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pk中考安徽地区2017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七议论文阅读教学案
专题七:议论文阅读
【考点透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这一阅读要求将议论文的阅读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同学们在做议论文阅读试题的时候,也应关注这一方向。【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的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熟悉并掌握中考议论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模板。【教学过程】:
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2016•安徽](17分)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
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0.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2分)
11.本文②③段,列举 以及“我“的一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 这一中心论点。(5分)12.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6 分)【答案】
10.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11.①我年少时偷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后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并获得身心的沉稳和力量。②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12.①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了上文“阅读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的观点,为下文“阅读是一种心境的释放,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做铺垫。②呼应文章中心论点”阅读是有重量的“,因为”重量“既包括”重“,也包括”轻“。
13.①回归传统阅读,去感受阅读带给人身心的沉稳和力量,去收获那种沉入心底的甜蜜和酣畅。②自发性(随心)的阅读,不预设阅读期待,不强迫自己阅读。我们要在阅读中去释放自己的心境和体会生活的美好。③用心去阅读,用心去体会生活的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体现自己人生的精神价值。
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18分)
你要学着自己强大
①小时候学古诗,杜甫的这几句背得熟。“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问过大人,“挽强”是什么意思。大人说,强就是指弓很硬,拉这种弓要用大力气,好处是射得远。
②渐渐年长,才知这个“强”字的根源,和弓箭并没有丝毫相关,那答案真是匪夷所思,它原本的模样是在“弘扬”的“弘”字右下角嵌进了个“虫”字。它原本是什么意思呢?“虫”指代的是单一的卑微生命。不过若这小虫把体内的精神弘扬出来,就构成了坚强雄厚的力量。③再来说说这个“大”字。“大”是什么意思呢??估计大多数人都会认为就是范围广高度高体积阔吧。其实“大”的本意和范围高度什么的毫无关系,就是非常单纯地指一个人。
④汉字是象形字,在甲骨文里,这个“大”字伸胳膊撂腿,就是一个人的体态临摹。西周战国之后大行其道的金文中,“大”也是笔触鲜明四肢俱全的人形。与甲骨文笔道细弱的“大”字相比,金文粗肥猛壮,把人的形象镌刻得更雄硕伟岸。
⑤ “强大”是把“强”和“大”组成的一个铿锵有力的词。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⑥但倘若问某人,你觉得自己强大吗?大多数人都会说,我还不够强大,我希望自己有一天会强大起来。然而,错了。我们每个人,本身就是强大的。
⑦我们孜孜以求的强大,以为远在天边的强大,以为要靠什么人赐予或是襄助才能达到的境界,其实原驻自己身上。所以,强大并不难,难的是我们不自知自己的强大。这真是天下第一大悲剧。我们四处寻找的东西,我们以为自己一生也不可能具备的东西,其实从未须臾离开过我们。
⑧我们要让自己原本就具有的强大,拂去尘埃,闪闪发光,铮铮作响。毛笔就在我们手里,墨汁瓶盖已经打开。只等我们用自己的心和手,书写人生的美丽篇章。
⑨我们有很多瑕疵,但只要内心坚定,我们就依然强大。我们可以修补自己的瑕疵,也可以携带着瑕疵前进。这个世界上没有瑕疵的人根本没有出生。
⑩我们有很多不完善,但只要宽容待人待己,我们就依然强大。完善可以不懈追求,但不必形成坚硬桎梏。世上的事情就像吃饭,八分饱即是完美。处处尽善尽美,就是一种无言的慢性自杀。
⑪我们常常受伤,伤痕累累。要和命运厮杀,哪里能不受伤。受伤不是羞辱,而是勋章。强大也会受伤,但不要怕受伤,因为,我们修复的能力比较强,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重上战场。
⑫据说每个人每天都会和自己进行5000次对话,其中极大多数话语都是在否定自己。比如说:我很差,我无力,我不行,我要等等看,哦,算了„„ “你生而有翼,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形如虫蚁?”这是贾拉尔•阿德丁•鲁米的诗,每当读起,我都心生痛楚的觉醒。
