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19-05-12 21:2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理学教学设计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理学教学设计方案》。

第一篇:法理学教学设计方案

《法理学》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简介

法理学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专科必修课,一学期开设。

法理学是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学员系统地讲授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员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为学员学习法律专业其他课程奠定基础。法理学课程力求全面、正确地贯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密联系实际,反映国内外法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法理学课程按照电大法学专业(专科)教学计划安排为一学期,课内学时90,5学分。本门课程的教学以文字教材为基础,音像教材为基干,采用文字教材与音像教材相结合,直接辅导和自学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文字教材为《法理学》,孙国华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辅助文字教材为 《法理学自测与解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音像教材为录象课,共9讲。其中2讲为期末复习,其余7讲为重点、难点解析。

二、教学说明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法理学,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初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法律观,为学习法律专业其他课程奠定基础,运用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理解实践问题。

(二)教学要求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设计方案的要求,对教材中的内容分别达到掌握、明确和了解的程度。掌握法学最基本的概念、术语,掌握法的创制与法的实施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明确法的起源与社会主义法产生有关的知识;了解作为法学学科基础的一些理论知识。

(三)课内学时与面授学时安排的建议比例 章节 教学内容 课内学时 面授学时(最多)第一章 法学和法理学

法学的对象、性质和职能;法学的产生和发展;法学的体系与法理学;学习和研究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 法的起源

法的起源;原始社会的社会调整;法的产生过程;原始社会的习惯不同于法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 法的概念

法的术语和外部特征;法的概念的几个基本方面;法的定义 第四章 法的作用和价值

法的作用和职能;法的价值

第五章 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 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的概念;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前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第六章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建立社会主义法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的一般规律;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第七章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本质;社会主义法的社会本质;社会主义法的国家强制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愿遵守性;社会主义与“一国两制”;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 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社会主义法与政治;社会主义法与与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法与科学技术;社会主义法与对外关系、对外交往

第九章 社会调整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法

社会生活的规范性调整和社会调整系统;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规范、技术规范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调整及其机制

法律调整的概念和对象;法律调整的方式、方法、类型;法律调整的机制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

法制、法治的概念;民主与法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方针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概述;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文化 第十三章 法的创制 法的创制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法的制定过程和程序;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立法技术

第十四章 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律规范的种类 第十五章 法的体系

法的体系的概念;法的部门的划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简介

第十六章 法的渊源

法的渊源的概念和种类;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第十七章 法的实现

法的实现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法的适用 第十八章 法律规范的效力、法律解释 法律规范的效力;法律解释

第十九章 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法律关系的种类;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二十章 合法行为、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违法犯罪的预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第二十一章 法律监督

法律监督的概念和分类;国家权利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审判监督和检察监督;社会监督

三、学习支持服务

1、本课程使用的文字教材《法理学》,孙国华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文字辅助教材《法理学学习指导》,朱叶等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复习参考有《法理学自测与解析》,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

2、电视录象课共9讲。其中2讲为期末复习,其余7讲为重点、难点解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录制发行。

3、面授辅导,由各试点电大组织,聘请法学专业教师,根据电大“开放教育”的总体原则和《法理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方案进行面授辅导。面授时要适当地运用各种教学媒体。

4、平时作业,布置四次作业(作业册)。电大的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平时作业作全批全改,对每一次作业写出批改分析意见;最后结合所有学生的所有作业的情况,写出一个总体批改意见。

5、网上辅导,每学期在网上提供辅导文章,包括重点辅导、难点解答、自测题、参考资料等。

6、网上讨论,包括实时的和非实时的网上讨论两种形式。实时的网上讨论由主讲、中央电大或者地方电大主持教师在计划的时间与学生在网上就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电大的主持教师要根据中央电大安排的时间表组织学员参加实时的网上讨论。非实时的网上讨论要求主持教师就学员提出的问题随时进行回答。(注:每学期网上实时讨论的时间安排可以查询电大再线网站首页教学安排的“网上直播”)

7、网上视频直播,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直播,可以采取讲授、答疑、讨论等方式。电大的主持教师要根据中央电大安排的时间表组织学员参加直播。(注:每学期网上视频直播的时间安排可以查询电大再线首页教学安排的“网上直播”)

