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教学设计与管理
以数学为例,数学知识逻辑性强,联系紧密,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既可以复习巩固知识,又可把新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次到高层次地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从而有利于用知识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利用旧知识来讲解新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呼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5以情境导入新课
杜威曾经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要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情境导入就是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在新课导入时,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刺激和思维碰撞条件,可以引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 在导入中应借助多种手段创设与新课内容相关的情境气氛,“面山则情满于山,面海则意溢于海”,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导入新课的方式多种多样,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导入,教师都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创设课堂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尽快进入课堂。
(三)导入新课的注意事项
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可以因人、因课而异。但无论怎样导入新课,都要达到同一目的,即尽快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力,使他们一开始上课就进入最佳心理状态。为此,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3导入要尽量少占时间,一般不超过两三分钟,以免喧宾夺主。
导入新课是一种教学艺术,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地使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都是大有益处的,往往能明显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新课的讲授
讲授新课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一环。教师要注意抓好两点:第一是说明本节课主要内容及学好本节课的意义;第二是用科学方法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使学生掌握并能运用。讲授新课必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另外,要上好课,在课堂上教师自己必须充满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精力集中、兴趣盎然地听课,使他们跟着教师的思路思考问题。
(一)讲授新课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1注意语言表达技巧
课堂语言,也称为教学语言,是教师用以传授知识最常用最基本的工具,属于言语交际中的一种专门性的工作语言。课堂语言是口语表达的高级形式,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门扉的钥匙。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该在语言表达上下功夫;教师讲课的语言应清楚流畅、精炼朴实、通俗易懂、幽默风趣,这样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讲课的语速要适中,如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及,难以消化,语速太慢、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产生消极的影响。总之,教师语速要与学生的思维始终协调合拍。为了增加讲课时的亲和力,应尽量用口语化、通俗化语言讲解,等学生已经理解后再回头来用书面和专业的语言表达重要概念和理论。这样就相当于给学生进行了一次归纳和总结,既让学生抓住了要点,又让学生明白如何简洁、精确地表达概念;此外,教师要适当地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讲课,效果更佳。风趣幽默的语言既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加强理解记忆知识要点。
2讲授新课的板书工整,结构要合理
板书是教师上好课的有力辅助手段,一般课程的讲解离不开书写,要根据授课的内容认真设计,保持与讲授内容大体一致。对中学生不必将某些概念、定理等原封不动地抄写在黑板上,应突出重点,提纲挈领,书写主要内容。教师的板书分为主体板书和辅助板书两部分。主体板书在黑板右边,约占黑板的3分之2,主要把标题、重点、难点、内容要点和结论书写出来,包括公式、性质、例题一、二、三„„循序出现。辅助板书约占黑板的1/3,主要说明疑点,凡是讲新课带有旧知识或疑难字、解释字都写在黑板左边,可以随时擦去。
3讲授新课应注意理论与举例相结合
理论与举例相结合,既是讲清讲透知识的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听课兴趣的一剂兴奋剂。
第二篇:课堂教学设计与新课改
课堂教学设计与新课改
1.新课改“新”在哪里?
新课改从2005年普遍推开,至今已满十年。可是你若问这新课改“新”在哪里,却未必都能说得明白。
新课改给我个人印象最深的地方,除“大纲”改称“课程标准”外,就是三维目标的提出了:新课标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这是以前没有过的。
三维目标涉及到以目标分类为特征的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肇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代表人物有布卢姆、奥苏伯尔、加涅、安德森等。他们认为,学习是应该分类的,不同的学习类型有不同的学习规律,于是开始了对学习现象的分类研究。
布卢姆将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按学习水平分为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大领域;加涅则把学习按结果(学生学习后获得了什么,亦即教学目标)分成五类:(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4)动作技能;(5)态度。
这五类学习结果与布卢姆的三大领域是对应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对应认知领域,态度对应情感领域,至于动作技能,二人的提法是相同的。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有点儿眼熟?是的,我国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就是由此而来并与之对应:知识与技能对应布卢姆的认知领域和加涅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应布卢姆的情感领域和加涅的态度,过程与方法则与加涅的认知策略密切相关。
因为三维目标就是从布卢姆和加涅等人的关于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中来的,所以,我们有理由说,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是新课改的理论基础。
我认为,这就是新课改“新”的地方。
也所以,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也应该是新课改以来教师备课的基础,至少,也要借鉴这一学习理论的成果。
2.教学目标分类是教学论的一次革命
