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广宗县葫芦中学
刘春娜
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和方程的解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使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
3、经历把具体问题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猜一猜老师的年龄。
我的年龄乘2减20得32。请同学们讲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有用算术方法解的有用方程解的。这时提出方法的概念: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二、探究新知:
(一)练一练:
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并讲明理由。
(1)-2+5=3(2)3X-1=7(3)x+y=8(4)2a+b 分析“我的年龄乘2减20得40.设我的年龄为X岁。(设未知数)
年龄X2-20=40(找出等量关系)2x-20=40(列出方程)
(二)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①、用一根长24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长是
宽的1.5倍,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解:(1)设宽为xcm,那么长为1.5xcm。
(2)等量关系:(长+宽)×2=24(3)1.5x+x=24 ②国庆节商场进行打折活动的时候,晨晨同学看中一件
运动衣,按8折销售为80元,这件衣服的原价是多少元?
解:设这件衣服的原价为x元,则: 0.8x=80 ③因校园搞绿化,有一棵树刚移栽到我们学校时,树高
为2米,假设以后平均每年长0.3米,几年后树高为5米?
解:设x年后树高为5米,则: 2+0.3x=5
(三)一元一次方程的认识: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刚才你们列的三个方程,有什么样的特点? 1.5x+x=24 0.8x=80 2+0.3x=5 注意:方程两边都是整式;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问题①:一元一次方程中元指的是什么?次指的是什么?
②判断下列成员是否是一元一次方程家庭成员,能否进入家庭聚会之门?若不行,请说明理由。
第一组: 1)、5x=0 2)、1+3x 3)、y2=4+y 4)、3m+2=1-n 第二组: 若2xb+1=5,(a-1)x2+x=3也想参加聚会,a,b应满足什么条件? ③估算2+0.3x=5中x的值。根据学生的回答,当x=8或者x=10时,怎样来验证?引导学生用左边等于右边进行检验: 把x=10代入方程左、右两边,右边=5 左边右边=5 左边=右边,所以x=10是方程2+0.3x=5的解 a、学生自己练习当x=8时,是不是方程的解
b、学生总结出方程的解的概念: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c、什么叫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三、巩固练习:
(1)-1=4是方程吗?
(2)列式表示a与3的差等于-2。(3)上题列出的式子是方程吗?如果是,未知数是什么?方程的解是什么?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4)综合题:天平的两个盘A、B分别盛有51g,45g盐,设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g盐到盘B内,才能使两者所盛盐的质量相等? 1x《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节课,内容比较简单。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根据多种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感受方程就是将众多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一个重要模型,列出方程,并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了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方程、方程的解等知识,对方程已有初步认识.但这个过程没有给“一元一次方程”这样准确的理性的概念。本节课是基于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的基础上来进行的。继续对有关方程的一些初步知识,并能通过对多个熟悉的实际问题的分析,由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能给出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概念及一些相关概念。
上完本节课。我的反思有以下几点:
1、本课利用“猜年龄”的游戏导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通过以练带学发现学生对方程以及方程解的定义掌握的比较好。
3、通过探究新知这部分的学习,发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特别积极,能主动的进行交流,而不是流于形式。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巩固练习这部分恰到好处,掌握的也很好。由于时间关系,没来得及让学生自己课堂小结
5、在一元一次方程概念上讲解的不是特别清楚,另外练习题讲解的有点快,部分学生掌握效果不好。
总的来说,这节课有设计比较好的部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失误。要想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所收获,还需要很大的努力。对于以上优点,我将继续发扬;对于出现的不足,争取在以后的课堂上改进。
第二篇: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呈贡区第一中学 邹秀存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方程是代数学的核心,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而一元一次方程是最简单的代数方程,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2.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是初中阶段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开端,也是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重要题材;教材渗透的符号化、模型化思想及类比、化归、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都是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必备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3.通过本节课,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到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并体会方程的意义,同时在“观察分析-抽象表示-符号变换-解释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体会从实际问题到方程中蕴含的模型化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算术到方程”是本章第一节内容,是从算术模型到方程模型的首次尝试跨越,对后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对象分析
该内容属于2012年审定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内容。
1.学生在小学阶段已对简单方程有所认识,也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但多数学生说不出方程的本质。
2.学生已会用算术模型和方程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学生说不出算术算式与代数方程的区别与联系,感受不到方程是更简便、更有力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3.学生尽管已会模仿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学生缺乏多角度思考的习惯,也没有交流、合作、质疑的意识,不会用数学方式去思考。大部分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敢想也敢说。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二)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三)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均是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解决,体会方程
播放2010年南非世界杯宣传曲。出示问题:
问题一.巴西队在2010年世界杯小组赛中,胜了2场,平了1场,负0场,巴西队的积分是多少?