8、电子信箱,中央电大的主持教师随时收看电子信箱,定期对有针对性的教学问题作出回答。中央电大文法部电子信箱:wfb@crtvu.edu.cn

9、除以上支持服务外,中央电大还陆续推出IP课程和直播课堂。

10、法理学的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与论述题,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15%左右、25%左右、20%左右、25%左右和15%左右。每种类型的考试题有难、中、易的差别。考试范围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而定。法理学的期末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教学内容

绪 论

第一章 法学和法理学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明确法学的概念、对象、性质和职能,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是法学史上的革命转变。了解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了解法学的分类,了解法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了解研究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节 法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职能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学的对象

二、法学的性质和职能

第二节 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剥削阶级法学的区别和联系

三、建立、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马克贾饕宸ㄑ?/SPAN>

四、邓小平的民主、法治思想,是我们学习法理学应着重掌握的内容

第三节 法学的体系与法理学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学体系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其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第四节 法学、法理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学、法理学与哲学的关系

二、法学、法理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三、法学、法理学与政治学的关系更为紧密 第五节 学习和研究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研究法学、法理学应有的基本态度

二、研究法学、法理学的方法 第一编 法的一般原理

第二章 法的起源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社会调整的概念和社会调整的分类;明确法与阶级社会以前社会规范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明确制约法的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社会组织根源和社会文化根源;了解原始社会习惯与法的区别。

第一节 社会调整概述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社会调整的概念

二、社会调整的分类

三、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性 第二节 原始社会的社会调整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

二、原始社会调整的特点

三、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和过程

四、原始社会习惯与法的区别 第三节 法的产生过程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的产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二、法的产生的社会政治根源

三、法的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四、法的产生的标志

第四节 原始社会的习惯不同于法的主要特征

本节需要掌握原始社会的习惯不同于法的五个主要特征。

第三章 法的概念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掌握与法的概念有关的问题;掌握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的概念;要求明确法的内容和社会阶级本质;明确法的作用和价值;了解法的术语和外部特征;了解法的定义。

第一节 法的术语和外部特征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的语源和词意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外部特征

第二节 法的内容和社会阶级本质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法的内容

二、法的社会阶级本质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本质的不同层次

第三节 法的概念的几个基本方面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法这种规范总是与一定阶级的意志、一定阶级的价值观分不开

二、法这种规范总是与国家权力紧密联系的

三、法这种规范总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这一点说明,法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法总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第四节 法的定义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科学定义的局限和必要性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定义

第四章 法的作用和价值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的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的关系;掌握法与利益的一般关系,以及法的创制中的利益问题和法的实现中的利益问题。了解法的作用和法的职能的概念;法的价值的概念;了解法的工具性价值和法本身的价值;了解法与自由、秩序、正义、效益的关系。

第一节 法的作用和职能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的作用和法的职能的概念

二、法的作用和职能的分类

三、法本身的作用和职能

四、法的社会政治作用和社会政治职能

第二节 法的价值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的价值的概念、特性与范围

二、法与自由、秩序、正义、效益的关系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与利益的一般关系

第五章 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的概念;明确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的社会原因以及法律原因;认识奴隶制法、封建制法的本质和特点;正确理解和认识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尤其是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本质和特点。

第一节 法制、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的概念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制的概念

二、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三、法系的概念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的原因

二、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的法律原因

三、不同历史类型的法存在着历史联系性

四、法律移植

第三节 前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前资本主义法律制度(奴隶制、封建制法律制度)

二、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三、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第二编 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第六章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明确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建立社会主义法的指导思想;了解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的特点。

第一节 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建立社会主义法的指导思想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包含了产生社会主义法的必然性、必要性的思想

二、社会主义法是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历史使命的重要武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的一般规律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是社会主义法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

二、社会主义法是在摧毁旧法体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人民群众参加了社会主义法的创建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

二、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

三、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的法和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

第七章 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基本原则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明确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这一意志的内容决定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掌握社会主义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种类;掌握“一国两制”条件下当代中国法的本质和特点。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本质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社会主义法是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我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

二、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不是自发形成的

三、形成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并把它上升为法律的重要意义

四、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的重大特点之一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的社会本质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社会主义法是实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法

二、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调整器

三、社会主义法执行者广泛的社会公共职能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的国家强制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愿遵守性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国家强制力的保证是社会主义法的必要标志

二、社会主义法是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自觉遵守的规范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与“一国两制”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

