的需要来确定是否开展数学游戏,游戏要有助于突出知识重点,突破难点,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会思维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游戏形式要简单

游戏中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和调控作用,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障学习过程顺利进行。一是要合理分配课堂教学的时间,随机调控课堂节奏;二是要考虑每个游戏的注意事项,游戏前要提出要求;三是设计的教学游戏要简单易学、省时高效、适合班级条件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便于操作,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三)游戏过程要面向全体

“五个百”论文

数学游戏时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进入游戏角色,获取过程体验。如果在课堂上只让少部分学生参与游戏,其他大部分学生充当小观众,那么学生的参与面就太窄,游戏活动也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尽量设计能让所有学生参与的游戏。在学习了“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后,我设计了一个“凑24点”的游戏,学生每四人一组用扑克牌计算,全员参与动中有静,静中有思,学习效果令人惊喜。

(四)游戏过程要有严格的组织性。

运用游戏教学,游戏过程要有严格的组织性,如果课堂游戏组织无力,学生活动的秩序较差,就会收效甚微。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恰当的利用多种形式的数学游戏活动,使这把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之中的教学形式更贴近孩子们的心,给小学生带来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能够主动去学习,发展了小学生的智力,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的精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游戏教学不仅是小学生渴望的、教师追求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初中数学教学反思需要的一种教学手段。

总之,游戏作为一种学生普遍喜爱的活动,小学数学老师要“用心”去关注和“用脑”去设计数学游戏,并科学合理地运用,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等积极因素来参与教学。游戏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这样的教学真正实现了以小学生为主体,以开放为本位,因此,让游戏教学巧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也让孩子们从此快乐地遨游在数学之海吧!

参考文献:

[1] 曹洪辉.汪东兴.寓教于趣寓学于乐-数学游戏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现代小学教育,2000(1).29

[2] 杨菊青.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贵州教育,1997(2).40 [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4]《数学课堂中的魔术师——数学游戏教学法浅析》,陈筱娟,《小学时代(教师)》2011年7期

第三篇:十小学数学教学体会

观《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有感

北票市第十小学牛建华

提到“鸡兔同笼”问题,自己是很喜欢的,因为从上学开始一直很喜欢数学学科,所以对于一些数学当中有趣的问题一直很青睐。但是选择鸡兔同笼问题做公开课讲的还是第一次看,通过对这节课的实际教学的观看,我对本节课有了以下几点的感想:

1、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优化

鸡兔同笼问题作为六年级数学广角的内容,那它的思维含量必然很高,由于学生原有认知背景的不同,他们对解答本课时的题目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提出统一的要求,要允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本节课,师生共同经历了六种不同的方法: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画图法、抬脚法即古人的砍足法,在进行练习时,教者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接的解答,指名生汇报后,进一步问:“还可以怎样解?”促进学生去思考更多的解法,并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说出解法,最后比较哪种算法比较好。从列表的枚举法到假设的算术法,不仅从思维上层层递进,而且更好地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优化。

2、注重了数学思想、数学文化的传承

“鸡兔同笼”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教学中,都教者从该趣题引入,到解决该趣题,到感悟古人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揭去了它令人生畏的奥数面纱,还其生动有趣的一面。通过学习,不仅

使学生感受了祖先的聪明才智,渗透一种古代数学文化,更重要的是体会了其中蕴含的丰富数学思想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如:用容易探究的小数量替代《孙子算经》原题中的大数量的“替换法”解决问题,渗透了转化的思想和方法;用“算术法”解决问题,渗透了假设的思想和方法;用“方程法”解决问题,渗透了代数的思想和方法等等。

3、形成了假设的数学思想

教学中,教者并没有平均分配学习时间和关注度,而是结合孩子们认知方式的,选取了算术解决的假设模型为本课数学思想的重点去渗透,让孩子们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的对比中,体会数学思想。学生能够提出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已经达到了,因为他已经体验和形成了假设的数学思想。

4、构建了该类问题的数学模型

在学生重点掌握了两种解题思路后,教者话锋一转,告诉同学们“鸡兔同笼”问题并不单指“鸡兔同笼”,该类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如龟鹤问题、民谣中的人狗问题、租大船小船问题等。明确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体现数学的生活味和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鸡兔同笼”问题的学习,贵在学习一种假设推理与代数方程的思想方法,贵在用来解决生活中类似于鸡兔同笼的变式问题。拓宽了对“鸡兔同笼”问题的认识,构建了该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形成了知识的迁移。

第四篇:小学数学的游戏化教学

小学数学的游戏化教学

摘要:当前,小学数学改革的主旋律是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变苦学为乐学。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穿针引线,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的快乐的同时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的情境进行教学,发挥学科的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要时可“让游戏进入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

