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设计方案
初中历史课
《昌盛的文化》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东塔初中:刘明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最为典型的文化成就——佛教和道教文化、史学巨著《史记》、秦始皇陵兵马俑。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一统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除了上一课已经介绍的造纸、医学、数学等方面的内容,还有本课的三个主要内容:一是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以及佛教教义和道教思想的要义;二是中国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和他的史学巨著《史记》,以及《史记》的体例;三是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代表的古代辉煌的雕塑艺术。这些重要的文化成就,对以后的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昌盛的秦汉文化是与秦汉时期的大一统、经济繁荣密切相关的。因此本课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秦汉这一段历史的了解与认识。同时,在中国古代史教材中,要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在宗教、史学、雕塑等方面的重大成就,必须要先了解本课的内容。可见本课在本单元以及本册书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秦汉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秦汉先人留给我们的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遗产。因此本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的最好载体。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也掌握了基本的识图能力、表达能力。
2、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已经对秦汉时期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前一课已经知道了秦汉时期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3、初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有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但仍偏重形象思维,对抽象的佛教、道教认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设计思想
1、树立教学重在过程的观念。在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锻炼能力,培养兴趣,发展个性。
2、重视学习小组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学会交流学习体会,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3、充分利用学校教室多媒体的优势,进行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1、了解佛教传入、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2、说出《史记》的写作体例;
3、了解秦汉时期雕塑方面的主要成就。[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道教产生的时间,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表述佛教传入的路线,培养学生识图及抽象概括能力;
2、能说出司马迁编撰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能说出秦汉时期雕塑文化的杰出代表——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通过展示有关的影像、图片和资料想像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阵势和当初设计的原因,培养对雕塑艺术的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法了解佛教、道教对中国古代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2、通过学习并运用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以及通过其它途径了解到的有关司马迁的信息,讨论“为什么司马迁能写出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并说出从中受到的启示和感想;
3、通过观察教科书以及教师提供的影像、图片和资料,描述和想像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威武雄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道教的兴起,学会运用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宗教,认清宗教与邪教的本质区别;
2、通过收集“身边的宗教”资料,了解我市的地方性宗教三一教,培养学生对其的正确认识及激发热爱乡土的观念;
3、通过小组讨论“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使学生养成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交流学习的品质;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精神的学习,初步培养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4、通过学习和想像秦始皇陵地下军阵,感受秦朝的威武,同时认识到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使学生了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2、通过对司马迁《史记》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态度。
3、使学生感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威武雄壮及所展现的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难点] 使学生认识宗教的本质及其复杂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形成认识和对待宗教的科学态度。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国家大一统的时期,经济的繁荣带来了科学文化的昌盛,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秦汉时期许多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的人民用他们的智慧托起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那么这节课我们学习秦汉时期的文化,让我们继续感知古代文明发展的脉络。(让学生做情感储备,进入状态迎接新课。)
2、学习新课
【佛教东来和道教兴起】 佛教——西汉末年从印度传入中原 师:请同学们说说我们身边的宗教有哪些? 生: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投影:《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画面
师:唐僧去哪里取经呢?也就是说佛教发源于哪里呢? 生:印度。
师:古代的印度不是国名,而是表示南亚次大陆的一个地理名称。包括当今的印度、臣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等在内的一些国家。投影:《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图》
师:佛教又是什么时候、怎样传入中国的呢?现在请同学们看这幅投影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佛教东来的路线。(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图例,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生:通过观察、讨论明确:天竺——西域——(长安——洛阳)师:谁再来概括一下呢? 生:丝绸之路 投影:弥勒佛等佛像
师:请大家说一说这些佛像的特点?
