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与设计课程2013】苏轼课程之《定风波》:天地掠沙鸥

时间:2019-05-12 21:19: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本解读与设计课程2013】苏轼课程之《定风波》:天地掠沙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本解读与设计课程2013】苏轼课程之《定风波》:天地掠沙鸥》。

第一篇:【文本解读与设计课程2013】苏轼课程之《定风波》:天地掠沙鸥

【文本解读与设计课程2013】苏轼课程之《定**》:天地掠沙鸥

第六次预习作业

提交人:宋登水

元丰五年,三月七日,我与几个朋友一起去湖沙,路上大家兴致很高,忽然下起了雨,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抱怨连连,怪天公不作美,游玩的兴致全无。唯有我丝毫没有感觉扫兴,不久天放晴了,写下这首词。

不要听那寒风吹过树林,雨水拍打树叶的声音,不要被环境的潮湿干扰,不要弄坏了出游的心情。为什么不一边走路一边高歌,为什么不放慢脚步走出自我,为什么不淡然面对这一切。我脚穿草鞋,手拄竹杖,满身泥泞,怕什么!我愉快的心情胜过骑着高头大马。就这么简单地在雨中行走,就这么平淡地度过一生,这比高官厚禄幸福了很多。

一阵冷风吹来,春寒料峭,将我的酒意吹消,感觉有点凉。刚才是酒劲所致吧,雨也停了,前面山头的夕阳照在我的脸上,风雨也只是一会儿的事情,回头看看刚刚走过的路,看不到风雨,也无需向往晴天。回去吧,回去吧,回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中,回到远离风雨的精神家园。

这场风雨让苏轼的灵魂得到了洗礼,这首词表现苏轼的人生态度,谈不上旷达,更没有豪放和洒脱,完全是陶渊明一样的释然,是经历人生风雨后的一种参悟。元丰二年,苏轼于湖州知州任上,以作诗指斥乘舆、讥切时政的罪名下御史台,酿成有名的“乌台诗案”。年底,诏责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翌年二月至黄州,这首词就是在黄州第三年的春天所做,这时候的苏轼,经历了政治的风雨,经历了死亡的考验,早已看淡官场,只求得到心里的宁静,因此开篇“莫听”就带有一种主观上的放弃,不是风雨不存在,不是世事平和,关键在于自己关上自己的耳朵,闭上自己的眼睛,不再关注社会的变化,回到自己的世界里来。“何妨”就是词人内心纯净的表现,只有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才能得到幸福。“竹杖芒鞋轻胜马”一句更有意味,拄着竹杖,穿着草鞋,本是闲人或隐者的装束,而马则是官员和忙人用的,所谓的“行人路上马蹄忙”。都是行具,故可拿来作比。但竹杖芒鞋虽然轻便,在雨中行路用它,难免不拖泥带水,焉能与骑马之快捷相比?玩味词意,这个“轻”字并非指行走之轻快,分明指心情的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一蓑烟雨”根本就是一个典型化的意象,不可能出现,因为在序中词人提到“雨具先去”,不可能有蓑衣,这里词人的“一蓑烟雨”就是普普通通的日子,表现了追求宁静的心境。

词的下片回到现实景物之中,最后以“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耐人寻味。方才遇雨时,词人没有盼晴,也不认为风雨有什么不好;现在天虽晴了,喜悦之情也淡得近乎没有。因为自然界和仕途上有晴有雨,有顺境有逆境,但在词人心中却无晴雨,词人始终是泰然自若的。结句透过一层来写,是篇中的主旨。

苏轼的高明之处在于将自己的人生态度融入到典型化的意象当中,词中景物亦真亦幻,扑朔迷离。“穿林打叶声”是眼前的景物,“吟啸且徐行”可能也是词人所做的事情,不过从这以下,景物变得具有典型意义了,“竹杖芒鞋”表示一种简谱的生活,“马”表示官员,“一蓑烟雨”更形象地阐释了内心的向往。整个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春雨山行图,塑造了萧瑟的意境。下片开始,词人又拉回了现实“料峭春风”、“山头斜阳”,但是随着“归去”一句,全词的意境得到了升华,“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既像写景,又有哲理,饱含深情。单是写景,好像是现实的景物,又好像是虚拟的景物,难辨真假。整个下片塑造了一个平和宁静的意境。

读苏轼的词,总感叹他写景技巧之高,更仰慕其人生境界之高。苏轼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对于他这种释然的人生态度,我有几点想法:

释然不是放弃,只是放下。苏轼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梦想,由于政治上的不如意,他不能很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且因此使自己遭受了巨大的灾难,苏轼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只是淡然地选择离开,所谓用舍行藏。所以释然不是一种盲目,而是更加明确自己需要什么。就像现代社会,各种名利的诱惑数不胜数,如果一一不舍,当然要疲于奔命,如果能准确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坚守的是什么,或许对于花花绿绿的世界更加释然,对于熙熙攘攘的人群更加平淡。