在此之前的教学论,是以哲学和经验为取向的,亦即没有给学习分类。
哲学取向的教学论,就是用哲学思想总结出来的教育教学理论。
这样的教学论,探索总结了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具有宝贵的价值。例如,启发式教学,在中国最早由孔子提出,所谓“不悱不启,不愤不发”。在西方,则由与孔子差不多同时代的古希腊哲学家与教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他认为,真理存在于人的灵魂中,而老师的责任是启发学生使他心灵中本来就有的知识得以澄清,教学就等于接生,老师则类似于助产婆,这就是被称为“产婆法”的启发式教学法。而无论古今中外,启发式教学都是最重要的教学原则。
但是,这样的教学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这种概括性,有积极、消极两个方面的作用:从积极方面说,因其概括,它可以“致广大”,即从宏观上对整个教育教学实践发生作用;从消极方面说,因其概括,它很难“致精微”,即很难从微观上对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具体的指导以形成教学常规。即如启发式教学,作为古今中外最重要的教学原则,它适用于整个教育教学实践,但是,怎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呢?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启发么?如果不是,哪些内容需要启发,哪些内容不需要启发?需要启发的内容又应该怎么去启发?对这些问题,原则本身并不能给予具体的指导。
这就需要教师以自身经验,把这些哲学取向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化为方法,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教师们要采取或创造出相应的方法,来贯彻落实教育教学原则,分析和处理教学过程的有关问题。这又给哲学取向的教学论带来了经验的取向,同时也给教学带来随意性和强烈的个人色彩:对同样的教学内容,每个教师都会有自己不同的处理。这也很难形成教学常规而进行大面积推广。
在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产生以前的教学论,从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到杜威和凯洛夫,都是哲学和经验取向的。
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的出现,从根本上弥补了哲学、经验取向的教学论的缺失,给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开辟了新的天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依照目标分类的教学理论,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学习规律学习要求,也就有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目标有不同的教学策略,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水平)。
这样,就会在最大程度上使教学目标的设置明确、正确,并与教学过程紧密联结到一起。教学过程就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就会从无序的状态进入到有序的状态,而教学目标也就真正发挥了它在教学中的灵魂作用。
而教学论,也由哲学、经验的取向蜕变为科学的取向。所以说,教学目标分类是教学论的一次革命。
目标分类有这么重要吗?有。它就像医生给病人的病分类。不同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就像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医生对病人的病诊断模糊,甚至弄错分类,如把脑血栓诊断为脑出血,或者相反,就是误诊,就会出医疗事故。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或者不正确即弄错分类,如把规则当言语信息教,或者相反,也是错误,也会出教学事故。
3.要以教学设计取代备课
既然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亦即科学取向的教学论有如此巨大的意义,既然如上所说,新课改应该以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为基础,那么,在新课改中,当然应该用这一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首先要从备课开始。
为了区别于之前在哲学、经验取向的教学论指导下的备课,我们把在以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亦即科学取向的教学论指导下的备课称之为教学设计。
也就是说,在新课改中,我们应该以科学取向的教学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取代哲学、经验取向的教学论指导下的备课。
但是,很诡异的,也是很遗憾的,新课改并没有这么做。
尽管新课改已达十年之久,但没有谁,也没有哪一方面明确提出,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是新课改的理论基础;尽管新课标的三维目标是在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至少借鉴了这一理论的成果。
与此相关的,也是更为严重的,是教师培训也没有培训这方面的内容。我曾在我旗小范围内初步调研,询问几位中小学校长及普通教师,知道不知道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有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培训,回答都是没有。这不是个别情况,而是普遍如此。
不但是教师培训,其他如教育教学论著,专家讲座,乃至报刊上发表的教育教学文章,哲学、经验的取向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极少有人提到学习的分类、教学目标的分类。曾有人在刊物上撰文,提出“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用探究学习代替接受学习„„”,这是荒谬的。依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发现式学习(即探究学习)与接受式学习都是学习的不同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别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怎么能用其中一种代替另一种?作者明显没有学过目标分类的学习理论,甚至连接触都没有,否则,他断不会如此说。近年来教师资格考试的教育心理学教材,倒是提到了加涅和布卢姆的目标分类,也有教学设计的章节,但都是简单介绍,淹没在其他的教育理论内容中,没有突出其应有的地位,也就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注意。
加涅明确提出,人类的学习现象极为复杂,不可能用一种理论解释全部的学习现象,因此,必须要对学习做分类研究。这绝对是科学的、合乎规律的。所以,一个讲座,一部(篇)教育教学论著(文章),无论多么精彩,多么动人,只要没有对学习亦即教学目标进行分类,那就是哲学、经验取向的,那就是要用一种理论解释全部的学习现象,用一种教学模式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也就等于是把各种不同的学习内容放在一个锅里炖,其效果必定会大打折扣,甚至沦为正确的废话、深刻的空话、美丽的假话、无用的大话。教师们听(读)的时候,当时可能会觉得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甚至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可是等到他们回到学校,走进课堂,面对学生,就又可能觉得那些曾经令他们激动不已的学说理念,是如此的难以迁移应用,可望而不可即,好看而不好吃,中听而不中用。课改过程中,充斥着太多的浮躁和喧嚣,而缺少了应有的冷静和理智。譬如有专家提出,自学、展示、反馈,三个步骤六个字,就可构建高效课堂。这不但没有知识的分类,甚至连年级、学科、课型,乃至教师的差别都被云淡风轻地一笔抹杀。据说,在这样的课堂,不但学生学得热烈主动,且教师教得也愉快轻松,因为可以不写教案,不批作业。也据说,在这样的课堂,连物理符号都看不明白的教师可以教物理,一句英语都不会说的政治教师可以教英语。这一切都何其美妙!可是你自己去试试看„„问题是,你敢试吗?