⑬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对自己说的第5001次话是——我已学会了自己强大。12.第(7)段中“这真是天下第一大悲剧”中的“这”指的是什么?(3分)13.请说一说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5分)
14.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看到它,不由得会挺起胸膛浑身充满能量”?(4分)15.请结合文章第(9)-(12)段内容,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学会自己强大。(6分)【答案】:
12.难的是我们不自知自己的强大 13.引出话题
14.以此来表达主题——学着强大。
15.一是要修补自己的瑕疵,也可以携带着瑕疵前进;二是尽管有很多不完善,但只要宽容待人待己,我们就依然强大;三是我们会常常受伤,但仍要和命运厮杀;四是不能过多地否定自己,匍匐前进,形如虫蚁。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布置作业:同步导练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平时要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并做好笔记。
第二篇:pk中考安徽地区2017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一名句名篇默写教学案
专题一:名句名篇默写
【考点透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解读》在古诗文积累方面对初中生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背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优秀古诗文50篇,在考查中要求:①识记准确,理解正确;②书写正确、工整、规范。【教学目标】:
能够背诵并正确书写考纲规定的古诗文。【教学过程】:
一、引入真题,巩固知识
[2016•安徽]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①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②,江春人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③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④,小麦覆陇黄。(白居易《观刈麦》)⑤晓镜但愁云鬓改。(李商隐《无题》)⑥,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⑦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⑧,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默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答案】:(1)①不求闻达于诸侯②海日生残夜③草色遥看近却无④夜来南风起⑤夜吟应觉月光寒⑥政通人和⑦千里共婵娟⑧夕阳西下
(共6分。选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括号中作品提示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是两连句的,不要把句子写错位。注意易错字的写法:诸侯、残、吟、婵娟、,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2015•安徽]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6分)①芳草鲜美。②,长河落日圆。③,一览众山小。④,病树前头万木春。⑤烟笼寒水月笼沙。
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⑦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⑧,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4分)。。【答案】:1.(10分)
(1)①落英缤纷② 大漠孤烟直③ 会当凌绝顶④沉舟侧畔千帆过⑤夜泊秦淮近酒家 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⑦将军白发征夫泪⑧ 庭下如积水空明
(共6分。选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共4分。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2016•福州]古诗文默写。(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论语为政》)
(2)几处早莺争暖树。(3)深林人不知。(4)晨兴理荒秽。
(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6)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
(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国恒亡。(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的感慨,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答案】:
(1)思而不学则殆(2)谁家新燕啄春泥(3)明月来相照(4)带月荷锄归(5)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6)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7)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8)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对于常见人生哲理的句子要多对比记忆。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如“殆”“啄”“荷”“锄”“蜡”“炬”“隆”“倾”“ 倾颓”“拂”“患”“畔”。