二、“一国两制”与当代中国法的本质

三、“一国两制”与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

第五节 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的原则的概念和种类

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一般社会原则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三、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

第八章 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能够联系实际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社会主义法在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科学技术、地位交往等方面的作用。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与经济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二、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改革

三、社会主义法与社会生产力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与政治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

二、社会主义法与人民民主专政

三、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与精神文明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与精神文明的一般关系

二、社会主义法在社会主义思想建设、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与科学技术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科学技术对法的影响

二、法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三、当代中国的科技法制建设

第五节 社会主义法与对外关系、对外交往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方针

二、当代中国在对外关系、对外交往中的作用

三、法律调整对外关系的基本方式 第九章 社会调整系统中的社会主义法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了解社会规范、社会调整系统的概念;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明确社会主义法是贯彻党和国家政策的法律武器。明确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相互区别和联系,明确社会主义法与习惯、社会团体规范、乡规民约、宗教规范、技术规范的区别和联系。

第一节 社会生活的规范性调整和社会调整系统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社会生活的规范性调整

二、社会规范的种类和社会调整系统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

二、社会主义法是贯彻党和国家政策的法律武器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法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的重大意义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本节需要了解掌握以下内容:

一、道德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二、法与道德的一般关系

三、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一致性和相互作用

四、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区别

第四节 社会主义法与其他社会规范、技术规范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社会主义法与习惯

二、社会主义法与社会团体(组织)规范

三、社会主义法与乡(村)规民约、文明公约

四、法与宗教的一般关系

五、社会主义法与技术规范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的法律调整及其机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法律调整的概念,法律调整的方式、方法和类型;掌握法律机制的概念和法律调整的过程和基本要素。

第一节 法律调整的概念和对象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调整的概念

二、法律调整的对象

第二节 法律调整的方式、方法、类型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律调整的方式

二、法律调整的方法

三、法律调整的类型

第三节 法律调整的机制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调整的机制

二、法律调整的过程

三、法律调整机制的四个基本要素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法制与法治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制与法治的概念,明确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明确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掌握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认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第一节 法制、法治的概念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制、法治的概念

二、法制、法治的区别和联系

三、法制、法治与法律秩序

第二节 民主与法治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民主的概念

二、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

第三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行并坚持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和国家坚定不移的方针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治理国家的两种方法

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律意识以及法律文化的概念;了解法律意识的分类;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作用;了解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的必要性和主要途径,了解法律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概述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意识的概念

二、法律意识的分类

三、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自觉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必要性

二、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主要条件和途径

第三节 法律文化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法律文化的概念

二、法律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三编 法的创制

第十三章 法的创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的创制的概念及基本形式;明确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了解法的制定过程和程序;了解立法技术的概念、意义和分类。

第一节 法的创制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创制的概念

二、法的创制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法的制定过程和程序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制定过程

二、法的制定程序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

本节需要从以下方面掌握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

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二、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

四、科学的创见性

五、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第四节 立法技术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立法技术的概念和意义

二、立法技术的分类 第十四章 法律规范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律规范的概念;了解法律规范的结构;了解法律规范的分类。

第一节 法律规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规范的概念

二、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法律规范的结构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

二、法律规范的表现---命令性规范

第三节 法律规范的种类

本节需要从以下不同角度了解法律规范的种类:

一、按照法的职能和专门化进行的分类

二、按照法律调整方式不同进行的分类

三、按照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进行的分类

四、按照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的分类

五、法律规范的其他分类 第十五章 法的体系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的体系的概念;了解法的部门的概念及其划分标准和原则;了解我国目前各主要法律部门的概况。

第一节 法的体系的概念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体系的概念

二、法的体系与法学体系、立法体系的联系和区别

第二节 法的部门的划分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部门的概念

二、划分法的部门标准和原则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简介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主导法律部门--宪法

二、基本法律部门 第十六章 法的渊源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的渊源的概念和种类;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特点和分类;了解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法规汇编和法典编纂的概念。

第一节 法的渊源的概念和种类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渊源的概念

二、法学中“法的渊源”专有含义

三、法的渊源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中国社会主义分的渊源的特点

二、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分类

第三节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的概念

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的方法 第四编 法的实现

第十七章 法的实现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的实现的概念和基本形式;明确法的适用的概念;正确理解我国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了解仲裁和调解的概念和特点。

第一节 法的实现的概念及其基本形式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实现的概念

二、法的实现的基本形式

第二节 法的适用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的适用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二、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三、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