游戏是一种极为古老、极为普遍的活动。数学游戏是指那些带有趣味性、竞争性和娱乐性,含有部分未知的或全然未知的结果,小学生可投入很大兴趣,并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的寓数学知识或数学原理于其中的游戏。

一、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游戏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时,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

2.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而新颖、活动、直观、形象的刺激物,最容易引起儿童大脑皮层有关部位的兴奋,形成兴奋灶,从而使儿童更好地建立暂时联系,而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只能连续集中15分钟左右。在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收到良好效果。如:针对教材中的“打数学扑克”、“邮递员送信”、“小猫钓鱼”、“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等十多种教学内容,我不光组织每名学生参与到教学游戏中而且还为他们制作了小动物的头饰,在做游戏时,让学生戴在头上。这样,无论是一面红旗,一个头饰,还是一副色彩鲜艳的图画,都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能争先恐后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

二、小学数学游戏的选择

1.游戏的选择应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

游戏教学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首先得保证游戏内容具有游戏性。这里的游戏性是指数学游戏要具有交互性和娱乐性,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游戏,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游戏中包含竞争和胜负,并且胜负当时可以看到,可以造成一种悬念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因此,游戏内容的选择要新奇有趣,要使学生乐于接受,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施过程中,游戏性则体现在游戏的形式、操作、策略等各方面。具体是指规则的设计要像游戏,利用各种方式,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趣味化,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师生和生生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游戏的选择应当具有知识性与启发性。

游戏内容首先要反映数学内容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游戏要体现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有利于营造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思路越走越宽,思维的空间相对广阔。游戏内容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现实世界中的常见现象或其他科学的案例,展现数学的概念、结论,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反映数学的应用,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比如,根据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喜欢探索的特点,在学习了各种图形之后,让学生做操作性的数学游戏――七巧板拼图游戏,告诉学生游戏规则,让他们自己动手经历拼出各种图形,并发现蕴涵在其中的数学关系。

三、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数学游戏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数学游戏应该紧扣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数学游戏的设计应该有利课堂教学目标的现实,数学游戏教学既可以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应用,也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延伸与发展。数学游戏应该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有所帮助,课堂教学中的游戏教学不能游离于课堂教学内容之外,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

例如,《找质数》一课时中,设计一个“听数巧断出教室”这一数学游戏。这个游戏是老师说密令,学生听后,判断自己的学号是否符合走出教室的要求,如果符合就快速的离开。

譬如,老师说:“请所有质数的同学离开”,那么学号是质数的学生就需要快速的离开教室。

这个数学游戏我是安排在学生学习完质数、合数概念之后,即将下课时进行。目的是因为此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区分质数、合数、奇数、偶数等不同数的分类方法,这时进行这样的数学游戏,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还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第二,数学游戏的时空不宜过长过大。数学游戏应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尽量做到游戏目标单一。因为如果数学游戏包含太多的知识,所有学生就未免都能顺利的参与其中。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身心特点,他们的注意力普遍不长,如果游戏难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就会让他们失去兴趣,所以原则上一个数学游戏时间占整个课时教学的比重应控制在四分之一左右。

例如,一年级数学《6的认识》中的猜数游戏。一共有6粒豆子,左手有2粒,猜一猜,右手有几粒?

这个游戏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既不是太难,也不是很容易,需要学生动脑思考之后,才能回答,所以教学目标的定位合适全体学生。但是这个游戏在同桌相互做了四五次之后,就会重复出现,学生可能对此就会失去兴趣,因此,此数学游戏不宜进行的过长。

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学生在数学方面的思维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徐爱花.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的运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4(33).

第五篇:小学数学如何做好游戏化教学

小学数学如何做好游戏化教学

摘要: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除了要帮助学生学习以外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如何才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帮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采用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将知识和娱乐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得到巨大的提升。与此同时,学生还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化教学;教学方法;尝试建议

在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地探索如何进行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化教学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游戏进行整合,在这个过程中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有助于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树立,同时还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核心魅力,这样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更加的强劲,现在小学数学教学就能够真正的发挥好自身的价值。

一、利用游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本身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小学生喜欢做游戏的天性,利用游戏教学使数学知识具有新颖性、生动性、趣味性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通过有趣味性的游戏使学生能从中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我在讲解植树问题时,让学生通过队列游戏感知植树问题的各种情况。全班有男生25人,女生23人,我要求学生做?列游戏,按东、西、南、北分四组分别站在操场上,在他们的正中心,做一条12米的白线。出示一些小卡片,上面有关于游戏过程中的问题,我让其中一组学生按我的要求站好,两名学生分别站在路的两端,而剩下的学生按等距离站在白线上。待他们站好后,我便提出卡片上的问题:白线上共站了几名同学,他们把白线分成了几段?学生甲:13名同学,白线被分成了12段。之后我就让在白线一端的同学离开,然后又提相同的问题。学生乙:12名同学,白线被分成了12段。这之后我又让白线另一端的同学也离开,继续相同的问题,学生丙:11名同学,白线被分成了12段。通过这个游戏,植树问题的三种情况都出现了。然后我就继续提问,为什么问题变了,答案没变呢?通过这个游戏,学生的兴趣就非常高了。