三、师生互动,总结知识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四、布置作业,课后巩固 布置作业:同步导练
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平时应有意识的对所学过的字音字形加以整理和复习,并且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
第三篇: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复习
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复习备战策略
2014中考在即,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必须要提高中考复习各个环节的有效和高效。根据我校实际教学情况,特此制定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一、近几年安徽省中考命题规律与特点
回眸2013年中考试题,出现以下亮点:把整首诗或词默写改为律诗的后四句默写,这既考查了整体记忆诗词的水平,又提醒考生不要拘泥于已有形式。“语文综合运用”将“文明出行”作为活动主题,提醒考生关注社会、生活;图文转换(数字转换),推陈出新;现代文阅读中《西塘古镇》的选材一改以往的科普性质,考查了一篇介绍风景名胜的文章,语言清新、简约,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作文虽是半命题,但四选一的形式,给考生留下更大的空间,节省拟题时间,题目切合考生实际,便于抒发真情。就整体而言,试卷呈现如下几个特点。
(一)结构稳定,注重基础
(二)综合考查,文学性强
(三)贴近实际,以人为本
二、从全国命题趋势看安徽命题走向
下面我们再从全国中考命题的趋势,简单分析一下安徽中考语文的命题走向:
1、对于古诗文默写,在各省市大力推行“理解型默写”题型的背景下,安徽省是否可以结合自身课改特点将其与“识记型默写”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在“重基础、重落实、重积累”的基础上,加上“重运用”,以凸显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2、作文题型可能也会有所变化。因为“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已经连续出现7年,2014年有可能“创新”,比如“材料作文”“漫画作文”等,只是可能性不大,今年考查“命题作文”的可能性较大;现代文可能是议论文加散文(记叙文);文言文阅读近年来几乎没有出现过的《桃花源记》《出师表》《陋室铭》《爱莲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值得关注,另外还要关注课外浅显文言篇目;当然,其他历年来曾经出现过的篇目也不能完全忽视。
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考纲有所变化
一、命题依据
《2014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纲要》
二、具体变化
2013年:文言文部分,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记承天寺夜游》《蒹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观刈麦》等5篇不列入古诗文阅读和默写的考试范围。课外名著阅读:删去了《繁星 春水》《格列佛游记》《伊索寓言》,新增了《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14年:考纲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归,课外名著阅读篇目没有变化。
另外,在考试内容和要求方面,也有一些小的变化,请注意。
3、依据课标,淡化教材。随着教材单一化局面被打破,全国各地使用的语文教材版本越来越多。众多个性鲜明的教材的使用给语文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但《课标》是中考命题的基本依据。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课标》和《安徽考纲》的研究。特别要关注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考纲》的变化。
4、尊重学生个性,答案开放灵活。在全国中考试卷中,主观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题目的设置也变得更加灵活,答案不再是唯一的标准答案,更多是“意思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充分地尊重了考生的个性,更加有利于考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这一点在安徽省卷中多有体现。
总之,在积极研究安徽省中考试题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关注全国其他地市的中考试题,总结命题规律,把握命题趋势,在全国中考的大背景中来关注安徽省的中考动向,这样才能做到运筹帷幄,从容应对。
三、2014年中考备战策略
在考前如何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呢?总的指导方针是把考纲试题化,把试题考点化,把考点专题化,把专题规律化,将规律实践化。具体说来,我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1、复习教材,举一反三。