生:(自由发言):肚子大、他在笑、手拈佛珠、耳大垂肩……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把主要特征都说出来了。
投影: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上可笑之人”
师:这副取自于洛阳白马寺的对联恰好概括了佛像的主要特征,你想了解白马寺吗?请看图文。生:阅读课文,看图了解白马寺,明确——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师:了解了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之后,请同学们再结合课文,分组讨论一下佛教的教义,并说说看。
生:阅读、分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人生是痛苦的。忍耐修行,期待来世天国……体现了佛教教义逃避今生,重视来生、来世的特点。
师:根据学生回答扼要归纳——现实痛苦,忍耐修行,来世天国。这种教义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美好生活的追求,放弃对现实阶级压迫的斗争,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于是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下,佛教在中国兴盛起来并流传至今。同学们算一算,西汉至今大约有多少年?(两千多年)因此,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同学们来举些例子加以说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生:(发言略)师:佛教的寺院、石窟等建筑,如少林寺、龙门石窟、莫高窟等,佛教的词语如无常、刹那、大千世界等;佛教的人物如济公、如来佛、观音菩萨等。另外,佛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音乐、绘画、医学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除了佛教之外,道教也逐渐流行起来。道教——东汉后期在中国土生土长 投影:青城山、武当山图片
师:青城山、武当山与哪个宗教有关? 生:道教。
师:现在我们来共同了解一下道教的产生的大致时间。(提示阅读)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确道教产生于中国本土,东汉后期。
师: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互相交流一下对道教教义的理解,然后说给老师和同学听一听。
生:经过互相交流后选一人,说出道教的基本教义、特点——宣传修身养性、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体现了道教教义关注现实,重视现世的特点。
师:那么,道教为什么会广泛传播呢?道教迎合了统治阶级希望长生不老、尽情享乐的愿望,利用道教来维护他们的统治,一些贫苦百姓也想通过修炼的方式摆脱困境,因此道教得以广泛传播起来。道教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武当山、青城山都是著名的道教圣地;道教人物如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八仙、灶君、土地、城隍等在民间家喻户晓;道教对我们今天的文学、音乐、绘画、医学等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学生对宗教进行比较学习,加深认识。)
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积极评价)同学们对佛教、道教已经有了这么多的了解,现在请大家思考、讨论、交流后发表一下对宗教的见解或看法,教义中哪些地方具有合理性?哪些方面是消极甚至是迷信的?(要求分组交流、探究)。
生:思考、讨论、交流后,陈述对宗教的见解。
(怎样看待宗教,是本课的难点,不强求统一的回答标准,只要学生能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即可予以积极的评价,但必须注意向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向引导)。投影:《三教共栖图》 师:图中三个人物分别是谁? 生:孔子、老子、释迦牟尼。
师: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简单介绍莆田地方性宗教三一教,培养学生的乡土观念。)【司马迁与《史记》】
投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师:这是鲁迅先生盛赞司马迁《史记》的句子,那么《史记》又是怎样的一部巨著呢?现在请大家朗读课本93和94页大字部分,然后共同思考回答三个回题:①《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②记述了什么时期的史事?③其特点是什么?
生:朗读正文,感受《史记》的宏伟,根据出示的问题进行归纳回答: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52万多字。师:纪传体通史是指体例,其它还有编年体、断代史等体例,它们的区别在哪儿呢?请看投影(出示投影并浅讲区别)。那么还有其它两个问题?
生:②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主要史实。
③特点是: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
师:同学们归纳得非常准确,现在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司马迁严谨治史、坚韧不拔的风范。(播放视频《司马迁》,介绍司马迁生平,事实求是的治史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师:看了以上录象,你有何感受?你从司马迁身上学习到了哪些品质?不妨说说看。
生:(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小组选代表回答。学生回答只要接近下列要点之一即可给予鼓励——司马迁有远大理想;有严谨修史的态度,注重史料真实,不以成败论英雄,注重调查研究和实地考查;有顽强的毅力等。
师:同学们从司马迁身上发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作为中华儿女,我们除了学习司马迁的这些优秀品质之外,也理应为我国古代出现这样伟大的史学家感到自豪,也应该为我国拥有《史记》这样的史学巨著和瑰宝而骄傲。这儿还有一样值得我们自豪的东西,(投影: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请看这是什么?
(过渡到下一目——【威武雄壮的地下军阵】)(播放:《秦兵马俑》视频)
师:看完录像,大家能不能说说兵马俑的特点?