释然不是放纵,只是洒脱。苏轼在雨中漫步,在雨中高歌,形同狂人,但这不是放纵,他只是希望过一种平淡的生活,不是要过度放纵自己的欲念,他只是洒脱地对待世间的不平,淡然一笑。对于我们的人生,同样要有一种洒脱,不是自己的不必强求,不是必须的不要纠结,但是不可以放纵自己,不可以无原则地放纵自己的各种欲念,应该平淡地守候心灵的一块净土。

释然不是隐退,只是追求内心的宁静。苏轼的一生虽然向往陶渊明的生活,但他并没有隐退山林,或者说,当朝廷需要他出来的时候,他还是欣然前往,那么这种释然只是追求心灵的宁静,不是不问世事。对于我们的生活,同样需要这种境界,面对生活,平静地接受生活的变化,坚守心灵的信念,做一个苏轼一样的人。

2013年12月9日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讨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

《愚公移山》教案

虞城县稍岗乡一中 陈战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3.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1.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学习的重点。2.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难点。

三、教法学法:

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主要采用启思、点拨式教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激趣、启思、点拨。

六、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程序:

1、导入,播放歌曲《愚公移山》,板书课题。

2、同学们听朗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楚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画出疑点。听朗读后师生互动探讨。

(1)着重掌握以下几个句子节奏: 方/七百里; 惩/山北之塞;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投诸/渤海之尾

(2)着重读准以下几个语气语调: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担忧的语气)“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讥讽的语气语调)“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痛斥的语调)“何苦而不平?”(坚定反驳的语气)

3、同学们观看视频——理解文章的大意。思考:这篇课文从什么写到什么? 同学们发言:

同学们与老师的对话可能有: 从有大山写到山被背走,从大山阻塞写到无垄断,从愚公移山的想法写到愚公移山的行动,从开始移山写到移山结束,从人的移山写到神的帮助,从愚公移山的远大理想写到愚公移山的伟大精神„„

4、参看课下注释,让学生小组合作学生翻译课文、记住文下注释里的文言词。首先鼓励学生回忆翻译的原则:信——忠实原文,达——通顺流畅,雅——优美生动。课文分析

a、指名朗读课文的第一段,围绕这么两个问题交流:本段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本在冀州之南”中的“本”字有什么作用? 师生的互动交流可能有:

写太行、王屋两座山异常高大,暗示挖掉这两座山简直是太难了;说明了这两座山原先的位置所在。“本”字的作用在于为故事制造一个“悬念”:这么高大的两座山已经不在原先的地方,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力量使这两座山变动了位置呢?有此县念,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激起读者探求答案,乐读文章的兴趣。为后面写愚公精神作了铺垫。鼓励学生加小标题。b、指名朗读第二段。

思考:这一段包含哪几层意思?写了愚公的什么思想精神?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写孀妻之弱子“跳往助之”的作用是什么?

愚公移山的原因,移山的决心,愚公移山的目的,老愚公领着家人投入开山除障的行动,运上搬石的艰巨劳作,邻人孀妻的小孩子也跑去和他们一同干起来„„愚公具有崇高的思想、宏远的志向、坚强的决心;“其妻献疑”衬托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小孩子“跳往助之”表明愚公此举之得人心,也有烘托的作用。c、朗读第三段。

思考:智叟责难愚公之不自量力的话有什么用意?愚公是怎样针锋相对地驳斥智叟的?愚公的话表现了他的什么思想精神?

归纳讨论: 智叟之先言表明他自视聪明,而嘲笑愚公之不智。为了加强其嘲讽之意,他还用了个倒装句;智叟之言说是在责难愚公之不自量力,连山上的一根草也无力除之,却要去挖出掘石。出言不逊的智叟,自视聪明,傲慢待人,其实是个识陋智拙,胸狭见短之人。通过智叟的言行,更加突出愚公的伟大。

愚公首先斥责智叟自视聪明,然后用子孙后代是“无穷匮”的道理驳斥,令智叟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愚公的这些话表现了他的志向的宏远,心愿的挚诚,意志的坚定,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他有战胜自然的信念,这种信念是愚公开山平险意志坚定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础。d、朗读第四段,提问这则寓言的结尾写天帝“感其诚”,命大力神背走二山,以此作结,好与否?这个结尾是宣传封建迷信呢,还是具有神话色彩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这样作结有三个好处:

①赞颂了愚公心意之诚,意志之坚,突出了故事的主题。愚公开山平险心意之诚、意志之坚,使山神“惧”了,天帝也受之感动。

②增添了故事的瑰丽色彩,如此作结,既富于想象,又寓托深情。

③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借神力惩服自然,以实现愚公之志,这是人们的共同心愿。

5、根据段意内容给文段加小标题。第一段:高大的山

第二段:愚氏开山运石 或 毕力平险 第三段:“愚”“智”之辩 或 智叟不智 愚公不愚 第四段:神力相助 或 理想成现实

6、拓展延伸

1、故事结尾写神仙把这两座大山背走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精神有没有过时?