要夯实基础,多一点积累。尽管安徽中考试题中只有名句名篇的默写和文言文试题出自课本,但其余考点依然是“题在课外,知识点在课内”。因此,得法于课内,才能得益于课外。
2、吃透课标与考纲,把握命题方向。
安徽中考命题是以《课标》与《安徽考纲》为命题依据的,因此,必须吃透《课标》与《安徽考纲》,准确把握考试范围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复习,才能迅速提高复习效率,提高方向性和时效性。
3、明确基本概念,总结规律,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
明确各种文体的基本概念,能更好地总结出各类文章的基本特点,在回答问题时才能够准确表达,掌握不同文章的不同答题方法。不同的题型有相应的答题要求,要正确解答这此题目应有相应的答题思路。培养学生准确地读懂文意,强调答题的规范性训练。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总结答题规律,从而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
4、关注时事,关注地域文化,做到学以致用。
在中考复习中,关注时事、联系时事有利于作文时写作材料的鲜活,也有利于语文综合运用试题顺利解答;关注地域文化、本土文化,才能更好地学以致用。近年来,安徽卷的第4题就是地域文化的体现,2011年安徽省卷将短信、劝说融入综合运用题中。2012年第4题“我与环境”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提醒学生对生存环境的关注意识。2013年“文明出行”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明白文明出行的意义,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5、写作复习一定要有计划的进行,注意对快速审题与选材立意能力的培养。
写作教学中要有明确的计划,从审题、立意、选材、人称选择、结构布局、开头结尾、创新表达等方面,逐点进行系统训练。要特别注意审题立意能力的提高,选材立意是关于作文内容的内在核心问题,结构语言则是外在的形式,两者都要有效训练,不能顾此失彼。
6、研究各省市中考题,把握题型变化,在变化中寻找规律。
各省市中考试卷均是命题专家精心命制的高质量的试卷,在中考复习中不但具有典型性,更有导向性。因此需对比研究,触类旁通,把握命题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做题训练,更好地把握题型和重要考点。
四、中考复习建议
(一)制定统一的复习计划。
(1)距离中考还有两个月的时间。
复习建议A:
4月上旬至5月下旬:专题复习
6月份(中考前):强化训练,查漏补缺
(2)计划里要有全班目标、个人目标;要有逐日安排;要有资料和练习设计。
复习建议B:
时间、内容安排 2月至3月底结束新课
4月上旬至5月下旬(专题复习)
阅读:(每天1篇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
2周15篇
记叙文阅读 2周 20篇
说明文阅读 05周 5篇
议论文阅读 05周 5篇
作文:(每周一篇作文)专项训练
综合训练、古诗词、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复习穿插进行,6月(强化训练)
综合复习综合模拟(2周)
(二)专题复习注意事项。
专题复习要领:
考纲为标,明确考点;注重过程,以例识法;
讲究规范,巩固强化;反复操练,举一反三。
专题一:名著名篇的默写
建议:把《考纲》要求背诵的31篇古诗词分成三组。从5月份开始,每天读一组,一组至少读3遍,读的时候注意字形,力争每星期一个轮回。每星期集中检测一次,每次20句。对漏字、添字、写错别字的学生要严加督促。我经常对学生们说,古诗词,就像我们的朋友,见面多了,就成了老朋友了。大家都觉感触很深。
专题二:名著阅读
从近五年安徽中考名著考查的情况看,主要考查名著的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及文体常识等相关知识,而且每年考查两篇:基本上是一篇中国名著和一篇外国名著。命题形式以填空为主。2014年中考,无论是考查内容还是考题类型,估计都不会有太大变化。因此,考生在考前复习训练时应该注重每一篇名著的主要内容情节、主要人物事迹和文体、作者常识等内容。
2013年安徽考纲将《格列佛游记》《伊索寓言》和《繁星 春水》换成了《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骆驼祥子》,而2013年安徽中考时就出现了新换篇目《骆驼祥子》中的人物考查,且以语段形式出现,这在安徽近年来,也是首次,应引起对名著原文阅读的重视。同时在2014年中考时仍要格外注重新换的名著阅读训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是复习的重点,同时我国名著《朝花夕拾》《西游记》也应格外重视。
建议:搜集整理,并精选重点考查篇目习题,以备应考。这不同于题海战术,作为知识点,学生是有必要多储备一点名著知识,才能在应考时以不变应万变。
复习时可与古诗词复习穿插进行,每星期复习两篇。
专题三:语文综合运用
近几年来,安徽语文中考对综合运用题的考查方式灵活多变,但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分值为12分,题量为3小题,近几年来始终未变。
(2)考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口语交际。如2009年考查了转述,2010年考查了语言得体,2011年和2013年都考到了规劝的技巧;②病句修改。涉及的病句类型有句式杂糅、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等;③语言设计。如拟写宣传标语、仿写等;④材料分析。涉及的内容有图文转换、分析材料说明理由、补充句子等; ⑤应用文。常考的应用文有写请假条、借条等。
(3)命题方式。注重语文学科知识的综合性,题目设置的情境或活动注重考查考生从语文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12年“我与环境”的综合实践活动,2013年“文明出行”的综合实践活动,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
