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共27题

时间:2019-05-12 21:0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共27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共27题》。

第一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共27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

一、填空

1.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 等四大环节。2.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四个方面。

3.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4.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尊重的态度。

5.HSK的全称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制定的,其初、中等共分八级

6.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7.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语言迁移、.社会文化环境、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等。8.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9.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10.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_。

11.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

12.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HSK是种水平测试。13.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等共同决定的。14.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能力。

15.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 交际性练习等等。16.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 泛读 等几种。17.直接法是作为 语法-翻译法 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18.功能法 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19.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20.瑞士著名心理学家 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21.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 临界期 假说。

22.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 预测 四个步骤。

23.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24.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 知识文化或知识性 文化。

25.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 可接受性或得体性。

26.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 转换生成语言学。27.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 中介语理论。

28.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 和趣味性。

29.赛林格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 第二语言学习者 创造的语言系统。

30.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31.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 主观性 试题。

32.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 学习对象/教学对象 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 学习目的/教学目的 分的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语言学习理论 和

一般教学理论

。3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 第二语言 的教学。

35.教材 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36 教材评估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交际性 和科学性、趣味性 37.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 言语交际技能 构成的。38.记忆分为 长时 记忆和 短时 记忆两种。

39.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 教学法

两部分。40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分的客观性的角度划分出来的。41.认知法的理论性基础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

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声调或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43 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高级汉语水平考试三种,共分为11级。44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语言习得机制。45 就语言学习而言,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

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的成果。47 言语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

48.现代汉语教学理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更加强调学。

49.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方面。50.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51.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52.许多外语学者在其外语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止步不停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化石化 ” 53.听力课一般分为两种:精听和泛听,前者是为了理解听力内容的细节,后者在于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54.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是由学习者创造的。55.水平测试和成绩测试 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56.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基本的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57.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__学生_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_以学习为重点_。

58.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 汉字难。

59.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60.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听、说、读和写。

61.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认知法。

二,选择正确答案

1.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C__。

A.《基础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2.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__B____国,其语言学基础是____E__。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加拿大E.结构主义语言学 F.转换生成语言学 G.历史比较语言学H.机械语言学

3.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___C___,该刊物为___G___。

A.《汉语学习》 B.《世界汉语教学》 C.《语言教学与研究》D.《学汉语》 E.月刊 F.双月刊

G.季刊 H.双季刊

4.学过800学时(在中国,相当于初等一年级)的零起点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应约为____D__。

A.1000 B.1500 C.2000 D.3000 5.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证试题 B的方法之一。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易清晰度

6.“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__C__,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__H__。

A、认知心理学 B、构造主义心理学 C、行为主义心理学 D、儿童心理学 E、巴甫洛夫 F、斯金纳 G、皮亚杰 H、华生

7.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___D__研究的重要领域。

A、语言学 B、心理学 C、教育学 D、对外汉语教学

8.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___D___。A、80年代初 B、80年代中 C、80年代末 D、70年代末

9.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___B____。

A、全面分析语言教学规律 B、选择最佳教学方案C、协调各教学环节 D、对具体的课堂教学作出规定 10.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___D___。

A、《初级汉语课本》 B、《基础汉语课本》 C、《汉语教科书》 D、《实用汉语课本》 11.功能法产生于___D___。

A、30年代的苏联 B、40年代末的美国C、60年代初的北欧 D、70年代初的西欧 12.认知法产生于____B___。其语言学理论基础是

G。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加拿大E、结构主义语言学 F、社会语言学G、转换生成语法 H、系统功能语法

13.《跟我学》是80年代较有影响的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础英语教材,它的编写意图和对象是________D____。A、以情景结构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B、以结构功能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C、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儿童学习的。D、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14.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_____B_______。

A、对比分析B、中介语理论C、结构主义语言学D、心理语言学

15._______D_____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A、口语训练 B、技能操练 C、教材编写D、课堂教学 16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_____B_______。

A、重视思维和理论知识的作用。B、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培养C、促成学生第一语言的正迁移。D、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17 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 c a母语教学/b外语教学/c第二语言教学/d对外汉语教学

18《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 d a王还/b邓懿/c吕叔湘/d周祖谟 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是 b a《基础汉语》/b《汉语教科书》/c《实用汉语课本》/d《初级汉语课本》 20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是c a总体设计/b教材编写/c课堂教学/d语言测试 21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a a听说法/b直接法/c认知法/d功能法。

22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 d a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 b是阅读课的一种,与泛读课相对/c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d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

23完形测试(cloze testing)中“完形”一词来自 c a转换生成语言学/b行为主义心理学派/c格式塔心理学派/d结构主义语言学 24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 b a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母语/b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c有限度地使用学生的母语/d直接把目的语翻译成母语 25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d a语言材料的性质/b语言材料的内容/c语体风格/d语言技能 26按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a a分立式测试/b标准化测试/c常模参照测试/d水平测试 27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c a技能训练/b知识传授/c课堂教学/d教材编写

28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B A、语法讲解 B、课堂教学 c、听说训练 D、教材编写 29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属于 C A,水平测试 B、诊断测试 C、成绩测试 D、潜能测试

30“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 D 之一。A、方法 B、目的 C、技巧 D、内容 31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选词标准是 A A、口语中常用的 B、意思单一的C、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 D、适用范围广、文化内涵丰富的 32非语言交际主要表现为 C。

A、面部表情 B、服装打扮 c、体势语 D、手势 33.直接法的“直接”是指 B A、不用书本,直接听说目 B、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 C、直接翻译目的语的意思 D、直接去目的语国家学习34专用语言教学(LSP),是在D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语法翻译法 B.直接法 C.认知法 D.功能法 35保证B的关键是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要与测试目的相一致。A.难易度 B.效度 C.区分度 D.信度 36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D。

A.编写最好的教材 B.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C.设计最有针对性地考试 D.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37按照先后顺序可以把一个人所习得、掌握的语言划分为D。

A.母语和外语 B.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C.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 D.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38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是C A.中介语理论 B.认知语言学 C.结构主义语言学 D.心理语言学 39《入门阶段》、《英语初阶》是A的纲领性文件。A.功能法 B.听说法 C.认知法 D.听说法

40教材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报刊阅读》、《新闻听力》是按D划分出来的 A.教学方法 B.教学对象 C.教学手段 D.课程类型 41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学环节是由若干个B组成的。A.教学技巧 B.教学步骤 C.教学单位 D.教学对象 42.从评分角度来看,作文属于B。

A客观性试题 B 主观性试题 C 分立式试题 D 理解性试题 43.C指的是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 A信度 B 效度 C 区分度 D 准确度

44.从课程设置的角度看,《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学》一类的教材属于C。A特殊用途语言教材 B 语言技能类教材 C 语言知识类教材 D 文化知识类教材

45.强调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排斥机械性训练,主张“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法流派是A。A认知法 B听说法C 直接法 D 功能法 46.初、中等HSK(汉语水平考试)不含B。

A客观性试题 B 主观性试题 C 分立式试题 D 理解性试题 47.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是C。

A喜欢和讨厌 B 容忍倾向与排他倾向 C 动机和态度 D 沉思型与冲动型 48.A 理论认为,外语学习的障碍主要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干扰。A对比分析 B 偏误分析 C 中介语 D普遍语法

49.按照语言结构的难易程度来编排教学内容及,同时又考虑到结构所表达的功能,这类教材属于C的教材。A结构型 B 功能型 C 结构——功能型 D功能——结构型

50.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其中最著名的有监控假说和D等。A 普通语法假说 B 内在大纲假说 C 中介语假说 D输入假说

51.“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从广义上将,包括用计算机辅助制定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学习效果分析、测试与管理等。狭义的“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指的是 D,即只针对语言训练。

A 教材编写 B 学习效果分析C 语料分析 D 教学与学习

三、解释术语:

1.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通常指在学习者掌握第一语言之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使学习者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言语交际技能就是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它以言语技能为基础。言语交际技能除了受语言规则的制约外,还要受语用规则的制约,保证言语的得体性。

3.学习风格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场依存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着眼、从整体上审视,即使对于个别信息,也容易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和事物明显的特征的影响,知觉往往比较集中。

场独立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地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对事物做出判断时常信赖于个人的内部标准或利用个人的内部参照来进行。进行信息加工时,能较快地从整体中抽出部分来加以认识。

4.成绩测试与水平测试——成绩测试是一门课程或一种课型的一定学习阶段的测试,所以也称之为课程测试。成绩测试用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成绩测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测试。它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一般而言,水平测试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它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能够证明达到同样分数线的考生具有基本相同的目的语水平。它不以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教材为依据,不考虑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课程特点。

5.迁移与泛化——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一般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过程。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的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化现象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6.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称为应用语言学,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应用语言学不同于理论语言学,它着重解决现实中与语言有关的各种实际问题。

7.中介语——中介语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8.正迁移——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

9.言语技能——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要通过操练才能获得。

10.功能教学法——又称“意念——功能法”或“交际法”,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和意念)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法。

11.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

12.水平测试——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而不以某个具体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特定的教材为依据,所以跟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联系。

13.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是根据试题所包含的测试内容的持点划分出来的类。对有关的语言点分别进行测验的试题叫分立式试题。对有关的言语技能和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进行综合测验的试题叫综合性试题。

14.失误与偏误——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

15.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16.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估分两种: 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一种是总体性评估,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

17.“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或心灵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得时提出来的,这种假说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18.(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将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成两种,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持结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一个成员。

19.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就是感知和储存特殊类目以备以后回忆的方法;是输入策略,它包括迁移、干扰、概括或简化等。(或: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进步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它被认为可以促进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测试的效度——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一份试题所测的是不是它要测的东西?如果是,就是有效的;如果不是,就是无效的。在选择试题时,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这份试题究竟要测什么;二是这份试题究竟有没有测出要测的东西。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也可以叫做课堂教学技巧,由任课教师个人掌握。它受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制约,但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教学技巧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组织中,熟练而得当地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

22、负迁移——干扰(负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也常被称为“泛化”,也就是“过分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是“概括”的一个分类。有意义的学习事实也是“概括”。在人类学习中,“概括”用得十分广泛。例如:小孩子早期习得概念,把“马”称做“狗”,这就是“泛化”,直到看到了很多动物,掌握了“动物”这个词,才不会把所有的动物都放在狗类里。

23文化休克:即“文化震荡症”或“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这是一种由于对文化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深度焦虑感,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思乡、浑身不适乃至生病。.测试的反馈作用:反馈作用是指测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反馈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能对教学作良好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起督促和促进作用的是积极的反馈;而将教学引向错误方向,甚至出现教学为考试服务的是消极的反馈。要使测试本身起到积极的反馈作用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努力:一是测试项目、内容和试题题型的选择与确定要有利于指导课程教学,二是测试标准和试题深浅都要适度,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25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26教学模式: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对教学经验的一种提炼,既可以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理论概括而成,也可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一种架设,经过多次实验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该包括下列五个基本要素:理论基础、教学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27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包括目的、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对学习的态度和努力行动四个方面。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分类影响最大的是由兰伯特和加德纳所提出的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28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解释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29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指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在原来已经构成的教学习惯中增加了新的元素——多媒体课件,由此所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称多媒体教学。

四、回答问题(每题不超200字)

1.为什么说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虽然也有受教育目的、学术目的、职业工具等各种不同的目的,但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能用语言进行交际。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语言课是技能课、工具课。虽然语言教学中也要教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但这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而进行的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如果我们在语言课上过多地讲解语言知识,例如讲词语的种种义项,讲语法知识,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训练,这就是混淆了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目的,违背了语言教学的规律。

2.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如何?文化因素教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互相依存,不可分割,文化也自然成为第二语言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民族的文化。理想的第二语言教学是使学生既习得目的语,同时也掌握目的语的文化。在对待文化的问题上,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但不能以文化教学取代语言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处理文化因素应体现:

1/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语言教学就是教语言,但是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使用所学的语言,必须结合言语要素的教学和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介绍相关的文化知识背景。

2/ 在针对在跨文化交际中易出现的交际困难和障碍进行文化教学,要有针对性。

3/ 教学内容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牢记文化是在发展的,风俗习惯也是会改变的。4/在教学方法上,文化知识背景的教学应当从属于语言要素的教学以及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5/具体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可以把文化内容直接以课文内容的方式介绍,也可以通过注释说明等。

3.近几十年来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已出现了综合化或折衷化的趋向,试举例说明之。

目前我国学者正在研究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法体系(结构——功能大纲)是C.Brumfit在“阶梯螺旋方法”中,针对结构法和功能法的优劣,提出的一种结构与功能并重的模式。他提出的教学模式是“以语法大纲为中心阶梯,围绕这阶梯,功能意念逐步上升。”我国学者以这一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结构——功能大纲。其教学模式是:“把语言形式的教学纳入交际语言教学的大纲之中,将语言形式的教学通过以内容为中心的交际活动去进行。”根据结构——功能大纲的原则编写的我国英语教材有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实验版)。

4.词汇教学的任务和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

词汇是语言中词和固定词组的总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要掌握一种第二语言,词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词汇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习者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并能在适当的场合使用这些词汇。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主要有两条:

a)常用和构词能力强。常用涉及到使用范围的问题,在这个范围内常用的词,在另一个范围内则不一定常用,最常用的是在各个范围内都经常使用的词。汉语中有很多单音节词可以作为语素跟其他语素一起构成合成词,这样的构词能力强的词是选择的重点。

b)另外,在选词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需要和教学的特殊需要。在编写教材时,选择常用词的最重要也是最简便的方法是首先选择好话题。

5简论第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

1)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而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

2)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3)学习的条件、环境、方式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4)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6)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6.语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语法是语言音义结合的各结构单位之间的组织规则的总汇。语法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理解语法规则进而理解目的语本身,并运用语法规则在交际中进行正确的表达,也就是遣词造句。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无论习得母语还是学习外语,都要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要重视汉语语法教学,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结构规则。人们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和掌握两种语言的对应关系的过程,即学习和掌握目的语中的一种形式所表示的意思,相当于第一语言中什么形式所表示的意思;第一语言中的某个意思,在目的语中用什么形式表示。这里所说的“意思”也就是语义关系。如果说不同的语言有大量的共性,这种共性首先表现在语义关系方面,只是同一种语义关系的表达方式不同。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各种语义关系并掌握相应的表达方式.抓住了语义关系及其表达方式的教学.就是抓住了语法教学的关键。

语法是语言使用的规则,对语言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对获得言语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此,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第二语言,不学习语法是根本不行的。语法教学就是在语法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从理性上认识、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律,并用以有效地指导语言实践。但是,在强调语法教学重要性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语法教学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语法教学要为培养学生运用第二语言的能力服务。也就是说,语法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正确运用语言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表达思想感情,可以使他们在学习中尽可能的少出偏差,少走弯路,从整体上提高第二语言学习的效率。

7.衡量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

课堂教学的总的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具体内容,全面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必须掌握的内容;阶段性的教学目标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这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教材中相应的具体内容,全面完成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一阶段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全面完成教师事先计划好的任务.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一堂课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

教师是否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否全面掌握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可以用下面的标准来衡量:(1)教师是否全面展示和传授计划内的教学内容。(2)是否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的内容。(3)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模仿。(4)学生是否记住了所学的内容。(5)学生是否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使学生正确地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是语言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

8.在课堂上如何进行复合趋向补语的教学?请举例说明。

复合趋向补语(“V进来”、“V进去”、“V出来”、“V出去”、“V回来”等)

关于复合趋向补语的课堂教学,在吕必松先生的《华语教学讲习》(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和崔永华先生的《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提到语法教学时都以此为例。

其实课堂教学非常灵活,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采用不同的方法,只有适合就好。不过,基本的方法还是有的,我把这些常用方法罗列出来,也许都是你们早就掌握的。

就汉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语法教学仍是精读课教学课堂的核心。语法教学是与其他技能的教学相辅相成的,这里只是从语法教学的角度讨论语法教学的课堂技巧。(1)展示语法点的技巧

展示语法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出”或“引入”语法点,展示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第一步。展示语法点的方法有许多,可以根据不同条件灵活选择。常用的展示语法点的方法有:听写、提问、对话、实物、道具、地图、图片、利用动作演示等。复合趋向补语就可以利用动作演示出语法点。老师可以通过动作来演示,边做动作边说出带复合趋向补语的句子:

我进来了。我出去了。

我回来了。。。。

进一步,可以老师边做动作,边让学生说出下面的句子:

老师进来了。

老师出去了。

老师回来了。

(2)解释语法点的技巧

解释语法点就是对语法点的形式、意义、功能三个方面加以解释。对语法点的形式加以解释,一般包括结构本身、相关结构(如一个结构的肯定式、否定式、疑问式)、必要成分(如“被”字句的补语)、语法成分的排列顺序(如时量补语)和虚词的位置等。对意义的解释是告诉学生语法点的语义特点。在功能上主要是告诉学生所教语法点的功能和使用环境。常见的解释语法点的技巧有:列出公式、使用符号、借助图片、简笔画、道具、情景、表演、以旧释新、内部对比、汉语与学生母语对比、翻译、由学生自己解释等。(3)练习语法点的技巧

所谓练习语法点,即在学生对所学习的语法点已有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练习最终学会所学语法点。练习语法点是语法教学的最主要环节,大体可分为三类:机械练习、有意义的练习、交际练习。机械练习是指模仿、重复、替换、扩展等不大需要理解参加的练习项目。有意义的练习包括交换练习、句型变换练习、复述练习、翻译练习等。交际练习似乎指南上说得很清楚,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4)语法点的归纳。

所谓归纳语法点,就是把前面零散出现的对语法点的说明集中起来,使学生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归纳语法点应当包含以下内容:形式特点、语义特点、语用特点、与学过的相关、相近的易混淆语法点的对比、与学生母语中相同语法点的对比、指出常见错误和避免方法。归纳方法有:系统归纳、对比归纳、提问归纳、实例归纳

9.课堂教学中怎样组织交际性练习?