7、观看红旗渠开凿的短片谈体会。

8、进一步明确主旨的3分钟辩论:愚公该搬家还是该移山。辨证的看问题:明确智叟也有智的地方。

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

8、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篇:《在线课程建设与微课设计、制作》培训总结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申报--培训总结

本次培训的学习是我对在线开放课程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现对本次培训的心得作如下总结:

一、在线课程的含义:

在线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新的表现形式。它包括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在线课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也就是说“在线课程是基于Web的课程,即在因特网上通过浏览器来学习的课程”(从学习的工具、手段来定义)。

二、在线课程的分类:

翻转课堂,需要视频资源的支持,而慕课和微课都可以作为视频资源,可以说,翻转课堂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慕课的理念和声势,而真正能够实现翻转课堂则是微课,因此,对于学会制作与运用微课,是推进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前提。

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中文音译。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是指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模式翻转过来,构建“学生晚上在家学习新知识,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内化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需要视频资源的支持,而慕课和微课都可以作为视频资源,二者的差别是,慕课由系列化的视频资源和活动研讨活动构成,是自成体系的在线课程,制作者在互联网上发布,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即可完成一门课程,不需要实体课堂,微客是碎片化的视频资源,选题来自学校课程,短小、独立,由任课教师制作或选用,布置给他所教的学生课前学习,并在课上交流研讨,与学校课程紧密相连。

三、在线课程的特点:

1、打破地域和国界

2、教学单元模块化

3、多媒体化的载体

4、人机间的多向互动

5、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四、在线课程的意义:

在线开放课程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在线开放式的精品课程建设的宗旨是把高校教师和学习者作为服务的主体,实现优化教学资源共享,建设全民终身学习课程平台,推动高等学校优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促进高校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改变课程评价考核机制,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推动了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及共享,推动信息技术下的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使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线开放的网络平台不仅为学生,更为广大的社会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拓展资源。

五、在线课程的制作流程:

本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与本质、课程团队建设与分工,在线开放课程的规划与设计,focusky软件的基本介绍与实操,PPT制作的技巧,ImindMap软件、图像处理工具、录屏软件的介绍与实操学习。

选择主题--确定知识点--编写微教案、设计训练题、制作微课件--教学实施、拍摄微视频--后期制作--教学反思。

首先,选题要细。其次选题要准。最后,在线课程选题要把握六不选。不是重点的内容不选,大家都会的内容不选,无法确定的问题不选,通过教材一读即懂的内容不选,借助粉笔和黑板即讲即会的不选,需要学习者亲身体验的不选。

1、线课程的内容设计

2、教学内容的选择

3、教学内容的处理

4、教学内容的呈现。导入、讲授、小结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5、在线课程制作流程

在线课程的制作流程一般为:收集资料、制作在线课程件、撰写脚本 录制微视频、整理。

在线课程既可以用于学生学习,也可以用于教师教研和培训。更为重要的是,在线课程是实施翻转课堂的重要手段,学生利用在线课程学习既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上课后。

总结:本次培训后,我专门就我们培训的内容和学习心得在学院教研会上做出了分享。在会的老师看了我们分享的心得后也都非常激动,尤其是看到了我们用Camtasia Studio 8软件简单的做了个课程的录制,原来那些看起来制作精良的在线课程,我们自己只要有一台电脑和一些相关的软件和道具也是可以实现的。

总之,在这次培训中我受到很大的启发,这将给我今后的教学带来巨大动力,我深信自己会在这次教学改革浪潮中不断的成长和有所建树。

第四篇:《在线课程建设与微课设计、制作》学习笔记

《在线课程建设与微课设计、制作》学习笔记

主讲人:

江南大学陈明选教授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刘万辉副教授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与本质、课程团队建设与分工,在线开放课程的规划与设计,focusky软件的基本介绍与实操,PPT制作的技巧,ImindMap软件、图像处理工具、录屏软件的介绍与实操学习。

戴永东

2017.10

绪论 运用微课实现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需要视频资源的支持,而慕课和微课都可以作为视频资源,可以说,翻转课堂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慕课的理念和声势,而真正能够实现翻转课堂则是微课,因此,对于学会制作与运用微课,是推进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前提。

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中文音译。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是指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教学模式翻转过来,构建“学生晚上在家学习新知识,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识内化过程的”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需要视频资源的支持,而慕课和微课都可以作为视频资源,二者的差别是,慕课由系列化的视频资源和活动研讨活动构成,是自成体系的在线课程,制作者在互联网上发布,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即可完成一门课程,不需要实体课堂,微客是碎片化的视频资源,选题来自学校课程,短小、独立,由任课教师制作或选用,布置给他所教的学生课前学习,并在课上交流研讨,与学校课程紧密相连。