课改已经以学习理论为基础了,至少借鉴了学习理论的成果。如果我们还是只根据哲学、经验取向的教学论进行备课和教学,不给教学目标分类,岂不是穿新鞋走老路,“城上已吹新岁角,窗前犹点旧年灯”?这是不是意味着,新课改失去了它的理论基础?而一个缺少了理论基础的教学改革,能成功吗?
不是要否定哲学、经验取向的教学论,哲学、经验取向的教学论,探讨了教育的重大问题,揭示了教育的诸多规律,创造、发展、丰富了教学方法,也有着宝贵的价值,不可或缺,需要学习掌握。但是,我们多年来都是在这样的教学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的,那我们再借鉴一下科学取向的教学论,给目标分分类,是不是能够锦上添花呢?
学习究竟应该怎么分类?学习的分类与教学目标又是怎样的关系?请看下一篇:《学习分类与教学目标》。
第三篇:课堂教学与管理讲稿03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因素(最关键、重要、基本)
学生、教师、教材
教学目的、教学目标的区别
目的回答为什么教,表达教学的价值观,总的方向感。
目标是回答叫什么和怎么教,是确定将要学习的具体内容和要达到的水平。例如: 目的:学生应具备基本的读写能力。
目标:五年级期末,学生能写500字的短文,其中词、语法、标点错误不超过5处。
二、教学目标对教学的影响
社会的复杂,知识的膨胀,要学的知识技能越来越多。学习时间相对减少因此对教学什么需要作出选择,确定哪些目标值的教学,哪些应该优先学习。
三、确定教学目标要考虑的内容
学科内容
社会关注点(如当今关注,情感态度。创新能力)
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教师的教学理念
通过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关儿童的知识,课堂教学的理论等,形成教学目标。
目标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如果教师的理念中认为教学是个建构的过程,那么会更多设计情境让学生去构建知识。更多关注人,那么目标就会更宏观。关注知识,目标就会定在具体的知识点上面。学习是个强化的过程,教学目标当中通过训练、强化。
四、美国2000年教育的社会目标
教学首要关注记忆,操练
发展思维,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性,解决问题,探究)
完善考试体系,测量复杂的认知技能。
加强数学、科学(意识,素养)、英语(母语)、外语、社会等课程。
多练习,增加学时(练习多少遍,增加多少)和家庭作业时间
减少非教学活动时间,减少行政干扰。
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的八大目标
目标1:到公元2000年所有美国儿童都要做好准备,开始上学。(1)所有儿童必须接受高质量的和具有适当开放性的学前教育,做好上学准备;(2)要使儿童获得必需的营养、卫生保健并参加体育活动,以便上学时具有健全的头脑和强壮的体格。每位家长都必须接受培训并获得必要的支持,每天必须拿出时间帮助学前子女学习。
目标2:到公元2000年高中学生毕业率至少提高到90%。要消灭美国少数民族学生和非少数民族学生在中学毕业率之间的差距。
目标3:到公元2000年的学生成绩和个人能力及品德表现:
⑴要全面大幅度地提高中小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所有学生都要了解关于本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在多元文化传统方面的知识;⑵大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推理能力、解决难题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写作的能力和进行流畅交流的能力;⑶所有学生都要参与促进个人品德良好表现发展的活动,以及促进身体健康的社区服务和培养个人责任感的活动;⑷所有学生都要接受体育、卫生教育,保证身体健康和精神饱满;⑸大幅度提高能掌握和使用多于一种语言的学生的比例。使学生学会开动脑筋,成为负责的公民,能接受继续教育并在生产部门顺利就业。
目标4:到2000年所有教师都必须接受师范教育并参与发展专业的继续教育活动,都有机会获得为教好并培养下个世纪的美国学生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所有教师都要使用新教学法、新评估法和新技术,以便教授具有挑战性的学科。教师要具有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能力。
目标5:到公元2000年美国中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绩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目标6:到公元2000年每一位美国成人都识字,并具有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都能正当行使公民权利并尽公民义务。
目标7:到公元2000年使美国每所学校都成为无毒品、无暴力、未经授权不携带武器和酒精制品的场所,并成为纪律好、充满好学上进风气的场所。
目标8:到公元2000年所有学校都要促进他们与家长的伙伴关系,使家长更积极地参与促使儿童增长社会知识、文化知识和培养情感的活动。
五、确定行为目标(可以去做,可以去操作,可以去评价的)
1.界定出具有可观察结果(学习结果)的特定教学目的。
2.陈述发生预期学习的条件(例如,使用哪些材料,哪些课文以及哪些设备,在哪段时间内,等等)。
3.明确规定标准的水平——也就是能在教学中预期的行为数量,这些教学是在明确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的。
编写
1.编写行为目标的第一步是界定出可观察的学习结果。
你会发现它们不易观察,或许压根不能测量。例如,我丁经常听到期待目标的这些用语: 心理健康的公民、全面发展的个体、自我实现的学龄儿童、有知识的成人、有文化的大众(不能明确结果)
行为目标就是要词语精确,使观察和测量变得具体,不会有争议(精细化不要用形容词,抽象名词大家还在解释,就更不要说操作了)
表述时要区分学习结果和学习活动(活动是个过程,结果是可测量的。应该会一位数的减法,应该展示标点的应用正确)(应该练习乘法表——过程)如一个胆小的学生当众唱国歌。用表示动作的词汇,使学习结果可以操作 界定出,排列出,区分出,写出,回忆,学习活动:学习、观察、听、读
应该唱国歌 活动
让学生知道教学目标。,哪些表示学习结果,哪些表示学习活动?