四、仲裁和调解

第十八章 法律规范的效力、法律解释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明确法律规范的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了解法律解释的概念、分类和方法。

第一节 法律规范的效力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法律规范的时间效力

二、法律规范的空间效力

三、法律规范对人的效力

第二节 法律解释

本节需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

二、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三、法律解释的分类

五、分类解释的方法

六、法律解释的尺度

第十九章 法律关系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了解法律关系的种类;掌握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以及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的概念;掌握权利、义务的概念及其关系;掌握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和种类;明确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二、法律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种类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一般法律关系与具体法律关系

二、绝对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

三、调整性法律关系与保护性法律关系

四、平权型的法律关系与隶属型的法律关系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二、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

三、我国法律体系主体的种类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内容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关系内容的概念

二、权利

三、义务

四、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五节 法律关系的客体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

二、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

第六节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事实的概念

二、法律事实的种类

第二十章 合法行为、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掌握合法行为、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概念;了解合法行为、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种类;了解违法行为的 构成与违法的原因;了解对违法犯罪进行预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了解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基本措施。

第一节 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合法行为的概念和种类

二、违法行为的概念、种类和构成 第二节 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种类

二、法律制裁的概念和种类

第三节 违法犯罪的预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预防违法犯罪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预防违法犯罪的根本方针

三、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 第二十一章 法律监督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要求明确法律监督的概念和分类;了解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监督的概念和种类;了解审判监督和检察监督的概念;了解社会监督的概念和种类。

第一节 法律监督的概念和分类

本节需要掌握以下内容:

一、法律监督的概念

二、法律监督的分类

第二节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概念

二、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种类

第三节 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国家行政机关监督的概念

二、国家行政机关监督的种类

第四节 审判监督和检察监督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审判监督

二、检察监督

第五节 社会监督

本节需要了解以下内容:

一、社会监督的概念

二、社会监督的种类

第二篇: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性质

法理学是江西电大开放教育专科法律专业开设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为必修课性质。按教学计划的规定,该课程的学分为5分,学时为90学时。

二、本课程的地位

法理学课程是整个法学专业的开门砖,是学习其它各门课程的基础和关键。

三、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法理学在法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法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的教学层次

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分成了解、掌握、重点掌握等三个层次要求。属于了解层次的,考试时所占份量较轻;属于掌握和重点掌握层次的是考试的重点,一定要深入理解。

五、课程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教学坚持以学生的个别化学习为主、以教师的辅导为辅,学生的个别化学习与集中辅导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由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化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中心的转变,突出开放教育的特点,利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手段特别是现代远程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法学专业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利用学校提供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网络教学资源等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通过面授辅导、函授辅导、网络教学(包括网上。讨论、网上答疑和电子信箱)、热线电话等教学手段提供学习支持服务。

六、教学媒体

(一)文字教材

法理学的文字教材采用分立型,分为主教材和辅导教材两类。主教材为中央电大出版的孙国华主编的《法理学》一书(1999年版),是学员们学习的主要依据,也是音像教材的基础。本书分为五个单元,共二十一章。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研讨

为保证法理学课程教学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保证教学质量,江西电大课程组与试点电大课程组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

(二)教学进度和学时分配

周次

教学内容 学时 一

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二、掌握社会调整的分类。

三、了解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性。

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认识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

二、认识社会主义法与人民民主专政。

三、认识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一、了解主导的法律部门――宪法

二、了解基本法律部门

法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第三篇:《法理学》教学参考书目

《法理学》教学参考书目

刘诚整理

一、法理学(上)

1、黄健武:《法理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2、付子堂:《法理学初阶》,法律出版社,2006年。

3、舒国滢:《法理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4、舒国滢:《法理学阶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具体阅读内容:第一编)

5、张文显:《法理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具体需要阅读的部分,第一编法学导论;第二编法的本体;第三编法的起源和发展)

6、波斯纳:《法理学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具体需要阅读的部分: 绪论 法律的诞生与法理学的兴起; 第一章 作为逻辑、规则和科学的法律; 第二章 作为实践推理的法律推理)

7、劳埃德:《法理学》,**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一章法理学的性质,第二章法的含义)

8、霍姆斯:《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霍姆斯法学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