对于一线中小学教师来讲,学会制作与运用微课,是推进翻转课堂实施的重要前提。

专题一 解惑翻转课堂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翻转课堂到底翻转了什么:

翻转教师角色: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翻转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翻转学生角色:学生由“被动接受者”翻转为“主动研究者”。翻转教学形式:教学形式由“课堂讲解+课后作业” 翻转为“课前学习+课堂研究”。翻转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由“传授知识”翻转为“问题探究”。

翻转课堂,最早的探索者应该是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是翻转课堂得以合法存在和有效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指导翻转课堂实践与发展的指南。

1、掌握学习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自组织学习理论。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翻转课堂到底翻转了什么?

1、翻转教师角色: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课堂管理者” 翻转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

2、翻转学生角色:学生由“被动接受者”翻转为“主动研究者”

3、翻转教学形式:教学形式由“课堂讲解+课后作业” 翻转为“课前学习+课堂研究”

4、翻转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由“传授知识”翻转为“问题探究”

5、翻转技术应用:教学中应用的技术由“展示内容”的工具,翻转为“自主学习、交流反思、协作讨论”的工具

6、翻转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由“传统纸质测试” 的评价方式翻转为“多角度,多方式”的评价方式。

专题二 翻转课堂实施,学会制作微课。

教师在开发与应用微课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概念理解不透:有的是微课件,有的是微讲座,还有的是微型课、说课、课例片段等;教学主题不准:有的微课,主题直接使用了课题或以单元内容为题,选题大或偏,没有聚焦到一个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上;内容设计不精:有些微课,只注重高密度的呈现知识,忽视通过在微课的前、中、后3个阶段提出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学环节不全:有些微课自始至终只有讲授环节,但实际上,微课同样具有课堂教学结构的完整性,即教学环节包含教学、导入、新授、小节、训练等。

微课的含义:广义上,微课指围绕某个课题或知识点而展开的、利用碎片化的教学资源,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形式的解说或演示;狭义上,微课指为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依据课程标准,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微课的类型:

1、按教学方法可分为,讲授型,演示型,启发型、讨论型、实验型、练习型、表演型,自主学习型、合作学习型、探究学习型。

2、按传递方式可分为讲授型解题型、答疑型、实验型、活动型。

3、按教学环节可分为课前预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拓展探究类

4、按录制方式可分为摄制型微课、录屏型微课、软件合成式微课、混合式微课。

5、按适用对象可分为教师专业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社会大众学习。微课的特点

1、微课有微的特点。第一,短,教学时间短;第二,小,资源容量较小;第三精,设计制作讲授精;第四,悍,学习效果令人震撼。

2、微课有课的特征。第一,目标明确,第二,主题突出,第三,内容具体,第四,环节齐全。

3、微课有简的制作。微课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4、微课有便的资源。资源使用方便。微课的优势

1、微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势。第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第三,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第四,便于家长辅导孩子学习。

2、微课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优势。第一,知识的拓展性;第二空间的随意性;第三,角色的可换性;第四,研究的科学性;第五,应用的广泛性;第六反馈的及时性。目前教师在开发与应用备课时存在哪些问题呢?

1、概念理解不透。

2、教学主题不准。

3、内容设计不精。

4、教学环节不全。

5、录制效果不佳。

6、教学应用不够。微课设计制作流程:

选择主题 确定知识点 编写微教案、设计训练题、制作微课件 教学实施、拍摄微视频 后期制作 教学反思。如何进行微课的选题? 首先,选题要细。其次选题要准。最后,微课选题要把握六不选。不是重点的内容不选,大家都会的内容不选,无法确定的问题不选,通过教材一读即懂的内容不选,借助粉笔和黑板即讲即会的不选,需要学习者亲身体验的不选。

微课的内容设计

1、教学内容的选择

2、教学内容的处理

3、教学内容的呈现。导入、讲授、小结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微课制作流程

微课的制作流程一般为:收集资料 制作微课件 撰写脚本 录制微视频 整理。微课制作要求

1、选题简明

2、设计合理

3、视频规范

4、教学精彩 微课用在哪里?