问题二.巴西队在2010年世界杯南美区预选赛中,共参加了18场比赛,只负了2场,共得分34分。巴西队胜了几场?
通过问题二用方程方法的成功解答,从而认识到“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师生活动: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对于问题一,学生用算术方法很容易解决,接着出示问题二,学生用算术方法解决困难,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用方程方法解答。
问题二用算术方法难以解决,用方程方法得以解决,从而认识到“从算术到方程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将教材中的行程问题更换为2010年南非世界杯比赛问题,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一是世界杯比赛问题,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体会方程的进步性有待于后续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中体会。三是发挥了问题情境的教学价值。】
(二)结合实例,抽象概念
1.对于问题二列出的方程,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尝试解方程,进而梳理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
2.运用方程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问题三.七年二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65%,比女生多12人。问七年二班共有多少名同学?
问题四.测量这面墙的宽度为110cm,每张纸宽度为26cm,横向可以放4张纸,要求相邻两张纸的间隔是相等的。问相邻两张纸的间隔是多少cm?
3.比较解决前三个问题列出方程,引导学生发现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师生活动: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解方程,进而梳理方程的有关概念。出示问题三和问题四,辅之以板书、示意图理解分析题意,引导学生列出方程。
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列出的方程的共同点;举反例等活动,认识到这是一类新的方程,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由于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方程的有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尝试解方程,进而梳理方程等概念,这样处理顺畅自然。在概念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挖掘概念在生活中的源头活水,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教师启发、师生问答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的发现之旅。】
(三)追溯历史,深化认识
1.教师介绍方程史:《九章算术》及元代数学家李冶的“天元术”。2.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天元术”
问题五.我的年龄比王丹的年龄大13岁,比王丹的年龄的2倍少1。问王丹同学的年龄是多少?
师生活动:教师介绍我国古代对方程的研究历史。结合李冶的“天元术”深化对“元”的理解。
鼓励学生运用“天元术”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的发展历程与数学家的创新精神,具有独特而又丰富的教育价值。挖掘《九章算术》及“天元术”的有关历史使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有完整深刻的认识,突出教学重点。】
(四)运用方程,解决问题
问题六.我上周到北戴河第三中学参加全市数学教学研讨。早上从学校出发,行驶60千米后到达抚宁县城,继续行驶15分钟到达榆关路口,最后行驶15千米到达北戴河火车站,全程共用时1.5小时。假设全程行驶是匀速的。
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求出我校到北戴河火车站的路程吗? 师生活动:(1)教师鼓励学生画示意图。
(2)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中的数量进行梳理,逐步建立表格。(3)师生共同探索表格中前三列中各个量的表示。
(4)学生借助自主探究卡独立探索表格中后三列中各个量的表示。(5)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用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相等关系。(6)开展解后反思交流。
【通过示意图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列表格将数学问题分解为数量关系的表示问题,采用“教师引路—自主探路—合作修路—共同走路”的教学线路,使学生逐步完整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渗透用方程表示实际问题相等关系的数学建模思想,突破教学难点。】
(五)畅谈收获,寄语人生
1.启发学生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总结。2.教师结合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A=x+y+z对学生寄语人生。
教师寄语:相信每一个人对x、y、z的涵义都有不同的理解,最后真心祝愿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执着与勇气构建自己美好人生的多元方程。
【将方程这一词上升到人生的高度,将整节课的思想教育推向了高潮。】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着力体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突出问题的应用意识.教师首先用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引人课题,然后运用算术的方法给出解答。在各环节的安排上都设计成一个个的问题,使学生能围绕问题展开思考、讨论,进行学习.
2、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本设计中,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通过对列算式与列方程的比较,分别归纳出它们的特点,从而感受到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数学的进步;让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得出问题的不同解答方法;让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方法、注意点等进行归纳.
3、体现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尝试用算术方法解决间题,然后再逐步引导学生列出含未知数的式子,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在寻找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及作业的布置等环节中,教师都注意了学生思维的层次性.
4、渗透建模的思想.把实际间题中的数量关系用方程形式表示出来,就是建立一种数学模型,教师有意识地按设未知数、列方程等步骤组织学生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方程模型的能力.