9、大木雅夫:《比较法》(修订版),范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

10、冯象:《宽宽信箱与出埃及记》,三联书店,2007.11、冯象:《政法笔记》,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12、贺卫方:《运送正义的方式》,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年。

14、刘星:《法律是什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

15、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三联书店,1995年。

16、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17、拉德布鲁赫:《法律智慧警句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18、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年。

19、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2003年。20、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1、曹锦清:《黄河边上的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

22、布鲁姆:《巨人与侏儒》,华夏出版社,2007。

23、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吴飞注疏,华夏出版社,2007年。

24、阿里斯托芬:《云》,《阿里斯托芬喜剧六种》,罗念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5、刘小枫:《古典诗文绎读》(西学卷·古代编),华夏出版社,2008年。

二、法理学(下)西方法理学部分:

1、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2、魏德士:《法理学》,丁晓春//吴越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

3、恩吉施:《法律思维导论》,郑永流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

4、拉德布鲁赫:《法哲学》,法律出版社,2005年。

5、施特劳斯:《政治哲学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法律方法论部分:

6、杨仁寿:《法学方法论》,中国法制出版社

7、梁慧星:《裁判的方法》,法律出版社。

8、梁慧星:《民法解释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9、王泽鉴:《法律思维与民法实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10、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郑永流:《法律方法阶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11、林立:《法学方法与德沃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2、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13、拉伦兹:《法学方法论》,陈爱俄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

14、卡多佐:《司法过程中的性质》,商务印书馆。

15、颜厥安:《法与实践理性》,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16、孔祥俊:《法律解释方法与判解研究——法律解释·法律适用·裁判风格》,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17、孔祥俊:《法律规范冲突的选择适用与漏洞填补》,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18、陈林林:《裁判的进路与方法》,其他:

18、强世功:《超越法学的视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9、李学尧:《法律职业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

20: :《迷失的律师》,法律出版社,2002。(此书翻译错误很多,正确书名应为:《迷失的法律人》)

21、陈长文 罗智强 :《法律人,你为什么不争气?-法律伦理与理想的重建》,法律出版社,2007年。

22、卡尔·施米特:《政治的概念》,上海人民出版社。

23、卡尔·施米特:《宪法学说》,上海人民出版社。

24、刘小枫:《施米特与政治的现代性》,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5、强世功:《法律的现代性剧场──哈特与富勒论战》,法律出版社,2001。

26、施克莱:《守法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

27、季卫东:《法治秩序的构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28、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彭刚译,三联书店,2003年。

29、郑戈:《法律与现代人的命运》,法律出版社,2006年

第四篇:浅谈法理学

浅谈法理学

——论法治国家

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来讲,法律渗透于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角角落落,法律无处不在。每一个法律里面,都有法理问题。不管是一个制度,一个法令,一条规则,或者法官的一个判决,都有其背后的法理,否则,无以解释它成立和存在的根据和理由。可以说,法理问题可以由任何一个法律问题引起。目前,法律问题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法律问题的解说也就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道“风景线”。生活中存在的每一条法律,都有法理问题;生活中存在的法律问题,都是法理学涉及的的问题,甚至生活中没被法律涉及的问题,也是法理学研究的问题。

法理学是以整个法律现象的共同发展规律和共同性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发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质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法律的创制和实现、法律的价值等。

美国法学家埃德加·博登海默(Edgar Bodenheim)说:“法理学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其中包括法理理论的哲学成分、社会成分、历史成分以及分析成分。”

对于一个正在走向法治的社会而言,就得坚持依法治国的法治思想。

当然,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法治。纵观法的历史,我们认为法治至少具有以下五层涵义: 第一,法治是一种宏观的治国方略。法治方略有多种多样,法律的治理是其中的一

种。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它是指一个国家在多种社会控制手段前面选择

以法律为主的手段进行控制,而不是选择其他作为主要控制手段,即我们今

天重新提倡的“依法治国”。

第二,法治是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在制定法律之后,任何人和组织的社会性活动

均受既定法律规则的约束。即只要法律已经规定,任何人和组织不得以任何

正当或不正当的目地(理由)去违背法律规则,而只能遵照执行。之所以说

法治是理性的,是因为法律是人们事先设定的规则,具有稳定性、连续性、普遍性和一致性,它不受事发当时的人的情感和意志所左右。

第三,法治是一种民主的法制模式。法治是以民主为社会条件和制度基础的法制模

式。

第四,法治是一种文明的法律精神。法治的这些精神表现为一整套关于法律、权利

和权力问题的原则、观念、价值关系,它体现了人对法律的价值需要,成为

人们设计制度的价值标准和执行法律的指导思想。这种精神导源于文明的社

会条件和制度基础,是文明在法律上的转化形式,与人类精神文明一脉相承。

第五,法治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法律与国家、政府之间,运用法律约束国家、政府的权力;法律与人民之间,运用法律合理地分配利益;法律与社会之间,运用法律确保社会公共利益的不受权力和权利的侵犯。