生: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形象生动逼真,制作技艺高超、细腻……
师:试想,如果将这些兵马俑作成真人大小,数以万计排列成军阵,又是什么情形? 生:充分发挥想象,表述其雄伟壮观。
师:当年的秦始皇,就是将这样的兵马俑,排列成军阵,埋在了他的陵墓附近,想想秦始皇为什么把如此巨大的军阵埋在地下?
生:充分想象,自由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对学生发表的看法,教师给予充分肯定,特别鼓励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大胆发表看法,允许一些“异想天开”的思维,不求统一答案。学生有可能说出:为了保卫他的陵墓,为了展现秦朝强盛,为了炫耀武力,为了将这些雕塑珍品带走,为了在阴间仍然东征西战等,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引导。)师:秦始皇陵兵马俑,它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3、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秦汉时期的文化,主要介绍了哪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了便于同学们记忆,我们可把今天学习的内容概括如下:(可全班朗读)说秦汉,道秦汉,秦汉文化不简单;西汉佛教传进来,东汉道教兴起来;《史记》首创纪传体,秦兵马俑创造了世界大奇迹。
第二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马说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请学生说出有关马的成语或俗语: 马不停蹄、马到成功、马首是瞻 马前泼水、一马平川、驷马难追 走马观花、快马加鞭、马革裹尸 指鹿为马、千军万马、万马奔腾 老马识途、天马行空„„
二、学习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寓意 3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三、介绍文体常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谈马”或“论马”。
四、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 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 ,与 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 ”之首。2 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谥号“ ”,又称,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五、背景介绍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重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六、听读赏析 1)听准字音,注意节奏,把握语速(在文中做出标注)2)读通文意
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每段文意,并找出每段重点,难点字词 3)读出语气
韩愈不仅将自己对于千里马的同情挥洒在字里行间,他那复杂的情感也寄托在文中每段末的那三个“也”字上。
七、深入思考(用文中原句回答)
1.第一自然段交代了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是怎样的?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的遭遇?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3.食马者的愚妄无知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八、品悟主旨
1.文中的“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在文中各比喻什么样的人?这是什么样的写法?
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九、拓展延伸
选择选感兴趣的话谈谈:
话题1:如果你是“千里马”,但没有伯乐赏识你,你会怎么做? 话题2:如果你是“伯乐”,你会怎样发现“千里
马”?
话题3:当今社会,“千里马”一定要遇上“伯乐”吗?(中学生应该怎样做让自己成为人才?)
十、布置作业 课时练《马说》
第三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能从网上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2.熟练掌握PPT的动画效果
3.了解常见的图片、视音频及动画等素材的插入方式
二.教学任务
1.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选择一堂课,为该堂课设计PPT.具体标准请参照
三.教学步骤
1.PPT的动画效果
动画效果通常有两种实现办法:
(1)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显示对象或者使用运动画面。
从菜单中选择“幻灯片放映”--“动画方案”
(2)只想对某个幻灯片对象(包括文本框、图表、艺术字和图画等)应用动画效果 选定该对象--“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添加效果”.注意:动画效果最好不要用得太多,好的动画效果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太多的闪烁和运动画面会让学生注意力分散甚至感到烦躁。
2.特殊动画效果--绘制路径
“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添加效果”
还可以在动画列表中选择该对象,然后对“开始”、“路径”和“速度”子菜单中的选项进行调整(在“自定义动画”任务窗格)。
3.插入文本、图片、视音频及动画等素材
(1)移形变影
如果要在一张图片中加入文字说明,可以将图片先放到PowerPoint中,加入文字后再将幻灯片保存为图片格式,这样不会像Windows自带的画图板,把整个文本框覆盖在图片上。当然我们也可将文字保存为图片,方便浏览。其具体操作如下: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在“保存类型”框中选择一种图片格式,如GIF、BMP、JPG、PNG等等,然后单击[确定],这时你可以选择是将所有幻灯片保存为图片,还是将当前幻灯片保存为图片。
(2)直击要害
要对重点内容做标记,只要在放映时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指针选项”中的“绘画笔”,就可以用它作标记了。
(3)如出一辙
为了形式美观一致,我们要求每一页的按钮通常放在同一位置。在一个页面做好按钮以后,选定所有按钮,按[Ctrl+C]复制一下,然后换一页,按[Ctrl+V]粘贴一下就行了,并且以前设置好的动作在其他页面同样有效,这是不是简单多了。利用这种方法,我们还可以将其他对象也放在不同页面的同一位置。
(4)你中有我