微课既可以用于学生学习,也可以用于教师教研和培训。更为重要的是,微课是实施翻转课堂的重要手段,学生利用微课学习既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上课后。

专题三 翻转课堂实施:升级课上学习

在翻转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容回避的问题 现象一:把微课的内容细化,再集体学一遍。现象二:把学习微课后的问题讲一讲,讨论一下统一的答案。现象三:抛开微课,依旧按原教学设计实施教学。

如何能更好的发挥微课的作用,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需要我们关注以下几点:

1、问题导学设计

2、通关检测及反馈

3、疑难问题提取

一般认为学习活动包括如下基本要素: 学习目标:属于教学目标的一个子集。

活动任务:明确学生应该完成的具体事物或者主题。学习方式:指在不同阶段层次的学习中使用的学习方法。组织形式:对特定的学习任务采取的组织学习方式。

交互方式:指学生与教师、同伴以及学习环境之间的交流方式。学习成果形式:指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创造的所有成果。活动监管规则:指管理活动以及参与者行为的规则。

角色和职责规划:规定参与者在学习活动中,需要承担的各种角色及其职责范围。学习评价标准:制定清楚的评价标准,来评估学生学习成果。什么是翻转课堂的核心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为实现预期的学习结果,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所发生的交互行为,其学习环境一般包含学习资源、认知工具、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支持服务等。

翻转课堂学习活动要素

1、学习主体: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的执行者是学生群体。

2、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支撑学生完成学习活动的相关资料,其呈现的形式包括文本、音频、视频、动画、图表等。

3、教学方式:翻转课堂在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学组织等方面区别于传统课堂,能够将面对面的教学与网络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应用和迁移有机结合。

4、学习环境:学习环境,主要指支持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的各要素的有机结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以及学习活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5、评价规则:翻转课堂学习活动是复杂、动态和非线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及时监督、微观控制、适当引导。只有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实施过程监控以及有效的学习评价与反馈,才能确保学生逐步实现预期学习目标。翻转课堂学习环境具有的特点是:

1、融合新的学习策略,即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主动的学习、探究协作的学习等

2、能够把传统的教学方式与翻转,课堂模式结合起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课堂学习的真正高效化。

3、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所有支持性力量的有机组合,包括学习资源的呈现、学习活动策略、评价反馈等。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过程及需要,设计相对完整、连续的学习活动:

1、操作感知学习活动

2、事例感知学习活动

3、体验感悟学习活动

4、能力训练学习活动 翻转课堂学习活动组织要求:

1、正视学生的差异性

2、注重活动设计具体化

3、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4、过程监管与评价贯穿始终

理想状态的翻转课堂的学习活动应当具备以下特征:

1、活动的主体性凸显与多元声音的和谐共生

2、活动中介的多元化与作用的凸显

3、学习活动应以任务为导向且结构完整

4、学习活动过程的动态性、非线性和非预定性

5、活动个体与活动共同体的和谐融合

专题四 翻转课堂评价:优化应用练习

在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直困扰着我们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充分发挥翻转课堂教学优势的前提下,切实保证学生应试能力的有效提升。换言之,就是如何在理想化的翻转课堂教学与现实性的应试培养中寻找到最好的平衡点。

翻转课堂的学习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课前的微视频观看,即知识传授的阶段;二是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即及知识内化的阶段。

基于教育理想的学习评价标准: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评价内容的完整化

3、评价角度的全面化

4、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基于教育实践的学习评价标准:

1、课前独立学习的评价标准。第一,对观看教学视频情况的评价。第二,对完成针对性自测题的评价。第三,对平台互动交流情况的评价。

2、课上交流探究的评价标准。第一,对独立学习过程中表现的评价。第二,对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的评价。第三,对学习成果的展示交流的评价。

认识微课程

微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

微课程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社区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秋提出的。

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紧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微课程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五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了工作中的棘手问题,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

微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教学时间较短(2)教学内容较少(3)资源容量较小(4)资源构成情景化(5)便于传播(6)制作简单

微课程资源与传统的教学网络资源相比,其最大特点是“短小精”,非常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学习特点。

按课堂教学方法分,微课程分为(1)知识讲授型(2)解题演算型(3)实验演示型 按制作技术分,微课程分为

(1)高清摄像机实景拍摄型(2)虚拟仿真二维三维动画型(3)触摸一体机PPT演示加真人拍摄型(4)电脑屏幕录制型(5)可汗学院(手写板)型(6)数字故事型

翻转课堂首先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和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态。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局限(2)翻转课堂重构教学结构(3)翻转课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翻转课堂的特点:

教学视频短小精悍(2)教学信息清晰明确(3)重新建构学习流程(4)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教师必须把握住微课程设计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重视微课程的整体设计策略(2)重视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3)重视微课程单元的检测设计

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中文有音译为慕课 MOOC的特点:

课程资源丰富(2)教学体系完善(3)学习体验愉悦(4)学分及证书

MOOC的核心之一是“基于视频,在5~15分钟内完成对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而这一表述恰恰与另一个概念的定义不谋而合,那就是—微课程。

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中小学微课资源网站是“中国微课网”。

第五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起始课的学情研判与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起始课的学情研判与教学设计

朱张虎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Solomon Asch)的“首因效应”指出,人在第一印象中所获得的信息所导致的印象,比后来在其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总量影响还要大。初中《道德与法治》起始课不仅涉及学生对初中政治教师的第一印象,更涉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一印象,其对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影响深远。为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好的课程学习生活的第一印象,基于“首因效应”指导教学,笔者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注重基于学情分析与判别设计并实施不同类型的起始课。

