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 如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呢?本教学将根据“文包诗”类课文特点,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词的意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教 法:启发式 读悟结合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欣赏 教具准备:
1、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
2、课件
3、相关资料图片
4、要求学生查找苏轼的资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
5、搜集思念家乡的诗歌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怎样度过的?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我们会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才上心头,却下眉头,许多写月的诗词作品都表达了这种情愫。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所学过的有关描写月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诗词《水调歌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文
出示诗歌《水调歌头》,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朗读,纠正学生读音。(阙,琼,绮)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想象丰富,语言凝练,情感深刻,意境深邃,同学们在学习理解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但愿人长久》,仔细阅读这篇文包诗结构的作品,就能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
三、精读诗文
读了课文,你感受和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绪?(埋怨、宽慰)
课文一至三小节描写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在中秋月圆之夜,诗人为何单单想起了他的弟弟呢?什么是手足情深?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出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深?指名同学朗读。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这首诗里,同样也蕴涵着这样的感情,让我们齐声朗读,来感受这种深深的思念之情。齐读《水调歌头》。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写诗人的离愁别绪,自由读读这一段。你感受了怎样的意境?(《静夜思》)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李白《静夜思》,指导朗读描写月夜环境和诗人辗转反侧的句段。
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齐声朗读诗人月下所思的句段。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齐读句段。从“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的愤懑,再读句段,进一步体会感受。
在诗人的诗中同样也蕴藏着这样的情绪,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来体会诗人当时的情绪。齐读《水调歌头》。
课文后面部分抒写了诗人的心情得到了宽慰,是什么让他得以释怀的?指名读课文的五至七节,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引述第五自然段,分析诗人的情绪变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齐读〈〈水调歌头〉〉。
三、总结全文
自古多情伤离别,无数诗人墨客都表达这种情绪。苏轼也写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最终得以解脱,不愧为大诗人、大文学家。让我们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中,齐读课文及诗词。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并相机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
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
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配乐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但愿人长久》教案专题
2、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
1、学会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生字组成的词语要理解。
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教 法:启发式 读悟结合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欣赏 教具准备:
1、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
2、课件
3、相关资料图片
4、要求学生查找苏轼的资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
5、搜集思念家乡的诗歌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
①我们刚刚度过一个传统节日是什么节?
②在中秋节的夜晚你看到什么?那天还有那些传统习俗?这些习俗有什么意义吗?
2、小结:中秋节是象征着团圆的节日,人们合家团圆,在一起吃着月饼赏月。对那些不能团聚的人,我们也常常会听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祝愿。那么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呢?表达了人们的什么美好心愿?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出示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
3、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
4、提问:这些生字词中哪些容易写错?怎样记住它们?
5、尝试听写。
6、组织反馈。
7、提问:在预习中,你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哪些生词的意思?
8、齐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声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速度适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默读课文,要求有一定的速度,思考:围绕这件事情,课文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
4、组织交流。
四、小结
1、小结: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①听写生字词。②熟读课文。
③思考: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 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④搜集抄录《水调歌头》全文。⑤搜集思念家乡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理解全文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听写词语,并且反馈。
2、提问:(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题“但愿人长久”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文中哪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此话的含义?
3、检查读书情况:出示《水调歌头》,指名读。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2、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庆祝团圆,苏轼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3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3、提问:①“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这儿指什么?
②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4、默读第三小节,思考: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他的弟弟?把关键词标注出来。
5、相机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 形影不离” “七个年头”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并指导读出感情.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苏轼在想什么呢?自由读第4、5自然段,思考:苏轼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些想法?
7、相机指导理解:
(1)出示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提问:①“无情”是什么意思?这儿苏轼为什么说月亮无情呢?
②“偏偏”表达了什么情感?
③看到月亮,苏轼可能想到了一些什么往事?这儿的省略号表达了什么?
指导朗读。试着背诵这段话。
(2)出示语段:
他转念又想: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提问:
①“转念”是什么意思? ②苏轼的这段话中有哪几个意思? ③这段话照应了诗句中的哪几句话?
④现在,你知道诗句中的“婵娟”是指什么了吗?
