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2:5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

第一篇: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⒉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和熟记下列词语: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⒊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⒈重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

⒉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三、知识准备;引导学生事先通过网络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及古人表达思念亲人的诗句。

[教学设计]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⒊初步了解课文叙述的故事内容。

二、教学过程:

㈠启发学生大胆背诵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吟诵苏轼《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e),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i)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提问:谁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教师适时介绍苏轼。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父亲叫苏洵,弟弟叫苏辙,也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世称“三苏”。

苏轼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词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

㈡教师范读课文。

㈢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㈣检查学生自读效果。

⒈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分清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⒉读词语:

⑴观赏、思念、埋怨、宽慰、吟诵

⑵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悲欢离合、十全十美、阴晴圆缺

⒊读课文,师生评议。

㈣简要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词语(1)(2)进行复述。

㈤作业:抄写词语,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感受作者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变化过程。

⒉试着背诵课文4-6自然段。

⒊解答课文重疑难之处。

二、教学过程:

㈠听写词语;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吟诵

㈡找出上述词语所在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为什么“埋怨”?为什么“宽慰”?

㈢学习1-3自然段

⒈指名读1-3段,思考: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板书:心绪不宁 手足情深阔别七年

⒉指导朗读:中秋佳节,人们合家团圆,心情十分愉快,朗读时要读出喜悦之情;苏轼与弟弟情同手足,却分别多年,如今中秋,本来应该亲人团圆,他俩却天各一方,忍受思念之苦,朗读时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心绪不宁。

㈣学习4-6自然段。

⒈自由读,思考讨论: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⒉讨论小结:苏轼看到天上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想到月圆人也应该团圆啊!可是自己却不得不和弟弟天各一方,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禁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埋怨月圆人不圆

⒊朗读背诵。

⒋苏轼转念又想到了什么,因而他心理又宽慰了许多?

⒌讨论小结:词人由月亮的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悟出世上的事情往往不能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提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间,兄弟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一轮明月。

板书;宽慰 人生哲理:月有圆缺人有离合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⒍师生共同吟诵第六自然段。

㈤课堂练笔:苏轼虽然与弟弟天各一方,但用自己亲手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你能以苏轼的身份向弟弟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吗?

㈥语文实践活动。“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一直是诗词史上反复吟唱的主题,请同学们收集这一主题的诗词,举办班级朗诵会。

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e),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i)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二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罗丽丽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识记10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三)情感目标: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情境,进行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情境,进行美的熏陶。

难点: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识记10个生字,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苏轼,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提前4分钟进教室,播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拿到一个谜语百思不得其解,有没有同学帮帮老师?(谜语:黄土变成金。打一节日)

生:交流揭示谜底:中秋节。

师:同学们真是聪明啊!大家都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那你们对中秋节了解多少呢?(点一两个学生回答)

对啊,中秋佳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圆月,多么和谐美好的画面,可却有一个人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心绪不宁”,你们想知道是谁吗?他就是刚才你们在上课前听到的那首歌的作词者---苏轼,这首歌是苏轼笔下的一首词《水调歌头》,它流传千年,我们经常会把其中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为祝福语送给他人,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首《水调歌头》是如何创作的呢?(引题,板书:2 但愿人长久)

二、了解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写此词之时,苏轼宦途失意,被贬密州,心情抑郁。这时他的弟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弟俩已有七年多没见面了。这年中秋赏月,苏轼思念弟弟,在醉意朦胧之中写下《水调歌头》这首词。(请一个同学读)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将不认识的生字词圈出来。(点名读,全班交流,读准音)

2、指导朗读,试着读出感情,交流生字组词,认识多音字“埋”。(点名读,小组读)

四、再读课文,流畅、试着带入感情,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分组按顺序读自然段。要求流畅。(分组完成任务)思考:这是一篇什么文章?(文包词)

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苏轼中秋之夜思念弟弟)

五、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mái 掩埋

mán 埋怨

六、家作:

好了,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已对本课的生字词有了认识和了解,也能流畅的读完本篇课文,并且知道了本文大概写了什么内容,下面就出示今天家作。

1,将本文的十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每个抄一排。2,试着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四、五、六自然段。

2、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重难点: 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难点: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上课前五分钟先听写生字词)

一、复习导入: 皓月当空,月光皎洁,在这样的团圆夜,家家户户洋溢着快乐,同学们告诉老师,还记得上节课老师说过吗?苏轼此刻却是什么样的心情?(板书:心绪不宁)那你们是从哪儿知道他心绪不宁的呢?他为何心绪不宁呢?(老师引导,学生答)

二、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1、熟读1-3自然段

板书:1-3段

苏轼心绪不宁(因为思念弟弟)分析步骤: A,苏轼为何如此思念弟弟呢?(着重分析第三段)

理解:手足情深(一起……一起……)

形影不离

屈指算来

已有 B,发挥联想,体会苏轼心境。(请同学试着站在苏轼角度,说说想念弟弟的心理活动)

那苏轼在这样美好的夜晚,是不是一直思念弟弟,彻夜难眠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2、熟读第4自然段

好,我们请同学告诉老师,苏轼是不是一直思念弟弟,彻夜难眠?(请学生回答)对,很棒,没有,但是他的心情似乎更糟糕了,他此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板书:第4段

埋怨 分析步骤: A、埋怨的意思(指责)。

B、苏轼指责谁?他此时的神情是怎样的?(明确:月亮。眼睁睁。)C、品读埋怨月亮部分,指导读好“偏偏”一词。(“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D、省略号的作用。(表达了苏轼的无奈之情)

E、站在苏轼角度,体会其心境,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心中的埋怨。

3、熟读5-6 那苏轼从“心绪不宁”到“埋怨”,那苏轼是否就这么一直埋怨了呢?(板书:5-6自然段

宽慰)分析步骤: A、、“宽慰”是什么意思呢?(豁达开朗,积极乐观。)B、品读苏轼的想法,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自己的理解。