第三篇: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是由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讨”的形式讨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下面给大家分享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反思,一起来看看吧!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人教版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简单的应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尝试了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相对更加生活化,富有挑战性。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生活”的理念。基于以上认识,感觉本节课的引入还是比较成功的,通过生活情景,既加强了学生的文化情感教育,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本次教学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采取合作交流的探究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在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不断出现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使生活经验、学习方法等得到提高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成功之处
1、情景引入具有时效性,能从身边生活出发,激发学习动机,将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中。比如在引课的时候,通过电话计费,引出问题赵璇同学有一部手机,想去营业厅办一个套餐,营业员问你,你想要通话时长的还是流量多的?你能帮助他选择一个省钱的方案吗?从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这些连续的阶段性问题持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知识的兴趣,促使学习达到最佳境界,对于后面的问题和习题我都采用了同样的处理方式。
2、本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本节课的所有题目均由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通过合作独立的写出解题过程。让学生展示,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动口,以达到教学要求并借助多媒体展示来指导学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教学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不足之处
1、探究的时间还需要考证,时间不易过长,应合理分配。
2、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落实好任务,不要让讨论流于形式,而是让学生带有目的或者是问题进行讨论
3、过高估计学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很多小问题,今后应加强细节的设计和全面考虑。
4、有些学生还缺少主动性,还需要老师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学生展示还比较稚嫩,胆怯,需要后续加强锻炼。
三、需要改进的方面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要充分安排时间,有紧有松。
2、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并给学生创造机会,即时表扬和鼓励。
3、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并与同行交流讨论。
4、创设情景,使学生能置身于熟悉的问题当中,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2本节内容是实际问题中的打折销售问题,前面已经学习过销售问题中相关量的数量关系及简单的换算,所以本课内容在知识结构上难度不是很大,但是由于他和实际问题联系密切,学生必须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学生年龄小,加上他们缺少生活经验,所以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更好的去探究。
我们七年级数学研究的课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构建与运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也包含了生活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学习策略的完善,情感的丰富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本次教学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采取合作交流的探究式进行学习,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不断出现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使生活经验、学习方法等得到提高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到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将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中。比如在引课的时候,通过各种打折甩卖的广告语,引出问题:
(1)商家把商品打折卖给我们会不会真的赔钱?
(2)其中蕴涵着那些数学道理?这样将学生放在具体的问题中,可以激发他们对问题的一种好奇心,也能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解决问题1中,我也是创设了几个问题情境,比如以黑板擦为例,问5元卖的黑板擦,想知道是赔钱还是赚钱,应该关注什么?而题中缺少什么量?怎样求?如何比较?结果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这些连续的阶段性问题持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知识的兴趣,促使学习达到最佳境界,对于后面的问题和习题我都采用了同样的处理方式。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
本节课的所有题目均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合作独立的写出解题过程。让学生口语表达或板书,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动口,以达到教学要求并借助多媒体展示来指导学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教学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能在不同的角度去探求生活经验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使思想水7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提高。
3、探究方式灵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仅是探究成果的大小,而是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在探究的时候,适当掌握时间,能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引导。从而达到最优的探究效果。
从以上情况我认为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帮助学生装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注重开发生活中蕴含的各种教育因素。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趣味性,能更好调动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当然本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认为在以下方面。
1、探究的时间还需要考证,时间不易过长,应合理分配。
2、有些题目原计划是有的不在展示台展示。有的学生板书并讲解但展台接触不好改用让学生讲解由于感觉时间不是所以取消。
3、最后学生自己编了一些实际的应用题,计划让学生自己上台去表演,把问题体现出来,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所以本课最精彩的最能掀起高潮的环节没有展示出来。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要充分安排时间,有紧有松。
2、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即时表扬和鼓励。
3、多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置身于问题当中,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3本节公开课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工程与配套问题)。教学目标是会通过列方程解决“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学的重、难点是能准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现将本节课的得失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设计上我通过两方面来突破重、难点:
1、设计简单而对本节课有启发作用的前置作业让学生提前完成,使学生在上课前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利用列表分析的方法,形象直观地把已知和未知的条件找出来,有利学生分析理解和找等量关系。
二、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小组交流与合作的模式:
1、小组内交流,中心发言人回答,及时让学生补充不同的思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这样有利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勇气、才能和个性,使学生思维更清晰。
2、组外的交流,如果整个组的同学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则可以作为外援到其他组进行帮教,并利用加分的评价机制进行激励。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既能对后进生进行帮扶,也能引领和鼓舞优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节课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讨论热烈,思维完全放开,有见地的结论不断涌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课堂应注意改进的方面有:
1、把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写出来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可以改成填空的形式。
2、课堂容量不足,应把重点放在找等量关系和列方程上,解方程部分可省略,这样就可以增加题量。
3、如果能把工作量变式为分数,能提升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理解。
4、提出问题以后,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以上都是有待改进地方。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4一、4点说明
1、单元中的地位及重难点;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二课时——销售中的盈亏问题的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有理数、整式加减之后,以及在第三章2,3小节已经讨论过由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和解决一元一次方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选择了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销售中的盈亏问题”),设置了探究点,引导学生利用方程为工具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为工具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到新的高度。一方面通过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应用具有广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为以后几节列方程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埋下伏笔。
基于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建立实际问题的模型,让学生知道销售中的盈亏的算法。通过探究活动,加强数学建模思想,培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思想;
运用建模思想来指导七年级学生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在学生认知过程中建立起一种符号化的具有数学结构特征的“模型”载体,通过这样具有“模型”功能载体,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抽象,为后续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持。
3、育人思想;
通过对盈亏问题的探索,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与刻苦钻研的顽强毅力。
4、教与学的困惑、对策;
我的困惑
1、一部分学生不习惯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偏爱算术方法;
2、学生掌握等量关系较弱,等量关系式列不出来,影响方程成形。
3、书写格式不规范,解方程过程中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经常出错。
优化对策
1、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数学课堂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列方程简单;
2、选择能充分展示用方程解题思维上独特优势的练习题;
3、设计有坡度,使学生会用已有知识解决一个问题,通过解决此问题有助于下一个问题的解决。
二、3个设计特色
1、教学模式:安康市初中数学“四环五课”型第二类概念课教学模式,即情景诱导—探究指导—展示归纳—变式练习。
2、探究提纲简洁明了,层层深入。使学生能够在完成第一个题目的基础上,能独立完成第二个题目;在完成第一个和第二个题目的基础上。又能独立完成第三个题目。
3。变式练习是在探究题目的基础上,通过改编得到的,着重体现了以探究为依据,以变式为重点。
三、2个感悟
1、在“情景诱导”中,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通过智慧和艺术,充分展示数学的亲和力,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结合授课内容,凭借图画、音乐、表演等手段,使学生有感、所悟、所惑、所想、所动。
2、在“探究”中,引发学生数学思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猜想、验证和推理,积累多样化的数学经验,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
四、3个优化构想
1、设计时充分考虑师生互动性。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评价要客观全面,面向全体,注重全程,以达到了解,促进,激励学生的作用。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5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时,曾遇到这样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小明和小李在笔直的公路上行走,小明步行速度为4千米/时,小李步行的速度为6千米/时。小明出发1小时后,小李才出发,同时小李带了一条小狗在他们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奔跑,小狗奔跑的速度为12千米/时。根据上面的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答。
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尝试利用方程去解决,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非常活跃,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
(1)小李追上小明需要多少时间?
(2)小狗第一次追上小明需要多少时间?
(3)当小李追上小明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4)小狗第一个来回需要多长时间?
(5)小我狗第二个来回需要多长时间?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无穷级数问题,问题提出来了,怎么办?是简单的一句话带过,还是给学生说明白及如何才能说明白?而此时,已到了下课时间,我只能把此问题留在课后,我表扬了胡志波同学用心思考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课后先思考。
课是结束了,而留下了新的问题,此问题如何解决?我陷入了深思。新的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由此,我认为:
1、应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不能打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2、使提出问题的学生有一种自豪感,通过此问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3、通过此问题要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并深深的喜欢它。
于是,我这样安排了下一节课的内容:
1、首先提问学生们,你们自主探索的结果是什么?
2、和学生们讲了《阿里斯追不上乌龟》的悖论:
阿里斯与乌龟赛跑,阿里斯的速度是乌龟速度的10倍,乌龟先行100米,阿里斯开始追赶;等到阿里斯走过100米时,乌龟又走了10米,等到阿里斯再走过10米时,乌龟又走了1米;阿里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这个悖论所反映的问题是:无穷多个时间段,是否就是无限长的时间?