预计:2014年,语文综合运用题的考查仍会沿袭以往的题型。病句、口语交际、语言设计等题型,拟写开场白、对联、颁奖词,把握词语、句子、段落言外之意等题都有可能出现;对应用文的考查可能会涉及到倡议书、通知等内容格式的修改;材料分析题,有可能以看漫画说感悟、读多则材料探究结论的形式出现。
这里有一些热点问题值得大家注意:
(1)拒绝手机进校园(2)拥抱自然(3)少年正是读书时(4)心理健康伴我行(5)汉字的传承(6)我的梦想(7)珍惜青春
专题四:说明文阅读
安徽省中考对说明文的考查呈现的趋势是:2007、2009、2011、2013年都考查说明文文体。从此趋势上看,安徽中考对说明文的考查基本是隔一年考查一次,由此预测,2014年安徽中考对说明文阅读考查的可能性不大。但在备考中也不能忽视对说明文的练习。
专题五:议论文阅读
根据近几年的考查情况来看,2014年考议论文阅读的可能性较大,考生在备考时一定要对议论文的考点做好扎实的复习。
对于议论文阅读考查的重点有: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论证类型的认识、分析,按要求补写论据,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分析文段的思想内容和结构层次;理解议论文的语言特色。
因为议论文是今年中考的重要题型,教师一定要结合实例指导分析,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对于议论文,中考常考点得分是有技巧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辨析、提取论点。
如2012年安徽真题第8题:第四段中,‘蹲苗’的比喻是为了阐释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得分技巧:回答有关论点的题目,必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弄清作者的论证观点。有的文章论点表述十分明确,可以直接找原话回答,这样的语句或在开头,或在结尾,或在文章中间。如果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就要用精炼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概括时,可适当借用文中的词句,但一定要观照全文,不发断章取义,写出来的句子要求准确完整。
(二)认识和分析论据,并根据需要补充论据。
如2012年安徽真题第6题:“第③④段运用了事例来论证,请分别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
得分技巧;论据的作用有:直接证明中心论点;或先证明分论点,再通过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互相印证,事实为道理提供依据,道理为事实论据的选择指明方向。补充论据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论据要能够有力地证明论点,二是事实论据的运用要简明扼要。有的典型事例由于侧重点不同,其效果也不同。
(三)辨识和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得分技巧:①举例论证,指出举了什么例子,证明了什么论点,使道理更具体可感、浅显易懂,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引用了什么名言、警句)深入浅出地论证了什么论点,使道理更加明了透彻,有针对性,令人信服;③对比论证,将什么与什么作了对比,鲜明地突出了什么论点,使道理更容易让人理解,更有说服力;④比喻论证,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什么论点,使道理更加具有说服力。
(四)体味议论文语言。
得分技巧:准确严密、简洁概括、生动形象是议论文语言的主要特色。体会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要善于抓住文中关键词语,结合语境揣摩它们在文中的含义,理解他们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联系实际谈启示或见解。
得分技巧:解答此类题,应紧扣选文的论点和材料,联系自己的知识积累谈出独到的感受和看法。用文字表述时,语言要求简明、连贯、得体。答题模式是:摆明观点+陈述理由+总结。
专题六:记叙文阅读(包括散文和小说)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记叙文阅读所选文章,或写景,或状物,或记事,都是文质优美的散文或小说,内容大都是对人生或社会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对亲情、友情及生活的热爱颂扬。在考题的设置上,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重点词句的赏析、写作技巧的分析、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并谈出自己的感受等。这些题目大多是简答形式,有时也有填空题形式,其分值大多在23分左右。
2014年中考记叙文阅读仍将延续这种命题形式。复习时应着重从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重点词句的品析、写作技巧的分析、拓展延伸等方面对学生加以有效指导。切忌让读者置身事外,高高在上,那是不能理解主人公的经历心情和作者的写作目的的。要求学生多一点练习,多一点诵读,多一点梳理,多一点理解。只有讲练结合,才能形成能力。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
命题分析:安徽中考近年来所选文章均出自考纲规定的背诵篇目。基本不变的考点为词语解释、句子翻译、解说基本内容等。往往有所变化的考点为:启示感悟、概括分析、积累拓展、评价赏析等。2014年文言文的考查形式出现比较阅读的可能性较大。在备考时应将注意力放在近几年没有考查到的篇目上,如《出师表》《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更要引起注意的是,今年回归考纲的篇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应重点指导复习。