8、提问:
①你们还搜集了哪些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②这些诗同这首《水调歌头》相比,在表达的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③这同苏轼这个人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9、齐诵《水调歌头》。
三、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练习
(一)听写课后词语。
(二)默写《水调歌头》
(三)辨析,组词:
官()念()隐()吟()
宫()令()稳()今()
(四)选字填空:
曲 屈
委()冤()()折()膝求饶 和 合
()好()并()适()手
(五)多音字组词:
埋 mán()禁jīn()
mái()jìn()
(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七)月亮,似乎在中国古诗中成了思念家乡的代名词。你能默写几句“借月思乡”古诗名句吗? 板书设计:
密州做官 远离家乡
中秋思亲 天各一方 手足情深
埋怨月圆人不圆
望月怀人 思绪万千(转 念)
2、但愿人长久(悲而不伤,充满希望)
第三篇:小学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小学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导语: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欢迎阅读参考。
小学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辨析形近字“赏、尝”,“稳、隐”,“官、管”,掌握多音字“埋”。结合课文、生活实际等说出“心绪不宁、手足情深、屈指算来、形影不离”等词语的意思。
2、诗文结合,抓住苏轼情感变化的词语,采用联系写作背景、图文结合、角色转换、省略号处想象说话等阅读策略反复品读语言文字,体会诗人思念兄弟的情怀以及豁达乐观的心态,理解词的内容,能说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读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并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比较第二、三自然段的表达方式,初步感受反衬及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前置性作业:
1、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课文。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音乐渲染,激情导入
1、背景音乐播放《明月几时有》,屏显:花好月圆 皓月当空 明月高悬 欢聚一堂 团团圆圆 合家欢乐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些词语。一看这些词你就能想到哪个节日?(中秋节)
2、中秋是月圆的日子,是亲人团圆的日子,多美呀!让我们试着读好每一个词,行吗?(练读)谁读得美,谁先来?
3、读得多美呀!一个词儿就是一幅画,一篇文章就是一段情。这就是我们汉语言的魅力。
过渡:千年以前,就在这一轮明月下,文学家苏轼被贬职,派往密州做官,长年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望着这一轮皎洁的明月,他大笔一挥,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
揭词、读词。
课件在原来的图+音乐上打出:词
(1)自己轻声读读、谁愿意读?谁还想读?
(2)苏轼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词的?(介绍苏轼)在课文中他的心情前后经过了几次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但愿人长久》,在课文中区寻找答案,从而了解诗人。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速度可以稍慢一些。
2、出示生字词,指名试读生词,纠正读音:奔、蝉、辙、延。
3、指名领读齐读生字词。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5、围绕这件事情,课文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尝试给课文分段。
6、组织交流。
7、再读课文,找出苏轼感情变化的词语。
三、合作探究,感悟“思念”
1、我们先来看看1-3小节,他为什么心绪不宁?(思念)
2、为什么苏轼会这么思念弟弟?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一起 一起 ”“整天”“形影不离”“又有七个年头”等词的理解体会。(实物投影圈画关键词)
△原因之一:手足情深,聚少离多。
①“手足情深”:“手足”原来指手和脚,这里指兄弟。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一起 一起 “形影不离”板书。相机理解“形影不离”。)理解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指名读。
②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还能体会到什么呢?(兄弟间的感情十分深厚)“整天”
③引读:可是,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就会。
因为古人不像我们今天的人有手机、视频,可以用qq聊天等。
“各奔东西”意思?
“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圈出“又”(“又有”,表现聚少离多 板书)如此情深的弟弟又分别七年之久,怎能不令人思念!
读读这句话,让老师感受到苏轼和苏辙的感情很好。生练读,指名读,齐读。“整天”“!”突出。
△原因之二:中秋之夜,孤身一人
师简介:苏轼的父母、妻子在他做此诗前相继去世,他只剩下苏辙一个亲人。
过渡:在这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你能想象一下在这月圆之夜人们是如何共度佳节的吗?第2节,指名读。真是一个温馨的画面。
但此时的苏轼却独自“独在异乡为异客”,在异地,在哪里?指名读第1小节。
想一想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身份)
△原因之三:触景伤情
在这团圆之夜,他却孤身一人(板书),看到别人(圈画)“欢欢喜喜品尝瓜果”“观赏着明月”。中秋之夜本来就倍感思念亲人,而且目睹他人的团聚,“每逢佳节倍思亲”,触景伤情(板书),更勾起了他对弟弟的思念。难怪他“心绪不宁”。理解。
3、现在请你把自己想象成苏轼,在中秋之夜你孤身一人,远离故乡,远离亲人,读读1-3小节,把你的情感、你的思念表达出来。(自由练读、分小组分段赛读)
有感情朗读课文1-3小节。
指导:描写明月和人们欢聚的句子用愉快的语气读。
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用伤感的语气读。
4、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渐渐西沉,远远望去,月光如水,这如水的月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窗前。瞧,多美的一番夜晚美景呀!