如果要在PowerPoint中加入Excel图表,先显示出要添加 Excel 图表的幻灯片,然后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对象”。如果我们要创建新的图表,就单击“创建新对象”,再选择“Microsoft Excel 图表”。如果要插入您已创建好的图表,就单击“从文件创建”,然后再输入文件名称。使用 Microsoft Excel 的工具和菜单来更改此图表。在此图表外单击,返回 PowerPoint。如果我们要对此图表进行修改,可以双击图表。
(5)刷出色彩
如果要将一张幻灯的配色方案传给另一张或者多张,重新去进行配色比较麻烦。其实有很简单的方法: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中,选择一张具有所需配色方案的幻灯片。然后单击“格式刷”,可以重新着色一张幻灯片;如果要同时重新着色多张幻灯片,请双击。依次单击要应用配色方案的一张或者多张幻灯片。注意,如果重新着色多张幻灯片,请在完成之后,按[Esc] 键中止“格式刷”。如果重新着色一张幻灯片,“格式刷”也会自动中止。利用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将一份演示文稿的配色方案应用于另一份。方法是:同时打开两份演示文稿,单击“窗口”菜单上的“全部重排”,然后按前述步骤操作即可。
在PowerPoint中,每一次输入文本都要插入一个文本框,操作起来很不方便,其实我们可以先在Word中将所有内容按一定样式打好,再将它发送给PowerPoint。其具体方法是:在 Word 中打开文档,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发送”,再单击“Microsoft PowerPoint”。每个标题 1 样式的段落都会成为新幻灯片的标题;每个标题 2 样式的段落都会成为第一级文本,依此类推
在PowerPoint中,“自选图形”或“文本框”等对象和文字经常出现大小不符合的情况,我们可以在“格式”菜单中单击选定的对象类型,例如:“自选图形”或“文本框”,再单击“文本框”选项卡,选中“调整自选图形尺寸以适应文字”复选框。要注意的是,如果选中“调整自选图形尺寸以适应文字”复选框,则缩小该形状时,不能小于容纳的文本。风格独具
做了一个自己满意的幻灯片之后,为了方便以后的使用,不妨把它变成模板,其具体方法是打开现有的演示文稿,单击“文件”菜单中的“另存为”。在“文件名”框中为设计模板键入名字,在“保存类型”框中,单击“设计模板”。以后要使用就可以直接通过“文件”菜单上的“新建”来使用这一个模板了。
四.教学评价
能准确完成实验任务。
第四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方案一:《赤壁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一、设计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在教学中探索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达到探究性学习的最大成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探究、讨论、答疑、实践等手段,始终贯穿探究性协作学习的精神,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辅相成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与知识、技能。
理论依据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教师作为主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有所启迪,并协助学生顺利开展探究性协作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体现探究性协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真实情感体验的优势。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个体学习的主动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语文课程既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体验对语文素养的提高,在鼓励学生探究性协作学习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收获一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自学与合作学习并重,根据教授教学内容及学生特征分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依据新课标以及培养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将根据以下四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带着现代思辨的观念审读作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增加学生的文言积累,提高学生阅读和赏析文言文的能力
1、熟悉掌握字词句,归纳>总结。(1)通假字“属”、“凭”;
(2)一词多义:固、适、逝、苛、虽;(3)词类适用:东、西、侣、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2、学会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写景主体或叙事、议论内容来归纳整合,写出每 一段段落大意。过程与方法
1、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2、小组团队合作探究,培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过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调动学生的情绪,增加情感体验,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体验作者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通过课堂协作、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处世观。
信息素养
通过利用互联网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信息检索、识别和运用的能力。
三、利用教学环境与资源分析
四、设计师生活动,确定教学模式与教学过程
五、教学设计过程 略
方案二:《雪地里的小画家》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识字及朗读
教学难点: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具:小鸡图、小鸭图、小狗图、小马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上课教室里有什么不一样啊?这么多老师想知道哪位小朋友今天表现最棒呢!想不想好好表现啊?(想)真好。那老师们要先看哪位小朋友坐得最端正,坐姿最美!我们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后面的老师好不好? 生:展示自己的画画作品。老师边收集,边肯定。并建议自主送给后面的老师。
师:大家画得真棒!你们真是小画家。(边说边板书课题:小画家)请大家读出来:并自豪的说:“我是小画家!” 老师也想做个画家,想练习画画,可是没有颜料也没有笔。怎么办呢?嗯,办法有了。(老师手蘸白粉在黑板上作画)你们看老师画的是什么?挺神奇吧?像不像魔术师啊?