第四篇: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
调配问题中既有劳力调配问题,又有事物调配的问题,且这类问题的应用较广泛。由于这类问题都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求解,因此较复杂的应用题应放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章节中去处理.基于上述原因,本教学过程设计时所安排的例题、练习题、及作业题均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较简单为标准。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2
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时,曾遇到这样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小明和小李在笔直的公路上行走,小明步行速度为4千米/时,小李步行的速度为6千米/时。小明出发1小时后,小李才出发,同时小李带了一条小狗在他们之间不间断地来回进行奔跑,小狗奔跑的速度为12千米/时。根据上面的事实提出问题并尝试去解答。
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们大胆提出问题并尝试利用方程去解决,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非常活跃,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问题:
(1)小李追上小明需要多少时间?
(2)小狗第一次追上小明需要多少时间?
(3)当小李追上小明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4)小狗第一个来回需要多长时间?
(5)小我狗第二个来回需要多长时间?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无穷级数问题,问题提出来了,怎么办?是简单的一句话带过,还是给学生说明白及如何才能说明白?而此时,已到了下课时间,我只能把此问题留在课后,我表扬了胡志波同学用心思考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共同探讨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课后先思考。
课是结束了,而留下了新的问题,此问题如何解决?我陷入了深思。新的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由此,我认为:
1、应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不能打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2、使提出问题的学生有一种自豪感,通过此问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3、通过此问题要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并深深的`喜欢它。
于是,我这样安排了下一节课的内容:
1、首先提问学生们,你们自主探索的结果是什么?
2、和学生们讲了《阿里斯追不上乌龟》的悖论:
阿里斯与乌龟赛跑,阿里斯的速度是乌龟速度的10倍,乌龟先行100米,阿里斯开始追赶;等到阿里斯走过100米时,乌龟又走了10米,等到阿里斯再走过10米时,乌龟又走了1米;阿里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这个悖论所反映的问题是:无穷多个时间段,是否就是无限长的时间?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由实际问题列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讨”的形式讨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例题与实际联系紧密,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第2课时的问题是油菜的种植问题,涉及农业产量计算的一些基本概念。为了降低例题难度,在知识回顾环节利用几个简单的问题进行启发学习。
效果好,学生能得出“产油量=油菜籽单位面积产量×种植面积×含油率”这个基本等量关系。
例题中有些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所以在探讨过程中正确列方程是难点。这里让学生先在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很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花了很多时间,但还是值得的。
有知识回顾的问题,例题能很好解决。这里要注意有部分学生解题没坚持到最后。要强调整个过程,以及书写。
课后第6题和例题是同一类型,让学生加强印象。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4
一、4点说明
1、单元中的地位及重难点;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二课时——销售中的盈亏问题的探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有理数、整式加减之后,以及在第三章2,3小节已经讨论过由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和解决一元一次方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选择了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销售中的盈亏问题”),设置了探究点,引导学生利用方程为工具进行具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把全章所强调的以方程为工具把实际问题模型化的思想提到新的高度。一方面通过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方程这种数学模型的应用具有广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在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在更高层次上得到提高,为以后几节列方程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埋下伏笔。
基于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建立实际问题的模型,让学生知道销售中的盈亏的算法。通过探究活动,加强数学建模思想,培养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思想;
运用建模思想来指导七年级学生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在学生认知过程中建立起一种符号化的具有数学结构特征的“模型”载体,通过这样具有“模型”功能载体,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抽象,为后续学习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持。
3、育人思想;
通过对盈亏问题的探索,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与刻苦钻研的顽强毅力。
4、教与学的困惑、对策;
我的困惑
1、一部分学生不习惯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偏爱算术方法;
2、学生掌握等量关系较弱,等量关系式列不出来,影响方程成形。
3、书写格式不规范,解方程过程中去分母,去括号,移项经常出错。
优化对策
1、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数学课堂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列方程简单;
2、选择能充分展示用方程解题思维上独特优势的练习题;
3、设计有坡度,使学生会用已有知识解决一个问题,通过解决此问题有助于下一个问题的解决。
二、3个设计特色
1、教学模式:安康市初中数学“四环五课”型第二类概念课教学模式,即情景诱导—探究指导—展示归纳—变式练习。
2、探究提纲简洁明了,层层深入。使学生能够在完成第一个题目的基础上,能独立完成第二个题目;在完成第一个和第二个题目的基础上。又能独立完成第三个题目。
3。变式练习是在探究题目的基础上,通过改编得到的,着重体现了以探究为依据,以变式为重点。
三、2个感悟
1、在“情景诱导”中,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通过智慧和艺术,充分展示数学的亲和力,拨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结合授课内容,凭借图画、音乐、表演等手段,使学生有感、所悟、所惑、所想、所动。
2、在“探究”中,引发学生数学思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猜想、验证和推理,积累多样化的数学经验,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
四、3个优化构想
1、设计时充分考虑师生互动性。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评价要客观全面,面向全体,注重全程,以达到了解,促进,激励学生的作用。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5
求解有关浓度配比问题的应用题,关键是明确溶液“稀释”或“加浓”前后,哪些量不变,哪些量改变,从而建立等量关系。
由实际问题引入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直观上理解溶液在“稀释”或“加浓”前后有关量的变与不变.从而为最终使有关浓度配比问题的应用题顺利求解铺平道路。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6