1.儿童应该识别出写有类似发音的单词的图片。
2.儿童应该对诗歌作出评价。
3.儿童应该能做一位数减法。
4.学生应该展示对标点的运用。
5.学生应该练习乘法表。
6.学生应该唱“星条旗”歌。
(前4是结果,5、6不是结果)
2.界定条件
编写行为目标的第二步是确定学习将会在什么样的特定条件下发生。
如果仅仅通过运用个别的材料、设备、工具或者其他的资源就能达到可观察的学习结果,那么就把这些条件陈述在目标中。如下面含有一些陈述条件的教学目标的例子:
以约翰·斯坦贝克和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为例,区分美国文学中的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使用圆规、直尺、量角器,画出三个不同大小的圆锥截面。
注意:不要附加太多条件。抓重点。
要选择现实的条件
不要使行为复杂化,要便于执行(要单一化集中。)
如果条件很明显,就不需要明确规定。例如不必明确规定“使用书写工具和纸张写出一个小
故事”。
3.陈述标准的水平
编写一项行为目标的第三步,是陈述到目标所需的表现水平。对结果和条件的明确规定揭示了观察行为所必需的程序。然而,光做到这点还不够,还漏掉了一个重要因素,即标准的水平。也就是说,该行为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才能认为已达到了目标?
标准的水平以多种规模和形式出现。例如,可以用下列方式来陈述它们:
考试中做对题目的数量
连续正确题目的数量(或者连续的无误行为)
所包含的关键特征(在论文题目中或者在试卷中)
在规定的时间限制内的完成情况(在行为速度比较重要的地方)
以一定精确水平的完成学生应该使用电子计算器来解决问题,包括带符号的两位小数的加法。
学生应该使用电子计算器正确地解决10道问题中的8个,其中包括带符号的两位小数的加法。这里有一些前文提到的目标,其标准的水平附在括号内(在包括了标准的地用方用体字表示):
使用摄氏温度计,在25厘米深处测量2升水的温度(精确在1度以内)。使用具有文字处理功能的微机,在20分钟内(以100%的精确度纠正两页手稿二的拼写和标点错误。)
六、教学目标的分类
认知:智力能力和技巧的发展
情感:态度、信念、价值观
动作:身体动作和行为的协调
1.认知领域
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从低水平到高水平
知识
知识水平的目标要求学习者记忆或者回忆一些信息,诸如事实、术语、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规则等。以下这些动词描述的是知识水平的学习结果:
定义、排列、回忆、匹配、朗诵、命名、选择、标明、概括、陈述
学生应该在星期五以前,准确无误地回忆四种主要的食物种类。
学生应该通过记忆,匹配美国将军和他们所参加的最著名的战役,准确率应该达到80%。理解
理解这个水平上的目标要求某种程度的领会,期待学生能够变换表达形式,翻译或者重述读到的内容,以及在信息的各个部分之间发现联系或者关系(解释),或者从信息中得出结论或发现结果(推理)。以下这些动词描述的是理解水平的学习结果:
转换、估计、推理、辩护、解释、释义、概括、总结
在学期末以前,学生应该概括出一个故事的主要情节,所用的英语在语法上应该是正确的。学生应该通过读物中的实例,区分现实主义者和自然主义者。
应用
要求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应用先前的知识。
描述的是应用水平的字,改变、修改、解决、组织转换
分析
在分析水平上编写的目标要求学生界定出逻辑错误(比如,指出矛盾或错误的推理)或者区分事实、意见、设想、假说和结论等。在分析水平上,期待学生找出思想之间的关系,比较并对比。以下这些动词描述的是分析水平的学习结果:
分解区分指出演绎兑明:图解推区别概括,细分说明
对于所给的总统竞选演讲,学生应该指出那些不是攻击政治纲领,而是进行人攻击的观点。对于所给的荒唐陈述(例如,某人得过两次流感,第一次夺去了他的生命,第二次却很快就好了),学生应该指出矛盾。
综合综合水平的目标要求创造出一些独特的、原创性的东西。在综合水平上,期待学生以独特的方式解决某一不熟悉的问题,或者把各个部分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独特而新颖的解决方法。以下这些动词描述的是综合水平的学习结果:
分类创造制定
编写设计预测
创作发明产生
对于所给的小故事,学生应该写出不同的但是又似乎着道理的结局。
对于所给的要解决的问题,学生应该在纸上设计出科学实验来解决问题。
评价
综合水平上的目标要求学生对于具有特定目的的方法、想法、人或者产品的价值进行判断,并做出决定。评价批判证明、比较辩护支持、对比,判断::证实 高水平的涵盖低水平的层次高更真实
2.情感领域
克拉斯沃尔、布卢姆和马西亚(1964)设计了另一种目标分类方法。这一方法描述了五种水平的情感行为,从接受水平到个性化水平。
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和个性化
接受
接受水平的目标要求学生觉察或积极注意某些现象和刺激。
以下这些动词描述的是接受水平的学习结果:
注意识别:看觉察听到注视
反应
反应水平的目标要求学生注意某些刺激或者作出反应,从而遵从所给的期待。
鼓掌遵从讨论跟随服从参与扮演练习志愿
价值化
价值化水平的目标要求学生展示体现自己信念或态度的行为;在没有人强迫或者要求他/她遵从时,他/她就保持着这种信念或态度。
行动争论说服辩论展示表达
每当国家大事引发有关裁减核武器的议题时,学生就应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每当讨论社会问题时,学生应该展示自己对于取消色情业的观点。
组织
组织水平的目标要求学生承担一套价值观。这一水平的情感领域包括:(1)解释为什么你认为某些事物有价值,而别的事物没有,(2)在自己认为有价值和无价值的事物中作出恰当选择。抽象平衡比较.选择.系统化理论化
学生应该能够比较死刑的替代形式,并确定哪哪些形式符合他/她的信念。
个性化
个性化水平的目标要求学生所展现的所有行为都应与他/她的价值观相一致。而且还把他/她的价值观融合成一个体系,体现出一个完整而遍布性的人生哲学。
解决设计修改避免
展示内化学生应该对残疾学生表现出乐于帮助和关心的态度,在课堂内外帮助残疾学生解决行动不方便的问题。
3.动作技能领域
哈罗(Harrow,1972)和摩尔(Moore,199z)设计了目标分类的第三种方法。
模仿、控制、精确、连接和自动化
模仿
先向学生展示如何徒手画平行四边形,然后要求学生照着画。
先向学生展示如何安全地把一烧杯水加热至沸腾,然后要求学生重复该动作。
控制
根据你面前讲义上的指导,练习调节显微镜的焦距,直到可以看到标本的轮廓。精确
学生应该能够使一支轻钢笔保持充分的平衡,指向电脑屏幕,并界定出拼写错误的单词。连接
连接水平的目标要求学生协调一系列相关动作,学生应该在10分钟内写出字母表上的所有字母,大写字母和小写字母之间要有恰当的比例。自动化
自动化水平的目标要求学生高度熟练地执行所教技能或行为。
在第一个学期后,每当作业任务提出要求时+学生应该不借助于模板就能够正确地画出等腰、等边和直角三角形。
七、确定目标要注意的问题
不要都用认知复杂程度高的教学目标
低水平是高水平目标的必不可少的基础
首先要有低水平才能尝试高水平
太复杂会出现高错误率,学生参与度会下降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可以相互调节