一、起始课的学情研判

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步骤,学情分析的结果应成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和基础。面对刚步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起始课学习的初中学生,教师的学情研判并不是易事。教师如果能从学生的适应情况、认知发展基础、能力基础和课程认同基础等诸多方面进行有效的学情研究与分析,并据此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将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和效果。

1.学生群体的能力基础。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与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是有所不同的,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更加注重“面向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和“实践中应用课程知识的能力”(《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这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课程学习能力。初中阶段的起始课教学设计应当在了解学生能力基础的情况下帮助学生习得一定的学习能力,进而为整个初中阶段的课程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能力基础,一般会与学生所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程度正相关。教师了解学生群体的能力基础,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做相关课程调查,深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真实表现;二是开展能力测量活动,对学生的阅读教材的能力、判断事物类别的能力、学科表达能力、学科实践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

2.学生群体的认知发展基础。初中阶段和小学阶段在课程内容、学习方式、综合状况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不同,学生个体对课程的认同程度和学生的学习视野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如果在不关注学生对课程认同情况综合研判的情况下实施课程及其具体活动,就很可能忽视学生的课程学习态度这一重要前提。反之,如果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度高,学生的课程学习使命感就会增强,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对学生个体成长的意义就会更加凸显。

学生群体的认知发展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个体访谈和学生群体对话等途径来了解,通过对学生过去的课程学习状况进行反思和总结的基础上,把握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真实态度,并据此设计一系列改善学生学习品质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增强课程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学习新环境的适应情况。依据当前《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心理健康内容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是本学科的重要课程任务。从小学跨进中学,学生很容易会产生对以往熟悉生活环境的思念情绪和走进陌生学习环境的陌生感。这两种情绪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引导,学生很容易产生环境适应的困境,进而影响初中阶段的起始学习。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起始课,应当主动承担引导学生适应学习新环境的任务。

学生在学习新环境中的适应情况,教师可以从学生对学校(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的适应状况、学生对老师(教学风格)的适应状况、学生对班集体(学生小组和学习同伴)的适应状况、学生对新环境的心理适应状况等多个方面进行细致调查,在掌握学生的适应状况后,教师可以将该班学生的适应状况进行汇总,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新环境状况进行定位,进而为起始课的教学设计做出预准备。

4.学生群体的课程认同基础。受制于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发展的局限,加上小学阶段应试思维、课程实施状况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有一部分家长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有一定偏见,因此一部分刚入初中的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同情况不容乐观。起始课教学是改变学生课程起始印象的一次重要契机,教师可以寻找到影响学生课程认同的因素,进而在初中第一节课中引导学生提升课程认同。

学生群体的课程认同基础,包括“如何看待课本(教材)”、“如何看待课程知识”、“课程知识该如何应用”等诸多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个别访谈、学生群体对话等形式全方位的了解,并据此设计适合学生课程持续学习的学习活动。

二、起始课的设计思路例析

从“首因效应”角度思考初中道德与法治起始课教学,好的第一印象既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不是轻易可得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起始课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超凡脱俗,其不仅应当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学形式的创意,更应注重其在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立意设计上的守正出奇。结合学情研判,笔者认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起始课教学设计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审慎思考。

1.以学法指导为主要内容的起始课教学设计。如果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能力上比较薄弱,教师可以着眼学法指导进行起始课教学设计。从实践中看,具体学法的指导既要在考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下进行综合设计,又要结合具体教学实际进行科学解剖。例如,在学生不知道如何阅读教材的情况下,我曾经设计了一节《教材有何用?》的起始课,其整个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环节一】预热·回忆

(学生活动)让我们分享:自初中以来,新的初中生活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 【环节二】学法·由来

(学生活动)请你找出:这些片段所体现的道理在课本上的具体位置在…… 【环节三】学法·发现

(学生活动)请你分享:快速找到这些道理具体位置的方法…… 学生在互助学习过程中,展示出了“目录索引法”、“速读位置法”、“段前段后法”等方法阅读教材。【环节四】学法·提炼

(学生活动)①回忆刚才寻“理”的过程,你认为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该如何读好课本?(学生活动)②回忆刚才寻“理”的过程,你认为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应该如何用好课本?