交际性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组织好交际性练习的要点是:

1/ 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语境和话题。适当的语境和话题是引导学生开口进行表达的基础。

2/ 根据话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常用的方式有:问答式、陈述式、描写式、讨论式、辩论式。

3/ 进行话题练习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纠正错误的基本点是:纠正学生常犯的错误和带有普遍性的错误。对话题练习中需要进行解释的部分,则应分主次和难易,做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解释。

10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对比分析是应用性的对比研究,特指外语教学中对语言难点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即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来预测哪些语言现象会在外语学习中对学生造成困难,困难的程度如何;对学生已经出现的理论加以分析和解释。因此,它是以一种语言对比分析为基础的外语教学的理论和方法。(这种理论是60年代以前在欧美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理论认为,外语学习是从一种母语习惯向外语习惯转移的过程。当时人们认为,只要知道了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就可以预测出在目的语的学习中出现什么偏误,而一旦产生偏误,也可以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作出分析和解释。)对比分析理论在外语教学上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总结出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干扰的规律,预测和解释学习者的难点与偏误。但是母语干扰只能预测和解释一部分偏误,许多偏误还需用中介语来解释。

11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目的

1/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12.你认为“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有无必要编进对外汉语教材,为什么? 可能有两种看法:

1/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要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就要尽量使课堂教学交际化,学习的材料要符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要有实用价值,要有信息差。“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在实际交际中极少使用,在学习中也不提供什么新的信息。因此,这样的句子没有必要编进对外汉语教材。

2/ 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基础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句型操练是培养语言技能的有效方法之一。“这是书,那是报”这样的句子,虽然在实际交际中很少使用,也不提供什么新的信息,但可以作为汉语的典型句子用来进行句型操练和替换练习,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句子结构。进而学习者可以通过类推创造出有实际价值的句子。另外,从课堂教学的组织方面来看,这样的句子简短而又易于理解和掌握,也最接近课堂教学的情境。用这样的句子,便于组织教学。再从理论上看,任何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在特定的语境中,都可以表达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选用这样的句子。

13.简要说明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流派的发展趋势和外语教学法研究内容的变化。1/ 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流派的发展趋势是:各种教学法流派趋向综合。2/ 60年代以后,外语教学法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从重在教学方法、技巧的研究,转向重在研究总体设计、大纲制订和课程设计等。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研究如何以学生为中心。研究的重点由“教”转向“学”。注意研究交际性教学的途径。

14.对于学生外语表达中的错误,有两种不同的主张和做法:一种是主张“有错必纠”,一种主张对错误有一定的容忍度,不同意“有错必纠”。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可能有两种看法:

1/ 同意“有错必纠”。认为:

根据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语言是一种习惯,学习一种外语就是养成一种新的习惯。习惯通过反复的“刺激-反应”的过程而得到强化和巩固。习惯一旦得到巩固,就很难改变。跟其他技能学习一样,外语学习要及时得到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不能让错误得到强化,以避免形成错误的习惯。2/ 不要“有错必纠”。认为:

外语学习者的外语交际能力,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对有效但有缺陷的错误是可以容忍的。对错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但不是什么错误都不纠正。在纠正错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首先要分清失误和偏误。失误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B对偏误也要分清轻重缓急,分清是全局性错误还是局部性错误,一般性错误还是严重性错误。C要注意纠正偏误的方式方法,要注意不要挫伤学习者的积极性,不影响学习者的交际,不要制造紧张心理。.50年代后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谈谈你对这个教学原则的理解。

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符号系统。无论习得母语还是学习外语,都要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则。所以对外汉语教学要重视汉语语法教学,让学习者掌握汉语的结构规则。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汉语语法知识,而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因此要十分重视汉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一种外语也即掌握另一种文化和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结构、功能、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缺一不可。因此,《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提出“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原则,认为“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安排语言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重视把语言作为‘载体’的文化知识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是符合语言教学普遍规律的”。

16.试述语法教学的主要方法(1)归纳法: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总结语法规则,再运用这些规则进行操练。

(2)演绎法:先讲清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然后在规则指导下学会运用。

(3)引导性的发现法或综合法:前面两种方法的结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类推,自己发现语法规则,并进行操练。先采用演绎法,简要揭示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大量练习,在初步掌握语法规则的情况下,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加深对规则的理解。

17.对外汉语教学与我国的英语、日语等外语教学有何异同? 同:

(1)教学目的相同:都是培养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交际能力。

(2)教学性质相同:均属于第二语言教学。

(3)基本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及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等相同。(4)学科理论基础相同: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异:

(1)教学环境不同:对外汉语教学是在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我国的英语外语教学等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2)教学内容不同:汉语(包括书写符号——汉字)和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字)及英美文化等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及测试的方式方法等也应有所不同。

(3)对外汉语教师的母语即学生的目的语,我国的英语等教师的母语大都不是学生的目的语。简述儿童第一语言学习与成人第二语言学习的差异

(1)学习的主体不同。第一语言习得的主体是儿童,第二语言学习的主体大都是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两者的学习主体在生理、心理、智力上都有差异。

(2)学习的起点不同。儿童在习得第一语言之前,没有任何语言,他是通过所谓“语言习得机制”来接触和使用第一语言,从而认识它的。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他是通过对第一语言的知识和科学的思维能力来接触和使用第二语言,从而认识它的。

(3)学习的条件与环境不同。儿童总是处于一种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不受时间限制,大量地接触自然的语言。语言环境比较单纯,没有第二语言的干扰。第二语言学习一般在正式场合(课堂)里进行,时间有限。课堂以外,一般没有使用外语的环境,或者说,总处在一种双语的环境之中,在课堂上学外语,课下使用母语。外语在生活中没有占有跟母语相当的地位。

(4)学习的动力不同。儿童习得母语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跟社团的成员交往,因而动力强。他把学习当成一种需要。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力各异:考试、求职、专业、喜欢、加入另一社团等等。

(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儿童的第一语言基本上是不用“教”的,而是自然习得的。输入的和习得的是同一种语言。父母输入的语言是“照顾式语言”:简单、清楚、有重复、速度慢、伴随着丰富的体势语、有具体的语言环境。第二语言输入的情况各异,„„

(或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1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不同2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不同3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4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19简要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实践性原则,简单地说,就是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实践来掌握汉语,以培养他们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或:实践性原则的基本内容是;针对学生的交际需要选择语言内容和语言材料;按照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原理,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自觉的语言实践来掌握语言;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尽快地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20如何理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在传统的第二语言/外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服从教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服从“教”。所以,尽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却处在被动的地位。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则取决于教师本人对语言的认识和教学的经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无论教学方法如何改进,也难以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于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教学中开始重视学习主体的价值,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重点,“教”服从“学”,根据“学”的需要随时调整“教”,“教”的依据是“学”。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是优先考虑的问题。“教”是帮助学生“学”或引起学生“学”。“教学”是师生共同的/互动的活动。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是辅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取消教师的指导作用,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放任自流,而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辅助、促进、引起学生学习比以教师为中心的“精彩表演”要难得多。正因为以学生为中心了,教学理论的研究也从单单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转到更加重视对学习者、语言学习/习得过程和学习策略的探讨上来了。

21试述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特点? 答:成人语言学习的生理器官已经成熟, 智力发育健全, 思维能力较强, 因而在第二语言学习中, 能够充分概括和归纳语言材料。成年人在学习第二语言之前, 已经掌握了第一语言; 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迁移作用(正迁移作用或/和负迁移作用)。成年人第二语言学习一般是在正式场合(课堂)进行, 因此在学习时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不同于第一语言学习。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和目的多种多样, 这和儿童习得 母语是为了生存和发展有很大的不同。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要克服文化障碍, 避免文化冲突。22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

答:在第二教学中,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这是因为语言学习主要通过课堂进行有组织的的教学活动和展示有计划的教学内容。一切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要在课堂上进行并且完成,展示的教学内容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操练加以掌握并进而巩固。课堂教学也是帮助学生学习交际的场所。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最基本的形式来实现的,因而培养具有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也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由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在传授语言知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操练,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能够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运用于社会交际中。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还必须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语言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和必不可少的辅助部分。

课堂教学的性质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是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的中心环节。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其他环节都要以课堂教学的需要为出发点,适应和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教学原则的制订、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确定、教材的选择等等要考虑是否在课堂上可行,是否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成绩测试的内容和方法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测试的结果则要考虑是否对课堂教学起到了促进和推动的作用 简述认知法的理论基础及其主要特点

答:认知法又叫“认知——符号法”,被认为是“现代的语法——翻译法”。其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智力的作用,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发现和创造性的作用,目标是在听、说、读、写全面掌握语言。

(一)理论基础:

1.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 2.心理学基础: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

(二)主要特点 1.教学原则:

①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 ②以学生为中心

③提倡演绎法,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

④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⑤适当使用学生母语。只用母语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语言现象 ⑥反对有错必纠,主张不影响交际的错误,不急于纠正

⑦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先理解(认)再操练(知)2.不足:

①转换生成语法尚无法应用到外语教学的实践中 ②完全排斥机械性训练值得商榷

③知法作为一个教学法体系还不够完善,须进一步研究 24 简述汉字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答:汉字教学的任务是:以汉字形、音、义的构成特点和规律为教学内容,帮助学习者获得认读和书写汉字的技能。汉字教学的原则:

①语和文先分后和,初期汉字应按自身规律教学

②强化汉字教学,字与词教学相结合

③把汉字的构成规律和基本理论,利用汉字的表义和表音功能识别汉字

④按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从笔画、笔顺、部件、间架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汉字教学 ⑤重视对比,加强复习,通过书写认识汉字

四、论述题 25为什么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跨文化的教学?

(1)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就不同于对我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不同之处在于国内各少数民族同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创造并沐浴着中华文化,在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中,由于民族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困难就要小的多,而外国学生来自世界各国,各国之间特别是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就造成了对汉语的理解学习和运用错误,甚至产生文化冲突,因此,与语言交际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就成了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2)对外汉口与教学的课程包括文化对比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含义。第二语言学习一般是在学习者的认知能力、社会能力和文化意识已经基本形成的情况下进行的,而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这一差异给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造成的文化不适应症都需要我们在课程中予以重视和解决。实际上,第二语言教学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也在进行文化内容的教学。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从另一个角度讲,其前提就是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解决这些问题,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责无旁贷。26试述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任务结合教材,并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固定班级的学生进行某门课程教学的形式。

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的基本组织形式,集中体现了对外汉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阶段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实施教学计划、贯彻教学院则、运用教学方法、完成课程教学,并实现教学目标,主要都是靠课堂教学。总体设计和教材运用教学方法、完成课程教学,并实现教学目标,主要是靠课堂教学。总体设计和教材编写必须考虑到课堂教学需要,并接受课堂教学的减压;成绩测试要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并给课堂教学以反馈。所以说,在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的素质,他的教学能力,也主要反映在课堂教学中。

27为什么说心理学是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几乎与一切学科都有关系,语言教学是受心理学影响较大的学科。对语言教学活动的研究,必须包括对语言学习者心理活动的研究。对外汉语需要研究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的心理过程与规律,特别是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活动和意志活动、情绪活动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促进对外汉语教学。因此,语言习得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的研究,大都离不开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又一重要理论支柱。

历史上的每一种教学法流派,除了以一定的语言学理论为依据外,也总是以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随着以认知心理学为代表的心理学理论的发展,随着对语言习得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语言习得规律的不断解释,心理学对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语言教学工作者和研究者所认识。

很多学者认为,包括对外汉语教学在内的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要取得新的突破,学科的发展要更好地体现自己的特点,除了吸取语言学的成果外,需要更多的从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方面获得营养。

第二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

一、填空

1.对外汉语教学的全部教学活动可概括为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语言测试 等四大环节。

2.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四个方面。

3.作为一项处理教与学关系的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4.对外汉语教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尊重的态度。

5.HSK的全称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制定的,其初、中等共分八级

6.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

7.对语言学习发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有:语言迁移、.社会文化环境、学习者的主体特性和个性因素等。

8.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9.从教学性质上看,对外汉语教学既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又是一种外语教学。

10.第二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_。

11.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四个环节,其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

12.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HSK是种水平测试。

13.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规律是由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语言教学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14.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表达能力指的是说和写·能力。

15.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等等。

16.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泛读 等几种。

17.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 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力兹。

18.功能法 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19.许多学者区分学习和习得。按照一般的看法,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和方法是习得。

20.瑞士著名心理学家 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和儿童语言发展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21.有一种假说认为,存在着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或时期,过了这段时期,语言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减低了。这种假说称为 临界期 假说。

22.典型的对比分析包括描写、选择、对比和预测 四个步骤。

23.在目的语国家学习时,文化接受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观光期、挫折期、逐渐适应期、接受或完全复原期。

24.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 知识文化或知识性 文化。

25.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提出的“交际能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法性,即合乎语法;二是 可接受性或得体性。

26.认知法的心理学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基础是 转换生成语言学。

27.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

28.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和趣味性。

29.赛林格提出的“中介语”是指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它是由 第二语言学习者 创造的语言系统。

30.广义的教学法指教学法体系,狭义的教学法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31.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 主观性 试题。

32.第二语言教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儿童汉语》、《大学英语》等是按 学习对象/教学对象 分出来的;《旅游口语》、《商务汉语》是按学习目的/教学目的分的33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语言学习理论和一般教学理论。3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 第二语言的教学。

35.教材 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它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共同构成学校教学内容的主体。

教材评估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知识性、针对性、交际性 和科学性、趣味性

37.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 言语交际技能 构成的。

38.记忆分为 长时 记忆和 短时 记忆两种。

39.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和教学法两部分。

40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是从评分的客观性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41.认知法的理论性基础是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

对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声调或送气音和不送气音 是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遇到的最大困难。

HSK考试分为基础汉语水平考试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高级汉语水平考试三种,共分为11级。

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他把这种能力称为语言习得机制。

就语言学习而言,沉思型和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

成绩测试主要用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的成果。

47言语交际能力指的是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

48.现代汉语教学理论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更加强调学。

49.语言教学与语言学教学的不同之处表现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等方面。

50.替换练习的心理学基础是行为主义。

51.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式,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途径。

52.许多外语学者在其外语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止步不停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化石化 ”

53.听力课一般分为两种:精听和泛听,前者是为了理解听力内容的细节,后者在于把握听力材料的大意。

54.中介语是介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是由学习者创造的。

55.水平测试和成绩测试 是外语测试的两种最主要的最常见的测试。

56.对外汉语教学最基本的语言观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最基本的目的观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

57.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现代教学理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加强调以__学生_为中心,研究的重点在“教”和“学”之间更加重视_以学习为重点_。

58.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 汉字难。

59.设计教学环节要能够体现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规律。

60.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听、说、读和写。

61.反对过分依赖机械性的重复操练,主张发挥学生的智力,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创造性的运用,目标是全面掌握语言,这种教学法是认知法。

二,选择正确答案

1.我国正式出版的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是____C__。

A.《基础汉语课本》B.《基础汉语》 C.《汉语教科书》D.《实用汉语课本》

2.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__B____国,其语言学基础是____E__。

A.法国B.美国C.英国D.加拿大E.结构主义语言学F.转换生成语言学G.历史比较语言学H.机械语言学

3.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的会刊是___C___,该刊物为___G___。

A.《汉语学习》B.《世界汉语教学》C.《语言教学与研究》D.《学汉语》

E.月刊F.双月刊G.季刊H.双季刊

4.学过800学时(在中国,相当于初等一年级)的零起点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应约为____D__。

A.1000B.1500C.2000D.3000

5.一份试题对学生重复测试,是验证试题 B的方法之一。

A、效度B、信度C、区分度D、难易清晰度

6.“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__C__,这种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是__H__。

A、认知心理学B、构造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儿童心理学E、巴甫洛夫F、斯金纳G、皮亚杰H、华生

7.语言学习理论研究历来是___D__研究的重要领域。

A、语言学B、心理学C、教育学D、对外汉语教学

8.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学科而被提出来的时间是___D___。

A、80年代初B、80年代中C、80年代末D、70年代末

9.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___B____。

A、全面分析语言教学规律B、选择最佳教学方案C、协调各教学环节D、对具体的课堂教学作出规定

10.第一部称作以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编写的对外汉语教材是___D___。

A、《初级汉语课本》B、《基础汉语课本》 C、《汉语教科书》D、《实用汉语课本》

11.功能法产生于___D___。

A、30年代的苏联B、40年代末的美国C、60年代初的北欧D、70年代初的西欧

12.认知法产生于____B___。其语言学理论基础是G。

A、英国B、美国C、法国D、加拿大E、结构主义语言学F、社会语言学G、转换生成语法H、系统功能语法

13.《跟我学》是80年代较有影响的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础英语教材,它的编写意图和对象是________D____。

A、以情景结构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B、以结构功能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C、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儿童学习的。D、以功能意念法为指导,供成年人学习的。

14.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_____B_______。

A、对比分析B、中介语理论C、结构主义语言学D、心理语言学

15._______D_____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语言教师的根本任务。

A、口语训练 B、技能操练 C、教材编写D、课堂教学

16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_____B_______。

A、重视思维和理论知识的作用。B、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言语能力的培养C、促成学生第一语言的正迁移。D、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属于 c

a母语教学/b外语教学/c第二语言教学/d对外汉语教学

18《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是建国以来第一篇全面讨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的论文,它的作者是 d

a王还/b邓懿/c吕叔湘/d周祖谟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是 b

a《基础汉语》/b《汉语教科书》/c《实用汉语课本》/d《初级汉语课本》

20对外汉语教学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是c

a总体设计/b教材编写/c课堂教学/d语言测试

21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a

a听说法/b直接法/c认知法/d功能法。

22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属于什么类型的课程? d

a就是通常所说的语法课/ b是阅读课的一种,与泛读课相对/c属于训练读写的综合性课/d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

23完形测试(cloze testing)中“完形”一词来自 c

a转换生成语言学/b行为主义心理学派/c格式塔心理学派/d结构主义语言学

24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 b

a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母语/b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c有限度地使用学生的母语/d直接把目的语翻译成母语

