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的力量》教案
《生命的力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知道动植物不仅有生命,而且小小的身躯内蕴藏着的生命力是巨大的。
情感态度目标:初步养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行为习惯目标:具有爱护身边动植物的习惯,能为保护动植物做力所能及的事。
重点:引导孩子从形象的画面和直观的文字感受到动植物的体内蕴含的生命力是巨大的,激发他们对动植物的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难点:初步懂得世界上的生命都是平等的,动植物与人作为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值得珍爱,要善待生命。
教学流程: 活动一它们真顽强
1.师:小朋友们在家都喂养过动物或植物吧,说一说你是怎样喂养的?(生交流)
2.师:你们的小宝贝真幸福,有你们这样细心的主人悉心照顾它们。那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们没有人来喂养照顾,它们是怎样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的呢?
3.讲故事:《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一天,小骆驼在小溪边照镜子,小红马看见了。它讥笑小骆驼长得难看:“你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多难看呀!”小骆驼很自卑。骆驼妈妈知道后,带着小骆驼和小红马去沙漠旅行了一次。在旅行中,小红马的脚常常陷入沙子里,眼睛被沙吹疼了,又渴又饿,小骆驼知道了:脚掌长得又大又厚是为了不陷入沙子里,肉疙瘩叫驼峰可以储存养料,两层眼毛可以防止风沙吹进眼睛。他觉得自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4.引导学生讨论:你想对小骆驼和小红马分别说些什么?导入动物生命的力量可大了。
5.出示P52图片:引导学生回答,师相机补充。北极熊:厚厚的皮毛和皮下脂肪来抵御严寒; 仙人掌:叶子变成叶刺来减少水分流失;
胡杨树:根又长又深可以从地下很深的地方吸到水分; 骆驼:脚掌又大又厚可以防止陷入沙中,驼峰可以储存养料几个月不吃不喝。
6.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本领?
7.播放课件(动物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的视频和图片):企鹅、变色龙、壁虎、响尾蛇等。
8.角色扮演:用自我介绍的形式夸一夸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特点。
9.小结:动物生命的力量可真大呀!它们在残酷的大自然中,不畏艰难险阻,想尽办法战胜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顽强的生存下去。
【设计意图:以讲故事,观看图片和学生活动等形式为教学载体,既激发了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视野】
活动二生命力量大
1.师:一棵植物的力量有多大呢?播放图片:悬崖上的树、地板上的草等,师根据图片内容介绍。
2.播放课件(《春笋》的录音配以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讲春笋的生长过程。
3.播放课件(草的一年四季)师:没想到一根随处可以看到的小草竟然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有一首古诗就是赞美小草强大生命力的,谁会背这首诗?(指名学生背诵《草》,全班齐诵)
4.指导学生先在小组中多形式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动植物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资料,后全班交流。
5.师: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赞美这些动植物的生命力。你们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会怎么想?
6.小结:在植物小小的身体内竟然蕴含着如此巨大的生命力!动物和植物,它们的生命的力量可真大啊!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通过行为指导、情境辨析等活动中,感悟、体验到动植物的不畏艰难险阻的顽强精神,从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
生命的力量
动物
生命的力量可真大
植物
敬畏生命
第二篇:相信生命的力量教案
《生命 生存 生活》素质教育基础工程系列教材(第五版)人民出版社
《相信生命的非凡力量》 ......