学生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目录—单元—课—框—目—段—正文—辅文”的教材阅读方法,并得出这一方法不仅是阅读教材的索引方法,更是自主学习的索引方法。

【环节五】学法·反思

(学生活动)请你分享:课本还有什么用?(注:1.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开卷笔试。2.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联想…)

学生在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得出“教材可以帮助我们拓展生活视野”、“教材可以帮助我们提供方法”、“教材可以帮助我们考出好成绩”等多个结论。老师在表扬同学发言的基础上,指出教材不仅仅是这些用途。

【环节六】学习寄语

(教师寄语)江湖深广,虽相忘简单,但相遇很难。岁月冗长,虽出走简单,但深坐很难。

课本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根,用心挖掘,用笔记录,你就会抓住道德与法治课堂这一神秘事物之根。课本是我们课程学习之宝,踏实品读,细致梳理,你就会感受到课程灵性的跳动脉搏。课本是我们真实生活等待开发的珍贵财富,用爱回眸,时常咀嚼,你就会发现终身受用的人生真谛。

对于课本,你是并且应该是主人。用责任和情怀体味课本的学习,你就会发现生活独特的本真,更会迎来幸福生活的壮美。

这节起始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线索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中,“预热·回忆”、“学法·由来”、“学法·发现”三个环节致力于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发现学生学法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学法·提炼”环节致力于引导学生聚向思考“教材的读”和“教材的用”,梳理出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用好教材的方法;“学法·反思”环节让学生在掌握学法的情况下,继续思考教材在学习过程中、在解决成长困惑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教材的情感,养成经常阅读教材的学习习惯。“学习寄语”环节巩固学生对教材的认识,形成“认同教材”、“爱教材”的积极情感。

2.以成长责任为主要内容的起始课教学设计。如果学生群体存在在课程学习上动力不足、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进入初中阶段的新责任的问题,教师则可以着眼学生成长中的责任设计起始课。因为这类教学设计往往立意较高,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既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课程生活中的小事,又应当注重引导教师关注国家生活中的大事,力图给学生有视野的课程生活。例如,2016年我到一所新学校教学(按照教师流动政策进行“教师流动”)时,设计了一节题为《你所站立的地方》的起始课:

【环节一】一点思绪

教师:刚才我认识了我们班的新班长,大家在“起立”的口令下开始了今天的课程学习。无独有偶,每当老师看新闻、开会,大家的升旗仪式,上学期的毕业典礼……老师参与的、看到的许多大事总是要从“起立”开始!

(教师提问)生活中的大事为何要从“起立”开始,“起立”这一词有何深意?(学生思考)学生回答。【环节二】应有探讨

(教师提问)此刻,我们站立在何处?我们将到哪里去?eg:我此刻站立在课堂上,我们将在下课后走出教室……

(学生活动)充分联想,组内合作,至少列出6条,注重时间。

得出结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将会站立在越来越多不同的地方,而每一个地方都意味着一种责任。学会成长,就要求我们要学会具有责任感。

【环节三】共同愿景

(教师提问)我们集体又应该做到哪些?倡导哪些?保护哪些?(学生思考)学生回答。

得出结论:好集体能让我们每个人终身受益,我们是集体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好”的集体从你我开始。【环节四】最后的话

毫无疑问,我们站在重要的新的人生起点上,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怎样,学校的课堂就怎样;我们是什么,南师附中丁家庄学校就是什么;我们充满希望,丁家庄学校将会迎来光明!

创业之处是个精细活,越是细小越是顽强,越是纯净才越是通畅。今日,附中丁家庄学校给您优雅烂漫的学习环境,明天,你会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静候佳音!

这节起始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线索是“我—成长中的我—集体生活中的我—未来生活的我”。其中,“一点思绪”环节让学生认识到“现在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有所不同,为这节课责任意识的树立建立基础;“应有探讨”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责任无处不在”、“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位置都意味着一种责任”、“成长中的我们应增强责任感”的道理;环节三“共同愿景”从宏大的成长责任叙事转向学生的集体责任,引导学生努力参与优秀班集体建设,为自己的成长助力;环节四“最后的话”系课堂寄语,引导学生热爱学校,将自己的责任之情转化为热爱学校这一集体之情,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初中生、初中学校的认同,进而做一个有课程意识、有责任感的初中生。

3.以环境适应为主要内容的起始课教学设计。如果学生群体在初中学习新环境存在适应困境,教师则可以着眼学生的学习环境进行起始课的教学设计。从这类起始课的实践看,教师引导学生对初中学习新环境的适应,既要关注学生对学校环境的熟悉和适应、又要关注学生对班级环境的熟悉和适应;既要引导学生对物质环境适应,又要引导学生对课程等人文环境相适应。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环境适应的过程中,我曾经设计了一节《走进来,更精彩》的起始课,其整个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环节一】初中生活新起点

(教师提问)①请你多角度地思考一下究竟“新”在哪里?