第四篇: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心得体会1
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科学,要使学生对数学愿学、乐学、会学,较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关键在于搞好课堂教学管理,也就是提高教师的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
那么如何搞好小学数学课堂组织教学呢?我踏上讲台只有一年的时间,对于低年级的教学,刚开始心里没有底,觉得很迷茫,我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虽然现在仍然在摸索,但是我觉得应当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数学。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得求,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心理基础,对支持、推动学生数学认识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使学生处于活跃、积极的学习状态,能让他们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从而较好地接受数学信息。我刚开始教学的时候,学生的行为习惯等方面都不是太好,面对这样的具体情况,我除了在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和强调孩子们的学习行为习惯,还花很多的时间思考怎么来吸引他们的兴趣。北师大教材非常贴近生活,每一课都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甚至有些知识是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出来的,所以我尝试编一些故事,插入一些动画情节,创设符合一年级孩子童真的教学情景,在教师的语言表达上我尽量一点一点去模仿动画的效果和声音,慢慢的,我发现有些孩子开始关注老师所讲解的知识,并且精力开始集中到老师这里来,我初步尝到了一点点成功的喜悦。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兴趣,让老师更好的管理好课堂教学,我开始关注多采用游戏的方式来教学,效果不错,课堂氛围很浓,所以我认为要管理好课堂教学,一个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这要求我们老师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不断改进。
第二,让学生多“动”。
所谓多“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发现,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小学生受知识、经验的限制,其思维能力往往停留在具体形象的水平上。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起形和数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多安排学生动手画画、剪剪、拼拼、量量、摸模、数数,让他们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智慧。如在教学“7的分与合”时,教师提问:“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一共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活动,能很快得到6种不同的分法。这种做法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再经过师生共同的分析、综合,不难有条理地概括出6的分解与合成。因此,让学生多动,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老师管理好整个课堂教学。
第三,让学生多“说”。
多“说”是指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多提供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看法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只有学生的数学语言得到发展才能逐步摆脱动作和表象的束缚,从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说”的训练十分重要。我最开始教学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去引导学生多说,后来,在很多老师的帮助下,我试着一句一句的教,慢慢的,他们就可以举一反三,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的说,因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他们会觉得学习有乐趣,可以体验到成功感,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同,甚至可以得到老师一句“你很大胆”的肯定,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次鼓励,对于整个课堂管理而言,激发孩子多说,就能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使整个课堂的焦点放在老师身上,而使课堂的重心放在学生身上。
第四,让学生多“表现”。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特别在意来自于老师的奖励和同学们的认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他们活泼爱动,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适当地创设一些让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如上台演示、板演、当小老师、小小售货员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学习的自信心,满足学生心理上的成就感。这也有利于老师把握整个课堂的管理。
第五,发挥情感因素的`激励感染作用,增强课堂管理中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不仅是认识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尤其是后进生,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使他们感到温暖,经常享受成功的快感,从而更加信任老师,“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