25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d

a语言材料的性质/b语言材料的内容/c语体风格/d语言技能

26按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a

a分立式测试/b标准化测试/c常模参照测试/d水平测试

27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环节和基本方式是c

a技能训练/b知识传授/c课堂教学/d教材编写

28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形式是 B

A、语法讲解B、课堂教学c、听说训练D、教材编写

29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属于 C

A,水平测试B、诊断测试C、成绩测试 D、潜能测试

30“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 D 之一。

A、方法B、目的C、技巧D、内容

31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选词标准是A

A、口语中常用的B、意思单一的C、常用的,构词能力强的D、适用范围广、文化内涵丰富的32非语言交际主要表现为 C。

A、面部表情B、服装打扮c、体势语D、手势

33.直接法的“直接”是指 B

A、不用书本,直接听说目B、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 C、直接翻译目的语的意思D、直接去目的语国家学习

34专用语言教学(LSP),是在D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语法翻译法B.直接法C.认知法D.功能法

35保证B的关键是测试项目和测试内容要与测试目的相一致。

A.难易度B.效度C.区分度D.信度

36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D。

A.编写最好的教材B.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C.设计最有针对性地考试 D.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37按照先后顺序可以把一个人所习得、掌握的语言划分为D。

A.母语和外语B.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C.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D.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38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是C

A.中介语理论B.认知语言学C.结构主义语言学D.心理语言学

39《入门阶段》、《英语初阶》是A的纲领性文件。

A.功能法B.听说法C.认知法D.听说法

40教材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报刊阅读》、《新闻听力》是按D划分出来的A.教学方法B.教学对象C.教学手段D.课程类型

41在课堂教学中,一个教学环节是由若干个B组成的。

A.教学技巧B.教学步骤C.教学单位D.教学对象

42.从评分角度来看,作文属于B。

A客观性试题B 主观性试题C分立式试题D 理解性试题

43.C指的是试卷能否客观地反映测试对象的水平差异

A信度B 效度C区分度D 准确度

44.从课程设置的角度看,《汉语语法学》、《汉语语音学》一类的教材属于C。

A特殊用途语言教材 B 语言技能类教材 C语言知识类教材 D 文化知识类教材

45.强调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排斥机械性训练,主张“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法流派是A。

A认知法 B听说法C直接法 D 功能法

46.初、中等HSK(汉语水平考试)不含B。

A客观性试题B 主观性试题C分立式试题D 理解性试题

47.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主要是C。

A喜欢和讨厌B 容忍倾向与排他倾向 C动机和态度D 沉思型与冲动型

48.A 理论认为,外语学习的障碍主要来自学习者母语的干扰。

A对比分析 B 偏误分析 C 中介语 D普遍语法

49.按照语言结构的难易程度来编排教学内容及,同时又考虑到结构所表达的功能,这类教材属于C的教材。

A结构型B 功能型 C 结构——功能型D功能——结构型

50.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其中最著名的有监控假说和D等。

A 普通语法假说B 内在大纲假说 C 中介语假说 D输入假说

51.“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从广义上将,包括用计算机辅助制定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学习效果分析、测试与管理等。狭义的“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指的是D,即只针对语言训练。

A 教材编写B 学习效果分析C 语料分析 D 教学与学习

三、解释术语:

1.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第二语言教学通常指在学习者掌握第一语言之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言语能力开始,使学习者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工具,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受语言规则的制约。言语交际技能就是用言语进行交际的技能,它以言语技能为基础。言语交际技能除了受语言规则的制约外,还要受语用规则的制约,保证言语的得体性。

3.学习风格的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信息进行加工的两种方式。

场依存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着眼、从整体上审视,即使对于个别信息,也容易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和事物明显的特征的影响,知觉往往比较集中。

场独立性具体表现为: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地受到整体背景的影响。对事物做出判断时常信赖于个人的内部标准或利用个人的内部参照来进行。进行信息加工时,能较快地从整体中抽出部分来加以认识。

4.成绩测试与水平测试——成绩测试是一门课程或一种课型的一定学习阶段的测试,所以也称之为课程测试。成绩测试用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测量他们的学习成绩,因此,成绩测试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测试。它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一般而言,水平测试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它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能够证明达到同样分数线的考生具有基本相同的目的语水平。它不以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教材为依据,不考虑任何一个教学单位的课程特点。

5.迁移与泛化——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特点、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民族习惯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对第二语言有干扰甚至抗拒作用,就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获得的负迁移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一般经历了一个从窄到宽的认知过程。到了一定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的扩大和丰富,会逐步放宽对语言知识的认知和应用,甚至会泛化所学到的语言规则,出现一些偏误或失误。但随着学习的深化,学习个体会进行部分调整,泛化现象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6.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应用的学科称为应用语言学,它实际上是一种交叉性学科,是相关学科的学者将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同有关学科结合起来研究问题而产生的新的学科。应用语言学不同于理论语言学,它着重解决现实中与语言有关的各种实际问题。

7.中介语——中介语指的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8.正迁移——第一语言的某些结构特点和使用第一语言的某些经验,可以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使用有启发作用。对第二语言习得起积极作用的叫正迁移作用。

9.言语技能——语言交际能力是由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构成的。言语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说用于口头交际,读、写用于书面交际。言语技能要通过操练才能获得。

10.功能教学法——又称“意念——功能法”或“交际法”,它是以语言功能项目(和意念)为纲,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行交际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法。

11.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

12.水平测试——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水平测试的内容和方法以能够有效地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为原则,而不以某个具体教学单位的教学大纲或某一种特定的教材为依据,所以跟教学过程没有直接的联系。

13.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是根据试题所包含的测试内容的持点划分出来的类。对有关的语言点分别进行测验的试题叫分立式试题。对有关的言语技能和相应的言语交际技能进行综合测验的试题叫综合性试题。

14.失误与偏误——在外语学习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失误是指由于疏忽或水平不高而造成差错,是偶然现象,学生可以自行纠正。偏误反映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缺陷,有其系统性和规律性,需要教师帮助纠正。

15.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试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为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考试大纲》。

16.教学评估——是对教学过程中所有因素进行的评价。评估分两种: 一种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估,目的是为了得到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以便改进教学;一种是总体性评估,目的是为了评价整个教学计划的价值。

17.“语言习得机制(LAD)”假说————“语言习得机制”假说是内在主义(或心灵主义)的代表人物乔姆斯基在研究第一语言习得时提出来的,这种假说认为,人类有一种先天的语言习得机制。

18.(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属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或个体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将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分成两种,持工具动机的学习者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来学习,持结合动机的学习者是想成为目的语社团的一个成员。

19.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所谓学习策略,就是感知和储存特殊类目以备以后回忆的方法;是输入策略,它包括迁移、干扰、概括或简化等。(或: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在发展第二语言或外语技能中,促进学习进步而使用的具体的行为、步骤或技巧,它被认为可以促进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内化、存贮、提取或使用。)测试的效度——效度即有效性,指测试的内容应符合测试的意图。一份试题所测的是不是它要测的东西?如果是,就是有效的;如果不是,就是无效的。在选择试题时,有两个问题必须考虑:一是这份试题究竟要测什么;二是这份试题究竟有没有测出要测的东西。21 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指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的技巧,也可以叫做课堂教学技巧,由任课教师个人掌握。它受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制约,但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充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教学技巧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组织中,熟练而得当地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

22、负迁移——干扰(负迁移)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也常被称为“泛化”,也就是“过分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是“概括”的一个分类。有意义的学习事实也是“概括”。在人类学习中,“概括”用得十分广泛。例如:小孩子早期习得概念,把“马”称做“狗”,这就是“泛化”,直到看到了很多动物,掌握了“动物”这个词,才不会把所有的动物都放在狗类里。

23文化休克:即“文化震荡症”或“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这是一种由于对文化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深度焦虑感,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思乡、浑身不适乃至生病。.测试的反馈作用:反馈作用是指测试对教学所产生的影响。反馈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能对教学作良好的引导,对学生的学习起督促和促进作用的是积极的反馈;而将教学引向错误方向,甚至出现教学为考试服务的是消极的反馈。要使测试本身起到积极的反馈作用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努力:一是测试项目、内容和试题题型的选择与确定要有利于指导课程教学,二是测试标准和试题深浅都要适度,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25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这种交际主要通过语言来进行的,称为跨文化语言交际。

26教学模式: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标准化的教学或学习范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也是对教学经验的一种提炼,既可以从丰富的教学实践中通过理论概括而成,也可以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一种架设,经过多次实验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应该包括下列五个基本要素:理论基础、教学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

27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达到掌握第二语言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包括目的、要达到目的的愿望、对学习的态度和努力行动四个方面。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分类影响最大的是由兰伯特和加德纳所提出的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28偏误分析: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解释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

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29多媒体课堂教学:是指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在原来已经构成的教学习惯中增加了新的元素——多媒体课件,由此所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称多媒体教学。

第三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第一语言 :指人出生后首次接触并且掌握的语言。

2.第二语言 :指人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的,学习并且努力去掌握的语言。

3.母语 :本国,或者本民族语言。一般情况下是指第一语言,但是却与第一语言不等同。

4.外语

:指外国的语言。

5.目的语

:人们通过正在学习,希望掌握的语言。

6.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含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

7.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言的运用能力,不仅要求掌握语言规则,也要求掌握语言的应用规则,除了语言知识外,还涉及社会,文化,心里等因素,是多层次的复杂知识和技能体系。

8.语言形式 :通常是指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形式。

9.语言功能:是指语言发挥的作用,用语言做事,或者用语言完成的交际任务。

10.话语分析:也成“语篇分析”是对话语结构和功能的分析。

11.教学原则: 是指从一定的教育和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对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要求。12.课程论 :对课程体系和内容,结构及其安排的规律的研究。

13.语构文化

指词,词组,句子和话语篇章的结构所体现的文化特点,反应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方式。

14.语义文化: 指语言的语意系统,主要是指词汇所包含的社会文化涵义,反应了民族的心理模式和思维模式。首先是在一个民族文化中所特有的事物和概念体现在词汇中,而在别的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语。15.语用文化:

16.习得 :指在自然环境下,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的获得一种语言,如儿童获得第一语言。

17.学习:是指在课堂环境下又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的对语言规律的掌握,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种语言。

18.迁移 :迁移是心理学概念,指在学习过程在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

19.中介语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形成的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伴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体系。

20.对比分析:是指将两种语言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始于40年代的美国。

21.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的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轨道,反应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

22.偏误分析 :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和规律。

23.语言学能 :学习第二语言所需要的特殊认知素质叫做第二语言的学习能力倾向,也称语言学能。

24.学习策略 :是指学习者为有效的掌握语言规则系统,发展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采用的各种计划,途径,步骤,方法,技巧和调节措施。

25.交际策略 :是指学习者为顺利进行言语交际活动,有意识采取的计划措施和方法技巧,是语言使用者交际能力的一部分。26.认知方式:使人们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27.场独立性:是指易于从整体中发现个体的认知方式,善于剖析事物和问题,把整体和部分区分出来而不受其他部分的影响。

28.场依存性:是指易于感知事物整体的认知方式,倾向于从宏观看事物,并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看待。

29.歧义容忍度:对模糊不清和又歧义的问题的接受和容忍的程度。

30.动机

:是激励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常表现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努力的愿望。

31.自尊心: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自我判断,自尊心强即是对自我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己持有充分肯定的态度。

32.抑制 :是个体的一种抵御外部伤害和自我保护的心里屏障。

33.焦虑:焦虑是一种心理性格特征,具有这种性格特征的人在做事之前和做事之后都有可能产生对自己是否做好事情的焦虑,担心和忧虑的情绪。

34.移情 :是指设身处地的领会别人的思想和感情。这是人与人交往中相互沟通消除隔阂,达到和谐相处的必要条件。如假设,揣摩,推测等。35.语言习得机制假说:

二、简答题: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也是一种外语教学。

⑴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

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好语言。语言教学也必然涉及到一定的文化内容,也必须包括一定的文化因素的教学,但文化因素的教学必须为语言教学服务。语言教学也不同于语言学的教学。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

者掌握这个交际工具,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语言课首先是技能课、工具课。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和规律的科学,语言学的教学则是教授有关语言的理论知识以及有关语言的研究方法。

语言学的课程主要是知识课、理论课。语言教学中当然也包括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教学,但教知识和规律也为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服务的。

⑵、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这一性质使其不同于第一语言教学。(P20)

第一语言的语文教学是在已经教好地掌握了母语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具备熟练的交际能力基础上进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品质、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往往是从零开始,以基础阶段为重点,带有短期、速成、集中、强化的特点,必须强调把知识转

化为技能,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培养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目标。文化与文学、审美等的教学只能在目的语达到一定水平上才能进行。

⑶、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P20)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一方面受到第二语言教学普遍教学规律的制约,同时汉语教学本身又有特殊的规律,不同于俄语、英语、日语等其他第二语言的教学。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与世界上其他语言谱系距离较远,对大多数

人来说很陌生;汉语所体现的文化与其他民族差异很大;目前汉语教学在国外还不普及,属于“非普遍教授语言”等。

⑷、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不同于我国少数民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P21)

①、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②、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

③、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④、以语言对比为基础,找出难点、重点,进行分析和纠错。

⑤、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⑥、集中、强化的教学,课程集中、课时密集、内容多、速度快,班级规模小。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语法方面:汉语最大的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名词不变格,动词不用按人称、性、数、格、时、态来变位。只需要改变词序,无需添加任何附加成分,形式结构简明。语音方面:汉语只有400 多个音节,加上4 声的区别,一共也只有1300 多个音节,而且汉语声、韵、调的音节组成,声调变化都有较严格的规律。

词汇方面:词汇结构以词根复合法为主,由大多数能独立成词的单音节语素结合而成,词义与语素义有关。汉语构词法灵活。词、短语、句子构造规则基本一致。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是什么?

语法方面:汉语重“意”而不重“形”,以意合为主,隐形语法关系丰富,表意灵活。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词类具有多功能性;双音节化的倾向影响到语法形式;句法结构中松散的主谓结构和大量的述补结构,还有像“把”字句、“被”字句等特殊句式。

语音方面:最大难点在于声调。汉语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汉语还有几组送气与不送气的辅音区别。

词汇方面:有大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还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大量的固定四字成语,古语词。

汉字:汉字是学习汉语最大的困难所在。难认、难记、难写。

4.跨文化交际的特点有哪些?

A 文化的差异与交际障碍两种文化的共同之处有利于双方语言的理解,不同之处则可能由于差异的存在而造成对语

言理解和运用的偏误,并形成障碍。

B 交际原则与价值观念人们在会话交际中需要遵守一定的交际原则,如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和利奇的礼貌原则。

C 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人们容易形成对母文化的思维定势和优越感,并不自觉地把母文化模式当

做衡量别文化的标准。

D 交际过程中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

E 交际的结果:文化的相互影响

5.语义文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和概念体现在词汇中,而在别的语言中没有对应的词语。胡明扬把它分为:

A 受特定自然地理环境制约的词语—梅雨 梯田 戈壁滩 熊猫

B 受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词语—馒头 旗袍 四合院 炕

C 受特定社会和经济制度制约的词语—科举 支书 下放 农转非

D 受特定精神文化生活制约的词汇—虚岁黄道吉日 红娘 阿Q

E 更多的则是某一事物或概念虽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相对应词语,但词义却存在很大差别——农民、肥(词的内涵义有差别)、狗、龙(褒贬义)、松竹梅(引申义、比喻义)

6.语用文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A 称呼 B 问候和道别 C 道歉和道谢 D 敬语与谦称 E 褒奖与辞让 F 宴请与送礼 G 隐私与禁忌

7.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原则有哪些?

1、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

与学生语言水平和实际需要相适应,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适度

2、要有针对性——针对外国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障碍和困难。

3、要有代表性——主流文化、国家文化,或者说是中国人共通的文化;有一定教养人身上反映的文化

4、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在年轻人身上所反映的习俗文化已经有很大变化

5、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8.语言习得与语言学习有哪些不同?

A习得,特别是儿童第一语言习得,是从本能的要求开始,与其生理和心里的自然发育、成熟同步进行,儿童是在不

知不觉中获得第一语言的。成人的习得也是一种潜意识行为;学习则是为了掌握一种新交际工具所进行的目的性非

常明确的活动,伴随督促、考试、竞争等外部因素的作用,是一种有意识行为。

B习得一般是在使用该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学习主要在课堂环境下进行。

C习得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方面,集中在语言如何有效地表达思想以及语言所表达的信息上(语言 的内容),而不是语言的形式,语言形式的掌握、知识的获得往往是潜意识的;学习特别是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下,注

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形式方面,有意识地、系统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甚至在很大程度忽视了语言的意义。

D 习得的方法,主要靠在自然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交际活动,没有教学大纲和课本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学习则是在

教师指导下,通过大量的模仿和练习来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法规则。

E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效果也比较好;学习相对来说花的时间较少,但效果不确定。

简言之,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学习是有意识的规则的掌握。9.对比分析的步骤是什么?

A 描写:对目的语和学习者第一语言进行详细、具体的描写。

B 选择:选择进行对比的某些有意义的语言项目或结构。

C 对比:对选择好的语言项目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D 预测:在对比基础上,预测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发生的错误。

10.如何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A 要充分利用学习者本身已有的动机,并不断“充电”,使之进一步增强。

B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学习语言的最根本动力应是交际的需要。

C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最直接的增强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因素。

D 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多给学习者以成功的机会并及时加以肯定。

E 适当地运用竞争机制。如,竞赛、激发上进心等。11.课堂教学的优势有哪些?

A 课堂教学能充分利用人们长期积累的对语言本身和语言教学的研究成果,通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精心安排,进行集中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收到相对来说短期速成的效果。

B 课堂教学的重点往往是语言形式的掌握,课堂能有目的地提供比自然语言环境更集中,范围更广、形式更为复杂的语言形式。

C 课堂教学强调教授语言规则,符合成人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

D 课堂教学有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和帮助,可以迅速提供反馈,及时纠正错误,从而加快语言学习的速度。

12.课堂教学的局限有哪些?