5、可是,正所谓“月圆人不圆”,在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却躺在床上,心中顿时升起难以名状的惆怅与埋怨。他在埋怨谁?为什么埋怨呢?下节课学习。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前置性作业:苏轼的情感怎么会如此变化的?从中尼体会到他是个怎样的人?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苏轼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
3、上节课我们探究了苏轼心绪不宁的原因,这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二、感悟“埋怨”(精读第4小节)
1、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苏轼在埋怨什么?指名回答,齐读。
2、指导感悟
(1)如水的月光透过窗子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睡不着。此情此景,就像李白在《静夜思》中所说的,引背已学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他的神情是怎么样的?(眼睁睁)你会觉得他怎样?(很孤独、很无奈,若有所思。)
(2)圈画出示:“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圈画:埋怨、无情〉
谁来埋怨月亮?指导读。
你平时是怎样埋怨别人的?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请一位小诗人上台站在电视机前试着埋怨一下。
此时,离别之苦、思念之情使他心潮起伏。一起再次用朗读体会埋怨的心情。
(3)为什么苏轼在中秋夜会觉得月亮无情?
教师归纳:其实月亮不是人,无所谓有情无情。但是苏轼认为,是月亮增加了自己的烦恼和思念之苦,是月亮无情和自己作对。“花好月圆,人不圆”在苏轼看来,月亮应该是有感情的,应该是有同情、仁爱之心的,不应该和诗人过不去,所以,自己和弟弟身处异地,天各一方,月亮应该同情手足兄弟的分离,不应该这么圆、这么亮。这看似无理的埋怨和责问,实则表达了他思念弟弟的强烈感情。原来这埋怨之情来源于思念之苦。
(4)其实他不仅埋怨月亮,还在埋怨什么?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如果你是苏轼,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这美丽的夜景,如水的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5)你能带着这样的的心情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吗?齐读。(注意读好反问句,“怎么 也”让人感觉苏轼辗转难眠。)
三、感悟“宽慰”(精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宽慰”是什么意思?板书。(宽解安慰。课文中指因得到安慰而宽心。)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
2、他换了一种想法,他转念想到了什么?默读课文第5小节,找出反义词。投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师实物投影圈画几对反义词。
3、师边指边述。
4、“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换种说法)
什么叫“十全十美”?有句话叫做“遗憾也是一种美”。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5、小结:是啊。生活中有痛苦悲哀的时候,也有幸福快乐的时刻,人生就是喜怒哀乐交集在一起的,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也就是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过渡:苏轼仅用“悲欢离合”四个字概括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再读。
6、是啊,世上的事情都是这样,既然事实如此,离别在所难免,那就不必悲伤了,将思念之情藏在心底,一同欣赏这良宵美景吧!
7、想到这些,一种美好的感情萦绕在他的心间。正所谓 继续投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这是《水调歌头》中最有名的几句诗,其中最让人感受到苏轼豁达乐观的句子就是我们文中节选的部分,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吧!齐读诗句。
结合上文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书本中找找这两句话的意思。
(2)指名答,生齐答。(“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重点理解“人长久”: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
“婵娟”:美好的月色。
(3)上面三句话的意思找一找。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
(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②指名再读意思。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但愿:只希望。
婵娟:美丽的月光。
③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8、让我们也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齐读这几句词。配乐读、背诵。
9、再读:轻轻抬起头,对着这轮皎洁的明月,带着你的理解,你的感受,读读词,再读读那一段话!