第六,对于违法课堂纪律的学生,抓典型,当众批评,让其他学生引以为鉴,树立老师的威信。
有时候,为了教学进度,有几个调皮的学生没有遵守课堂教学秩序,我并没有去理睬他们,但是后来我发现错了,他们一旦第一次“得逞”,那么在接下来的课上,也不会太专心。所以后来,我一旦发现课堂上有学生没有专心,讲话,影响课堂秩序,我便停下来,我并不说话,停顿一会儿,眼睛狠狠的瞪着那几个上课没有听讲的学生,刚开始,效果并不显著,于是我便抓几个没有专心的孩子站到讲台上来,批评他们,让下面没有听讲的学生看一下他们没有专心听讲是如何被老师批评的,这样一来,慢慢的,当我一停下来的时候,教室里便静下来,他们学会看懂我的脸色,看懂了这个时候老师正在等着那几个不专心的孩子的改正。可是即便是这样,仍然会有个别学生是屡教不改,这种学生我上课便提醒他,下课来办公室其余的学生可能就会在心理产生一种畏惧感,慢慢的,上课的秩序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改善了。
还有一点很重要,老师说话一定要算话,一旦老师因为某种原因而忘记了,那在孩子的眼里,这个老师就是一个“说话不算话”的老师,所以也没有必要听这个老师的要求了。刚开始,我也会因为一些事情而忘记了处理在课堂上调皮的学生,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课堂上始终是那几个孩子不遵守纪律,不听从老师的要求,甚至是不完成作业。后来,我开始重视了这一点,我说过的话一定要对现,这样在孩子的心理,才会觉得你这个老师很有分量和威严。虽然在课堂组织教学上有了一点点自己的想法,可是课堂上出现的事情多种多样,什么样的事情该如何更好的更有效的处理,更科学的处理,还需要自己去慢慢的体会,向那些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方法,总结经验。
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心得体会2
学习完《课堂教学管理》,深有感触。所谓课堂管理,就是指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进行计划和引导活动,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是捣乱行为和各种纪律问题减少到最低的程度。成功管理课堂的关键是对问题进行预防,而不是问题发生后如何解决。
一、建立民主与规范的课堂新秩序
开放而有效的课堂应建立在民主与规范的基础之上,没有觉得的开放,也没有绝对的自由。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盲目地把课堂教个学生,使得学生“一放就乱”。而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教师的权威,“一管就死”。这是对新课程理解和把握不当造成的,新课程提倡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倡开放的课堂文化,但不是抛开传统的课堂学习规则和良好的学习纪律。
二、合理的教师期望与真诚的关爱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心理成长在很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期望。在每个学生心中,都非常重视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因此,建立合理的教师期望很有必要。对注意力不集中、约束力较差的孩子,教师更应该对其关注和重视。用表情和身体语言表示赞许和喜爱。每天上课时,要记住微笑的面对学生。对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微笑能让她高兴一天。教师不仅从语言上来表达自己的爱,更要从自己的行为上表达出自己对学生的关系与爱护。
三、有趣的学习活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可以调动人的注意力。孩子主要有了学习的欲望、需要,就能自然而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对此,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1、巧妙导入;2、合作学习;3、进行游戏、比赛;4、采用多媒体手段;5、不知适当的练习。
四、机智的处理课堂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学生注意力分散,甚至出现影响课堂纪律的行为,上课老师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课堂气氛。怎样既制止学生违纪,组织好教学,又增添课堂情趣,还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呢?可以试一试以下几种方法:1、旁敲侧击法;2、目光暗示法;3、变换语调法;4、行为指导法;5、心照不宣法; 6、小组管理法。所以为了做一个好教师,一个能被学生认同的好教师真是太不容易了,首先要把教室布置在教学环境中,这样学生才能进入专心的学习状态;在课堂上要建立民主与规范,既不能把课堂管死,又不能让课堂太活跃,影响了课堂纪律。但是课堂的学习行为规范必须要明确,要说到做到,然后还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关爱,哪怕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不要去伤害学生。
我们既要承认激励赏识教育的正面作用,也要承认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才是科学的发展观。当然惩戒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批评时在方式上要含蓄、委婉、注意语气,讲究“度”。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被学生认可、接受,那么就不会再有教不好的学生了。
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心得体会3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培训心得通过听了陈庆章老师关于《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的专题报告,感受很深。心得体会如下:陈老师提到教学效果好的三要素:从教师德、科研沉淀、教学艺术。我觉得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座位新入职老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可能知识储备与教学艺术都没有太多的经验,但是我们一定要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崇高的职业追求。其次,通过实践,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让学生尽可能的`融入课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1、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3、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