(学生展示)②请你记录下你认识的新朋友(包括姓名、性别、生日、爱好等)【环节二】走进新校园

(学生活动)①画一画:我眼中的校园一角

(学生活动)②写一写:我知道的学校轶事(包括学校“姓名”、地址、主要建筑、校训、我最喜欢的校园一角、入学后的新鲜事等):(学生活动)③说一说:我眼中的新校园(描绘你的初中新校园,大胆地走上讲台,跟同学们介绍你的新校园。)

【环节三】初中学习的那些事

(学生活动)①选一选:我心目中的学霸是…

请推选你心目中的学霸,并给出相应的理由(某科成绩,综合成绩,轻松学习…)。

(学生活动)②分享会:学霸是这样炼成的…(学霸发表获奖感言;可以回忆一天的学习安排,建议同学们如何学习等方面)。

(学生活动)③辩一辩:学习中的问题

a.哪一种学习方式最好?(学习方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有适宜不适宜之别。)

b.学习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学习关乎自身发展、家庭社会和民族希望。学习需要合作、分享和共同进步的氛围。)

c.学习只要求分数高?(学习要追求高的分数,更要学会观察、思维力、习惯力和情商……)d.在学习上老师应该顺从我的节奏?(配合是相互的。合作显尊重,良好的合作显修养。)【环节四】最后的话

(教师寄语)真正有趣的初中生活,她应该是安静的、不多话的,她应知道怎么修理草坪,耐心种一盆花,养活一缸鱼,或手工做一个木书架。

真正有趣味的初中生,她应该专注于学习和生活,并且独具一格,用一生来做对或者做好一件事情,明确自己的取舍和执着所在,健康运动,心态平和,和同伴的情感显得很有重量。

真正有趣的初中生,既孤独的行走,又欢快的结伴,独行以宁静,结伴以致远。这节起始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线索是“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其中,“初中环境新起点”和“走进新校园”两个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积极适应学习的物质环境;学生在新环境中还会存在着学习适应的问题,环节三“初中学习的那些事”,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初中生活和小学生活的不同,在榜样示范的引导下,帮助学生习得在新环境中的学习方法,做一个会学习的人,进而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环节四“最后的话”帮助学生形成认同初中学习环境,形成认同初中新环境的情感。

4.以教材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起始课教学设计。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从教材体系出发设计起始课,不仅逻辑清晰,也利于传递课程意图。如果教学硬件设施薄弱或学生群体在课程学习资源上较为缺乏,教师可以选择以教材体系为主要内容的起始课教学设计。值得指出的是,基于教材体系不等于“读教材”或者“带学生看正文”,而是倡导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计好和开展好学生的学习活动。例如,我曾观察到一节题为《中学序曲》的起始课,其教学基本流程如下:

【环节一】了解我们的课程

(教师提问)①道德与法治课究竟学什么?(教师提问)②为什么要学习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提问)③怎样学好道德与法治课?

我们从七年级上册开始,本册书分为成长的节拍、友谊的天空、师长情谊、生命的思考等四个单元;中学时代、学习新天地、发现自己、友谊与成长同行、友谊的智慧、师生之间、亲情之爱、探问生命、珍视生命、绽放生命之花等十课内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勤学苦记是前提,关注时政少不了,整合迁移是关键,绝知此事要躬行。

【环节二】中学时代

(教师出示)①公布学习目标。(中学时代的重要性是什么?中学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发展自我的机会?中学时代的作用?你打算怎样度过中学时代?)

(学生活动)②伟人的中学时代对你有何启发?(周恩来总理在中学时代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目标;爱因斯坦在中学时代就善于思考,他说“学习知识,要思考,思考,再思考。”;瓦特在中学时代就善于观察,也因此他才能改进蒸汽机……)

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可以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这将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

【环节三】过好中学时代

(学生活动)①“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这些都是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请用多种途径展示你们小组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小组展示略。)

中学时代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在集体生活,而集体生活,给我们提供涵养品格,丰富个性的机会。(学生活动)②请在小组内列举,中学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发展自我的机会?

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平台;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环节四】我的中学时代我做主

(学生活动)你打算怎样度过中学时代?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机遇,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的努力。

【环节五】课堂总结(略)

严守教材体系是这节起始课的基本特点,其教学设计的基本线索是“了解课程—了解中学—过好中学时代的方法探讨—践行中学时代”。其中,环节一“了解我们的课程”是介绍《中学序曲》这一课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环节二“中学时代”通过学习目标的公布和对伟大人物在中学时代的表现,引导学生依据教材自主学习,进而理解中学时代在每个个人人生成长中的特殊意义;环节三“过好中学时代”和环节四“我的中学时代我做主”引导学生树立榜样意识,认清自己的责任,在中学时代中积极践行,做一名健康成长的初中生。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起始课在课程发展和学生成长等诸多方面意义重大,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思路设计起始课教学,教师都必须对刚入初中阶段的学生进行学情研判,准确把握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真实问题并据此进行有意义的教学设计。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U-S’合作理念下提升区域初中政治教师食育课程领导力的行动研究”(课题编号:C-c/2016/02/7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初中部)

下载【文本解读与设计课程2013】苏轼课程之《定风波》:天地掠沙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本解读与设计课程2013】苏轼课程之《定风波》:天地掠沙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