只有夯实基础,总结归纳,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专题八:作文专题
中考作文临场技巧:
(一)审题构思的技巧
1.拿到试卷先看作文题
2.要有充足的构思时间
3.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4.建议打草稿或列提纲
(二)考场作文潜规则
• 潜规则一:标题要让人一眼看出与主题或话题的关联。
• 潜规则二:文章的首段和尾段最好都点题。
• 潜规则三:文章最好分成五至六段,形成“凤头、猪肚、豹尾”的格局。
• 潜规则四:作文实际篇幅以超过规定字数的底线一两百字为宜。
• 潜规则五:在题材上要写自己经历或可能经历的事情,不要写自己不大可能经历的事情。
• 潜规则六:文章立意不但要明确,而且要正确。
• 潜规则七:文体还是自然传统的好,不要再使用拾人牙慧的“创新”体式。
精心组织备考,取得优异成绩!
仙踪中学九年级语文组
2014年4月8日
第四篇:2018届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七
2018届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七
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文
一、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⑴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
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⑵类型: ①并列式 ②总分总式 ③总分式 ④分总式 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
(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
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
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
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
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ü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ü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 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⑤、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
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 概念使用准确,②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
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ü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ü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⑥、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
⑦、开放性、拓展题考点 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
⑧、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
ü 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㈠
创造生活
(1)世上有三种人。一种人承受生活,觉得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便一步一步随波逐流地活到老;再一种人迎接生活,他觉得生活就像手中的一副牌,虽然牌面是注定的,但出法却由自己掌握;另一种人则梦想创造生活,认为生活就是一块洁白的画布,美好的前景全由自己去勾画。
(2)“创造就是消灭死。”罗曼·罗兰如是说,创造生活就是把生活中的暗淡变成辉煌,平庸变成高尚,剪去命运的繁枝冗叶,使生命之树向更高的方向生长。创造生活,该是一种充满激情的挑战。
(3)创造生活首先要创造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前进方向,有了希望梦想的归宿才不再是雾里若隐若现的一幅剪影。创造希望也就是拥有了无尽的温暖动力,哪还管什么脚长路短四顾迷茫;创造希望更是创造了人生的最大财富,一颗自由梦想的心就像天际候鸟滑翔的身影,永远带领我们去寻找一种怦然心动的生活。
(4)创造生活还要创造激情。人没有激情就像鸟儿没有翅膀,就像花朵没有阳光。如果生活是一只船,那么希望是帆,激情就是不停鼓荡的一帆风满;如果生活是一条路,那么希望是脚下的灯,激情就是漫漫风尘中的万丈雄心。创造激情就是在生活的风浪中创造了豁达的心境、坦荡的胸襟和美丽的执著。
(5)创造生活更要创造生活的内容。每一天的太阳都是崭新的,每一天的自我也是崭新的,每一天的生话更应是崭新的。就像在蓝天上点缀白云,就像在大海上点缀风帆。创造生活的内容就是在匆匆游走的岁月中加上一颗时常感悟的心,就是在生命的旅途中开创一片蜂飞蝶舞的芳草地,可以让灵魂时时在其中憩息。
(6)学会创造生活,生命便展示给你一片常看常新的风景。如果没有创造,就不会有今天的世界,创造生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唯一路途。沿着这条路我们走过幼稚,走过丰盈,最终走向生命的极致!