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二、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
5、分层次教学,让课堂变得满园花开。
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刀切”,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如此坚持下去,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
2、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让课堂45分钟提高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心得体会4
作为一名华外的新教师,很荣幸能得到如此多的教学资源,就如这次的学校几位名师的指点,也是要经过无数年的锻炼和积累才能得到的,而学校居然毫不吝惜的拿出来和我们新教师分享,真是感激之至。在敬佩这些前辈的同时,也暗暗赞叹华外的团队的力量和精神。从而更加坚定了一个心中的信念,生在华外是幸运的!虽然现在自己做得不是很到位,第一次考核拿了个待及格,但不管如何,我会坚实的做好自己的事,努力使自己优秀。争取不辜负学校和各位领导的关怀和重视。
下面我就几位名师的指点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对于第一个老师詹老师谈到的掌控课堂的知识,詹老师谈到课堂上的三种境界:一是让学生不敢不听。詹老师强调,这是一种铁腕手段,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是保证上好课的前提,不管你的课上的是好是坏,学生听你的,这才是最基本的。尽管你的课讲的很好,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课堂纪律,课堂上乱哄哄的,学生都听不到你的,或者说学生都不听你的,那么一切都是空谈。俗语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上课习惯和课堂纪律,才能保证课堂的质量和效率。我想对于詹老师的这点意见我是深表赞同和首肯的,尤其是作为个新老师,课堂的管理阶段就仅仅停留在这个让学生不敢不听的阶段,甚至是向这个阶段渐渐靠拢的发展阶段。我就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对这点的认识,我所教授的班级是七年级9班和10班两个班级,一开始在10班我还没注意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和课堂习惯的养成,后来有一段时间因为一开始的容忍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说话的坏毛病没能及时给予纠正,后来学生都养成了这个习惯,经常因为要停下课来制止这样的行为来维持纪律。后来校长又一次推门听课,给我指出了这个毛病,我就立即醒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后来花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来纠正学生的这个坏的习惯。所以对于詹老师讲到的这点课堂纪律是保证有效课堂的基础的`这一个观点深表认同,也深有体会。针对这种情况,詹老师提了以下建议,当然也是詹老师的优秀的教学手段。第一,课前问候,他会中气十足的向学生问好,用自己的狮吼功把学生从那种课后的松散精神状态中拉回到上课的氛围中,同时他也会要求学生全部站直,以表示出上课这样一种纪律性,强调上课的严肃性,让学生感觉到这是要认真的时刻了,不得有丝毫的马虎和怠慢。第二,针对上课不认真的情况,詹老师会做出多种变化性的提醒,比如说轻叩学生的书桌,或是给予一个提醒的眼神,或者是讲课的时候停顿一下,以示引起注意,又或者是在提问时故意提那个上课不认真学生旁边的同学,委婉和间接的提醒他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他。对于那些实在不听话的,就会给予强制性的惩戒,以示警告。这种多元化的课堂管理方式让我想起了上周在龙二高听得那个讲座,里面的观点也是和詹老师一致的,就是教学要富于变化,这样学生才不会厌倦,上课才有生气,学生才有兴趣。真是很好的见解。詹老师提到的第二个境界是让学生喜欢听。我想这都是我们新老师努力追求的方向,也是我们不断努力和奋斗的目标。詹老师在我们面前也是非常的谦虚,称自己现在的阶段也不过如此,其实我们早就知道詹老师在我们学校甚至在整个龙游县都是语文届的支柱和骨干。这也不过是他的谦词。之后他谈到了如何做一个让学生喜欢听的一些经验。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在这种减负高压的形势下,詹老师提出,第一,课堂的导入要有吸引力,教师可以绘声绘色的讲一个故事,或者朗诵一首优美的诗歌,又或者是故弄玄虚的搞一个猜谜语,都可以让学生很快的进入教学情境当中来,吸引到学生听课的眼球和心力。第二,詹老师提出,应该努力使课堂多一些新意,他向我们举了数学界的学校的泰斗翁根松老师的一堂十多年前的课,让他记忆犹新,也真是因为这节课的课堂模式很新,就是合理和巧妙的运用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第三,在提问的方式上也可以多种多样,比如说可以搞一些形式鲜活的擂台赛或者对抗赛,唤醒学生意识里的那种竞争的劲力。或者是设置一些必答和抢答的问题,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第四,教学语言多点风趣。这点我觉得深有益处,因为詹老师也是教语文的,所以他举了个《咏雪》的那堂课一个老师的讲解句读时的方法,举的是个网上的笑话,讲一个领导在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那个不懂得断句的领导因为把这句话断到了尚字后而引出了笑话。这种例子既起到了引起学生兴趣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句读的重要性。詹老师提到的课堂管理的第三重境界是:让学生迫切的想听。这当然是种至高的境界,我想每一个站在三尺讲台上的平凡的人民教师都想达到的水平。 总之,听完詹老师的讲话,让我茅塞顿开,教学的实践中,真的是很需要这种实践出真知的金刚练就的理论来指导,否则教学就会盲目,陷入无穷无尽的恶性循环之中。尽管做一个教师很苦,尤其是做一个新教师,每天早上6点起床,晚上至深夜才能睡,即使是很累也要撑着眼皮苦熬,把自己一天的事情做好,把第二天要上的课备好,尽管是周六周日也要忙着跑去办公室把自己的作文批完,尽管要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天天辛勤的忙碌着,但只要相信,这是种进步,对自己是个磨炼,而且自己努力去做了,就无怨无悔了。天空中没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第五篇:语文课堂教学与管理