这节课主要讲了一道实际应用题,是关于足球比赛的。这道题都是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提供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材料作背景,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并且本节课采用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在轻松熟悉的.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自我感觉设计比较合理,题目适当,时间恰当,并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照顾更多的中差生。
不足之处:
过高估计学生,导致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很多小问题,今后应加强细节的设计和全面考虑。学生的讨论与合作学习还需加强,讨论问题还不够深入,多数时间还是以个别回答为主,虽然许多个别回答非常精彩,但仍需注意讨论形式的变化,让学生从合作学习中有所提高。另外,还需加强的是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多数问题的发现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如果能达到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全班解决,那效果更佳。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7
本节内容是实际问题中的打折销售问题,前面已经学习过销售问题中相关量的数量关系及简单的换算,所以本课内容在知识结构上难度不是很大,但是由于他和实际问题联系密切,学生必须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学生年龄小,加上他们缺少生活经验,所以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更好的去探究。
我们七年级数学研究的课题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不仅是知识的构建与运用、技能的形成与巩固,也包含了生活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学习策略的完善,情感的丰富和价值观的形成。在本次教学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采取合作交流的探究式进行学习,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不断出现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使生活经验、学习方法等得到提高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到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将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中。比如在引课的时候,通过各种打折甩卖的广告语,引出问题:
(1)商家把商品打折卖给我们会不会真的赔钱?
(2)其中蕴涵着那些数学道理?这样将学生放在具体的问题中,可以激发他们对问题的`一种好奇心,也能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解决问题1中,我也是创设了几个问题情境,比如以黑板擦为例,问5元卖的黑板擦,想知道是赔钱还是赚钱,应该关注什么?而题中缺少什么量?怎样求?如何比较?结果如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这些连续的阶段性问题持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知识的兴趣,促使学习达到最佳境界,对于后面的问题和习题我都采用了同样的处理方式。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
本节课的所有题目均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合作独立的写出解题过程。让学生口语表达或板书,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动口,以达到教学要求并借助多媒体展示来指导学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教学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能在不同的角度去探求生活经验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使思想水7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提高。
3、探究方式灵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仅是探究成果的大小,而是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在探究的时候,适当掌握时间,能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引导。从而达到最优的探究效果。
从以上情况我认为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帮助学生装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注重开发生活中蕴含的各种教育因素。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趣味性,能更好调动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当然本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认为在以下方面。
1、探究的时间还需要考证,时间不易过长,应合理分配。
2、有些题目原计划是有的不在展示台展示。有的学生板书并讲解但展台接触不好改用让学生讲解由于感觉时间不是所以取消。
3、最后学生自己编了一些实际的应用题,计划让学生自己上台去表演,把问题体现出来,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所以本课最精彩的最能掀起高潮的环节没有展示出来。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要充分安排时间,有紧有松。
2、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即时表扬和鼓励。
3、多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置身于问题当中,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8
我主讲了一节七年级的数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课,现将教学反思整理如下;
一、成功方面
1、本节课设计成学案的形式,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本节课的题目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商品销售问题中的标价、售价、进价、利润、利润率这些概念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解题。
3、我把教材中的探究问题分解成三道题目,有利于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4、教学方法采用学生先练教师后讲的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尝试意识,激发探究热情。
二、不足方面
1、对学生的学情把握不够好,简单问题强调、重复太多,耽误教学时间,没按预定的教学方案完成任务。
2、在从算术方法解决商品销售问题过渡到用方程方法解决销售问题时,设计不太好,学生不能自觉利用方程知识来解决问题。
3、思想理念放不开,对于探究问题可能有其他解法,实际上有学生也用了算术方法,但我没有给出评价,这样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努力方向
加强学习,厚积薄发;钻研教材,教法,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都要把学生放在心上。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9
一、学生接受情况的方面
销售问题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比较了解,但对其中的一些概念并不是很理解,因此教学中应该对这些概念作出解析。比如什么是进价,什么是售价,什么是利润与利润率等等,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搞清楚,否则进难于进行教学。对于公式:
利润=售价 — 进价 、利润=进价×利润率。 教学中必须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
对于例题方面,学生对于盈利25%是什么意思?是表示进价的25%还是售价的25%?有的学生不理解。同样亏损25%是什么意思也不太理解,教师在此必须作出解析。否则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学中要预见到学生什么地方会不理解,这是我们必须研究的一个方向。只有这样为学生所想,帮他们解决疑问教学才能有效果。
总的来说,按上面的设计,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还可以,但对一些变式问题学生的应变能力还不够。
二、教师的教案设计方面
本节课的设计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从开头的幻灯片的有关的销售广告语“跳楼价、大放血、5折酬宾、入手,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是本节课的一个兴趣点,在课件中,利用图文并冒的方法让学生感觉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总的来说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三、不足的方面
在销售问题中对于一些含有利润率的应用题,学生不太理解也不会做,比如课本P108的第4题,部分学生不知怎么去找出等量关系,这也说明学生的应变能力不好,这是我们教学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0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找等量关系,设合理的未知数,解决实际应用!