A 通过课堂教学接触目的语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目的语的输入量也无法与自然习得相比。

B 课堂教学所提供的不都是真实的语言材料,教给学生的常是“课堂语言”或“教科书语言”,与实际生活中的语言有一段距离。

C 课堂教学侧重语言形式,但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语法规则,最好的语法规则体系也是不充分的。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也可能产生误导。

D 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缺陷在于难以提供真实的交际情景,也难以进行真正的交际活动。13.影响较大的教学流派按其所体现的主要语言教学特征可分为哪几大派? A 强调自觉掌握的认知派(如,语法翻译法、自觉对比法、认知法)

B 强调习惯养成的经验派(如,直接法、情景法、听说法、视听法)

C 强调情感因素的人本派(如,团体语言学习法、默教法、暗示法)

D 强调交际运用的功能派(如,交际法)

14.如何正确对待各教学法流派?

1、全面、系统地了解、研究各种教学法:理论层面、设计层面、步骤层面

2、客观、辨证地对待各种教学法流派(P286)

A 首先应该看到各种教学法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

B 各种教学法之间存在着对立、排斥的关系,同时也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C 各种教学法都有长处和短处。

D 新旧教学法没有互相取代,而是长期共存 15.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向是什么?

1、不同教学法流派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向,教学法研究的重点转向知道教学的基本原则。

2、在探讨习得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教学规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为教学法的发展提供了更科学的基础。

3、培养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正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目的的共识。

4、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人际关系是重要的教学原则。

5、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迎接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的挑战。

16.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任务是什么?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的全过程和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办法,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学习效率。

17.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A 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真实接触客观事物,而是通过书本和课堂接受前人总结的实践经验,形成基本认识,然后再运用到实践中去。

B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

C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过程不只是知识技能掌握的过程,而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

D 作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不是学生自发的、主动的要求,而是在教师和课本影响下进行的。

三、论述题:

1.有人说,“我是中国人,我会说普通话,我就能教好外国人汉语。”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你认为一个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答:

一、普通话水平应该过关。所谓“过关”,是指按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应该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对外汉语教学所教授的是普通话,而不是方言,也不是带方言味儿的普通话。如果你要教普通话,无疑自身的普通话越标准越好,最好能达到一级乙等。达到了一级乙等或甲等,说明你的普通话在发音、词汇、语法、表达各个方面,基本就没有缺陷了

二、具备相应的汉语知识。不是会说普通话的人都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对象主要是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受时间、条件、环境、母语、学习动机等的综合影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寻找语言规律,而不是像孩子学母语那样靠耳濡目染。所以汉语教师应该能够解释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规律。学生发不好汉语拼音“r”,有的老师就让他反复跟读,跟了半天还是学不会,老师就没有办法了。这就是缺少语音知识的缘故,其实一个简单的舌位图,再加上老师适当的解释和示范就可以解决。所以一个对外汉语教师,应该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汉语知识。

三、掌握必要的中国文化知识和技能。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学习汉语,也必然要接触到汉语文化,教师具备比较全面的中国文化知识非常必要。比如,有的人连中国朝代顺序都记不下来,就很容易犯错误。如果你能掌握某些文化技能,开展汉语教学就会如虎添翼。由于我多年来一直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在英国杜伦大学和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开展了很多活动,比如教太极拳、教书法、写春联、唱京剧、做中国菜、包饺子等,这些活动不仅深受学生喜欢,还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这些文化活动,我广交了朋友,又通过他们,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四、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必要的外语能力。汉语教师要有亲和力,要有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否则很难想象你的汉语课堂会生动有趣。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崔希亮教授举过一个例子,一个汉语老师在课堂上解释“跳”,就板着面孔照着词典的解释念:“双脚离地,身体用力向上”,学生怎么也听不懂。崔教授开玩笑地说,这哪儿是“跳”啊,这是“上吊”。这位汉语老师就没想到做个动作,示范一下,学生立刻就会明白。另外,必要的外语能力是需要的,至少应该能用当地语言进行基本沟通,或者借助英语进行基本沟通。海外留学生熟悉当地语言和文化,这是从事汉语教学的有利条件。

五、相关要求也不可少。爱岗敬业、教学方法、人格魅力等也是一个优秀的汉语教师必不可少的。目前海外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很大,国家汉办除了每年派遣汉语教师、汉语志愿者外,也正在制定相关政策,在当地招募汉语志愿者。希望有志于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士提早准备,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

2.交际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借鉴些什么? 答:特点:

①明确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目标是培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不仅要求语言的正确性,还要求得体性。

②以功能和意念为纲,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

③交际过程交际化,交际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手段。在教学中创造接近真实的情景采取小组活动形式培养言

语交际能力,并把课堂交际活动与课外生活中交际结合起来。

④以言语交际为主要形式——话语为教学的基本单位,语音、词汇、语法主要通过话语情景综合教学,必要的句型操

练也是为掌握话语能力服务的,并结合话语进行。

⑤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以综合技能训练为主。

⑥通常按话题螺旋式地进行安排语言材料,将功能与结构结合在话题中,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

⑦强调言语交际内容和信息的传递,不苛求语言形式,对错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对错误能不纠就不纠,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⑧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专业学习者进行“专用语言”的教学。借鉴:

A 明确地提出培养交际能力这一语言教学的根本目标,并力图通过教学过程交际化加以实现。

B 提出功能意念范畴,并以此制订了教学大纲,突破了以语言结构为纲的概念。

C 强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主张以话语为教学单位以代替“句本位”的传统教学法。

D 重视语言运用的得体性和流利性,并以一种全新视角对待学生错误。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对外汉语教学法。

(1)结构是基础。国内外长期的汉语教学经验表明,从起始阶段开始的,通过系统的语言结构的学习掌握语言规则,是第二语言学习者迅速的获得语言交际能力的关键。反之,初级阶段忽视结构教学或完全打乱结构教学的系统性,会给汉语学习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2)功能是目的。学习语言结构是为了交际,因而结构是为功能服务的,结构教学必须与功能教学相结合。这表现在:结构教学要重视组装规则以解决表达问题,而不是把重点放在结构的分析上,按照人类语言活动从意念到言语形式的顺序,从功能出发进行结构教学,而不是按传统的从形式到意义的顺序,以教授结构为出发点,要突出功能的教学,既要考虑到结构的系统性,也要注意功能的系统性。(3)文化教学要为语言教学服务。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语义和语用的教学,作为语言交际能力一部分的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文化教学。文化教学要紧紧结合语言教学,着重揭示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因素,介绍目的语国家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功能,结构,文化结合应贯穿语言教学的始终。一般来说,初阶阶段以结构为主,中级阶段要加强功能并巩固,扩展结构,高级阶段文化教学,特别是目的语国家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分量应逐渐加大。

4.什么是语用文化?语用文化包含哪些内容?

答:语用文化是指语言用于交际中的文化规则和文化规约,是由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别是习俗文化所决定的。语用文化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主要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重点之一。可以和功能意念的教学和语用规则的教学结合在一起。对外汉语教学中常用的基本的语用文化大概包含一下内容:A 称呼 B 问候和道别 C 道歉和道谢 D 敬语与谦称 E 褒奖与辞让 F 宴请与送礼 G 隐私与禁忌

第四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0944612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学分:2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预修课程: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内容简介: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视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开设的选修课,本课程讲授对外汉语教学的历史演进、教学理论、特点、教学规律、总体设计、教学原则、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和测试方法以及一般的语言教学规律和各种教学理论、方法,并把文化因素、语用规则纳入对外汉语教学的范畴之内,从而使从事这一事业的有关人员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掌握其教学规律和方法,最大可能地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率。

教材及参考书: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吕必松著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刘珣主编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7年出版

《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李杨主编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1997年出版 《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周思源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

第五篇: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1)中国人学外语;(2)少数民族学汉语;(3)少数民族学外语;

(4)外国人学中文(即对外汉语教学)

母语:从亲属角度,一般指本民族的语言。Mother

tongue

外语: 从国别角度,一般指外国语或者外族语。Foreign

language

第一语言:一出生就接触、学习、习得的语言。通常是指学习者的母语或本族语而言的。尽管有些时候,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并不是他的母语或本族语。First language

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之后学习和使用的其他语言。在习得第一语言以后学习和使用的本民族的语言、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和外国语言都叫做第二语言。Second language 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

应用语言学: 1.语言教学 2.语言规划

3.辞书编纂

4.计算语言学(机器翻译、情报检索、信息过滤„)5.实验语音学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部构成

(2)任务:研究——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原理;

(2)教学的全过程;

(3)教学体系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4)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

并由此制订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3)根本目的: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1)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

2)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3)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之间联系密切,人员交流往来越来越多。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3.“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区别(1)目的不同

语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不是讲授语言学知识,所以应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培养交际能力,而不是大量讲理论。(2)教学内容

语言学:

A.学习语言四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规则,保证正确性。

B.学习语言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的使用规则——语用规则,以保证语言的得体性。C.学习言语技能:听、说、读、写。要掌握言语技能,主要是掌握语言要素;言语交际技能受语用规则、语言规则制约。

D.学习相关文化知识:和语言使用密切相关的文化要素;国情(3)教学原则:语言教学应生动、有条理,理论联系实际。(4)教学方法:语言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技能训练为主,教师适当总结、归纳规则。

(5)教学技巧:„„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美国社会学家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语法性,合乎语法;可接受性,在情境中的得体性和实现性。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交际能力包括:

A.语言学能力:语音、词汇、正字法、语法、语义、听说读写技巧

B.社会语言学能力:功能、意念、场合、社会地位、性别、身份、心理因素、行为语言、语体等

C.话语能力:即连贯的话

D.交际策略:解释、迂回、改正、重复、忧郁、回避、猜测、语体转换、代码转换等

1.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

定义:一个人掌握语言要素和语用规则的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力,属于语言的范畴。

语言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文字。语用规则:语言的使用规则,根据一定的语境对谈话 的内容、言语的语音形式、词、句式以及应对方式等进行选择的规则。

语言要素+语用规则=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相关文化知识=语言能力的构成因素

2.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定义:一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 头交际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是一种外在的能力,属于言语范畴。

语言交际能力=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

言语技能:听说读写的技能,听、读用于口头交际,是理解;说、写用于书面交际,是表达。

3.语言要素、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关系(1)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

1)初创阶段(20C 50¡¯s初¡ª60¡¯s初)

汉语预备教育:

a.1950年,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是我国第一个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机构)。周培元、吕叔湘负责业务工作;邓懿、王还等6人授课。b.1952年,由于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该班调到北大,更名为北京大学外国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c.1960年9月,北京外国语学院成立了非洲留学生办公室。2)巩固和发展阶段(60’s初—60’s中)a.1962年,北京外国语学院外国留学生部独立,成立了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b.1964年,改名为北京语言学院。

c.1964年暑假,越南政府派来2000名留学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单位扩展到23所。

d.1965年暑假,北语为新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22所院校举办了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班。e.1965年下半年,北语创办《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是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62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开始了汉语教学节目。f.1966年,文革,教学停顿。

1971年,北语被撤消。

3)恢复阶段(70’s初—70’s后期)

a.1972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首先接受200名坦桑尼亚、赞比亚学生。

b.1972年10月,北语恢复,1973年秋开始接受留学生。4)蓬勃发展阶段(70’s末至今)

a.1987年7月,组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b.现在全国有300多所高校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c.20世纪70’s下半期开始是对外汉语教学确立学科时期。

 学历教育:1975年,北语试办四年制“汉语言”专业本科(留学生为对象);1986年,北语开始招收现代汉语专业外国硕士研究生;1997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以及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博士。 应用语言学 d.学科建设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1978年,第一次提出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来研究。

1983年6月,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

1984年6月,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研究机构“语言教学研究所”在北京语言学院成立。

1984年12月,“对外汉语”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e.学术机构

1988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从“中国教育学会”中独立出来。

1987年,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朱德熙。f.刊物

1979年9月,《汉语教学与研究》在北语正式出版。(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

1987年9月,《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季刊。

1987年,北语创办了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学汉语》。g.师资

1983年,北语首先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

1986年,北语、北大开始招研究生。

1997年,北语建立全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学科教学论”(后改为“课程与教学论”)硕士专业,以及获准建立全国第一个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点。(2)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

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

1)初创阶段(50’s初—60’s初) 特点:

a.重视系统的语法、词汇教学。

b.以语法为主线,但同时强调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强调“四会”能力全面发展。

c.培养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

1958年,正式出版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

2)改进阶段(60’s初—70’s) 特点:

a.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强调实践性的原则。

b.提倡“精讲多练”。

c.采用“相对直接法”。

d.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注意学以致用。 1977年《汉语课本》首先引入了句型教学。3)探索阶段(70’s初—80’s初) 特点:

a.对实践性的原则再认识。

b.打破旧的、脱离实际的科学系统,代之以符合实践性原则的新的科学系统。

c.引入了剧情教学,提出“听说领先”,形成“以听说法为主,结构为纲,兼 4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顾传统方法”的综合教学法。 具体措施:

a.试验分课型,听说、读写分开。

b.改革精读课,加强听力、阅读,改名为“综合技能课”。 1980年《基础汉语课本》 以常用句型为重点。4)改革阶段(80’s至今) 特点:

a.引进“功能法”,提出结构与功能相结合。

b.根据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与特点,提出 “先读写,后听说”。

c.按照语言技能分课型。

d.对本科课程教学法有全面、科学的研究,90年代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e.对教学活动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全国制订教学大纲) 1981年出版《实用汉语课本》。(是第一部吸收功能法优点的教材)(3)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发展

学科理论包括教学理论和基础理论两部分。

1)教学理论的研究

A.开始于50’s—60’s初(十年初创阶段)

1953年,周祖谟发表《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第一篇论文)

1958年,《汉语教科书》出版。(我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 特点:

a.一开始就注意把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与对本国人进行的母语教学区分开来,探索第二语言教学路子。

b.在重视掌握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同时,强调四项技能的基本训练,强调对语言的实践和运用。

B.60’s初—“文革”之前

总结建国以来的教学经验。

特点:提出一系列对外汉语教学原则。

a.“精讲多练、课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性原则。

b.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的直接性原则。

c.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学以致用原则。

d.“语文并进”,听说读写全面要求、阶段侧重的 主要教学原则。C.70’s

 特点:着重解决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a.在论述具体教学问题时,较多受到听说法、结构主义语言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b.把实践性原则定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教材编写中进行句型教学试验。

c.在语言技能训练方面听说和读写作为两类课进行了分开教学。D.80’s开始,真正从学科建设的高度进行教学理论研究。

a.进行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宏观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b.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教学活动展开了全面的研究。

c.对教学法原则的研究进一步深化。

d.提出用不同的方法训练不同的语言技能。E.90’s以来,理论研究深化。

逐渐引进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跨文化交际学等相邻学科的理论成果。

三、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理论基础

 组成:语言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规律是由语言学规律、心理学规律、一般教育规律等共同决定的。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框架

 教谁?学习对象

只是培养新的语言习惯:

已掌握一套语言规则,善于类推,精于比附  教什么?

“彼无我有”或“彼有我无”的语言现象  教多少?

“量”:取舍、详略  何时教?教学顺序  如何教?教法

3-1.语言学

(1)普通语言学基础理论

 语言学:是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 语言学的基本任务: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2)汉语语言学基础理论

(3)与语言学相关的跨学科分支学科理论  理论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结构。 社会语言学注重的是: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

 心理语言学关注的是:语言的(心理)过程,过程是如何使结构去实现功能的,语言是如何被感知、理解和产生的。

A.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把语言放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从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发展中探究语言变化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从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中考察社会生活的某些倾向和规律。

B.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习得、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心理机制和心理过程。3-2.心理学

(语言学习理论、语言教学理论,同心理学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什么说心理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几乎与一切学科都有关系。语言教学活动的研究必然包括对学习者心理活动的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 语言习得理论和语言教学理论都离不开心理学理论。历史上的每一种教学法流派都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

 心理学是对外汉教的重要理论支柱。一些热点问题必须将语言研究和心理研究结合起来。包括汉教在内的第二语言教学理论要取得新的突破,必须从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吸取营养。

(1)跟语言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基本概念 A.注意

a.定义:注意是人们对外界作用于感官的信息刺激做出的选择性反应。

b.注意有一定范围:指人在一瞬间内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

c.注意具有稳定性:指注意维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或知觉指向相应内容上的时间。

d.注意的分配:人在进行两种以上的活动时,能同时注意不同对象的能力。B.知觉

a.定义:是将感官获得的信息转化为有组织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b.知觉的组织性:将输入的刺激组成有意义的整体。

c.知觉的整体性:由知觉的完整模式补充或解释部分(不完整)的感觉。

d.知觉的恒常性:指对于熟悉的物体,不管它的透明度、颜色、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变化,在知觉中的映像始终保持不变。C.记忆

a.定义:指知觉到的信息被编码、转化、联系、储存、复述、回忆以及遗忘的加工过程。

b.记忆编码过程:人脑将感官接收的信息转化为神经系统可传递和贮存的代码,信息代码化为一个个相互联系的“结节”储存于记忆库,人脑可根据需

要从记忆库中提取编了码的信息来复述或记忆,但也可能因长久不提取而遗忘。

c.短时记忆:以听觉、视觉编码;长时记忆:以语义编码。D.遗忘:与记忆相对,是一种普遍和自然的联系。 易迅速遗忘:机械学习的材料未及时复习。

 不易遗忘:有意义学习的材料,一般概念和原理。 防止遗忘:改进学习方法,适当安排复习。3-3.教育学

(1)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

 底层结构:跟第二语言教学有关的客观条件。 基础结构:有关理论和一定的教学经验。

 主体结构: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选择)、课堂教学、测试。(教学活动四大环节)A.总体设计:分析各种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并选择最佳教学方案。

B.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和主要依据。

C.课堂教学:是全部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实施检验总体设计的内容。

D.成绩测试:不但是对课堂教学的检验,也是推动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 7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重要因素。

 上层结构:教学原则。

一方面是总体设计的一项内容,反映教学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是教学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指导全部教学实践活动。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点