(7)放眼一切赏心悦目的存在,你会感悟:创造生活就是创造美丽!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2.文章开头第(1)段的作用。(3分)3.作者从哪几方面论述如何创造生活的?(3分)
4.第(4)段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㈡
让信念点亮生命
①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小鸟,那信念就是那有力的翅膀。②信念,让人拥有前进的动力。艾森·豪威尔年幼时与母亲玩牌,几次发到手中的牌都很烂,以至于老是输。于是,他就抱怨牌不好,母亲却抚摸着他的头说:“人的生活就像玩牌一样,发牌的是上帝,权利不在你,无论拿到怎样的牌,都应尽力地打好它。”这句话给艾森·豪威尔很大的启示,以后每逢遇到困难和棘手的事情,他都燃起一种信念:不管事情有多困难,我都要竭尽全力做到最好。这种信念是他一步一步迈向成功殿堂的动力,终于成就他成为美国第34人总统。③信念给人不屈的力量。林肯被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可有谁真正的了解他那坎坷的一生呢?他七岁时,全家被赶出住宅,开始居无定所的生活;长大后,创业多次失败,竞选参议员也多次被除名……他一生经历十五次重大挫败,但他从未被命运打败,跌到了再爬起来,这种不屈的信念让他有了无穷的力量,最终成就了生命的辉煌。
④信念助人在苦难中成才。作家丁玲说过,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苦难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是啊,信念是战胜苦难的利剑,信念又是一位高明的老师,让你在苦难中茁壮成长。
⑤信念哺育心灵,绚丽人生,滋润着成功的花朵。它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才。愿每个人都用信念点亮自己的人生,乘着信念的翅膀飞向理想的彼岸。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为证明中心论点,作者运用了、的论证方法。(3分)2.仿照第①段话的句式,续写一个句子。(2分)
如果说生命是,那么信念就是。3.给文章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4.阅读文中画线句子,结合自身实际,说说现实生活中,你拿到的是怎样的“牌”?你将如何打好你“人生之牌”?
㈢
低下头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①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除了婴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岂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②苏格拉底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天地之间,真的只有三尺吗?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人们一直在思考着,争论着,实践着。③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昂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伸展自己的双臂。
④但有些时候,我们又不得不低头。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面充满了神秘,你想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你身体的高度。这时候,你是低下头进去,还是昂起头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
⑤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你想骑马飞驰,可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不低,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⑥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在世,谁都有可能犯错误。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有低头才能弥补。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人笑话,反而传为美谈。很多的矛盾和纠葛,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
⑦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框里进进出出。有人感到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找个漏洞钻过去。但和法律较劲,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⑧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懂得低头的人。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文章开头两段为什么要从苏格拉底的故事写起?(3分)
3.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4.第④段与第⑤~⑦段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4分 ㈣
不朽之盛事
①书写了给人读,人读了书又写书,写了书再给更多的人读。文化就是这么传承的,也是这么发展的。一个民族文化的繁荣,靠的是包括写书在内的这样一些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中国最早的书,是刻在兽骨上的,后来是竹简,再后来是刻板、活字印成的纸书,如今是电脑页面,是数字化的书。