师:(过渡句)孩子们,又一个魔术师来啦!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冬天雪景,一、二、三张。(贴四张动物图片)他们说他们也是小画家,他们在雪地里作画,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板书:雪地里的)齐读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配乐范读课文
雪地里的小画家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礼物———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听。
(课件出示)
这首儿歌好听吗?它就藏在我们的课本里的p123页里呢。大家赶紧去找找看!(生找老师出示课题)请齐读课题
2、我们也想读读它是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吧。注意要读准字音哦。
3、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a小鸡给我们送来了一些字词卡呢。我们一起试着认认它们好吗? 课件出示:字词卡
b小狗说:这样还不算识字大王呢,要把生字娃娃单独认清就送给你神秘的礼物呢。想不想试试?好!
课件:带拼音的生字苹果树(读拼音,想记法。)小鸭说:要把生字宝宝送回去,苹果就给你吃啦!
课件出示:没有拼音的生字苹果树(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小马说:大家读得多认真啊,这样吧,我就请你们这些小画家们一起去欣赏欣赏我们小动物们雪地作画吧!愿意去吗?那好。咱们出发吧!
三、学习课文
1、过渡句:这天我们在动物们的家推开窗户一看:呀----下雪啦!下雪啦!
课件出示:“下雪啦!下雪啦!”这句话(抓住朗读指导、感叹号的认识来教学)
学习第二句(出示课件)抓住一群来讲。引出成语“三五成群” 口头练习:老师一()人站在讲台上。后面有一()听课的老师。
3、学习第三、四句他们都是谁呀?画了什么画呢?课件出示四种动物在雪地走过的图
4、学习第五句这些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
出示第五句这些小画家真了不起啊!在雪地里能画出这么漂亮的画来,它们可开心了。都在互相欣赏着这一幅幅美丽神奇的画呢
5、学习第六、七句
师:呀!突然小狗想起来了:咦!好朋友青蛙去哪了?
课件出示六、七句大屏幕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我们去叫醒它,让它和小画家们一起画画好吗?生:(不好)师:为什么呢?(了解冬眠)课件出示冬眠的两幅图
四、小结全文
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了动物们雪地作画,可漂亮了!小画家们不但能画画,还能写诗呢!我们再去读读它,好吗?