——个旧市第十一中学 杨再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相信”的含义,感知生命的非凡力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心理测试和小实验理解相信的含义,体会“相信”在生命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来激发自身的潜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非凡力量,懂得相信自己,敢于尝试,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非凡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非凡力量,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难点: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相信”的含义。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在黑板上划线的小实验导入
2、课题展示:相信生命的非凡力量
课程目标展示
3、相信的含义
小测试,测试自信的程度 《生命 生存 生活》素质教育基础工程系列教材(第五版)人民出版社
4、相信的作用:相信带来的心理变化
1)、相信可以推动成功
举例说明相信即积极的心理暗示推动成功的一个例子 亲身体验自我暗示的作用——小活动:从我不能到我能的转变 2)、相信创造生命的非凡力量
在困境中,非凡的力量会被激发(学生列举多个例子)
5、生命的非凡力量与生俱来
掌声游戏,通过掌声游戏使学生明白自己存在着自己不知道的力量
6、名言警句
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7、激发自己与生俱来非凡的力量 1)、迎难而上
2)、制造困难而上,背水一战视频
8、拓展与实践
1)、如何给自己制造困难 2)、请学生分享本次课的体会
7、小结
第三篇:生命.力量听后感
《生命·力量》听后感
今天下午,我们学校特地从西安请来了号称“无臂天使”的李智华老师为我们开展《生命·力量》演讲活动。
李智华老师讲到,在她出生100天时,因为父母亲不在家,她的双手就被一场大火夺去了,听到这儿,我被她的凄惨人生所感动,但李智华老师并没有被不幸的人生开端所打倒。
在她还不到5岁时,就学会了用脚叠军被,在这过程中,她付出了很多。为了叠好被子,她曾经对自己立下誓言: “不叠好被子就不吃饭,不叠好被子就不去上学”。从凌晨不到5点就起来了,一只脚站在地上,另一只脚专心的叠被子,一直叠到8点,终于叠好了一个方方正正,像豆腐块一样的被子,她的脸上也露出满意的笑容。听到这,我感触很深,像我这样双手健全的人,平时都懒得叠被子,而她一个残疾人却学会了用脚叠被子,我感到愧疚,也对李智华老师那种坚忍不拔、顽强的精神所感动。
在李智华老师6岁时,自己还学会了用脚写字。现场李智华老师还认真演示了写毛笔字,写得是那么的工整,那么的漂亮,我从心底里佩服。心想;“用脚写这么漂亮的字,平时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我们应该好好向她学习”。
李智华老师因为残疾,不能上学,一、二年级时就从教室后面的窗户看,太矮就拿两块砖头踩在脚下,到了三年级的一天,教室里的老师看见她,把她领进教师,还用课余时间和放假期间给她补习功课,这个老师就是陶老师。她说:“如果没有我的陶老师,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她这种感恩的行为感动了我,同时也让我体会到,社会需要多一些关爱,我们要像陶老师一样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特别是要帮助那些有残疾或有缺陷的人。
李智华老师的经历很凄惨,但她那种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却值得我们学习。她的事迹让我体会到自己是一个很幸福的人,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学会感恩、学会关心别人、学会帮助别人,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
第四篇:生命的力量
生命的力量
——读《黄河东流去》有感
双柿树小学 赵玮
以前也写过许多篇读后感,但是,为一本书读后感,这还是第一次。并不是因为这本书很厚故事很长——虽说七百多页也的确称得上是宏篇创作。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故事本身的厚重和深沉,震撼了我的心灵,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于是,提起笔来,述说我心中的感触,灵魂的呐喊。