②花开花谢,往来古今,许多写书的人不在了,而他的书仍在,仍有人在读。许多写书的人和读书的人并不相遇,但他们的心仍跨越时空地在交流。读书之时,心如止水。仿佛两个人在空灵寂静的屋子里促膝交谈,彼此之间的呼吸也能听得清清楚楚。阅读能够使人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读书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使人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读书不仅在于长知识,还有比长知识更为重要的,我以为是在学做人。人写书不是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当然传授知识是很重要的。事实上,所有的写书人都是在写自己。“我注六经”和“六经注我”是辨证的。我们读书,读到了最后,就是读人。任何一个写书人,归根结蒂,写到了最后,莫不是总写进了自己的抱负、胸襟和情怀。他总是有所寄托,不然,他为何要写书? ④正是因此,我们读《离骚》读出了屈原,读《史记》读出了司马迁,读《岳阳楼记》读出了范仲淹,读《阿Q正传》、读《狂人日记》、读《孔乙己》、读《祝福》读出了鲁迅。我们读屈原、读司马迁、读范仲淹、读鲁迅,读出了世道人心,读出了悲天悯人,读出了光明正大。在中国的文学理念中,从来都把书和人联系起来讲,什么叫“文如其人”,什么叫“道德文章”,都是讲:书即人,人即书。
⑤这是否有些绝对了?也许有那么一点。的确存在一种文字和人品不相符甚而相背谬的书,那是一些假人写的假书。我们此时讲的,已将这些排除在外了。我们认定读书不可读欺世盗名的书,做人要做光明磊落之人。
⑥我们坚持这样的信念:读书除了长知识,更是要学做人。这对写书人和读书人来说,都是“不朽之盛事”。(选文有改动)1.(2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3分)对于文中画线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3.(3分)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3分)作者说读书人能和写书人跨越时空进行交流,请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曾与哪位写书人进行过心灵的交流,获得了什么有益的启示。(文中涉及到的作品除外)
十1.论点:创造生活就是创造美丽。(2分)2.作用:归纳三种人的生活态度,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分)引出“创造生活”这一论题(1分),引起下文。(1分)
3.首先要创造希望,还要创造激情,更要创造生活的内容。(一点1分)
4.比喻论证(1分),生动形象地论述了创造生活还要创造激情的这一分论点,进而论述全文的中心论点(1分)。
5.围绕怎样创造生活去写,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首先要对未来充满希望,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要有积极进取的态度,要有遇到困难百折不回的精神,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直到创造出自己理想的生活。
十四、1.信念催人奋进,给人力量,助人成长 摆事实 讲道理(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3分,每空1分。)
2.示例:一支在风浪中穿梭的小舟,获取动力的船桨(前后句要有内在联系,句子通顺2分)
3.示例:贝多芬小时候家庭贫困没能上学,17岁后伤寒、天花、肺病、关节炎等疾病接踵而到,26岁失去听觉。在这样的苦难中,他“扼住命运的咽喉”,最终成为享誉全球的音乐家。
4.写出现实生活境况,结合实际,提出打算,前后连贯即可。
十六、1.低下头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或“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2分)2.引出论题;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3分)3.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形象鲜明地论证了本段的论点(本文的分论点)“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从而有力地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各1分,作用2分,共4分。)4.第④段由列举典型事例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⑤~⑦段提出三个分论点,共同论证中心论点。是被证明和证明之间的关系。(4分)
四、1.(2分)读书除了长知识,更是要学做人
2.(3分)读书使人在有限的生命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更广博的知识
3.(3分)举例论证 论证了书即人,人即书的道理
4.(共3分)(3分)读书经历具体,感受深刻,表述清楚
(2分)读书经历较具体,感受较深刻,表述较清楚
(1分)读书经历不具体,感受不深刻,表述不够清楚
第五篇:中考语文作文复习导学案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如何写好中考作文》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中考作文的应对能力
2、使学生掌握考场作文的技巧
二、知识链接
见《2011年语文中考作文复习资料》、《2011年语文中考快车道》及其它相关作文资料
三、学法指导
(1)预习阶段(课前)
学生自学复习《2011年语文中考作文复习资料》、《2011年语文中考快车道》及其它相关作文资料,并明确学习目标:
1、提高中考作文的应对能力;
2、掌握考场作文的技巧。对自学中不能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以便提问。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
(2)课堂学习阶段
A各个学习小组由组长先向老师汇报本组预习情况。B各个小组针对预习中提出的质疑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由组长归纳好讨论结果。
C教师巡堂,适时指导。
四、检测、反馈学习成果阶段
1、各个学习小组选派代表上讲台展示(书写或口述)本组学习的成果
2、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可以对疑惑地方提问,由展示小组或其他小组补充解答
3、学生随堂练笔,并抽样展示
4、教师在难理解处作适当指导
5、五、点评总结
师生对各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表扬学习表现优异的同学
六、布置作业
请以“坚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等