课件出示全文的内容。要求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
五、复习巩固:帮小画家找作品
1、小画家们回家了。它们的作品还在呢。可老师忘了谁画什么了。谁愿意上台来帮帮老师啊?(生上台贴画)
2、大屏幕检查是否正确
3、为什么它们能画那些画呢?谁最聪明来告诉大家? 方案三: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概述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二节,是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国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和我国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迫切需要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每个人从小开始直到离开人世以前一直要接受环境教育。本节内容包括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涉及范围广,知识跨度大,生物圈中种群的数量非常之多,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生命现象表现丰富多彩,其使用价值也就更加多样化了,学习这节课学生不仅需要扩散思维、概括、综合能力,而且更需要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表达能力。以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课堂上无法呈现丰富资料、无法创设交互情境、更无法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利用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等优点,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实现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描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描述所熟悉的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2.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案,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口头表达、与人合作能力和民主思想;
(2)理解和学会处理在实施保护生物多样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重大问题及各种关系,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使学生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进一步增强学生关爱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感,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意识和公民意识,真正把保护生物多样性付诸于行动上。
(2)健全法制观念,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全球合作,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
(3)形成保护环境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人是生物圈的一员等知识,分析过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在本模块中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也接触了生物多样性在减少,需要树立可持续性观点等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尽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注生态伦理的道德问题,形成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本节教学应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结构化,强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达到同化和顺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使CAI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个别化教学选择,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本课可采用的最好>学习方法便是学生自主>学习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建立在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创造教育基础之上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与目的。与传统教学相比,师生关系发生了互位变化,同时教材变成了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多媒体则成了学生认知的工具。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在多媒体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多元化的软、硬件学习环境,使学生方便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过人机交互作用去主动地发现、探索、思考,从而使学生高质高效地获取知识,培养创造能力。
五、教具准备
1、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
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网页式课件。
六、教学及课件设计思路 依据本节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采取以下的教学流程:问题导入→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归纳小结→练习反馈。通过讲授和学生操作计算机,以讨论、谈话组织整个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己通过网页浏览,自主、主动地参与探究,可以懂得知识是怎样从对资料的解释中产生的,可以把学生引向一个涉及到方法论且充满了探究精神的研究过程,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七、教学过程 略
第五篇:信息化教学的设计方案
模块二信息化教学的设计方法 模块学习目标
本模块的学习目标是学习者掌握教学内容分析概述与学习资源设计,运用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分析如何用信息化教学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目标,从而更好的运用信息化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模块说明
本模块的活动包括学习材料阅读、小组合作学习和互动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通过这些活动学习者能整体感知有效的课堂教学,为后面模式的内容学习打下基础。完成本模块需12个学时。
主题及活动列表
主题一教学内容分析概述与学习资源设计 活动1.1 初识教学内容分析概述 活动1.2 了解学习资源设计 主题二用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 活动2.1 学习情境的特征是什么
活动2.2 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 主题三如何用信息化教学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目标 活动3.1 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是什么 活动3.2 信息化教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活动3.3 信息化教学案例 用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 目标
说出为什么要运用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的特征是什么?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方法是什么?并能把这几种方法运用在实践学习中。说明
本主题的活动学习,通过案例观摩,学习者应了解信息化教学的特征和几种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从而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应用中。活动列表
活动2.1 学习情境的特征是什么