这节课的设置是由带学生参观动物园这一条主线,通过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在参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出发时的租车问题,到动物园要买票问题,以及到动物园以后遇到的一些问题等,都可以紧紧带着学生的思绪通过边游览边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紧密性,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中要突出实际问题想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关键是找等量关系,以及设未知数列方程,类比以前学过的列方程求解的.知识,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讨论找等量关系,以及设合适的未知数,进而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对问题进行求解,通过学生展示探究结果,老师作简单总结点评,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学生不能抓住题目给的已知条件找出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不对,应正确引导学生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找等量关系,把文字术语转化成数学式子,列出正确的一元一次方程。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1
本节内容是实际问题中的打折销售问题,前面已经学习过销售问题中相关量的数量关系及简单的换算,所以本节课内容在知识结构上难度不是很大,但是由于他和实际问题联系密切,学生必须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学生年龄小,加上他们缺少生活经验,所以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更好的去探究。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到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动机,将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中。比如在引课的时候,通过各种打折甩卖的`广告语引出问题:(1)商家把商品打折卖给我们会不会真的赔钱?(2)其中蕴涵着那些数学道理?这样将学生放在具体的问题中,可以激发他们对问题的一种好奇心,也能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方向,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
本节课的所有题目均由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合作独立的写出解题过程。让学生口述表达或板书,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动口,以达到教学要求并借助多媒体展示来指导学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教学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总结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探求生活经验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
3、探究方式灵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性学习关注的不仅是探究成果的大小,而是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在探究的时候,适当掌握时间,能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及时引导。从而达到最优的探究效果。
从以上情况我认为在教学中, 一定要注重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注重开发生活中蕴含的各种教育因素,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必要性和趣味性,能更好调动学生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去。当然本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
1、探究的时间还需要考证,时间不易过长,应合理分配。
2、有些题目原计划是不在数码展台上展示。有的题让学生板书并讲解,想法很好,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学生占用的时间太长。
3、最后学生自己编了一些实际的应用题,计划让学生自己上台去表演,把问题体现出来,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所以本节课最精彩的最能掀起高潮的环节没有展示出来。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要充分安排时间,有紧有松。
2、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的机会,即时表扬和鼓励。
3、多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置身于问题当中,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2
本节公开课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工程与配套问题)。教学目标是会通过列方程解决“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教学的重、难点是能准确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等量关系,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现将本节课的得失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设计上我通过两方面来突破重、难点:
1、设计简单而对本节课有启发作用的前置作业让学生提前完成,使学生在上课前对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利用列表分析的方法,形象直观地把已知和未知的条件找出来,有利学生分析理解和找等量关系。
二、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小组交流与合作的模式:
1、小组内交流,中心发言人回答,及时让学生补充不同的思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情况。这样有利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勇气、才能和个性,使学生思维更清晰。
2、组外的交流,如果整个组的同学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则可以作为外援到其他组进行帮教,并利用加分的评价机制进行激励。通过这样的教学环节,既能对后进生进行帮扶,也能引领和鼓舞优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节课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讨论热烈,思维完全放开,有见地的结论不断涌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课堂应注意改进的方面有:
1、把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写出来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可以改成填空的形式。
2、课堂容量不足,应把重点放在找等量关系和列方程上,解方程部分可省略,这样就可以增加题量。
3、如果能把工作量变式为分数,能提升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理解。
4、提出问题以后,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以上都是有待改进地方。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3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侧重讲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同时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本节课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第一节课,只要学生能达到解题时步骤完整、格式正确就可以了。因此,本节课所选的例题及练习题中的等量关系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易于接受的.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4