10、所以苏轼心情宽慰了。由此可以可见,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热爱生活 积极乐观(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我们有时也需要换一种视角去看待生活、看待悲伤离合。
四、总结课文
今年的中秋节即将到来,在中秋佳节,月圆之季,还有许多人因为生活、工作等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让我们对他们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你想把这份美好的祝愿送给谁?学生不会说的时候,师引导(解放军叔叔、海外学子、台湾同胞……
小学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
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 朗读导入,简介生平。播放>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全篇。简介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6 但愿人长久)
二 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 玩耍 埋怨 睡觉 吟诵 悲欢离合 屈指算来
观赏 但愿 宽慰 眼睁睁 隐藏 阴晴圆缺 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 埋怨 皓月 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 诗歌诵读比赛 学生准备,小组之间先进行交流,比比谁读得好,并选一名代表出来准备参加班级比赛 师生选好参赛人员和评委,准备比赛
比赛正式开始,师和评委打分
选出一名最佳读手,关配乐朗诵诗
四 作业
背诵>,并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一 复习
指名背诵> 学生齐背>
二 细读课文 观察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察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察哪些要素?(生:时间 地点 人物 事情)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师板书)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a 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b 突出第3小节朗读的欢迎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 理解第四小节的后的省略号表示心里还有许多对月亮埋怨的话)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笑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添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师板书:埋怨 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他豁达大度,热爱人生)
师板书:宽慰
(3)师生一起背诵>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三 总结课文 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因为它在()时候变得这么()、这么();但他想到世上本来就是(),就像天上的月儿()一样,他祝愿()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也能共同拥有()!引导学生逐段理清叙述的顺序,练习背诵。
四 作业 背诵第4~6自然段 2 抄写书后词语三遍
板书: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课后反思:
一直都很欣赏苏轼。喜欢他那犹如东北大汉敲铁板的豪迈词风,更喜欢他豁达超然的初事态度。爱读他《赤壁怀古》中那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似乎见到一个性情中人正大步向我走来。
昨晚,布置学生回去查找苏轼的有关资料和抄录《水调歌头》。而我自己,就在浴室中大声反复的将《水调歌头》吟诵。这首词中,我似乎窥到了侠骨柔情的文豪内心中最柔软的一块,似乎感受到苏轼超然中却洋溢着的婉约柔情。
今晨,首先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开课,引出“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引导到中秋佳节,回忆佳节中的度过的情景,体会甜美的亲情温暖。由此引入“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苏轼,介绍苏轼以及其家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接着出示课题齐读,猜猜课题的意思。我诵读《水调歌头》全篇。学生读课文,在文中印证自己的猜测。而后,默读中找到苏轼情感变化的词,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然后分块教学,指导朗读。
为使学生能与古人产生情感共鸣,我请有与亲人分别经验的孩子谈谈他的亲身感受,然后将7年换成3000个日日夜夜,通过时间这一概念,增强了对孩子们的情感冲击。而后再回首自己中秋的快乐,体会苏轼的孤独。再补充苏轼被贬后在牢中写下的诗,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兄弟情深。这样多角度的体验,使学生能感同身受。
在体会埋怨的原由时,我引入了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最后在理解词句思想时,我引入了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以及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最后我和学生在古筝的伴奏下,齐读《水调歌头》将古诗情韵推向高超。小学语文但愿人长久教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单介绍生平,揭示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老师再加以补充。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埋怨: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观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指导朗读
作业 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 形影不离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 及过程
1、继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因为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可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欣赏良宵美景。
2、总结课文内容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起……一起……出示文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 重亲情
转念
宽慰}
通情达理
第四篇:苏教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双桥中心学习二〇一八学年上学期 四年级(3)班语文教学计划
罗倩雯