活动2.2 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 活动2.1 学习情境是什么 【活动目标】
能说出学习情境的主要特征 【活动提示】
本活动通过阅读资料和小组讨论,学习者能说出学习情境的主要特征。【活动步骤】
学习者先阅读与学习情境有关的资料
学习者对所了解的知识进行提出学习情境的特征
学习小组对学习者所提出的见解进行归总,达到知识的统一 培训者进行总结
活动2.2 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 【活动目标】 能说出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并能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活动提示】
本活动通过阅读资料和小组讨论,学习者能说出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活动步骤】
学习者先阅读与学习情境有关的资料
学习者对所了解的知识进行提出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学习小组对学习者所提出的见解进行归总,达到知识的统一 学习者对几种常用方法进行举例。培训者进行总结。学习材料
一、信息化教学的概念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其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信息化教学不仅仅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媒体和手段的改变,而且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整体的教学体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环境,获取、利用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的特征
关键要素传统教学信息化教学
教学策略教师导向学生探索
讲授方式说教性的讲授交互性指导
学习内容单学科的独立模块带逼真任务的多学科延伸模块
作业方式个体作业协同作业
教师角色教师作为知识施与者教师作为帮促者
分组方式同质分组(按能力)异质分组
评估方式针对事实性知识和离散技能的评估基于绩效的评估
三、信息化教学的开发模式 1.教学目标分析
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展开后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一个整体描述,可以包括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学会什么知识和能力、会完成哪些创造性产品以及潜在的学习结果。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2.学习问题与学习情景设计
学习问题(包括疑问、项目、分歧等),这是整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关键,学习者的目标是要阐明和解决问题(或是回答提问、完成项目、解决分歧),信息化学习就是要通过解决具体情景中的真实问题来达到学习的目标。3.学习环境与学习资源的设计
从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组合,这种组合实际上是旨在实现某种目标的有机整合。在学习活动发生时,学习环境又被称为学习情境(learning context),其中必然包含人际关系要素。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表现为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活动。在设计时也应考虑人际支持的实施方案,但人际支持通常表现为一种观念而不是具有严格操作步骤的实施法则。由于学习环境对学习活动是一种支撑作用,学习环境的设计必须在学习活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可能需要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所设计的学习环境能支持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支持的程度如何。4.教学活动/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
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可以是个体的,也可以是群体协作的。群体协作的学习活动表现为协作个体之间的学习活动的相互作用。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5.信息化教学设计成果的形式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具体成果形式不仅仅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教案,而是包括多项内容的教学设计单元包(Instructional unit design package),主要由教学情景问题定义、教学活动设计规划、教学课件以及可以链接与嵌入的多媒体网络资源组成。
四、学习情境的概念
学习情境主要指在学习获知过程中通过想象,手工,口述,图形等手段使获知达到高效,通常这种情景伴随时代的发展会有不同程度的创新。
五、学习情境的特征
1、悬疑性或活动性
学习情境要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展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键是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悬疑性是有效学习情境的根本特征。有些教师在讲授了知识内容之后,再呈现与之相关的情境以印证所传授的知识。严格说来,这不是学习情境,只是一个无须质疑的证据,很难激发学生的思考。另外,一些教师平铺直叙地把情境呈现给学生,不加分析和提示,对情境中是否包含问题不予关注,这违背了设置学习情境的初衷与主旨。也有些教师把学习情境中的问题与传统的提问教学法等同起来,往往用习惯的提问方式代替学习情境,这也是误解。在传统的提问法中,问题针对于知识,是孤立的、简单的;而学习情境中的问题依存于具体的和整体的情境,是有条件的。它指向知识的掌握,更指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对于传统的提问法中的问题,学生常常能够在课本上直接找到答案;而有一定难度、不能找到直接答案的问题,很多学生都会困惑不解,难以回答,往往由教师替代他们作答。学习情境中的问题与知识本身相异,学生不可能在课本上找到现成的答案,教师更不应当替他们作答。只有经过艰苦的、同时又趣味盎然的探索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深刻意义,并获得情感体验。在这个意义上,问题也是一项任务,设疑就是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地去追问和求解。因此,悬疑性内在地蕴含着活动性的要求。
2、生活性
学习情境从哪里来?普遍的看法是把知识进行适当的变化,使之具体化为某种场景。但笔者认为,学习情境的撷取、设置不能拘束于知识内容,主要应面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其中的问题应当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遭遇的一些问题。当然,学习情境应该与知识内容相联系,但它不能是知识的另一种面目。它应该是能够体现知识发现的过程、应用的条件以及知识在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的一个事件或场景。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精确理解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并促使他们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换言之,学习情境应来自学生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提出的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指我们各人或各个社会团体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具体的环境。生活世界是一个主观、相对的世界,是一个日常的、非抽象的世界。我们生活、学习于生活世界之中,知识也来源于生活世界。这是优先于知识世界的一个先在世界。要克服教学活动去情境化的缺陷,面向生活世界是必由之路。
3、真实性
根据知识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学习情境,也意味着学习情境具有真实性,其中所包含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只有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如果仅仅对知识进行转化,或者仅仅对真实的生活场景给予简单虚拟,就很有可能设置一些虚假的问题,从而消解学习情境应有的功能。