要实现法治,就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必须有以宪法为核心的较为完备、协调配套的法律关系;(2)法律一旦颁布并生效,就具有不容置疑的法律效力和权威性,国家的一切活动(包括政府行为和公民个人行为)必须依法办事;(3)执法机关在执行法律过程中,必须严格执法,对于违反法律的现象和行为,必须依法追究;(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普通公民都必须自觉遵守法律,将法律作为其行为规范和守则,并运行法律来行使正当的合法的权利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实现法治国家不是无条件的,光靠领导人的宣布是不可能实现法治目标的。还应当注意到法律对于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依赖关系。我们要寻找并利用本民族的法治建设的资源,必须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习惯、道德、非正式制度中去发现中国法治有用的东西。

1978年起,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等一系列关于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指出了方向。邓小平同志关于实行法治的主张集中体现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个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短短几十年内,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空前成就。这主要体现为这样一系列已经完成和正在完成的转变:(1)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2)从民主制度的不完善到完善,再向民主制度的真正落实转变。(3)从行政权力缺乏制约到行政执法制度的初步建成,再到行政法治的实现。(4)从司法制度不健全到初步建成,再走向健全而公正的司法制度。(5)从执法人员数量缺乏到建成一支基本适应社会需要的执法队伍,再到高素质养执法队伍的建成。(6)从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到全民普及法律知识,再到走向全民法治观念的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最基本的内容是在我们国家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应当遵循的法治治国、公平正义、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等这些具体理。前提就是必须坚持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念下,不能脱离这个实际。我们各项工作要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树立大局意识,树立服务意识,树立责任意识。1996年,中央明确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当代中国依法治国的方略已经选定,法治国家的目标已经明确,推行法治的条件也日臻成熟。在进行法治国家建设的同时,我们应当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把法治建设与中国国情、本土资源结合起来。1997年,根据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现状与基本国情,“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载入宪法,成为治国的基本方略。明确以建设法治国家为目标,标志着我们党彻底抛弃了“人治”的执政理念,实现了执政治国理念的深刻转变。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近年来,我国的立法日益完善,执法逐步规范,广大社会成员参与立法、自觉守法的意识明显提高。

总之,“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保证人民群众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各项事业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轨道上顺利发展。”

第五篇:《法理学教程》教学具体安排

《法理学教程》教学具体安排

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教学计划中未能印刷《法理学教程》教学具体安排,现提供如下,望学员们认真完成作业。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理论与现实进行教学。通过学习,掌握法的一般理论、法的结构、法的运行、法制与社会等基本问题,提高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法学理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运用法学基本理论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服务。

二、学习书目:石泰峰、张恒山教授主编的《法理学教程》(2006年11月印刷)。

三、学习时间:安排19周,每周4学时,共76学时。其中面授辅导5次,20学时;其余学时为自学、作业和复习考试时间。

四、教学安排:分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

(一)学习时数:20时(第1-5周)。

(二)学习内容:绪论、第一篇。

(三)学习重点:

1、法学的研究对象;

2、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

3、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4、法的基本特征;

5、法的规范作用;

6、法的社会作用;

7、社会主义法的社会作用;

8、法产生的原因;

9、法的继承;

10、法的移植。

(四)实施方式:面授辅导1次,4学时;自学、作业16时。

(五)作业题:

1、什么是法学?(教材第1页)什么是法理学?(教材第11页)

2、如何理解法理学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第11--12页)

3、如何理解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

(教材第15--17页)

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的本质?

(教材第18--21页)

5、如何理解法的基本特征?

(教材第22--24页)

6、如何认识法的规范作用?

(教材第28--30页)

7、如何认识法的社会作用?