《黄河东流去》是 李準老先生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一部巨著。用老先生的话来说,“本书的名字虽叫《黄河东流去》,但她不是为逝去的岁月唱挽歌,她是想在时代的天平上,重新估量一下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力量。故事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扒开黄河,淹没四十四个县造成空前浩劫的事件。在这个大灾难、大迁徙的过程中,我主要写了七户农民的命运。写了他们每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写了这次大流浪中,在他们身上闪发出来的黄金一样的品质和纯朴的感情……”
当我第一次翻开厚厚的书页,看到作者的这段话,我就知道,眼前摊开的,并不仅仅是一本书籍,她同时也是一部凝聚的历史,一份意义深远的记忆。于是,带着谦逊的心,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同回溯时光,走进那年那月,走进主人公们的生活。
一切还要从“中央军扒黄河啦——”讲起。当年的中华大地,烽烟四起,生灵涂炭,老百姓整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进一步阻
挡日军的进攻,国民政府决定“以水代兵”,扒开黄河,希望以此挡住敌人的铁蹄。而我们的主人公们,就是一群世世代代生活在黄河沿岸的朴实的农民。如果没有战争,他们本可以遵循着祖祖辈辈的足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那片土地上辛勤地劳作,欣喜地收获;如果没有“黄河开口”,他们就不会被迫为了生计而背井离乡,到处流浪,在逃荒的路上吃尽苦头,妻离子散;如果没有……
但历史的悖论就在这里,生活中从来不存在什么“如果”,一切的一切,发生了,就面临着选择,要么坚持,要么放弃。坚持,或许不一定能够真正走出困境,但一旦放弃,那等待在前面的,就只有灭亡。我们的主人公们,在眼看着自己的家乡被咆哮而来的黄河水淹没后,满心悲愤地,恋恋不舍地,开始了向着“新家园”的迁徙。故土难离啊。生活了一辈子的家,竟然在转瞬之间就化为乌有了。这不能不算是人生的一大痛啊。
于是,跟随着浩浩荡荡的逃荒大军,赤杨岗的七户农家也开始了他们的漂泊流浪。都说,“美不美,泉中水;亲不亲,是乡邻。”的确如此。在这充满荆棘与坎坷的迁徙路上,乡亲之间互相扶持攻读难关的场景,常令我感动。那是种朴实无华的患难与共,不求回报的出手相助,温暖人心的相濡以沫。虽然故事中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尔虞我诈、倾轧算计,但这些人世中不可避免的黑暗并不能就此抹杀人性中善良、美好的一面,更无法遮挡住后者那耀眼的光辉。
由此,我不禁想到了本书的作者——李準先生。很可惜,这位老先生早在2000年便与世长辞了。我常想,老先生在他生命弥留之际,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他还有什么话,想要对生长在新社会的我们说吗?记得老先生曾回忆说,自己在文化大革命这场十年浩劫中经历了很多,被指为“中间人物”的他,“不知挨了多少批判,挨了多少拳打脚踢”,以致到最后,在“整天的眼泪和长吁短叹”中,老先生固有的幽默感也被消磨殆尽了……但就是这样,在经历了那许多折磨后,老先生还是坚持了下来,凭借着内心的力量,“苏醒”过来,为我们留下了一部部深厚而宝贵的文字遗产。不禁对老先生肃然起敬,发自灵魂深处。
而在这次规模浩大的迁徙中,也涌现出许多值得敬佩的人物。他们或许是农民,是工人,是士兵,是路人……没错,他们当中,没有一个是叱咤风云的人物,没有一个可以呼风唤雨,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成为“英雄”,不影响他们成为“非凡的人”——因为在他们身上,显现出一种力量,一份勇气,如此振奋人心。也正是他们身上的这种力量和勇气,幻化成一种指引人心的精神,而恰恰是这种精神,支持着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延续和发展。故事中的劳动人民,他们身上的道德、品质、伦理、爱情、智慧和创造力,并没有因为饱经磨难而泯灭无存,正相反,在浩劫的打磨下,这些高贵的质素,凭借其顽强的生命力,越发光辉灿烂。正如作者所言,“这是五千年文化的结晶,是我们古老祖国的生命活力,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而我,也再一次被这些可亲可敬的人们所打动,为他们面对残酷命运时那份不屈不挠,更为他们那份自始而终未曾减弱的生命的力
量。
第五篇:生命的力量
生命的力量
生命就像一团炽烈的火,如果它熄灭了,那就失去了它的力量。有时候,生命很脆弱,有时候却很坚强。如果我们能珍惜生命,有限生命便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就是生命的力量。
一粒小种子掉进了岩石的缝隙里,没过几天,种子竟然不可思议地发芽了。在那么冰冷的石缝里,没有阳光,没有土壤,它竟然还能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它的生命竟然会如此顽强,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生命的强度和韧度。有一次,我看到一只蚂蚁掉到水里,奋力挣扎。它在死亡线上永不屈服的精神感动了我,我把它救了上来。过了一会,它又和平常一样爬来爬去。
生命是短暂的,让我们去热爱生命,用短暂的生命力量,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