C、吟诵《水调歌头》内容,理解五句词的意思,在文中找出相照应内容,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在文中勾画出来。

三、总结、延伸

读到这里,你认为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苏轼是一个豁达、胸襟开阔的人。)回述《水调歌头》的创作经历,苏轼的感情变化,在歌声中结束课堂。

四、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文包词)1-3段

心绪不宁(因思念弟弟)

4段

埋怨--月亮 5-6段

宽慰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五、家作:

1、背诵四、五、六自然段。

2、写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3、搜集关于思亲三句诗句,并背下来。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设计理念] 如何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呢?本教学将根据“文包诗”类课文特点,以苏轼的感情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换位体验,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融情探究中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典词的意蕴,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设的意境,进行美的熏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教 法:启发式 读悟结合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欣赏 教具准备:

1、王菲的歌曲《但愿人长久》

2、课件

3、相关资料图片

4、要求学生查找苏轼的资料,了解我国中秋节的习俗

5、搜集思念家乡的诗歌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怎样度过的?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我们会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才上心头,却下眉头,许多写月的诗词作品都表达了这种情愫。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所学过的有关描写月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诗词《水调歌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文

出示诗歌《水调歌头》,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朗读,纠正学生读音。(阙,琼,绮)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想象丰富,语言凝练,情感深刻,意境深邃,同学们在学习理解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但愿人长久》,仔细阅读这篇文包诗结构的作品,就能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

三、精读诗文

读了课文,你感受和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绪?(埋怨、宽慰)

课文一至三小节描写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在中秋月圆之夜,诗人为何单单想起了他的弟弟呢?什么是手足情深?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出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深?指名同学朗读。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这首诗里,同样也蕴涵着这样的感情,让我们齐声朗读,来感受这种深深的思念之情。齐读《水调歌头》。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写诗人的离愁别绪,自由读读这一段。你感受了怎样的意境?(《静夜思》)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李白《静夜思》,指导朗读描写月夜环境和诗人辗转反侧的句段。

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齐声朗读诗人月下所思的句段。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齐读句段。从“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的愤懑,再读句段,进一步体会感受。

在诗人的诗中同样也蕴藏着这样的情绪,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来体会诗人当时的情绪。齐读《水调歌头》。

课文后面部分抒写了诗人的心情得到了宽慰,是什么让他得以释怀的?指名读课文的五至七节,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引述第五自然段,分析诗人的情绪变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齐读〈〈水调歌头〉〉。

三、总结全文

自古多情伤离别,无数诗人墨客都表达这种情绪。苏轼也写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最终得以解脱,不愧为大诗人、大文学家。让我们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中,齐读课文及诗词。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并相机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

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描绘一下图上的景色吗?

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通常是怎样渡过的呢?

2、引入:(课件出示图片)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配乐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课件出示)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出示:师范读——课后你们自己去想想它的全部意思,好吗?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四篇:《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

一、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因此,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好办法。本课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课文用词丰富传神,意境深远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为此,我运用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主要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来到了,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古代文人都喜欢以月亮为题材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能说几句吗?

2、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与月亮有关的文章。

(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联系课题,鼓励提问:

1、看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

2、教师归纳:

(1)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

(2)书上写的那几句词该怎样理解?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初读课文,抓住情感线(着重围绕第一个思考题):

1、学生自读圈画(读的形式可多样化)。

2、组织交流,教师板书: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3、引导学生看板书再提问,即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重点学习目标)

(四)转换师生角色,深入探究课文:

(学生扮演苏轼,教师充当四年级的小学生)

1、学习1—3自然段:

(1)师:苏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品尝月饼,欣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如此“心绪不宁”呀?

(2)学生读书准备。

(3)指名回答,要求: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回答得有说服力,使人信服。

(其间穿插多形式的朗读)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苏老先生,您在遥远的他乡思念弟弟,“每逢佳节倍思亲”吗!这我已经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谁呀?

(2)学生说(穿插读)

(3)看图想象(利用多媒体):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在干什么?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

(4)重点读好: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学生练习读——指名读(评点读)——齐读第四自然段

3、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师:苏先生,后来你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词,最后五行我已读过,可我还是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你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2)学生各自朗读后两段。

(3)鼓励学生小组(也可同桌)交流,圈画重点句段,准备回答。

(4)组织班级交流:

①指名说;②小组间相互补充;

③学生在书上画出相关词的意思:

(重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④师生分角色读(分词和词的意思);⑤男女学生轮读。

(五)朗读四、五、六自然段,加深体会作者情感。

(六)课堂小结(结合板书)。

三、板书: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埋怨:月圆人不圆

宽慰:真情留人间

第五篇:《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感情发展的线索。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知道吗?

二、范读课文

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课文

三、学生自学

1、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齐读。

2、师生讨论提醒注意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五、自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六、默读课文

思考: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交流讨论:根据学生回答,理清词人感情发展的线索。

七、质疑

八、指导书写

九、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2.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2、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

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学习课文第4节

1、过渡:(出示课文插图)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 指导看图

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眼睁睁)

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自由朗读5、6小节

1、过渡: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

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

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指名读第二句 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板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

问: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

8、指名生读,提示:低声吟诵

五、总结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板书出示全词)

下载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语文上册《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三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苏轼的《水......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苏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材第一课,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三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苏轼的《水调歌头》。 2、高出与方......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精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从而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并相机进行美的教育。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同学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分解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语 文 教 学 设 计 王悦 2016年91 月 1. 观 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

    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

    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学习......

    四年级语文上册《观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观潮》是一篇文质兼优的写景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本文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