(教材第30--36页)

8、社会主义法的作用与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作用有何区别?(教材第30--33页)

9、如何理解法的局限性?(教材第37--38页)

10、试述资本主义法的特点。(教材第43--44页)

11、资本主义两大法系有哪些区别?(教材第45--46页)

12、如何认识法的继承?(教材第47--48页)

13、如何认识法的移植?(教材第49-51页)

第二单元

(一)学习时数:20学时(第6-10周)。

(二)学习内容:第二篇。

(三)学习重点:

1、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2、法律规范的种类;

3、法律渊源的概念;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渊源;

5、规范性文件系统化的方法;

6、法的一般分类和特殊分类;

7、法律体系的概念;

8、法律体系与立法体系、法系、法学体系的联系与区别;

9、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

10、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11、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12、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13、。

(四)实施方式:面授辅导2次,8学时;自学、作业12学时。

(五)作业题:

1、法律规范有哪些种类?(教材58页)

2、如何理解法的渊源的含义?(教材66页)

3、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表现形式有哪些?(教材第67--73页)

4、法的一般分类有哪几种?(教材第77-78页)

5、对法律部门进行划分应遵循什么标准?(教材第85--86页)

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由哪些法律部门组成?(教材第86-92页黑标题)

7、什么是法律关系?为什么说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教材第95--98页)

8、什么是法律关系的主体?(教材103页)在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的种类有哪些?(教材107页)

9、什么是法律事实?什么是绝对事件?什么是相对事件?(教材115--117页)

第三单元

(一)学习时数:16学时(第11-14周)。

(二)学习内容:第三篇。

(三)学习重点:

1、法的制定;

2、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3、我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4、法的适用的概念和特征;

5、我国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6、法律解释;

7、守法的构成要素和条件;

8、法律责任的认定和免除;

9、法律制裁;

10、法律监督的概念和意义;

11、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

12、社会监督。

(四)实施方式:面授辅导1次,4学时;自学、作业12学时。

(五)作业题:

1、什么是法的制定?立法行为由哪些方面构成?(教材118--120页)

2、我国的立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是什么?(教材120--125页)

3、我国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和原则有哪些?(教材140--146页)

4、法律适用中不溯及既往的原则的含义是什么?(教材第150页)

5、什么是法律解释?法定解释分为几类?(教材152--154页)

6、什么是守法?(教材156页)守法的构成要素有哪些?(教材158--159页)

7、什么是法律责任?如何认定法律责任?(教材164--166页)

8、什么是法律制裁?法律制裁的种类有哪些?(教材168-169页)

9、法律监督有哪些种类?(教材172--173页)

10、试述国家机关的法律监督。(教材174-180页)

第四单元

(一)学习时数:12学时(第15-17周)。

(二)学习内容:第四篇。

(三)学习重点:

1、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2、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3、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4、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

5、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6、法与党的领导的关系;

7、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

8、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与内容;

9、社会主义法与道德的关系;

10、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1、社会主义法与宗教。

(四)实施方式:面授辅导1次,4学时;自学、作业8学时。

(五)作业题:

1、为什么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教材189--190页)

2、如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制度?(教材第192页)

3、如何认识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教材192--194页)

4、如何理解法与国家的一般关系?(教材196页)

5、为什么说民主政治是法制的政治基础?(教材199页)

6、如何理解法制是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教材200--201页)

7、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法和政策的关系?(教材203--206页)

8、依法治国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教材201页)

9、如何理解法律意识的特征、结构和作用?(教材211--216页)

10、如何理解法律文化?(教材217--218页)

11、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的法律文化基础?(教材222--223页)

12、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相互作用?(教材234--237页)

13、如何认识科技对法的影响?(教材241--244页黑标题)

14、如何认识法对科技的影响?(教材245--247 页黑标题)

15、如何理解宗教信仰自由?(教材257--260页)

下载法理学教学设计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理学教学设计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方案

    《被污染的地球—滤镜的使用》教学设计 大连高新区第一中学周岳 一、概述 本节课是大连理工大学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被污染的地球—滤镜的使用”的内......

    教学设计方案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要求学生从信息处理 的角度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为下一......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6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设计者:吉林七班胡翠翠单位:长春市绿园区同心幼儿园一、活动名称:会动的小雨滴二、活动领域:艺术三、活动班级:小班四、指导老师:胡翠......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六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学习目标一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二有......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四篇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制定方......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范文模版]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7篇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

    教学设计方案(大全)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大全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 学会本课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8个字和一个多音字都。⑵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