 20世纪50’s末、60’s初,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学习应是解决问题、创造和发现式的活动;

4)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

语言习得理论

一、语言习得理论概述

1、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指的是儿童不自觉地自然地掌握/获得第一语言(通常是母语)的过程和方法。

2、第二语言学习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

3、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对比(1)共同点:

1)都是为了获得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2)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

3)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联系。

4)都需要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几个阶段。

5)语法习得都有一定的顺序。

6)都使用某些相同的学习策略。

7)都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相结合的结果。

(2)不同点:习得是潜意识的自然的获得;学习是有意识的规则的掌握.1)学习的主体不同,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

2)学习的起点不同。

3)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不同。

4)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不同。

5)语言输入的情况不同。

6)语言习得过程不同。

 小结:儿童习得母语时,主体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特点与活动方式的基本特征

A.生理特点:儿童1—5岁是生长发育时期。

B.心理特点:是借助于实物、实情建立概念,形成思想与思维能力的过程。

C.社会环境:有自然的语言环境,而且沉浸于其中,父母与家人用照顾式语言 8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与其不断地进行交际。

D.活动方式:通过交际,进行反复模仿、记忆、应用,达到熟练的程度。 学习第二语言时,主体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特点与活动方式的基本特征 ①生理特征:已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发音器官、肌肉已经定型,模仿能力差些,大脑已经定型,智力发育健全。

②心理特征:已有大量概念,具有思维能力,已经有完整的第一语言系统,借助于第一语言来学习第二语言。

③社会环境:有、无语言环境两种情况。

④活动方式:以课堂学习为主,进行反复操练。

二、儿童语言习得

1.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  五个阶段:

喃语阶段(6个月-12个月)

独词句阶段(1岁左右)

双词句阶段(1岁半以后)

电报句阶段(2岁至2岁半)

成人句阶段(2岁半至5岁)

2.儿童习得母语的基本过程的理论解释

①刺激—反应论

 是行为主义理论的解释。代表人物:华生(早期);斯金纳(后期)

 理论:语言不是先天所有的,是后天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反应后的刺激)的模式而获得的,是后天形成的一套习惯,因此在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中,外部的环境条件是十分重要的。②先天论

 是心灵主义的解释。代表人物:乔姆斯基

 理论:LAD假说,认为人类具有一种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习得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受遗传因素所决定的“语言习得机制”(LAD)。

 “普遍语法”:即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当儿童接触到具体语言时,就会不断地通过假设—验证的演绎过程对“普遍语法”的参数进行定值以形成具体语言的规则系统。

 认为后天环境的作用是次要的,只是起了触发语言机制和提供具体语言材料的作用。

 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才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③认知论

 代表人物: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

 理论: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天生的心理认知能力与客观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了语言的发展。④语言功能论

 代表人物: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

 理论:语言是交际工具,儿童习得语言就是学会如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 大脑功能侧化有关键期,错过很难弥补。

 三、第二语言学习

1、定义: 通常指的是在学校环境(即课堂)中有意识地掌握第二语言的过程和方式。

2、学习第二语言时,主体的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的特点与活动方式的基本特征

1)生理特征:已过了青春期的成年人,发音器官、肌肉已经定型,模仿能力差些,大脑已经定型,智力发育健全。

2)心理特征:已有大量概念,具有思维能力,已经有完整的第一语言系统,借助于第一语言来学习第二语言。

3)社会环境:有、无语言环境两种情况。

4)活动方式:以课堂学习为主,进行反复操练。

3、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过程的理论解释

(一)语言对比分析

1、定义:是将两种语言的系统进行共时比较,以揭示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语言分析方法。

2、代表人物:美国 拉多

3、理论基础: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 迁移理论

4、观点: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形成的习惯,但与第一语言习得不同的是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已产生了迁移的作用,两种语言最不同的地方最难掌握,相同或类似的地方较易掌握,因此主张对两种语言进行语音、语法对比,从而确定两者的相同点、不同点,对不同点加强教学。

5、四个步骤:描写、选择、对比、预测

6、意义与局限:

A.对比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 对比  预测

B.局限

 重视语言形式,忽视语言功能  重视语际干扰,忽视语内干扰  重视预防,忽视诊断

(二)语言偏误分析

1、定义: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

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失误: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

 偏误:因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

2、代表人物: 科德

3、理论基础:语言学基础:普遍语法理论

心理学基础:认知理论

4、偏误的来源: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1)母语的负迁移。

(2)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泛化”(3)文化因素的负迁移。

(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5)学习环境的影响。

5、对待偏误的态度

 对偏误的本质要有全面的认识。

看到偏误的积极意义;对偏误在交际中所产生的影响要有实事求是的估计;偏误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必然有的现象,是正常的现象,伴随习得过程的始终。 利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教师预先了解学习者可能产生的偏误及偏误的来源,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从一开始就提供正确的示范,让学习者正确地模仿、记忆和运用并帮助学习者克服偏误。

 纠正学习者的偏误,要有正确的态度,采取不同的纠正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

6、意义与局限

意义:(1)是对比分析的继承和发展。

(2)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本质的认识。

(3)对习得过程和习得规律的研究丰富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促进了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

局限:(1)正确与偏误的区分标准很难确定。

(2)研究很不平衡。

(3)对偏误来源的分析陷入公式化。

(4)未研究中介语的正确部分。

(三)中介语理论

1、定义: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文化和交际等方面既不同于自己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不断靠拢的动态语言系统。

2、代表人物:美国 塞林克

3、特点:

(1)是一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系统,可以作为一种交际工具。

(2)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地向目的语靠拢。(3)中介语的存在是由于偏误产生的,要掌握目的语,就要慢慢减少中介语的偏误。(4)中介语的偏误有反复性。

(5)中介语的偏误有顽固性,其中一部分进而形成僵化。

4、失误与偏误

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中介语理论。

5、中介语理论的研究目的:

(1)可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习得规律。

(2)能了解学生偏误产生的原因。

A.母语的负迁移。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B.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泛化”

C.文化因素的负迁移。

D.交际策略的影响。

E.学习环境的影响。

(四)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目的语环境/非目的语环境

2、课堂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学习——有关联/无关联

3、充分运用语言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五)第二语言习得的个体差异

1、生理因素

2、认知因素

(1)智力

(2)语言学能力

(3)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4)认知方式

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 场依存性:看待事物往往倾向于从宏观上着眼,从整体上审视。 场独立性:看待事物常常倾向于以微观为基

点,善于对每一个具体信息做出分析和辨认,而较少受整体背景影响。 沉思型和冲动型

 沉思型:深思熟虑,谨慎而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错误较少。 冲动型:遇到问题急于作答,常常出错,元认知和记忆水平不高。容忍倾向和排他倾向

 容忍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广的类别,能兼收并蓄。

 排他倾向:易于接受概括性小的类别,有时会拒绝与他想法不一致的内容。

3、情感因素

 动机:是驱使人们活动的一种动因和力量,其中包括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的冲动或企图达到的目标等。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

外国人学习汉语动机:掌握工具、升学、深造、研究、不明确。(第二语言学习动机)

 态度: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应,是情感上的好恶以及因之而采取行动的倾向性。学习态度分为3个方面:积极、一般、消极  性格——内向/外向;自尊心和意志;焦虑;移情

第三章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一)性质和目的

1、性质: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其性质是一种外语教学,也可以说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2、目的;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外国汉语学习者用汉语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培养汉语交际能力。

①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工具。②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交际。

③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之间联系密切,人员交流往来越来越多。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母语教学之异同 第一、第二语言学习的区别性特征。

(1)起点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

和语言交际能力,教学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读写能力,以及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第二语言教学:由于学生不具备最起码的言语能力,教学要从教目的语最基本的发音开始,要从教说话开始。(2)第一语言的影响

由于第二语言学习是在第一语言习得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第一语言会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可以产生正迁移,也可能起负面的作用。充分利用正面影响,预防或排除负面影响,是第二语言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第一语言教学不存在类似问题。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指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

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

泛化: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3)文化冲突

由于语言本身既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学习第二语言自然也要了解、学习、掌握第二语言的文化。第二语言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结合语言教学进行相关文化的教学,扫除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文化障碍。第一语言教学中不存在此问题。

(4)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不同 第一语言教学:对象是儿童。

第二语言教学:相当部分是成年人,目的多样,使得

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影响到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

教学类型:是根据语言教学的某些综合特点划分出来的跟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有关的类型。第二语言教学类型可分为:

1、按教育性质分:普通教育(指中小学的第二语言教学)、预备教育、专业教育、13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特殊目的教育.2、按学习期限分:长班(一学年及以上)和短班

3、按教学组织形式分:班级教学、个别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教学类型:

1、汉语言专业教育

2、汉语进修教育

3、汉语短期教学

4、汉语速成教学

(四)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课程类型:

1、综合课

2、专项技能课(口语、听力)

3、专项目标课(报刊阅读、应用文写作)

4、语言知识课(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

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1、课程设计:就是针对特定的教学类型和具体的教学对象,根据既定的教学对象所必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来决定选定的课程类型,制定课程设置计划,同时要考虑有关的主客观条件,包括教学规模的大小。它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是联结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2、总体设计(1)定义

总体设计: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编写(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相互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行动。(2)最佳教学方案的选择——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要取得语言教学的最佳效果,就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根据各种特定的条件,充分研究其共性和特殊性,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应解决各种普遍性矛盾和特殊性矛盾的最佳教学方案,把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统一起来,把教学需要和各种客观条件统一起来,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3)教学环节的衔接

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成绩测试。(4)教学人员的分工

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来考察,这样就有纵向的衔接、连贯和横向的协调、平衡关系。总体设计在确定教学对象、目标、内容和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使全体教学人员明确教学的全过程以及自己在全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分工,明确自己承担的任务,从而能自觉地担当起自己的教学工作并协调好与其他教学人员的任务和关系。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3、总体设计的程序和方法(1)分析教学对象的特征

①自然特征: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第一语言文化与目的语及文化的关系。

②学习目的:受教育目的、职业工具目的、职业目的、学术目的、临时目的。

③学习起点:根据学习者的目的语水平而定。

④学习时限:依据学校的教学制度而定或依据学习者的特殊要求而定。

(2)确定教学目标

①使用目的语的范围:使用目的语的领域及范围不同时,教学内容也应不同。

②目的语水平的等级:指培养学生达到目的语水平的哪一个等级。(3)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指标

总体设计既要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又要规定每一项内容的指标。如:词的数量;听、说、读、写四项分技能要达到的水平;等等。(4)确定教学原则

①语言要素和言语交际技能之间的关系。做法:

A.以语法结构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语言要素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听说法 B.以语法结构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言语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听说法的改进

C.以功能项目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功能法

D.以语法结构为纲编排教学顺序,以功能项目和言语交际技能训练为中心组织语言材料。——结构—功能法 ②言语技能训练的方式 方式:

A.综合训练:在一门综合课中贯彻语言要素、语用规则、文化背景知识的综合教学以及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综合训练。B.分技能训练:开设专项技能训练课。

C.综合训练和分技能训练相结合:开设综合课的同时开设专项技能课。

③言语交际技能训练的方式 言语技能与言语交际技能 方式:

A.以结构为纲,兼顾功能。B.以功能为纲,兼顾结构。

C.以话题为中心,注意结构和功能的结合。D.以情境为中心,注意结构和功能的结合。E.纯功能方式

④语言要素和语言知识的关系

总体设计要处理讲不讲语言知识和如何讲的问题。⑤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汉字教学的基本立场是:以简化字为规范汉字。在汉字教学中要考虑语素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⑥目的语和媒介语的关系

要处理是否用媒介语解释、对比、对译以及何时用的问题。

⑦语言要素和相关文化知识的关系以及“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关系 ⑧语言和文学的关系

上述八方面内容的选择依据:

A.学生的特点以及由此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B.对语言教学规律的认识。(5)规定教学途径

教学途径: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去的途径。内容:

①教学阶段:划分依据: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尤其是要达到的目的语等级,可划分为初、中、高三大阶段,再分解为小阶段。②课程设计:

A.是总体设计的核心内容。

B.是联结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

C.是针对特定的教学类型和具体的教学对象,参考课程类型制定课程设置计划。③周课时和总课时

1学期20周,1周20学时,1学期一共是400学时。

1学期:400学时,词汇量1000~1500,掌握初等阶段的基本语法点。

1学时:40分钟、45分钟、50分钟。(6)明确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

了解自己所承担的工作的性质、特点,明确自己的工作与其他教学任务间的关系,协调好相关教学工作。

(二)教学目的、教学原则的确定

1、教学目的

(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

(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2、教学原则

(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4)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5)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原则(6)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10)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三)课程设计与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1、课程设计:

是在教育目的和具体教学目的的指导下,从学习者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根据专业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最优化的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进程,形成合理的、相互配置的课程体系。

2、教学大纲:

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制定的、对具体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进行规范的指导性文件。

分类:语法大纲、句型大纲、词汇大纲、情景大纲、功能大纲、意念大纲

(四)课程规范

1、对课程性质及课程特点的规范

2、对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要求的规范

3、对课程内容的规范

4、对课程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的规范

5、对测试进行规范

第四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

(一)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 1.课堂教学的性质和地位

性质: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也是帮助学生学习交际的场所。地位:是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的中心环节,其他环节都要以课堂教学的需要为出发点,适应和满足课堂教学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

衡量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标准是什么? 2.课堂教学的要求(1)对教师的要求

①教师必须全面展示和传授计划内的教学内容。②教师必须使学生全面理解所学的内容。③教师要给予学生的模仿以正确的引导。

④教师要尽量给学生创造记忆的条件,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学生记忆。

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交际的气氛,创造交际的条件。

(2)对学生的要求

①理解:理解所学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目的语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的首要任务。

②模仿:学生要尽量利用课堂教学的有利条件,充分地进行模仿操练,同时要把握模仿的正确性。

③记忆:学生要尽可能利用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来帮助记忆。

④运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课堂操练和课堂活动,以达到运 17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目标。3.课堂教学的设计(结构)(1)教学过程(2)教学单位

(3)教学环节:教学步骤、时间分配

(4)教学步骤:一个教学环节可分为若干个教学步骤。

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课→新课小结→布置作业 4.课堂教学的原则、方法、技巧(见后)

二、课堂教学的内容

任务:学习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言语技能、文化背景。

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偏重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言语交际能力。1.语言要素:

语音、词汇、语法 + 汉字 2.言语技能:

听、说、读、写

3.言语交际技能:语用规则、话语规则、交际策略

根据语境得体运用、连贯表达完整语义、具有应变调整能力 4.相关文化知识:文化因素、基本国情、文化背景知识

1、语言和文字知识: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对外汉语语言要素的教学包括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四个方面(1)语音

A.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

B.任务:使学习者掌握汉语普通话标准的、正确的发音及普通话的语音系统,为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打下扎实的基础。*C.教学原则:

音素教学和语流教学相结合音素的单独发音和在语流中的发音有很大的不同。在语流中,有些音会弱化(变得较弱或不太清晰);有些音会脱落(弱化的音消失):

星期天,我们一起去买衣服。

弱化

脱落wom

脱落yif

最好的做法是:

语流(通过句子教语音、语调)→ 单音素(分解)→ 语流

1、科学性原则:掌握规律,循序渐进

2、实践性原则:精讲多练

3、对比性原则: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

4、直观性原则:辅助手段的运用

5、趣味性原则:机械性练习与有意义的练习相结合

6、语音教学必须贯彻始终 D.辅音和声母教学的难点

a.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区别(教学方法:吹纸)

b.清音和浊音的区别 除m.、n、ng、l、r 外,都是清音

c.三组难音 z c s;zh ch sh ;j q x

 在语音教学中,你用什么方法让学生分清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区别?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E.元音和韵母教学的方法

a.利用学生母语的正迁移

b.采用以旧带新的方法

c.教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时,一般作为整体来教,不必分解 F.声调教学 一靠模仿,二靠记忆 辨调练习的较好方式是:

一和二不连读,四和一不连读,四和三连读。较好的连读练习形式是:二一四三。如:

学说汉语

滑冰跳舞

图书报纸

服装市场

研究历史„„ 据研究,从四声的发音难度来依次排列,比较好的教学顺序是:

第一声 → 第四声 → 第三声 → 第二声(2)词汇

简论词汇教学的任务和选择所教词汇的原则

①选词标准:常用、构词能力强

对外汉语教学中选词标准最重要的是常用和构词能力强

②对留学生的要求:初等:2500~3000;中等: 5000;高等:8500

学过800学时(在中国相当于初等即一年级)的零起点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应为2500~3000 教学原则

(1)提倡“词不离句“。

(2)掌握构词法规律:偏正(汉语)、并列(语言)、述宾(结婚)

重视语素教学:通过语素义解释词义(电→电灯、电话、电视机)(3)重视比较:

汉语内部比较(忽然、突然)

汉外比较(参观、访问——visit)(4)分清运用性(表达性)词汇和领会性(接受性)词汇(如:人名、地名、专名)。(5)加强词汇的重现与复习,减少遗忘。

展示词汇的技巧:

(1)直接法:实物展示,便于理解。

* 利用卡片,A面是汉字,B面是词的汉语拼音

和外文翻译。认读时,可以先认拼音,后认汉字。也可以直接辨认汉字,发出读音。如果认读失败,教师再用B面提示。

(2)类聚法:重新排列,便于记忆。如重新排列课文中依内容出现的生词:

* 按不同的词性归类排列:名词、动词、形容词

* 按意义的相关性来排列:哥哥、姐姐

// 学习、工作

* 分话题排列:病——舒服、感冒、咳嗽„„

看病——挂号、内科„„

药——开药、药片、一天吃几片„„ 注意: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 避免循环释义:货币 → 钱 → 钞票 → 货币。* 讲清语义、语法、语用的区别:

局面 // 场面(使用范围)

大方 // 小气(褒贬色彩)

爸爸 // 父亲(语体风格)

解释词汇的方法

(1)利用汉字字形:如“深“,为什么有“深色”、“夜深”的说法?