二、运用游戏提高课堂的愉悦性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游戏是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把数学课堂教学与游戏活动巧妙结合,把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巧妙地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我在对“角的认识”这一节内容进行教学时,由于角的概念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因此我就想办法让学生在身边寻找角的概念,我在课堂上先让学生通过“找角”“摸角”“做角”“剪角”等游戏活动,了解什么是角,角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就清楚地明白了角的概念,牢固地掌握了角的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同时也可以让他们体验到在自己的身边就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当发现课本上的知识在身边也能学习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得到了激发,枯燥的数学知识顿时生动起来了。

三、利用游戏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n堂上可以通过一定的游戏达到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我们都知道生活情境可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这样的一个游戏,可以轻松地通过生活情境的模拟来理解数学,进而达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在课前我让学生带上自己平时的玩具小汽车,课堂上我就先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玩具小汽车,这时课桌就成为“马路”,让学生用自己的玩具小汽车,通过同桌的相互合作与配合,在课桌上一起模拟两辆小汽车在一条马路上运行的情况。让他们自己思考,小汽车的运行会有哪些不同的情况。然后通过学生自己模拟出所想到的各种情况,例如弄清什么是“同时同地出发”“同时两地出发”的意思,还有让学生通过游戏了解什么是“相向而行”“同向而行”“相背而行”,什么又是“相距”“相遇”。然后我再请两名同学上台向其他学生进行各种情况的模拟。让其他学生看看他们俩又是如何进行小汽车运行各种情况的模拟。我们可以想象下,如此有趣的游戏,又同时模拟了生活中真实的场景,这样的教学方法肯定会让学生更好了解课本上的知识,而学生也会更加喜欢这门课程。

四、以教材为中心,明确教学目标

教材是游戏教学的基本,在以往的游戏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游戏涉及较广,教学的方向过于分散,这就导致课堂的纪律难以把控。因此,教师应当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定一??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来开展游戏,这样才会使得游戏的组织更加得力,教学的效果才能更明显。比如,在组织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趣味运动会”时,教师就可以将游戏的整个层次列举出来,比如问学生喜欢什么运动,为什么会喜欢这样运动,你对这项运动了解多少等。提问另一个同学,就上一同学喜欢的运动,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就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引入数学问题中。

通过分层次、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相互之间探讨彼此喜欢的运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有效地拉近学生彼此之间的感情,为学生塑造完好的价值观。

五、加强课堂管理,规范游戏行为

游戏教学的活动性很强,如果教师没有建立严格的秩序的话,很难管理好课堂纪律,学生在游戏时极易起哄、吵闹。因此,教师除了坚持传统管理方法在,还要创新其他的管理方法,要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管理,以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总之,将数育游戏作为课程教育的辅助工具,并且在数学教学工作进行推广和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关键是要找到数学教育与数学游戏的最佳结合点,这是一项艰苦和长期的任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作用,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加强对教育游戏的开发与研究,为学生创设更有利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能,为培养祖国的花朵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王桂才.简析游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意义[J].学周刊,2013(7):51

[2]罗敏文.浅谈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J].教育教学论坛,2013(47):194-195

[3]王继红.游戏化教学方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50)

[4]王亚琴.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的设计及课堂实践探索[J].新课程(上旬),2016(7)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十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十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化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化教学 【摘要】低年级小学生逻辑推理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都比较弱,其与生俱来的童真却对有趣的东西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寓教于乐......

    问题化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时钟问题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中时钟问题的教学设计 钟表是与人们朝夕相处的日常生活物品,不仅能让人准确掌握时间,同时可以美化居室、环境,另外它还是人类历史发展,文明进化的足迹。更有趣的是......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课题:轴对称图形 二、设计思路: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中,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播, 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构,轻学习过程;重 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取,这种封闭的 教学方......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2、3、5倍数的特征,以及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能够准确判断2、3、5的倍数......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 针对《7 的乘法口诀》教材,就课堂教学目标及课堂导入进行教学设计。 参考答案: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7 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弄清每句口诀的来源。......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优秀教案:垂直与平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2.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的内容.排列与组合知识不仅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邯郸冀南新区辛庄营乡学区大马庄学校 张新亮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2~53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