六、信息化教学创设学习情境的几种常用方法 1.创设故事情境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故事情境,就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创设故事情境就是要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调动学生视听觉等尽可能多的感官理解和建构知识。实验心理学告诉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来自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并且多感官的刺激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迁移。教师创设故事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原有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采用适当媒体创设能够引起学生积极情绪反应的形象整体。如在学习“我国的行政区”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动画片:“机器猫假期旅游”的故事情境。即机器猫利用假期到祖国各地旅游,每到一处,它都会被当地代表性的美景陶醉,每当欣赏完了美景,它总会在地图上高兴得跳起来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我现在在哪个省区吗?”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又进一步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他们通过讨论、合作学习,相互解答,使整堂课处于层层推进,学生情趣交融,由“被动型”学习变为“主动型”学习。一般情况下,创设故事情境比较适合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文科性质的课程。《走遍美国》的英语教学软件就是创设故事情境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
2.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让学生处于“愤”、“悱”的状态,将其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重要原则是激情引趣,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对人生的兴趣。而问题情境是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情境,是启迪思维激发兴趣的重要途径。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欲望。教师则要抓住时机,依据问题情境所提供的各种线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学生不断地完成“同化”和“顺应”,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用信息化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为进一步的讨论和协作学习提供依据,让学生创作实践,培养创新能力。教学中应注意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它可以在其它创设情境的途径中交叉使用。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模拟实验,图象,音像,活动等多种途径设置问题。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利用多媒体设计制作动画片,创设问题情境:炎热的夏季,唐僧师徒四人正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叫猪八戒找西瓜来解渴。不久,猪八戒大汗淋漓的抱回了一个大西瓜。悟空说:“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1/4吧。”八戒一听瞪大了眼睛,满脸不高兴地说:"西瓜是我找回来的,无论如何,1份太少了,我要吃2/8。”悟空听了直点头,马上切了2/8给八戒。猪八戒高高兴兴地吃起西瓜„„。“不对!”,“有问题!猪八戒上当了!”,“1/4和2/8哪个大?”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一段生动形象的小故事,设计了最佳的问题情境,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起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培养了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能力。在《机械运动》引入新课时利用CAI再现飞行员在空中抓子弹的动画,并闪现“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的问题,和上述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教师多动脑,可以发现问题情境无处不在。3.创设模拟实验情境
实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之一。恰当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以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从而建构起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但实验的条件在课堂上并不能都得到满足,创设模拟实验情境可代其功能。学生一方面按照教师的要求及学习目标模仿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另一方面凭借想象,再现表象,展开联想,亲身体会实验的乐趣,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强化对问题的求解能力。创设模拟实验情境首先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然后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实现,教师指导评价。
典型案例如小学数学《可能性的大小》一课的设计。该课所涉及到的概率知识极为抽象,为了让小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并真正提高应用能力,首先改变学生的角色,以商场“老总”的身份来选择促销方案。然后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大量重复的模拟试验,快速、准确地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体验“概率”的含义,帮助做出正确的决策。在这节课中,巧妙地创设了模拟实验的情境,不仅使学生免去了大量的重复实验和烦琐的计算,提高了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一种新体验:由于计算机模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的结果是一致的,利用计算机模拟实验,保证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重复实验,由此对概率知识的学习更真实。4.创设协作情境
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协作情境,就是利用网上多种交流工具如BBS、可视化语音聊天室、电子邮件、Net meeting、OICQ以及Internet Phone等工具,通过竞争、协作、伙伴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学习,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一般情况下,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创设协作学习情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对学习任务和目标的确定;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教师总结与评价。如在学习《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一课时可以采取如下的设计。学生先观看录像片《蔬菜市场》,教师提出问题:①列出一年中每月份的蔬菜价格走向图。②蔬菜价格与蔬菜量的关系。③帮助菜农设计出大棚蔬菜的种植计划。学生分组上网查询蔬菜价格,并通过Excel列出每月份的价格示意图及每月份的蔬菜供求数量,根据教师提供的蔬菜种植期限,设计出一年中大棚蔬菜种植的最佳方案。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同样的菜在一天内的价格会有差别,这是不是与等价交换的原则相违背?最后教师总结学生小组讨论结果,演示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示意图,得出结论。协作情境与外部世界具有很高类似性,容易实现知识想现实世界的迁移,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信息化环境中创设协作学习情境,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同时,交互变得更加容易控制,学习者的角色也可以进行隐藏,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他们要掌握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逻辑序列和目标的合理安排,更多的是学生的协作情况、学习过程的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