语文是小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主要工具,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从事各项工作以及日常生活的主要工具;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对小学生的思想、情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学期特拟订语文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大部分同学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学习态度端正,有一个良好的班风,能自觉、独立地完成各科学习任务,在老师的辅导下有能力带动班上的学生学习。有十七名从海子小学转入的学生学习基本功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生基本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积极进行家访,使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同时,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找回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喜欢学习。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在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上,引导其读适合他们的儿童外读物,扩宽其知识面,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
通过三年的教育,大部分同学能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同学、认真学习。有3名学生的行为不够良好些,教师得运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措施反复抓,抓反复,使其达到转变的目的。
二、奋斗目标
(1)熟悉拼读音节,掌握新课标要求的识字量,达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的目的。(2)使学生按要求会写简单的一段话。(3)加强书写训练,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4)通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的平均成绩达到60分以上。
(5)重视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所提高。
(6)形成活泼、开朗、奋发向上、遵守纪律的班集体。
三、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科书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注意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首先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设计、编排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编排
全册教材由“培训良好的习惯(7)”与“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每单元安排“课文”3—4篇,共24篇。每单元安排“习作”1篇,共7篇。每单元安排“练习”1个,共7个。
本册继续采用“识写分流”的办法安排生字。全册共安排生字338个,其中要求会写的为223个,另外的115个生字只要求认识。
凡是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一一列出;只要求认识的字则列在田字格上面的两条绿线内。课本最后按课次安排了生字表,以便复习、巩固。每课后面田字格中的红字供学生按笔顺描红。教材列出了常用的多音字,在其右上角加“*”以示区别。多音字仍然只在要求会写的生字出现其他读法时列出,但不计入生字总量。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朗读、背诵、复述,旨在增加儿童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坚持好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有时练习造句,从而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下基础。此外,有的课文后面还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全册教材共安排练习7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写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学用字词句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练习,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进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朗读背诵方面,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安排8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又押韵上口,利于学生积累,增加文化底蕴;二是安排了短小精悍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这些阅读材料包括儿童诗、古诗、名言、谚语、春联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又多为韵文,学生喜欢识记。
写字方面,继续强调按照规范严格练字。写字内容按汉字的常见杜绝形式归类集中,让学生在练习中自己去体会、揣摩汉字的结构规律。
口语交际方面,安排了“学会感谢”、“向爸爸妈妈介绍朋友”、“学会赞美”、“根据漫画编故事”……内容,让学生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说话,有的则先说一说再写下来,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
四、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饿兴趣,养成良好的朗读、背诵的习惯。
(3)继续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
(4)继续培养专心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够当众说话,声音响亮,态度大方;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5)继续学习和掌握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学习正确使用和保管毛笔,并养成习惯。
(6)学习预习和复习的方法,并养成习惯;继续学习和掌握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读书做记号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2、汉语拼音。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38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223个,并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3)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入体”。(4)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得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能借助查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交流。
(2)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
(3)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学写书信、养成乐于写日记的好习惯。(4)能够使用逗号、逗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冒号、引号。
(5)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并能适当、合理展开想象。做到语句通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五、教学重点