深 → 水深 → 颜色浓(深色)→ 离开始的时间久(夜深)

(2)以旧词释新词:如学习新词“立刻”,可利用已学过的“马

上”。

(3)根据语素义推测词义:如学习“电铃”,已学过的语素是 “电”:→ 电话、电视、电脑、电冰箱„„

(4)类比释义:汽车站 → 火车站、地铁站

(5)利用句子释义:“凭”(根据、依靠)→ 凭票入场、凭劳动吃饭

(6)形象与动作释义:如画眼睛表示“看”,在瞳孔中画一个人,说明“看见”。又如表演“拿”、“掏”、“摸”的动作。

(7)利用语境释义:A:菜做得不太好。B:没关系,凑合吃吧。

“俭朴”——他虽然很有钱,可是从不买名牌衣服,也从不上高级饭馆„„

(8)近义词比较:如“忽然”和“突然”。

* 我走在路上时,突然(忽然)下雨了。

* 事情发生了突然的变化。// 事情的发生很突然。// 事情发生得突然极了。//汽车突然一停。

(9)反义词对比:如“深”和“浅”、“表扬”和“批评”。„„(10)转述法:如“贪污”,把公家的钱放在自己的口袋里。(11)符号法:加、减、乘、除、等于、大于„„

(12)汉外翻译 :

注意:* 不要把一个词语的义项都罗列出来。如:打、搞、弄

* 要注意一词多译的现象,如“to play”, 可译成“玩儿”。

在英语中,可以说:play game,play ball,play piano

在汉语中,分别说:玩(做)游戏,打球,弹钢琴 ④练习词汇的方法:

练习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练习的种类有理解性练习、模仿性练习和记忆性练习等等。

A.感知性练习:语音识别 ,词形识别(听录音、跟读、认读、给字注音)

B.理解性练习:(说出或写出反义词,同义词替换,图示方位词,数量词„„)

C.模仿性练习:语音模仿(听录音、跟读); 汉字书写模仿(描写、临页)

D.记忆性练习:(以上各种都可以使用)

E.应用性练习

:(选词填空,用指定的词造句、组词)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1)记忆练习

* 直接问答(反复说,反复用)

例如:学习“中国、美国、法国、日本;美元、人民币、日币、法郎”

问:人民币是哪国的钱?

答:人民币是中国的钱。

问:中国的钱叫什么?

答: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利用实物或图片

如:利用图片,学习“游泳、跳舞、唱歌、滑冰„„”,请学生说出图片上人的动作。

* 说出动词的宾语、名词的量词、同义词、反义词等,如:量词搭配(一叠卡片写名词,一叠卡片写量词。学生随意抽取一张名词卡片和一张量词卡片,如果能搭配得一分;若不能搭配的话,则必须说出与量词搭配的词。)(2)辨别练习

* 辨析一个词的不同意思和用法(例如,“打算”)

假期里,我的打算(1)是去北京玩儿,但是不打算(2)坐飞机去。到北京后,去什么地方玩儿,我还要打算打算(3)

A:准备

B:考虑

C:计划

* 选词填空:

明天晚上,我去看电影

在家里看电视。

A:还是

B:或者

C:还

* 改错(A:明天你千万要来!B:放心吧,我千万来。)(3)理解练习

* 用汉语口头解释

例如:打电脑游戏(玩)、打的(坐)、打毛衣(织)

例如:固定词组“电视大学”、俗语“生米已成熟饭”)

* 词语联想

例如:“蔬菜”:青菜、萝卜、番茄„„

“恋爱”:爱情、约会、结婚;误会、吵架、离婚

* 画面联想(例如,画面是“香烟”:身体、健康、有害、寿 命„„)

(4)运用练习

* 填写关联词:因为我身体不好,()没去上课,()很想去

* 关联词抢答:因为(所以)、不但(而且)、只要(就)„„

* 运用形容词 :他感到很(高兴、难过、激动„„)

* 接龙:中 → 中国 → 国家 → 家庭 → „„

* 模仿造句:我一时糊涂,„„。// 他一说就好几个小时

* 替换词语:你应该努力学习

(认真、刻苦„„)

* 扩展词语:学习(如:学习汉语 / 努力学习)

* 说序号念词语 :把商品广告单上列的商品编上序号。教师说出某序号,学生找到该序号的商品后,念出商品的名称和价格。* 完成对话:设置情景,规定必须使用的词语或固定词组.请两位同学充当情景所规 21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定的人物进行对话:

如:你的一位同学好几天没来上课,有一天遇到了他。

怎么了、感冒、不要紧、严重、没什么、建议、经常、锻炼、健康„„

⑤积极词汇(表达性词汇):要学会用来表达思想和意图,能说能写

消极词汇(接受性词汇):只需理解意思即可,能听能读 ⑥词汇的记忆问题

A.重视首次感知

B.及时巩固,防止遗忘 定期复习,不断重现

口谈、耳听、眼看、手写多种渠道掌握(3)语法

语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

作用:①通过一定规则,有利于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以语法学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语言的形式

②承认学习第二语言,必须要总结语言规则,语法学习更符合成年人的学习规律

③对大多数外国学生来说,汉语的语法体系和他们的母语的谱系关系相去甚远,所以更需要掌握语法

地位:只有掌握了语言形式,才能表达语言的功能。

但另一方面,单独教语法也不行,要结合功能

才能掌握交际能力。

任务和目的:让学生通过理解语法规则进而理解目的语本身并运用语法规则在交际中进行正确的表达,即遣词造句。②教学内容:各种规则

词→ 词组 →句子→ 语段→ 语篇 ③作用

A.通过一定规则有利于理解和运用语言

B.总结规则符合成年人的学习规律

C.汉语的语法体系和大多数学生的母语语法谱系关系相去甚远,更需要掌握语言结构。

重点语法项目的选择

A.表示汉语特征

B.不同学生的难点:(量词、语气词、助词(了、着、过„„)、各类补语、特殊句式(“把”字句„)、语序(多项定语 / 状语„)语法教学的原则

要体现规范性、稳定性(×你有去过北京吗?)

A.对比分析,突出重点、难点

B.语言形式结构要教,语言功能也要教

C.语法不能只是句子的一个层面,要语素(汉字、音节)、词、词组(短语)、句子、话语(语段、语篇)综合。

D.“精讲多练”、语法、语义、语用相结合,操练形式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多样化:替换、转换、扩展„„

E.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则 ④教学方法(试述语法教学的主要方法)

A.归纳法:先给例子,后总结规则

B.演绎法:先给语法规则,再举例说明

C.引导性的发现法: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语法规则 外国学生易犯的语法错误(1)遗漏

* 即使你不同意,我(也)要去。

* 我学汉语(学)了一年。

(2)错序

* 我们上课八点。

* 我把作业能做完。

(3)误代

* 她怎么(这么)漂亮,当然有很多人喜欢她。

* 你什么时候去北京吗(呢)?(4)误加

* 我们班有十五个同学(×们)。

* 昨天他来了,我很高兴(×了)。展示语法点的技巧:

(1)实物展示:

* 利用地图:可以学习方位词(如:上、下、前、后、左、右、东、西„„)介词词组(如:从„到„、往„动词、„„)

* 利用物件:可以学习“比”字句(如:出示长短不一的笔)

(2)动作演示:

* 表演开门和关门,学习补语:打开、关上;如 :介绍趋向补语。(3)对话引出:

*

A(老师):这是什么?

B(学生):这是书。

A(老师):对,这是我的书。(学习表示领属“的”)

*

A(老师):我们的教室里都是留学生吗?

B(学生):不是,还有一个中国老师。

A(老师):如果用“除了„„以外,还„„”,怎么说?

B(学生):我们的教室里除了留学生以外,还有一个中国老师。

解释语法点的方法(形式、意义、功能):

*形式:结构本身、相关结构(如一个结构的肯定式、否式、疑问式)、必要成分

(如“被”字句的补语)、语法成分的排列顺序(如时量补语)和虚词的位置等。

*意义:语法点的语义特点。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功能:语法点的功能和使用环境。

解释语法点的方法:

(1)列出公式:如板书时量补语的三种形式: 我学汉语学了一年。

我学了一年(的)汉语。

汉语≒我学了一年。

(2)以旧释新:如学习“把”、“被”:

我关了门------我把门关了------门被我关了。

例:一个句子里同时出现几个表示时间的状语,其顺序的排列是外国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对此,可先呈现出其语序选择的规律:时间词——介词短语——副词

* 他最近常常感冒。

* 我从现在起永远不吸烟了。

* 他昨天从早上七点一直睡到下午四点。

(3)内部对比:

* 如:存在句 “P有N” 和 “N在P” 的语义重点不同。

“房间里有衣服”在于描写,“衣服在房间里”说明N的位置。

* 例:她一连哭了三天。

× 她连连哭了三天。(4).汉外对比:

汉语和英语的基本语序:S—V—O

日语和韩语的基本语序:S—O—V

例:不同点对比,如存现句:

处所+有+NP

There + Be +

NP

+

place

湖上 有 一条船

There

is

a

boat

in

the

lake

又如,在空间(地址)和时间(年、月、日)的表达上,汉语也是从大到小,而

英语则是从小到大。

(5).说明功能:如“太---了”:太贵了!太好了!

(6).推理法

利用人们的知识、经验,以及对事物的判断推理能力,讲练语法点。

如学习假设条件复句“如果没有A,就没有B”:如果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鸡和蛋的关系”这种人们共知的认识来讲解,那么就不需要多讲解语法,学生通过简单的推理就能明白,并学会使用。

注意:

归纳语法点的方法有:系统归纳、对比归纳、提问归纳、实例归纳。

归纳语法点的内容包括:形式特点、语义特点、语用特点、与学过的相关、相近的易混淆语法点的对比、与学生母语中相同语法点的对比、指出常见错误和避免方法。

⑤练习方法 过程上:

A.理解性练习(造句、填空、改错、翻译、是非选择)

B.模仿性练习(句型操练)

C.记忆性练习(反复、在不同语境中重现 以求长时记忆)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性质上:

A.机械性练习(老师控制 重复、替换„„)

B.有意义的练习(老师控制答案、问答)

C.交际性练习(老师只控制答案类型,内容由学生发挥)练习语法点的方法:

(1)机械练习:模仿、重复、*替换:他在床上躺着

(椅子上

坐着)

你多吃一点儿

(睡

一会儿)

*扩展:菜——中国菜——吃中国菜——我吃中国菜„„

* 句式变换,如:陈述句 —— 把字句 —— 被动句

他关了门

他把门关了

门被他关了

* 句子变换,如:我比较高,他不太高 —— 我比他高。

我一米八,他一米八 —— 我跟他一样高(2)造句法

* 功能造句:一种功能的多种表达方式

例如:建议 —— 我们走吧。

催促 —— 我们快走!

* 串联造句:提供词语,让学生成段表达(例如:严格、要求、认真)(3)交际性练习

创造交际环境,设计情景,使学生能把所学的语法点用于实际交际中。

* 真实情景问答:到商店购物,去邮局寄信

* 情景问答:“问路” —— 让学生编写问答式对话

* 自由发挥:感想、意愿、热门话题、交流体会 交际性练习举例:

*

用卡片做游戏,例如学习“有、要、是”:

第一轮:发给每人一张卡片,上有某动物图象,标汉字和拼音,要求每人说出自己有什么。如:我有大象 / 熊猫。

第二轮:做交换游戏,如“我有大象。我要熊猫。谁有熊猫?

第三轮:发给每人一页动物名称表,只有汉字。要求学生写拼

音,然后写出并说出“我最喜欢的动物是„„。”这个练习既认汉字,写拼音,又练习语法,能使学生活动起来:交换卡片,寻找自己需要的卡片,请教别人,查词典,写出并说出„„。

* 你说我做(A说“请把你的书放在桌子上”,B 做)

*

教师先说起始句,学生完成后续句或结局,例:小伙子说:“我们分手吧”,姑娘说:“既然„就„„。” 小伙子说:“但是„„”

*

比高低,例:

A 进攻“我比你高”,B 反击“虽然我没有你高,但是我比你强壮”„„(4)汉字

外国人说汉语难学,主要指的是汉字。

①任务:教会学生读(汉字)写汉字(书写文字)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②常用字、次常用字 2500~4000

掌握2500以上的汉字,阅读一般书籍已无大碍 ③教学方法

A.先认读,后书写。学习汉字时要尽可能把形、音、义结合起来

B.先教可以作为部件的独体字,后教包含学过的独体字的合体字

C.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D.教学时要一笔一划展示新部件的笔画、笔顺及笔画与笔画、部件与部件之间的正确位置和布局。

E.对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可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适当作些说明 F.帮助学生区分同音字的不同字义

G.对区别性小、易混淆的字要作对比练习H.对学过的部件要及时归纳总结

I.做用字组词的练习,帮助学生学会通过字义理解词义

J.练习汉字的方法:描写、临写、抄写、根据拼音写、组词等

2、言语能力:听、说、读、写、译 言语技能训练的理论、内容和方法

我国传统的汉语“精读课”是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综合性课程。把汉语课分为会话课、阅读课、听力课是根据言语技能划分的。听、说、读、写既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也是内容之一。(1)听

①听力的重要性 :听总是先于说,听的能力总要大于

说的能力。②听力训练的任务:

A.打听力基础:课内的听力训练是为走出课堂进行社会交际铺路。B.培养听的技巧:抓关键,跳障碍。

C.培养听的适应能力 :方言、口音、非标准语言、条理不清、外界干扰„„情况。D.培养注意力和开发智力 :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听的习惯。③听力训练的方法 :听和练习

聆听:听老师口述、听录音、广播„„

视听:看电影、电视、录像

B.练习:语音识别、词义和语义理解

a 语音识别:声、韵、调、连续、停顿、重音、语调、语气„„ 

练习形式:听写(拼音)、注声母、韵母,标调号、标句重音„„

b 词义理解

练习形式:听后解释、听后联想、猜测词义、多项选择解释词义、辨别近义词和同义词

c 语义理解(语义:大于词的语言单位,即词组、句子、语段和语篇的意义。)练习形式:听后回答问题、画图、填表、选择正确答案、听后讨论„„ ④听力课

A.精读: 理解听力内容的细节

B.泛读:抓大意,让学生找出所要求的信息或归纳大意。(2)说

为什么许多口语教材以会话为基本形式?口语交际有多种形式,主要是会话。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会话教学有利于初学者掌握语言结构,有利于培养话语能力,有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一般分为理解和表达两种。理解能力指的是读、听的能力 表达能力是指说和写的能力

说:口头表达能力。表现为语音能力、用词造句能力、话语能力。就内容而言,狭义的口头表达包括日常生活、社交、会议、会谈中的口头表达;广义上还包括讲演、讲课、解说„„ 写 :笔头表达能力。

初级阶段:写字、写话能力

中高级阶段:应用文写作能力 ①口头表达训练的必要性

要求学生综合学过的语言知识和材料进行创造,所以可以有效地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

②口头表达训练的内容和目标

内容: 狭义上包括学习、日常生活、社交、会议、会谈中的口表达。广义上包括讲演、讲课、解说„„。

口头表达所用语言是口头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也离不开语用和文化要素

目标: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③口头表达训练的途径: A.课堂教学

B.课外语言实践活动 ④口头表达训练的方法

口头表达能力表现为:语音能力、用词造句能力、话语能力

A.语音教学(原则:语音训练和说话训练相结合,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相结合)单项→综合a 以音素教学为纲(音素发音→拼音、音节→词的发音、声调→短句发音、声调)

优点:可以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练习材料,根据发音部位、方法对有关音素

进行对比练习

缺点:进入语流后,语音语调易变形走样,而且单纯的语音练习会使学生感到枯燥。

综合→单项b 以话语教学为纲(常用话语→词、词组、句子→分解出新的音素、声调)

优点: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可以发现难点,进行针对性训练;音调可练得比较自

然。

缺点:不能根据语音系统组织教学材料;容易对语音、语调放松要求。c音素教学和话语教学相结合

方法:根据话语教学的要求选择言语材料,同时充分考虑语音教学的需要,尽量使选出的话语中出现的音素符合语音教学的需要。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优点:可以兼顾说话教学和语音教学,使两者相互促进 问题:对教材编写的要求很高,不容易实现

B.用词造句能力的训练方法

a 单项→综合(单词→词组→句子)

b 综合→单项(词组、句子→重点词、词组)C.成段表达能力

a 语言能力的训练(句与句→段,段与段→篇)b 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掌握目的语思维方式。

训练方法 :复述课文;叙述体﹤﹦﹥会话体;围绕一定话题进行课堂讨论;用汉语解释语言点;看图说话;演讲;叙述事件;描写。⑤口头表达训练课堂教学

A.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主要是学生练习说话。B.尽量使课堂教学交际化,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参加进来。C.不能见错就纠,要有计划、有重点地纠正学生的错误。(3)读

根据阅读方法的不同,阅读可以分为略读、跳读、精读和泛读等几种。①阅读训练的目的和任务

A.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包括字、词、段落、篇章)B.培养阅读技巧:格瑞莱特提出四种主要阅读方法

a 略读:即快速阅读,目的是了解文章的宗旨或掌握大意。

b 跳读:(掠读)目的是快速查找所需的信息。c 泛读:(粗读)目的是个人的消遣性阅读。

d 精读:(细读)目的是正确理解文章的细节,以获取特定的信息。

e 评读:评论性的阅读方法,以发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对象。C.通过培养阅读能力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培养学生发现新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的能力。

②阅读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识字训练、语言训练、相关文化知识的介绍、阅读技巧训练。

A.初级阶段:识字训练和词语理解训练。

方法:识字训练以分析为主;组词;分词阅读;朗读;组句。

B.中级阶段:a 继续初级阶段的训练.b 突出语法训练,帮助语句理解.c 加强文化知识的介绍.d 培养猜测、推断能力.e 培养“抓关键、跳障碍”的技巧。(4)写

①笔头训练的目的和任务:

A.培养学生笔头表达能力。

B.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②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初级阶段

a 写字训练

b 写话训练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中级阶段:重点是应用文写作(读后写作

书信、假条、便条、请柬、通知、日记、申请书、表格填写„„)高级阶段:较难的应用文写作训练(读后写;语体变换练习布告、协议书、备忘

录、说明书、产品介绍、读书笔记、工作总结„„)

三、课堂教学的原则、方法、技巧

1、教学原则:

是指从宏观上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的总原则。课堂教学原则主要如下:

1)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以培养技能和能力为最终目的。

2)以学生为主体。

3)文化、结构、功能并重。

2、教学方法:

是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原则的指导下,在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处理语言要素和文化知识、训练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具体方法。(课堂教学方法)1)以学习者的活动为主,进行高密度、快节奏、多形式的语言操练活动和交际活动。2)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3)提倡更多地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3、课堂教学的技巧

(1)教学单位程序的编排

①开头(A.复习旧课;B.检查预习;C.复习旧课和检查预习相结合)

②展开:学习新课(朗读课文→句型练习→回到课文)三步骤:

A.展示:用体势语演示,让学生感知(一边做动作,一边把句子讲出来;一边说句子,一边用图

片展示动作;实物、录像„„)

B.讲解 C.练习

a.模仿或机械性替换。

b.半机械性、有意义的练习,促成记忆。

c.运用(也可以先练习、后讲解)

③总结:A.画龙点睛;B.提问方式帮助学生总结;C.引导学生总结的基础上修正。

④布置作业

(2)交际性练习的组织

①根据教材提供的内容选择适当的语境和话题。

②根据话题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练习方式。

③进行话题练习时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话语。语境练习

(3)课堂秩序的稳定

教师主观上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以此来吸引学生,同时融洽师生关系,身体力行,以积极的态度影响学生。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①教师应自始至终掌握全场。

②选择话题时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

③要注意提问的质量,要经常提一些能促使学生思考的问题。

④对程度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

第五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

一、语法翻译法

时间:18世纪末

代表人物:[德]奥伦多夫

语言学理论基础:机械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认为所有语言同出一派。

心理学理论基础:官能心理学或联想心理学。

官能心理学:认为心理的各种官能可分别加以训练例如:记忆、思考、概括„„ 联想心理学:把一切心理活动看成是各种感觉或观念的集合。心理活动主要依靠联想的力量来实现。例如:记忆单词依靠和母语的联系。主要特点:

A.以语法为纲,教授系统的语法知识。

B.课堂教学使用学生的母语,教学法以翻译为主。

C.注重书面语的教学,轻视口语。

D.教授所谓的“规范”语言,重视使用所谓经典的“名著”“原著”。成就:

A.强调母语教学的理论。

B.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学生语法知识扎实。

C.由于注重书面语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比较高。D.对教师本身的口语要求不高,该教学法使用方便。缺点:

A.忽视言语交际技能,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B.过分依赖学生的母语和翻译的手段,无法培养用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C.过分强调语法的重要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或深奥难懂。

二、直接法(改革法、自然法)

针对“语法——翻译法”

“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又称“自然法”,主张仿照幼儿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来设计第二语言教学过程。直接法是作为“语法——翻译法”的对立物在西欧出现的,代表人物是贝立兹。直接法主张在外语教学中完全不使用学生的母语 直接法的“直接”指直接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

直接法的优点之一是有利于学生外语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培养

时间:19世纪后半叶 西欧

代表人物:[德]贝立兹 [法]古安 [英]帕莫·艾盖尔特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心理学基础:联结主义心理学,强调语言与客体的直接连接。特点: A.在语言和外界事物或经验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使用学生的母

语。

B.以口语为基础(与“语法——翻译法”针锋相对)C.句本位,以句子为基本的教学单位。D.以模仿为主。

E.用归纳法教授语法规则

先操练,后归纳。优点:

A.打破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新路子。

B.利用直观手段(实物、图片等)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C.注重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

D.不使用学生母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用目的语思维的能力。缺点:

A.把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习第二语言混为一谈是不对的。

B.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忽视其积极意义,有时反而影响学生对目的语的理解。C.过分强调模仿、重复,不符合成年人需要适当给出规则的学习方式。D.对读写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三、听说法(结构法、句型法)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二战时美国训练士兵所用方法。

外语教学听说法产生于美国,其语言学基础是结构主义语言学 代表人物:[美]弗里斯

埃比

拉多

语言学基础:结构主义语言学(强调先搞清语言的结构)心理学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强化)

听说法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特点:

A.听说领先,读写跟上。B.反复实践,养成习惯。

C.以句型为中心进行训练。

强调以句型为中心反复进行操练的教学法是听说法 D.排斥或限制使用母语(不完全排斥)。

E.大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如:录音、语音实验室、视听设备等。F.注重语言结构的对比,找出学习的难点,确定学习的重点。G.有错必纠。优点:

A.以句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并建立了一套培养语言习惯的练习体系。B.充分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教学的难点和重点。C.不完全摒弃学生母语,克服了直接法的某些片面性。D.广泛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缺点:

A.轻视读、写能力的培养。

B.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乏味。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C.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D.偏重语言形式的训练,忽视内容和意义。

四、功能法(意念——功能法、交际法)代表教材《跟我学》 时间:20世纪70年代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

代表人物:[英]威尔金斯

亚历山大 威多森 [荷兰]范埃克

功能法产生于70年代的西欧,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 特点

功能教学法

A.把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运用目的与进行交际的能力。B.以功能(和意念)为纲,功能是用语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并把语法视为实现功能的手段来让学生掌握。

C.教学过程交际化,为学生创造接近真实交际的语言环境。D.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性训练相结合。

E.强调表达内容,不过分苛求形式,对学生的错误要确定一个容忍度。F.圆周式地安排语言材料,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

G.发展“专用语言”教学,针对不同的交际需要开展教学。优点:

A.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B.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学习目标。C.教学过程交际化。

D.发展“专用语言”教学。缺点:

A.如何科学地设定功能、意念项目,如何合理地安排。B.如何把语言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

C.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容忍态度的“度”如何把握。D.课堂交际化难以真正做到。

E.教师培训、教材编写、测试评估还难以适

应交际法的要求。

五、交际法(早期称为功能法)

核心思想:语言学习者在表达意义和传递意义的过程中学习语言。

步骤:展示新语言材料;对每段对话进行口头练习;学习对话中出现的基本交际表达法及其相应的语言结构,帮助学习者发现并总结用于表达功能的结构规则;教师提供一定的交际情境,学生运用语言形式,培养实际生活的交际能力。

六、任务教学法

是交际法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新发展,是交际法的一种新形势。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设计具体的、带有明确目标的活动,让学生用目的语通过协商、讨论,解决这一具体问题。

所谓“任务”指有目标的语言交际活动。(2001年2月,中国教育部制定《中学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法)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两个来源:

交际法的进一步发展,将以表达意义为目的的活动称为“任务”。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除了足够的输入以外,语言习得还需要有输出的过程。关键是输入和输出的质量以及学习者在输入和输出过程中经历的认知过程。

时间: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

代表人物:伯拉胡、纽南1982年英国伯拉胡在印度教英语时提出此方法。1989年,纽南发表文章正式提出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至 90年代成为英语教学的国际主流。

语言学基础:社会语言学 功能语言学

心理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

心理语言学

特点:

A.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语言。

B.强调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的真实性。

C.学习活动以表达意义为主。

D.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

E.鼓励学生创造性的使用语言。

F.鼓励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

操作过程(Ellis模式)

任务前阶段:让学生了解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任务中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施任务。任务后阶段:分析语言重点。

优点:

有利于解决传统语言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个性化的学习。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简而言之:以具体任务为学习动力(教、学的是真实价值的交际行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的成果而不是考试的成绩来体现学习成就(发挥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足:

教师发挥指导作用不够。学生摸索时间长,效果难说。与交际法的关系。●强调任务的真实性。

●要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言语技能。●强调学习过程(即完成任务的过程)。

●通过前期准备、后期巩固等步骤,弥补了交际法在语言使用方面的准确性、流利性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七、认知法

认知法又叫“认知——符号法”,被认为是“现代的语法——翻译法”。其主张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智力的作用,注重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发现和创造性的作用,目标是在听、说、读、写全面掌握语言。

理论基础:

1.语言学基础: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言学

2.心理学基础: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 1.教学原则:

①把培养语言能力放在教学目标的首位。

②以学生为中心。

③提倡演绎法,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则。

④主张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⑤适当使用学生母语。只用母语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语言现象。

⑥反对有错必纠,主张不影响交际的错误,不急于纠正。

⑦强调有意义的学习和有意义的操练,先理解(认)再操练(知)。2.不足:

①转换生成语法尚无法应用到外语教学的实践中。

②完全排斥机械性训练值得商榷。

③认知法作为一个教学法体系还不够完善,须进一步研究。

第六章 教材的编写、选择与使用

一、教材分类

1、语言技能类教材

综合技能类:精读、读写、听说

专项技能类: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翻译

2、语言知识类教材(语言、词汇、语法、汉字)

3、文化知识类教材

4、特殊用途语言教材

1、以教学类型分类

(1)按教学目的分:普通教育、预备教育、专业教育、特殊目的教育(2)以教学期限划分:长期班、短期班(3)以组织形式分:班级教学、个别教学

(4)从特殊教学媒体的角度划分:函授、刊授、广播教学、影视教学(5)自学教材

2、以课程类型分类:一种教学类型中往往要开设多种课程或课型,各有不同的教材。综合课(听力→ 听说教材、视听教材、新闻听力)语言课

专项技能课(口语→ 实用会话、热门话题)

专门目标课(阅读→ 报刊阅读、泛读教材)

(写作→ 写作基础、应用文作)

3、以教学手段分类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教学手段是指为达到某种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学措施.例如:运用多媒体、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教学是需要光盘这种无纸教材。

4、以教学方法分类:

(1)结构型:以结构为纲(80年代以前)(2)功能型:以功能为纲

(3)结构——功能型: 以结构安排为基础(《实用汉语课本》第一本)(4)功能——结构型: 由功能占支配地位(中级以上采用此方式)(5)话题型和语境型:(初级不适用)(6)文化型和语用型:(汉语中不存在)

二、教材编写原则  选用教材的原则

实用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为基础(1)实用性原则:“易教易学”

A.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指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教学内容必须是学习者在生活中常用的,在交际中所必需的。

B.语言材料的真实性:语言教材要尽可能选择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语料,尽量避免无使用价值或仅仅为了解释语言点的“教科书语言”或“教室语言”。C.教学方法的实用性:指教材在提供必需理论和知识的同时,更要提供大量的练习。(2)知识性原则

指教学内容要包含一定量的新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能增长知识。(3)趣味性原则

教材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的生动有趣和形式的活泼多样。A.题材多样化。B.体裁、语言风格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版式设计、装桢、插图等形式上活泼醒目。

(4)科学性原则

A.语言的规范:要教规范、通用的语言。

B.内容组织符合教学规律:内容的编排顺序;题材内容;生词和语法点的分布;词汇和句型的重现率;练习的内容和方式„„

C.反映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水平,更换旧内容、慎重选择新成果„„ 增加:

(5)交际性原则:

A.要选择有交际价值的教学内容。

B

语言材料的组织要体现生活的真实性。(6)针对性原则:要适合使用对象的特点

A.最基本的特点是母语,母语文化背景与目的语、目的语文化对比所确定的不同的教学要点。

B.还要针对学习者的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特点、学习者学习目的特点、学习者学习起点和学习时限的特点„„(7)系统性原则

要考虑到横向和纵向的关系,要考虑到该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三、教材编写依据

1、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是理论基础。

2、语言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是直接理论依据。

3、目的语语言学和目的语文化是教材内容的源泉。

4、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是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

四、教材编写实施

1、教材编写的思想准备

2、教材编写的理论准备

3、教材编写的资料准备

4、教材编写方案的制定

五、教材分析和评估

1、原则:

信度:评估是否公正而客观地反映了被评估教材的实际表现。

效度:评估的内容是否就是教材评估所应考察的内容。

2、分析:

(1)教材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2)教材是否符合教师的需要。(3)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略)

3、评估:赵金铭评估表(略)

一部好的汉语教科书应该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编写与评估对外汉语教材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实用性原则、知识性原则、趣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六、发展 结构法时期

第一部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1958(枯燥)

第二部《基础汉语》,中文:吕叔湘 英文:许国璋

70年代末《基础汉语课本》 结构功能结合时期

《实用汉语课本》

结构功能文化结合 《中文听说读写》美国(介绍美国文化)

2001《新实用汉语课本》

第七章 测试与评估

一、测试的作用与目的

1、评估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2、评估人才,提供用人的重要依据。

3、是语言教学研究和语言研究的重要手段。

4、推广母语教学,扩大母语影响。

二、测试的种类

第二语言测试可分为:水平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四大类。H.S.K.是一种水平测试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1、水平测试

目的: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

特点:有专门的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客观。

原则:能够有效的测量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

2、成绩测试(课程测试)

目的: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

特点:跟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紧密相关,可以测定受试者的学习成绩,但不一定能反映受试者的语言水平。例如:期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毕业考试。成绩测试和水平测试

 成绩测试是一门或一种课型的一定学习阶段的测试。用以检查测试对象在学习的一定阶段掌握所学课程的情况。包括:期中、期末考试,结业考试、毕业考试„„  水平测试的目的是测量测试对象的第二语言水平。一般而言有专门的考试大纲、统一的试题和统一的评分标准,以尽可能客观的标准来测量考生的目的语水平。包括:HSK、TOFEL„„

 期中、期末考试是语言测试中的成绩测试。

3、诊断测试

目的:检查受试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预期的要求。

特点:

A 不受教学进度的限制,随时可以进行。

B 测试内容可以相对集中,突出针对性。

4、潜能测试

目的:了解受试者学习第二语言的潜在能力。

测试内容:模仿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

三、命题

1、标准化试题和非标准化试题(从命题过程和试题的可靠性程度的角度划分)

A.标准化测试:一般以现代教育测量学的理论为依据,遵照科学的程序,对考试的全过程,从设计、命题到评分、分析等实施标准化运作,严格控制误差,能高效、准确的测出受试者的真实语言水平。

B.非标准化测试:由任课教师根据具体教学需要而自行设计、命题、实施测试以及进行评分的测试。

2、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按评卷的客观化程度划分)

A.主观性试题:指测试结果的评判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阅卷者的主观判断.例如:作文、口试、翻译„„

 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区分,作文属于主观性试题

B.客观性试题:有统一的阅卷标准、答案固定,不因阅卷人的主观意愿而改变.如:

多项选择、判断正误„„

3、分立式试题和综合性试题(按试题所包含的测试内容的特点划分)

A.分立式试题:对受试者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言语技能进行分项测试,以考察受试者各个单项的能力。如:填空、改错、多选„„

B .综合性试题:对受试者的整体语言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综合性测试,全面考察受试者的语言能力。如:听力理解、完形填空、写作„„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 按照测试的内容特点划分,“多项选择”属于分立式测试。

C .分立式试题的优点:

①针对性强

②客观性、标准化

缺点:各个项目测试的结果的总和不一定能反映受试者的整体语言水平和语

言能力。

四、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

1、性质: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

 HSK的全称为汉语水平考试,是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制订的,其初、中等共分8级。

 HSK:HSK是“汉语水平考试”的简称,是专为测量外国人和非汉族人的汉语水平而设计的一种考试,由基础、初中等、高等三个平行的考试组成。(初中等)考试内容分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四部分。主要形式是多选题,设计依据是《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

2、作用:主要体现在《汉语水平证书》的效力上。A.作为达到进入中国高等院校入系学习专业或报考研究生所要求的实际汉语水平的证明。

B.作为汉语水平达到某种等级或免修相应级别的汉语课程的证明。C .作为聘用机构录用汉语人员的依据。

3、分级

 基础汉语水平考试(HSK基础)

a.分1,2,3级

b.掌握400~3000汉语常用词(甲、乙级)和与之相应的语法项目。

c.考试内容: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  初、中等汉语水平考试(HSK初、中等)

a.分1,2,3,4,5,(初等)6,7,8(中等)级

b.要求掌握2000~5000词和相应语法项目(甲、乙、丙级)

c.听力理解、语法结构、阅读理解、综合填空  高等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

a.分9,10,11级

b.要求掌握5000~8000词及相应语法项目(甲、乙、丙、丁级)

c.听力理解、阅读理解、综合表达、作文、口试。

第八章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一、跨文化交际

定义: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 特点:

1、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2、交际原则与价值原则。

3、母语文化的思维定势和对异文化的成见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4、交际过程中的相互接近和求同趋向。

5、交际的结果:文化的相互影响。(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 西方 “C文化”: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教育、哲学、文学、艺术„„

“c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法、心理素质、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人际关系„„

 通常所说的大写字母“C”文化(Culture)指的是知识性文化  我国

知识文化:即“C文化”

交际文化 :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影响语言表达的特殊文化因素。

非语言交际文化:语言以外的传递信息的方式中的文化因素。

语言交际文化 :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语用系统中,这类因素对语言和语言交际有规约作用,且本族人不易察觉。 文化的属性

A.民族性

B、社会性

C、系统性

D、阶段性 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A.语言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和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B.语言是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的特殊性。

C.语言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社会成员是靠语言交流共同发展文化。D.语言和文化是相互依存的。

 因此,要掌握和运用一种第二语言,就必须同时学习这种语言所负载的该民族的文化。

 对外汉语教学界的基本共识是: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但不能以文化教学取代语言教学。

(二)文化差异与交际障碍

A.词汇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表现在:对应词的有无;对应词的词义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褒贬;引申义和比喻义的多少„„

B.语法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表现在:词形变化的有无;句子的组织方式不完全相同;方位、数量、顺序等的表达方式的不同„„

C .语用系统中的语言交际文化因素:称呼、问候和道别;称赞和批评;自谦和自卑;邀请和应邀;隐私和禁忌„„

(三)文化的冲突与适应

1、蜜月阶段

2、挫折阶段

 “文化震荡症”“文化休克”: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表现为感到孤独、气恼、悲伤、浑身不适乃至生病。随着对第二文化的了解和适应而逐渐消失。