巧妙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管理,会者不难》心得体会
培正学校 叶璐 我们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任你老师讲得东南西北,唾沫乱飞,可偏偏就有学生要么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实则“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精神不振,昏昏欲睡„„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采取的方式各种各样,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反而让师生之间产生情绪上的对立。其实仔细想想,学生上课不能听课,跟老师的课堂组织教学有很大的关系,说明我们的课堂不精彩,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不感兴趣。所以作为课堂“组织者”的老师必须巧妙组织课堂教学,才能改变这种不同现象。那么如何巧妙组织呢?除了上面所具备的之外,我们还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应用激励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老师在课堂上要采取激励原则,想办法找学生的闪光点,变换角度,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体验到愉快,尝试到成功,享受到尊重,那么我们的课堂还不会被学生吸引住吗?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从过去的“主体”转变成现在的“主导”,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指导者。把课堂交给学生,也就是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寻求知识,获得知识的习惯。比如语文课文,可以这样说,每篇都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只有全身心投入,自主阅读,和作者亲密接触与交流,用心去感受去欣赏,就会领略其美妙意境。比如有些老师曾经尝试过让学生来当老师(当然,要对上讲台的学生进行精心的指导),结果让我感到很意外:上课的学生很认真负责,听课的学生比较投入,这样的方式收效很好。我感慨:“其实我们的学生很可爱,很有潜力的。”所以,现在的新课改形式下,我们教师必须放下自己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2.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质疑;教师要掌握充分的材料,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
新课改下,无论是小学毕业考、中考还是高考,其试题都趋向于灵活性和课外延伸,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现在的课堂上,我们注重学生的参与,把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大胆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重要。”我们的语文课堂特别明显,教师往往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的流畅,而忽略鼓励学生的质疑,总是按部就班、机械、生硬地完成教学任务。殊不知,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创造性也是很强的,只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这种潜能与创造力被埋没,甚至被压制。如今,在教学实践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理念,学生的主体地位才真正得到突出。研究性学习的推广,要求我们改变原有单
一、被动的教学方法,选用和创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质疑,使其个性彰显和主体得以弘扬,学生能提出疑问,是其思维在大胆探索,在不断创新,是师生之间经验的共享,心灵的碰撞和对话,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精神焕发,积极性大大提高,那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学生对课堂进行大胆质疑,那么我们教师该做什么呢?我认为:首先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法学习,比如:反复朗读自己体会、找出重点词句体会、找自己喜欢的地方感悟、同桌讨论进行等方式,而教师应该采用鼓励或表扬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用赞扬的语气说:“你的想法真棒!”“老师相信你能行的。”“你帮老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或用亲切的眼神或动作,让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这样课堂学习效果就很好了;其次,面对学生的质疑,老师需要准备充分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一篇课文可供研究的要素不够,或者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开阔的视野,得到更多的锻炼,教师可以增加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文章,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放到一个更大的参照系中,通过比较,分析其异同,领会相互特点,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同时,现在的学生思维比较开阔,会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如果我们教师不充分准备的话,就可能让课堂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所以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根据所掌握的材料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以上这些便是我在短短的课堂教学与管理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与我的同行们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