1、复习汉语拼音,熟练地拼读音节;
2、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48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3、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4、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5、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能就听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6、会写简单的一段话或一件事。
六、教学难点
1、复习汉语拼音,熟练地拼读音节;
2、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能看图说一段完整的话或几段连贯的话。
七、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杜绝无教案上课;
2、认真批改、作业、试卷,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查缺补漏,做好相关的记录;
3、重视学生对拼音、字、词、句的训练,作业突出知识的重点,题型新颖,形式多样;
4、善于开发各种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关心、热爱、辅导学生;
5、经常与学生、家长、教师保持联系,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6、成立学习辅导小组;
7、举行语文知识竞赛和交流活动。
2018年9月4日
第五篇:苏教国标2013-2014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10)
zhìhuìchãnjìnyǐncánglìzhìxuányá()()()()()zūfángliâfângchãngfázītàicuòwù()()()()()
二、根据拼音填字组成词。(9分)
liángchángfēn栋()品()缤()高()羊()小路()咐善()经()()芳
三、在下列加点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3分)
明珠散(sǎnsàn)落吆喝(hehâ)晶(jīngjīn)莹剔透两相和(hãhâ)发奋(fângfân)努力口占(zhānzhàn)一绝
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4分)
不()万里 精()力()辽阔无()行动()横()冷对()血()心花团()簇后()有人
五、照样子填词。(6分)1.例:一(丝)快乐
一()创造一()明月一()阁楼2.例:(井井)有条
()上升()无言()入耳3.例:秋雨(潇潇)
炊烟()银光()兴致()4.例:(鲜嫩)的竹叶
()的瀑布()的图画()的糕饼
六、根据意思写成语。(2分)
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七、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或词语。(4分)
星期天,我(生气勃勃兴致勃勃)地跟着爸爸去(钩钓)鱼。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我们还在河边专心致志(钩钓)鱼,谁也不舍得(禽离)去。
八、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宇丁“×”)。(5分)
1、“淋透了他的身子。”这句是对的。()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朝文学家苏轼的千古名言。()
3、“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
4、赞美别人时态度要诚恳,语言要恰当。()
5、“涌”“汇注”“喷吐”“冒”有的词可以写泉水流动,有的不可以写。()
九、选择关联词填在括号里。(3分)
如果„„就„„虽然„„但是„„不但„„还„„()那天晚上天色不太好,()父亲也来了。我的小伙伴()自己学习好,()能帮助别人。星期天()你不去学校,我也()不去了。
十、按要求写句子。(4分)
例:弟弟看节目。改为:弟弟全神贯注地看精彩的节目。
1、天空挂着圆月。
改为:例:桂花真香。改为:桂花香飘十里。
2、节日的广场人真多。
改为:例:老师把雨伞让给了同学。改为:雨伞被老师让给了同学。
3、我把作业一下子全做完了。
改为:例: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改为:古今中外,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4、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改为:
十一、给下列句子排序。(5分)
()母亲没法用上那些良方,不久就去世了。
()他听说自己的母亲生病了,连忙提起笔来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上介绍了
一剂良药。
()从前,有个叫陶生的人,在城里读书。()事后,他非常后悔,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可是,他的字写得太潦草了,家里人怎么也看不懂。
十二、填空。(14分)
湖水中,构成了,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呢。这篇课文介绍了九寨沟蔚为壮观的自然景色。
4.《望洞庭》诗句是。。这首诗是代诗人写的,诗
中直接点明时间的词是,还运用比喻的写法,把洞庭湖比做,把青翠的君山比做。5.书犹药也。(刘向)
?留取。(文天祥)
十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5分)(一)蚂蚁(11分)
同学们,你们了解蚂蚁吗?
蚂蚁吃大虫才有趣呢!一群蚂蚁拖来了一条大青虫,到了洞口,怎么也拖不进去。于是,他们就在洞口集合一起会餐了。他们不咬青虫的皮,却专啃青虫的嘴,有的还从青虫的嘴里钻进去。第二天再看,洞口的大青虫就剩下一张皮了。
有的蚂蚁还不怕死!有一次,在非洲一个旅游景区的山坡上,突然燃起了大火,把一大群蚂蚁团团围住了。人们都替它们惋惜。一个人叹了口气说火这么大这群蚂蚁必死无疑
1.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这么没想到,这群蚂蚁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顷刻间,迅速围拢在一起,形成一
呢?„„
2.年月日,北京30万人在举行了开国大典。人民领袖毛泽东在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个圆球,迅速地向大火外围滚去。此时,火势越来越猛。火舌把蚂蚁的外围烧得啪啪作响,一股蚂蚁被烧焦的浓重的糊味随风飘来。但是,令人惊异的是,蚁团外围的那些已经被烧焦的,并没有散开,脱离球体,还是紧紧地聚集在一起,自始至终是一个整体,他们在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球体里的同伴,以避免烈火烧到他们的身上。
3.一座座雪峰,峰顶。大大小小的湖泊,就这样,蚂蚁不停地从熊熊烈火中滚过,最后,终于掉进了一个小河里,腾起一。湖水,湖底石块。从河谷到山
坡。每当天气晴朗时,、、、,都在股巨大的烟雾。
结果,蚁团外围的蚂蚁被烧得体无完肤,但是里圈的蚂蚁们却由于外围蚂蚁的掩
护安然无恙,保住了生命。
1.文章中如果有不认识的生字,使用字典,你该怎样去查?如“避”字,应查()
部,再查()画。(1分)
2.第3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请你帮助加上。(2分)3.请写出“聚集”的两个近义词、两个反义词。(2分)
聚集——近义词()()反义词()()
4.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的意思来写的?请在句子下面画“”。(1分)5.从文中找出四个你喜欢的成语。(2分)
6.找出文章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1分)
7.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亲眼看到了这么令人感动的情景,你想对这些勇敢的小蚂蚁说些什么呢?请写几句。(2分)
十四、作文。(20分)
给远方朋友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家乡。注意书信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