3、调整阶段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4、适应阶段

(四)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

1、尊重不同的文化。

2、理解与适应目的语文化。

3、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

4、外为我用,发展本国文化。

5、从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出发,选择文化依附。(“文化依附”:人们言行所代表和体现的是哪一种文化。)

二、文化教学的层次

(一)语言中的文化因素:语构文化、语义文化、语用文化。

(二)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最基本的 “知识文化”,学习者感兴趣、希望了解。

(三)专门文化知识:高年级的文化课,不属于语言教学,是提高汉语交际能力的文化底蕴。

三、文化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基本原则

1、要为语言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

2、要有针对性

3、要有代表性

4、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

5、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二)教学方法 “文化揭示”

1、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

2、文化内容融会到课文中去

3、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第九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And Technology,AECT)在1994年发布的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为:教育技术学是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一.计算机及常用软件的使用 1.常用软件:

(1)文字处理工具MicrosoftWord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软件,它是强大的文字处理工具,有很强的编辑、绘图、制表功能

(2)二维表格处理软件Excel,数据统计SPSS(主要用于心理学、统计学)。(3)复杂数据可以用c语言(或c++),FoxPro。(4)文稿制作Microsoft Power-Point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5)其它软件

a)

图象处理PhotoShop b)

二维动画Flash

c)

网页制作DreamWaver

d)

声音处理软件(需要用声音采集卡进行声音模式转换)CoolEdit e)

视频处理软件(需要用视频采集卡进行视频转换)Premiere 2.语料库建设

(1)现代汉语语料库

建设现代汉语语料库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和非常基础的工程。它可以为汉语教学工作者提供有力的帮助。我们可以用它来辅助制订教学大纲,编写教材、查找例句,编写教案,编出试题,等等。

(2)现代汉语句型语料库

现代汉语句型统计与研究是一项通过对文本语料进行句型分类统计和句法结构分析,从而对现代汉语进行句型调查和研究的基础工程。

(3)汉语中介语语料库

建立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基本目的,是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做一项基础性的准备工作,同时也为有关的汉语本体研究、汉外语言对比和语言共性研究,以及其他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来自汉语中介语方面的语料和数据。

研制“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成绩测试和水平考试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

在教学实践方面,它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影响学习进步的因素,从而使教师有效地优化影响学习的条件,自觉地按照学习规律组织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

(4)面向语言学研究的汉语语料检索系统

语言学研究需要以语言事实作为依据。过去,主要通过研究者用卡片大量摘录语言材料,这种方法因受到数据规模的限制而效率较低。近十几年出现了大量的电子文档,可以组成大规模的电子语料库,并出现了相当成熟的文本信息检索技术。这一技术可用于电子文档中的语言事实的检索,比起人工收集语言事实,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效率高,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大规模电子语料库中找到相关文本的文章、段落、句子结果可以编辑、复制、打印;查询表达式可以是关键词语同逻辑符号组合成的复杂的关系式。

(5)汉语教学多媒体素材库和资源库

对外汉语教学多媒体素材库,存储的是汉语教学所用的形形色色的基本“元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设想或者根据他人所提供的“图纸”,搭建成自己所需要的教材或者课件,形成配合课堂教学使用的或者在网络上供学生使用的教学资源。各种各样的素材库便构成了理想的教学资源库。二.现代声像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1.多媒体(CAI)课件的特点

(1)体现集成性(把声、图、文、像并用)

(2)体现交互性(区别其他教学软件的特点之一,结构

是非线性的)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3)个别性(个性化)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选择适合自己特点、能力的途径。(4)体现教育性(体现重点、难点)、科学性(不可有错

误)、艺术性(颜色协调、构图合理)。(5)技术性(声音、图像要清楚)。2.多媒体素材的采集

(1)文字信息

包括题目说明、题目、答案、文字解释(汉语、母语)等。可以通过文字处理软件录入、通过扫描仪输入(OCR输入)、语音输入软件输入到计算机中,并按照一定的格式存储在计算机中。

(2)声音信息可以将已有的磁带录音(模拟信号)转入到计算机中(数字信号)。

(3)图片信息。图片的获取可以从图形素材库中查找,或将已有的照片、图片通过扫描仪扫描到计算机中;通过数码照相机拍摄后转入计算机中;通过电脑绘图软件或者对已有的图片经加工修饰得到。(4)动画信息。

动画的获取可以是从动画素材库中查找,或者通过电脑动画软件制作得到。第三种方法是在已有的数字视频数据中选取。

(5)视频的获取

视频的获取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数码摄像机摄录后转入到计算机中。另一种方式是将已有的录像带中的内容转入到计算机中或截取电视、新闻中的一部分。上述这种方式需要一块视频捕捉卡。第三种方法是在已有的数字视频数据中选取。

注意:无论哪种信息的采集都应注意版权问题。

三.汉语知识与言语技能的计算机辅助教学

(1)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 lnstruction)的定义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师教学,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式与技术。”

(2)CCAI 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Chinese-Computer-Assisted

lnstruction)。用来存储、传递、交换、解释、处理教学信息,并对它们进行选择、评价和控制的教学程序(软件)叫课件(courseware)。

(3)ICCAI

智能汉语辅助教学(Intelligence Chinese-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2.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类型

(1)应用于课堂教学(2)应用于课下辅助训练(3)应用于自学 3.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手段的特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交互性,可以由学习者自由地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进度,这正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区别于以往使用电教设备进行教学的重要标志。

4. CCAI的特点(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优越性:

(1)直观性。如利用CCAl的汉字教学,可以在屏幕上看到汉字笔顺的动态演示。

(2)个别化特性。CCAI可以针对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提供指导,或提供辅助学习材料。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3)保护性。为学生提供各自独有的学习环境,从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对他们的口语练习有帮助。

(4)自由性。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边学边用,随学随用。

(5)公平性。CCAI可以不厌其烦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这种训练并能作出客观的评价。局限性:

(1)软件设计的局限性。实际上,大多数CCAI并不具有相同适应性,即它是按预先确定的有限方式来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人员对学习者和学习情况的预测能力,取决于设计方案和设计技术是否完全表达了这种预测。

(2)学生对电子教学的不适应性。不适应性是指有些人患有技术恐惧症,他们面对计算机系统提供的各种操作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操作上,影响了正常的学习。

(3)缺少竞争和约束机制。面对计算机接受语言训练的学生,常常缺少面授教学中的竞争和约束机制,他们一旦遇到困难或挫折便很容易停课或丧失信心。(4)缺乏人格化品质。计算机虽然与学生有交互活动.但它缺乏人类教师特有的品质。长期面对计算机进行语言学习,缺少人际交流,学生有时会感到单调乏味。(5)周期长、制作成本高。汉语教学的特性不仅要求较多地使用多媒体形式,还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指标。与CCAI教学有关的汉语信息处理技术的使用成本,也会增加CCAI的制作成本。

5.CCAI课件类型(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

(1)操练与练习型

包括编排题目、比较答案和登记分数,通常作为正常教学的补充。

最典型的应用是针对某一语法点或词汇而设计的机械性操练,像“这是一(A把、B张、C个)桌子的填空练习。

最困难的应用是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的造句、写作或翻译练习,像“用‘从„„到„„造句”。(2)个别指导型

包括教授规则、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提供应用的环境等。

例如,母语为英语的学生,有时把“我在北京大学学习”说成“我学习在北京大学”,这时应告诉他们,在汉语里,介宾结构放在动词前做状语与放在动词后做补语意义是不同的。

(3)对话与咨询型

允许学生与计算机之间进行限定性的“对话”。例如,使用《多媒体汉字字典》可以从中查看每个汉字的笔顺书写过程,可以听到汉字的读音,可以按拼音、按部首检索到某个汉字,也可以按部件检索到某个汉字。

(4)游戏型

创造一个带竞争性的学习环境,将游戏的内容和过程与教学目标相联系,也可以是在竞争的环境中进行。例如,在计算机上演示汉字的笔顺让学生判断正误时,如果正确,则学生可以听到该字的读音,看其古文字形,听中国民乐等。(5)模拟型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用计算机模仿真实环境并加以控制。例如,提供在机场接人的场景,学生与计算机中的人物分别扮演一个角色,练习会话。

在具体的CCAI 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有选择地、综合地使用以上各种类型。

6.CCAI设计原则

(1)内容正确、规范

CCAI的内容可能包含多种媒体:文字、声音、图片、动画、录像等。无论是哪种媒体都有其行业标准。

 文字内容的标准是:表述通顺流畅,所使用的语言及格式应参照国家出版业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拼音标注要符合《汉语拼音方案》。 汉字书写应依据《现代汉语常用字笔顺规范》。

 汉语发音要符合普通话标准。除涉及报刊、文化艺术方面的内容和标题外,一般不使用竖排。

(2)媒体素材的有效性

CCAI中往往包含了一些声音、图片、动画、录像等媒体素材,在语言教学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但语言教学中的媒体素材并不是越多越好,也并不是越复杂越好.媒体素材的有效性包括:

 素材运用要恰当,不可滥用,以免喧宾夺主;素材的质量要符合教学要求,字体、音质、画质、录像要有一定的清晰度;

 文字解释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做到易懂(如对比的手法、表格的形式),对初学者可以考虑使用母语进行解释;图标要直观,含义要明确,最好能提供在线帮助:解说速度适中等等。

(3)交互方式恰当

交互性代表了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间的根本区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特征。它的作用应是使学习者能够融入所提供的学习环境。交互的关键是引导学习者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交互方式要简洁、明确,不要给使用者在操作上带来困难。7.CAI发展方向

(1)多媒体型系统:利用计算机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

(2)分布式大容量(网络化)系统:采用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进行局

部或区域性联网。

(3)智能型系统:汉语教学专家系统的设计和外国人汉语学习模型的建立是其关键因素

8.CCAI发展方向

(1)多媒体型系统:利用计算机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

(2)分布式大容量系统:采用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等现代通信技术进行局部或区域性联网。(3)智能型系统:汉语教学专家系统的设计和外国人汉语学习模型的建立是其关键因素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4)语音合成。

9.多媒体课堂教学

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在原来的已经构成的教学系统中增加多媒体课件元素,由此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

 是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的。该教室包括:大屏幕数据投影机和含有计算机的综合控制系统。课件在计算机上运行,同时显示在大屏幕上。

 教师通过无线遥控鼠标或电子教鞭或屏幕遥控器,控制课件的运行和屏幕的显示。大屏幕居中(侧),侧面有黑板或白板供教师书写必要的教学内容。

四.网络远程汉语作为外语教学

1.网络远程教学形式

目前开展的汉语远程教学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网络型教学和远程电视会议型教学

 网络型远程教学(网络教学)是以网络技术为主的远程教学。

基本形式有以下五种:

以网页为主的网络课件教学、通过e-mail交流、向BBS投稿、利用Internet进行的双向视频笔谈式交流和网络语音会话。

 远程电视会议型教学的基本形式有如下三种:远程直播、远程会话训练和远程电视讨论

2.CCAI远程教学特点

汉语远程教学的目标是通过远程的方式培养汉语听说读写等技能。强调个别化教学、增强交互性是汉语远程教学的基本特点。3.现代教育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

(1)定义:对学习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带来的变革

a)

备课方式的变革 b)

授课方式的变革 c)

学习方式的变革d)

考试方面的变革e)

科研方式的变革 4.现代教育技术引入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大,汉语教师逐渐从被动接受信息技术向主动学习转变。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要求

标准九:现代教育技术及运用

教师熟悉并掌握有关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方法,了解常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网络技术,并能应用于汉语教学实践。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要求

标准 9.1

教师应熟悉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及相关电子设备,熟悉与汉语教学相关 45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的常用计算机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并能应用于实践。

一、基本概念范畴:

1.计算机基本组成部件

2.操作系统与基本操作命令

3.常用办公软件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要求

4.相关电子设备

5.软件安装与卸载程序

6.计算机辅助教学

7.计算机病毒

8.课程管理系统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要求

二、基本能力:

1.了解包括外接部件在内的计算机基本部件,并能根据相关参数大致判定其性能。

2.能以正确的操作命令使用计算机并指导学习者进行操作。

3.了解常见操作错误,并能进行相应的修复操作。

4.能自行安装或卸载各种常见软件。

5.熟悉并能熟练运用常见的办公软件完成教学资料的编写、制作。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要求

6.熟练掌握至少一种汉字输入法。

7.能使用幻灯片演示软件制作和演示主要教学内容。

8.能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场景的不同,合理安排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引导学生在

9.中文操作系统下进行自学和互动。

10.了解计算机病毒,掌握基本的病毒预防、查杀方法。

11.能熟练使用所在地的课程管理系统。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要求

标准 9.2

教师应了解并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并能合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服务于教学。

一、基本概念范畴:.互联网.下载、上传.浏览器、搜索引擎.网页、网址.个人主页、博客、告示板.电子邮件、论坛、聊天室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视频会议、远程教学.黑客、网络安全、防火墙

《国际汉语教师标准》的要求

二、基本能力:

1.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上网,搜集和使用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

2.能自行下载和上传各种文件和汉语教学资料。

3.能建立个人主页或博客,以加强与学习者的沟通和交流。

4.能通过电子邮件、聊天室、视频等方式及时向学生传达信息及收集反馈。.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并能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十章 教师综合素质

标准10.1:

教师具备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的意识,具备基本的课堂教学研究能力,能主动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并据此改进教学。

一、基本概念范畴:

1.反思性教学

2.自我评估

3.研究方法

4.行动研究

5.课堂研究

6.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7.研究型教师

二、基本能力:

1.能了解进行研究的目的和主要的教育研究方法。

2.能了解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概念、研究课题、研究目的以及此类研究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3.能阅读并大致了解在学术杂志上发表的专业文章。

4.能区分专业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5.能区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6.能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设计研究课题。

7.能熟悉教育研究常用术语并和同行沟通。

8.能了解反思教学的概念、方法与技能,并应用于教学研究。

标准10.2

教师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能制定长期和短期的专业发展目标。

一、基本概念范畴:

专业发展

专业发展计划

专业发展机会

专业书籍

专业杂志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专业资源

专业组织专业标准与目标

二、基本能力:

1.能了解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能通过学术会议、学术论坛、职业培训、专题讲座、学术书刊及与同行进行交流等方式积极寻求专业发展的机会。

2.能了解自己教学中的优势与不同,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以改进教学。

3.能了解并参与业内相关组织并积极参加各种活动。

4.能参加专业会议、撰写论文并与同行交流。

5.能积极参与相关学术团体的项目和活动。

6.能熟悉汉语教学的常用概念与术语。

标准10.3

教师积极主动参与相关社区活动,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

一、基本概念范畴:

1.社区

2.社区领袖

3.社区设施

4.社区与学校的关系

5.社区活动

6.志愿服务

二、基本能力:

1.能了解当地社区在汉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2.能了解当地社区与学校的关系,并能积极为

社区服务。

3.能了解并尊重当地社区的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和宗教取向。

4.能了解当地的社区成员、社区问题、困难与冲突,能与社区友好相处。

标准10.4

教师应在各种场合的交际中显示出亲和力、责任感与合作精神。

一、基本概念范畴:

1.校园文化

2.学校组织结构

3.学校重大活动

4.教师工会

5.人际关系

6.家长及家长协会

7.单亲家庭

8.教师、家长见面会

9.家长志愿者

10.学校行政管理人员

二、基本能力:

1.能了解学校(项目)的目标、组织形式、校纪校规,重大活动并能尽快地适应 48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高文利老师 教学课件

新环境。

2.能够和同事团结合作,在出现问题时及时沟通。

3.能了解家长与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并能就学生的进步和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

4.能按照当地的习惯,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

5.能了解家长协会,并鼓励家长志愿者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

6.能在学校组织下定期召开家长见面会。

7.能寻求家长的支持与帮助,以督促学生的课外学习。

标准10.5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应对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无论是在什么场合

下进行教学,都应具有高度的职业道德标准。

一、基本概念范畴:

1.挑战与对策

2.毅力与意志

3.教学理念、动机和态度

4.心理压力

5.心理压抑

6.心理承受力

7.心理冲突

8.心理抗拒

9.心理失衡

10.情绪稳定性

11.心理咨询

12.职业道德

二、基本能力:

1.能意识到并注意不断提高自己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

2.能应对在教学、社会和家庭各种环境下出现的挑战和困难,以避免对教学工作的干扰。

3.能作好随时应对各种压力与冲突的心理准备。

4.能从不成功的教学经历中吸取教训提高自己的教学。

5.能按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学现场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6.能了解学习者在学习不同阶段的各种心理问题,积极寻找有效的策略加以解决。

7.应尊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困难,并对其学习加以正确引导。

8.能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困难时与同龄人和师长进行交流。

9.能了解自己的性格,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以最佳状态投入教学。

10.能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11.对汉语教学充满热情,并具有足够的责任感。

下载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共27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与教法复习题共27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名词解释: 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是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处于异文化环境中的人一般都要经历这一挫折期和文......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第二语言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96年解释;99、02、03年填空) (2)任务: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语音教学的方法:1.教具演示。如运用发音部位图。2.夸张发音。3.手势模拟4.对比听辨5.以旧带新6.声调组合 语音教学原则:1.短期集中教学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2.音素教学与语流......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1对外汉语教学为什么要以学生为中心?P100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2)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学习应是解决问题、创造和发现式的活动 4)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对外汉语教学题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历年试题 答案 历届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3) 语 言 学 (20分) 一、解释术语(每小题2分,共6分) (一)形态——在有些语言中,词与词组合时形式要发生变化。......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学习心得(共5篇)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学习心得 两年多年凭着对“对外汉语”字面上模糊地认识,来到了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在经历了两年与文学专业学生无异的专业基础课程培训后,在大三的第一个......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复习资料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笔记整理 一、总论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任务 (1)性质: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第二语言教......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教学大纲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课程编码:(10303120) 课程英文名:An Introduction to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学分:2 总学时:32H 讲课:32H 实验:0H 上机:0H 开课对象:对外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