本节课是人教版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对一元一次方程进行简单的应用,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通过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解决问题。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尝试了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本节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相对更加生活化,富有挑战性。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从生活走向数学,从数学走向生活”的理念。基于以上认识,感觉本节课的引入还是比较成功的,通过生活情景,既加强了学生的文化情感教育,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在本次教学中我能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线,采取合作交流的探究式进行学习,使学生在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不断出现学习的欲望和热情,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使生活经验、学习方法等得到提高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成功之处
1、情景引入具有时效性,能从身边生活出发,激发学习动机,将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中。比如在引课的时候,通过电话计费,引出问题赵璇同学有一部手机,想去营业厅办一个套餐,营业员问你,你想要通话时长的还是流量多的?你能帮助他选择一个省钱的方案吗?从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让这些连续的阶段性问题持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知识的兴趣,促使学习达到最佳境界,对于后面的问题和习题我都采用了同样的处理方式。
2、本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来。本节课的所有题目均由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通过合作独立的写出解题过程。让学生展示,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动口,以达到教学要求并借助多媒体展示来指导学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再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教学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不足之处
1、探究的时间还需要考证,时间不易过长,应合理分配。
2、小组讨论的时候,老师一定要落实好任务,不要让讨论流于形式,而是让学生带有目的或者是问题进行讨论
3、过高估计学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很多小问题,今后应加强细节的设计和全面考虑。
4、有些学生还缺少主动性,还需要老师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学生展示还比较稚嫩,胆怯,需要后续加强锻炼。
三、需要改进的方面
针对以上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要充分安排时间,有紧有松。
2、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并给学生创造机会,即时表扬和鼓励。
3、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并与同行交流讨论。
4、创设情景,使学生能置身于熟悉的问题当中,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15
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师层层设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对问题的逐步探究,最终得到电话计费问题的解决。
首先从熟悉的校园生活入手,切入课题,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实践,也服务于实践,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这样的情景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在处理两种电话计费的比较问题中,我创造性引入折线统计图,透过折线统计图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两种计费在时间t等于交点处时间值,两种费用相同;在t小于此值,方式一费用低;在t大于此值,方式二费用低。同时也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即数相结合的思想。
另外在如何将时间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我成功地引入射线这样的示意图,借助于两个时间关键点150分钟、350分钟将整个时间分为三个不同的时间范围。再一次渗透了数相结合思想,也自然地引入了分类讨论思想。
最后在归纳总结的环节中,为了回顾探究电话计费方法步骤,再一次借助形象化的`示意图,帮助学生回顾了本节的探究历程。我将电话计费问题画成一棵大树,如何摘取其果实即两种计费谁更省钱问题的答案,经过计算、画图、列表分析等一系列台阶找到方程这个工具,在通过解方程的手段得到方程的解,最后在借助归纳、总结、检验的梯子攀摘到大树的果实。这样的处理既帮助了学生回顾了知识,又从中体会了方程建模过程。
在整节课中师生配合默契,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探究问题,认真地计算、画图,深入思考、大胆发言,真正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教师能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
不足之处,时间把控不够好,以至于学以致用环节未完成,这影响学生对本节内容及思想方法的巩固。另外教师的课堂用语可以再多些幽默风趣的元素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希望在今后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加教学的艺术性,打造精品数学课堂。
第五篇: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反思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打折销售问题》教学反思
单位:李家学校 姓名:李新宇 时间:2008.11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销售打折问题》教学反思
反思一: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销售打折问题》中“自主创设问题情境”环节应该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数学。如“打折销售”这一司空见惯的经济现象,它能够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让数学走进生活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数学教学的难点,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初一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寻求学生所喜欢的问题,并且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想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在整节课当中,更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全面参与,主动性得到了很好发挥,否则学生不愿意去分析,去探究
教学相长,学生能点燃教师的灵感,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是组织者,而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学生的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部得到体现。反思二:有效合作学习的落实
教师首先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共同归纳解决打折销售中的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运用一元一方程解有关打折销售的数学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还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利用学生喜欢的小品模式来体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也真正从中感受到了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有价值的 反思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个环节上还存在不能更好的做到一环扣一环 2.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有点欠缺 3.语言艺术还得进一步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